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全形成了战斗力。该师在装备抵达之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没有让杨震白白的Lang费这半天的时间。
其实知道现在自己不应该离开总部时间太长,但是形势逼人。这次部队几乎相当来了一个整个大调整,他不进行详细检查很难放下心来。尤其是炮兵和装甲兵编制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会战能否顺利展开。
正是因为重视,杨震才连续奔波在目前正在重点换装和扩编的炮兵与装甲兵之间。在离开装甲兵那里,杨震没有返回总部,而是直接又去了炮兵部队视察。关键的位置,他必须要亲眼看到才能真正的放心。
苏制火炮已经全部接收完毕,部队正在利用苏军转交过来为数并不多的炮弹,正在抓紧时间熟悉两种火炮。但进度能不能满足需要,眼下却还是一个未知数。杨震又不是那种只会在办公室里面听汇报的人,他更愿意亲眼去看看。
尤其是原来部队装备的部分苏制火炮,相当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都很讨厌的情况之下,他更要亲眼去看看才能放心。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回事,上级领导如果重视,肯定速度会加快需要。如果不重视,这进度肯定要慢上许多。
其实杨震也知道,这批让部队很讨厌的苏制火炮不管性能如何,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部队讨厌这批苏制火炮除了这些家伙固有缺点太多,性能其实还真比不上日式火炮,与自己搞来的那些杂牌火炮的原因之外。部队的嘴巴,真的被自己给弄的刁钻了。
原本抗联火炮的数量虽说不少,但是苏制火炮总体相比数量并不多。除了王光宇在外蒙顺手牵羊的部分之外,其余的只有在海拉尔一线缴获外蒙军,以及那一战后苏联人低价向抗联出口的一部分。
这其中编成一个直属炮兵的团二十四门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也是抗联所有火炮之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一款榴弹炮。但是因为原有炮弹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已经全部消耗完毕。加上数量又过少,全军上下也只有这二十四门,目前抗联又不具备生产能力。
口径又相对特殊,一五二毫米全世界只有苏联一家使用,炮弹无法与其他火炮通用。而且这款火炮,对于抗联以及中国的交通环境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笨重了。所以抗联并未专门为其生产炮弹,而是在此战后全部转为储备使用。
不过杨震已经答应苏联人,如果苏联人能够转交给抗联一部分他们缴获的德国一五零榴弹炮、这批二十四门苏制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抗联将全部完璧归赵,交还给苏联方面。在苏联军工生产能力恢复之前,补充因为之前苏军的大溃败出现大口径榴弹炮的匮乏。
至于一二二榴弹炮,再加上王光宇从外蒙苏军仓库顺手牵羊搞来那十二门A十九型加榴炮,总数倒是不少,足足有六十多门。但是原有的炮弹,同样在第一阶段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
好在这六十门一二二榴弹炮,与此次苏联人转交的M三零式榴弹炮弹药是通用的,这个问题可以说现在已经得到解决。但这批当时苏联陆军制式一二二榴弹炮,却是在抗联之内很是不受欢迎。
抗联从苏联购买的这批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除了十二门是性能优良的A十九一二二加榴炮之外,剩下的都是老式的一九一零/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无论是射程还是性能,都远不如新式的M三零榴弹炮。
最大射程不过七千多米,甚至还不如抗联原来使用的波兰二手一百榴。与日军九一式一零五榴相比,差距也相当的大,但是重量上却是要重的多。即便在面对日军三八式野炮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还手余力。
与在林西战场上威风八面,以大射程将二十三师团炮兵压制的几乎无还手余力的A十九加榴炮相比。这批苏军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在抗联之中却是相当的不受欢迎,甚至很多干部一提起这批苏制榴弹炮就头疼。
但抗联在前一阶段会战之前中口径火炮数量缺乏,尽管不受欢迎,不过好赖炮弹的威力比较大。至少要比日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弹的威力,要大上许多。而且也要超过抗联目前使用的主力中口径火炮,波兰制造的一百榴。
再说,有总比没有要强。但杨震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将这批火炮,放到战场上直接作为主要压制火炮使用。射程太近了,再加上苏制火炮一贯笨重,机动能力很差的传统,作为主力压制火炮使用,那是自找没趣。
经过慎重考虑,也只能将这四十八门火炮编入各师。配备给四个师,作为师属火炮之中的榴弹炮营使用。但是在会战之中,这款火炮因为性能与射程的原因损失不轻。到会战结束,四十八门火炮只剩下了二十七门。
抗联不是火炮综合系统全面,轻重火炮齐全的苏军,这种老式榴弹炮只用来压制日军步兵集群。而对日军炮兵**战,主要依靠的还是性能要优良多的A十九加榴炮与一五二榴弹炮。这种一二二榴,一旦编入作战部队就是主力火炮。在射程不如人的情况之下,损失是很大的。
而相对于并不受欢迎的这款苏军主力中口径榴弹炮,之前接收的苏制七十六毫米野炮,从苏军那里搞来的,加上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数量不少但也不算多。但相比苏制一二二榴弹炮,还要不受部队的欢迎。
这些野炮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已经使用过度,再不就是老式的已经无使用价值的型号。其中从外蒙军手中缴获的那几十门苏制老式山野炮,因为射程太近、重量太大,而精度也很差,最重要的是远射威力极小,几乎无法进行任何校正。
用作火力支援,只能勉强凑付使用。这批蒙军的老式野炮,抗联在缴获之后直接转为储备,一门也没有配发给前线部队。即便不少新编师缺乏师属火炮,但也没有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使用。
就像与日本人不会给伪军最好的装备一样,苏联人给外蒙军的装备,储备步兵武器还可以之外,炮兵武器清一色都是老式的二流装备。在苏军已经全面换装F二十二野炮的情况之下,外蒙军还装备的是性能一般老式的F十型。而且即便是F十型也不多,甚至更老的苏联内战期间使用的零二型野炮。
这批山野炮基本上都是二十年代,甚至更早生产的。再加上外蒙军队技术能力很差,普遍都保养不良,如果重新使用需要下大力气整修。这批火炮虽说缴获了,但是已经基本无使用价值。留下来占编制不说,还Lang费抗联本就宝贵的炮兵人才。
最后与苏联谈判,干脆用这些老式,基本上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山野炮,与苏联人交换了一批急需的四十五毫米炮弹。将这批苏军给蒙古军队装备的老炮,被杨震转手又交还给了苏联人。
第一百五十六章 热情高涨的炮兵
没办法,作为日军陆军武器装备最优先配备的关东军,当时已经开始陆续装备九零式野炮,与新式的九五式野炮。这款射程还没有日军九四式山炮远的的老式榴弹炮,威力虽说不小,但是用到战场上那是自己找死。
到时候这些笨重,机动能力相当差的家伙,打够不到人家,撤又过于笨重。而以日军炮兵的训练素质,这些火炮在战场上的损失会是相当的高。而这一点,已经有过惨痛教训了。所以此战过后,这批一二二榴弹炮直接被全部撤装。
即便是从外蒙苏军仓库买来的,或是王光宇抢来的那七十多门射程远的多的F二十二型,因为实在太过于笨重了,也不如日式野炮受欢迎。虽说数量不算少,但是在抗联一直不是主力位置。
苏联人在新式装备配置的时候,一向是重西轻东。最新式的装备,都是配备在西部各个军区。东边的几个军区,装备的基本上都是二流的装备。更何况在诺门罕战役期间,苏军也在大量的扩军,刚开始量产的新式装备更无法满足需要。
在诺门罕战役期间,苏军参战的都是老式的火炮。使用量最大的还是一九零二/三零式野炮,以及M一九一零/三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当然当时苏军之中性能最好的A十九加榴炮,以及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也为数众多,作为军直属炮兵使用。
在与日军炮兵炮战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这两种火炮。也正是依靠这两款火炮的大威力与远射程,压制并重创日军炮兵。至于参战最多的师属炮兵,还是两款老式火炮,战损最大的也是这两款老式火炮。
当时苏军之中性能最好的F二十二野炮,当时参战的数量并不多。抗联从外蒙苏军仓库购买的那些,还是在苏军将原有的F十野炮转交给外蒙军队之后,从已经换装完毕的西部军区调过来的。
但尽管是当时苏军最新式的师属主力火炮,但这种火炮全长过长、不易操控,机动能力差不说,几乎无越野能力的弱点。使用这款火炮,是一件很麻烦也很累人的事情。拖上阵地,再撤下来更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在炮火之下转移,更是相当的费劲。
很多炮兵在参战的时候宁愿使用老式的日制三八野炮,也不愿意换装射程远的多的苏制野炮。而这些笨重的苏制野炮和性能比不上日军的一百二十二榴弹炮,也直接影响到了抗联炮兵对苏制火炮的印象。
杨震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心,才专门跑一趟正在换装的炮兵部队。以免这帮家伙,跟自己玩什么花样。就像前一阶段会战之中,参战的炮兵部队将装备的F二二式野炮,至少有一半留在了后方,带到前面参战的只不过三十多门。
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这款火炮,也全部集中在正面使用。所有的迂回部队,都没有配备。前一阶段战后,炮兵部队打报告要求撤装这两种火炮的要求相当强烈。甚至有的指挥员表态,继续使用这两款火炮是对战士的不负责。
眼下抗联的中口径型火炮,原来还是日式与杂牌火炮为主。部队对于苏制火炮,尤其是苏制野炮并不欢迎。而这两种苏制火炮,与抗联以往使用的杂式火炮和原有的苏制野炮相比,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在结构上也有极大的不同。
最关键的是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农炮,无论是平射野战工事还是反坦克,在加上火力压制的性能远不是抗联手中现有的样样通,样样松的那七十多门笨重的苏制F二十二野炮可以相比的。
杨震对于这款性能优秀的加农炮,能不能取代部队中的杂牌野炮期待相当的大。他不亲自跑一趟,实在有些不太放心。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那,他可不希望F二十二式野炮的事情,在自己部队之中重新上演。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两款苏制火炮远比原来抗联接收的那些苏制火炮受欢迎。尤其是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农炮,是相当的受到欢迎。部队换装的热情相当的高,根本就用不到杨震操心。
接收这种苏制加农炮的部队,对这款重量只比日军重量最轻的三八式野炮略重,低于日军最新式的九五式野炮。但射程却与日军性能最好的九零式野炮相当,而且后坐力是抗联所有火炮之中最小的,炮弹初速也是最快的,弹道性能相当优良的苏制加农炮相当的喜爱。
这款火炮依靠高初速,每分钟最大二十五发的高射速,以及最大一万三千多米的射程和高精度,甚至可以轻松的压制日军性能最好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除了日军九二式一零五加农炮之外,日军一线野战师团装备的火炮就没有一种可以超过这种火炮的。
原本在接收的时候,还按照原来的经验,对这两款苏制火炮很有抵触的部队,在接手不长时间之后,便对这款火炮爱不释手。接收的部队干的是热火朝天,战斗力形成的速度很快。
到杨震抵达炮兵训练基地的时候,参与接收的炮兵人员,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种火炮的使用技术。并以临时编组的两个炮兵营,完成了快速部署、撤收,单炮精度射击,炮群拦截与压制射击。整个训练进度,已经进入到反坦克火力集**击,以及单炮反坦克射击的训练。
亲自带着炮兵换装教导队训练的炮兵副司令邱金堂,带着炮兵司令部的几个作战参谋,在训练之中根据这种火炮的性能,亲自摸索这种火炮的战术使用。杨震赶到这里的时候,邱金堂已经大致拿出了一个新的战术训练大纲。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底子已经打出来了。
其实这款火炮的普通战术压制与火力拦截,普通的反工事直瞄训练,与日式野炮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需要根据这款火炮的性能,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便可。差别最大的是作为中口径反坦克炮,进行反坦克训练。尤其是反坦克集群训练,以及机动设伏训练,必须得从头开始。
抗联虽说原来也装备过三七博福斯战防炮,少数苏制四五战防炮,在加上这次英国人送来的两磅反坦克炮。但是这些杂牌小口径战防炮的性能,与这款即可以进行火力压制,也可以进行反坦克作战的火炮差距太大。无论是口径还是威力,甚至是射速都无法相比。
这款火炮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就可以轻松的击毁日军最新式的九七式坦克。只不过观瞄设备的落后,限制了这种火炮的远**度。但是在八百米的距离,击毁日军任何坦克都没有问题。邱金堂对战术运用方面改进,重点就是反坦克战术上。
这边换装部队干的是热火朝天,那边还在继续使用杂牌山野炮的部队,是看着直流口水。其实按照杨震原本的意思是,将这批火炮给每个步兵师都组建一个直属加农炮营,剩余的编成几个直属加农炮营,作为机动使用力量。
但考虑到部队目前使用的那些二手火炮,经过长期高强度的使用,很大一部分都到了报废程度。而为了减少部队中火炮口径,部队之中现有很多口径少的火炮,比如就只有十几门的斯柯达山炮、法制一零五野炮,已经无必要生产炮弹,全部退出一线部队的现状。
以及部队扩编,原有师属炮兵需求数量扩大的情况之下。的原来直属炮兵总部的一百毫米的榴弹炮团全部打散,以口径为建制配备给各个步兵师。不足的部分先继续使用七十五毫米山炮,等到今后再做调整。
所以经过慎重的考虑,将原有一部分步兵师的炮兵进行了调整。原有的山炮,剔除报废的之外,总部统一进行调配。番号一至十二的步兵师所属炮团,由原有的两个山炮营一个野炮营的编制。改为两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一个一百毫米榴弹炮营,。
番号在十二至二十的各师,配备为一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一个七十五毫米山炮营,一个波兰制或是法制野炮营。而二十号以后新编各师,则装备的清一色都是日制山野炮,但是增加了一个六门制的师直属加农炮连,作为远程直瞄火炮使用。
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部队,无法换装这款性能优异的加农炮,只能继续使用原有的日式和法制山野炮。所以在训练的时候,那些没有换装的部队,只能看着这些性能优异的新式火炮流口水。
当看到杨震之后,那些没有捞上这款新式加农炮部队的领导,跟在杨震身边嘴里不住唠唠叨叨也想要全部换装。对于这些干部,杨震也只能告诉他们,要耐心的等待。面包早晚都会有的,他们目前所装备的这些杂牌火炮,有一天都会被淘汰的。
部队目前使用火炮的口径过多,后勤压力大的现状,总部也是清楚的。但是目前新式火炮不足,只能给老部队换装。等抗联自己能够生产了,他们的部队都会换装的,但是目前给每一个师配备一个连已经是极致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迅速的掌握新式火炮使用的技能,而不是急着换装。
杨震费了很多口舌,才摆平这些伸手向他要炮的基层炮兵干部。好在他在部队中的威望足够,下面没有换装上的部队有点怨气正常。在杨震的威望之下,干部也不敢太过于纠缠。不管是真的想通了,还是只是嘴上想通了,但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杨震太久。
但是部队目前火炮口径过多的问题,杨震也清楚早晚都是要解决的。只是这款火炮的量产,是需要时间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这批火炮炮弹不足,尤其是使用的穿甲弹不足的现状。
不过这款火炮目前能使用的穿甲弹不多,但这款火炮却能通用抗联目前还有库存的F二十二式野炮使用的爆破杀伤弹数量还有很多。要说炮弹匮乏,主要是新式的穿甲弹与高爆榴弹。至于普通的杀伤爆破榴弹,数量到勉强还算充足。至少满足这些加农炮的训练,还是基本上不成问题。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开序幕
虽说部队训练的热情很高,但是杨震并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到这里看两眼就走。而是在炮兵训练基地,仔细的查看了一遍炮兵所有的训练课程。来这里培训的人,都是各个师属炮兵团的骨干,以及预定换装部队的营连长。这批火炮
尤其是那几个直属炮兵司令部,新编成的以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作为主战装备的直属炮团训练,杨震亲自检验了训练成果。还有挺进军在这里驻训的炮兵,杨震也亲自检查了一下训练成果。他一直待到七日晚上九点,才乘飞机从富锦返回哈尔滨。
等到杨震从哈尔滨下飞机,并乘车赶回总部的时候,已经是八日凌晨一点。连日来的奔波,与装甲兵、炮兵负责人谈话,以及与陈翰章商讨下一阶段作战计划,使得杨震在返回总部之后很是感觉到疲惫。
尽管连日来的奔波使得杨震很是疲惫,但杨震却并未休息,甚至就连袁芷若与小妹谈话进展都没有提起。除了告诉通信部自己回来之外,就只有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内,闭着眼睛陷入沉思。
自这个月开始,杨震就通知通信部只要他在总部,对日无线电监听情况要六个小时上报一次。而在他离开总部下去视察的这几天,通信部将无线电监听情况上报给参谋长。如果有特殊的异常情况,则由参谋长直接与自己联系。
回来连已经休息的袁芷若都没有通知的杨震,之所以一进办公室就直接要通了通信部值班电话,就是告诉他们自己回来了。所有的情况汇报,还是按照自己定下的规定,每六个小时上报一次给自己。但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尤其是从现在直到八日晚七时之前,所有新出现的日本海军远程无线电信号,不管什么时间出现,或是自己在干什么,都要第一时间上报给自己。自己要的不是无线电信号的内容,是他们出现的时间和规律。
直到八日清晨四点,杨震办公桌上的那部新架设的,进入十二月份之后只与通信部、情报部联络的保密电话铃声才急剧响起。通信部值班的一名副部长,向杨震报告通信部刚刚截获到一封奇怪的电报。
这封电报从使用的频段来判断,应该是日本海军发出的。但是电报来源的方向却是暂时无法查清,根本就不是从中国本土或是台湾发出的。从使用电台的波长,以及电报信号的强度来判断,应该是远程无线电报无疑。只是因为距离太远,就连大致的位置也无法确定。
同时通信部的部署在东宁、珲春的两个秘密无线电监听站,自七日午后开始还监听到日本本土与南方军,以及台湾日本海军航空兵基地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信号突然激增。甚至日军大本营与驻中国南方的二十三军之间,直接的无线电通讯联络也极其频繁。
这次首次截获日军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建制内的二十三军联络信号,对于抗联来说还是第一次。二十三军是由原日军华南方面军改编的,原本归属日军大本营直辖。大本营与其直接联系,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在今年日军华南方面军撤销,改编为二十三军之后,便划归中国派遣军建制。日军大本营与之联络,一向都是通过南京中国派遣军总部。这次突然与一个总军下属的军直接联系,就显得很特殊了。
虽说原本在杨震出行前,日军与南方军无线电通讯联络就相当的频繁。但眼下的无线电信号的密集程度,却远远的超过了以往。同样密码更换程度,也远远的超过以往。自十二月五日开始,日军南方军平均两天便更换一次密码。
而日本海军与台湾海军航空兵基地之间的无线电联系,也还是首次如此的频繁。到夜间,日本海军无线电信号突然激增,使用的频段从海军舰队到海军航空兵都有。几乎可以说,自七日夜到现在,短短十几个小时之内,日本海军出现的无线电信号,几乎覆盖了日本海军的所有兵种。
至于那个使用日本海军无线电频段,短暂出现过但只是惊鸿一瞥之后,却又彻底消失的神秘远程无线电信号,更是让通信部摸不到头脑。所以才按照杨震的要求,在截获之后这个信号之后,第一时间便上报给杨震。
让通信部这个时候上报的理由除了这个信号过于奇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照负责监听的李慧兰推断,这个信号应该是来自西太平洋地区。而且从使用的波长来看,只能是日本海军大型舰艇配备的超大功率无线电台,才能发出的这个信号。一般的中小型舰艇,是不可能安装这种大功率无线电台的。
按照李慧兰在新四军时,对日本海军中国方面特设舰队无线电监听的经验。这个频率是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专用的频段,一般海军舰艇部队是不使用的。她在新四军的时候,曾经监听过当时在舟山海域活动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队,使用过类似的频段。
因为这个频段在日本海军之中是专用的,除了舰载航空兵之外,即便是路基航空兵都不使用,所以李慧兰记得很清晰。所以尽管这个信号只是惊鸿一瞥,但是李慧兰可以很肯定的确定这个信号就是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专用频段发出的。
这个通信部的副部长之所以迷惑不解,是因为在那个方向日本海军并无基地。从最近的日本新闻之中,也从来没有日本海军出访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号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便再一次消失。对方很明显,应该是在实施无线电静默。这个信号发出,只是因为事情重大或是其他的原因。
听完通信部的汇报,杨震轻轻的放下手中的电话。却没有对那位电话之中汇报的通信部副部长一副怀疑的语气,做出任何的回答。因为这些无线电信号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那个神秘的,惊鸿一瞥的日本海军无线电信号意味着什么,杨震此刻心中已经是很清楚了。
看着墙壁上指针与日本东京时间同步的指针走向,杨震之前所有的顾虑,此时已经全部彻底的打消。那封从远距离发来,用汇报的那位副部长的话来说,今晚亲自上机负责监听的李慧兰判断位置很可能在西太平洋上,使用日本海军频段的陌生信号的无线电报。虽然暂时还无法破译,但杨震已经可以确定是日军偷袭珍珠港舰队发回的报捷电报。
在这个时间发出的,使用的又是日本海军的无线电频段,位置又无法确定的远程无线电报,除了此刻在西太平洋正在对珍珠港进行狂轰滥炸的日本海军舰队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其他可能。
至于日军大本营与南方军、台湾日军海军航空兵之间无线电联络信号激增,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昨晚开始日军南方军已经发起对马来亚的作战,以及正在准备对菲律宾美国海陆军航空兵基地实施空中打击。
杨震并未怀疑这些新增加的无线电通讯联络,是日军在故作玄虚。马来亚与珍珠港是有时差的,提前几个小时动手或是晚上几个小时动手,都是很正常的。反正都是要打的,早点晚点对于日本人来说无所谓。
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才是他们最喜欢考虑的事情。至于国际尊则,日本人一向认为那是强者的游戏。更何况一贯喜欢偷袭的日军,不会干等着那边日本正式对美英宣战才会发起攻击。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军所发动的历次战争,几乎全部都是以不宣而战拉开序幕的。这次面对着更加强势的美英两国,日本人依旧不会遵守游戏规则。如果真的老老实实的等待宣战声明完毕,再动手那就不是日本人了。
而日军大本营与驻广州的二十三军之间无线电信号激增,也只能有一个解释,说明日本人要向香港动手了。否则除非是对美英作战这种涉及到国际作战的事情,否则日军大本营不会绕过二十三军直属上级中国派遣军的。
香港这根在日军眼皮子底下的中国抗战很重要的输血管,日军早就处之而后快。之前一直顾及着香港的主人英国人,动手始终犹豫。现在既然已经决定对美英开始大打出手,那么此时不动手还等到何时。
此时的杨震,伴随着通信部的这次汇报,心里那最后的一块石头已经彻底的落地。这场战争最终的走向,还是没有脱离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轨道。日本人总归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将自己彻底的推向了深渊。
习惯性的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正在警惕的看着一切的游动哨兵,杨震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意。这场大戏,终于按照自己所期待的那样拉开了序幕。剩下的就看自己在这场大戏之中,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了。
已经发了疯,彻底走上了不归路的日本人,将自己彻底的推进了深渊,但是这场真正预示着战火已经燃遍全球的大战,却给了中华民族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现在要看的就是自己该怎么做了。
自己的希望可不仅仅是那些坦克、飞机,更重要的是美英两国的机器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至于与美国人签署的那份协议,如果需要真正的大致得到执行,还需要珍珠港会不会响起日军炸弹的爆炸声。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玄妙。自己的屁股没有被插上一刀,永远都不知道疼的滋味,做事情永远都会三心二意。只有被别人的刺刀捅进了屁股,他才会真正的着急与上火,认真的去履行自己本应该去做的事情。只有真正吃了疼的,才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些关系到国家利益的事情。珍珠港没有落下炸弹,美国人在认为抗联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之下,随时都可能将这份协议变成一张废纸。但真正被日本人捅上一刀之后,至少在他们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之前,他们还是大致会履行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计时
尽管完全彻底的履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可能。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考虑,他们永远不会做出任何损害他们自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