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围向日军纵深穿插,以及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主力从侧翼迂回日部署在察东的日军侧后,与正面突破的部队相配合,一举全歼察东日军。
同时以一部兵力,在突破正面防御之后,以一部兵力向归绥一线全速前进。在抵达集宁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以一个坦克团配合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抢占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至凉城一线,堵住晋北日军北上通道。一路以两个独立坦克营,外加一个骑兵旅最快的速度抢占归绥,完成总部的战略意图。
陈翰章的这个作战计划,底子正是他头一天与杨震说的那些。只不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在战略上的考虑也更加全面一些。陈翰章的着眼点,还是放在了以最快速度打垮二十六师团以及其身后日军肯定会部署的二线梯队上。而在陈翰章的计划之中,投入的装甲兵数量,要多于杨震原来的计划。
至于原来陈翰章提过的横穿阴山的想法,在这个作战计划上却未提一字。很明显,陈翰章对于装甲部队能不能横穿阴山,还有很大的顾虑。至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可以使大规模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道路。
阴山山脉横亘在整个战场的南北之间,整个地形是北坡平缓,南坡地形复杂而又险峻整个阴山山脉,南北走向的隘口虽说为数不少,但是这种地形对于坦克集群来说,能不能通过谁也不能保证。
在这种地形之下,集中大批量的装甲集群横穿整个阴山,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很难轻易下决心的。尤其是那里的地形对于抗联来说,是极其陌生的。而眼下这份地图,精确度也并不理想。
一旦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时候被山势阻挡住,哪怕就是行程被拖延上几天,那么对于整个战役的进行都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同时那里的地形,即便是履带车辆可以勉强行驶,但是对于轮式车辆来说,恐怕会难以行动。
抗联目前装备的所有野战油料补给车辆,全部都是轮式的。同时按照陈翰章的计划编入突击集群的步兵,也全部都是需要依赖摩托化开进。一旦离开轮式车辆,那么等于卸掉了步兵快速机动的大腿。
所以陈翰章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避开阴山而选择了阴山南麓较为狭窄的地域,明显就是不太想冒着这个风险。这也正是杨震评价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的原因。相对于杨震原本的想法,陈翰章的整个计划明显要保守的多。
而作为装甲兵司令员,对装甲兵运用战术已经有一定了解的陈翰章,除了避开阴山山脉之外,还是有些担心进行迂回穿插作战的坦克集群后路被切断。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失去补给,他的坦克集群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情况。
随同行动的油料车,只能短时间之内满足装甲集群的消耗。但是一旦长时间无法打通补给线,那么在油料耗光之后,等待突入日军纵深的坦克集群除了全部损失掉,基本上没有第二种可能。
尤其是迂回穿插装甲集群,面对的不仅仅是察西、绥中与绥东的日军,还有晋北随时可以出长城一线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增援部队。周边虽不能说强敌环视,但也绝对不轻松。一旦进展被严重拖延,携行的油料又能支撑多少时间?至于空投,陈翰章很明显不想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并不是很牢固的补给方式上。
一旦油料耗尽,而后方补给线又迟迟无法打通,那么突入日军纵深的这支抗联装甲兵最精华的坦克装甲集群,会遭遇到的后果不难想象。这些都是他作为战役指挥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的问题。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范围迂回穿插
在这种比较保守的思维方式之下,先解决察东的二十六师团,也就成了陈翰章的首选决定。而这个选择,至少在目前看是整个西进作战所有的战术之中,最为稳妥的一个选择。同时对整个南部战线,也是一个两利的战术。
先解决二十六师团,也就相当于与在热南向张家口一线发起攻击的部队,形成两翼的配合。对正南发起攻击的部队,也是一个配合。但是这种做唯一的优点,在杨震看来也就是稳定。小纵深的穿插突击,对此次战局优点,并没有陈翰章预想的那么大。
对于陈翰章的这种相对有些保守的想法,杨震不能说不对。因为战场上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又能在还要横穿整个阴山山脉的情况之下,保证深入敌后的装甲突击集群,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
装甲兵不是步兵,作战是需要大量后方物资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对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干净,这些坦克就等于没有了腿的战马。怎么样尽快的解决当面之敌,保证突击集群补给线,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应该考虑的。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这就是现代化的战争。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后勤压力,也是相当沉重的。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的后勤体系,单纯的依靠过去那种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无力承担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陈翰章在战术选择上的保守,也正是出于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后勤补给上的担忧。所以杨震不能说他的这个选择不对,但是事情不能全都这么看。现代化的装备如果还采取老的战术,那么自己费那么大的苦心搞来这么多的装备做什么?
装备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维也要跟得上装备的发展,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根本无法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坦克只有将它的性能完全发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国之利器。
沉思良久,杨震放下手中陈翰章草拟的作战计划道:“老陈,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装甲一师全部投入到向日军纵深穿插上。而将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合步兵从正面发起攻击?按照你的这个计划,在集宁分兵之后你的两路兵力,无论那个方向的兵力,都有些过于薄弱了。”
对于杨震的想法,陈翰章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坚定的道:“一号,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而集中主力对付晋北增援的日军。我们在缜密的调整部署,日军也同样不会老实的什么都不做,等着我们去打上门去。”
“从目前日军将二十六师团东调,部署在苏尼特右旗至正镶白旗一线的举措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我军可能随时西进的准备。而我们在前一阶段战役之中,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战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这方面不会不做准备。”
“我感觉日军肯定会在二十六师团的背后,至少会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这样可以与张家口一线的日军兵力,在二十六师团身后形成一条依托地形走势的完整防线。并在二十六师团背后,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而从地形以及周边的态势来看,他们的这个第二道防线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化德和商都一线。也就是说我穿插部队,除非在突破日军防线最北端之后,直接向西然后在横穿阴山山脉转向南面。否则,我们还要面对日军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单纯的依靠我们从正面突破,对于日军这种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这进度会是相当缓慢的。而从我们目前面对的整体战局,以及我们手头的物资储备来看,这样对我军是最为不利的。一号,速战速决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装甲一师在突破日军侧翼防线之后,应该兵分两路。一路配合正面突破的部队,直插商都、化德一线。配合正面发起攻击的部队,先打他的第二梯队,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将其这两个日军集团分割开来,使其两道防线之间无法相互策应,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各自为战。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丰镇、陶林、凉城一线,将日军第一军的援军堵在长城以内。”
“至于归绥方面的日军骑兵集团,我建议还是以一部兵力暂时看着为好。如果他们不动,那就是一步死棋。我们可以先不用管他们,等到东部战局稳定了,抽出手来之后在逐步的解决他们。”
“如果他们向东突围,我们集中跟随装甲集群行动的骑兵部队,或是将其阻击在卓资至凉城一线,或是将其放至于察哈尔正黄旗与丰镇、凉城之间的盆地,先集中兵力解决他们,彻底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陈翰章的坚持,杨震摇了摇头没有立即答复他,而是拿起红蓝铅笔沿着苏尼特左旗直至四子王旗,然后再到武川画了一条线:“老陈,如果你集中装甲一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从苏尼特左旗直插四子王旗,然后直接进抵归绥眼皮子底下的武川。”
“等抢占武川至归绥一线之后,你除以部分兵力围歼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之外,再集中一部分兵力利用你的机械化优势,抢占丰镇、凉城一线,将山西可能出关增援的日军兵力,堵在长城一线。这个计划,你看怎么样?”
“从苏尼特左旗到四子王旗一路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除了少数内流河之外基本上无永久性的河流,相当有利于我军机械化骑兵集群的快速突破。而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是阴山的传统南北走向的隘口,这一线还有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可以为我所用。而一旦抢占武川,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日本人为了控制察西与绥东、绥中,在阴山南北修建了为数不少的公路。从四子王旗到武川一线,虽说公路的质量很次,但是对于我们的坦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反倒是归绥到武川一线,倒是更为困难一些。”
“而这种大范围的迂回穿插,也比较符合我们装甲一师的装备。T三四坦克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之下,最大的行程三百七十公里。而T二六坦克最大的行程,也在二百公里以上。虽说在越野的情况之下,最大行程要短了七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日军的主要防御兵力,现在看基本上都在大青山以南、以东地区,而其在大青山以北,整体防御态势还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我们选择大青山以北地带作为主要突破口的,那么我们的整体推进速度会相当的快。”
“另外,晋绥军区在大青山的游击支队,虽然因为实力所限无法配合我们作战。但是有他们在那一带活动,就相当于给我们安装了一双眼睛。大青山的各个南北通行隘口,敌军的布放兵力,至少我们也能掌握一个大概。”
“还有,中央已经从活动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的干部返回延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批人下个月就会抵达延安。等这批人到了我们这里,你们就相当于有了活地图。”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日军,甚至还包括这世界上所有的军队,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为。那就是坦克根本无法在山区作战,尤其是阴山大青山段这么一道相对险峻一些的山地。日军根本就不会认为我们会利用坦克,从这里作为突破口。”
“所以他们的防线,基本上都部署在化德一线以东丘陵与山地之内,以及化德以南的丘陵地带。正面防线的选择上,也是部署在有利于日军防御的草原与山地结合地带的明安旗境内。其整体防御部署,基本上都是沿着阴山山脉向东延伸走向,以及察东的丘陵、山地。”
“他们这么做就是认为我军的坦克集群,是根本无法横穿阴山山脉。即便是抢占了绥北,也无法突破阴山山脉。而绥北都是草原、荒漠,也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不说,境内无常年有水河流,便是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即便丢给我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伤筋动骨。他们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山脉,重新形成一条完成的防御地带。还可以拉长我们的补给线,给他们随时的反击切断我军在绥远地区部队的后方创超条件。”
“而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地形要求少的步兵,我们也就相当于将战场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机动防御,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从日军目前在察东布防的态势来看,他们集中了那么多的汽车中队,绝对不是只为了解决补给。”
“观点过于守旧的日军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如果我军选择从西北方向突破阴山山脉赴敌背后,就会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这是不是要比你从正面以及浅纵深,一点点的硬啃要好的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要小的多。”
“至于搭载摩托化步兵师的那些汽车,如果实在无法通行,可以留下一定的部队保护,先放在四子王旗一线。以一部分步兵搭载坦克,一部步兵随后跟上。我们的坦克,尤其是那九十辆T三四坦克,搭载一些步兵和物资还是足够的。”
“老陈,你的担心我明白。但是我们对于战术的研究,要更多的考虑尽可能的发挥我们手中装备的所有长处。坦克的优势,并不单单是在正面掩护步兵发起攻击。而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也不单纯的就是装甲防护力。”
“这种武器最大的长处,就是将防护力与火力以及机动力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合。而苏制坦克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人机功效差,而忽视了其他的优点。三百七十公里的最大形成,用于小纵深迂回穿插,是不是有些Lang费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杨震沉吟了一下之后道:“我的意见是兵力部署按照你的来,但是整个穿插行动的范围,还是要尽可能的扩大。你说的没有错,无论是从敌我可调动以及投入战场的兵力来看,还是从物资储备的总量来看,此战我们都拖延不起。”
“从整体战场态势来看,我军属于三面出击的同时也是面临三面受敌的态势。一旦战役打响,也就是说在短时间之内我军的实力便处在使用到极致的情况。而日军却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本土、朝鲜,以及关内其他战场调集兵力。”
“兵力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而此次战役发起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打通与关内之间的联系,以便利用关内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但对于我们来说,此次会战胜利了,这个问题的确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在此次会战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我们暂时还要依靠手头的力量,来承担所有的压力。也就是说兵力上的短板,至少在此次会战之中,依旧是我们所面临的短处。我们面临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尽可能的速战速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和战术布置上,多动一些脑筋。如果这次会战,我们按照常规模式去打,按照你的判断,恐怕时间上会对我们相当的不利。所以说此战之中,无论我们情愿不情愿,都要冒一些险,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战术。”
“在四零年德军进攻法国的战役之中,面对着法国人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并未硬着头皮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之间的阿登森林地带为主要突破口。因为没有人认为坦克这种与步兵和骑兵相比,笨重的多的装备会从阿登山区通过。英法两军从上到下,根本就没有预料到德国人会选择那里作为突破口。”
“结果怎么样,德国人的赌博成功了。他们不仅避开了正面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还一举深入法国境内并横扫比利时,切断几十万英法联军的退路。此一战基本上可以说,一举奠定了西欧战役的胜局。”
“当然阿登山区的地形,远没有阴山山脉复杂。平均海拔只有二百多米的山区,更远非动辄上千米高的阴山可以相比的。但我们有着熟悉那里的大青山游击支队的配合,总比德国人要强的多吧。”
杨震只举了德国人在西欧战场上的战例,来说服自己这个得力的部下。其实作为山地坦克突破战,杨震认为更具代表性的,不是德国人在阿登地区打的那场几乎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突破战。
阿登山区地形虽说复杂,但那是相对于一马平川的西欧平原和荷兰低地来说的。要说地形复杂,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的地形复杂。其实坦克山地穿越战,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己来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在几年后苏联人坦克集团军横穿大兴安岭的那场突破战。
整整一个坦克集团军,翻越了地形地貌远比阿登森林复杂的大兴安岭林区,避开日军防线正面直接进入嫩江平原,达成了最大的战役突然性。那才是真正堪称坦克山地穿越战的经典之战。
至于阿登森林,只不过是林子比较茂密而已。论地形的复杂性,与大兴安岭是没有办法相比的。虽说这个战例是他无法说出口的,而且这场让中国人损失惨重,整个东北工业基础一扫而空的战役,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发生的可能。
但杨震却是认为既然苏联人能够做到的,为什么抗联就做无法做到?总是跟在别人后边拾牙慧,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就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到,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更何况几年之后苏联人装备的坦克论吨位,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抗联。
二战结束后的苏军无论是JS重型坦克,还是当时的苏军主力坦克T三四/八五型,还是那些自行火炮,论重量都远远的超过装甲一师所装备的两种主力坦克。人家的重型坦克都能横穿大兴安岭,那么自己的中型和轻型坦克就穿越不了阴山?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苏联人既然能以笨重的多的装备做到,那么抗联也未必不能够做到。大兴安岭虽说险峻程度上,要比阴山山脉差很多。但是那里遍布的沼泽、茂密的森林,也不是处于干旱地带,几无沼泽与原始森林的阴山山脉可以相比的。
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重要通道的阴山,山间可通行的隘口数量,也不是人烟稀少,眼下还没有进行开发,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从山区一直到嫩江沿岸的大兴安岭地区可以相比的。即便不能说通行能力要好的多,但至少不用先找通行通道。
而且阴山山脉的长度虽说很长,山势也要比大兴安岭要高耸的多,但是宽度却远远无法与大兴安岭相比。整体的山势,也不像是兴安岭那样连绵不绝成为一个整体,整个山势走向之中的隘口相当的多。
有些地方山势的宽度,甚至只有五十余公里,最宽度也不过百余公里。这都是横穿阴山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如果找到适当的地点,一天的时间足可以。山势险峻对于坦克来说,并不是天然无法穿越的屏障。
看着听完自己这番话之后,陷入沉思的陈翰章,杨震摇了摇头道:“有困难这不怕,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多动动脑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能找到的。在战术的运用上,我们多考虑一些,多琢磨一些,不仅仅是能加快战役的进展,也会让我们少付出很多的鲜血。”
“翻越阴山山脉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这种挑战是我们早晚都要经历的。但我认为与其晚经历,不如早经历。我们早晚要大举进关的,但无论是山西、还是察南或是河北,在进入华北平原之前,都要经过大面积的山区。”
“难道我们就因为都是山区,传统上不利于坦克行军作战,我们就只能走日本人给我们选定的路线?只能选择辽西走廊这一条通道?或是在战场上放着先进的装备,就用步兵一点点的去硬啃?”
“老陈,我这个人不怕剑走偏锋,也喜欢出奇制胜,也更不信那个邪。更何况这么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尖刀直插此次会战目标的心脏,更加符合我们目前的战略。如果总是按部就班的去走,那还要我们这些开拓者做什么?”
杨震的话音落下,陈翰章却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死死的盯着地图看了良久,咬咬牙道:“一号,如果您能够给我找到熟悉阴山,主要是武川以东山区地形的向导,我可以按照您说的要求办。”
“另外,迂回穿插部队之中再给我调两个BT七快速坦克营。替换下部分的T二六坦克,原来的T二六坦克,除了保留一部分之外,全部的替换下来。这种坦克虽说装甲薄一些,但是机动能力异常的突出,越野能力也相当的出色。”
“一旦在穿越隘口需要快速推进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机动能力,保障主力的快速通过。T二六坦克的越野能力,与这种坦克相比差了一些。更加适合正面作战,而不太适合复杂地形下作战。”
“同时这种坦克的速度与最大行程,都远远的超过我军目前装备的所有坦克。在穿越阴山之后,可以利用这种坦克的速度,配属上部分步兵部队,抢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先抢占丰镇一线,切断晋北日军北上增援的通道。”
“还有在调拨给我一百二十辆卡车,都要美制万国牌的五吨卡车。这一百二十辆卡车,我要全部都改成油槽车。在额外给我至少一个工兵团,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翻越阴山直插归绥,并抢占凉城、丰镇一线。最关键的是钢丝绳,我需要足够的数量。”
陈翰章没有询问杨震为什么与自己谈这些,因为此刻的他已经自动的进入角色,现在的他认为自己就是西进集群的指挥员。拿这个问题再去问杨震,在他看来已经纯属是Lang费时间与精力。此刻的他不在有任何的矜持,直接开口向杨震提出了要求。
对于陈翰章的要求,杨震没有丝毫的犹豫道:“好,你要的东西我全部满足你。不过你也不能草率的形势,等装甲一师完成你想要的编组后,你要将其拉到山区之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演练。我会告诉张镇华,在油料调拨上优先考虑你们。”
“现在是十二月初,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份计划细化与量化。你要的向导,我会在一月初给你,同时还有一份详细的归绥以东阴山的地图。但是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严格的保密。在战役打响之前,这份计划一个字都不能泄露出去。”
“不过你考虑的不单单是迂回穿插部队的作战方案,正面突破行动你也要同时的考虑。察东日军防线调整的各个情报,我随时对你进行通报。在考虑正面突破的时候,我要提醒你的是,注意你的侧翼张家口方向日军的动向。”
“那边我们投入的兵力有限,未必能够将日军主力吸引过去。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做几手准备,绝对不能大意。你是整个西进集群的总指挥,考虑的事情要全面一些。另外你现在就琢磨,给自己挑一个可以在你指挥迂回部队的时候,可以接替你正面指挥的副手。”
“老陈,你是我们全军的首任装甲兵司令员,也是整个中国未来装甲兵发展的奠基人,你要清楚你身上的担子。不要总是因循守旧,跟在别人屁股后边拾人家的牙慧。无论是在部队的管理,还是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要敢于大胆的创新,敢于想到别人的前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然此一战,阴山是我军必要越过的天堑,那么我就将这句诗送给你。你这个飞将军,能不能比汉代的李广更胜一筹,当得起这个飞将军的称号,创造出坦克山地穿越的奇迹来,我真的是很拭目以待。”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欢迎的苏制火炮
杨震的这番话说完,被杨震那句飞将军的名称,搞的很是热血沸腾的陈翰章猛地站起身来道:“一号,请您和总部首长放心,我一定交出让您和总部首长满意的答卷,绝对不会让您失望。虽然不敢说比的上霍冠军封狼居胥,但也决不让古人专美于前。”
陈翰章的保证,杨震摆了摆手手道:“这一点,我从来都是相信你陈翰章有这个能力做到的。但还是那句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去做一遍。我不要你的保证,我要的是你的实际行动。”
“记住,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装甲兵司令员,手中掌握着至少在目前,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坦克集群。中国的装甲兵能不能真正的发扬光大,形成符合我们自身发展条件的战略、战术,以及相对应的军事学说,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
“老陈,这个奠基者不好当。但是响鼓不用重槌擂,你陈翰章能不能当好这个奠基者,我相信我自己不会看错人。你的装甲兵能不能成为中国人的钢铁长城,你这个龙城飞将能不能不再使胡马度阴山,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了。”
该交待的交待了,该鼓励的鼓励了,杨震也就收住了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陈翰章会拿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的。对于陈翰章,自己不用说的太多。自己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出戏他会唱好的。
随着那一天倒计时已经开始,杨震并没有在装甲兵训练基地过多的停留。在与陈翰章又针对装甲兵训练上的不足,以及对英国援助装备配备与使用方面进行了一番探讨。并对挺进军坦克部队编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之后,杨震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其他几个综合训练基地检查战备工作。
在临行之前,有些不放心的杨震,还专门去了一趟装甲二师的驻地,仔细检查了一下这个师的编成情况。特别是二师利用英国人转交过来那点德制坦克,熟悉和掌握德制坦克性能的事情,杨震看的异常仔细。
直到亲眼看到装甲二师,已经完成接收并已经开始利用德制坦克训练之后,杨震才放心的离开。尽管真正的德制装备到位时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对于一样讲究宁愿人等装备,也不愿意装备等人的杨震来说,未雨绸缭是必须的。
即便是装甲二师除了这十几辆被自己专门指定用于训练,并要求所有坦克车组必须熟练掌握的德制坦克之外,目前还没有一辆德制坦克。但杨震依旧下达了这么一个让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命令,甚至为了检查执行情况,他还宁愿让自己的行程耽搁半天,亲自过来装甲二师检查。
杨震这么做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这个全军的一号这么重视,也就没有人敢玩什么花样了。尽管杨震只在装甲二师的驻地,呆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但是他亲自跑这一趟的结果却是立竿见影。
再加上抗联本身的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铁一样的纪律要求之下,装甲二师最终没有让杨震失望。苏联人转交过来的德制坦克虽说时间晚了一些,但也在战前完全形成了战斗力。该师在装备抵达之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没有让杨震白白的Lang费这半天的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