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在时间上我们的确拖不起。可在西部战场的形势,对他们更加的不利。现在大家的需求是相互的,不再是之前单纯我们求他们了。西线的连续大溃败,对于苏联人来说,有些方面他们比我们更加的急迫。”

    “之前的战况咱们先不说了,就在眼下正在进行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之中,德军取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面对着德军坦克集团实施的大集群两翼迂回包抄,依旧没有学会怎么应对德军坦克战术的苏军,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从苏德战场九月份的战况来看,苏军依旧没有制止住大的溃败。仅仅九月份下半个月,苏军整个布良斯克方面军几乎全军覆灭。除了少数的部队逃脱之外,整个布良斯克方面军大部分都进了德军的战俘营。而担负莫斯科以西地域作战的西方面军,也受到重创。”

    “眼下的德军在维亚济马一线,又一口气合围了苏军西方面军与预备队方面军的四个集团军,并占领了加里宁一线。可以说德军的兵锋,现在已经直指莫斯科的城下。只要德军想,他们随时可以将目前在维亚济马一线的四个坦克集群,挥师直逼莫斯科。”

    “在加上在其他方向的战斗损失,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这两个苏军目前用来保卫莫斯科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战役集团。主力不是已经被全歼,就是落在了德军的合围圈之内。”

    “虽说被合围的兵力还没有被全歼,还在坚持抵抗。但按照战争爆发以来只要被合围,能突出合围圈的兵力只能是极少数的惯例来看。这几个被合围的苏军集团军,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完全的损失掉了。”

    “现在这几个苏军集团军,能够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多抵抗一段时间,为苏军向莫斯科方向调集新的兵力争取时间,来填补维亚济马一战苏军因为损失惨重,而带来的大片防御空白地区而已。”

    “只是被合围的这几个集团军,在外无援军、内无弹药和粮食的情况之下,能够坚持多长时间,恐怕只有天知道了。只要维亚济马一线的这四个苏军集团军停止抵抗,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下一步的目标,恐怕不用多想,除了莫斯科不会再有其他的目标。”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这一战,虽然还没有结束。但苏军用来防御莫斯科方向的这三个装备最精良,兵力最雄厚的方面军不是被全歼就是被重创,剩下的还在德军的合围圈之内,损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上的损失数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面对着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之中德军依旧犀利的坦克攻势,反坦克武器现在奇缺的苏联人对于我们来说,所求甚至还要超过我们对他们的所求。这就是我的本钱和可以利用的优势。”

    “两位老首长,加里宁距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四十七公里。也就是说,加里宁的后方就是莫斯科。而这个距离,对于一向以装甲集群为主要进攻手段的德军来说,不过是一昼夜的突击距离。”

    “苏军如果再不想出怎么去对付德军在主要方向集中坦克突击的坦克集群战术,以及学会防御,并解决战役之中通信联络困难的局面。他们在莫斯科防御,无论调集多少兵力,也只能重蹈基辅、维亚济马战役的覆辙。”

    “的确严冬在即,冬装尚无着落的我们现在的确是拖不起,但是苏联人更加拖不起。我们现在已经答应转让给他们一批美制战斗机,美造卡车,以及他们目前最急需的反坦克武器和高射武器,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

    “没有了我们的这批装备,他们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不见得失利。但是他们在面对德军空地一体化快速突击的时候,这场会战恐怕会打的更加艰苦。,只要我们做出一些让步。至少他们在防御德军坦克作战的时候,会更加的困难。”

    “德军是以坦克配备俯冲轰炸机,作为主要的突击力量。而我们却恰恰有,可以大量配备到一线步兵的反坦克武器。不仅极大的加强了反坦克火力,而且这些反坦克武器轻便,甚至可以单人使用。至于威力,对付德军目前的现役坦克几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决定不了战局,也无法彻底的瓦解德军的坦克攻势。但是有了这些灵活性极强,不需要固设阵地便可以有效使用的武器,苏军反坦克战术和手段,将会更加的多样化。”

    “与机枪、远距离直瞄火炮配合,可以有效的抵抗德军坦克攻势,削弱德军的坦克数量,以及降低他们坦克冲击带来的危害。至少比他们的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射程要远的多,比反坦克步枪的威力也要大的多。”

    “最关键的是,美国人无论答应给予他们多少援助。但是都是需要现去生产的,什么时候能够到货,恐怕美国人心中也没有数。而我们这里,则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现货。”

    “的确我们现在无法给他们提供飞机、坦克,甚至我们自己本身直瞄火炮的数量都不足。但是我们有的,美国人可没有。而那一百架美制战斗机,虽说解决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部分解决苏军目前缺乏先进战斗机的状况。”

    “两位老首长,我们打一个赌,最迟三天之内,也就是十月五日肯定会出结果。而且五天之内,这批物资肯定会到位。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批物资恐怕已经在海参崴上岸了。说不定,可能都已经装上火车了。”

    “一下子填进去七十万大军,苏联人在西线兵力已经空虚到了极点。远东重新扩编的这几十万大军,对于他们在即将打响的莫斯科保卫战来说,可是至关重要。没有这几十万大军,他们拿什么去保卫他们的莫斯科。”

    “莫斯科是什么?是苏联的首都,是苏联的象征,更是苏联最重要的战略枢纽。苏联人可以为了保卫基辅,丢进去近百万的兵力。这保卫自己的首都莫斯科,恐怕苏联人会更加不惜血本。”

    “而我们不点头,他们就无法获得急需的反坦克武器。我们不点头,他们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一批性能还算不错,至少比他们那些伊十五、伊十六战斗机性能要好的多的美制战斗机。”

    “我们提供的战斗机数量虽说不多,只有一百架,但却是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最及时的现货。美国人的承诺,的确肯定要比我们大方。但是运到他们那里,恐怕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最关键的是,如果这么长期的拖延下去,美国人那里也通不过。

    “对莫斯科我是不相信,但是对于远东军区的那位阿巴那申克大将的人品,我还是相信的。现在的谈判桌子的刀光剑影,无非就是一种利益交换。无论是什么结果,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杨震的这番斩钉截铁的话,两位老帅吓了一大跳。苏联人会这么容易屈服?三天之内解决问题,五天之内全部物资到位?这在两位老帅看来,简直相当的不可思议。按照眼下苏联人的态度来看,那里会这么痛快?

    按照眼下苏联人如此难缠的态度来看,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都不见得能够谈下来。对视一眼,两位老帅对于杨震的保证,都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他们都不知道,杨震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信心保证这件事情。

    对于两位老帅不是很理解的态度,杨震看在心里却是没有做任何的解释。能说的自己已经都说过了,至于有些不能说的东西,不能说就是不能说。说的太多了,有些时候反倒是不好。

    通过目前掌握的一些情报来看,杨震心理其实很清楚,这次谈判苏联人内心其实已经是变相的同意,并已经开始筹集用来交换的火炮和坦克。之所以现在还在拉锯,只不过是他们对明年的物资分配上,还要占一些便宜。变相的压制一下抗联,免得抗联与美英走的太近。

    至于达成协议的急迫感,眼下的苏联人并不少于自己。正向刚刚与两位老帅谈的那样,随着维亚济马战役逐渐已经进入尾声,苏军预备队方面军损失惨重,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西方面军大部被歼,距离莫斯科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加里宁沦陷,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战况,让苏联人恐怕也顾不上在与抗联讨价还价了。

    反坦克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有效的,近似乎可以做到单兵使用,威力远比他们反坦克步枪要大的多的反坦克武器,对于现在将反坦克已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的苏军来说,应该已经算的上最急需的装备。对于这两种装备的需求,苏军恐怕还在其他装备之上。

    至于这两种武器发射的时候,尾焰过长,容易暴露的缺点,对于苏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容易暴露自己位置这无所谓,这种武器重量很轻,很容易转移阵地不说,而且伟大的苏联红军更不怕牺牲。不会因为这两种武器有这样的缺点,而就放弃的。

第三十章不能说的秘密

    第三十章

    而轻便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火力射速极快的二十三毫米高炮。对空威力远比他们装备最普遍的马克沁重机枪改装成的高射机枪,威力要大的多。而且更比他们的三七高炮和八五高炮,要轻便的多。

    最关键的是这两种高射武器不仅威力大,而且轻便灵活,可以随同野战部队就地在一线部署。可以有效的抵抗德军的各式轰炸机,主要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苏军一线野战部队,尤其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威胁。

    形势不等人,眼下反坦克武器奇缺,高射炮也不充足的苏联人就算再硬气,但是他也不得不考虑到西线的战局。有了这个把握,苏联人恐怕眼下在谈判桌上的硬气,只是他们在硬撑着而已。随着这几天战局将会持续恶化下去,苏联人低头也就这一两天的事情。

    否则自己安排苏联代表团在谈判之余,参观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新式弹药试射,以及两种高射武器平射威力干嘛?要知道那些靶子,可都是用在林西运回的日军坦克底盘为基础,完全按照德军最新式的四号坦克炮塔的装甲厚度布置的。

    为了展示这两种武器使用的,经过改进的新式穿甲弹。以及两种高射武器,平射对付装甲目标的威力,耗费的这两辆日军没有炮塔的九七式坦克底盘和部分装甲钢板,还让杨震心疼了好大一阵子。

    这两辆九七式坦克底盘和那些美国进口的装甲钢板,他原本可是用来与部队目前手中九零式野炮,一同改装为自行火炮的。相对于日军其他的**式坦克、九五式坦克和九四式装甲车,过于狭小的底盘,这些九七式坦克的底盘最好的。

    而此次会战,日军参战的九七式坦克数量本就不多。被击毁的数量,再除去彻底击毁,连一点回收价值都没有的,剩余的数量就更少。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多辆,底盘完好的可以利用的。

    尽管在被拉上试验场之前,这些战损日军坦克底盘饿发动机,以及所有可以拆卸下去的零部件,都已经拆卸了下来。但是几十枚的火箭弹,加上无后坐力炮弹下去。这两辆坦克的底盘,基本上就全部报废,根本就无法再利用。

    只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俗语,杨震还是很清楚的。为了让苏联人尽快的上钩,杨震这次也就豁出来了。没办法不下点狠功夫,苏联人那里会入套?苏联人不入套,自己还拿什么做本钱?

    不仅仅是苏军最急需的这两种反坦克武器,对于苏联代表团进行了展示。还有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和双二十三高射炮各种性能也向苏联代表团,也进行了各种的展示。在展示的时候,苏联代表团之中两个苏军中将看的异常仔细。

    用陪同参观的李延平的话来说,那两个苏军中将看着这两种武器,眼神几乎都冒光了。自己亲眼所见,总比原来只是在抗联的纪录片之中走马观花,以及远东军区的报告中见到这两种武器要详细的多。对于这几种武器装备的威力,也看的更清楚一些。

    在参观完成之后的当天,苏联代表团便紧急动用一架飞机,将同时拍摄的电影胶带,以及每样武器的三套实物立即空运回国。而且这些武器以及少部分弹药,根本就没有在远东军区做任何的停留,直接被拉回莫斯科。

    等到杨震参与到谈判之中的时候,他们的谈判对手等级升了数倍。从原来的以远东军区为主,莫斯科为辅的构成,一下子做了一个颠倒。直接换成了苏**军械部的一个上将,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各一个中将。原来作为谈判主力的远东军区那两个中将,则成为了配角。

    如果不是战局不利,在持续的恶化。需要那些老帅在前方督战或是指挥作战,莫斯科甚至还准备派出一位副国防人民委员过来与抗联谈判。不过虽说那位副国防人民委员最终没有能够成行,但是眼下的谈判等级,也比原来要高了许多。

    在这几位大神抵达哈尔滨的当天,抗联破译的苏联谈判代表团与莫斯科之间的无线电联系,也掌握到莫斯科严令代表团,务必要搞到这两种武器的实物和全部的生产技术。如果苏联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可以换取抗联提供一部分现货,那么有多少就要多少。

    自从通信部扩编,并设立了大量监听站之后,杨震不仅对日军的无线电进行监听,对苏联远东军区与莫斯科的联系也在同时进行密切的监听。而且在破译苏军电报的时候,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虽说不像对日军无线电破译,下的那么大的功夫。但是苏军的密码体系,也要比日军差很多。其密码编成,远不如日军的密码编成那么复杂,而且也不注意更换密码。其密码使用时间,往往都很长。

    而且抗联手中还有当初一个想要叛逃关东军,半路却被抗联截获的一个内务部上校随身携带的全部苏军密码本。这位苏军上校在秘密被处决之后,他随身携带的密码本,也就落到了抗联的手中。

    随后苏军虽说紧急更换了远东军区的所有通信联络的密码,但是这些密码编成的方式却没有进行改变。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改进。使用那位内务部上校随身携带的密码本,破译苏军的无线电报并不是太困难,而且要比破译日军的密码容易的多。

    此次对苏谈判,苏联代表团与莫斯科和远东军区之间的联系,更是抗联监听的重中之重。为了监听苏联人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抗联准备了五部大功率的电台。抽调了十余名最好通信参谋,对其无线电通信进行破译。

    在苏联代表团抵达哈尔滨第三天,其与远东军区的联络密码就被破译。第五天,其与莫斯科无线电联络的密码也被破译出来大半。而苏联谈判代表团,也许因为对抗联的技术能力,从骨子里面就看不起。自从进入抗联根据地之后,其携带密码就没有更换过。

    眼下的苏联代表团此次谈判对于抗联来说,基本上已经是无密可保。除非他们不与莫斯科和远东军区,进行任何无线电联系。否则按照苏联人密码编成,即便是更换密码,也是有矩可循的惯例,破译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也正是有了这些,杨震才有这么充足的底气敢拍着胸口做出这个保证。当然这件事情,即便是对于抗联来说,也是绝密之中的绝密。除了参与的人员之外,只有杨震、李延平与郭邴勋三个人知道。

    其余的人别说一般的高级干部,就连东北局都不清楚。而在眼下,更不能让这二位老帅知道。这要是传到中央的耳朵里面去,恐怕不一定会惹出什么事端来。毕竟那可是老大哥,你这么做等于在老虎屁股上拔毛。

    不过虽说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底气这么充足,但是有些事情杨震还是要解释的。尤其是自己为何坚持要苏联人,提供这三种新式武器的生产制造技术以及图纸。至少要把两位老帅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别让两位老帅在注意力放在自己为何这么有底气保证的事情。

    想了想杨震道:“两位老首长,不是我杨震非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非要逼着苏联人拿着他们的现役装备来交换。因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同时也缺乏中型口径的直瞄火炮。”

    “原有的波兰仿制的奥匈式一百毫米火炮,因为数量与质量的原因,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更是已经无法承担高强度的使用。缴获的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这还不包括大批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七五口径火炮。”

    “不仅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数量不足,我们现在也严重的缺乏,有反坦克功能的远射程直瞄火炮。大部分的日制野炮,因为缺乏相对应的炮弹,或是整体设计的原因,根本就无法作为反坦克直瞄火炮使用。”

    “而按照我们的计划,挺进军在此次的休整之中,在炮兵的配备数量上,要达到与抗联相同的标准。团配备步兵炮和迫击炮,以及轻型的反坦克速射炮,各旅至少要有一个十八门制的山野炮。除了纵队原有的野炮营升级为炮兵团之外,还要组建部分直属炮兵团。”

    “按照这个计划,我们只能将目前所有的库存全部拿出来,也只能部分的满足需要以及补充之前的战损。大口径的火炮数量倒是还勉强够用,但是缺乏一百毫米以上到一百五十毫米之间的火炮,以及中口径的直瞄火炮。”

    “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现在不仅仅是抗联和挺进军急需炮兵装备补充。还有关内各个战区的部队,都在等着装备。老首长,全军都是一盘棋。我们不能自己飞机、坦克、重炮数量齐全,但是兄弟部队却是破破烂烂的。”

    “两位老首长,我说的是全军。包括山东、陕甘宁、晋绥、华中、华东的各部,都包括在内。而你们计算一下,连同华东的新四军按照我们的标准换装,需要多少火炮才能满足需要?”

    “最关键的是借机形成我们自己的火炮制造工业,以及引进苏联最新式的坦克技术,形成我们自己的火炮、坦克的设计制造能力。战争期间,我们可以指望美国人的援助。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和未来的希望,都放在美国人的身上。”

    “相对于亚洲战场,美国人更看重的是欧洲战场。否则也不会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反应的如此迅速。马上就公开宣布,将苏联列入租借法案的名单之内。而且在上个月,派遣军事代表团秘密的访问苏联,与苏联人就援助问题进行谈判。”

    “这样轮到亚洲战场上的物资,数量就已经不多。在还要援助国民政府的情况之下,到我们这里还剩下多少物资?而装备,在美日真正开战,美军大量扩充,以及同样需要大量援助英国和苏联人的情况之下,到我们这里恐怕就是杯水车薪了。”

第三十一章 战场之外的博弈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里,杨震也没有在犹豫。有些话,还是说的前边为好。虽说自己的意图中央已经知道,但是眼下毕竟两位老帅都在。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还是当着两位老帅解释清楚比较好,以免让这两位老帅有些不好的想法。而且这些事情,当着这二位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杨震用极其坚定的语气道:“老首长,形势不等人。我们的工业基础,是所有参战国各方之中最薄弱的一环。甚至与重庆方面相比,也相当的薄弱。目前生产的武器装备,还是以轻武器和弹药为主。”

    “部队真正需要的重装备,暂时还无法形成量产。除了高射武器之外,其余的武器装备还多停留在仿制阶段,产量也极低。这种情况,很不符合我们未来的战略需要。也就是说在未来作战之中,主要是重装备方面,我们对美国援助的装备依赖性恐怕会更大。”

    “但美国人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将装备援助的重点放在我们身上。在优先苏联和英国,以及国民政府,并还要自身扩充军备的情况下,分给我们的装备数量绝对不会太多。尤其是我们急需的重装备,恐怕会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像我们这边倾斜。”

    “但危机,不代表着没有机遇。美国人希望我们分散日军的兵力,减轻他们在未来战场上的压力。而又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提供大量装备的情况之下,那么好,你给我们设备、原料和技术,我们自己生产。你不给我们所需的装备,我们自己生产总该可以了吧。”

    “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的代价,利用这个机会,形成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至少要保证中型以下火炮的生产制造能力,坦克的仿制和生产能力,轻型作战飞机的制造能力。除了满足我们眼下的自身需要之外,还要为未来做打算。”

    “老首长,我们可以为小米加步枪的艰苦自豪。但依靠小米加步枪,我们是无法将日本人赶出我们的国土的。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生产和制造的大炮、坦克,还要有自己生产的飞机。哪怕它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的多。”

    “苏联人的武器装备,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但威力大、结构简单,很适合我们部队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尤其是我们点名要的这种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不仅射程远,精度高,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作为远射程直瞄火炮,甚至是大口径的反坦克炮使用。”

    “其具备一炮多用的性能,可以有效弥补我军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这两种主力反坦克武器,轻便是固然轻便。但是存在着在反坦克时候,穿甲弹的射程不足,远射程的时候穿甲能力弱的缺点。”

    “日本有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研制出装甲更厚,火炮口径新式的坦克。我们的确装备了不少的野炮,可以作为反坦克使用。但是我们不可能将有限的野炮,都放到反坦克上,而分散我们原本的支援火力。

    “而且我们手中的几款野炮,都缺乏专门的穿甲弹。虽说也可以作为直瞄火力使用,但是威力却是勉强。对付日军老式的**式坦克,九五式轻型坦克还勉强使用。但随着日军新式的九七式坦克投入战场,现有的远程反坦克火力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

    “急需补充这样一款即能反坦克,也能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而在没有自行研制能力的情况之下,选择一款可以至少满足未来几年之内,我们在战场上需要的武器,就成了当务之急。”

    “苏联人在航空工业上的确落后于西方,但是火炮和坦克的研制上,与西方国家相比并不落后。而且在坦克和火炮的研制方面,还有自己独特的方面。虽说其武器装备的总体科技水平并不高,人机功能也相当的差,但是却很适合我们这支整体知识文化程度也同样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的军队。”

    “眼下这场几乎已经将全球都卷入进去的战火,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新的一次世界大战。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这次大战几乎全新的作战模式,打破并超越了原有所有的作战模式。”

    “在这场战争之军事技术的更新和战略、战术的发展速度,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快。如果我们不能在本就已经很有限的武器来源渠道之中,选择上有一定的长远眼光,我们将会很快被淘汰。”

    “至于我从苏联人索要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德军坦克、一百毫米以上火炮、装甲车辆,以及钢盔,是因为我们即便拿到了这些生产技术和全套图纸,按照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仿制的过程也会相当的缓慢。”

    “而且我们的产能有限,如果集中生产七十六毫米野炮,势必在短时间之内,其余的装备数量产量要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数量上。那么我们急需的缺口怎么办?在美国人短时间之内,无法满足我们需要的情况之下,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利品,就成了解决我们燃眉之急的首选。”

    “德军的火炮性能虽说比不上苏军的,但是比美国人的火炮性能并不差。其坦克的性能,还在美国人之上。其三号、四号坦克的性能,虽然比不上T三四坦克,但是在人机功能方面却还在苏制坦克之上。对付日本人的坦克,无论是威力还是防护力,都是足够了。”

    “如果苏联人答应,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较小的代价,换取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装备。而我们自己的兵工厂,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有效的吸收苏美德三国的技术,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

    “两位老首长,并不是我杨震过于托大,而是形势逼的我不能不这么做。我们的技术底子太薄弱了,即便拿到目前还先进的武器装备图纸,吸收的也很缓慢。等到吸收了,完成仿制了,按照目前武器装备的发展速度,这些装备恐怕转眼又变得落后了。”

    “苏联人去年转让过来的T二六坦克图纸,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能做到完全的吸收。除了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技术,吸收的比较快之外。其余的技术,吸收的异常缓慢。一个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到现在还没有吃透。而这种坦克,在欧洲战场实际上已经被淘汰。”

    “还有苏联人前年提供的嘎斯三卡车技术,这种卡车在欧美已经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对于我们来说整整两年过去了,仅仅摸透了这种卡车发动机的技术。至于车辆的底盘,到现在也没有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所以我的态度,并不是很着急,如果苏联人,包括未来的美英同意以缴获德军的火炮、坦克、钢盔,冲抵援助装备数目。那么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放缓一下仿制的速度,主要就是吸收他们的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为今后真正的大发展,打牢并夯实基础。”

    “同时利用这次战争的机会,引进一批西方尤其是美英两国的先进技术,以及工艺标准,最关键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组建一批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企业,而不单单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只放在武器装备援助上,那样我们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浅。”

    “我更不想我们这代人捧着金饭碗去要饭,人家还带搭不理的遭遇,在我们的下一代人身上重复。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不是单靠买就能买来的。国民政府抗战爆发以来的遭遇,已经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在这个坑里面,再摔倒一次了。”

    “这次战火已经燃遍全球的世界大战,即带给我们中华民族一场空前的灾难,但也给我们一个难得的机遇。战场上对我们有所求的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我们不会太过于吝啬。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我相信皇天不会辜负苦心人的。”

    “这是一场战场之外的博弈,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