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倒也不是杨震少见多怪,只是这些地方别说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后世的中国人,又有几个知道在巴林左旗境内,还有一个中国古代都城的遗址和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少数民族朝代的皇陵?

    西满地区的西拉沐沦河流域,本身就是建立辽代的契丹民族发祥地。而在辽代兴起之后,便在这里设立了上京临潢府。是辽代五京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京城。到了清代这里又是皇室宗亲科尔沁部,以及被清朝历代皇帝重点控制的漠南蒙古诸部的主要游牧地区。

    当年一手培养了两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太后,就是出生在通辽地区的科尔沁部落之中。清皇室之中,有大量蒙古籍的嫔妃,甚至皇后出自这里。而历代清朝皇帝,在这里分封了不少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一类的爵位。

    满清政府为了拉拢这些蒙古人不反叛,大量的赏赐了大量的财富,并将相当多的皇室公主许配给这些蒙古亲王和郡王。这些可不是唐代的那些宗室女子冒充的假公主,而都是正儿八经的嫡亲公主。

    仅仅康熙一帝,就有多达七位公主下嫁给漠南蒙古诸部。至于皇帝的养女以及宗室、王爷子女下嫁蒙古诸部的就更多了。里里外外相加,也达到了二百余位。满蒙联姻,是满清皇室控制蒙古,尤其是漠南蒙诸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仅公主和宗室诸女下嫁数量极多,就连宫中多位皇后和贵妃,也出身于蒙古。尤其是与满清关系最为紧密的科尔沁诸部。仅仅一个科尔沁部在满清一世,就出了三位皇后,还有一位名满天下的孝庄文皇太后。

    而这些王爷、贝勒,依靠祖辈抢劫成风的习惯,也积累了大笔的财富。这些府邸和陵墓,修建的可谓都相当富丽堂皇。虽说不能和关内相比,但是在以牧业为主的蒙古草原上,也算是极其豪华了。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还有乌珠穆沁大草原上,以及巴林左右旗境内除了府邸之外,还有这大量公主、王公的豪华墓地。所以到了西满地区,什么以王爷府、贝子府,或是什么王爷庙和贝子庙一类的地名可谓相当的繁多。伪满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甚至直接叫做王爷府。

    在加上到了清代,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相当的盛行。甚至还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进行活佛转世。虔诚的蒙古人与藏人一样,哪怕是再穷的人,只要有点积蓄也要捐献到寺庙里面去。或是供养活佛,或是修建寺庙。

    再加上那些财大气粗的蒙古王公的捐献,西满地区大大小小的喇嘛庙倒是相当的不少,而且可以说是座座精美。虽然比不上青藏喇嘛教本土发源地那么多,但是总数也相当的多,分布也相当的普遍。

    只是这些事情,不熟知中国历史的人,一般是很难了解的,倒也不是杨震的少见多怪。前后两世都是地道军人出身的他,要是论起战史来,尤其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以及出现新战术、新装备的二战史。还有代表着中国最黑暗和最耻辱的抗战史,他倒是倒背如流。

    但是要是说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那就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在历史书上学到的那点东西了,再多是没有了。而就在书本上学到的那点东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毕竟研究历史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对这玩意有爱好的人实在不多。

    在加上后世西满地区大量的喇嘛寺庙、王公贝勒的府邸、王爷公主们的豪华墓地,大多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毁灭。后开发的所谓那些陆游景点,大多都是后期复制的。以及巴林左右旗的地理位置多少有些偏,名气也不算大。与国内一道假期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知名旅游点相比,名气相差的很多。

    对于古建筑以及帝王陵墓,国人还是认有大量帝王建筑的北京、明十三陵、清代东西陵一类的更加著名的东西。毕竟关内那些著名帝都,要比巴林左右旗这样的穷山僻壤要出名的多,交通和其他综合条件也要好的多。

    虽说一到假日人山人海,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看后脑勺或是遭罪,但是却依旧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资源太多。那些交通条件好的地方都看不过来,除了少数的爱好者,谁大老远跑到这犄角旮旯来旅游?

    而到了这个时代,整日不是戎马生涯、枪林弹雨,就是想法子利用二战这个难得的契机,与美苏勾心斗角以发展与建立中国自己的工业。稍微有点闲暇时间,也放到了军事理论钻研上。

    更没有时间却钻书堆,研究什么中国历史。所以对于这二位提出的这些东西,他也是两眼一抹黑。除了知道西满地区喇嘛庙不少之外,而且还都比较精美之外,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他不知道,位于巴林左右旗的辽代上京遗址和帝王陵,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就相当的有名,国内考古界都很清楚,甚至辽祖陵还被某些军阀一类的任务公开的盗掘过。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以考古的名义,也曾经组织过对辽代皇陵的盗掘。

    这二位建筑大家,也是通过在哈尔滨看到的被抗联进占哈尔滨的时候,从敌伪手中缴获的流失文物才掌握了这些情况。

    忧心已经多次被大规模盗掘过的辽代帝王陵墓,以及遍布西满的有着几百年历史,可谓是满蒙建筑精华,座座精美的喇嘛庙和蒙古王公贵族府邸,彻底毁灭在战火之中,他们才再三要求去西满战场实地勘察。

    自北洋以来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到九一八、七七事变外敌入侵,中国有太多的古建筑毁灭在战火之中。而历代帝王陵墓,更是因为陵墓里面的大量财宝而遭受了大量的劫难。那些军阀在财政匮乏的情况之下,很多人都将脑筋动到了这些陵墓上。

    这些凝聚了几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精华的建筑物被大量的毁坏,甚至被付之一炬。让这二位曾经在后世,因为拆除北京城墙而落泪,公开与中央高层争执,甚至指着国家文物局长鼻子破口大骂,爱惜古建筑如命的建筑界大家极其伤心。

    当年嵩山少林寺的一把大火,千年古刹成为一片废墟的最终结局,让这二位心疼了多少年。现在他们正是担心遍布西满地区的清代喇嘛庙、王府、陵墓遭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

    对于这种情况,杨震也有些挠头。但是问题出现了,总得想办法去解决吧。只是对这二位的脾气和秉性有一定了解的杨震,一时之间也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让他们去与不去,都是一个相当头疼的事情。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对付这固执的二位。

第五百零八章 还是算了吧

    看着愁眉苦脸的李延平,一脸无奈的杨震,那边的郭邴勋却是突然开口道:“一号、政委,我建议还是让他们去。不仅仅是他们去,我们还可以组织一批来根据地的教授和学者,以及大学生代表,去一趟西满战场。”

    看到听完自己建议而有些诧异的杨震和李延平,郭邴勋笑了笑道:“我在川军的时候,因为在总部担任作战参谋,因为职务的关系,与当时四川境内的几所大学的教授和教师没有少接触。”

    “一号,您也知道四川某些军阀的做派,在他们身边当参谋处理杂事的时候比制定作战计划和训练计划,所花费的时间要多的多。也许是看在我出过国的关系,在他们眼中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凡是与教育界接触的事情,都是我出面处理。”

    “这些人别看很多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但是却依旧书生气十足,没有摆脱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清高性。他们要是认定的事情,你有的时候越是阻拦,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反倒是越是坚定了他们去的信心。”

    “而且这些教授虽然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体会到了战争的压力以及带来的困境,但是却没有身临其境的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内心之中恐怕还存在着天真的想法,或是与我们眼中的战争截然相反的感觉。”

    “我们组织他们上战场体验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战争,不仅让他们可以对战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还让他们可以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一下。不要以为我们总是在夸大对手的实力和能力。”

    “更不要对战争心存幻想,以为战场和战斗怎么打是由我们说了算的。同时对他们也是一个直接的激励,对他们的工作热情也是一个调动吗。有时候真正的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残酷。”

    “同时组织这些人去前线,对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战员,也是一个鼓励。他们既然去了前线,那就不要单纯的只是参观与学习。顺便还可以帮我们慰问一些前方的作战部队,对士气也是一个鼓励。最关键的是让某些人,比如那两位学者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说到这里,郭邴勋看了看杨震之后,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一号,我建议不仅仅是要这些人去,还有那些从事我们最机密计划的人也要去。反正我们现在只是和他们谈了设想,研究工作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目前还处于准备之中。”

    “只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才能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研制需要他们研制的东西。同仇敌忾,不能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只捐献一些钱和东西,以及让他们坐在家里对不利的战局骂骂娘。”

    “至于安全的问题,我想至少在目前还是有保障的。林西机场目前仅仅的控制在我们手中,而我们也同时掌握着西满战场的绝对制空权。而且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到一线阵地,在二线阵地远远的看几眼也就足够了。”

    “同时在抽调军区直属侦察旅的两个分队,作为护送和贴身保护兵力。以及我们在林西战场上的兵力,只要他们自己不出幺蛾子,服从命令不到处乱跑,保证他们的安全还是没有问题的。”

    “一号,在他们去之前,我想您还是亲自接待一下那对夫妻,还有帮着他们起哄最欢的那位西南联大出身,这批到根据地的所有教授之中,仅有的三位研究哲学和文学的教授谈一些话。”

    “至少提前让他们在心理上,也有一个准备。别的什么喇嘛庙一类的建筑先不说,在整个西满位置都很重要,甚至北平都很有名气的林西县城被打平了,这个结果就很难让他们接受了。如果不提前打招呼,到了那里恐怕王光宇和易建平不见得能够做通他们的工作。”

    “对付这些性格顽固的人,政委去做有些难为他们。也只有您有这个口才,能够在不引起他们出现某些极端情况的情况之下,给他们打打底子。要是政委和我去,非得搞砸锅了不可。我们两个可没有你那张嘴皮子。”

    尽管郭邴勋将话说的很透,但是杨震却依旧有些举棋不定。见他们一次,倒是不成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问题难在怎么做通他们的工作,别到时候自己没有说服他们,搞不好被他们说服。

    不让这二位去,很明显这二位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除非自己采取强压手段,否则以这二位的文学修养,尤其是那位林徽因女士的才华,自己去做他们工作,恐怕搞不好自己要被他说通的。

    但是如果按照郭邴勋说的那样做,让这些人去战场上真正的体会一次什么叫做战争,杨震又委实下不了这个决心。这些人是什么人?是中国科学界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无价之宝。

    不要说一群人,就是一个人在战场上出了任何的差错,都将会是一个难以挽回的损失。战场上的子弹、炮弹是不长眼睛的,不会知道他们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刻意的避开他们。而日军也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人去了战场参观,而放弃进攻的。到时候别说国内的舆论和中央会不会饶了自己,就是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但看着被这二位搞的头大如斗的李延平,杨震却又有些犹豫。他知道,让这帮人真正的去一次战场,才会平息这次风波。但是此行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让杨震又一时难以下这个决心。

    犹豫了良久,杨震最终还是没有接受郭邴勋的建议,组织一些知识分子以及年轻学生到前线慰问兼学习。对于他来说尽管也想这么做,让这些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战争的残酷性,杀杀这些人的傲气,但他却不敢冒这个风险。

    战场上的敌情瞬息万变,一旦这些人只有哪怕有一个人被流弹伤了一点皮,或是被日军俘虏,都将会造成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包括那位号称林下美人的女士,杨震可不想被她的那些高知识分子粉丝给生吞活剥了。

    但是这件事情,不解决也不行。李延平不能整天身后拖着两个尾巴,先不说影响不影响他的工作。就说给保密问题,也带来很多的麻烦。还有眼下大战正浓,还有美英苏三国在那边不断的搅局,找麻烦。

    无论是前方的自己还有郭邴勋,还是后方李延平、高禹民,忙的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恨不得一个人掰开成几分使用。那有多余的精力和空闲的时间,去应付这二位的纠缠?尤其是李延平目前正在进行的和苏联人谈判,中间很多事情都涉及到绝密,一旦泄露出去,影响将会相当的恶劣。

    先不说别的,按照现在的设想,使用抗联生产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交换德军战俘、德军坦克以及偿还抗联欠苏联之前贷款的事情,一旦被泄露出去,很可能会被国内某些人搞的上纲上线。指责抗联,甚至延安放着物资缺乏的国民政府不去支援,而去苏俄献媚。

    重庆方面眼下掌握着主要舆论,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大肆抨击,那么对于延安来说,将会带来沉重的压力。至于你所遭遇的困境,是不是战争的需要,在人家的眼里什么都不是。人家只知道,自己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代表。

    无论是针对李延平自己,还是他目前所担负的工作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杨震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自己抽时间去接待这二位一下。和他们好好的谈谈,如果实在不行再想其他的办法去解决。

    想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李延平道:“老李,这件事我来处理吧。等你回去之后,派人将他们秘密送到我这里来。把他们夫妻,哦,对还有那个跟着起哄的叫什么来着,一起送到前指来,我抽空和他们谈谈。”

    “至于老郭的想法虽说不错,但是投鼠忌器啊。将这些人拉到战场上去进行一把震撼教育,的确对我们今后某些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协助。但是让这些书生去战场,哪怕是蹭破一点油皮,都是一件麻烦事情。”

    “这样,你回去告诉项主任和高禹民,让他们组织一批来根据地的这些教授,还有从青年学生之中选派一些代表,去专门收治重伤员的几座医院去慰问一下重伤员。让他们在医院里面接受一下教育也就是了,一线还是不适合他们去。”

    杨震明显不太想因为这个话题耽搁太多的时间,而是将话题很快的转到了对苏美英三国的谈判之中。相对于这些教授带来的麻烦,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自己这三位抗联最高军政主官去处理。至于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杨震感觉还是自己抽时间找那两位谈谈比较恰当一些。

    真的让他们去战场接受震撼教育,那还是算了吧。这些人虽说不能当祖宗供起来,但是还是要尽可能的多呵护一些。没有办法,发展科技、教育,搞建设是离不开这些知识分子的。尽管这些人很多的时候,很是让人头疼。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后世早就已经失去知识分子本色,一心只为捞钱的那些所谓专家的区别是相当大的。一个个都清高的很,脾气也都相当的倔强。尤其年纪越大、资格越来的,越自命清高。

    得罪一个人,搞不好就上纲上线搞出一个不重视知识分子作用的问题来。再加上包括现在的军区装备研究部长熊大缜,还有刚从中央调过来的东北局那位东吴大学毕业之后,留学德国的重工业部的总工程师。

    还有搞的李延平头大如斗的这二位顶头上司,自己北平大学的那位学长,现任东北局基建工程部的部长,只要是从关内调过来的,又担任领导职务的。还有很多曾经都是这些专家、教授的学生。

    让学生去管自己曾经的老师,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先不说能不能管的问题,单单一个关系相处就很让人头疼。批评的轻了不起作用,批评的重了又违背了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道德观。

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

    之前中央为了支持抗联和东北局创建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在杨震的求援之下,可谓是连压箱子底的人才都拿了出来。将十八集团军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除了新四军距离过远之外,其余各个根据地的所有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出身的干部全部调到东北工作。

    尽管不多,但在这些想办法弄出来的专家和教授抵达东北之前,的确是解决部分燃眉之急。很多问题,都是他们解决的。比如说采购制造高射炮用钢的适用性问题,就是那位现任重工业部长解决的。

    高炮也好,无后坐力炮也好,虽说都要使用特种合金钢来制造。但各种火炮的用钢,不是都一样的。其所用钢材内稀有元素,尤其是镍铬合金的比例,按照所需以及射速不同,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小口径高炮用钢,就因为射速高,而必须采取镍铬比例比较高的钢材。如果采用一般的炮用钢材,就会加大炮管的磨损和报废速度,甚至容易出现炸膛的现象。而装一发炮弹,打一发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就没有这样的需要。

    这位专家的到来,帮助抗联解决了制造不同装备,所需钢材选择的问题。抗联在制造自己的武器装备采购特种钢材的时候,也不用在当冤大头,花高价买来的特种合金钢钢材制造原本并不需要这种钢材便可的装备上。

    至于杨震这位设计者,你让他拿出原始设计草图和结构图可以。但是让他说明白采用什么样的钢材,钢材之中合金比例是多少,他只能眼睛一瞪、手一伸,理直气壮的告诉你他也不知道。要是他什么都知道,要你熊大缜这位军工部长做什么?

    抗联在生产通用机枪的钢材,还是人家这位高级冶金专家在抗联可以进口的合金钢种类之中,按照杨震提供的性能参数,一种一种的对比。挑选到了比较适合,价格也只能算中档的一种苏制镍铬合金钢。

    并据理力争,使得苏联人降低了钢材的出口价格,不在所有的特种合金钢,都按照最高档的炮钢价格出口。仅仅这一项,就为抗联每年节省相当于十几万两黄金的成本。

    要知道苏联人手可是相当黑的,他们出口的制作枪炮的特种合金钢,要比美国人提供的贵上三分之一。即便是美国已经开始出售部分制造枪炮的特种钢材,价格也低于苏联方面,但是苏联人依旧拒绝降价。

    并对美国人的钢材价格,收取昂贵的过境费,逼迫抗联只能进口他们的特种合金钢。这位老兄在抵达之后,经过据理力争,将制造机枪的特种钢价格与炮钢价格定价区别开来,不在按照统一价格结算。并仔细计算了每挺机枪所需特种钢材的数量,严格控制lang费。

    使得抗联在军工生产上,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机枪的造价,也比原来估算的便宜了三成。原来制造三挺机枪的钢材,现在能制造五挺。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加大了产量。节省的钢材,还可以用到其他轻武器,比如说十二毫米高射机枪的生产上。

    这批关内部队极其少有的工业专家,为抗联的军工生产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并节省了大量的宝贵资源。不过在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为了发展工业成立的几大部组建后,因为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而杨震这个第二书记又坚决反对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出现,所以这批人因为业务的关系,被从一线抽调了出来,逐步转为领导工作。除了部分工作之外,已经不在参与一线的研制工作。

    尽管这样解决了外行领导内行的不正常情况,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成了上级,老师成了被领导者。再加上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很多问题是管也管不了,说也说不得。那位担任重工业部的部长,就经常挨他在北平大学机械系的一位老师训。

    这位被分配到轻工业部,担任机械厂基建顾问的老先生,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去找他们的部长解决,反过来找自己的这位学生。如果这位学生不处理,或是处理的稍微慢了一些,就动不动的吹胡子瞪眼。

    对于自己这个老学长的遭遇,杨震倒是很同情。最后通过军区政治部,将这位老先生调到军区位于佳木斯的理工大学担任讲师,才算解决自己这位老师兄都是主管领导了,还整天被老师训的命运。

    对于这些知识分子的问题,杨震也很头疼。但杨震又不想搞什么后世知识分子改造那样的群众运动,所以目前对这些人的某些事情,还是采取一些冷处理的办法为好。一句话就是用其所长,包容其所短。

    不想在就此事多谈太多,而转过话题的杨震,想了想对李延平道:“老李,我和老郭目前抽不出身来。与苏联人还有美国人打交道的事情,至少在此次会战结束之前,就暂时只能压在总指挥和你的身上了。”

    “我也知道美国人难缠,苏联人更难缠。还有包藏祸心,在后边挑事的英国人。这些洋鬼子都是一群棘手的刺猬,见到对自己有利的就上。尤其是苏联人眼皮子不太宽不说,性子太过于贪婪。”

    “我和老郭两个人,现在实在是抽不出精力和时间来坐下来和他们谈判。所以,担子只能你先挑着。不过我们不管是对待美国人,还是苏联人,还有英国人都要把住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我们可以吃些小亏,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占到太多的便宜。”

    “特别是苏联人,现在我们要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和他们谈。我们自己不能先降低自己的身份,自己成为这场游戏之中的二等公民。那么我们在谈判之中,就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今天吃些小亏我们如果不在乎的话,那么总有一天别人会更加得寸进尺的。”

    “某些方面受制于我们目前实际交通线的情况,可以做一些让步。但是一定要把握住我们的底线,不能一味的纵容苏联人。该强硬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强硬到底,绝对不能后退一步。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万丈悬崖。”

    “有些事情不彻底的解决清楚,那么我们今后获得的物资,苏联人将会肆无忌惮的霸占。美国人将援助我们的物资,与苏联方面一同计算,这本身就很容易搞成一笔烂账。如果我们自己不多注意一些,有些事情拿出强硬的态度,我们将会在这场盛宴之中一无所获。”

    “而英国人那边,物资可以要,装备也来者不拒。但是在出兵东南亚,接替他们防务的事情,绝对不能吐口。那是一个烂泥塘,一步踏进去将再也难以抽身。不管他们怎么说,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绝对不能答应。别说搬来美国人,就是搬来天王老子,也不能答应。”

    “不过我感觉英国不会就这么简单的放弃的,肯定还有他们的后手。他们在劝说我们没有结果的情况之下,肯定会将主意打到美国人的头上,拉拢美国人一起对我们下手。这次皮尔逊找我谈话,已经表露出美国人的一些态度。”

    “美国人和英国人,一向是穿一条裤子的。对我们的援助和接触,他们之间肯定会相互沟通。否则那位英国首相,也绝对不会这么大方。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提防美国人用我们需要他们援助的情况之下,给我们下套子。”

    “至于美国人那里,那个皮尔逊说是回国述职,但我总感觉才从美国回来不久的他,这次恐怕并非是返回美国。或是回美国的原因,绝对不是他说出来的那么简单。对于美国人,我们更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说苏联人是一头贪婪的熊,英国人是一条隐藏很深的毒蛇,那么美国人就是一只狡猾的狼。美国人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大咧咧的,更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对付的。美国人实际上比苏联人更难以对付,因为他们会很好的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而且他们比苏联人,要有耐心的多。”

    “别看美国人现在又是给装备,又是给物资的。一旦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于他们没有用处,他们会像丢掉一辆破车一样,把我们远远的甩开。所以我说苏联人是贪婪的,英国人是阴狠的,而美国人就是极端现实的。”

    “我们在他们谈判的时候,要做好两手的准备。该要的东西一样不能少,该坚持的原则,绝对不能低头。至于对美英两国要求我们出兵东南亚的要求,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我们留在东北会对整个局势更加有利。”

    “这次与苏联方面的谈判,就按照我们之前研究的来。这批航空汽油和燃油,尽可能的多争取回来。还有那些棉花和工业设备、军工原料,也要全部都一件不少的都要回来。至于其他的东西,我们可以暂时先转让给苏联方面。”

    “实在不行,在必要的时候那四架c四六运输机也可以暂时放弃。但这个问题,要作为我们最后的底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轻易的泄露出来。而苏联人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的要求,尽可能的和这件事情分开谈。”

    “至于交换的条件,就按照老郭说的办。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加码吗?只要能解决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技术工人问题,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先放放。这些事情,你回去的时候和总指挥研究一下。”

    “但是两件事情,一定要分开谈。先解决被他们扣押在海参崴那批物资,至于拿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交换其他东西的事情,我看可以先放放。如果苏联方面想谈第二件事情,那就先解决第一件事。在态度上要强硬一些,我们不能先把自己搞的心虚了。”

    “还有我已经决定,这次战役结束就全军换装。将所有的五七无后坐力炮,以及我们现装备的一式火箭筒,换装为八二无后坐力炮和新型二式火箭筒。至于我们换装下来的武器,作为库存与苏联人讨价还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问题

    对于杨震的这些话,李延平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道:“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先解决我们目前最急需的汽油,以及技术保障人员。至于后面的事情,可以抻苏联人一段。老杨你说的对,我们不能总把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上。”

    “如果说我们之前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