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日军有一定的差距。

    像日军其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与快速集结的能力,还是目前的抗联无法相比的。尤其是这种分散的情况之下,快速的能力,抗联的部队与之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在配备了步话机等一系列现代化工具后,这些差距已经缩小,但缩小并不等于完全的赶上。

    再加上部队之中,缺乏作战经验的新兵数量过多,这一差距反倒是有些扩大。两军相互比较,行军间距比抗联大的多,在战斗真正打响时候大部分的兵力,并未在主要战场上的二十八联队。居然在枪声响起后一个小时,在几个方向上集结起来的兵力,还要多于眼下本身就在战场上的王德耀部下。

    三个营攻击方向上,只要被围住的日军拖上一个小时,周边的日军便快速的赶到增援。其内外的兵力加在一起,反倒是多余合围日军的抗联兵力。而且正在进行围歼战的部队,与继续发起攻击部队之间的联络,反倒是被赶过来日军切断,先头部队自能各自为战的情况也相当的普遍。三个攻击方向,没有一个出现例外。

    日军各个中队之间的行军间距,的确使得王德耀可以穿插的缝隙相当的多。但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在他吃肉的时候,先头部队和身后的主力之间间距也只能拉的相当的开。而且三个营之间的距离,随着各自目标之间的距离的不同,在攻击的时候,距离也只能越拉越开。

    日军本身固然难以集结起来,但是王德耀的部下,也出现相互难以策应的情况。在战斗打响之后,他的部队虽说将二十八联队整个行军序列冲了一个乱七八糟。并合围了日军几个中队。但是自身的攻击序列,也同样被先后赶到的日军冲散。

    王德耀在这里犯了一个相当知名的错误,他不应该将部队分散开。如果他始终将自己手中的这一个团的兵力和全部的火力攥成一个拳头,对着一个方向的日军猛打猛冲。即便是提前与日军遭遇,但是先后散着赶过来的日军,很容易被他各个击破。

    至少他咬住一个方向的日军猛打,也不会出现兵力不足。同时即便是周边的日军反过来咬住他,也对兵力集中的他无可奈何。到时候手中兵力充足的他,无论是围点还是打援,可以说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可谓是游刃有余。

    因为本身是散着开的了日军,反应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快过本身就在战场上的他的部队。散着的日军所在的位置不同,赶过来增援的时间也不可能一致。这样一来,他所希望的战机只能是更多。

    只是他没有集中兵力,而是将三个营分散开来,试图利用日军行军序列之中的间距,将二十八联队行军队形彻底的冲乱,以便他浑水摸鱼。同时对于自己过高估计的他,认为以二十八联队目前过于分散的状态,只要自己围住部分日军,即便是其他方向的日军赶过来增援。但是十公里的间距,也足够自己将被合围的目标歼灭了。

    在他看来,自己两个连在炮兵的配合之下,围歼一个日军中队,根本没有问题。只是他的这个想法却是不错,但三个营在作战之中,却因为面对的形势不同和他交待的任务,也将部队分散开来使用。

    因为二团团长再向他请示具体计划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那里有枪声,那里有日军就向那里打。只要遭遇的日军数量在一个中队左右的兵力,不管别的先吃掉了再说。但是这有一条前提,那就是不许停下攻击速度。

    原本他认为,以配属了大量重机枪外加迫击炮,身后还有其他配属炮兵火力支援的一个营兵力,在短时间之内围歼日军一个中队还不是手拿把?而且日军行军序列间距过大,即便是增援速度再快,但是在夜间作战之中,增援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自己以配属了相当火力,而且有炮兵支援的两个连兵力围歼被合围的日军,剩下一个连继续向前攻击前进,找到下一个目标先黏住他。留给自己的后面加强了火力的主力上来,就可以进行再合围、歼灭的计划时间也足够了。

    他认为在每个连都配备了步话机的情况之下,战场上最重要的相互联络和沟通,在自己面前已经不是什么障碍了。有了便利的通讯条件,即便是部队分散开,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集结起来。

    尤其还是在三个营的部队,形成三条线的情况之下,相互策应和支援的速度,绝对不会太慢。结果却没有想到,在他的这个命令之下,他的三条线部队,打着、打着却自己就散了开来。

    而且在执行之中,他和被他下到各营指挥的团一级干部,普遍忽略了日军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忽视了日军的玩强性和一旦被合围,拼命抵抗下去的决心。更忽视了自己部队新兵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夜战之中集结会不会顺利的这个弱点。第一战便轻松获胜,让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结果却造成了,那个方向的兵力都不足。即便是合围了日军那一部分,却造成了短时间之内围歼兵力的不足。而一旦周边的日军闻风而动,赶过来增援,反倒是造成了自身的被动。在加上自身部队中没有经验的新兵过多,也使得战场反应速度与日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本来一场的偷袭计划,结果变成一场乱战。甚至还出现了抗联包围了日军个把中队,但是自己的外围,却面临日军援军的围攻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邱金堂配属给王德耀的几门一五五榴弹炮,面对着这种情况根本无法下口不说。

    王德耀自己的部队也被他一这么使用,给弄的一片混乱。三个营的攻击序列,全部出现了脱节。在日军反向横插过来的时候,相互无法策应。甚至在某些局部地区还出现一个连,要面对日军两三个中队围攻。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

    而随着枪声的越来越密集,赶过来的日军兵力也持续的再增多。此时王德耀的计划,已经全盘被打乱,整个战场上已经乱成了一团,几乎到处都在响着密集的枪炮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甚至在后背出现的日军,让王德耀一时也措手不及。

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击

    眼下的情况让王德耀也无法清晰的判断,究竟哪个方向还会出现新的敌情,那个方向的日军数量更多。一个小时的反复冲杀下来,王德耀身边剩下的兵力只剩下一个连。至于其余的部队,已经被日军给冲散。

    尽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是在这种夜间乱战的情况之下,也无法发挥出太多的作用。各连的步话机始终是通着的,但是两支相邻的部队,不是找不到自己的友军,就是已经看到了对方,但反复冲杀就是靠不过去。

    事情的发展,与王德耀当初预料的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想要将二十八联队彻底冲乱的王德耀,却反倒是将自己原本有序的攻击阵型,给弄的混乱了,整个作战序列搞的七零八落。张开巴掌打人的他,手指头却被人家攥住。

    杨继财说的没有错,王德耀在战前考虑的太过于大意,在判断上也太过于轻敌了。但这个毛病绝对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抗联之中很大一部分将领目前普遍存在的毛病。杨震虽然再三强调日军无弱旅,但自重新出山以来的连战连捷,很是影响到了抗联一般师团级干部的思维。

    现在的抗联师团一级的干部脑海之中,普遍存在着轻敌的思想。认为日军的战斗力的确强,但是在面对现在抗联的时候,日军还是相差太多。在战场上只要抓住战机,完全可以利用机会狠狠的咬掉他们一块肉。

    而与中下层指挥员普遍轻敌成正比的是,越是高层人员越是对日军比较重视。在制定作战计划,以及实施的时候比较慎重。特别是杨震与郭邴勋这两个抗联的实际上最高军事首长,每次作战都是极为谨慎。

    现在的王德耀,就是普遍轻敌的中级指挥员其中的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尤其是在对五十一师团作战,这个家伙立下了不小的战功,甚至还俘获了五十一师团中将师团长之后,对日军更是不太看在眼里。

    当然,也不是他一点没有将日军的战斗力放在心上。一号和三号成天挂在嘴边上的日军无弱旅这句话,听的多了至少也能长点心。但是对于他来说,心中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部队战斗力的信心,以及对日军那种刻板战术的瞧不起。

    在他看来,日军士兵的确训练有素,战斗力也称的上极强。日军下级军官,作战主动意识强,指挥水平也还算可以。但是日军呆板的战术,不善于夜战,却在无形之中抵消了日军在训练上的优势。

    只要摸准脉门,寻找到合适的战机,击败他们并非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在抗联在重火力上,已经占据明显的优势的情况之下,现在的日军已经不是抗联的对手。而这种心态,也直接影响了他在决定作战时候细节方面的考虑。

    眼下这一战,几乎动用了抗联在阿鲁科尔沁旗兵力的一半。但是心中压根没有看得起这个日军第七师团的王德耀,却是面对着所谓的战机,一拍脑袋就下了决心。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深思熟虑,甚至连具体的思路都没有。

    在执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甚至连一个应变的计划都没有。按照他接近战场时候部署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打着看。所以当战场上陷入混乱的时候,他的部下要么只能各自为战,要么只能依靠根本不知道在那里的他,通过无线电遥控指挥。

    好在王德耀没有去当营连长的习惯,在战术指挥上还是比较充分放权的。他的习惯是只管自己应该管的整体指挥,至于营连长一级的作战指挥,只要不跑出他的思路,他基本上不去干涉。

    否则在战场一片混乱的情况之下,甚至连王德耀自己都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之下,他的部下只能更挠头。虽说没有被束缚手脚,但各自为战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各部队都搞不清楚自己友邻部队的情况。在眼前已经乱战成一团,到处都是枪炮声的情况之下,想要确定自己部队的位置,实在是有些为难。

    甚至到最后,各个部队只能依靠施放照明弹来确定友军的位置。但这么一来,却是无异于给周边的日军指明了进攻方向。听着周边响着的密集枪声,王德耀知道自己速战速决的想法,已经失败了。现在不是能不能吃掉日军几个中队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能不能轻易的脱身了。

    也就是说,此刻他最不愿意,也是杨继财最担心的情况已经出现。不管愿不愿意,他和他带领的部队已经被黏住了。面对着周边蜂拥而来的日军,王德耀虽说不怕,但他也知道自己在形势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对困难和意外的估计不足反倒是让自己陷入了一定的危险之中。

    不过好在这一战他王德耀的决心下的是冲动了一些,但是他不是傻瓜。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在这个时候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虽说自己的计划已经全盘被打乱,但是王德耀之前还高烧四十度的脑袋,此刻反倒是冷静了下来。眼下的战局与自己判断的已经截然不同,他很快便察觉出来的。

    对于自己在部署上的弱点,他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只是事以至此,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如果自己哪怕是有一点犹豫,现在不仅仅是吃掉自己日军几个中队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能不能脱身的问题了。

    面对着复杂的局面,此时的王德耀也顾不得吃肉了。现在的他无论再不情愿,也只能放弃之前的计划。带着身边的仅剩的这个连,在战场上反复的冲杀,试图将原来就被自己搞的有些乱,现在被日军一反击弄的更加混乱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

    对于他来说,只要部队能重新的集结起来,他就有回天的把握。尽管这种混战的情况之下,想要将部队重新收拢起来,要冒很大的风险。大量发射的照明弹与信号弹,无疑会暴露他自己的位置。

    但对于此刻的王德耀来说,却是别无选择。虽然这种混乱的局面自己不见得吃亏,但是如果部队始终这么散着打,不仅仅是无法吃掉更多的敌人。最危险的是,一旦主战场那边有事,自己将无法采取任何的行动。因为他根本就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将散在整个战场的部队收拢起来。

    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下去,他非但无法抽身,甚至还有被反咬一口的可能。就算冒再大的风险,自己也必须要尽可能的将部队重新收拢起来。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的王德耀,脑袋里面还是很清明的。并未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自身陷入混乱。

    好在虽说在夜间,又处于混战之中,但抗联各部装备到连的现代化通讯工具,以及他出发之前下发的数量不少的照明弹,帮了他不少的忙。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努力,他身边的兵力终于增加到了一个营。

    只是尽管他身边的部队增加到了一个营,但却因为照明弹与信号弹打的过多,而引起了战场那一边的一木清直的注意。一木清直凭借多年的经验,马上判断出那里是对自己偷袭抗联部队的指挥部所在地。

    看到自己的部队大部分已经赶到,秉承着擒贼先擒王想法的一木清直,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集中手头尽可能多的兵力,向王德耀所在合围了过去。试图先打掉这股抗联的指挥系统,然后在逐一的不慌不忙的一口口将其全部吃掉。

    只是虽说赶过来的日军兵力不少,但是在乱战成一团的战场上。一木清直身边能集中的兵力,也同样的不算太多。王德耀那边的兵力是一个营,一个重机枪排,两门六零炮。他这边是四个步兵中队,加上一个重机枪中队。

    双方在兵力上是半斤对八两,日军的兵力略多,但是没有多到那里去。而在装备上,王德耀占了一些便宜,但是便宜并不大。只不过被冲昏了头脑的一木清直,并没有顾忌到这些。而是不管不顾的指挥部队,向着王德耀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王德耀与一木清直,这两个此刻在整个阿鲁科尔沁旗北部战场上的敌我两军最高指挥官,在这一刻狠狠的碰撞在了一起。这二位此刻早就已经没有什么心思排兵布阵了,一个急于吃掉眼前敌军的最高指挥部,以便快速的围歼这股前来偷袭的敌军。一个急于打垮眼前扑过来的这个日军大队,以便收拢其他的部队。

    两个人一出手就拼尽了全力,双方的部队狠狠的纠缠在一起。从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到手榴弹、步枪、刺刀,甚至是工兵锹能用上的武器,几乎全部都用了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的消灭对方。

    而在周围,王德耀和一木清直两个人还在混战的部下,见到这边的情况之后,也在相互的拼命厮杀。不是阻止对手向这边靠拢,就是拼命的试图增援自己的指挥官。原本就相当惨烈的战场,此刻显得更加的惨烈。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更加清晰的确定对手的位置,为重火力支援提供目标,双方面都在毫不吝啬的大量发射着照明弹。

    看着眼前的混战一团的场面,尽管担心杨继财那边会不会出现其他的日军部队趁虚而入的情况。但也知道自己如果今天不将眼前正在疯狂的向自己围攻的日军大队打垮,那边就其余的日军全线发起攻击,自己也无法抽调一兵一卒回援的王德耀,只能打点起精神应对眼前的局面。

    知道自己这边多耽搁一分钟,随着周边日军的逐渐增多,自己被黏在这里的危险性就多一分,而杨继财那边可能出现的意外就多一分的王德耀,也没有丝毫犹豫的将身边所有的兵力,在第一时间就全部投入进去。

    尽管有着邱金堂的保证,但对于王德耀这种战场上的老将来说,主动权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底气足一些。不管是其他方向的日军过来增援,还是利用这个机会不顾重炮和航空兵夜袭的杀伤,调头全力发起攻击,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王德耀知道速战速决,才是他最应该做的。

第四百一十七章 日军新式机枪的威胁

    对于还不知道眼下这股日军,正是他这一战的主要目标一木清直在指挥他来说,此刻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越快打垮眼前的这股日军越好。尽管还不清楚眼前日军身后就是二十八联队的指挥部,但是他也凭借多年来的丰富战场经验,察觉出眼前日军并不简单。

    眼前明显不是一个建制的日军,绝对不是一个大队指挥官能够指挥的动的。自己部队乱了套,日军不也一样乱了套。能在眼下敌我双方都乱了套,几乎所有建制都被打乱了的情况之下,集结起来这么多的兵力,恐怕背后的人物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眼前的这个步兵大队,应该是二十八联队此刻能集中起来的最大兵力。只要打垮他们,其余四散在战场上与自己部队正在混战的其余兵力,也就不足为惧了。王德耀可不管背后的人是谁,对于眼下已经没有后路可退的他来说,别说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联队,他也只能打下去。

    而且只要打垮了这股眼前的这股日军,自己就可以将整个战场上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眼前的这股日军,是自己周边的战场上,唯一能够集结成对自己攻势有决定性威胁的兵力。

    只要打垮眼前的日军自己就可以进退自如了。即便杨继财那边日军搞出什么动作,已经腾出手的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而那边的抱着同样想法,甚至还抱着擒贼擒王想法的一木清直,同样没有留下任何的机动兵力,也丝毫没有客气的,在第一时间将手头所有可以或是已经集中的力量,全部投入了进去。

    两个指挥官都发了狠,下面的部队更加打疯了。只不过战斗打响之前的部署,二团的团长和政委,以及参谋长都被王德耀下令加强到各营指挥。在加上之前的混战,此刻王德耀身边,团职干部一个没有。

    二团的团长、政委和参谋长三个军政主官,早就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副团长留在原地指挥留守部队协同一团坚持防御。此刻王德耀身边的最高级别干部,只有二团的政治处主任和一营的教导员。

    至于一营的营长,早在指挥部队对那个打乱了整个进攻计划小山包发起攻击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亲自带队冲锋,被日军新式轻机枪击中头部当场牺牲。该营的副营长,则此刻带着一个连,还留在那个小山包处,正在和守军激战。

    等到王德耀收拢距离自己最近的一营部队的时候,这个营的三个此刻指挥员就剩下一个教导员带着的一个半连,建制还是完整的。而且步话机,也被打坏了。至于加强给他们的一个重机枪连,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不仅仅是干部就剩下一个教导员,王德耀此刻身边勉强收拢的一个营兵力,也不是一个建制的。一个营的兵力,不等于一个建制营的完整兵力。眼下他手中的三个步兵连中,除了一直跟在王德耀身边的司令部警卫连之外。

    其余的两个连的一个属于一营,另外一个连,则是由三营被冲散两个连在周边兵力拼凑出来的。其中的一个排,还是从一团抽调过来一个连的残部。在与两翼几乎同一时间斜插过来的两个日军中队与主力冲散,经过苦战冲出日军这两个中队合围后,遇到王德耀带领一个连才脱险。

    汇合的时候,一个连的兵力连牺牲带被冲散的,只剩下五十多人突出来。这五十多人被王德耀临时编成了一个排,由自己警卫连的副连长临时担任排长。至于他们的主力,则被冲散后不是杀到哪里去了。

    好在唯一跟在王德耀身边的一营教导员李明清得力,在与王德耀汇合之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自己带着的建制最完整的一营三连和一营迫击炮连剩下的一个排为骨干,将部队简单的重新整编。这才没有让部队,在战斗之中出现混乱。

    营长牺牲,副营长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跟随在王德耀身边的团政治处主任,又是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的绝对书生。他知道,这个时候只能自己主动站出来。总不能让王德耀这个司令员,去亲自指挥吧。

    自己在改任教导员之前,好赖也当过一年的连长。在军区教导队的时候,也专门进修过军事指挥的,好赖也算是一个半瓶子水。比那位原嫩江军区政治部直属工作处副处长下派,从关内调过来之前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搞兵运,几乎就没有上过战场的政治处主任多少要强一些吧。

    那位政治处主任虽说现在也是副团职干部,但是枪声一响,这脸色就有些不太对劲。脸色变的比打出来的照明弹发出的光线,还要白的厉害。再加上这位主任鼻梁子上架的那副,都快赶上酒瓶底厚高度近视镜,李明清知道根本就指望不上这位。如果说自己好赖还算半瓶水的话,那么这位脸色惨白的政治处主任,则连瓶底水恐怕都不够。

    此刻主动已经接过战场指挥权,知道身后就是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最高指挥官的李明清,只能不惜一切代价先顶着日军的攻势。尽管手中的兵力有三个混编的连,但弹药的情况却是让他有些头疼。

    自己手中虽然有一个重机枪排三挺九二式重机枪,以及两门六零迫击炮,但是弹药的数量却是不多。在之前的战斗中,他的营属重机枪连被冲散了。弹药排和二排不知道被充到哪里去了。三挺重机枪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三千发子弹作战。

    三千发的子弹看起来不少,但是对于三挺重机枪来说,平均分配下来只能维持几分钟的射击时间,根本就形不成需要的火力密度。那两门六零迫击炮,弹药情况也差不太多。两门炮,一共只剩下弹药手背着的六发炮弹,打光了也就没有。

    至于步兵的弹药,他经过清点之后情况也不容乐观。部队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过多,也就意味着携带的弹药lang费严重。每个人身上的帆布制成老式腰围式子弹袋中的一百发子弹,眼下平均不足半数。手榴弹,剩下的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一个。

    这还是情况好一点的步枪。冲锋枪手,则平均只剩下一个弹匣。轻机枪连同副射手携带的弹药加在一起,最好的也不足三分之二。而副团长带着的后续补充弹药,在战场上一片混乱的情况之下,那是想也不要想。

    不仅是弹药不足,最关键的是兵力也不足。三个连之中兵力最完整,装备最齐全,弹药也数量最多的警卫连,却被王德耀死死的扣在手中。也就是说,他能指挥的部队,实际上就只有两个连。面对着蜂拥而来的足足四个中队的日军,敌我兵力对比可谓是一比二。

    在还要抽调部队防守背后,以防止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那里又冲出来一股敌军的情况之下,李明清此刻手中能掌握的兵力实际上更少。他虽然不知道此时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拿着望远镜借着照明弹打出的光亮,在观察着战场的王德耀,将三个连之中最完整一个连死死的扣在手中为什么,但他知道是自己必须挡住日军的攻击。

    一旦被日军突破自己这里,身后的那位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最高军事指挥员,形势就危险了。一旦他出现什么意外,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的结果?到底是政工干部出身,李明清考虑的问题,要远比一些单纯的军事指挥员多的多。

    尽管身后的王司令下达了那里也不去就在这里战斗,即便是打光了也不许后退一步的死命令。但李明清知道自己反击的实力是没有,打对攻的实力更没有,只能打阻击战减缓日军的反击势头。

    看着周边端着上了刺刀最新式的九九式步枪,在身后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不计代价,一上来采取猪突战术疯狂突击的日军。李明清拎着自己的那支手枪,指挥归自己指挥的实际上也就一个加强连,五个建制排在拼命的抵抗。

    作为日军自明治维新后,第一批组建师团。历次参战,实际上战绩并不突出的第七师团在日军高层眼中,虽说不如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那么的重视,也不如第三、第五师团的所谓战功赫赫。

    但即便是历任师团长唯一出任过陆军大臣的上原勇作大将已经上了西天,眼下的第七师团在高层没有什么人照应,但因为历史悠久也颇受重视。远比战斗力更加强悍,但在上层始终无人照顾的第六师团,得到的照顾要多的多。

    每次换装新式武器,虽说大部分时间轮不到第一批,但是总是能赶到第二批换装新式武器。这个时候,日军刚刚正式装备的九九式步枪和轻机枪,即便重新组建的第二师团还没有来得及更换,第七师团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

    而此战,关东军是将这个目前关东军建制内,装备最精良的第七师团作为绝对主力来使用。真正与第七师团交手之后,无论是王德耀还是李明清,都感觉出来这批日军的装备绝对不一般。

    尤其是加装了防火帽的九九式轻机枪,在配上日军子弹一贯使用无烟火棉作为发射药。其装备的轻机枪枪口焰,在夜间几乎是很难被发现。而且这些日军新式机枪的射击精度,极其高。这种机枪对于李明清和他的部下来说,威胁甚至比九二式重机枪还要高。

    这种机枪,只能从弹道和枪声判断他的大致位置。而这种事情,在眼下激战成一团的战场上,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尽管照明弹的带来光亮持续时间并不太长,但几乎每一颗照明弹上天,这种机枪都会给李明清的部下都有人倒在这种机枪的枪口之下。

    这种枪口在射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火焰机枪。在战场上就像一个刺客一样,专门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在一旁下黑手。战斗刚一打响,李明清的三个连长之中两个,就倒在这种机枪的暗算下,一死一重伤。让本身就承受了相当大压力的李明清,几乎是欲哭无泪。

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

    再加上日军掷弹筒的威胁,几乎是刚一交手,兵力就不足的李明清就陷入苦战。日军几乎是刚一开始,就打算一鼓作气,而采取全线压上。机枪、掷弹筒像暴风骤雨一样,向李明清这边打过来。

    同时在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之下,日军步兵几乎是全线压上,一波接一波的发起突击。正面的攻势被打退,就从侧翼迂回突击。一波的攻势被打垮,第二波攻势接踵而至。连续的波lang式猪突战术,给李明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而弹药不足的李明清,甚至机枪都不敢打连发。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弹药,他只能将日军放到一百米以内。而这种情况,却是他最不愿意发生的。在一百米的距离,日军掷弹筒对于机枪的威胁简直是太大了。

    即便是夜战之中,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