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很多也是根据地兵工厂自行复装的,只能供应步枪使用。而且很多的时候质量还不过关。子弹出枪膛之后,都是横着飞的复装弹药。
边区造的那些一炸两瓣,甚至丢出哑火的比爆炸的还多的黑火药填装的手榴弹数量倒是充足,可是威力太小。与其说是敌人被炸死,还不如说是被砸死的。四枚手榴弹捆到一起使用,还不如一枚日本造的手雷威力大。
在得到抗联大规模的补充之前,关内部队真的是太苦了。按照副总指挥在与杨震商议武器分配以及运输方案的时候,在电报上说的那样。百分之八十的步枪因为使用过度、膛线已经磨平,口径已松,射击的准确率低的吓人。
全军四十万人,步枪连同已经报废,但还在坚持工作的在内,也不足九万支。轻重机枪加在一起,不足八百挺。掷弹筒加上迫击炮,总数还达不到三百门。其中在十八集团军之中算是炮,在日军之中只是最基本武器的掷弹筒,还占据了一大半。其他火炮总数加起来四十多门,但是因为没有弹药来源,基本上是从未使用过。
最关键的是弹药奇缺,连同补给弹药在内,平均每支枪不足二十发弹药,每场战役步枪配发五发子弹,手枪三发。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轻机枪每挺弹药不足三十发。掷弹筒和迫击炮,每门备弹最多的也只有三发,大多数的时候有炮无弹。
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发日制六五子弹要用三斤粮食去换。各个部队在战斗结束之后,就算打了败仗,也得在战斗结束后返回原地去收集弹壳。甚至打飞的弹头,也用磁石一点点吸出来,送交回兵工厂,以便能换回一些弹药来。
必要的弹药奇缺,武器装备陈旧、数量不足始终,重武器数量严重匮乏,始终是制约关内部队无法与日伪军正面作战的咽喉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近战、夜战、白刃战,山地游击战,打一把捞上就走,也成为关内部队与日伪军作战的主要模式。
有了这些经验,各团北上之前私下打些埋伏也是普遍现象。因为谁也不知道上级下次补发武器和弹药会是什么时候。虽说上级在出发之前,再三强调到东北之后,会进一步提升部队装备等级。弹药也会按照规定的数量,进行补充。
但对于那些大部分时间从未得到上级配发的武器,一切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挥员来说,上级答应的装备那是镜中月、水中花,等到到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是自己动手,才是最保险的。
而各部队私下打埋伏的事情,除了太行军区调过来的部队之外,在晋察冀军区调派的部队之中,可以说相当的普遍。甚至自己这个旅下属的三个团之中有一个团,除了三挺山西仿制的使用三八式步枪六五子弹的捷克式轻机枪之外,私下还埋伏了六十支汉阳造步枪、三十多条晋造六五步枪,藏在了团后勤处托运物资的牲口队里面。
而这些武器,在他们原有的装备编制表上,是没有的。但这些武器之中,除了可以通用日制六五子弹的晋造捷克式轻机枪之外。剩下的那六十支汉阳造全部的子弹加在一起,只有不到一千五百发。而且大部分还是根据地兵工厂复装的子弹,原装使用的子弹还不到三百发。
各个部队多少都私藏一些武器的用意,林志强当然明白。这些装备,都是各自准备在新区扩军或是在必要的时补充战损使用。这些长期坚持在敌后的部队都知道,缴获有在战败的时候,自毁武器装备习惯的日军武器弹药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只是其中的少量捷克造或是中正式倒也罢了,不管怎么样和部队之中现在使用的那些波兰造武器子弹通用。但剩余的那些汉阳造,连子弹都没有地方弄去,要他们有什么用。而且在热河日伪军使用的全部清一色都是日制装备的前提之下,想通过缴获的手段去补充一部分弹药,都没有地方去补充。
热河的伪满军警可不是装备杂乱的,很多是依靠日军缴获的**武器组建,或是以在投敌的时候自身携带武器装备为主。手中武器很是杂乱,**部队有的武器口径,他们基本都有的伪军。
反倒是增加了部队,原本就不小的负担。有的部队甚至为了携带这些状态倒还不错,但是子弹数量并不多的武器,而有意识的少带了部分粮食。这也成了部队出关之后陷入粮食困境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即弹药不足,实际上已经成为累赘的武器砸掉是不可能的,林志强也没有那么lang费。但有限的运力不能全部lang费在这些基本上已经没有用的武器上。为了节省部队有限的运力,林志强将除了其中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机枪挑选部分状态好的留下来之外,其余武器全部打包上缴给总部,等待冀东军分区后勤运输队来热河的时候运回去。
经过这次整编,虽说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因为编制压缩,装备调整而多少有些下滑。但战斗力因为部队压缩了编制,充实了一线连队的战斗兵员和将自动火器尽可能的集中使用,使得依旧达到了战斗之前的百分之六十。
在调整完毕部队的兵力与编制,几支武工队也派出去之后,林志强没有行动。当被原一二九师骑兵团长,现任挺进军骑兵支队长的曾玉良带着去接应抗联部队的骑兵支队,越过先头旅的驻地向北疾驰的时候,林志强也没有动。
各个部队按照他制定的计划,向敌占区进行渗透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动。在整整三天之内,他什么都没有做,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利用一切时间和手段,加强部队的山地战训练,提高部队山地战的能力。
当初面对看着兄弟部队都动了,只有自己还迟迟没有行动而纷纷请战的各个部队,林志强非但未下达立即出动的命令。而是下了一个让包括旅长和政委在内,所有人很不理解的命令:“全军上山加强训练”。
白天全旅拉出去进行山地行军以及作战训练,尤其演练了在被地形分割的情况之下,部队之间的配合以及机枪的部署和火力压制演练。晚上全旅集中在讲评白天训练之外,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家一起擦枪。
而且擦枪不达到从抗联选派的各级教员的点头,就不算合格。一天的训练之后,枪膛内不仅不能有泥土,就连枪身上也不许有。所有武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之下,必须上好油,达到整洁如新的标准。
面对着所有干部、战士不理解的目光,林志强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只是从抗联配属给先头旅作为武器与战术教员的二十名战斗骨干抽调出来,组成了一个排。与各部队之中随机抽调出的一个连,进行了一场山地战模拟对抗。
结果抽调出的这个连,在这场原本自己擅长的山地战之中的结局,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他们很多人才知道,山地战与山地战也是不一样的。原来在他们眼中很简单的山地战之中,还有这么多的要求。
在林志强看来,在全军已经出发的情况之下,已经残废的先头旅参战不在一时。先集中精力弥补以前的欠账,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越大越好。也才能彻底的打一个翻身仗,重新树立干部和战士的信心,也更能有效的减少伤亡。
林志强搞出的这一手,让全旅上下的反对意见一扫而光。按照他制定的计划,老老实实的训练起来。但对于他那个擦枪的命令,却是依旧都很不了解。毕竟大家都知道枪该怎么擦,这一点还不用人教。
对于部队上下的非议,林志强只是笑了笑并未解释。在这场模拟战斗结束之后,林志强又在全体部队大会上,随机从部队中抽调出一挺机枪、十支步枪。随手拆卸开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了一下,让所有的人都看了一遍自己擦拭完毕的对比情况。
看着擦完枪后变的黝黑的毛巾,几乎所有的干部战士都不说话了。林志强又随机要过一个连长的驳壳枪快速的拆卸开,看着枪膛之中满是污垢的情况摇了摇头道:“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它也是有灵性的。”
“我们只有尊重它、爱惜它,它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保护你。枪使用时间长了,你不擦拭它,不爱护它。到战斗的时候你这么指望它怎么能打的响,打的准?这么脏的枪,在战场上你们就不怕它炸膛?”
第一百三十二章 这只是一个引子
林志强这几句话,说的那个干部满脸通红。看到参谋长手中脏的可以的佩枪,就算脸皮再厚的人,也恐怕不会无动于衷。这个干部,对自己的枪脏到如此的地步,多少显得难以为情。毕竟是自己的枪,搞的这么脏,还是在全旅干部、战士大会上被掀了出来,好意思才怪。
只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林志强并没有去看那个干部,也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批评。而是拿过自己的毛巾,仔细的擦拭起来。等将这支枪擦的整洁如新,再将手中已经拆成零件的枪组装完毕后,林志强才将手中的这支驳壳枪递还给原来的主人。
在回头看了看身后对自己举动多少有些显得不以为然的旅长和政委,林志强微微摇了摇头才转过头来对着面前的干部和战士道:“这就是标准,擦枪的时候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各部队今天晚上,除了必要的警卫部队之外,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擦枪。”
“所有的轻武器,不管是轻重机枪、步枪,还是手枪、冲锋枪的枪膛、枪栓必须清理干净。就算不能整洁如新,但谁要是在出现这种枪膛里面的泥这么多的情况,对不起你就将你的武器叫出来。一个不爱惜自己武器的人,是不配拥有这些武器的。”
“你们各级干部都是老兵出身,应该清楚枪的清洁程度,直接关系的部队在战场上能否减小我们的伤亡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己的武器不好好的爱护,到时候付出的是你生命的代价,还有你战友的鲜血和生命。”
“在抗联之中,要求的是每一天训练完毕之后,不管你再累、再疲劳也都要当天对武器进行擦拭。每次战斗空隙,也要抓紧时间对武器进行保养。枪支清理不合格的,一律给予纪律处理。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么做有些麻烦。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手中的枪,不会因为太脏而出现本不应该有的故障。更不会因为这些原本经过仔细保养,就可以避免的故障而影响战斗的胜负。”
说到这里,林志强竖起了三根手指道:“三天的时间,如果我们不能改正自己这个擦枪的时候马马虎虎,甚至是得过且过,能不擦就不擦的毛病,我会向上级申请我们旅在此次作战之中给全军当预备队。什么时候枪擦拭的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我们再上战场。”
“我不是全军的参谋长,也不是纵队的参谋长。别的部队,能不能达到我要求的标准,我管不到。但是只要我在这个旅当一天的参谋长,武器的保养与擦拭,就必须要按照我的标准来,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件事情,我会亲自检查。而且,我不会去追究那个战士的责任。那个营执行的不利,我要追究你们当营长、教导员的责任。那个团执行不利,我要追究你们当团长、团政委的责任。问题出在那里,我就追究当是人的责任。”
“各级干部也不许让通信员和警卫员擦枪,所有的枪支,全部由自己亲手擦拭。而且不仅要能擦拭,还要能对手中的枪支进行熟练的分解和拆装。你手中的武器,是你的第二生命,自己都不会分解和组装,那怎么能行?”
林志强这番语气异常严厉的话,让下面的干部、战士心中一惊。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擦枪这么屁大点的事情,会让参谋长如此的动容。但看到参谋长后边旅长和政委严肃的表情,所有的人,尤其是各级干部也不敢在有什么意见。
等会议结束,各部队带回之后,旅长却是摇了摇头道:“老林,是不是有些太过于严肃了。一个擦枪的事情而已,又不是什么原则上的问题,用不到这么小题大做的吧?将武器擦拭的干净与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让各级干部勤检查就是了,还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情耽搁我们的原有的计划。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情,在这里耽搁我们三天的时间。”
听到旅长的话,林志强摇了摇头道:“旅长,您说的没有错,这件事情从我们的整体任务来说的确不大。我也不至于抓住这种小事吹毛求疵,去整理各级干部。实际上我只是采用这件事情作为一个撬点,让部队提前感受什么叫做正规化,尽快的改掉原来分散游击养成的毛病。”
“旅长,上次作战失例,您的确有责任。但三个团长,本身就没有责任?部队已经完成整编,但为什么在得到可以暂时缓解部队燃眉之急的情报之后,不上报而是单独行动。如果他们及时上报情报,旅部统一调配和指挥,这一战就算我们打不赢,但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
“一句话,就是长期的分散游击养成自作主张的习气太深了。就像我在总部干部会议上说的那样,我们的部队能散能聚是最大的优点。但有时候长时间分散活动养成的各自为战的习惯,却造成了相互配合的陌生,甚至不顾上级统一部署的毛病。”
“之前分散游击的时候,这种习惯的坏处倒是还不明显,而且的危害一时也看不出来。但眼下部队已经集中行动,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如果在不改掉这个毛病,我们往小了说,将来吃败仗的日子还在后边。往大了说,我们弄不好要打乱中央整个部署的。战场上来一个分散活动,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旅长你和政委,比我还要清楚。”
“眼下的形势,与三七年我军东渡黄河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那时的日军正忙于攻城略地,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正面战场上,一时还无瑕兼顾敌后战场。日伪军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两侧。”
“在广大的乡村,日伪军的势力基本上还是一片的空白。这也是我军能在兵力、装备借皆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能在敌后战场上扎下根,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主要原因。但眼下已经被日军整整统治了近十年,各级伪组织齐备的热河,并不是当年实际上处于一片混乱的华北。”
“日军对这里的统治严密度,也不是华北方面可以相比的。除了正规关东军守备队之外,还有大量日本人一手培养起来的伪满军警、敌伪宪特等各种武装。地方各级伪政权建设的也相当的严密和健全。”
“而且这里地处农牧业过渡地带,粮食产量与人口的基数,远不能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期的日伪统治,以鸦片种植为主的畸形农业经济。不要说别的,就一个粮食产量就很难满足我军的需要。”
“我军在这里分散活动,很难像关内那样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部队不集中使用,只能被日伪军分割开来一口口的吃掉。要知道,我们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所有的东西对于我们都是一片空白。日伪势力,对乡村的控制,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
“为今之计,就只能将部队集中起来,攥成一个拳头打垮地方伪政权,消灭日伪军警宪特人员。就算无法彻底的消灭日军主力,完全的占领热河的全境。但也要将其爪牙掰掉,将乡村地带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反过来将日伪军困在城市。让老百姓对我们有信心,才能真正的在这里站住脚。”
“养成保养武器良好习惯的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整体上来说只是一个引子。是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令行禁止,让他们知道一支军队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必要成为一个高效的整体,而绝对不能是一盘散沙的一个引子。”
“三天的时间,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肯定不足。但这三天之内,必须要让部队至少解决掉各自为战的毛病。因为我感觉一场大战,距离我们可能已经不远了。也许用不了三天,我们的部队就会真正的面对强敌。”
林志强的话音一落,一边的旅长和政委却是都不赞同的道:“老林,你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按照你在全军大会的建议和想法,现在各部队已经开始渗透进日占区。只要他们一完成展开,以热河境内的日伪军数量来看很有可能自顾不暇。”
“那里还能有精力抽调出大股兵力,来找我们这个目前全军唯一一个还在原地未动,已经整体落后的在其他兄弟部队后边部队的麻烦?老林,按照你的计划,全军进行三天的整训,我们已经成为全军最落后的一支部队了。”
“前边那么多的部队掩护,我们那里还能遭遇到大股的日伪军?我军主力如果全部渗透进热河腹地,热河的日伪军估计也就没有什么精力和兵力来找我们的麻烦了。他们手中有限的实力,恐怕都要投到对其腹地进行清剿,以稳固占领区之中。”
“虽说关内外的环境不同,这里敌伪势力也要比关内强大的多。但是咱们部队的能力,老林你也是很清楚的。以团为建制活动,小鬼子的占领区恐怕要来一个天翻地覆。我就不信那些小鬼子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一个个基层伪政权被我军摧毁,一个个集团部落被我们捣毁,而无动于衷?”
“就热河小鬼子这点兵力,就算伪满军的战斗力再强。但要是放在热河境内这十二个县的广大面积上,可就是胡椒面撒到河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到时候顾此失彼的日伪军,那里还有精神头和兵力,来奔着我们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处于关键位置
对于旅长和政委的不相信,林志强摇了摇头,打开地图道:“旅长、政委,我的这个感觉即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什么凭空捏造,而是从我们旅所处的位置以及我军目前所面临的整体态势来看的。我们旅是什么部队?全军的开路先锋。”
“我们旅现在的位置,也是全军目前除了北上接应抗联迂回支队的骑兵支队之外,部署在最北面的一支。也就是说我们旅保障着全军的整个北翼的安全,也遏制这赤峰日军向西线增援与扫荡的必经之路。”
“在全军的干部会议上,我曾经说过,日伪军对抗联迂回部队的行踪,现在并不一定不清楚。有了侦察机的帮助,再加上我们之前战斗的失利,已经清楚我们的底细的他们要摸清这支迂回支队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说到这里,林志强点了点地图上部队所在的位置后,接着道:“现在我军处于的位置是南起丰宁、滦平,北到围场县北部。这一条狭长的地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山地,也非粮食的主要产区。而我们向西的察北诸旗向来是蒙古人的游牧地区,基本上是不产粮食的。向北也是蒙古诸旗游牧之地,也同样非粮食产地。”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如果不能向东热河的主要粮食产地发展,日伪军甚至不用采取攻势,只要封锁住长城沿线,以及北面的抗联接应我们的通道,就是困也把我们困死在热西的山地。”
“这也是我为何建议,主力采取分散行动,与统一部署相结合的战术,向热东地区渗透的主要原因。除了清除敌伪在乡村的的势力之外,就是要通过运动战歼敌一部,并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粮食困境。”
“没有粮食,我军只能被饿垮、饿死在热西的山地、草原之上。而且我们现在粮食匮乏的情况,通过上次战斗日伪军应该已经掌握。如果我没有预料错的话,现在长城沿线的日伪军已经行动起来,封锁长城沿线切断我军从华北老根据地调集粮食的道路。”
“日军无论那个战略集团都不是孤立的,他们各个战略集团的部署都是相辅相成的。华北方面军与关东军的配合,还是相当紧密的。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抽调少量的兵力封锁长城沿线,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其实即便日军不封锁长城沿线,但我军单凭冀东地区的实力和粮食产量,也无法满足我军数万大军的粮食需要。但对于一向缜密的日军来说,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一举将华北方面我军精锐聚歼在热河的境内,解决其在华北建立稳固统治心腹大患的难得机会的。所以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注定会联起手来,对我军实施严密的封锁。”
“后路被切断,如果我军在热中、热东地区在迟迟打不开局面。那么日伪军几乎不用自己动手,我们自己就饿垮掉了。如果我预料没有错的话,现在内外长城一线已经被敌封锁,那么切断我们与抗联的直线联系也就成为他们除了在其占领区坚壁清野之外,唯一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现在抗联的这个迂回支队南下,他们只要不是傻子,闭上眼睛都知道他们来的真实目的。而为了困住我军,打掉这个迂回支队,也就成为他们必然要进行的行动。原因很简单,如果只封锁住了南线,而不封锁北线的话,他们就完全无法构成一条完整的对我们的封锁线。”
“我们旅现在处于围场西北部的双岔子河、如意河、大唤起河之间,虽然地处山林地带。但是赤峰的日伪军,如果要想奔袭这个迂回支队,势必要从我们这里通过。一旦日伪军下定决心对抗联这个支队进行拦截,我们旅当首当其冲。”
“旅长、政委别忘了,围场与赤峰是近在咫尺的。日军如果从赤峰全力西进,我们将会首当其冲。而彻底完成对我们的封锁,将我们困死在热西山地,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切断我们与抗联直线联系的。尤其在眼下抗联已经进入兴安西省的情况之下。”
“我这几天加强山地作战训练,就是为了做准备。旅长,我们要是垮了,这条路线就真的不安全了。同时,我军的整个北线也将有全线崩溃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死守在这一线的准备。也许在今后的几天,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恶战。”
“我之所以在全军已经陆续开始东进的情况之下暂不行动,除了要留利用短暂的时间尽量的提高我军的战术素养之外,就是想要后发制人,等待日军行动之后在行动。如果赤峰的日伪军真的不顾周边的我军,向西进行扫荡。那么我们卡在这里,将会成我军与抗联联系的生命线上的一道保障。”
“同时在我军主力未动的情况之下,选拔一批小分队渗透进赤峰周边地区活动,除了想要为我军筹集一批粮食之外,就是严密的监视赤峰境内日伪军的动向。仿制再出现上次那样,日伪军已经打到了我们眼皮子底下,我们还一无所知的情况。”
“而我们现在元气未复,重装备缺乏。虽眼下占据着地利之势,但长期盘踞在这里的日伪军对这一代的地形只能比我们更加熟悉。也就是说,战场的主动权,并不一定在我们的手中。现在我们除了希望友邻部队尽可能的牵制住其他方向的日伪军之外,剩下的就看我们自己了。”
林志强说完心中的判断,边上的旅长和政委对视一眼都沉默了。两个人也知道,眼下的局势一旦真的有如林志强判断的那样,距离赤峰日军近在咫尺的自己部队,当真的首当其冲。如果自己部队再一次失败,整个全军将震动。
日军不仅可以利用这个缺口南下,包抄整个挺进军的侧翼,也将会在第一时间之内切断挺进军与抗联部队的直线联系,整个后果将会是异常的严重。到时候,东进的十几个团的后路将会被彻底的切断。
想到这里,正看着地图的旅长抬起头来对林志强道:“老林,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全军在抓紧时间提高自身战术素养的同时,抓紧是时间做好战斗准备。上次通讯联络不畅的亏,我们不能再吃了。哪怕就是没有用,等转移的时候再拆卸,也要先架设好野战电话线。”
“老林,这方面你是专家,你就多操一些心。整体防御工事的修建,野战电话网的架设,以及炮兵阵地的选址,还是以你为主。我和政委,给你当好这个后盾。如果有人不服从命令,让他直接找我们说话。”
“宁可现在多麻烦一些,也不能在出现上次的例子。战略主动权,我们没有资格去抓。但是战术上的主动,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如果赤峰的日伪军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对不能退后一步。”
对于日军会分头切断长城沿线,以及在抗联迂回部队进入兴安西省境内后切断挺进军与抗联迂回部队之间的联系,这一点挺进军总部已经有了一定的估计。在先头旅打了两仗之后,挺进军的战术意图已经暴露无疑。
以日军的反应速度和其将领的实际指挥能力不会不清楚,在关东军主力暂时无法西调的情况之下,他们最应该做的选择是什么。而眼下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有的最佳选择又是什么。
实际上对于如今只能在热西行动的挺进军来说,整个热河境内的所有战略重地几乎都控制在日伪军手中。尤其是在承德与赤峰两个要点控制在日伪军手中的情况之下,实际的形势对挺进军并不是很有利。
只要日军占据承德,便可以控制外长城一线。与关内的日伪军配合,轻易的便可以切断挺进军与关内的联系。而盘踞在赤峰的日伪军,如果倾巢西进的情况之下,一旦抢占围场与克什克腾旗一线,整个挺进军与抗联联系的可能通道将会被彻底的截断。
而在赤峰与承德这两大日伪军控制热河的战略要地之间,还有公路和铁路相互连接。日伪军调动兵力和装备,也极为便利。在南线有华北方面军的配合之下,热河日伪军肯定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北线上。
围场地处热河西北地区,虽然地瘠民贫,以山区地形为主。但眼下却处于一个关键位置之上。其西北连接克什克腾旗,东接日军在热河控制的战略要地赤峰。西与察北的多伦山水相连,南隔隆化与承德相望。
日军要想切断挺进军与已经进入伪满兴安西省抗联之间的直线联系,围场在下一步的作战之中正处在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上。一旦挺进军在热河站稳了脚跟,与抗联取得直线联系,那么赤峰这个热北的战略要地恐怕就不安稳了。
想要守住赤峰,切断抗联与挺进军之间的联系,围场是日军势必要争夺的战略要地。而目前在围场境内驻守的先头旅,正处在这样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上。晚一些东进,挺进军主力也不差这一个半团。
但是如果被日伪军趁虚而入,无法守住围场以北的山地,那么整个挺进军的北线将全部动摇。而其在南线已经被封锁的情况之下,围场丢失,那么北线即将建立起来的生命线也将全部被切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军之认识
林志强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