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木料被汽车拖走。

    原本这些为了保住祖上传下来财富,或多或少都与日本人有联系。甚至本人压根就是所谓伪蒙古自治政府某些所谓委员,或是大员一类的人还以为过来拆房子的这些人,要对自己叛国的行为进行清算。

    那里想到,人家现在只拆房子不抓人。只要在武装拆迁过程之中,你不抵抗连看你一眼的人都没有,甚至连大部分的财产都没有动。不过抗联现在没有对他们动手,对他们叛国行为没有追究。但也不代表这些蒙古贵族老爷们真的傻到,等着人家忙完了再秋后算账。

    再说了祖辈传下来的房子都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李明峰横扫一气的这一顿狂拆之后,这些蒙古人拖家带口的都跑到张家口,去找他们的那个蒙古自治政府和日本主子哭诉去了。

    李明峰拆的痛快,可不管那些被他搞拆迁的建筑是不是文物古迹。无论是清代就修建的王府,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喇嘛庙,在他眼中没有任何差别。要是他的这个举动,被为了治疗妻子肺结核,现在已经到了东北抗联根据地的那对被后世异常敬仰的建筑师兼诗人,对古建筑有着异于常人喜爱的夫妇见到之后,恐怕会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是一个败家子。

    不过对于李明峰来说,挨骂不挨骂的他不会在乎。只要不是一号骂他,别说两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就是一群泼妇来,他也不会在乎。而虽说因为此次强拆事件,给后来的地方工作人员的工作展开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很长时间之内,当地蒙古人对于抗联都相当的排斥。

    在蒙古人看来,你拆那些与日本人合作的老爷家也就算了。但你连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喇嘛庙都没有放过,就是这些人无法接受的了。喇嘛教对于蒙古人来说虽说是外来宗教,但大部分人信仰之虔诚并不在藏人之下。

    对于抗联这种强拆喇嘛庙的举动,绝大部分的蒙古人无论如何是很难接受的。无论抗联拆除这些喇嘛庙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相当的难以理解。毕竟这曾经是他们心中最虔诚、也是最宝洁的圣地。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内部队的问题

    不过虽然这次行动给后来的地方工作开展,带来很多难处和困境。但效果却是显而易见,有了强拆来可以修建浮桥的大量木料,即便遇到相对较大的河流阻挡,部队的行军速度也没有被耽搁太长的时间。

    至于敌军的阻击而耽搁的时间,甚至还没有强拆所需的时间长。守在东西乌珠穆沁两旗的日伪军,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又那里有能力与这样一支军队抗衡。更别说这些人即没有反坦克武器,也不知道怎么去对付这些不怕枪弹的铁家伙。

    甚至他们大多数的人,与他们在边境线上的同僚一样,根本就不认识当面喷着火舌冲过来的铁家伙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只知道的是,这些浑身是铁的庞然大物,手中无论是步枪还是机枪,都无法让其停止下来。

    在装甲旅不计火力和消耗的冲击之下,伪蒙军一如他们在边境线上的同僚一般一触即溃。而少量日军的阻击,也因为缺乏反坦克武器而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加之王光宇又刻意避开日伪军驻扎重兵的地方,使得部队推进的速度可谓相当的快。

    就在王光宇在这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指挥机械化部队向林西二十三师团驻地强行突击。在距离他们相隔只有几百公里热河境内的围场与隆化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内,出关的冀热辽挺进军也正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至于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事情,就是对之前战斗的总结。

    在会议上,眼下指挥集中了晋察冀军区和太行军区、一二九师大部分有生力量的新冀热辽挺进军的那位一二九师老师长,脸色很不好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之前大部分部队战斗打的很不好。他在战前的担心,很大一部分变成了现实。各部队在战斗之中,出现的毛病极多。

    在出关之后先头部队利用机动设伏战术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让很多部队多少有些轻敌。认为之前无法与日伪军正面相抗衡,是因为自己的装备不行,弹药数量也是奇缺。只要装备上去了,日伪军并没有什么可怕的。首战获胜之后,很大一部分部队放松了对日军反扑的防备。

    不仅相当一部分的部队之中有一股轻敌情绪绵延,而且一些部队长期分散游击养成的**病或多或少又犯了。在上级没有命令之前,擅自将部队分散开去搞给养,或是去发洋财。结果因为轻敌或是将部队分散开来,短时间之内无法集中,在日军的快速反击之下损失不轻。

    为全军打前站的先头部队一个旅,在与从赤峰西进的日军发生的遭遇之中,虽然几经血战打退了日伪军的偷袭。但是在战斗之中自身伤亡相当的大,三个团之中,一个主力团伤亡、被俘过半,一个团伤亡了三分之一。

    如果不是该旅的指挥员还算果断,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之下,迅速的投入手中最后一个团全线压上。并集中全旅的炮火掩护,从侧翼击溃了担任侧翼掩护的部分伪满军,使得日伪军因为侧翼暴露而只能撤退。弄不好先头旅,要被日伪军给吃掉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让这位老帅很是恼火。

    战斗打成这个样子,不仅各级指挥员本身出现了问题,部队之中的协调也毛病多多。甚至步炮协同以及最基本的战术运用,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甚至连纪律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战斗打响之前,先头旅的一个团在没有得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之下,将两个营分散出去搞粮食。另外一个担任全军侧翼掩护以及对赤峰警戒的团,则在审讯俘虏时得知在他们驻地以北三十余公里处,有一个供应整个围场县各个集团部落物资供应,存放有大量粮食、布匹、煤油等战略物资的日伪仓库消息之后,未请示上级便集中两个营奔袭。

    结果这个本应该担任侧翼警戒的团,在与日伪军遭遇的时候,只有一个营外加团直属队迎战。而且这个营,因为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戒被日伪军偷袭。混战之中,武器散失大半,并丢失全部的重机枪。

    混战之中,该营各级干部之中营长牺牲,教导员被俘随即被日伪军杀害。六个连长、指导员除了一个指导员之外,全部牺牲。各级干部,也损失三分之二。尤其是班排长和骨干,损失更加惨重。全营战士则伤亡、被俘大半。

    更为严重的是,该营不仅自身损失极大,还连累其掩护的该团团部和直属队也受到了相当的损失。团直属卫生队的伤员,因为无法迅速转移,全部被日伪军俘获之后屠杀。该团团属迫击炮连,也因为日军偷袭全部被俘。

    几个团领导之中,除了团参谋长带队去袭击日伪仓库而幸免于难之外。留守的团领导伤亡惨重,其中团长重伤、政委牺牲,副团长负伤被日伪军包围之后,为了避免被俘拔枪自尽,团政治处主任则在战斗之中下落不明。电台也在混战之中损失。

    这两个团的擅自行动,造成了先头旅在遭遇日军反扑的时候,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便陷入了被动。放松了警惕,更是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原本面对反扑的日伪军,占据优势的兵力变成了劣势。

    而被他们擅自派出去凑粮的部队,因为通讯和距离的原因,迟迟无法调回不说。擅自行动搞粮食的那个团,一个营还在中途遭遇在日军两个骑兵中队配合下的伪满军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合围。

    如果不是这个营长还有些水平,发现被周围合围上来的日伪军之后,就地抢占周边最高的山头阻击,搞不好这个营会全部的损失掉。尽管该营主力因为营长反应迅速而幸免于难,但担任掩护的一个连,为了掩护大队转移,在日伪军骑兵的轮番冲击之下全部牺牲,无一幸存。

    而在发现敌袭之后,该旅进行的反击作战之中。尽管该旅集中了所有的炮火和轻重机枪,掩护手头剩下的唯一完整的一个主力团从侧翼迂回,但在战斗之中也出现步炮配合脱节的问题。

    在反击战之中,该旅的指挥员还是有些改不了小家子气的毛病,将炮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战斗之中打几发炮弹,什么时候开炮,炮弹打到哪里,炮兵人员没有任何的建议权,只能服从旅首长的命令。

    而指挥员对于炮兵指挥过于陌生,造成了不是这边的步兵都冲上去了,那边的炮兵却还一发炮弹没有打出去。再不就是炮火准备已经完成十余分钟,这边的步兵还没有行动。甚至为了节省炮弹,在第一线战斗进入近战之后,炮兵却不对二线敌军进行压制,阻断敌军增援。

    这种战术运用,使得炮兵在战斗之中,压根没有起到多少作用。甚至该旅参战的一个山炮连六门,一个步兵炮连四门九二步兵炮,外加两门三七战防炮共十二门火炮。在上级的瞎指挥之下,第一波的炮弹全部未能击中目标。

    尽管集中了旅全部炮兵参战,但该旅指挥员对炮兵使用来了一个平均分配,像是发衣服一样,每一个方向发上了几门。在战斗之中,炮兵火力没有形成重点打击目标,而是采取了一线压上的办法。两个炮兵连的十门火炮,也没有编组成为炮群参战,而是各自选择目标形成了各自为战的战术。

    在日军炮火进行反击的时候,也不知道要转移阵地。下面的人在火力掩护完毕后提出转移阵地的合理化建议,却被斥责为贪生怕死。结果该旅炮兵,在日伪军反击炮火之下损失惨重。除了步兵炮和战防炮因为轻便,转移迅速而只损失了一门战防炮之外。六门山炮,损失了一半。

    不仅在运用炮兵时候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就连最基本的轻重机枪、掷弹筒使用,同样没有指定重点压制目标。战斗打响之后,轻重机枪全部采取连发,对弹药的lang费极大,一战即将该旅携带的全部机枪子弹消耗一空。

    而且在战斗之中,轻重机枪平均摆成一线,没有根据射程形成梯形配置。这些全部摆在一线阵地上的机枪,在日伪军反击的炮火之中损失惨重。而参战的一个团属迫击炮连,则在运动之中跑错了方向。遭遇到日伪军远程炮火覆盖,全部损失。

    发起攻击的时候,也没有人去考虑那一部分掩护,那一部分冲锋。那一部分担任主攻,那一部分担任助攻,那一部分作为预备队。兵力和装备的部署,全部都采取了平均主义,动不动就全团出战。

    战斗一打响,该团包括营团级干部在内,就没有几个干部在自己指挥位置上,全部冲了出去。就连该团副团长,都丢下部队带头冲锋,而指挥所里面只留了一个政治处主任。这种情况勇敢是勇敢,也的确鼓舞了士气。

    但在战斗之中,脱离自己指挥位置,造成部队首尾联系不畅。下面部队请示问题,指挥所里面无人应答,同样也造成了干部的伤亡惨重。该团三个营的六个正营干部,在战斗之中除了一个教导员没有负伤之外,其余的五个人牺牲一名,剩下的全部负伤。带头冲锋,与伪满军拼刺刀的那个副团长,也在战斗之中身负重伤。

    甚至在战斗打响之后,前沿部队与后面指挥所的电话线也没有架设。前后的通讯联络,还依靠通讯员与号音。在通讯员和司号员被日伪军精确射击打掉之后,整个部队相互的通讯联络即全部中断,各营,甚至各连都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关部队的困境

    至于在攻击之中,平时在训练之中学到的进攻战术运用全部丢到了脑后。因为采取了一窝蜂的冲锋战术,使得攻击部队在日伪军机枪的扫射之下伤亡惨重。虽然击溃了侧翼伪满军一个团的顽抗,并迫使正面的日伪军因为侧翼受到威胁而撤退。

    但发起反击的一个团,本身的伤亡也达到了近三分之一,而战果只不过是击溃了伪满军的一个团。可以说这一战虽然部队击溃了日伪军的反击,但更多的是依靠部队自身的勇敢,而不是对于战术和装备的运用。

    这还是在战斗之中表现出来的毛病,战场之外的毛病更多。习惯了在老根据地作战,走到哪里都有老乡支援作战。伤员有人抬、有老百姓主动安置,粮食补给不用愁的部队,对于新区作战表现出极不适应。

    在动员老乡帮助抬伤员的时候,忽略了日伪对热河的统治严密性和老百姓对日伪报复的担心。只做简单的动员,便强行将与其说是动员来的,还不如说是强迫来老百姓编成担架队,也未派遣得力的政工人员带队。结果枪声一响,这些匆忙编成的担架队首先乱套。

    不仅伤员丢的到处都是,该前送的弹药送不上去。甚至还出现伤员被抬担架的老百姓活活的砸死后,砍掉脑袋去向日伪领功的严重事件发生。战后,部队收集被丢的到处都是的伤员和弹药,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更严重的此战还暴露出部分干部独断专行,自己不懂,但是对于下属和抗联调派来的干部提出的合理建议不听。像此战之中,该旅山炮连长提出炮兵使用应该集中而不是分散,炮兵推进的距离也不应该距离敌军阵地如此之近,火炮阵地应该频繁转移的合理化建议,却被该旅指挥员斥责为不勇敢、怕死。

    抗联干部提出的机枪火力打击和压制,应该形成重点和前后梯形配置,也没有人听。更为严重的是该旅指挥员,在知道下面部队擅自行动之后,即没有立即调回部队,也没有调整部署,派出部队接替那些分散活动的部队。

    同时,不注意对现代通讯手段的使用,更重视人力通讯的老一套联络方法。该旅在短期修整期间,连旅部与各团营之间的野战电话线路都没有架设。前面打响之后,后面的旅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接到前面部队派出的通讯员汇报之后,那边的部队已经基本上损失掉了。

    而尽管目前部队弹药比较充足,但却同时不能合理使用的问题。轻重机枪射击,清一色的都是连发。而步兵作战,却还是采取过去的老办法,三枪之后就发起攻击,想要与敌军打近战。而且战斗之中更多的依赖手榴弹,而不是合理的对配属火力进行调配。

    这些情况,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很是担心。这也是他为何在日军反扑被打退后,不惜暂时停止军事行动,而在第一时间召开这个所有部队团以上干部参加的总结大会。因为不改正这些团级干部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只能继续发生。出现问题不怕,但是要及时的改正。不能在一个地方,重新被绊倒两次。

    看着司令员铁青的脸色,也知道自己在指挥之中出了大毛病的该旅旅长,低着头不敢说话。这场战斗打成了这个样子,自己一个旅打成了残废,甚至已经失去战斗力,他这个做旅长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派部队出去筹粮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的先头旅本身携带的粮食就不多,出关之后为了尽量隐蔽行踪,走的路线也基本上是荒无人烟的山区。筹集到的粮食只有一点点,根本无法满足全旅的需要。

    部队出关仅仅三天,在原本携带的粮食吃光,又无法补充到足够的粮食。到这次战斗打响,部队手头的粮食就已经所剩无几。除了伤病员还能吃到少量的粮食之外,其余的人只能以少量的黑豆掺上野菜,甚至是榆树叶子充饥。就这样,一天也只能保证部队吃上一顿饭。

    肚里面没有粮食,部队又要整天的在山地之中行军,战士们本就有些营养不足的身体那承受的起。在这次战斗之前部队中,因为饥饿,饿倒和掉队的战士越来越多。原本就营养不良的身体,更加虚弱。原本每天几十公里的行军速度,现在已经降到了每天不足五公里。

    大部分的时间,都因为饿的走不动只能休息。就是他这个当旅长的,一天也是一样的一顿黑豆掺野菜,甚至直接就是一碗稀的都能照出人影的野菜汤。旅部都这个样子,下面的部队可想而知。再不想法子筹集一部分粮食,部队不用打饿也饿垮了。

    可即便这样,部队也没有杀一匹用来托运武器的牲口。甚至为了保证这些牲口体力,干部、战士还从口中本就已经寥寥无几的粮食之中,匀出一些黑豆喂给这些牲口。因为原来在战斗之中,弹药都没有几发的战士们对这些火炮太渴望了。

    为了能保证这些重武器跟上行军队列,保证这些重武器能在战斗之中投入使用。即便很多人饿的连路都走不动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杀掉托运武器的牲口,给大伙补充一些体能。甚至上级提出杀掉几匹牲口的建议,都被下面的部队给否决了。

    自己当初不是没有想过向总部或是后续部队求援,但考虑到自己部队是先头部队。在出发的时候,作为主要补给地的冀东军分区,还是尽可能的满足自己部队的需要。后续出发的部队,因为冀东本地的粮食产量和日伪军的封锁,恐怕携带的粮食还不如自己的多。

    原本按照上级制定的计划,部队在热河境内全线展开之后,除了弹药补充需要抗联空投之外。其他物资,尤其是粮食原本打算在热河就地筹措。为此在先头旅出发的时候,因为其除了开路之外,还有为后续部队建立兵站的任务。上级还千方百计搞到了一批伪满币和黄金、现大洋调拨给部队,试图专门在热河境内用来购买粮食。

    可谁想到热河这个地方,尤其是在山区,大部分地区即便是偶尔搞到一些粮食,除了土豆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很多的地方,上百里的地方要么是因为日伪搞什么集团部落弄荒无人烟,要么种的全是大烟。

    不打日伪军集团部落和物资储备地,想要搞到粮食基本上没有可能。就算是搞到少量的粮食,也还不够部队塞牙缝的。一个战士平均每天至少要保证两斤粮食,一个旅三个团再加上炮兵等直属队四五千人,人吃马嚼每天没有一万二三千斤粮食是下不来的。

    就这还是有部分副食保证和平常在驻地训练的情况之下,所需的粮食。在没有副食,尤其是一点油水没有的情况之下,二斤粮食也只是勉强维持所需。而且下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正是能吃能喝的时候。在加上在山地行军作战,又要保证补充体力消耗,所需粮食的数量更多。

    这次虽然部队损失惨重,但好赖也搞到了几万斤的粮食和几百斤的食盐。不仅可以解决自己部队的燃眉之急,还能给其他的部队提供一些粮食。虽说大部分都是东北产的高粱米、苞米棒子,连小米都没有,但好赖也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其中部分大豆,可以给部队补充部分营养。

    部队粮食已经进入绝境,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自己在首战获胜之后,有些麻痹大意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所有的板子也不能都打到自己身上,自己不调整部署也是考虑到部队的体力已经消耗过大,承担不起哪怕是一个团级部队调整部署的消耗。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战士,因为几天没有吃过饱饭,甚至没有吃过粮食,而已经没有了行军的体力。为了保证战士们每天还能行军几公里,在不作战或是不行军的情况之下,全体官兵除了担任警卫的部队之外,其余的人只能尽量不动,以尽可能的保证体力。

    有些部队,甚至出现了哨兵因为站岗时间太长而饿晕倒的事情发生。没有足够的体力,就是换了这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队,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做到迅速的反应。如果再搞不到补充的粮食,部队就真的饿垮了。

    都说长征的时候困难,可那个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筹集粮食如此困难。虽说部队的数量不一样,眼下全军的兵力远比那个时候多。但长征的路线上,经过盛产粮食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

    相当一部分的行军路线,也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但像是进入热河这样,筹集粮食如此的吃力,也还是第一次。现在部队粮食之紧张,除了过草地的时候可以相比之外,这种情况即便是在其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遭遇过。

    而且就算过草地的时候,在进入草地之前多少也还能筹集到一点粮食。虽说不多,但也没有这么困难。人三天不吃饭,还能勉强站起来。但是你让他不仅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武器装备,还要行军作战、站岗放哨,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了。

    这次战斗之中,部队受到如此大的损失,跟战士们因为长时间吃不饱饭,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部队的体能能跟得上,哪怕是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那个营也不会垮的那么快,更不会损失那么的大。

第一百一十九章 游击习气

    看着这个旅长即惭愧又有些委屈的脸色,司令员只能摇摇头。部队眼下几乎要断粮的情况他那里不知道。现在就连冀热辽挺进军整个司令部,也一天只能保证喝两顿稀粥,下面的部队情况只能更严重。

    他也清楚派出部队分散搞粮食也是无奈的选择。他生气的不是因为该旅自己出去搞粮食,而是搞粮食时候,没有一个整体的详细计划,各自为战。三个团各自行动造成了原本优势的兵力,在战斗之中变为劣势。

    但你一个旅不算直属队有三个步兵团,在搞粮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统一行动,而任由各个团分散去搞?在短暂休整期间,为什么不能集中驻防。你考虑到战士的身体无法承受短时间之内,赶十几里或是几十里山路的消耗。那么为什么不将所有的部队,集中到一块驻防?

    既然已经断粮,本地筹措粮食又极为困难,那么集中或是分散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在眼下的热河基本上都是新区,整个部队都处于无后方作战。而当地又被日军强行实施集团部落政策,而造成人烟稀少的情况之下,你即便是分散游击也解决不了部队就食的问题。

    还有既然部队已经断粮,为什么不向总部求援。总部虽然也很紧张,但是挤出少量的粮食补充给你们,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的能力也不是没有的。再说就算总部粮食在紧张,总部饿肚子,也不能让战斗部队彻底的断粮。

    你搞粮食不怕,调动部队也不是毛病。但在知道情况之后,为什么不调整部署?抽调部队接替那些去搞粮食的部队?你手中有三个团的部队,完全可以抽调一个整团去搞吗。即方便协调,相互之间因为熟悉,配合也要默契的多。剩余的两个团,完全可以相互靠拢集中兵力做好战斗准备吗。

    而更为严重的是在随后的反击战斗之中,整体战术的运用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没有人要求你什么都精通。但为什么自己不懂的地方,不去能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

    还有炮兵的指挥,既然自己不懂,为什么不交给专业人员去指挥,干嘛非要掌握到自己手中。十几门火炮,参与发起反击的部队每个营分一部分。你当这是分衣服那?可就算分衣服,也不能这样连大小号都不管胡乱分一气吧。

    人家抗联抽调了大批人员过来协助你们进行战术训练,为什么不听取人家的意见。你的旅参谋长,就是从抗联调过来的,曾经担任过师副参谋长。这种情况战斗,人家指挥经验比你丰富。为什么不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

    如果不是日伪军在山地作战,又偷袭得手占了便宜。在侧翼已经崩溃,核心阵地已经暴露的情况之下。发现对手的装备与自己相差无几,而且援军在陆续赶回,自己首先心虚了而主动撤退。那么这次战斗的后果,就相当的严重了。搞不好,你这个旅的主力会被吃掉。

    实际上有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心里哪能不明白。放纵各自部队擅自行动,而没有统一部署这一件事情表面看,是考虑到部队的体力问题。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句话:“游击习气,改不掉。”

    当年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时候,除了主力部队保留一部分之外,将其余的部队按照敌情的不同划分成为不同的建制。在地图上将各自的游击区范围一划,就算是各部队的辖区。

    至于怎么折腾,能不能发展起来,将部队拉起来,你看你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了。当时在敌后正忙于攻城略地的日军只占领了城镇,一时还顾不上广大的乡村。而国民政府各个县政府又跟随部队南撤,这样一搞广大乡村就成了一片空白。正是建设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不过虽说一片空白,但是却也不宁静。各地老百姓自发的、国民政府各种番号的溃军、当地豪强组织的,甚至还有各地山大王组建的队伍遍地都是。甚至一个县内,就有七八个总司令,十来个军长。反正民间的枪支,再加上**撤退时候丢弃的武器有的是。当时只要有人拉起一支队伍,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虽说这其中真正抗日的队伍也不少,但大多数还是借机扩充自己势力,打着抗日旗号拉夫派款,大发国难财。其中更有不少日军一来,便投降当上了皇协军。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根据地无疑是一个相当好的时机。

    上级给你政策,多少也会给点部队。当然,编制也会给一点。什么独立团、新编团,都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上级给你编制,但其他的东西,包括武器弹药、军装、经费在内都需要自筹。不仅所有的东西要自筹,还要上缴上级一部分,帮助主力扩编。

    没有办法,十八集团军的本钱不够。不抓紧时间发展壮大自己,就靠国民政府下拨的一个集团军三个建制师,却只有一个师的经费。在敌后别说作战了,就是生存都很艰难,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这些人在形势极为复杂的情况之下,不仅将敌后根据地扩大,而且队伍也拉了起来。但养成的游击习气,各自为战的习惯却是一时半会很难改掉的。没有办法,在敌后形势那么严峻的情况之下,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什只能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

    武器弹药倒是好说,托十几年军阀混战以及社会动荡之福,华北的民枪数量还在东北之上。虽说其中的好枪不多,但实际算下来数量还是很大的。而且国民政府在华北与日军作战的时候,遗失的枪支数量也是相当巨大的。

    没有办法,**自从组建那天起,就没有学会在战场上怎么撤退。经常是撤着撤着,部队莫名其妙的就溃散。虽说屡败屡战,但每逢败仗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溃散。这个毛病,直到抗战后期也没有改掉。豫湘桂会战,大多数的部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跑垮的。

    这些溃军别说轻重机枪,这些相对较为笨重的武器装备。就是步枪,也都丢的到处都是。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