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因为二十八师团与关东军的直线联络全部中断,而无法得知其他战线的情况。但石黑贞藏中将清楚的知道,抗联此次发起的攻击,绝对不会只落到自己的头上。抗联苦心隐瞒自己的战略意图,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的兵力和装备。不动则罢,一旦发起的势必是全面的进攻。
如果抗联的目标真的是关东军司令部早先预想的是新京以及新京以北的关东军部队,那么能不能固守住前郭尔罗斯前旗至扶余一线对于关东军来说,是极为至关重要的。至于目前还没有动静的南兴安地区,是不是也是抗联此次发起全面进攻的目标之一,那就是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
对于石黑贞藏中将来说,现在火都已经烧到眉毛了,自然要先顾脑袋。至于屁股,等火烧到那里再说吧。南兴安一线的地形相对前郭尔罗斯前旗这一马平川的地形来说,好的太多了。有有利地形可以依靠,想必五十一师团抗打击的能力要比自己强得多吧。
现在对于他和二十八师团来说,在敌军大规模的多兵种协同攻势之下,守住前郭至扶余一线,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地方,眼下已经是顾不得了。相对于兵力猬集的新京以北地区,二十八师团的防区太宽了。反正二十八师团就算撤离了,那里还有刚刚完成重新组建的五十一师团在防御。二十八师团自然也不用太操心了。
石黑贞藏中将这边紧张的调整部署,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试图稳固住在抗联装甲部队猛攻之下,已经同样不稳的纵深阵地的同时。在他的正面发起攻击,同样没有想到开局会如此顺利陈翰章则一边在严密观察着战况的进展,一边给杨震发去了已经全线突破日军正面防线的报捷电报。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装甲兵司令员,此次会战受命指挥一个装甲旅、一个骑兵旅,以及两个步兵师从齐齐哈尔方向,向前郭一线突破的陈翰章,原本做好了要打一场硬仗的准备。毕竟日军的真实战斗力,在哪里摆着那。
加上在战前准备的时候,为了掩盖西线王光宇那里的真实作战意图。陈翰章所部,在前线搞出了不少的动静,甚至可以说有意识的将整个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毕竟从前郭到新京一线的地形,对于抗联表现出来的整个战术意图是最为有利的。
突破这里,也就等于切断了中路日军与西线日军的联系。如果击溃前郭一线的日军二十八师团,关东军在中线部署的重兵集群的侧翼,将会全部暴露在抗联的眼皮子底下。前郭至扶余一线,对于日军整个部署的重要性只要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的出来。
但也正因为这里的地形,极为有利发起攻击,特别是适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作战。所以总部才一反常态的再三要求,陈翰章的动静搞得越大越好。以尽可能的将日军的注意力,从西线转移过来,配合王光宇所部在西线的攻势。
按照这道命令,在战役发起之前,陈翰章就已经预估到在眼下已经将西线关东军大部分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的情况之下。发起攻击之后,遭遇到抵抗也将会更加猛烈。陈翰章甚至已经准备好付出了一个师伤亡过半的准备。
正是因为对日军战斗力有一个真实的认识,以及自己所能遭遇到抵抗的程度,有了一个详细的估计。所以陈翰章在发起攻击之前,几乎将所有可能遭遇到的意外情况都想到了。但只有一点,就是突破时候打成这个样子,攻击发起之后突破如此顺利却是让他之前没有料想到的。
第二十六章 顺利的开局
实际上能打成眼下这个情况,除了抗联采取的全新作战模式让日军有些措手不及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陈翰章自己也没有想到头一脚踢会这么顺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攻势在第一时间凿穿了日军的防线,更与他之前在总部要求之下的动作有关。
在战场上,有很多时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倒是比一味单纯采取假动作,以及掩饰行动更好的掩盖自己的真实战略意图。虚虚实实,很多时候会更让你的对手摸不到头脑。往往大张旗鼓,反倒是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陈翰章在前郭正面做出的动作,虽然也引起了关东军的戒备。但是却让在去年夏季作战吃了抗联这种大亏的日军,以为抗联在齐齐哈尔地区做出的动静,是有意识的为之前一直悄无声息的东线做掩护。
至于西线南兴安一线,关东军司令部压根就没有往那里面想。原因很简单,一向为蒙古族牧地的南兴安地区,包括以南的兴安西、兴安南两省。即没有抗联急需的人力资源,也没有一支军队生存所需的所有战略资源。那里的地形,更是以浅山、丘陵以及大兴安岭山脉为主。
抢占那里,除了漫山遍野的木材和牛羊之外,基本上是得不偿失的。换了日军自己,也不会将那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没有一支军队会耗费大量的有生力量,去攻占一个对自己基本上没有任何自己急需资源地区的。
在综合了各方面情报之后,关东军司令部一直认为在抗联的下一步作战之中,关东军部署在新京正面的重兵集群以及新京,包括整个吉林中部各个产粮大县才会是抗联下一步的重点攻击目标。
吉林是满洲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产量极大。新京原来的名字长春曾经有一个雅称,被称为豆城,九一八事变之前,是东北主要的粮食出口地。出口的大豆,曾经畅销全球。原来的奉军对外购买军火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便是这里出口的数量庞大的大豆。
不仅新京,还有周围扶余、德惠、怀德、舒兰、九台、农安,都是满洲相当有名的产粮区。而吉林省虽然分出间岛等省,很多县也划到了奉天、安东以及兴安南等省。但却依旧是东北仅次于辽宁的人口大省,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如果抗联拿下这里,将会获得一个稳定的兵源基地。
更不要说,还有新京这个关东军在满洲统治的象征。要是拿下吉林省,抗联急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极大的补充。所以关东军情报部认为抗联的下一步作战目标,还是以吉林和新京为主要目标。
对于一向以细致著称的日本人来说,眼下的抗联最致命弱点是什么他们很清楚。地广人稀的北满,不仅工业资源无力支撑一支庞大的军队。人口资源,也一样无法支撑一支军队的扩充。仅有的几百万人口,想要扩充一支改变满洲格局的军队,无异于缘木求鱼。毕竟在几乎眼下所有的人看来,满洲的精华在南满,而不是在北满。
只要保住了吉林以南的满洲精华所在,以关东军的实力就算无法彻底的消灭这支已经成了气候的反抗军,但耗也能将后援无以为继的他们给耗干。而眼下德国人在苏联势如破竹,几乎成一边倒的战局,更给了关东军极大的信心。
在关东军看来,没有了俄国人的援助,单凭北满那点纺织、造纸、水泥一些轻工业资源和几百万人口的规模,抗联还拿什么和他们作战?没有了现代化的工业,也就相当于没有了作战所必须的装备和武器。而没有了物资的来源,没有了补充兵员的来源,关东军就是硬拖,都能把抗联拖垮。
所以对于抗联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关东军判断还是应该以吉林这个满洲最大的粮食产地以及第二大人口省份为主。陈翰章在齐齐哈尔有些虚张声势的动作,反倒是让关东军更加确信自己的这个判断。
在调整兵力的时候,不仅加强了新京正面的兵力和重武器,对于新京的东线五常一侧也加强了戒备。对于关东军来说,除了新京一线之外,现在最担心的是抗联下一步的举动是切断关东军与朝鲜军的直线联系。
至于陈翰章正面的前郭至扶余一线,反倒只是下令做好战斗准备而已。几乎所有文化都传承于中国的日本人,对于孙子兵法也并不陌生。孙子兵法之中的虚张声势、瞒天过海,他们不仅很熟悉,也曾经在侵华战场上多次使用过。
八一三淞沪会战,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正是日军在整个战场侧翼的金山卫登陆才扭转了战局。所以在他们看来,所谓折腾的越欢的地方,往往倒不见得是最危险的地方。反倒是有些目前还显得很平静的地方,却是越危险。
去年的夏季作战,关东军就是在判断抗联主攻方向上吃了大亏。今年自年初以来,关东军一直就在想办法摸清楚抗联下一步的作战动向。但去年的经验教训,也让关东军在判断抗联的攻势上,更加谨慎。
关东军的这个判断,让双城正面攻击的杜开山,从五常一线向舒兰一线攻击的王效明在后续战斗之中打的极为艰苦。但却是给陈翰章一个创造了一个机会。因为关东军不仅将主要的机动力量,都放在了舒兰一线。而且重装备的百分之七十,也向榆树和舒兰一线倾斜。
而且前郭至新京一线虽然是一马平川,但是前郭正面却是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湿地,以及不少的沼泽地,攻击地形极为狭窄。总体地形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再加上前郭与扶余之间的松花江阻隔,关东军高层普遍认为这一线的地形并不是传统适合坦克集群突破作战的地形。
所以关东军将防备抗联攻势的主要力量,还是放在了正面以及五常至吉林一线。即便是二十八师团自己,也将主要的有生力量放在了乾安、大安、镇东一线。至于前郭一线,布置的兵力也是相对有限的。
而且,陈翰章虽然按照总部的要求,在部队向作战发起地域开进的时候,有意识的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但是将手中最有利的一张王牌,也就是那个装甲旅,却始终压在手中没有暴露,一直小心翼翼的隐藏着。
尽管陈翰章当初在对总部这道一改之前再三要求部队开进的时候,一定要隐蔽绝对不能暴露真实战略意图的命令感到很不理解。但原则性很强的陈翰章对于这道新命令,还是按照总部的要求执行了。
不过陈翰章虽然执行了总部下达的吸引日军注意力的命令,在执行的时候陈翰章却有意识的保留了一手。配属指挥的步兵和普通的炮兵,还有骑兵的动静确实搞的很大。但是他将配属给自己指挥,作为攻击主力的一个装甲旅以及配属的一个一二二火箭炮兵团行踪尽可能的隐蔽起来。
该装甲旅所有的车辆、人员,无论是卡车还是战车调动,全部都是夜间进行。在向前开拔的时候,动用炮兵向日军纵深发起火力疾袭,利用炮声掩护大量坦克开进时候发动机的轰鸣声。他指挥的所有部队之中,装甲部队直到攻击发起之前四个小时,才进入最后的攻击发起阵地。
也正是这个一直被陈翰章死死攥在手心,最晚暴露的装甲旅,在战斗打响之后对突破日军阵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陈翰章选择的突破地形,更是传统上认为不适合坦克作战的地形。
日军在判断上的错误,再加上日军还死死的抱着坦克机动时候发出的噪音可以监听,可以对抗联装甲部队的运动有一个准确判断的想法。对抗联采取大规模的装甲突击,压根就没有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战至下午三时,陈翰章所部之装甲旅、骑兵旅组成的装甲骑兵集群,已经向日军纵深突进了近二十余公里。前锋已经进至毛都站、新庙泡子一线,切断了姚南铁路。并配合在扶余正面强渡松花江的第二师,对前郭县城形成了夹击之势。
而一旦前郭县城丢失,对于二十八师团来说,在驻乾安、大安一线的一个半联队收缩回扶余之前,整个二十八师团将被分割成为两段。如果出现这种态势,整个战场形态无疑将会对二十八师团极为不利。
接到陈翰章这份可以说报捷的电报,总部的作战参谋快速的在地图上标出陈翰章所部的进展情况。看着地图上各部的进展,杨震的眉头却没有放松,而是紧紧的拧在了一起。杨震的担心不是因为进展不顺,而恰巧是太顺了。
日军的真实战斗力,自回到这个时代与日军已经整整鏖战了三年的杨震,心中清楚的很。除了第四师团是个特例之外,绝大部分的日军师团的真实战斗力,绝对没有如此的脆弱。就算一线阵地被突破,其纵深防御也绝对不会就此轻易的土崩瓦解。对于目前战场上的态势来说,绝对不是日军真实战斗力的表现。
就算一时无法适应自己的新战术,一线阵地被突破。但等日军反应过来,其反击的力度,恐怕也会是空前的。日军不是那种一遭遇挫折,或是开局不利,便不战自退的军队。反倒是海岛人的性格,只能让他们越挫越勇。
第二十七章 是该调整部署了
从战前关东军与抗联对峙的各个地区日军的部署来看,各个师团在配置上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之势。虽然各个师团没有采取对抗坦克集群攻势最佳防御措施的大纵深的防御态势,但是其整体防御态势还是环环相扣的。而且整体防御的纵深,也达到了几十公里。
现在日军的一线防御,被攻击部队轻易的撕开。但后续作战,恐怕会打的很艰苦。日军对战场的适应能力,杨震还是清楚的。杨震现在最担心的是,眼下坦克集群突击速度过快,后续的步兵能否跟上?尤其是在面临日军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会进行的反击之下,突破口能不能保住?
前沿阵地在这么短的时间被突破,日军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势必要发起全力的反击,就算不能将突破部队反击回去,恐怕也要想方设法的切断担任主攻的装甲集群与后续步兵的联系。
一旦打头阵的坦克集群与后续大队步兵脱节,那么等待孤军突入的装甲部队的后果是什么,杨震也是大致能够猜的出来的。尤其是在面对日军这种从上到下,充斥着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疯狂的军队来说,一支孤军深入的部队,如果不能稳定住突破口。一旦之前打开的缺口被重新封闭上,面临着什么样的后果,杨震很清楚。
看着地图上的日军大致部署态势,杨震摇了摇头对着身边的郭邴勋道:“老郭,这临门一脚算是踢开了。不过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战斗才真正恐怕是硬骨头。一线阵地被突破,日军势必要全线反击。想尽一切办法,封闭住被我们打开的突破口。”
“现在看,一线各个攻击部队在第一阶段进展顺利。但各部总体上的配合,勉强可以说是差强人意。装甲集群攻击速度快,如果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一旦突破口被日军重新封闭,那么等待燃油耗干的装甲集群,将会是灭顶之灾。”
“而且各部的进展程度,相对来说也是参差不齐。陈翰章那里因为选择出击点的问题,进展顺利。但是其他几个方向,却是在突破日军前沿阵地后,后续攻势受到了日军拼命的阻击。自下午以来,杜开山与王效明的攻势,已经开始逐渐放缓。”
“而陈翰章那里虽然已经将二十八师团整体的防御打乱,但在他们左翼除了二十八师团一部之外,还有日军刚刚调防的五十一师团。既要将五十一师团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明日下午王光宇所部的行动创造战机,而他们自身也要注意日军东西两线的夹击。”
说到这里,杨震道:“前郭一线是日军在西线重点防御地区,其东部的扶余更是新京西侧的门户。从扶余至新京百余公里的距离,几乎无险可守。前郭一旦丢失,日军势必会全力反击。让陈翰章一定要做好应对日军反击的准备。我想日军一旦反击,其规模恐怕是空前的。”
“与中线的杜开山与王效明相比,他们那里的担子是最重的,后续作战将要面临的形势也是最危险的。既要完成自身的突破,割裂扶余、乾安日军之间的联系,并配合王光宇所部对五十一师团进行合围,为王光宇所部南下创造最佳的战机。又要担负牵制整个日军二十八师团,不能东援的任务。”
“他们那里的压力,恐怕也是最重的。前郭北部的地形又相当的复杂,湖泊、沼泽众多,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以及其北部的湖泊、沼泽,将整个战场分成了三大块。我们又缺乏有效可以快速渡河的舟桥器材,单靠有限的浮桥渡河能力有限,使得战线显得异常的凌乱。”
“陈翰章当初选择前郭以北查干泡东岸与松花江之间的狭长地带作为突破口,虽然考虑到那里地形复杂,不适合使用坦克集群作战。选择那里作为主要的突破口,可以达成最大的战役突然性。”
“但是也正因为那里的地形太过复杂,各部队无法作为一个整体展开,受地形限制相互被分割开来,相互支援的能力有限。老郭,我很担心他们的后续作战行动。如果南兴安地区的日军五十一师团全力东撤,陈翰章面对日军两个师团的夹击,除了拥有装甲优势之外,总体兵力上还是处于劣势。”
“前郭战略位置重要,前郭丢失日军势必要全力反击。从陈翰章目前的部署来看,明显是以第二松花江西岸为主战场,除了一个师在东岸阻击二十八师团的反击之外,主力还是部署在西岸。从目前的兵力部署来看,哪一方面都无法集中兵力以及火力的优势。”
“一旦东岸的日军全力反击,他们的一个师能不能保证他们侧翼的安全我很是担心。而且一旦日军五十一师团放弃现有防地全力向东增援,配合二十八师团对陈翰章所部进行反击,陈翰章所部将会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局面。现在看来,调整部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对于杨震的担心,郭邴勋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原计划陈翰章那里的行动主要是向西,对于正面战场上杜开山所部以及五常一线的王效明所部,只是起到配合作用。按照我们的计划,这三部的兵力展开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但从清晨攻击发起之后到目前为止的战况来看,杜开山、王效明两部在突破日军一线阵地后,再向日军纵深发展的时候,遭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从目前看,进展极为不顺利。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陈翰章那里很可能会形成孤军深入。”
“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如果前郭尔罗斯前旗被我军攻占,西线的五十一师团将会形成一个孤立的态势。关东军绝对不会在眼下这个形势之下,任由一个师团被我军分割在外,势必会命令五十一师团全力东撤,加入中线战场。”
“您说的没有错,一旦五十一师团全力东撤,将会对前郭一线的陈翰章所部形成左右夹击之势。按照陈翰章目前的兵力来看,在五十一师团随时可能东撤的前提之下,完成第二部的作战计划,明显有些兵力不足。
“一号,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改变这种态势有两个选择。一是命令王光宇所部提前发起攻击,除了以主力从布哈特旗、喜扎葛尔旗向科尔沁右翼前旗一线发起攻击的同时。以一个师的兵力从景星、扎赉特旗一线向姚安强行穿插。”
“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姚安一线,彻底的割断五十一师团与二十八师团之间的联系,抢在五十一师团回撤之前,切断五十一师团东撤路线。同时从预备队中抽调至少两个团的兵力,加强到前郭一线、改变原有的计划,将陈翰章所部调头向西,与王光宇所部共同围歼这个五十一师团。”
“或是将陈翰章所部东调,强渡第二松花江向东加入扶余境内战场,与二师一起向扶余纵深发展。以三师在乾安境内展开,阻击五十一师团可能的东援,保护陈翰章的侧后方向。并配合王光宇所部。”
“但这样王光宇的南下行动,将会被这个五十一师团拖住脚步。以日军的战斗力来看,在十五日关内部队发起攻击之前,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个五十一师团围歼。而以一部分兵力困住他们,又将会牵扯到我们极大的兵力。会造成我们后续投入战场的兵力不足。”
“但这么做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二十三师团的兵力会被我军吸引过来。一旦五十一师团有被我军合围起来的趋势,关东军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在西线被我军分割成两个部分,以及确保中线兵力的情况之下,目前驻扎在林西一线的二十三师团,就成了他们唯一能抽调的兵力。”
“一旦二十三师团北上增援五十一师团,这样一来倒是有利于关内部队的展开。原来关东军驻扎在热河的二十四师团已经被抽调走,热河境内将只剩下一个热河独立守备队。无疑会大大的有利于关内部队的行动。”
“我想以目前关内部队集中用于北上的兵力,再加上已经拥有了一部分重火力。在二十三师团主力被我们吸引北上后,对付这个日军独立守备队以及部分伪满军,还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第二,我们以从预备队之中给陈翰章抽调不少于一个师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调至乾安一线,在其左翼投入战斗。一是保证陈翰章的左翼防线有一个师的兵力,保证其装甲集群的后续突击后路的安全。二也是保证有足够的兵力,抗击日军的后续反击。”
“毕竟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要求,陈翰章所部不可能在前郭境内原地停留,阻击日军的反击。否则就失去了我们原本大规模使用战车快速突破的意义。但如果将三师留下,南下的兵力单靠一个装甲旅与一个骑兵旅又显得不足。”
“而如果三师随同南下,不仅松花江东岸的二师陷入腹背受敌的状况。而且,陈翰章的后面将没有任何兵力。如果日军调过头来,陈翰章指挥的南下部队,很有可能会反倒被日军合围。”
“一号,如果单凭陈翰章手头目前的兵力,既要想西南方向继续突击,切断二十三师团与五十一师团之间的联系,又想保证自己背后突破口的安全。他们现在手头的兵力显得还是有些不够用。我看是不是将十八师或是六师中抽调出来一个,从杜开山那里抽调出来,加强到乾安一线?”
第二十八章 借道
说到这里,郭邴勋点了点地图上兴安南省周边道:“关东军抢在我们发起攻击的最后部署之前,将五十一师团利用铁路快速的输送到南兴安一线紧急布防。而且对整个输送行动,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使得我们居然没有能获得一点这个原来在奉天补充的五十一师团北调的一点动向。”
“这个五十一师团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无法调整我们的部署了。姜到底还是老的辣,日军这一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毕竟战场上多出现一个日军师团,兵力部署上势必要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麻烦。而我们为了隐蔽战略企图,又只能在战役发起之后在进行兵力调整。”
“尽管是对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说日军这一手玩的实在是太精彩了。整整一个师团的兵力和装备,采取铁路机动居然还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直到出现在战场上我们才发现。这其中没有缜密的部署,是很难做到的。而日军居然恰恰做到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但更多的是一个警钟。”
“一号,我们应该庆幸。这个五十一师团出现在战场上的时间是在我们攻击发起之前。若是我们在我们发起战役之后,这个五十一师团突然出现在战场之上,那么我们的攻势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一个师团的兵力,无论出现在哪一个战线上,都很有可能会改变战场上的局面。”
“这是我这个做参谋长的失误,居然在战前没有准确的判断出关东军会调集兵力,添补西线兴安西省以南的兵力空白。认为在二十三师团南撤之后,关东军对兴安南省与兴安西省的防务,并不是太重视。”
“除了林西一线的二十三师团之外,在南兴安至王爷庙一线,只有日军一个独立守备队,以及由朝鲜人编成的伪满军一个旅。却没有想到,日军会在我军攻击发起的最后时刻,向这个方向部署了一个完整的陆军师团。”
“目前的五十一师团虽然是去年夏季作战被我军打垮后,重新组建的。但是按照日军一贯的恢复能力来看,我们不应该低估了这个重组五十一师团的真实战斗力。一号,我建议还是从中线杜开山那里将战斗力相对较强一些的六师调过来,拨给陈翰章指挥。敌情在变,我们也要随之改变。”
“同时,我看可以利用目前的已经在乾安境内展开的三师,与在扶余正面强渡松花江的二师组成一个战略集群,配属部分坦克和重炮,与两个方向的日军打一场对攻战,以便从侧翼方面配合目前在突破日军一线防御之后,进展缓慢的杜开山所部。”
“其余的六师加上骑兵旅和装甲旅,组成另外一个战略集群,与西线的王光宇所部形成犄角之势,对五十一师团以及乾安境内的日军二十八师团一部进行夹击。一号,我看是下决心让王光宇展开行动的时候了。如果五十一师团倾力东援,干脆直接将其围歼在乾安以西的山地、丘陵中。”
对于郭邴勋的建议,杨震仔细看了一下地图上的敌我两军纵横的态势后道:“老郭,你说的对。敌情在变,我们也要有变化。给王光宇发报。命令以五师由扎赉特旗、景星一线就地南下,向姚安一线攻击前进。”
“利用日军五十一师团与二十八师团防线交界处,兵力相对薄弱一些的态势,最迟七十二小时之内,必须拿下姚安。只要抢在五十一师团东撤之前拿下姚安,整个日军西线防御态势,就将彻底的被我军打乱。”
“命令四师、十七师组成一个战略集群,就地向南就地发起攻击。抢占王爷庙、察尔森一线,与五师协同,完成对五十一师团的分割。另外,命令王光宇亲自指挥一师、装甲一旅、骑兵一旅,配属汽车第六团,组成一个快速支队。”
说到这里,杨震略微犹豫了一下,但随即坚决的道:“命令该支队从阿尔山一线向西,取道蒙古境内兼程南下自巴林左旗入境,将二十三师团拦腰截断。告诉王光宇,就算他的装甲集群和骑兵都给我跑散架子了,也得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给我赶到林东一线。”
“如果他们在蒙古境内遭遇到抵抗,让他们不必请示,更不要有什么忌讳和担心,一路给我打过去就是了。老郭,你在起草一份命令给杜开山、张镇华,命令现在正在阿城、双城交界处待命的六师,停止待命立即采取铁路与公路同时机动方式向西自乾安参战。”
“告诉张镇华,如果这个六师因为自身的原因,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赶不到乾安,我就撤了他们师长的职务。但如果因为输送的原因,无法按时赶到战场参战,我就撤了他们交通部部长和政委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