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那次被这款自己国家生产的机枪弄的很狼狈,但杨震却在事后深深的喜爱上这款对于中**队来说,已经是完全退役的老古董武器。其在对地使用时候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尤其是山地作战时候其大仰角的射击能力,以及超远的射程极为赞赏。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非得要将这种武器搞出来的原因。除了结构简单,威力巨大,使用的多用途适合自己部队现状之外。那就是这款武器对于杨震来说,印象太深了。只是这番话,现在的杨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口来的。
只是在内心中发完感慨后,抚摸着这款经典机枪,杨震心中稍有遗憾。但他也知道虽说没有搞出自己心中的四联装,相对于有些笨重的四联装高射机枪来说,明显较为轻便的双联装更适应这种武器预定装备的团以下部队,目前缺乏机动工具还是以畜力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现状。
在去年夏季作战结束后,为了保证来年打通与关内陆地联系的作战行动。杨震经过与李延平和郭邴勋研究之后,对整个军区的建制以及各个部门的建制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旅的编制改为师,而且对后勤部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除了抽调了相当一部分精兵强将充实后勤部门之外,还根据部队火力上升,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对各个纵队以及各个师,甚至包括各个步兵团的后勤结构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
虽说美国卡车到货后,再加上原有的苏制卡车以及前年秋季、去年夏季作战先后缴获的近千辆日式卡车。部队现在的车辆配置数量已经极为充足。但一方面因为汽油的数量,始终满足不了需要。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缺乏数量足够的维修人员。
而且在杨震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在面对同样机动能力相对较差,除了铁路输送之外,更多的也同样依赖双脚行军,除了每个师团辎重联队装备的百余辆卡车之外,更多的依靠畜力保障后勤供应的日军来说,也没有必要将部队全部改为摩托化。
按照杨震的规划,每个纵队的每个师都会配备一个三百辆卡车的汽车营。而各师的炮团,在目前火炮还是畜力牵引样式为主的情况之下,依旧将会配备自己的汽车连,专门用来运输补充的炮弹。
这样,在还要保留部分卡车作为储备的情况之下,分配给各个步兵团的汽车数量,就不会太多。按照目前军区的汽油供应能力来说,每一个步兵团,也只能配备一个三十到五十辆汽车左右的汽车排。
其实倒不是汽车数量不够,按照目前野战部队的数量以及手中汽车的数量来看,还是可以满足四个野战纵队的配置。但除了汽车数量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制约着部队向摩托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汽油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汽车司机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也是制约抗联全部摩托化的一个严重因素。虽说开汽车比开飞机和坦克简单,但大量的司机也需要时间来培养。更重要的是维修技术人员,也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
按照对部队换装新式武器后,对弹药需求量的估算。杨飞珍要求各个步兵团汽车排会将更多的运力投入到弹药和辎重运输上,以保证团一级作战的单位在作战时候,尽可能的多携带弹药。剩余运力上的缺口,则全部采取根据地内已经完全转好的畜力供应来解决。
优先满足弹药,将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携带,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也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毕竟在全军轻武器即将自动化的前提之下,对于弹药的消耗量,是以前使用老式栓动步枪无法相比的。
即将换装的自动步枪,火力密集度与之前相比,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但弹药的消耗量,也是以前无法相比的。甚至可以用十倍来形容。必要的时候,粮食可以从敌占区缴获。但是部队的弹药,却无法依靠缴获补充。
杨震可不想出现自己后世所知道的,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在配备了大量射速快的美制武器后,却因为携行弹药能力没有改变,持续作战能力非但没有提高,反倒下降的那样。弹药打光后,只能依靠有限的空投来补给。一旦空投跟不上,本就缺乏必死决心的部队,只能束手就擒。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想尽办法在条件允许的能力之下,增强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尤其是基层部队的补充能力,让杨震很是费了一番心思。但在汽油的供应始终卡在别人手中,部队总是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之下,杨震也只能采取汽车与畜力相结合的办法。
除了在团一级部队配属一定数量的汽车,用于保证携带弹药之外。其余团营属各种口径迫击炮、无后坐力炮、高射机枪、步兵炮以及配属的基数弹药,主要还是依靠畜力驮运或是牵引。
为此军区专门为每一个步兵团,组建了一个一百匹驮马、七十辆大车的运输连。每一个营,则装备有一个七十匹驮马的运输排。这些畜力运输部队,专门在行军的时候,用来运输团营所属各种步兵无法携带无后坐力炮、八二、六零迫击炮和团属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营属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以及携行弹药。
以尽可能的减轻部队行军作战时候的负重疲劳,增强部队的机动性和尽量延长部队的自持能力。以免在战场之上,弹药出现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用马匹牵引或是拆开驮运的双联装高射机枪,机动性明显要高于只能用卡车牵引的四联装要更加适合部队的现状。尤其适合预定装备的团一级部队。
而且对于抗联来说,这个后勤运输工具的配置,只是主力四个纵队才配备。对于地方部队来说,团一级是没有汽车连的。各个军分区也只有一个配备了三十辆汽车的汽车排,作为机动使用。至于各个军分区下辖的独立团、守备团和基干团,所有的运输工具统一配备的都是马匹或是大车。
毕竟根据地内自身就可以满足需要的马匹数量以及马料的供应情况,要比可以预见的未来,汽车补充和汽油补充要好的多。这么做虽然限制了部队的一定机动能力,但并未影响太大。
而且各个野战纵队必要的时候,除了可以依靠铁路运输之外,还可以得到后勤部三个分部所属,全部都是装备了性能优良的美制卡车的六个汽车独立团的协助。按照每个汽车团七百辆汽车的配备数量,一个团一次性就可以将一个整师完全输送完毕。
为了保证战时后方的物资前送,在杨震的要求之下,后勤部按照各个预定作战方向的区别,组建了三个二级分部。除了总部下辖两个汽车团之外,每个分部都下辖两个独立汽车团以及三个畜力运输支队,以及工兵团和铁道兵团各一个。
这些部队组建,是专门用于各个后勤分布在战时,向自己负责的作战方面进行物资转运,以及担负战时对战损公路、铁路的抢修。以及对部队进行大范围机动调动的时候,在铁路线被摧毁的情况之下使用。
按照杨震的规划要求,在根据地内所有的物资,可以随时在三十六小时之内从后方物资仓库转运到前线的任何一个野战仓库。团一级部队在跨战区调动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之下要有能力在三十六小时之内,抵达所有作战区域的能力。
师一级的部队调动,虽说按照要求要采取公路、铁路机动结合的方式。但杨震也提出,后勤部新组建的军事交通部,要有能力在铁路线被摧毁的情况之下,在执行师一级的作战调动时候,要有能力保证一个师的部队完全依靠公路汽车运输,与各师自身汽车部队配合。在七十二小时之内,将一个师的兵力全部输送到抵达上级指定的作战区域。
为了尽量达到杨震的这个要求,后勤部在去年会战尚未结束的情况之下,就在在政治部配合之下,动员大批百姓抢在上冻之前参与对会战之中战损公路、铁路进行抢修的同时。在不影响部队作战的情况之下,对自身的编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除了原有的各个部门之外,还根据现在的情况,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组建了新军事交通部,公路、铁路抢修部、物资计划部以及嫩江、牡丹江和东安三个分别负责三个作战方向物资供应的后勤分部。
同时在杨震临去陕北之前,经过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三个独立汽车团的基础之上,依靠接收的美国卡车组建了六个汽车独立团,以及九个畜力运输支队。在杨震返回东北之前,这些部队已经组建完毕。
不过,在汽油一直紧张的情况之下,平时运输更多的依赖铁路和畜力,汽车出动的数量并不是太多。除了几次大规模的演习之外,每个分部的两个汽车团,一般的情况之下都只使用一个营。以节省宝贵的汽油,在战时使用。
第七百一十四章另外一种因祸得福
好在这些美制卡车的性能也极佳,三吨的载重运上五吨什么事情都没有,性能也没有任何的下降。一辆美国造的载重三吨的万国牌卡车,可以顶的上两辆苏制嘎斯二点五吨卡车或是日本汽车。美国卡车的充足运力,使得各个直属独立汽车团的实际运力,远比表面上大。
尽管平时每个团,只能出动一个营。各种物资的调动,更多的依靠铁路。但在非战时,主要是用来配合铁路进行物资转运,向靠近前沿的各个秘密物资储备点,运输下次作战的弹药、粮食,但运力也足够了。毕竟非战时,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这么做一方面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汽油,减小车辆的日常损耗。而且两个营合用一个营的装备交替出动,也可以提高那些新司机对装备的熟悉程度。总比一个团都出动,但因为汽油用不起,大半人都闲呆着好。
之所以搞出这个编制,除了汽油供应被江北卡的太厉害,必须保持相当数量库存之外。同时卡车的数量也要保证一定储备,以便在战时出现大量的战损后可以快速补充。进口的美国卡车,也不可能全部一下子都配备到位。
要知道,小鬼子的飞机虽然没有几年后抗美援朝时候美国人的飞机多。扔起炸弹来,也像美国人那样的大方。但小鬼子飞行员的玩命程度,却也是美国人无法相比的。再加上日军的远程火炮配合。按照杨震一切要以最坏的结局估计的要求,保持一定数量卡车的库存,也是必要的。
尽管东北局在年初取得杨震同意后,已经给现在在美国,一边治疗胃病一边担任采购代表的彭定杰打电报,再订购万国公司生产三千辆载重五吨的卡车和五千辆三吨卡车。在接手第一批美国汽车后,这些万国公司生产的卡车优异的性能,让军区后勤部门极为满意。
所以,在订购后续的卡车时,直接指定要万国公司生产的。至于斯蒂贝克公司同样优秀的产品,军区后勤部在仔细的考虑后,在皮尔逊百般要求甚至威胁,并承诺协调部分贷款,才又下了三千辆的订单。
尽管又有一批卡车在六月份之前即将运抵,但对于杨震来说,这些汽车与今后的作战面临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而且,这些预定的卡车也不能全部留给作战部队。今年开春就即将开工的各个大型工厂,也需要大量的运输汽车。
可以说后续订购的这第二批一万一千辆卡车,能有一半调拨给部队就已经不错了。至于美援,杨震知道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是轮不到自己的。不过好在部队有了现在的这些卡车,只要不面临爆发式的增长,编制过快扩充,也勉强足够使用了。
虽说各个部队对后勤部这种“假公济私”,将性能优良美制卡车的留给自己的独立汽车团配备。而给各个野战部队除了炮兵配给的都是美制卡车之外,其余的还是使用性能不佳的苏制卡车和载重量小的日制卡车而多有怨言。
但眼下的情况,使用缴获的日制卡车和相对笨重、载重量较小的苏制卡车,总比当初所有的装备都只能靠肩扛人背好的太多。尤其在听说这个配备方案,还是杨震亲自拍板决定的之后,更没有人敢出声了。
虽说杨震这个整个抗联实际上的一号的年纪,与这些纵队司令和师团长手下的营连长差不多。但这几年的仗打下来,无论是各个纵队司令,还是那些师长,却没有一个人敢质疑杨震的决定。
好在军区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各个师一种变相的补偿。性能优异的美式卡车虽然没有,但给补充了大批的良种马和力气比马大的骡子作为驮马使用,也算在其他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在运输马匹的配给上,各个师以及师以下的畜力部队,配属的全部是缴获的优质马匹以及在收复龙江地区后征集的蒙古马。这些优质的驮运马匹到位之后,有效的弥补了团以下部队汽车数量和性能的不足。足够满足师一下部队的运输能力。
要知道,没有人敢在组建这些畜力运输部队玩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将这些运输部队改为战斗部队。在各个师重新组建时,军区配给的运输马匹运抵后,各个师长都老实的按照军区要求组建了自己的畜力运输部队。
汽车数量虽然不多,只够运输炮弹和弹药的。但各个团一级的部队,在军区的几经努力之下,驮马的数量绝对是相当充足的。包括团以下部队在内,为了弥补汽车数量不足的马拉大车的数量,也相当的充足。
自从收复与蒙古人聚居,盛产马匹的兴安各省交界的伪满龙江省后,部队原来驮马紧缺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的缓解。虽然因为时间还过短,合格的战马数量不多。但是可用的驮马数量,却是相当的充足。
在收复伪满龙江省这个蒙古人数量相对较多,本身现在就是牧业发达的地区之后,马匹的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得到了一个根本的缓解。尤其是缴获了大量日本人在蒙古马的基础上,苦心改进的新马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了就地取材,征集东北地区蒙古牧民手中数量庞大的马匹为自己使用,在改良蒙古马种方面可谓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利用本国花了大价钱引进西方马种改良之后的马种,依葫芦画瓢按照当年改造自己国家马匹办法,引进英国马对蒙古马进行了同样的改良。培育出了数量不少的优良马匹。
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推展,整个毗邻蒙古牧场的龙江和黑河地区就丢了。推广未成,反倒是让杨震捡了一个大便宜。仅仅在嫩江两岸的几个关东军军马场之内,就缴获了两万多匹有着蒙古马耐粗饲料,善于长途行军的长处,运力却比蒙古马大的多的新马种。
杨震知道后世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挽马三河马,就是在日本人在自九一八事变后,引进英国马改良的蒙古马基础上,又混合了俄国的奥尔洛夫良种马、后贝加尔种马改良出来的。但真正的老底子,还是日本人利用英国马和阿拉伯马改进的蒙古马。
得到这批优秀的改良马后,杨震几乎可以用欣喜欲狂来形容。除了抽调了三千匹调拨给骑兵部队,用来扩编之外。剩余的全部在现有的蒙古马足够使用的情况之下,都被他留作种马。至于部队使用,先暂时用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代替。
蒙古马挽力的确与这些改良马相比,差了一些。但耐力和耐粗饲料的天性,却是一般的马匹比不上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数量庞大,仅仅嫩江地区就有几十万匹的数量。即便超编,也足够部队使用的了。
不过虽然这些优良马匹一时还无法补充部队使用。但杨震相信只要依托嫩江平原优质的草原以及规模庞大的蒙古马群用心培养,最多两年自己就可以获得大批的优秀挽马。到时候,挽力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就可以淘汰了。
有了数量充足的蒙古马、大批现成的优秀种马。再加上军区去年夏季会战之前,自己从江北引进的一千匹顿河、后贝加尔等优质种马,在江北专家的配合之下,与东北地区普遍使用的蒙古马进行改良的后的新马种,去年培育出来的上万匹新马以及刻意培养出来的几千匹骡子逐渐进入成熟期。
这些缴获的,以及自己培养出来优质的马匹,再加上嫩江地区本地数量相当庞大的蒙古马和东北土著马。当然还有那些虽然没有繁育能力,但是力气却要比普通马匹大的多的骡子。部队对于优秀驮马的需求,得到了根本的缓解。
也正是手头第一次有了数量充足的马匹,杨震才决定采取混编的办法,解决部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运输能力的严重依赖性。按照目前部队的这种运输能力,没有搞出只能用卡车牵引的四联装高射机枪,只弄出了一匹马就可以牵引的双联装,反倒是有股子因祸得福的样子。
基于部队的现状,对于四联装的高射机枪能不能搞出来,杨震已经不是很在意。对于他来说,一款武器只要能适合部队的现状,他就已经足够了。当然四联装的作为技术储备还是要搞下去,以便在不远的将来,在有需求的情况之下可以最快的速度投产。
生产出来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的性能,让杨震极为满意。接下来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演示,也同样相当的圆满。虽然没有自动罗盘和高炮射击指挥仪,但是其他的方面的性能,却是相当的出色。
与目前军区已经开始陆续装备的苏制三七高炮和八十五毫米高炮相比,重量更轻,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与八十五毫米高炮组成高低搭配,足够对付作为关东军目前主力中型轰炸机的九七式中型轰炸机,担负起要地防空的任务。
而同样作为纵队所属的高射炮,配合苏制单管三七毫米高炮,也足够撑起军师两级战略防空的任务。
这款性能优异的高炮问世,虽然还缺少一部分关键的东西,性能与后世相比,有些降低。但与米格三战斗机配个,也让杨震可以不在为今后根据地腹地的防空而担心了。放下望远镜的杨震在为熊大缜叫好的同时,也不仅暗自称赞自己的记忆力。居然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经历过了前后两世,对于这些东西依然记忆清晰。
第七百一十五章 轴承之困
前面的几种新式武器演示的极为顺利,但这种顺利却在被杨震寄予厚望最深的双二十三毫米高炮那里卡了壳。刚刚开始,这款被杨震寄予厚望的高炮,演示的还比较顺利。这种高炮的射高和射程,基本上达到了杨震的要求。
但是好的开始,却未必意味着能有好的结果。在只打了不到二十发炮弹后,这种高炮的联动装置却是出了问题。当火炮进行俯仰射击的时候,其联动系统出现了卡壳的问题。而且两个身管之中,一门的供弹系统也出现了问题。
见到一号最看重的双管高炮变成了单管高炮,当时便有些下不来台的熊大缜,连忙带着技术人员现场将这门高炮大卸八块,试图找出联动系统出现的问题。但让他有些尴尬的是,几经努力,却依旧没有找到出现故障的原因所在。
看着因为迟迟找不到故障原因,而急的满头大汗的熊大缜。杨震皱了皱眉头,没有批评熊大缜和他的那些技术员。而是亲自蹲在高炮出现问题的部位,从身边的技术人员那里要来工具,仔细的检查起来。
对于这款高炮的结构,杨震很清楚。而对于联动系统出现的问题,杨震也能大致的猜出来什么原因。果然,故障部位一打开后,杨震立即发现这款高炮的联动系统,与自己交给熊大缜的原始图纸之间的差别很大。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杨震用扳手敲了敲被改的面目全非的设计,脸色有些铁青的对着熊大缜道:“老熊,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给了你们改变原始设计的权利?武器设计与生产,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道理,你是军工部长,不用我再给你讲了吧?”
实际上当杨震蹲来下,亲自查看问题所在的时候,熊大缜就知道不好。自己当初在一些关键零件生产不出来,或是即便生产出来,质量也无法保证的情况之下,而因陋就简大幅度简化设计的事情,恐怕是瞒不住了。
对于杨震的可能出现的怒意,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熊大缜倒也干脆的道:“一号,我也知道武器设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原始设计不应该轻易的改变。但一号,我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军区一天三遍的催促,几乎是火上眉毛了。但我们一些关键的部件不是制造不出来,就是生产质量迟迟不过关。为了保证军区部队装备速度,我也只能在不影响大致性能的前提之下,私下里做了一些改动。”
“一号,其实别的部件都好说,经过我们想尽办法,总算都大致解决了。但这个采取大耳廓设计的联动部位最关键部位的轴承,我们自己制造工艺根本就不过关。勉强生产出来的,废品率极高不说,磨损的速度也极快,根本就达不到使用的标准。”
“轴承这东西,别看个头小,但却是相当重要部件。没有了轴承,联动系统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而轴承的生产工艺和难度也相当的大,现在我们自己制造不出来这种轴承。而江北又不愿意出售不说,他们也没有这种规格的轴承。他们不可能为我们单独开生产线,而且他们的轴承质量相当的差。”
“在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的情况之下,我才想方设法的在不影响大致性能的前提之下,对原始设计进行了一些相应改动。能不安装的,尽量用其他的方法代替。一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合格的轴承,您就算有再好的设计,我们也生产不出来。”
“还有,一号。这种高炮与我们之前见到的任何一款火炮都不同。从供弹和发射,全部都是全自动的。这种火炮体积虽然不大,但是它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所见过的任何一种火炮。生产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量的部件,我们现在生产起来相当的吃力。”
“就像轴承,我们既没有好的轴承钢,也没有生产技术。勉强用缴获的日制轨道钢试制出来,也是质量极差。勉强使用后,磨损的异常快。而且强度也差的太多,只使用几次便损坏、报废。一号,很抱歉,我们的基础太差了。轴承那种高档的东西,我们生产不出来。”
熊大缜的话,让杨震不由的一阵子苦笑。自己只考虑到苏制武器结构简单,生产快速,适合大量的装备。但是有一点却忘记了,无论这种高炮性能如何的优异,结构如何的简单。但它与步枪相比,依然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武器,里面多少会有一些需要精加工的东西。
仔细的琢磨了一阵子后,杨震放下手中的工具,转过头对熊大缜道:“你们现在已经生产出来多少门这款高炮?还有如果给你搞到合格的轴承,你在多长时间之内能将已经生产出来的,按照原始图纸改装完毕?”
对于杨震的问话,熊大缜想也没有想的立即回答道:“这款高炮,现在已经生产出五百门,数量不算太大。而且当初在改变设计的时候,我就想过改进的问题。所以除了轴承无法解决之外,其余的火炮都准备了一套按照原始图纸制造的备件。”
“只要有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轴承。只要给最多二十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这五百门产品全部改进完毕。而且全部都是按照您给的原始设计图制造。”
“不过一号,要是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来,我还需要大量的液压油。没有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液压油。这种火炮,在今后的使用之中恐怕还是会出现故障的。苏制液压油的质量,实在有些那个。”
听到熊大缜的回答,杨震点了点头道:“轴承的问题,我给你去解决。你马上拿出一个我们目前所需要的轴承种类和数量,交给张镇华。还有,要记住保证一定的储备量。另外,还有轴承钢的种类和质量标准,你也要拿出一个需求数来。一个月之内,我保证给你全部解决。”
说到这里,杨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亏得你还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脑筋怎么这么死板?苏联人生产的轴承质量不合格,也不愿意对我们出口。你为什么不去找李政委或是总指挥,想办法让彭定杰从美国给你订购一批?”
杨震的话音落下,熊大缜不由的也是一呆,不由的懊悔的敲了敲脑袋:“对啊,后勤部的彭政委眼下不就是在美国吗?美国人的轴承技术虽然比不上丹麦与瑞典,但生产工艺并不差。而且生产能力,也远比那两个北欧小国大的多。”
“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精密设备,完全可以从美国进口吗。眼下军区除了重新编组部队之外,军工生产就是头等的大事,也是最关键的事情。只要自己张嘴,总指挥和李政委断然没有不批的。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可不是白喊的。”
“轴承这东西,又不像飞机、汽车那样占地方。五百门炮所需的轴承,两架c四七运输机就完全可以运过来。自己怎么就是这么笨,为什么没有想到去向东北局和军区司令部求援?要是早点提出来,按照美国人的速度,没准这些关键部件现在已经生产完毕运过来了。”
见到熊大缜听完自己的话后,一副醍醐灌顶的样子,杨震顿时无语。这个家伙平时鬼主意不是挺多的吗?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尿裤子?出了问题不想办法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不去向上级求助,反倒是私下里在原始设计上动起了脑筋。
放下手中的工具,被熊大缜气的说不出话来的杨震,接过一边上张子雄递过来的湿毛巾擦了擦手。半天才转过头对熊大缜道:“老熊,我们的底子是薄,所有的东西都几乎要白手起家。工艺和生产能力,不要说与老牌的工业国家,就是与国民政府相比,都差的太多。”
“但越是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才越要想办法将生产能力搞上去。人才的问题的确是目前制约我们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全面。关键是在我们这些决策者的脑袋里面,要转变观念。”
“我们发展的情况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发展路线,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来。也许,我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我们能真正的站起来,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并非是不能不接受的。”
“你是军内少有的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今后的路还很长。而且作为军工部长,你身上担负着全军武器装备和弹药的供应。你要尽快的成熟起来,考虑事情不要只盯着自己那块地盘看,要懂得全局。”
“轴承的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不上报军区和东北局?不要以为大家的文化程度都没有你高,就认为谁的水平和能力都没有你高?在军工上,谁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