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美国运来的那些机器设备,一定要仔细的检查。就算是二手货,也必须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和标准。我们不能花了钱,弄回来一些没有办法使用的破烂。我们不是收破烂的,更不能去当那个冤大头。”
对于杨震的这个要求,张镇华点点头道:“一号,您放心。这些机器设备一运来,我就组织了精干力量,对这些机器设备专门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应该说,美国人的信誉还是有的。虽说中间有一部分是二手货,但在运来之前明显都经过检修,状态都保持的相当完好。”
张镇华的话,却是让熊大缜嘴角一撇,明显不以为然的道:“老张,你那个检查是怎么检查的,你怎么不和一号好好的汇报一下?除了十几个新从哈尔滨招来的大学生还算专业之外,全都是一帮业余人。”
“一帮子连那些设备做什么都分不清楚的外行人,对着机器摸了半天,只要看起来完好的就说不错。临时接上电源,只要能转动就说性能良好?我问你,按照你老张的这个检查方法,是盲人摸象,还是走马观花?真不知道,你们能检查出来什么。”
身为清华大学高材生的熊大缜,虽说学的是物理,但在嘴巴头上这种事情,可谓是牙尖嘴利的紧。几句话,就将张镇华噎的一句话说不出来。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不仅嘴毒的很,还有一副鄙视的眼光看着人家。
张镇华就算再老实,也被他这几句话弄出了火气。虽然知道这个家伙嘴巴一向就这么毒,自己论耍嘴皮子,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但仍旧忍不住反唇相讥道:“老熊,的确我们这些人文化水平是不高,搞不懂那些玩意。”
“我们当初在验收的时候,是盲人摸象、走马观花。但有些人在兄弟部门再三要求选调人员参与接收机器设备的时候,却以任务繁重无法抽调出人手为理由百般的拒绝,是不是有些本位主义?我看这些人在讽刺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好好的扪心自问一下。”
“要知道,部队中的所有技术人员,可都在某些部门之内。我们后勤部,只有几个新入伍的大学生,自然没有人家懂得的多。接收的时候不想出力,就想擎现成的,现在倒是说起风凉话来了。”
张镇华这些话一说出口,反倒是让熊大缜无语了。没有错,当初在接收美国转运来机器设备的时候,张镇华几次找过他,希望他能抽调出一批技术人员参与验收。因为当时正处于试制几种新式武器的关键时候,就被他拒绝了。
不过熊大缜到底是熊大缜,这嘴巴头子上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松的:“老张,有什么话你就明白的话,何必指桑骂槐?兵工厂就那么几点技术力量,当时又在按照军区部署,试制新式的武器。要是都给你抽调去,军区下达的任务还怎么完成?”
“想要我给你调人,行,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你去和军区政治部说,只要我的二百名专家到位,我就给你派人。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但现在,就是当着一号的面,我也要说没人,一个都没有。”
看着在自己面前掐的像是乌眼鸡的两个人,已经听明白前因后果的杨震皱了皱眉头。只是本来以为这两个家伙真的是在吵架,但仔细想想又总感觉那里不对。这两个家伙平日里的关系不是相当不错吗?怎么在这个时候相互落井下石起来?
直到看到这两个家伙在争吵的时候,却总是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不断的在相互挤眉弄眼,甚至互相指着对方的手,也在做着一些古怪的小手势。这才搞明白这两个家伙这是在自己面前演双簧,变相的和自己在诉苦。
张镇华性子耿直,自然不会有这个主意。想必又是熊大缜这个家伙的鬼主意,变着法子的在和自己要人那。否则以这两个家伙平日里相当不错的关系,哪能因为这点事情,吵得这么激烈?
看着面前两个人一唱一和的表演,杨震实在忍不住开口道:“够了,你们别在我面前绕圈子了。跟我耍什么滑头,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了,绕什么圈子。熊大缜,张镇华是个老实人,没有这么多的花花肠子。”
“这肯定又是你小子琢磨出来的鬼的主意。你小子文化水平高,鬼主意也多。这个点子,张镇华想不出来的,始作俑者除了你小子,没有别人。我说平时少言寡语的张镇华嘴皮子今儿怎么这么溜,原来是你小子捣的鬼。”
没有想到杨震居然看出自己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在演双簧,两个人顿时都蔫了,谁也不敢在言语了。看着老底子被自己揭开再也演不下去,有些窘迫的站在自己面前两个人,杨震怒道:“都是老战友了,一起同生共死这么多年,有什么事情不能直接说?非得搞这一套?”
“熊大缜,你不就是要人吗?我告诉你,本来月底之前关内动员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将会从海参崴和延安两地分别抵达根据对。原本这些人除了部分教授出身,准备留在军区理工大学任教之外,剩余的人都准备交给你的。但现在我要考虑、考虑了。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都交给你,是不是恰当的。”
杨震的话音落下,发现自己办错事的熊大缜和张镇华两个人都傻了眼。良久,熊大缜才抬起头道:“一号,您别生气,我知道错了。只要您能将这些人都交给我,我保证再也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一号,我这不是也是被逼无奈吗?我几次去找军区政治部和东北局组织部,都告诉我无人可调。知道您主意多,所以才想着来您这里碰碰运气。因为担心受到批评,才找老张合计出这么一出来。”
看着一改之前心高气傲样子,可怜巴巴站在自己面前的熊大缜,杨震就是有火现在也无法再发出来。只能无语的指了指他的鼻子道:“熊大缜,我今天再警告你一次,这是最后一次。要是再有下回,你给我滚到军区司令部背一个月大锅去。”
听到杨震语气软了下来,熊大缜连忙道:“一号,我这么做,真的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现在科技人员的匮乏,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军工生产。我们现在毕竟已经不在是简单的停留在轻武器以及弹药的生产上了。”
说到这里,熊大缜搓了搓手,一脸掐媚的笑道:“不过请您放心,只要您答应的人员到位,我保证绝对没有下次了。那关内动员来的那批大学生分配的事情,是不是也就不在改了,还是按照您原有的想法来?”
第七百零八章 杨震的感慨
看着听完自己的话后,立即从可怜巴巴更是直接降成一副狗腿样,站在自己面前的熊大缜。被这个家伙弄的彻底是无语了的杨震,干脆转过头看向了王光宇不在搭理这个家伙。以免自己年纪轻轻的被他气出心脏病来。
一边的王光宇看着因为刚一下飞机,就连续找人谈话的杨震现在满脸的疲惫。又看了看边上因为演戏被拆穿,而显得尴尬不已的张镇华和熊大缜两个人,不由的摇头笑道:“一号,这个家伙您也不是不知道,就这么一副狗脾气,您也就别和他一般见识了。我看您是有些疲劳了,不如咱们放松一下。”
“老张和老熊这次来,带来了二百支新式步枪和部分的轻机枪、轻重两用机枪,还有无后坐力炮和五十七毫米、二十三毫米两种高炮,以及十四毫米多管机枪。现在就存放在距离机场不到十公里外的一个原来日军的靶场内,正在准备进行实战试验。”
“这样,咱们一起去打打靶。一是检验一下这些武器的效果,看看有没有老熊这个家伙吹嘘的那么好。二是也放松一下,您的神经绷了这么长的时间,也该放松一下了。三,也好久没有见到您的枪法了,总想再一次领会一下您的射击水平。”
听到王光宇的这个建议,虽然知道这是王光宇在变相的为这两个家伙求情。但杨震微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这些武器都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自己也亲手体验一下跟后世有什么不同。
再说,就算自己和这两个家伙,不,是熊大缜那个家伙斗气也没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将他撤了不成?恐怕这个家伙,正是知道自己至少现在在抗联之内是无人可代替的,才干这么做。是狗改不了吃屎这句话,杨震现在是深有体会。和这个家伙斗气,只能气坏了自己。
见到杨震点头,王光宇连忙出去安排了。而熊大缜和张镇华见到杨震点头,也都微微的松了一口气。一号只要答应了,也就意味着火气已经没有了。只要一号不生气,别的一切都好说。
全军区的人都知道,不怕一号笑,不怕一号气,就怕一号不说话。杨震一绷着脸不搭理人,张镇华和熊大缜都知道,一号这是真的生气了。别说已经跟着杨震两年,已经熟知杨震脾气的张镇华。
就算胆大包天如熊大缜者,见到一号不理人也多少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也知道一号这是真的动怒了。此刻见到王副司令将一号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帮自己解了围,两个人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都感激的看了王光宇一眼。
而王光宇对于两个人投来的感激目光,只是一笑置之。一号说的没有错,张镇华是一个老实人,玩不出这么多的花花肠子。刚刚的双簧,只能是熊大缜这个家伙捣的鬼。只是王光宇也没有想到,一向对熊大缜有些特别宠信的一号,这次会真的生气。
王光宇之所以这个时候提出去靶场,一是真的想让杨震好好的放松一下。二也是给这两个家伙,主要是熊大缜一个台阶下。否则能怎么办?熊大缜这个家伙虽说有些桀骜不驯,但在军区内却是无人可以代替。要是真的被一号一生气撤了职,损失的是部队。
实际上倒也不用王光宇怎么安排,因为用来试用那些的武器的靶场,就在机场以东不到十公里。所有用来试射的武器装备,早在张镇华与熊大缜到齐齐哈尔的时候,就已经先行运到了靶场。王光宇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安排好警卫。
接到下面已经部署完毕的电话,王光宇在征得杨震同意之后,将与杨震同机抵达的袁芷若和李慧兰也带上。反正也是放松,有两个女同志陪着,也好让一号彻底的放松一下紧绷了这么长时间的神经。
反正这两个人一个是一号的秘书,一个是一号从皖南新四军那里带来的人,都应该说是与一号最贴近和最亲近的人。虽说那个叫李慧兰的王光宇不熟悉,但这个女人能让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的一号,千里迢迢从皖南带回来,想必之间的关系不会太浅。
而且那个女人在看着一号时,眼神之中那一抹异样,亲自到机场迎接杨震的王光宇不是没有看出来。有了这个底气,他才敢邀请两个女人一起去靶场。否则以王光宇的谨慎,他不会这么冒失的带一个陌生人去看现在还需要严格保密新式武器的。
十公里的距离并不远。再加上靶场与机场之间有着良好的公路,没用多长时间便抵达了靶场。在靶场的一角,十支新式步枪、两挺新式轻机枪和两挺轻重两用机枪,都已经压好了子弹,整齐的摆在一边。
而在靶场的另外一边,一个高炮连的战士笔直的站在一门五十七毫米高炮和一门双二十三毫米高炮,以及两挺十四点五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还有几门无后坐力炮的旁边,已经备足了弹药做好了随时发射的准备。
在抵达靶场后,杨震没有先去看那些费劲苦心才“研制成功”的高射武器,而是先拿起一支后世的六三式自动步枪拔下弹匣拉开枪栓,仔细的看了一遍。又打开刺刀,试了式重量。在拍了拍水曲柳制造的极为结实的枪托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边上的熊大缜看到杨震显得很满意的点头,连忙上前道:“一号,这是我们军工厂自己生产的试制品,边上的才是从美国人生产的。两种枪的外在区别主要是在使用的木材上不一样。美国制造的步枪使用的核桃木制造成的枪托,而我们自己生产的是用东北地区产量很大的水曲柳制造的。”
说到这里,熊大缜颇有些尴尬的道:“另外,就是美国人制造的工艺,要比我们强一些。而且我们制造这些试制品的时候,使用的苏联制造的枪钢。与美国人制造使用的枪钢,在分量上稍微重了一些。而且美国人在枪膛里面镀的铬,比我们镀的工艺性好的多。”
“不过,我们使用的苏制枪钢虽然在同等体积之下,重量上的确要比美制枪钢重一些。但苏制的枪钢抗腐蚀性要比美制的好一些。苏制的枪钢里面含镍的成分,要比美制的多。所以对使用环境的限制,要比美制枪钢好一些。”
“我们做过实验,使用苏制枪钢制造的枪支埋在泥水里面二十四小时后,不用仔细擦拭也不会生锈。而且在射击之后,枪支的钢铁部位也不会出现走形。美制枪钢就不行,埋进泥水中超过一定时间之后,必须仔细擦拭上油。否则,就会出现锈迹。”
听到熊大缜这么一说,杨震来了兴趣。将两支步枪进行仔细进行了一番对比,果然美国进口的在做工上,要比自己兵工厂使用苏制枪钢制造的要精细的多。两支枪在外观上,就能看出差别来。自己兵工厂制造的显得有些粗糙,而美国制造的像是一件工艺品一般精细。
看着手中两支仅仅从外观上,就能看出差别的枪支,杨震不由在心里面的感叹:“到底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制造出来的东西真他妈的精细。这工艺水平,自己生产的东西简直没有办法相比。”
“还有这个产量。从拿到图纸,到现在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到那个美国老兄承诺的五月中旬,居然就生产出来六十万支步枪,这换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难怪在m一半自动步枪正式开始大批量生产后,人家能在五年之内生产了四百万支。而m一卡宾枪的产量,更是在三十八个月之内恐怖的达到了六百万支。”
“不算轻重机枪和冲锋枪、手枪等其他轻武器的产量,仅仅这两种步兵使用的轻武器就相当于二战其他参战国的总和。老美这个工业底子实在雄厚的很,在没有开动战时生产能力的情况之下,居然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其实正在感叹美帝国主义果然不一般的杨震不知道,已经感觉到战争阴影,面临参战压力的美国人,现在已经开始陆续整顿军备。尤其是战争中消耗量最大的步兵武器,已经逐渐的开始扩充生产能力。
他去年下的这六十万支自动步枪订单,只不过给人家一个难得的正式参战之前检验生产能力的机会而已,自然会全力以赴。而且对于一战留下来的雄厚轻武器生产底子来说的各个轻武器工厂,他这六十万的订单也的确算不上什么。单一的一个厂家虽说不见得能完成,但几个厂家加在一起,几个月之内生产出六十万支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相对于接英国人订单忙得不亦乐乎的各大航空公司。不仅本土有大量的轻武器生产能力,在远离战场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样有着相当不错轻武器生产能力的英国,自然不会在花费宝贵的外汇去大量订购轻武器。
而自己国家的陆军扩军计划刚刚开始,订单虽然下了一部分。但要想满足美国各大轻武器生产厂家的充足的胃口,根本不可能。一向小气的国会,在审核陆军订单的时候,总是过于斤斤计较。
早已经看着接大量英国人订单,而生意显得异常红火的各大航空公司异常眼红的美国轻武器生产厂家,对于杨震这笔订单自然兴奋不已。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笔订单也为一些轻武器生产厂家在美国国会拒绝为各个兵工厂拨款改进设备的情况之下,提供了改进设备的宝贵资金。
第七百零九章 曾经熟悉的身形
虽说那位皮尔逊少校,利用手中的职权,将大部分的轻武器订单,交给了与自己有联系的公司。但为了保证交货的进度,更是为了利益均沾。在其他生产厂家的抗议之下,也美国陆军部秘密协调之下,也拿出了二十万支配额,交给了其他生产厂家。
为了尽快在杨震要求的时间之内交货,更是为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扩张产能。甚至专门为美国陆军生产轻武器的春田兵工厂也在一个月之内,为杨震生产了五万支步枪和五千万发弹药。
实际上美国人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一举三得,即扩充了杨震所部的实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更多的给日本人造成麻烦。又变相的绕过国会,为几个主要的轻武器生产厂家提供了改进设备的资金。
最关键的是通过这六十万支的订单,在投入战争之前检验了自己轻武器的生产能力,为今后大规模的扩军做好了准备。对于美国人这种慷他人之慨,利用给其他国家的生产武器的机会,利用其他国家资金扩充自己生产能力。以便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扩大产能的做派,杨震心中当然是一清二楚。
不过对于这种两利的事情,他即没有能力,也更没有理由去反对。毕竟美国人从现在,到今后的几年之中都是自己的盟友不是吗?在今后几年的战争中,有了这样一个奶水充足的奶妈,自然是一件好事。
至于美国人通过生产这种武器,从而掌握这种武器性能的事情,杨震更不在乎。以美国人在轻武器上的保守观念,以及同样优秀的m一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已经开始量产,他们不会看得上这种使用中间型枪弹的步枪。
而且在全世界都在使用全装药子弹步枪的情况之下,这种有效射程只有全装药步枪弹一半的中间型枪弹,美国人是不会同意仿造自己这种步枪的。尤其是这种枪弹和枪械,还是中国人设计的。
杨震可是记得在后世,在德国人在二战中投入大批量生产使用世界上第一种中间型枪弹的stg四四自动步枪表现优异,战后苏联人使用中间型枪弹的ak四十七步枪已经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之下,美国人却还在固执的使用全装药的m十四自动步枪。
至于其他的方面,正像他说的那样,在战场上最没有保密价值的武器就是轻武器。动辄产量几百万支,几乎是人手一支的轻武器,在战场上很难做到保密,更谈不上不被敌人缴获。美国人先知道了,总比日本人先知道要好的多。
在感叹了一番美国人的生产能力和工艺之后,杨震先拿起那支自己兵工厂生产的小批量试制品,快速打了一个弹匣出去。又拿起美国制造的,同样打了一个弹匣出去。在轮番完成试射之后,杨震仔细品位了一下两者之间的性能后,转过头对熊大缜道:“你们做的还不错。”
“外观上虽然比不上美国造,但具体性能上,倒是相差无几。虽说精度与美国造相比,略微逊色了一些,但这中间的差别却不显著。加工工艺上的差别,必然会造成精度的上不同。以我们的老底子,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不错了。”
说罢,杨震又拿起两支步枪分别换上新的弹匣,又各自打了两个弹匣后,仔细看了看准星。发现两支枪的准星,在连续射击之下,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不用重新校正。枪身同样也没有任何走形的情况出现。
看到准星和枪身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杨震这才彻底的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后世见到的那些问题多多的六三式步枪,果然是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和原始图纸造成的。原始设计,并没有什么毛病。
在连续的打完了两弹匣后,杨震才满意的拍了拍手中步枪,转身对身边的王光宇和熊大缜以及张镇华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在量产的步枪上取消了连发射击,而改为只能使用三点式的射击方式吗?”
对于杨震的问题,作为步枪的主要试制者熊大缜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有些挠头。他也搞不明白一号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明明这种步枪可以连续射击,而且其精度在连续射击的情况之下。因为使用短步枪弹,而且枪管也足够长,发射药可以完全燃烧。连发的时候,使得精度虽然略有下降,但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除了射程稍短之外,这种步枪连发的时候,不亚于一挺轻机枪。二十发的弹匣容量,也和关内部队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相当。在熊大缜看来,两支这种步枪在近距离之内,连发的状态之下,甚至可以有效的压制一挺日军普遍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
但一号却偏偏在量产型上取消了连射功能,只保留了三发点射功能,这实在让熊大缜有些搞不懂。他只听说过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武器性能,增加射速的。有意压制一种武器性能的,却还是第一次听到。
这种步枪刚一生产出来,作为生产者的熊大缜就彻底的喜爱上这种既有冲锋枪和轻机枪的射速,又有接近步枪的射程,其精度更不亚于手动步枪的武器。在他看来,射程稍近一些之外,这就是一支取消了两脚架的轻机枪。
而且后坐力却不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轻机枪可以相比的。最关键的是这种步枪的生产成本,却并未比手动步枪贵。虽说整体锻件机匣,与专门给军区直属侦察营生产的那种短自动步枪使用的冲铆组合机匣相比,加工工艺略显得复杂,而且在原材料的使用上也显得多一些。
但整体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其使用的三棱刺刀,造价和加工也比一般步枪使用的剑型刺刀便宜。按照熊大缜的估算,在拥有极高机械加工能力的美国,生产这种性能优异的所谓一号口中的自动步枪,每支的成本不会超过手动步枪。
不过熊大缜搞不明白,但不代表着边上的王光宇和张镇华这两位参军多年,久经沙场老将不清楚。对于杨震的问题,王光宇想也没有想的直接回答道:“一号,一种轻武器射速快,也代表着弹药的消耗快。”
“在战场上,什么情况都能遇到,谁也不能保证补充弹药能够按时送达。如果战士们习惯了打连发,那么自身携带的弹药无法维持太长的时间。一旦手头弹药因为武器的射速过快,在补给上来之前消耗光自身携带的弹药,那么对于战局的影响将会极大。”
“而且长时间的连发射击,势必会造成枪械的损耗过大。同时,枪管也容易发红、走形。与其让战士们白白的消耗弹药,还不如直接取消了连发的设置。三发点射,在战场上也足够了。至于更多的火力压制任务,完全可以交给机枪。”
对于王光宇的回答,杨震点了点头道:“到底是老同志,想的多。你说的没有错,我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才决定取消连发功能,统一改为三发点射。就是尽可能的想要在保证火力密度的情况之下,让战士们可以依靠自身携带的弹药,坚持更长的时间。”
“我们为这种步枪设计的携行弹药装具上是六个备用弹匣,再加上枪身上自带的一个,也就是说一个战士自身携带的弹药量为一百四十发。而一百四十发这个基数对于单发步枪来说,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一种速射武器来说,几个连发就打光了。”
“尤其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遇到情况很有可能会扣着扳机不放。如果使用连发,二十发子弹的一个弹匣,一两分钟之内就会全部打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是配备了七个弹匣,维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而在战场之上,这种情况根本就无法避免。”
“而且对于一支手动步枪来说,必要的精度还是要保证的。三发点射,既可以有效的保证射击精度,又可以维持必要的火力强度,已经是足够了。要是步枪也都和机枪一样,那我们还装备机枪做什么?”
说到这里,杨震将手中的步枪放下后,对张镇华和熊大缜道:“你们从美国运来的步枪中,仔细的挑选和比对一下。挑选出最好的一万支,配上美国运来的步枪瞄准镜。单独入库,我要有其他的用处。”
放下手中的步枪后,杨震走到步枪后面那挺自己“设计”的八一式轻机枪面前。看着枪身下自己曾经熟悉无比的七十五发弹鼓和枪身,强行压制心中那股子飘忽的思绪。这种与同名的现在已经小批量生产的步枪,一起在后世曾经伴随他走过了整整两年军旅生涯的机枪,他简直太熟悉了。
看着眼前的这挺机枪,杨震不由的又想起了后世的老部队,还有那些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们。按捺住心中的思念,杨震俯下身子将机枪的枪托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手指轻轻的扣动了扳机。这次多少有些显得心绪不宁的杨震只打了一个弹鼓,便放下了手中的机枪。
这种轻机枪虽然因为加工工艺上的原因,与后世相比略显得粗糙,尤其枪身上的烤蓝,与后世根本就无法相比。但是基本性能并未有任何的改变。其点射的精度,足以与一向讲究射击精度的日军大正十三年式轻机枪相提并论。
放下手中的轻机枪,心思显得有些沉重的杨震,只是拍了拍枪身但却没有做任何的评价。杨震不说话,边上的其他人也就不好说什么。即便是同样打了一个弹鼓的王光宇,也没有开口。场面上原本轻松的气氛,一时之间多少显得有些沉闷。
“
第七百一十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熊大缜为人虽然有着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贯清高和倔强,但不代表着他看不懂眼色。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还是有些急智的。见到场面上的气氛有些沉闷,却是道:“一号,这种步枪和轻机枪,应该取一个称呼了。我们总不能总新式步枪、新式步枪的称呼。”
听到熊大缜的话,杨震沉吟了一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过头对他道:“政委和参谋长怎么看的?他们没有给这些新式武器取一个名字吗?还有你们不是给他们取了一个四零式全自动步枪的名字了吗?”
杨震的话让熊大缜摇了摇头道:“一号,四零式步枪不是正式名称。我们叫它四零式步枪,是因为这种武器是四零年开始试制的。四零式步枪,只不过是我们内部用来研制和生产的一个代号而已。
“至于政委和参谋长那里,我去找过。可她们都说这种步枪既然是您设计的,他们也不好越庖代俎,正式的名字还是由您这个设计者取为好。所以,这个武器的正式名称,还得靠您来亲自取。”
说到这里,熊大缜看了看杨震的表情,有些狗腿的讨好道:“一号,现在一般都流行用人命命名武器的名称,比如国民政府使用制式步枪就是叫做中正式步枪。美国人的汤姆逊冲锋枪,不也是用发明者汤姆逊命名的吗。”
“还有马克沁重机枪、勃朗宁重机枪,都是一个例子。还有苏联老大哥,什么莫辛纳干、托卡列夫,都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我建议这款步枪和机枪,既然是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