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这里,换了谁也不会舍得的。”
欧阳吉善闻言,没有和他继续在这个问题讨论下去,而是道:“老穆,咱们这次敲掉了鬼子的炮兵观察哨,一天的激战又将小鬼子的那些轻型坦克全部击毁。我估计一会小鬼子弄不好要破釜沉舟了。咱们手里现在就剩五门三七炮了,你想想该怎么办吧。”
“这一天的激战下来,咱们伤亡不小,小鬼子伤亡只能比咱们重。但他们想要保持住迂回余地,不困守待毙,就算他们再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攻势。我看是不是一会天黑之后,将预备队调上来一个营,向鬼子纵深再冲冲?”
“从中午开始,到现在我们在鬼子坦克的反复冲击之下,已经转攻为守了。可老这么被动挨打不像回事。我看全面反击,暂时还不成熟。但局部转入反攻还是恰当一些的。”
“五旅那边一直联系不上,不知道他们那边遇到了什么情况。一旦他们迂回不到位,我们这边又被拖住。小鬼子援军上来,我们可就被动了。”
穆长秋举起望远镜又观察了一下战场后,摇了摇头道:“不行,五旅现在还联系不上。咱们手里现在就两个营的预备队,不到关键的时候绝对不能用。我看这样,现在咱们的阵地已经大致稳定住。”
“从左翼的二团抽调出四个连,组成一个加强营,加强两门步兵炮,两门三七炮和六具火箭筒。从日军正面阵地的左翼突他一下子,同时从正面的三个营里面各调出一个连来,从正面直接压下去。”
“鬼子在这里不过一个半联队,就算他们将所有能拿起枪来的人都凑起来,也不过万把千人。一天消耗下来,老子是拼光了两个营,可我就不信他们的伤亡能比咱们轻到那里去。我估计这一天的激战下来,他们伤亡至少也得在一千七八百人。”
“加上凌晨那阵子炮火覆盖给他们造成的伤亡,我想他们现在兵力大致应该在五千左右。这五千人刨除去左右两翼的千把人,我们正面应该还有三千人左右。他们能支撑这一白天,全靠那几十辆战车。”
“现在咱们炸毁了他们大部分战车,剩下的那十多辆就算浑身都是枪眼,也罩不住这么多部队。鬼子的炮兵今天白天加一起也没有打几发炮弹,估计凌晨那阵子炮战已经基本将他们的储备消耗的差不多了。”
“没有了重火力的支撑,这天马上也要黑了,鬼子的飞机也要撤了。我用炮弹给攻击部队砸开一条攻击路线。今晚在打上一夜,消耗一些日军有生力量。等明天不管五旅还能不能联系上,清晨时候再把那两个营调上来,全面攻击。老子要将鬼子这三千人一勺给他烩了。不过之前,老子得先把那几个乌龟壳给解决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增援部队我一个没有
说到这里,杨震沉思了一下后道:“今天凌晨那一战,我们的一直隐藏的实力已经全部的暴露。日军已经知道我们有极为庞大的炮兵火力和大致的兵力总数。这一点对日军来说已经不再是秘密。”
“第六师团知道,他们聚集的越密集,在占据地面火力优势我们的面前,他们的生存也就越困难。而相对来说,我们的炮火杀伤效果也就越好。这一点,第六师团现在很清楚。所以他们反击的力度越大,也就说明他们现在越虚弱,急于拓宽回旋余地。”
“坐以待毙,向来不是日军的风格。尤其是对于第六师团这种老资格的王牌师团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绝不甘心被动挨打的。而且就算他们转入全面防御,他们也希望维持自己防御纵深。”
“而对于我们来说,通过不断的反复拉锯战,在逐次争夺战中逐次一股股吃掉他们,总比到最后将日军赶到一起,在硬碰硬的去攻坚要好的多。最起码,在眼下打成一团时,日军的空中优势基本上无法施展。”
“所以你们一定要黏着他们打。敌退我进,敌进我守。死死的咬住他们,绝对不能拉开两军之间的距离,更不能停歇。这个第六师团的战斗力你们已经见到了,一旦停下攻击,让他们缓过气来,调整好部署,这下一步的战斗就难打了。”
“现在小鬼子的航空兵还没有退下去,你们炮群无法使用。可以以单炮或是炮连组成灵活机动的小炮群。选择一些轻便的山炮,提前采取标定好目标,打了就走的战术吗?打游击,不是仅仅步枪能打的。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大炮一样能行。”
“况且日军飞机总还是要回去加油、装弹的吗,他们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在天上盘旋。机会总归还是有的。还有你们的团属高射机枪连,旅属高炮都是摆设啊。为什么不用?小鬼子的飞机很多的时候,几乎都是擦着树梢飞的,正是这些高射火力的最佳打击距离。”
“你们完全可以采取机动设伏的战术,敲一家伙吗?现在整个战场上已经打成了一片,关东军不可能将所有的飞机都调到你们这里。这么长的战线平均分配下来,到你们这里的就那么十几架轻型轰炸机和战斗机,难道你们就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现在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无论你们怎么打,但是有一点你们要记住。对于眼下第六师团在依兰南部的这一块,我只能在给你们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后,我在全线要调整部署了。”
“也就是说二十四小时之内,这边一定要结束战斗。能不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结束战斗,就看你们自己的了。二十四小时之后,你们手头的这两个旅,我至少要调走一个。向东抄第八师团侧翼去。”
王光宇闻言,沉默了一下后对着杨震道:“一号,这样总部的计划我无权更改。但我看是不是直接听听穆长风和欧阳吉善的意见。他们直接在一线指挥作战,对当面战场的态势比我们了解。”
见到杨震点头,王光宇拿起电话要通了前面的一旅。听罢王光宇说完总部的意见,那边的穆长风犹豫了一下道:“司令员,请你转告一号,总部的命令我服从。我们这边已经开始局部的战术反击。并正在抓紧时间调整部署,最迟晚七时我们将继续转入全面进攻。”
“我不知道能不能按照总部计划,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作战任务。但我保证全力以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成。不过司令员,我希望纵队再四个小时之内,给我补充一个团的兵力。”
“小鬼子第六师团的主要力量现在都在我这里。一天激战下来,我正面的小鬼子现在应该大致还有五千兵力。而我的部队现在大致现在就算连轻伤还能拿起枪的都算上,也不到七千人,只能拼凑成两个团。”
“你最好在给我调过来一个团,实在不行一个营也行,否则我除非放弃全面进攻,转为重点攻击,要不然我的力量不够。还有,能不能在给我调拨五到七门的反坦克炮来。”
王光宇听罢穆长风的汇报后,没有放下手中的电话。将他的汇报原封不动的转达给了杨震后道:“一号,穆长风这个人我了解。不到万不得一的时候,他是不会要求援军的。可我们纵队手里面现在只剩下两个营的预备队了,您看是不是给我们纵队在调过来一个团?”
“第六师团除了东进增援第十师团的兵力之外,如果将非战斗人员都算上,在依兰南部还有万余人。除了白天激战的伤亡之外,现在还有兵力大致应该在五千左右。一号,从一线的战斗来看,第六师团除了将有生力量全部投入之外,就连辎重、工兵以及搜索联队也全部拉了上去。”
“而一旅经过凌晨到现在,已经苦战十多个小时。在与在大量坦克配合之下,近似疯狂的反扑的日军战斗中虽然还保持着主动权,但伤亡确实不轻。现在基本实力已经不足两个团。”
“而除去非战斗兵员以及轻重伤员,其中战斗兵员剩余的应该在六千左右,这几乎与日军达到了一比一。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之下,他们在这个兵力相等的情况之下,很难完成总部交予的作战任务。”
听到王光宇转述穆长风的话,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上前接过电话道:“长风,我也希望能给你调拨一个团。但现在总部手里一个兵都没有,预备役部队还在组建,至少两天之内还无法参战。”
“如果五旅在今夜还不能打响的话,那么今夜的战斗只能靠你们自己支撑。这样你把全旅所有能拿枪的非战斗人员全部都编入作战部队。同时要有效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总部以及纵队加强给你的技术装备和炮兵。”
“反坦克炮可以给你们,但增援部队只能从你们纵队的预备队里面给你调拨一个营。再多一个兵也没有。你们一旅是全军第一旅,我希望你们能珍惜这个荣誉。我现在送你们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无论是你还是第六师团都很困难,现在就看你们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
那边穆长风听到杨震的话,沉默了一下后道:“一号,我明白了。请您和总部放心,我不敢保证,但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总部赋予的任务。只要纵队的那个营抵达,我马上就转入全面反击。力争二十四小时之内解决战斗。”
放下电话,杨震看着地图良久后对着王光宇道:“老王,你从你的预备队中抽调一个营加强给一旅。同时你在把纵队内所有非战斗人员,我再把我带来的总部警卫一营给你留下两个连,你重新编成一个营。”
摆了摆手制止了王光宇和陈翰章要劝说的举动后,杨震道:“这个营我带来本身就是交给你的,我一个人带着一个营像什么话?我还没有那么金贵?留下一个连,担任通讯、机要部门的警卫足够了。”
说到这里,杨震转移话题,指了指地图“右翼的何志山当面之敌不过四个半中队,千把人的兵力。他的一个加强团大半天怎么还没有突破?如果他那边能尽快取得突破,在日军右翼打开一个缺口,穆长风那里的日子会好过的多。”
王光宇看了看杨震指着地图上何志山带领的五旅一团的位置,苦笑了一下道:“一号,何志山那里打的很不顺。他们当面之敌虽然只有四个半中队,但是地形对他们很不利。他们那里地势虽然相对平坦,但攻击路线却相当有限。”
“那里地处棒槌岭与倭肯河之间,倭肯河沿岸有不少成片的沼泽地,所有制高点又都控制在日军手中。攻击正面很狭窄,可以选择的路线极为有限,大部队根本就施展不开。他们只能沿着依兰到勃利的公路一点点的硬啃。”
“他们从凌晨到现在已经连续激战十几个小时,不仅部队极度疲劳,而且经过连续的攻坚,伤亡不轻,现在才推进到了平安屯至岱山屯一线,”
何志山那里打的不顺,杨震皱了皱眉头仔细查看了一会地图后道:“告诉何志山,不要在从平安屯与日军相持了。这一线的日军留下两个连以及由一个得力的营长指挥,看住他们。主力调头向南,沿兴旺、炮手营子一线向棒槌岭直插过去。”
“在那里与五旅主力汇合后,再调头北上。小鬼子就四个半中队,刨除去伤亡的,剩下的那点人马根本就看不住这么长的一条防线。向南迂回,避开倭肯河南岸沼泽地带,可以节约下很多时间。”
“还有老易,何志山那里不是有两个旅投诚的伪满军吗。你调人立即对其展开甄别和教育,从中间争取过一部分士兵,进行火线整编,与你手头的预备队进行混编。组建一批临时部队。”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两个旅全部争取过来希望不大。但是争取一部分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能争取过来一个连,你们手头就宽松一个连,能争取一个营就宽松一个营。至于究竟能争取多少就看你易荡平的本事了。这些伪满军士兵不是那些老油条的伪满警察,希望还是很大的。”
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装备的作用
交待完两个团长,回头又看了看山脚下的采伐大棚,易良品咬了咬牙对着身边的旅属山炮营长:“咱们这次带来六门日式四一山炮,二百四十发炮弹。这样,我给你十五分钟的时间,我派一个连掩护你们,迂回到北边的那个山头上。”
“你看到日军的轻重机枪阵地没有?你拿出三十发炮弹,五分钟之内你将这些炮弹都给我砸进这个村子里面去。现在日伪军大部分都收缩在村子里,对付这个不大的山村三十发炮弹足够了。你的任务一是炸掉村中的重武器,二就是尽量将村中的日伪军驱散。”
说到这里,易良品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炮兵营长,指了指村子中一栋屋子外的电台天线道:“你的第一炮就要给我打到那里,切断他们的对外通讯联络。我看了他们这里没有电话线,对外通讯全都依靠这部电台。只要打掉他们,等被打散的日伪军跑回去报信的时候,已经晚了。”
易良品看了看手表,对着两个团长和炮兵营长道:“你们马上去准备,我只能给你们二十分钟准备,二十分钟后要全线打响,力争半个小时之内解决战斗。”
在三个人下去准备后,易良品举起望远镜又仔细观察了山下的采伐大棚,仔细的琢磨该如何快速的通过这里。看着山下也许对于北边的日军主力信心十足,而丝毫没有防范的山村。如果不是时间有限,他不介意去打上一场歼灭战。
听着北边隐隐约约传来的炮声,易良品看了看手表已经走向六点的时针,和初夏已经西沉的夕阳,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一路上遭遇到的日伪军数量虽然不多,但自己还是耽搁了不少的时间。
现在距离纵队规定的时间已经没有几个小时了,以最快的速度速战速决,是自己现在唯一的选择。
两个团五千多人的部队,外加驮运弹药、给养以及分解开来六门山炮、四十八挺重机枪、三十二挺高射机枪和大量的轻重迫击炮的四百多匹驮马。在这几乎没有路可走的山地进行穿插那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只凭借几个指北针和杜开山画出来的简易地图,一路上仅仅是寻找道路就已经lang费了大量的时间。有些地方人可以走,但是驮载重武器的马匹却无法通行。只能临时现开辟道路,这一路上走下来,没有迷路,没有出现大量掉队的已经是不错了。
想要按时赶到指定的穿插位置,只能抓紧一切时间。这也是易良品没有与纵队取得联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旅部那部五十瓦的大功率电台架设一回太麻烦,而两部十五瓦电台以及各团装备的十五瓦步话、收发报两用电台在这山高林密的地方,还不见得能有用。
说起来这次全山地大纵深迂回穿插,没有出现大量掉队的现象。易良品还真得感谢部队现在已经大量装备到连一级的轻便无线通讯电台。
眼下兵工厂生产专门配给团一下部队联络用电台虽然有些缺点,但最大的好处就是轻便。尤其的那种装备一线步兵连队的两瓦手持电台,但作用距离短。在山地之中最远也只能覆盖十公里,而且只能通话无法收发报。但不用特地架设,只要通讯员一只手抱着就可以使用。
团营联络使用的两瓦步谈、报务两用电台在使用两米四的最大天线时,虽然收发报可以覆盖四十多公里。但通话距离也只有二十多公里。但一个通讯员背在背上,甚至可以边行军边通话。轻便不说,也足以满足团以下的通讯使用要求。
听说这种电台倒是有一种四十多米的天线,可以实现六十多公里通讯能力。但主要作为团营战术电台使用的这种七一式电台,根本就没有配发这种天线。团一级配发的是两米四、一米天线各一根,营一级配发的只是普通的一米天线。
拒绝了旅参谋长提出的把那部五十瓦功率电台架设起来,向纵队汇报一下眼下困难,以为自己再多争取几个小时的易良品自然不知道这两种电台,尤其是那种被称为七零二的步谈机只是杨震用来应急的装备。
杨震对这两种只有几种频段的战术电台并不满意。这两种电台之所以投产,一是为了以改变营以下部队通讯联络在战时,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人力或是旗语等受环境影响大的通讯手段。二是准备转手卖给美国人赚取外汇。
虽说杨震山寨后世的那种七零二步谈机本身就是在美国人摩托罗拉第一代scr五三六步谈机上改进产品,但这种四二年才真正投入生产的先进装备,现在美国人不是还没有设计出来不是吗?
杨震真正想要的装备,是此时正在刚刚组建不久,在军区与军工厂并排为两大一级绝密单位,专门生产无线电通讯设备的一零三工厂中,由关内过来的几名无线电专家和物理专家紧密研制的晶体管以及后世大量使用晶体管,可变频的通二五一团营电台,也就是后世著名的硅两瓦电台,以及六二式营连电台。
为了研制这两种电台的关键设备晶体管,杨震专门委托苏联远东军区大批量的采购一些原材料,并同意苏联专家参与进来。并同意在研制成功后,向江北无偿转让技术,以抵偿原材料,以及从江北转口的德制电子管以及引进的全套德国电子管和干电池生产线的费用。
当然苏联专家参与的只是部分原始技术,比如晶体管。这种后世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用后,可以说是烂大街,是个无线电修理工就懂得原理。眼下在杨震提供的所谓技术和意见之下,进展飞速,已经初步研制完成,逐步开始实用化的技术。
至于核心机,躺在病床上已经拿出所谓射击草图的杨震是不会这种涉及到全军通讯安全的东西,所有技术全部转让给江北的,更不会将自己的脖子送到别人手中。至于那些苏联专家用自己提出的建议,以及合作研制出什么样的产品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至于那个晶体管的技术,杨震已经打算好了,头几年就算了。对于一贯讲究够用就行的江北来说,晶体管这种过于先进,但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的技术他们暂时还不会使用。尤其是自己已经提供的这两种战术电台还属于领先的情况之下,他们不可能很快就投入实用。
况且等苏联人的工艺,就算有了技术,但没有自己提供的工艺和标准,等他们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这些技术自己也不着急换装,先给炮兵以及其他技术兵种使用。
而对于杨震来说,使用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开始装备时,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开始出售了。杨震的想法很简单,利用这个技术换一座飞机发动机生产厂总归还是可以的。虽然这种技术本来就是人家美国贝尔公司在二战结束后的首先发明出来的。
至于苏联人的想法,杨震却是并不在意。要想反对,等他们自己先能生产出来再说吧。研究出来是一回事,想要实用化,没有自己的那些绝密材料,那还早着那。
实际上对于在后世使用惯了跳频和自带保密终端,可以用明语通话的节律变频电台的杨震来说,他更想要那种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保密性最佳,只要没有得到实体机,几乎无人能够窃听,而且不用整天背密语的电台。
可没有办法,这年头就连晶体管还没有影子,自就算自己有先知先觉的功能,可一下子跳到集成电路上也不现实。别说自己对集成电路的原理只懂得一知半解,就是全知道,这个年代也不可能生产出来。
用生产电子管的技术可以生产出同样为真空管的晶体管来,毕竟二者之间的鸿沟不是那么的大,虽说也算得上跨越时代的,但远没有与集成电路差距那么大。但是要是想用这个技术去生产集成电路,那除非是外星人来了。
尽管不知道杨震的还有其他更先进的东西,但易良品还是为这两种可以直接通话的,在眼下看至少也是超轻型的电台叹息良久。虽然通话距离近了点,但却是太方便了。调动部队,也比以前简单的多了,至少不用担心因为派出去的通讯员找不到部队,而贻误战机。
这次长途迂回穿插作战,也正是依靠这些装备才使得没有出现部队掉队的事情。那些可以与后方进行远距离联络的大功率五十瓦、十五瓦电台虽然因为架设时间长,在行军时候没有使用。但这些背在身上,甚至是抱在手中或是用背包带捆在胸前就能使用的战术报话,报务两用电台却是起了大作用。
十几、二十公里的距离,一旦与前边的部队失去联系,就算在山沟里面,只要找一个高一点的地方,就可以很方便的呼叫到上级。只要不出现连以下掉队的情况,就可以基本保持行军队列的完整。
当然大部队行军作战,零星掉队的人员不可能没有。但是去年秋季战役最后阶段,三旅迂回日军第二师团的时候,出现的连一个团都丢了,却等到到了指定作战地域才发现的例子绝对不会再出现。
至于连以下,那些连长和指导员,若是连带一个连长途行军,还能丢三落四的话,可就真连废材都不如了。这个连长、指导员那就真的没有继续干下去的必要了,直接可以打发他们回家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部已经按时抵达
这次长途迂回穿插作战,让易良品对眼下部队的通讯手段,可谓是感慨良多。要知道在红军的时候,一个军才有一部电台,至于师以下,包括师能用上电话的时候都极少。除了一方面军的几个主力中的主力师有电台之外,无论哪个方面军,大部分时候都是靠骑兵通讯员,甚至是徒步通讯员来回传达。
因为通讯手段落后,在战斗中,因为通讯员牺牲或是别的原因,贻误战机的例子,易良品闭着眼睛都能信手拈来。为了保证战时命令能够准确无误的传达下去,当年红四方面军曾经有一个近似乎不近人情的规定:“通讯员要是不能在指定时间将命令送达,是要枪毙的。”
即便改编为十八集团军,也只有旅一级的才有电台。这还得是主力旅和分区,新成立的新编旅还没有。易良品在红军的时候,就几次因为传达命令的通讯员牺牲或是失踪,而没有能接到命令。
就这些加在一起总共几十部十五瓦和五瓦电台还是沾了山西作战失利,在大量物资无法运走的情况之下,一向小气的那个山西王迫不得已大方的光。当时总感觉自己发了大财的十八集团军的干部,调来东北后才发现自己那点东西根本就拿不出手来。
本来与红军时候相比已经算是财大气粗了,可到这边后才发现,这边一个团就有一部十五瓦日式电台,五部五瓦电台。每个营战时都则都配备一台五瓦九四式短波电台。后来又陆陆续续下发了两瓦的营团级相互联络使用的报话、报务两用机,连级部队使用的步谈机。
直到现在每个营都有一部五瓦短波电台、一部两瓦报话、报务两用机。团有十五瓦电台和五瓦电台各一部,两瓦所谓七一型报话、报务两用机三部。而旅一级则由一部五十瓦电台、十五瓦电台两部、十五瓦报报话、报务两用机两部。五瓦电台和七一型电台各三部。两瓦的步谈机更是直接配备到连一级。
每个旅上可以直接与总部直接通话,下可以直接与连一级通话。而营一级在战时可以直接呼叫团级,必要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呼叫旅一级炮火的支援。甚至每个连,都可以直接呼叫上级火力支援。
这种通讯规格,别说在以苦著称的十八集团军。就是一向以财大气粗闻名国内各派系的国民党中央军,也没有这个标准。要知道,即便是国民党中央军中也只是有团一级在战时,才能配上一部五瓦的战术电台。
而且全部都是只能单纯的进行报务的电台,像这种拿起来就能像电话一样直接通话的电台也没有。最关键的是这些所有通讯设备,都是自己生产的。即便是损坏了,很快就可以补充。
易良品调过来的时间长,经历过此次军区通讯设备换装,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后调来的那些干部,尤其是今年调过来的那些干部,见到吉东军区连一级都配备了可以直接密语通话的无线电台,差点没有惊掉下巴。
不过现在通讯是方便了,但易良品也知道这些东西总部一定会严加控制,会采取任何手段不会让他落到日军手中。易良品曾亲眼见到被挑选去总部学习的那些通讯员,回来后,总是随身全部都携带着一小罐的煤油和一种外型很特别的手榴弹。
后来再他再三追问下,现任总部通讯部长的四方面军老战友才告诉他,这是一种特制手榴弹。从拉弦到爆炸,只有两秒钟。这些通讯员身上带着的煤油是给他们烧毁密语本子的,而那个手榴弹是用来给他们销毁步谈机用的。
虽说老战友没有明说,但易良品也知道,给这些通讯员配发这种手榴弹不单单是为了销毁电台用的,是要使用电台的人一起销毁。这种手榴弹从拉弦到爆炸只有两秒钟,几乎是拉弦就爆炸,没有几个人能躲的开的。
看着身边的通讯员正在那种两瓦七一型电台前忙碌,不时的与正在小心翼翼的向采伐大棚靠拢的二团部队沟通,以及不时的在追问炮兵的进展。听过原四方面军总部电台那位参加过西征的老战友说起过无线通讯保密重要性的易良品摇了摇头,将萦绕在脑海中那一股子说不出的意味丢到一边。
尽管之前在训练中对这种两瓦报话、报务两用机已经很熟悉了,但当从耳机中听到部下清晰的准备完毕汇报声后,易良品在干净利落直接用明语下达了开始的命令后,心中还是一阵的赞叹。
易良品为了尽快通过采伐大棚可谓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只是这个结果让他感觉到很意外。那个身为军区炮兵副司令马其昌爱徒的炮兵营长技术过硬,首发便做到了准确命中。一发七十五毫米山炮弹,将那间外边安放着电台天线的房子连同里面的人一起送上了西天。
而伴随着三十发七五山炮的炸响和二团几十挺轻重机枪的狂吼,本来以为会遇到顽强抵抗的易良品却见到了戏剧化的一幕。还未等以两个营左右包抄的二团发起冲锋,那边的日伪军居然举起白旗投降了。
等二团冲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不大的小山村根本就住不下这么多的部队。包括所有伪满军警内的日本籍官员在内,所有的日军都居住在有限的几个房子里面。而其余的伪满森林警察和白俄铁路守备队只能住在帐篷中。
眼下又已经进入黄昏,所有日本人在吃过晚饭后,都回房休息去了。易良品这一顿炮弹下去,除了将这里日伪军唯一的一部电台炸毁之外。还将大部分都在洗澡的日本人给一勺烩了。
失去了日本人的控制,这些伪满森林警察,尤其那些雇佣军性质的白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