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凉铁骑-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天下午,太守府来了一批“有才之士”,可是大大的让贾荣开了眼界。
有人来,贾荣自然是十分的高兴,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贾荣亲自审核这些人。
兄弟姐妹们,为了铁骑,战起来,收藏、红票、打赏,向铁骑砸过来吧!
第八十二章:贵客来访【求收求红】
第一位是一个百姓,见到贾荣激动的话都不会说了,贾荣连忙招呼这位朴实的百姓坐下,谁料贾荣刚站起来去扶,百姓竟然吓的跪倒在地,以首扣地,那砰砰的响声向贾荣展示着他内心的真诚。
贾荣哭笑不得,难道自己就这么的可怕,亲切的将他扶起,这么磕下去非磕晕不可,让侍卫上了一杯茶,坐下之后,百姓还是战战兢兢个不停,显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
贾荣清了清嗓子说道:“嗯,天气的确是很冷啊,你穿的也有点太少了,喝杯茶暖暖身子吧。”
身后的侍卫,低着头,身子笑的一颤一颤的,这大热天的还有些冷,将军也太能扯了吧。
百姓依言照做,喝过茶之后,平静了许多。
“嗯,你是敢于第一个踏入太守府招贤堂的勇士,说吧,你有什么特长?”贾荣端起一杯茶品了起来,其实也是装模作样,这家伙哪会品茶,只不过在外人面前不能丢了身份。
百姓放下手中的茶杯,跪倒在贾荣面前说道:“太守大。。大人,小…小民叫胡准,是…是个平常百姓,听说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俺就。。俺就来了。”
贾荣将百姓扶起,赞许的点点头,微笑的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百姓看贾荣又是点头,又是微笑的看着自己,语气也顺畅了,没有了方才的结巴。
“俺平时最拿手的就是耕地,俺耕过的地,所有的人看了都说好。”百姓憨憨的说道。
贾荣噗嗤一声将刚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吐了出来,“这么说你的特长是耕地?”贾荣不确信的问道。
百姓不知道贾荣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大,如实答道:“是的。”
贾荣险些没有晕过去,不过对于眼前的勇士,贾荣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要不以后谁还敢踏入这个门,有了一个好的榜样,还愁没有人才前来,依旧是如之前的那样面带微笑。
“嗯,你是好样的,本太守正打算开荒种地,你这样的人才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我命你为负责耕作的指挥,拨给你少许军士,负责耕作的一些事务,现在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望你好好努力,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贾荣义正言辞的说道,而后亲切的拍了拍胡准的肩膀。
胡准倒头就拜,“多谢大人,俺一定努力,不辜负大人的期望。”胡准十分的激动,没想到自己一个小百姓,能有今天,也能受到太守大人的赏识,心中暗暗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将地耕好,回报太守大人的大恩大德。
胡准离去好久之后,贾荣才缓过气来,不过胡准也是个人才,耕地能手,用处很大,看着身后一个个抿嘴偷笑的侍卫,贾荣呵斥道:“严肃点,你会耕地吗?谁再笑,罚他今晚不许吃饭,这样一个朴实的百姓,值得任何人的尊重。”
第二位是个铁匠,善于打造兵器,城中就有他的兵器铺,贾荣自是十分的喜欢,匠人在大汉人的眼里是低俗的,但在贾荣眼中就是个宝,以后自己需要这些匠人的地方多着呢。
贾荣大加赞许了一番,铁匠眉开眼笑的离开了。
这一下午招呼的全是那些杂七杂八的人,真正的治理人才却是一个也没来,感情自己成了一个小丑了,在大家的面蹦蹦跳跳,幸亏今天有这些个人给自己撑场子,要不就糗大了,有这些人为回去为自己宣传,有时比自己贴告示来的要实在。
或许这也是那些背后的“高人”指使的,想看一下贾荣的态度,所以贾荣更要有礼贤下士的风度和求贤若渴的作为,即使是来一个乞丐,贾荣也能让他发挥出作用。
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向门外走去,坐着喝了一下午的茶水,任谁也受不了的。
果然,胡准刚回去就让一群人给围住了,这群人一方面是看胡准的笑话的,另一方面是要看太守大人是不是真如告示上所说对此事重视。
胡准当仁不让,走到一处高地,俯视着四周围观的人,胡准有一种自己已经是大官的感觉,也学着贾荣清了清嗓子。
下面的人早就不耐烦了,一个劲儿的催胡准赶紧说。
胡准自认为威风够了,说道:“你们猜我们的太守大人长什么样子?”胡准没有直接的回答问题,而是小小的绕了一下,这种被众人围着的感觉太美好了,以后自己也有了吹嘘的资本。
四周的人也十分的配合,有的人说太守大人肯定是人高马大,要不怎么能一次次的打败羌人骑兵,贾荣打败羌人骑兵的事早就在北地流传开了;有的人说太守大人肯定是三头六臂,天神下凡…。。
胡准打断了众人的臆测,用着自己平生自认为最优美的语言形容:“太守大人,是一个好人,俺刚进去的时候,太守大人就招呼俺坐下,还给俺上茶了,那茶水的味道真好。”胡准七分真三分假,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然后呢,然后呢…”听众早就不耐烦了,不断的催促道。
“然后,太守大人问起俺会什么,俺就说自己会耕地,所有的人都说俺耕的地好。”胡准如实说道。
下面传来众人阵阵的哄笑声,有的人甚至笑的捶胸顿足,这些人里不少人就是看着胡准有些憨憨的,就让他去贾荣的招贤堂的,也就是准备看他的笑话。
胡准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叫道:“还没说完呢,你们不许笑,太守大人听俺说了都没有笑,不过他将喝的茶水喷了出来。”胡准对此甚为不解,以为是什么高深的动作,于是说了出来让大家为他解惑。
听了胡准的话,下面的人笑的更厉害了,唆使胡准去的那几个人甚至在地上打起了滚,身体弯曲的在地上一抖一抖的。
看着下面的人笑的那么厉害,胡准即使再傻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胡准脸色通红的打断了下面人的精彩表演,接着说道:“你们不许再笑了,太守大人夸俺很好,还说俺是个勇士,怎么了,你们是勇士吗。”胡准似乎是一个小孩有了好的玩具,在同伴的面前炫耀。
“那太守大人封了你什么官啊?”一个书生模样的人问道。
胡准看清问的人是一个读书人,平时自己与这些读书人讲话他们都是带理不理的,而今问起自己,内心更加高兴了,一脸向往的说道:“太守大人说不日将组织开垦荒地,由俺指挥大家耕地,还要拨给我几个士兵呢。”
听了胡准的话,下面的人也不笑了,甚至他们看着胡准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没想到这个憨憨的小子去了一趟太守府,得到了那么好的待遇,别看是一个小小的指挥,它代表着胡准已经是官府的人了,打上了官府的烙印。
同样的事情发生自富平县的好多地方,都是那些下午前去太守府招贤堂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普通的百姓可能仅仅是对这些人羡慕不已,想着回头也去试试运气,但那些世族、文人则不是这么看了,连一个仅仅是擅长耕地、会打铁的普通百姓都能得到太守府的任命,自己去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
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无数的寒窗士子不断的想着自己的归处。
次日,太守府迎来了一位贵客,此人风度翩翩,一袭白衣,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即使站到那里不做丝毫的动作,也给人以赞叹。
得到侍卫通报的贾荣一路上大笑个不停,终于来了个像样点的。
看到眼前之人,大笑的贾荣当即愣在原地,神情呆滞。
白衣文士呵呵笑道:“贾太守莫非不识故人了?”
贾荣拉着文士的手便往府里走,吩咐侍卫赶紧设宴,把太守府弄的鸡飞狗跳的,府内没有侍女之类的,都是一群大老爷们。
“子荣兄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可算是想起我了。”贾荣拉着文士的手亲切的说道。
白衣文士正是昔日河池县的张子荣,近日来,贾荣的名声可是在士子之中流传开来,得到消息的张子荣是连夜赶往北地郡。
文士笑道:“此言何解,应当说是在下见贾太守一面实为不易。”
贾荣面色不愉的说道:“什么太守不太守的,太见外了,你就是我的子荣兄,而我还是你的志远贤弟。”张子荣昔日对自己的帮助,贾荣可以看出完全是真心的,对这个故人,贾荣也是格外的亲切。
文士微微皱起的眉头舒展了不少,时隔多年,贾荣却还记得当初的情谊,文士的内心感动不已,微笑说道:“如此,我就冒昧了,志远贤弟。”文士没有丝毫的矫情,顺坡下驴。
贾荣大笑道:“如此就是了,时隔多年,你我兄弟不得相见,今晚可要一醉方休。”
文士不着痕迹的将手抽出,说道:“志远,你的招贤堂不是正在招贤纳士吗,怎么能离得开你?”
贾荣拍了拍额头说道:“看我着记性,只有夜晚招待子荣兄了,子荣兄切莫见怪,请子荣兄在府中歇息,待我处理完招贤堂的事情再来相陪。”
兄弟姐妹们,为了铁骑,站起来!收藏、红票、打赏,向铁骑砸过来!
第八十三章:张立【求收求红】
“我陪志远一起去吧。”张子荣淡淡的说道。
贾荣面色一喜,“有子荣兄陪我前往再好不过了,只是子荣兄远来劳顿,还是歇息歇息吧。”贾荣看着张子荣脸上的意思疲惫说道。
张子荣拒绝了贾荣的好意,毅然跟随贾荣来到了太守府招贤堂,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见识一下这个令大汉士子目光聚集的招贤堂。
今日来招贤堂的人比昨日多了不止一筹两筹,看来昨日那些人回去没少做宣传。
首先进来的是一位衣着寒酸的中年人,此人不但不行礼,反而大叫道:“太守何在?”
贾荣身后的侍卫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都是久经战场的士兵,见文士对贾荣如此无礼,一个个都怒目相视,若不是贾荣严令他们在招贤堂老老实实的,他们恐怕早就上去把这个寒酸的文士揍个半死了。
贾荣心生不喜,就是你再有才华,也要对自己彬彬有礼吧,好歹自己也是大汉太守,冷哼一声,招呼张子荣喝茶,把寒酸文士晾在了那里,杀一杀他的锐气。
看着张子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贾荣笑道:“子荣兄有什么就说吧,你我兄弟二人还客气什么?”
张子荣放下手中的茶杯,将目光投向寒酸文士,“你擅长治理地方百姓还是擅长吏治?”
寒酸文士面色一正,说道:“皆可胜任。”寒酸文士的脸色分明透露着一股浓浓的自信。
有才之士的狂傲果然不是假的,看眼前的这位就知道了,要么此人就是大才之士,胸有韬略,不然就是一个装二的人士。
张子荣挥手制止住将要问话的贾荣,“若是先生为一县之令,该当如何治理?”张子荣紧追着问道。
寒酸文士自信的说道:“为官者,当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为官者,更应该公正清廉,严惩宵小恶霸,使百姓能感到皇恩浩荡,使我大汉江山永垂不朽。”
张子荣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示意寒酸文士继续说下去。
听着二人之乎者也的一大堆,还有一种越说越兴奋的架势,贾荣感觉头大,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关键是能做实事,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赵括纸上谈兵把他爹都说的无从反驳,可是一上了战场却一败涂地,能说会道只能说明你这个人有知识,而能干实事,则说明一个人有能力,古人啊,就是这个毛病不好,做什么事情非要使劲儿的说啊说的,似乎生怕别人不明白似的,看来自己应该树立一个汉代的雷锋。
不耐烦的打断了二人的交谈,“你叫什么名字?”贾荣冷淡的问道。
寒酸文士对贾荣打断他与张子荣的交谈甚为不满,饱学之士相遇自然是要秉烛夜谈,畅聊天地的,不过贾荣是太守,也不能太过放肆,“粗陋之士李尚拜见太守大人。”对贾荣随意的拱了拱手。
既然是招贤纳士,自然要表现出宽阔的胸襟,“嗯,李尚是吧,你以前担任过什么职务?”
李尚面色难堪的说道:“赋闲在家。”显然对自己无任何功名在身还是颇为不好意思的。
“这么说你刚才说的治理地方的那些方略你一件也没有做过?”贾荣用疑问的口气说道。
“是的。”文士如实答道。
贾荣笑道:“你可知赵括?”
李尚听后勃然大怒:“大人这是何意,难道大人认为我只是泛泛而谈之辈?大人也不过是一介武夫,匹夫安知治国?”触及了底线,哪怕眼前的人是三公李尚也敢发火,反过来把贾荣骂了一顿。
贾荣意味深长的一笑,“哦,我说赵括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难道赵括上战场之前就知道自己只是纸上谈兵之辈,不经历实践,谁也不能妄下判语,就像赵括,丧送了赵国几十万大军,让世人彻底的明白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实践出真知!”
李尚自诩乃是饱学之士,明知贾荣说的正确,却也是拉不下面子,不过贾荣的那句“实践出真知”对他的触动挺大的,一起拿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言论,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张子荣听了贾荣的话之后,脸上露出深思的神色,特别是贾荣的那句实践出真知,给他很大的触动,稍一思考,发现这句话说的特别正确,谓之经典亦不过分,当初初识贾荣此人的时候就看出此人不凡,果然如此。
贾荣“大度”拍了拍李尚的肩膀,说道:“你说的那些我很赞同,我欲让你做灵州县令,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尚面露惭色,没想到贾荣会反过来赞赏自己,单膝跪地道:“李尚谨遵太守大人命令!”
不过本太守也不想拿麾下的百姓做你的实验品,若是他们有百姓反映你处事不公,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本太守也定取你项上人头。贾荣几乎是低吼出来的。
贾荣乃是久经战场的大将,即使站到那里都有一股杀伐之气,何况现在,李尚吓的倒退一步,面色发白,没想到刚才还和声和气的贾荣,竟突然变脸。
贾荣见效果达到了,缓缓说道:“灵州刚刚经过战乱,民生凋敝,此次前去灵州,一定要安抚百姓,鼓励耕作,恢复吏治,多施仁政,百姓富则国家强。”
“卑职一定鞠躬尽瘁,以报大人知遇之恩!”李尚发自内心的拜道。
贾荣十分郁闷古人为什么张开口闭口就是知遇之恩,“你不是为了报答我的知遇之恩,乃是为了灵州的百姓,一年以后考核政绩,若是政绩突出者,将会不断的得到提拔,百姓之中口碑不好,一经核实,严惩不贷!本太守的原则一向是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卑职领命!”贾荣的一番话把李尚说的服服帖帖,你为了是大汉的百姓,不是为了我;同时贾荣给他画的那张大饼对他的吸引力是十分大的,只要政绩突出,就会得到不断的提拔。
知遇之恩,贾荣来自现代自然是不太了解汉人的苦楚,有才之士若是不得到赏识,或许就会被埋没一生,满腹才华也伴着死亡而去。
张子荣十分惊诧方才还对贾荣吹胡子瞪眼的李尚,眨眼之间对贾荣听命有加,刚才贾荣瞬间爆发出来的气势,连他也畏惧三分,难道这就是上位者的高深莫测,看向贾荣目光也是充满了疑惑。
看着俯伏在脚下的李尚,贾荣心中的憋屈也去了大半,将李尚扶起嘱咐道:“此去灵州,要谨记着一句话“为百姓谋福利”,但有阻挠着,严惩不贷,我会通知灵州城的李顺,全力配合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厚望。”
“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谋福利…”李尚张子荣二人嘴里喃喃道。
张子荣眼中精光一闪,这不就是自己的追求吗,没想到被贾荣一句“为百姓谋福利”概括了出来。
李尚眼中充满了敬佩的神色,为自己先前骂贾荣一介武夫不通治国而后悔,“卑职惭愧,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利!”李尚也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更加的钦佩贾荣这种肯为百姓做事的好官。
自此,李尚的心中已经彻底的认可了贾荣,大汉的那个文士大儒一讨论国事政治,张口闭口就是为了大汉社稷,贾荣的一句“为百姓谋福利”将他们的言论反驳的体无完肤;从此之后,李尚也为贾荣的一句话奉出了自己的毕生,时刻都为着百姓考虑,贾荣的这句话也成了李尚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他。
而贾荣的这句“为百姓谋福利”成为了北地郡招贤堂的条幅,时刻提醒着北地郡的官员的职责,也使得北地郡的百姓对贾荣死心塌地的追随,这都是后话。
显然,李尚对张子荣的印象还是十分不错的,临行前特意向张子荣请教了姓名,这时,贾荣才知道原来张子荣的名字叫张立,真是十分汗颜,和别人称兄道弟了那么久,却只知道人家的姓还有字。
随后,贾荣见识到了张立的风采,三下五除二将剩余前来招贤堂的人才各置其位,显然对太守府的构造十分的清楚,功曹、户曹、奏曹、辞曹等等,信口拈来。
看着贾荣目瞪口呆的样子,张立疲惫的脸色闪现出一丝满足,“怎么了,志远贤弟。”
贾荣擦了擦眼睛,呆呆的说道:“你不会从小就在太守府长大的吧?怎么对太守府这么熟悉?”贾荣发现眼前的张立是越发的深不可测了。
“哈哈,我在颍川书院学习的就是如何治理内政,你说我不会这些我会什么?”张立调笑道。
贾荣激动的拉着张立的手问道:“颍川书院?”
张立点点头,强忍着贾荣从手上带给自己的疼痛。
貌似最近好事都轮到了自己身上,先是稀里糊涂的逮住了羌人统帅李文侯,并使之臣服于自己,接着又成为了北地郡太守,而后有碰到了昔日的好友张立,最令人兴奋的是张立说自己来自颍川书院,这个比后世的清华北大还要牛叉的地方,真是上天垂青,祖坟冒青烟啊。
兄弟姐妹们,为了铁骑,站起来!收藏、红票、打赏尽情的砸向铁骑吧!
第八十四章:醉酒收子荣
颍川书院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众多的名士从这里走出,郭嘉、戏志才、徐庶等著名的谋士出自这里,荀彧、荀攸等王佐之才也是出自这里,三国里的牛人有很多都是从颍川书院出来的。
乍一听说张立在颍川书院学习,贾荣焉能不兴奋,强忍住内心的激动,“没什么,没什么,子荣兄一路辛苦,又帮助我处理了这么多的公务,我们下去歇息吧,今晚我为子荣兄接风洗尘,你我兄弟一醉方休,不醉不归。”贾荣拉着张立的手说道。
张立不解的打量了一下贾荣,应承了下来,现在的颍川书院虽然也颇有名气,却远不及三国时期谋士辈出的日子威名来的响,现在仅仅是天下学子求学的地方,但却是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现今的颍川书院有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出任院长。
夕阳恋恋不舍的洒下了最后一丝阳光,悄然隐进了山峦之内,此时的太守府灯火通明。
贾荣变着法样的向张立灌酒,若说是治世,十个贾荣也不是张立的对手,但贾荣的劝酒手段是张立闻所未闻的,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贾荣变着花样的劝自己连饮三杯,张立无奈,只有喝酒。
期间,张立多次夸奖贾荣,但只要张立把话题扯到北地郡治理的问题上,贾荣就会立即找一个话题岔开,几次想说却不得说,张立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连番的饮酒,张立已经是差不多了。
贾荣见也差不多了,就出言试探道:“前者听子荣兄提起曾在颍川书院学习一事?”
张立兴奋的说道:“志远贤弟,为兄在颍川书院学习将近两年有余,当年与志远兄分开不久之后,就被家父送往颍川书院,我给你说啊,我学的…”
贾荣无情的打断了这个正要炫耀自己玩具的孩子,“嗯,子荣兄果然非同凡响,没想到去了颍川书院学习,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立气的差点没岔气,怎么自己一说自己所学贾荣就打断,之前说过好多次了,都被贾荣打断,好不容易贾荣问起了,该让自己好好的说说了吧,这还没开始呢,又被打断,不过贾荣说起自己前途不可限量令自己挺兴奋的。
看着张立洋洋自得的样子,贾荣把话扯到了别处,“子荣兄离家多久了?”
张立一把拉住贾荣的衣服,气愤的说道:“志远,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我一提起我在颍川书院之事,你就以各种借口打断,这一次,你无论如何也要听我说完。”
贾荣面露苦笑的说道:“子荣兄,你醉了,我哪敢打断子荣兄的话。”其实贾荣的心里乐透了,就等着你主动说呢。
喝醉的人就是啰嗦,古人也不例外,张立一句话反复重复了几遍,听的贾荣的耳朵都起了茧子,真是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吃。
张立酒气上涌,豪气顿生,“志远贤弟,观我所学,能造福一方百姓否?”
贾荣故作深思之状,端起桌案上的酒水品了品,说道:“有才之士,就如同这杯美酒一样,不亲自品味一番永远不知道它的味道究竟如何。”
张立何许人,贾荣的暗语他岂会不晓,当下不愿意了“志远,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以为我只是那种纸上谈兵之辈?”
“非也,非也。”贾荣笑道:“实践出真知!”
张立眉头紧皱,良久下定决心道:“志远,若不我也如同李尚在北地郡做个一县之令,也检验我之所学?如何?”张立是一心想要贾荣彻底的认可自己,酒醉了,那还会顾得自己说什么。
贾荣摆摆手说道:“子荣兄乃大才之士,就是治理整个北地郡都搓搓有余,何谈一县之地。”
张立得意的哈哈大笑,终于得到贾荣的赞赏了,多不容易,就像是一个孩子,自己的玩具终于得到了同伴的认可,酒劲上涌,那还有平时文士的谦虚。
“不过…”贾荣语气一转说道。
“不过什么?难道志远兄有什么难处?”张立看着贾荣一副为难的样子疑问道。
“方才子荣兄曾说在颍川学院学习,而今学业未就,怎能留在北地。”贾荣一副痛苦欲绝的表情。
张立大气的一挥手说道:“无妨无妨,书院是不会干涉这些事情的。”
贾荣按住内心的喜悦,还是装作愁眉苦脸的说道:“还是不可,若是颍川学院来我北地要人,难道我还能不同意,毕竟你现在不是我北地郡人啊。”
贾荣一言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言下就是为了收服张立这条大鱼的,张立此人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名声,但世间被埋没的人才数不胜数,一部史书又能记载多少,关键是张立还能和颍川学院扯上关系,这就更值得贾荣拉拢了,将张立定在自己身边,还愁张立给自己带不过来几个有才之士吗。
张立也是酒水喝多了,哪还有平时的精明,更何况张立初出学院,社会经历不是太深,“也是啊,只要我是北地郡的人,就能名正言顺的帮助你了。”张立喃喃道。
“可怎样才能成为北地郡的人呢?”张立一脸迷茫的看着贾荣。
贾荣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话都说的这么白了,张立还是一副迷糊的样子,贾荣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张立一拍脑壳,大笑道:“这有何难,我拜志远贤弟为主公,不就是北地郡的人了吗?”说完一阵大笑,为自己的聪明高兴不已,自己在书院的时候,那些大儒不是教过自己拜主公什么的吗,自己怎么这么笨,张立不断的埋怨自己。
贾荣一阵冷汗,还以为张立突然看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子荣兄,这怎么能行,若是子荣兄真愿意留在北地郡,我愿意把太守之位让与子荣兄,小弟辅之,汝乃大才之士,拜我为主实是不可。”贾荣试探着说道。
不管贾荣说的是真是假,着实让张立感动了一把,能把太守之位拱手让与自己做,贾荣如此重情重义,还有什么可说的,当下是八分酒意,二分冲动,往日的睿智早已丢弃,跪地拜道:“张立拜见主公!”俯伏在地。
贾荣惬意的享受了一会儿自己的成果,而后将张立扶起,责怪道:“子荣兄怎能如此,子荣兄今日喝醉了,明日再给我确切的答复吧。”其实心中也是突突的,若是张立第二天不买账,自己只有哑巴吃黄连了。
谁料张立却不同意了,“我怎么会喝醉,志远贤弟,哦不,是主公说笑了,我已经拜你为主公,此事天地可鉴。”张立不停的嚷嚷道,喝醉的人总是说自己没有喝醉。
话都到了这一步了,贾荣亲切的将张立扶到卧室内,亲自为他脱衣就寝,待张立睡熟之后才悄悄离开。
走到庭院之内,贾荣哪还有刚才的醉眼朦胧,回想起今日的种种,不由的哂笑一声,自己怎么变的这么无耻,对昔日的好友耍这样的手段,不过心下还是十分的高兴,就算后人骂自己小人作为,也认了,能得到实际才是最最重要的。
东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张立猛然从床上爬起,回想起昨晚发生的事,不顾疼痛的脑袋,就要冲向门外去找贾荣,自然是算账,稀里糊涂的就这么成了别人的属下,这算怎么回事,好歹自己也是颍川书院的学子,不说正儿八经的请自己出山,起码也不能这样无耻的把自己给收了啊。
一只脚刚刚踏出房门,张立缩了回来,好像昨晚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拜贾荣为主公,并且贾荣还劝自己来日再说此事,而自己不同意的,毫不吝惜的对着自己来了两个响亮的耳光。
将昨晚的事仔细的想了一遍,张立哪能发现不了贾荣那拙劣的欺骗手段,嗤笑一声,那贾荣说什么颍川学院会来北地郡要人,分明就是扯淡,自己还从未见过这回事呢,怎么自己昨晚稀里糊涂的就信了呢,还理所当然的拜在了贾荣帐下,甚至于当时还为自己的决定沾沾自喜,即使是酒醉之后的话语也不能不算数,古人讲究无信不立,何况自己还来了那么一句“此事天地共鉴”。
其实昨天听过贾荣与李尚的交谈之后,张立就已经决定帮助贾荣,只是没有拜在贾荣帐下这么复杂,这一拜,终身就打上了贾荣的烙印。
或许拜在贾荣的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