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小海盗-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宗文乃是书香世家出身,那里吃过这等米饭啊?平日吃的都是精细小米,干一点,浆一点,都不愿意下肚子。

    姚宗文只感觉日子那叫一个苦啊!不吃,饿的肚皮贴背脊,吃了,闹肚子!皆因姚宗文肠胃吃不惯这等粗粮,于是就给姚宗文造反了!

    短短五天,姚宗文简直就变了个人样,脸颊深深往两侧陷入,颧骨高高凸着,眼窝深陷,一双眼睛涣散无神。

    姚宗文不得不逃离东江镇,坐船回去。…;

    唐继光最后还是派人送了一些精细粮食给姚宗文,不是唐继光好心,实在是唐继光怕姚宗文死了。姚宗文死了朝廷会怎么看?什么?我派个人来你怎么查一查,结果死了,你这是把朝廷当是什么?

    而且御史台那帮家伙,为了自己着想,又或者兔死狐悲,无论怎么样,他们肯定会仿佛疯狗那般狂咬唐继光。唐继光可不想现在招惹上御史台那帮清流,他们可是有风闻弹劾之权。也就是说,他们听到谣言都可以弹劾你,事后证明这是谣言,他们也没有罪。

    正因为如此,这些御史官职虽然不高,六品啊!七品!甚至八品九品的都有!但见到他们,朝野上下文武百官那个敢不客气一些的?

    更重要的是御史台可是皇帝都不怕,御史讲究的是风骨!怎么才显示出自己的风骨?自然是要不畏强权了!而这天下间最大的强权是谁?不就是皇帝嘛!

    而皇帝对付御史的办法就是,廷杖!说白了就的打板子,那帮于是对此却仿佛寡妇遇到壮汉,婊子遇到高帅富。一个个恨不得自己被皇帝打是一番,好显示自己有风骨。

    打完后,虽然可能会被贬,但过不了几年,就会以火箭般的速度连蹦几级。就算不连蹦几级,也会到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上,名利双收啊!

    正因为如此,那些御史对于位高权重者,一向都是虎视眈眈,唐继光也不得不忌惮啊!

    但就在这个时候,大明再次出现变动了!刚刚登基一个月出头,三十三天的天子朱常洛去见他老爸万历皇帝了。而在这其中,更是拉出大明三大案之二!

    先是红丸案!

    不知道是用心歹毒,还是刻意讨好了!总而言之郑贵妃给朱常洛送了八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不强健,而且那年纪摆在那里!

    有人奇怪了,朱常洛不是刚刚登基嘛?这年纪大得那里去!

    这就怪朱常洛摊上一个不好的老爹了,万历皇帝足足当了四十八年皇帝。这朱常洛又是长子,年纪可想而知了!此番又与这些女人淫乐,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了。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泄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东林党人马上强调,不但崔文升用药不当,还拿“红丸”之事,败坏皇帝名声……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念念不忘“红丸”,想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后,没甚动静。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丸药。结果,不大一会儿,皇上就手捂心口,瞪着两眼,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朱常洛才即位三十三天,年号还没来得及制定呢!(未完待续。。)

第289章 危局

    但这事情还没有完毕,红丸案不过是大明三大案之一,还有之二!

    这便是移宫案!

    朱常洛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朱常洛,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

    李选侍想挟天子以令诸,不愿意让朱由校和大臣接触。

    但东林党的人可不是吃素的,皇帝都不怕了!还怕你这个新晋妃子?当下一帮大臣唾沫横飞,杀的李选侍毫无办法!李选侍无奈之下,让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

    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李选侍在一边大呼小叫,想拦住这帮家伙,可惜都失败了。朱由校被大臣带到文华殿,旋即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极大典。

    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

    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

    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

    与此同时,郑贵妃还想推举自己儿子福王来当皇帝。声称大行皇帝(万历皇帝)在生的时候,对福王最是喜爱。现在皇太孙朱由校不过十六岁。还是让福王来当皇帝更加适合。

    东林党那里愿意啊?他们可是为了朱常洛为太子的事情和万历皇帝抗争了足足十五年年!这中间发生了多少波折啊?福王又有多少机会都因为东林党的阻击,而被毁去啊?福王对于东林党人的感官,想想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让福王当皇帝?那东林党用暗无天日来形容都往小的说,十之**是挫骨扬灰!

    东林党人坚决反对。他们反对的还有道理!大行皇帝喜爱福王不假!但朱由校可是万历皇帝临终前册封的皇太孙啊!怎么着?

    郑贵妃没有办法了,对于朝臣怨恨的她,便极力怂恿李选侍和朝臣对抗。而这李选侍则是郑贵妃献给朱常洛的美人,原本更是李选侍身边人,自然不会违背郑贵妃的意愿了。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极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

    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

    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后宫和朝臣之间的明面上的对抗也落下序幕了,不过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李选侍“移宫”数日后。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

    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

    以此来到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

    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郑贵妃也失去了她的权势,被软禁在后宫中。她在朝廷上苦心经营的官员,也或是叛投他人,或是被贬。在其后的日子里面,郑贵妃也基本退出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唐继光也派人来上表,希望可以觐见新皇,顺便也去见一见,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大行皇帝朱常洛。

    不过朝官没有允许,主要是**星和刘一燝从中作梗,他们唯恐唐继光向新皇申辩。

    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齐楚浙党震怒的事情。熊延弼对于言官的攻伐愤愤不平,于是他做了一个相当不理智的动作。上表请辞!

    其实熊延弼也不是想请辞的,他也就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不过军事上的能手的他,在官场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新丁。东林党那里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十月,天启帝登基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熊延弼革职。

    东林党以巡抚袁应泰代熊延弼,擢为兵部右侍郎。薛国用顶替袁应泰的位置,担任辽东巡抚。

    老将李怀信不服气朝廷的命令,卧床称病,乃告老还乡。

    贺世贤也对此愤愤不平,不过熊延弼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的无知。对贺世贤劝说道:“我已经不在辽东了,老将军(李怀信)也告老了!你也走了!何人来守沈阳这辽阳屏障呢?”

    贺世贤乃安下心来,不再说辞官的事情。

    贺世贤虽然被安抚了,但李怀信告老还乡一事,还是让袁应泰感到忧虑。袁应泰乃上表,道:“臣愿与辽相终始,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与臣相终始。有托故谢事者,罪无赦。”

    袁应泰这话里面的意思很简单,我是想用心做事的,但恐怕手下人有不同的意见,希望皇帝你给我罪无赦的权力。

    天启帝听从朝臣的意见,下旨对袁应泰多加赞誉,同时还赐予尚方宝剑。

    手中有权,心中不慌!袁应泰乃大力排除异己。何光先,以贪污罪杀之!以无能据高位之名,裁大将李光荣以下十多人。

    李光荣大为不忿,不过另外一个人却心头大喜!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唐继光!唐继光当下就派人到辽阳请李光荣,对于唐继光这雪中送炭,李光荣非常感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来东江镇任职。唐继光也没有亏待李光荣,李光荣担任马军游击将军一职。

    李光荣乃是辽东边军当中少有的骑兵大将,骑兵大将可不必步兵。步兵可以统筹全局,不一定需要勇猛的武艺。但骑兵不同,骑兵的存在就是为了进攻而存在的。

    这使得骑兵比步兵更加讲究胆气、士气,胆气士气这些都虽然自身有一定因素,但如果大将冲锋在前面,效果更加大。

    另外战场上尘土飞扬,步兵还没有什么,可以步步为营,但骑兵可以吗?站在原地的骑兵,还不如一名步兵。骑兵需要仿佛一把利刃,插入敌人的弱点、要害上,将敌人分割。这就需要良好的方向感,还有敏锐的战场直觉。

    简单一点说,一个好的骑兵大将,需要文武双全。

    李光荣就是这类人了,不过骑兵讲究的是一刀致命,在高速中杀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使得骑兵的素质都可想而知了,满口脏话,酗酒的也不在少数。拿破仑手下的骑兵大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了一年轻骑兵还没有死,一定会成为一个恶棍!”…;

    虽然国情不同,情况也会不完全尽同,但再怎么不同,用恶棍来形容李光荣也不算夸张。而袁应泰则是正宗文人,靠治理地方出众而上位的。

    当初山东爆发饥荒,袁应泰就是担任山东布政司参议,为了有足够的资金。袁应泰不惜挪用漕折马价和额外税数万两,为此事后被逼告病回家休养。

    操守上袁应泰没有的说,不过他这传统文人容不下李光荣,也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才有唐继光占便宜的事情,如果熊延弼还在,那里有唐继光抢人的机会。

    不过唐继光的好运也用光了,十月解决了熊延弼后,御史台的人立刻将枪口转移到唐继光身上,短短十天攻伐唐继光的弹劾奏折都厚达一尺了!其中姚宗文最为激动,几乎是两天一份奏折。如果不是想不出太多攻击唐继光的话儿,恐怕一天十份的事情姚宗文都做得出来!

    不过东林党那里也不算都是伪君子,君子还是有那么几个的。杨涟出言为唐继光解释,认为唐继光于国有功。最后朝议后决定,罢免唐继光现在的官职,让唐继光到京城侯补官。

    简单一点说,就是唐继光保留级别,比如是正厅就是正厅。不过正厅担任的市委书记,那就不好意思了!没有你的了,看你自己运作了!运气好,过了二三年找到个位子。

    运气不好就好像姚宗文那样,荒废了差不多十年时间,这才重新找到一个位子。

    唐继光听了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东林党这帮混蛋!居然敢这样做!他们难道就不怕没有了熊延弼和自己后,辽东守不住吗?

    不过仔细一想,唐继光却苦笑,东林党既然敢党同伐异,恐怕已经认为袁应泰能够稳住辽东局势。这说起来,还得怪熊延弼太有能力了!

    什么?有能力也怪?

    没有错,就是因为熊延弼太有能力了!将辽东经营得太好了!

    熊延弼先是把戚继光的侄子,戚金调来了辽东。戚金不仅仅是戚继光的侄子,从小就追随在戚继光身边,担任亲兵。参加过多次战斗,江南平倭,到蓟北戎边。再到独立领兵,于万历朝鲜之战中,戚金更是第一个登上平壤城头,收复平壤。

    戚金更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戚继光传人。

    除了再次出现的戚家军外,熊延弼还在辽东操练了十三万大军。这个数目,可是比当初萨尔浒之战前,辽东边军的数目要多上差不多四成!

    怪不得东林党对于辽东局势如此乐观了。(未完待续。。)

第290章 潜伏

    这也使得袁应泰信心空前膨胀,唐继光都已经听说了,袁应泰准备出兵收复抚顺的事情了。*。。*!书。吧*大概是这样,使得东林党认为,收拾了唐继光和熊延弼,对于辽东的局势没有影响。

    东林党的认为,可不代表东江镇将官的意愿!在得到了朝廷的旨意后,东江镇将官从上到下都大为愤怒。陈良策因为错了一次,这次可不敢错了。得到消息后,当日就带着三四个亲兵,率先来到铁山,向唐继光表忠心。“军门莫走!在我陈良策看来,东江只有军门一人!”

    唐继光虽然也怒,但知道自己不答应朝廷的事情,不好办。手下士兵大部分都是明国人,大明立国二百载,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使得唐继光就算闹造反,他们哪怕不会造唐继光的反,恐怕也不会为了唐继光而死战。

    而不造反,自己又有什么办法拒绝朝廷的命令呢?

    唐继光思来想去,最后化作一声叹息,对陈良策道:“这事情!晚些说吧!”

    “军门!这事情耽误不得!末将这就下去联名给军门正名!”陈良策斩钉截铁的说道。

    唐继光没有说话。

    陈良策也不知道是走好,还是不走好。

    但陈良策没有犹豫多长时间,又有人来求见了。这次不是一个了,而是一批了。唐冬元、王一宁、宁完我、张盘、吕世举、丁文礼、、塙直之、唐政重。就连新晋的李光荣和叶赫人莽古拔都都来了。东江实权人物,除了水军游击将军汉克姆斯和吕鸣飞外。…书_吧(。。)其他人都来了。

    倒不是这两人对唐继光不满,汉克姆斯带着舰队到大洋岛那里巡逻,恐怕还不知道这消息。而吕鸣飞则在义州,距离铁山最远的。估计现在正赶着过来。

    这些人的到来,都省却了陈良策一个个的去找他们联名的麻烦。

    众人一进来,立刻乱哄哄的劝说唐继光。

    唐继光实在被他们吵的没有办法,打了个手势,乱得仿佛菜市场的大厅,登时静下来。这让陈良策心中暗暗庆幸,幸亏自己这次没有想着落井下石,冒出一些不应该有的心思。看看唐继光在东江的威望。恐怕就算是朝廷任命,没有唐继光的点头,这总兵官也当的不安稳。

    “朝廷在这事情上已经商议好!圣旨都已经下了!这事情无法违背!”唐继光缓缓的下定论。

    “军门!”听到唐继光的话,其他将官登时大吃一惊。齐齐惊呼。

    唐继光摇了摇头,道:“我知道你们很不甘心!我又何尝不是呢?不过联名上表这事情,不好做!一旦做了,要么就是朝廷屈服,要么就是遭到朝廷的清洗!如同孤注一掷!我们还没有到了需要孤注一掷的地步!”

    “这……”众人登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事情我已经深思熟虑过了!不过你们也别灰心!东林党那帮家伙虽然掌握了御史台。但我唐继光也不是泥捏的!朝廷中!我唐继光也有人的!过了不了多长时间,我唐继光肯定会回来的!”唐继光冷冰冰的说道。

    宁完我犹豫了一下,说道:“但是军门,朝廷恐怕会派人来顶替军门!”

    “我会在这事情上尽力阻止的!实在不行……”唐继光说到这里。看着陈良策,道:“马贼好像还没有剿灭完毕吧?”

    陈良策怔了怔。有些不明白,马贼的事情他已经在一个月前解决了。完全杀绝是不可能。不过剩下的都是漏网之鱼。…;

    宁完我不愧是谋士出身,立刻明白唐继光的话,拱手道:“下官也听说了这事情!这马贼据说还多在铁山一带活动!”

    陈良策明白了,不过他更知道,这是唐继光逼他做的一个表态。陈良策犹豫了一下,便一咬牙说道:“末将无能!这些马贼太凶悍了!就连军门都敢出手!”

    唐继光点了点头,其他人也明白了唐继光的话。

    唐冬元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那人到皮岛呢?须知东江镇可不是什么安稳的地方!恐怕那人也怕建奴,有大海相隔,他心中才会安稳!”

    不等唐继光回答,唐政重已经站出来说道:“军门!最近海边倭寇出没比较多啊!”

    “嗯!”唐继光满意的一点头。

    没有人说话了,所有人都知道,唐继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王一宁到底是传统文官,有些不满的说道:“军门!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过分呢?朝廷诸公也不是傻瓜!他们恐怕会想到这事情和军门脱不了关系,怎么会让军门再回到东江呢?”

    唐继光沉默了半响,道:“一宁!你也知道朝廷诸公对我过分了!那我为何要对他们客气呢?我对他们客气,换得了他们对我的客气吗?”

    “但是……”王一宁还想劝说。

    但唐继光已经懒得和王一宁争辩了,摆了摆手道:“一宁,你处理公文太多了!要么下去休息,要么好好坐在这里闭目养神吧!”

    王一宁闻言,咬了咬牙,最后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

    唐冬元犹豫了一下,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军门!你离开后,东江的大小事情,由谁负责处置?”

    唐继光想了想,说道:“民政上的事情,就由你和宁完我、王一宁三人协商负责,解决不了的,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军中的事情,一切照旧!管好自己的就是了!”

    陈良策等人登时有些失望了,张盘犹豫了一下,插口道:“军门,这恐怕不大好吧?万一建州蛮子出兵我们东江的话!”

    “放心好了!现在那袁应泰不自量力想收复抚顺,十之**是被建州蛮子打的屁滚尿流。有了占领沈阳、甚至包括占领辽阳的机会,建州蛮子没有心思放在我们东江上的。出了这事情后,朝廷估计就会让我回来东江了!”唐继光冷冰冰的说道。

    “这更需要到时候有人主持支援的事情!”张盘不安的说道。

    “我东江镇才多少兵?兵不过是一万五千!辽东十多万人,都被那袁应泰挥霍光了!你是想连东江的子弟都浪费在里面吗?”唐继光的话非常严厉。

    张盘哑口无言。

    就连原本辽东边军出身的李光荣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千言万语化为一声感情复杂的轻叹。(未完待续。。)

第292章 进京

    ——

    记住哦!

    清晨卯时左右,乳白色的雾气笼罩在湛蓝的海面上——/

    透过这片雾气,冬天的阳光把它那金色的光芒撒在湛蓝的海面上。夜晚的寒气渐渐退却,晨风吹拂在海面上。清凉中带着丝丝暖和的气息,吹在唐继光的脸上,一股神清气爽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

    唐继光吐了口浊气,看着跟在自己身后的陈良策、张盘等人,笑了笑,道:“好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更别说到了码头上了!难道你们还想送我到登州不成?”

    “末将更想追随着军门到京城!”张盘激动的说道。

    “好了!又不是一去不复返!我走了,东江给我好好看着!”唐继光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上踏板。

    “恭送军门!”一帮将官有些黯然的单膝下跪。

    唐继光鼻子一酸,头也不回,他怕自己回头,会禁不住流露出内心的感情。唐继光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无所谓的,但唐继光没有办法抗拒,为了安稳人心,唯有作出如此姿态。

    跟随唐继光到京城的人不多,毕竟唐继光是候补官,带着**十个亲兵,五六百的奴仆,那算什么事情啊?

    就连林大福唐继光也没有带去,唐继光需要在东江留下一个让他放心的人。无疑林大福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他的亲兵队长一职改由当初在岩山堡中奋勇杀敌的吴十亩顶替。

    除此之外,随行的还有已经从日本来到了东江的千姬、松子。茶茶留在了东江,岁月已经在茶茶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了,不经意之间,茶茶已经过了四十。茶茶现在想的就是和女儿在一起。唐继光没有勉强,他对于茶茶抱有不少歉意。

    另外还有十名亲兵,四名婢女,六名跟役,一共二十余人。

    看上去好像不少,但对于唐继光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已经不是简陋可以形容了,严格的来说,已经是寒酸了。

    感觉到唐继光现在的落魄。到了登州后,登州知府也没有迎接,仅仅是派了个不入流的小吏来。吴十亩对此愤怒异常,不过唐继光却对此见怪不怪。文官对于武官向来都不怎么看得起的了。更别提现在唐继光被东林党打压。

    当然,明白是其中一回事,但让唐继光在登州受气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唐继光坐上早已经雇佣好的马车,休息也不休息,直接离开登州。直奔京城而去。

    按照唐继光现在的品阶,路过的地方,怎么样也好!当地的知府什么,也会派人来交谈一下。日后有事情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好的就是仿佛登州知府那般。派个不入流的小吏来问候一下。送上一点不值钱的礼物。不好的,直接无视唐继光。似乎留宿在他们境内的,不是一个正二品的大员一般。

    唐继光初时也有些怒气,但时间一长了,便没有怒了。不是唐继光看开了,这是一种磨练。他让唐继光更加内敛了。

    十月二十一日,还没有进入北京城。一股繁华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了。长长的长龙从城门口开始排了足足三四百米的距离,而且这长龙还隐隐约约间。缓慢的增长着。戴着草帽,拿着挑担的菜农,还有不少准备参加乡试的学子,风尘仆仆的商人,赴京的官员及其家眷。

    一个俏丽的脑袋从马车中探出来,绽放出灿烂的如同樱花的笑容。“哇!夫君!这就是京城吗?太繁华了!人也太多了!”

    唐继光笑了笑,道:“好了!我们会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有的是时间看,回来吧!”

    少女不是他人,正是千姬,平日温柔的她,难得的露出活泼的一面。

    “姐姐!在大明抛头露面不太好的!”坐在唐继光另外一边的松子慌忙劝说道。

    “哦!”千姬有些失望的坐回原来的位置。

    唐继光笑了笑,摸了摸千姬那柔顺的黑发。“等到兵部报备后,我下午带你们好好逛一逛京城!这可好了?”

    “夫君!你真是好!”千姬大喜,主动的亲了唐继光一口。

    松子也露出希冀之色。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发生了一些争执。

    唐继光不满的皱了皱眉头,掀开布帘,走出马车,只见原来是吴十亩和守门官兵发生冲突。吴十亩已经怒目圆瞪,手扶刀柄。守城门的官兵,也不怕,一个个用藐视的目光看着吴十亩。

    “发生了什么事情?”唐继光声音中带着沉稳和威严。

    守城门的官兵扫了唐继光一眼,便没有怎么理会,显然他们把唐继光当是官家公子了。

    “大人!他们不让我们入城!”吴十亩不忿的说道。

    “你们不排队就想进城!自然不可以了!”一名管队官模样的军官出列,有些不屑的说道。

    “那怎么之前那些官宦人家可以进啊?我家大人可是堂堂正二品大员!”吴十亩不忿的说道。

    “你忘记了在后面加句,是武官!而且还是过气的那种,过去可以,先交五十两银子入城税!”管队官不紧不慢的说道,平淡的语气中充满调侃的味道。

    唐继光脸色不变,但吴十亩已经勃然大怒了。“五十两?你怎么不去抢啊?平民百姓入城税都不过是一人两文钱罢了!”

    “你家大人是正二品大员吗?唐继光啊!可不一般的人,两文钱,怎么配得起他的身份啊?”管队官不屑的说道。

    国人从古至今,都好热闹,此刻附近已经围了不少人上来。听说是唐继光的车队,登时不少人发出惊呼声,但很快就变成不屑。

    “唐继光?是那个杀了辽东难民冒功的家伙吗?”

    “我看就是他了!亏我当初还认为他是个大英雄!”

    “什么大英雄!听说还是海盗出身,和倭寇有联系,这样的人!杀良冒功算什么呢?只是可怜了辽东的乡亲了,逃脱了建奴的魔爪,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看!居然还插队呢!骄横跋扈的很!”

    唐继光没有说话,但他的脸色已经黑的仿佛涂上墨汁一般。

    唐继光知道东林党掌握言路,但想不到东林党如此无耻!将自己抹黑到这个地步!

    这禁不住让唐继光想到了一个人,袁崇焕!这个为了大明贡献了他一声,为了守护大明奉献了他一切的名将。最后却被陷害而千刀万剐,京城百姓为之痛恨,居然出去买其肉吞吃,以解心头之恨。

    自己会是另外一个袁崇焕吗?(未完待续……)——

    记住哦!

第293章 奉圣夫人

    我不会成为他的!

    唐继光很快就收回心思,铁青着脸,看着管队官。“你确定是五十两吗?”

    管队官不知道是不是嚣张惯了,还是自诩后面有大靠山。居然露出一个欠揍的贱笑,进一步的挑衅,道:“我想是你们听错了!也多亏了你提醒!不是五十两!而是五千两!”

    附近的百姓登时倒吸一口凉气,五十两虽然巨大,但还能够让人接受,别忘记,唐继光可是正二品的官员!

    但五千两可不同了,一个正二品官员的俸禄,一年也不过是一百五十二两。五千两,几乎是相当于一个正二品官员近三十三年不吃不喝才得到这么多钱。

    不少人看向唐继光的目光,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同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