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延庆笑了笑说:“没事,反正他们两个只是泥菩萨,装装样子,只要别睡着就行了。”

    “庆哥儿,这话怎么听着别扭呢?”汤怀翻了翻白眼道。

    “那咱们换个说法,你们两位是正副主帅,只负责压阵,冲锋陷阵这种粗活就让我和老岳去干。”

    王贵咧嘴一笑,“这话我爱听,我正帅,老汤是副帅,那个。。。。先锋官李延庆何在?”

    “给我闭嘴!”师父姚鼎回头狠狠瞪王贵一眼。

    王贵吓得低下头,吐了吐舌头。

    县学位于县城东北角,这一带是汤阴县的文化区,北面是文庙,南面是报恩寺,中间便是县学,县学是汤阴县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占地上百亩,大大小小的学房和宿舍足有数百间,最大的勤勉堂更是气势恢宏,连县衙也要相形见绌。

    县学一共有五百余名学子,除了年轻学子外,还有不少屡试不中的老士子也混迹其中。

    大门是一座石柱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嵇士遗血’。

    旁边有一块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苏轼的亲笔题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不过石碑上明显有火烧和斧凿痕迹,下面‘苏轼’二字也是事后重补,显然这块石碑遭受过浩劫。

    他们走到台阶前,只见汤正宗匆匆迎了出来,汤正宗负责给他们安排比试场地,同时准备茶水及休息场所。

    其实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防止鹿山镇学堂遭到暗算,作弊和暗算一向是童子会的传统,年年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前年是汤阴县学小学堂利用地主之便事先在考试桌子里藏了纸条,去年是汤北乡学堂集体腹泻,所以安排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尤其重要。

    不过到目前为止,鹿山镇学堂连续四届都平平安安,没有遭到任何暗算,使汤正宗暂时无用武之地。

    汤正宗上前低声对姚鼎道:“听说昨晚何振偷偷拜访了马县丞。”

    姚鼎眉头一皱,“对付我们鹿山镇,应该不至于吧!”

    汤正宗冷笑道:“大概卫南镇想进决赛吧!”

    言外之意,卫南镇学堂已经在为明天的复赛做准备了。

    姚鼎哼了一声,“就怕事与愿违!”

    走了几步,姚鼎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对他道:“如果对方抽到了对联题,你就写那幅读书对联,这一分我们就能拿到了。”

    李延庆犹豫一下,“可如果他们有指定题目呢?”

    姚鼎一笑,“当然会有指定题目,不过你既然能写出那幅读书联,那别的你也没问题。”

    李延庆心中苦笑,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写出来,只有天知道了。

    。。。。。。。

    今天的擂台赛要进行四场,首先淘汰四队,明天复赛,再淘汰两队,后天是最终决赛。

    勤勉堂除了主堂外,后面还是四个副堂,今天的四场擂台赛便在四座副堂内进行,审评官由县令、县丞和学正担当,还有一个副堂缺审评官,便由三名县学的教授临时担任。

    鹿山堂被安排在丙副堂,审评官正是三名县学的教授,擂台赛是大家的通俗说法,实际上的比赛名称叫做‘辩试’,这也是文人的传统比试,早在春秋时期,这种擂台赛式的辩论就非常流行了。

    双方相对而坐,一方出题,另一方可商量后回答,具体题型现场抽取,一般双方各出三题,如果打成平手,则由审评官分别提问,直到分出高下为止。

    审评官的另一个作用是评判双方出题的合理性,如果审评官认为题目太刁钻,可以要求作废再出,连续三次作废就改由审评官提问。

    题目是由双方老师事先准备,姚鼎背了一个大包袱进县城,里面就是他准备的各种题目。

    一声钟响,双方学子进场,师父则坐在门口,不能入场,而且要背对赛场,只准听不准说,更不准有任何小动作。

    三名审评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学究,他们坐在正北面,卫南镇在东,鹿山镇在西,四张坐榻一字排开,学子们都穿上了白色儒袍,头戴游学冠,看起来颇像正在辩论的圣人弟子。

    只是卫南镇学堂的四个少年个个挺拔俊秀,如玉树临风,他们信心十足,更显得神采飞扬,志在必得。

    而鹿山镇学堂的四个学子就年幼得多,衣服不太合身,显得有点滑稽,尤其两个学子萎靡不振,其中一人还忍不住打了哈欠,看得三个审评官直皱眉头,印象分就差了。

    师父何振得意非常,不停向坐在另一边的姚鼎冷笑,意思就是说,‘我看不用比了,直接认输,免得丢脸到家。’

    这也难怪,去年鹿山镇学堂对阵汤阴县学学堂,结果对方提出的三道题目都没有答上来,传为全县笑谈。

    姚鼎却脸色阴沉,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时,又传来一声钟响,辩试正式开始了。

    主审官站起身缓缓道:“各种规则虽然大家都已知晓,但我还是要读一遍,第一条,参赛者条件,必须为学堂正式学子,上限不超过十三岁,下限不低于六岁。”

    李延庆觉得这一条就是给自己量身打造的,估计他就是童子会创立以来最年幼的一个参赛选手。

    主审官读得很慢,足足读了一刻钟才读完了十三条规则,这时,王贵浑身抖了起来,低声说:“庆哥儿,我要憋不住了。”

    上面一名审评官眉头一皱问道:“鹿山学堂的学子有疑问吗?”

    李延庆举起手,“人有三急,请问现在能否去上茅厕?”

    堂内顿时哄堂大笑,主审官见他们年幼,便忍住笑摆摆手道:“幸亏还没开始抽题,快去吧!”

    王贵和汤怀跳起来一溜烟地跑了,连姚鼎也忍不住摇摇头,低低叹了一口气。

    片刻王贵和汤怀跑了回来,岳飞狠狠瞪了他们一眼,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

    “好了,按照规则,强者谦让,请鹿山镇姚师父上前抽题。”

    这也是很丢人的一刻,明摆着何强姚弱,但也没有办法,没有这一刻的耻辱就没有来年的奋发,学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而充满鞭策。

    姚鼎铁青着脸走上前从签筒里抽出一支题签,递给主审官,主审官看了一眼,高声道:“默经。”

    题型一出,卫南镇上下顿时面露喜色,运气实在不错。

    题目类型有五种,包括默经、问诗、竞射、杂考和即作。

    这里面最简单是默经,最难是即作,也就是当场作诗填词,最偏是竞射,射为六艺之一,所以射箭便被知县定为其中一种题型,当然是指文射,也就是投箭壶,不过它不是必答题,抽到了也可以换签。

    四名学子各有分工,岳飞是主问,李延庆是主答,王贵和汤怀是副问和副答,这也是姚鼎一定要让李延庆和岳飞参加童子会的原因,实际上只要两个人就足够了。

    岳飞的面前摆了五种题型,每种各有三题,按难度排序摆放。

    岳飞从默经题型中拾起第一只信封,取出题目高声念道:“太史公有云,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请问,这是出自何篇,又指何人?”

第二十八章 擂台首赛(二)

    默经当然不仅是背诵经文,也可反过来,说一段经文,让对方说出作者和出处,或者说出经文中所指的对象。

    姚鼎不可能问对方《论语》、《孟子》之类的送分题,一定会问稍微冷偏一点的书籍,不过姚鼎出题还算厚道,已经明着告诉对方这道题是出自《史记》,只要读过《史记》,这道题就能答出来。

    众人向审议官望去,主审官点点头,“此题可答!”

    四名卫南镇学子不愧是挑选出的佼佼者,他们商量片刻,主答学子起身道:“这句话是出自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是指留侯张良。”

    ‘当!’一声磬响,表达答对了,四名卫南镇学子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

    下面该卫南镇出题了,何振抽了题型,他抽到了问诗,一般是说诗名,然后要求回答作者,并背诵出来。

    卫南镇主问学子抽出题目问道:“《腊日》,请对方说出作者,并背出全诗。”

    李延庆都愣住了,怎么会这么巧,昨天吃饭时他们正好说了这首诗,连姚鼎的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何振却十分恼火,他准备了十几首极为冷僻的诗,但第一轮的要求是难度偏下,如果太生僻会被否决,他便找了四首稍微容易一点的,这一首他当时正好想到了腊八,便胡乱塞进了题封内,偏偏就被对方选中了。

    随着主审官表示认可,李延庆便起身道:“这是诗圣杜甫的《腊日》。”

    他随即背了起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当!’又是一声磬响,通过了,王贵顿时和汤怀一起激动得跳了起来。

    李延庆向岳飞笑着点点头,表示感谢,这首诗他真忘记了,幸亏昨天在饭堂岳飞朗读了一遍,他便记住了。

    岳飞也暗暗庆幸,若不是师父当时让自己读一遍,他们第一轮就输了,他心中兴奋,便举起手掌和李延庆重重一击。

    双方首轮战成了平局。

    按照惯例,第一轮都比较简单,从第二轮开始逐渐加大难度,第三轮最难,第二轮依旧是鹿山镇学堂先问,姚鼎抽到了竞射,他眉头一皱,给主审官看了看便放了回去,竞射不是必答题,可以换签。

    他第二次抽到了问诗,但姚鼎却没有注意到,旁边何振的目光紧紧地盯住了刚才自己放回去的那支竞射签。

    岳飞起身问道:“《西塞山怀古》请说作者名并背诵全诗。”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一般而言,刘禹锡流传于世的是《忆江南》、《竹枝词》或者《陋室铭》等等,《西塞山怀古》虽然是他所作,但就稍微冷僻了,但也不算太冷僻,难度是中等偏上,符合第二轮的要求,审评官便同意了。

    这首诗让何振有点紧张起来,这首诗他在很久前给学生们讲过,时间有点久远了,就看他们中有没有谁还记得。

    他们只有一炷香的思考时间,时间一点点过去,但学子始终想不起来,何振发现墙角正好有一丛竹子,卫南镇学堂年初种竹子时,他便专门给学生们讲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何振偷偷向后看了一眼,只见两个学子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若无其事的抓抓耳朵,迅速指了指墙角的竹子,暗示学子想到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时,主审官不满地重重咳嗽一声,他看到了何振的小动作,但没有指责他作弊,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不过份,审评官还是会稍稍宽容。

    但正是何振的暗示使其中一名学子想到了师父在竹林前讲过《竹枝词》,又想到了刘禹锡,便终于记起了这首诗。

    他们嘀咕几句,主答学子站起身道:“这是刘禹锡所作。”

    他也背诵道: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主审官狠狠瞪了何振一眼,勉强敲了一声磬,算是过关了。

    四名学子再次激动得抱在一起,这一关过得不容易,因为对方轻松答对第一题,他们已经没有刚开始那样轻蔑,甚至也开始有点紧张起来。

    或许是姚鼎事先真有一种直觉,他在饭堂上让岳飞背《腊日》,正好就是第一轮的题目,而当何振抽出第二轮的题型时,他也呆了一下,居然是杂考。

    杂考就是对联、灯谜、天文、地理、数学、绘画、书法等等内容,因为涉猎太广,所以童子会就只考两类,对联和书法。

    书法是学子的基本功,基本上都能过关,所以作为第二轮出题,一般是选对联,这就是姚鼎觉得很巧的原因。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抽题问道:“我出上联,请对下联,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不料主审官对刚才何振的暗示十分不满,便直接否决了这个十分冷僻的对联。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又连出两个极为生僻的上联,都被主审官毫不犹豫否决了,何振气得满脸通红,他知道是刚才自己的提醒被看见了,所以主审官才如此对自己不满。

    主审官冷冷道:“三题都未过,按照规则,就由我们来出题了。”

    主审官对李延庆笑了笑,我也出一个上联,“不算很难,但也绝不简单,请听题,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李学子请把下联写下来,一炷香时间。”

    主审官便对卫南镇的学子道:“为了以示公平,这个对子你们也可以对,对得上来,第三轮我就算你们提前通过了。”

    这个题目是考对联和书法,李延庆本身就十分擅于对对联,他沉思片刻,便提笔一挥而就,旁边岳飞激动得拳掌相击,“好联!”

    姚鼎虽然背对着他们,却听到了外孙的夸赞,他心中顿时一松,便知道李延庆对上来了。

    李延庆上前交了下联,主审官先不急着看,而是面带微笑地等着卫南镇学子的下联,一炷香结束,他们始终没有能写出来。

    主审官点点头,“机会给你们了,但你们没有抓住,那就不是我偏心了。”

    他这才展开李延庆的对联和其他两名审评官共赏,只见李延庆的下联是:‘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

    三人异口同声赞道:“好联!”

    书法是隶书,虽然还谈不大家,但也十分流畅漂亮,是一笔好字,主审官连连点头,“可惜只是第二轮,如果是第三轮的话,我也算通过了。”

    ‘当!’他拾起小锤,敲了一声磬。

    四人同时欢呼起来,这时,主审官缓缓问何振道:“我出的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鹿山学堂对的下联是: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何师父,你觉得可行吗?”

    何振无话可说,对方的下联工整大器,志格高远,他挑不出一点毛病。

    连姚鼎脸上也展开了一个大大的笑颜,自己这个弟子真的堪称奇才。

    第二轮,双方再次战成平局。

第二十九章 擂台首赛(三)

    两轮后,双方休息一炷香时间,王贵和汤怀又跑去上茅房去了,岳飞向李延庆一竖大拇指道:“刚才的对联,我真的紧张啊!以为你答不上来,是谁教你的啊!”

    李延庆眨眨眼笑道:“我两岁识字,三岁就开始练书法,四岁能填词,五岁能写诗,六岁便写小说了,李文村远近出名,你不知道么?”

    岳飞愕然,摇摇头道:“我真不知道,李二还说你曾是傻”

    “说我曾经是傻子对吧!大智若愚,他不懂啊!”

    岳飞若有悟地点点头,他想到了自己昨天读到的两句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说的就是李延庆啊!

    鹿山镇学堂连答两题,和去年判若两队,尤其第二题,连卫南镇学堂也答不上来,对方居然轻松过关,何振再也没有轻视之心,开始紧张起来,他们知道这一次姚鼎是有备而来,他们遇到劲敌。

    何振走到姚鼎面前,干笑一声道:“想不到姚兄也会明珠暗藏啊!”

    姚鼎冷冷道:“七雄逐鹿罢了,这是贵学堂的运气,昨天何师父不就象金榜题名一样激动么?”

    姚鼎狠狠刺了何振一下,何振脸上挂不住,咬牙道:“还有一轮呢?别高兴得太早了,等会儿让你看看我的第三题。”

    “彼此彼此!”

    这时,主审官向李延庆招了招手,李延庆上前躬身施礼道:“请三位师父教诲!”

    主审官笑道:“李学子的对联很好,看你年纪不大,你今年几岁了?”

    “学生今年六岁,没有违反规则。”

    三个审议官一起惊叹,才六岁,这是童子试最小的学子了,对联还这么厉害,另一名最年长的审议官忍不住道:“我也来考考你。”

    “请老师父赐教!”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姚鼎心中十分紧张,生怕李延庆在这时候出了差错,何振捋着山羊胡,光李延庆的从容应对就让他心怀嫉恨了,才六岁,哼!

    审议官笑了笑道:“不用紧张,我不让你做对联,但我要考考你,马上要过新年了,我就考考春联吧!最早的第一幅春联是何人所做,提醒一下,我说的是春联,李学子能否把它背下来?”

    这个题目可不简单,在京城的士大夫中或许会有传闻,但对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汤阴乡村学子,这种题目无疑是极为冷僻,连旁边的何振都答不上来,姚鼎虽然知道这幅春联,但他却不知道是何人所作,至于旁边的几个学子更是目瞪口呆。

    李延庆却哑然失笑,他从前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着这幅对联呢!他略一沉吟便道:“如果我没有记错,是前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上联是:新年纳余庆;而下联是:嘉节号长春。”

    “说得好!”三人一起鼓掌起来,主审官一竖大拇指,“孺子可教也!”

    刚才出题的老学究对其两人笑道:“看来我还得好好保养,多活上十几年,否则就错过这个佳徒了。”

    “老师父过奖了。”

    何振心中嫉妒,便冷冷道:“休息的时间够长了吧!”

    主审官见香已燃尽,便笑道:“大家请入座吧!准备第三轮辩试。”

    第三轮辨试难度最大,时间也最长,给半个时辰,按照惯例,只要对方能说出典故出处,审议官都不能否决,所以一般都是在第三轮决出胜负。

    又是姚鼎先抽题型,他抽出一根题签,主审官高声道:“是即作。”

    果然是最难的一种,岳飞随即抽出即作一类中的最下面一题,这是姚鼎准备的第三轮题目。

    岳飞站起身朗声读题道:“押阳韵填词牌《江城子》,以雪为题材,请作词一首。”

    阳韵就是【ang】这个音韵,苏轼的两首《江城子》,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老夫聊发少年狂,都是阳韵,目前《江城子》也是大宋最流行的词牌。

    主审官缓缓道:“此题不作文才要求,只要格韵合规,意境押题,就算答上来了。”

    他意思就是说,只要符合最基本的规则,水平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很难,因为词牌本身就有字数和音律的要求。

    《江城子》的第一句要求七言起首,音律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姚鼎的题目还指定要押阳韵,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中平中仄仄平平’,最后一个‘狂’字押的就是阳韵。

    当然,一般士子十年寒窗苦读后都会写诗作词,只是水平高低的区别,但毕竟这是童子比试,要让十二三岁的少年填词,一般只有极少数的神童才办得到。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四名少年还在冥思苦想,写了涂,涂了改,何振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去年他们也是第三题没有答上来,败在了汤北乡学堂手下,第一轮被淘汰,好在学子在后面的考试中发挥出色,他们才夺得第四名,当然也得益于汤北乡学堂的意外退赛。

    “时辰到!”

    随着主审官一声高喊,卫南镇的四名学子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们没有能作出来,这一题算是失败。

    何振气得脸色铁青,昨天晚上他要四名学子各填词三首,其中就有《江城子》,至于雪景,改改就行了。

    可这四个混蛋却在看什么《大圣捉妖记》,谁也没有做他布置的功课,何振恶狠狠地瞪了四名学子一眼,回去再好好收拾他们。

    “请何师父抽题!”

    何振站起身,快步走到签筒前,他也要抽出自己的压箱之题,实际上他准备的第三轮题都极难,但他不甘心,他要找出最难的那一题。

    何振要抽竞射签,刚才在第二轮时姚鼎曾抽出那支签,又放回去了,何振便记住了它当时摆放的位子,轮到他抽签时,他便在上面做了个小小的手脚。

    何振今天特地在左手无名指上抹了点油,他在第二轮看到那支签时,便将油抹上去了,只要在侧面光线下,就能看到那点油渍。

    何振看了半天,慢慢抽出了那支签,并顺手将油渍抹掉,他将签递给主审官,主审官看了看,眉头一皱,居然又是‘竞射’。

    竞射属于选答题,如果抽中了可以放弃另抽,前四年的童子会中从未出现过。

    竞射对十二三岁的少年还可以,但对七八岁的孩童就难了,主审官看了看何振,意思让他放下另抽一题,何振却道:“不换,就这道题。”

    既然抽题者不肯换,无奈,主审官只得高声宣布道:“竞射!”

    姚鼎身子微微一震,他从来没有训练过四人文射,一是因为他自己就不会,二是一般抽到了也会放回去,童子会中也从未出现过竞射题,但很显然,何振今天就是针对他们,姚鼎眼中闪过一道极为担忧之色。

    何振脸上露出了狞笑,他早就知道姚鼎不会文射,所以才在第三轮安下了这个埋伏,自己的弟子第三轮败了,对方也休想通过。

    卫南镇学堂学子抽出题,起身读题道:“两丈线,一箭入壶。”

    房间内顿时一片哗然,竟然要求投两丈线。

    文射就是投壶,用箭投到远处的壶中,一般分为一丈线、两丈线和三丈线三种,壶为细颈铜壶,壶头有碗口大小。

    三丈线一般都是军队专业弓弩手的训练方式,文人办不到,就算两丈线也只有文武双全的进士才有这种能力,基本上都是投一丈线,这也是文人们的文射标准了。

    但何振却丧心病狂,竟要求投两丈线,而且要求一箭入壶,难怪房间内一片哗然。

    何振钻了规则的漏洞,主审官不能拒绝第三题,只能提出异议,如果出题方能解释通,那就必须回答。

    副堂长三丈,显然可以进行文射,主审官暗暗叹了口气,对姚鼎道:“按照规则,这一题你们可以拒绝。”

    姚鼎很为难,如果他们拒绝了,但对方却能合理解释,那他们就输了,所以拒绝的风险很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拒绝。

    既然何振不肯换签,就说明他有备而来。

    主审官看出姚鼎的为难,便不再勉强他,转而问何振道:“何师父出题要求两丈线,有什么依据?”

    所谓依据,要么卫南镇学子办得到,要么找出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何振胸有成竹道:“前年京城省试时,我们相州举人赵文博在大相国寺的文人会中以两丈线,一箭入壶,这件事我们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出此题。”

    姚鼎沉默了,他也知道这件事,难怪何振敢出这道题,这确实不犯规,只是有点无耻。

    “我没有意见!”姚鼎回答道。

    何振得意之极,捋着山羊胡眯眼笑道:“既然姚师父没有意见,那就请鹿山镇学堂的神童们答题吧!”

第三十章 擂台首赛(四)

    宋朝的一丈是三米一七,两丈就是六米三左右了,将一支箭投入六米以外的小碗口内,若不苦练上两三年是办不到的。

    但对于王贵和汤怀而言,这却是他们能够表现的唯一机会,两人都争着要答这道题。

    贫文富武,作为孝和乡两个大户人家的嫡孙,两人在读书的同时,也在家中跟随护宅武师练武,射箭是他们必修之课。

    王贵挽起袖子道:“我在家中射箭,五丈外可中箭靶,十箭能射中七箭,这道题非我莫属。”

    “胡说!上次你在我家射箭,还输给了我,当然由我上。”汤怀不服气压住了王贵。

    这时,李延庆笑问岳飞道:“五哥不也练了武吗?”

    岳飞是王贵和汤怀的邻居,三人一起长大,他也跟随两人一起练武,但他天资聪明,武艺远远强过王贵,不过进学堂后,岳飞便没有时间去王贵家后院射箭了,而是在自己的小院里蹲马步,绑铁沙袋夜跑,基本功非常扎实。

    岳飞苦笑一声道:“别的可以试试,但射箭我比不过这两位。”

    “那就别争了!”

    李延庆叫停了王贵和汤怀的争执,对他们道:“我是主答,当然是我上!”

    “你不行!”王贵和汤怀异口同声反对道。

    李延庆也不和他们争,他将两张纸捏成小团,其中一团放在岳飞的桌上,他隔着王贵和汤怀,将手中纸团抛去,精准地击中了七尺外的纸团。

    “要不你们也来试试看。”

    王贵和汤怀同时闭上了嘴。

    。。。。。。。

    一只四尺高的细颈圆肚铜壶放在墙边,两名衙役量出两丈后,画了一条线,箭是标准的铜壶箭,约七寸长,重八两,手感非常好。

    李延庆是在劈柴时发现自己有这种特殊的本事,这是从前傻二的天赋,出手疾快,而且数丈内打飞石,百发百中,颇有点象没羽箭张清的独门绝技。

    根据父亲的描述,从前的傻二应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儿童大多会有一两种特殊的天赋。

    他反复琢磨体会,已将渐渐将这种天赋融汇到自己身上,今天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现。

    这时,甲乙两个赛场的辩试都已结束,里镇学堂和汤北乡学堂都毫无悬念地战胜了对手,士子们涌到两边窗前观战,这里居然发生了童子会五年来的第一次竞射。

    更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公认最弱的鹿山镇学堂竟然连得两分,在最后一道决战题中还占据了上风,就不知这位学子的最后一击能否改写鹿山镇学堂的‘光辉史’。

    同时他也会成为汤阴县文射的第三人,两丈外文射,不知这是谁出的题,简直太牛了。

    知县刘祯和县丞马符也坐在了主台上,两人各坐一边,刘祯坐在主审官身旁,主审官用笔指指李延庆,在纸上写下三个字,‘神童也’,连着那幅对联一起呈给知县。

    刘祯看完了对联,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他对李延庆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坐在另一边的马县丞和何振迅速交换了一个眼色,何振用眼色告诉马县丞,如果这一箭投进了,那卫南镇学堂就出局了,马县丞可是答应过自己,擂台赛保他们进入前三名。

    马县丞的承诺是用三百两白银换来的,承诺没兑现,银子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