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妇人满脸苦楚道:“几位郎君,我这一行就是靠客人捧场谋生,怎么能得罪客人?我没有瞧不起各位,实在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

    李延庆笑了笑道:“阿母不用为难,让烟儿过去就是了,大家都谋生不易,我们能理解。”

    这时,烟儿忽然站起身,施礼道:“各位郎君,烟儿嗓子有点不舒服,想去休息片刻,先失陪了。”

    说完,她也不理睬阿母的叫唤,不高兴地扬长而去。

    美妇人喊不住她,只得歉然道:“要不我再给各位另外安排一人把!”

    李延庆摇摇头,“不用,我们说说话就行了,阿母去忙吧!”

    美妇人只得再三赔罪,才关上门离开了。

    李延庆起身给每个人斟满一杯酒笑道:“我们不要在意这种扫兴之事,说一说有趣的话题。”

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楼事件(下)

    又喝了两杯酒,洪大志拍拍周春的后背对李延庆笑道:“我听文昌说,老弟是汤阴县试榜首,很巧啊!我们这里也有一个榜首,老弟猜猜是谁?”

    李延庆眼珠一转,向他们三人看了一眼,“不会是周兄吧!”

    三人鼓掌大笑,“猜得准!”

    周春连忙摆手道:“我这个榜首只是侥幸,比不上李贤弟年少才高。”

    “周兄太谦虚了。”

    周春摇摇头,“我不是谦虚,我看过贤弟的试卷,贤弟的问策题写得真好,内审制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祖父赞不绝口,我是知道馆陶粮案的来龙去脉,所以才侥幸得到高分。”

    洪大志笑道:“你们都不要谦虚了,这次解试风云榜,你们二人都榜上有名。”

    “什么解试风云榜?”李延庆正要喝酒,听到这句话不由停住酒杯好奇地问道。

    周春笑着解释道:“一些无聊人的无聊之作,他们将今年一些实力较强的士子汇编成一个榜单,叫做解试风云榜,今年是第一次出现。”

    “不知榜单上有什么人?”

    “还能有什么人?”

    冯飒冷哼一声道:“榜单上绝大部分都是京城太学生和四大书院的生员,相州本地士子只有五人,排名最高是安阳榜首袁铭,排第九名,李老弟排第十一,文昌排第十八名,林虑县索性就没有人上榜。”

    洪大志笑道:“冯兄居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也可以在我的记忆中上榜了。”

    冯飒不睬他,继续对李延庆道:“可别小看这个榜单,听说安阳三家关扑店就根据这份榜单开出赔数了,押今年发解试前三名,认注数最高的三人都是安阳籍的三名太学生,赵玉书、杨度和武邦昌。”

    “谁在提我的名字?”

    话音刚落,门口出现了几名士子,年纪皆二十出头,中间一名士子身穿一件白色的锦缎长袍,头束玉冠,容貌俊朗,双臂交叉在胸前,神情傲慢地看着房间里四人。

    “这人就是赵玉书,号称相州第一才子。”

    李延庆却认出了赵玉书身后站着几名士子,其中两人正是自己在来安阳半路遇到的王文欢和杨羽,这两人就像狗腿子跟在赵玉书身后,指着李延庆低声说着什么?

    李延庆转过身,将后背对着大门,不理睬这群不速之客。

    周春年纪最大,他连忙上前拱手道歉,“我们在说解试风云榜,并非是故意提赵兄的名字。”

    “是吗?看看几位仁兄很会找乐子,既可以听烟儿的小曲,又可以在别人背后议论一下长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诸位在说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议论嘛!”

    四人都意识到,这些太学生是在为刚才歌妓的事情来找茬了,

    这时,李延庆淡淡道:“阁下有什么事就进来说,不要站在走廊上挡别人道。”

    “哟!我没注意到这里还有个小孩。”

    赵玉书故意装得很惊讶,他慢慢走上前,上下打量一下李延庆,回头问王文欢和杨羽,“他是什么人,也是来参加科举的吗?”

    王文欢撇撇嘴,“人家可是汤阴县榜首,汤阴县的第一读书人。”

    赵玉书连忙拍拍胸脯,“吓死我了,汤阴县榜首,听到这个称呼,我还以为汤阴县没人了,居然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上了榜首,呜呼哉!”

    “阁下好像也是风云榜榜首吧!听到这个称呼,我还以为相州没人了,居然让一个区区太学生上了榜首,呜呼哉!”

    李延庆针锋相对地顶了他一句,赵玉书脸色一变,盯着李延庆道:“你最好把话说清楚!”

    李延庆笑了笑,“我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你要让我重复一遍吗?”

    这时,周春上前抱拳道:“赵兄,如果我们有什么得罪之处,我向你道歉,不过赵兄若没有别的事,就请回去吧!”

    赵玉书今天作为东道主宴请其他几个县的太学生,他发了通脾气,原以为歌妓烟儿会乖乖过来唱曲,不料烟儿却不理睬他,着实让他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他心中一口恶气便转到了隔壁这几个士子身上。

    他们这些从太学回来的士子本来就是眼高于顶,骨子里瞧不起相州本土学子,如果李延庆低声下气,向他赔礼道歉也就罢了,偏偏和他针锋相对,他心中愈加盛怒。

    加上赵玉书今天多喝了几杯酒,在酒精的刺激下,他失去了读书人应有的理智和风度,平时潜伏在心中阴暗面暴露出来,极其嚣张狂妄,他指着周春骂道:“你又是什么东西,还是河北第一儒的孙子,你祖父连一个进士也没教出来,他也配称河北第一儒?”

    周春和他的同伴大怒,怒视赵玉书,“你嘴上放干净点!”

    李延庆冷冷道:“还太学生呢!什么德行,真给太学丢脸。”

    赵玉书霍地转身,一把揪住李延庆脖领,用拳头在他眼前晃了晃,“臭小子,你不要惹毛我,识相的,赶紧给我赔礼道歉,若再敢言语无礼,看我怎么把你鼻子打开花。”

    李延庆推开他的手,淡淡道:“我看你是酒喝多了!”

    这时,王文欢又在赵玉书耳边低语一句,李延庆只听见‘捉刀’两个字,他眉头一竖,目光凌厉地向王文欢盯去。

    赵玉书张大了嘴,故意装作满脸惊讶的样子,指着李延庆鼻子歇斯底里地大笑,“原来。。。。原来你爹爹叫做李捉刀,这个名字起得妙啊!我肚子都要笑爆。。。。。。”

    不等他说完,他忽然发现一个拳头出现在眼前,‘砰!’一声,李延庆结结实实一拳在砸他鼻子上,赵玉书一声惨叫,身体腾空向后飞去,后背重重撞在木墙,他满脸鲜血,捂着鼻子惨叫。

    李延庆反手又是一记耳光,狠狠抽在王文欢脸上,将王文欢打得晕头转向,他捂着脸,眼睛里露出一丝恐惧,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突来的变故将所有人都吓呆住了,李延庆摸出一把钱扔在桌上,对周春三人道:“这群臭虫着实扫兴,我们去别处吧!”

    周春三人没想到李延庆会真的动手,三人都有点紧张起来,连忙起身离开雅室,他们刚刚走到楼梯口,后面传来一声怒吼,“给我堵住那个混蛋,别让他跑了。”

    只见赵玉书满脸鲜血地冲了过来,和他一起喝酒的十几个同伴纷纷从房间里出来,前后围堵李延庆,李延庆见事情要闹大,便对周春三人道:“你们先走吧!我来和他们说理。”

    周春三人吓得心惊胆战,想要留下来陪李延庆,却又没有这个勇气,只得说一声抱歉,匆匆走了。

    李延庆站在楼梯口,随手拧下一根楼梯木柱,就像剥玉米一样,将小腿粗的木柱子一点点捏得粉碎,木屑从他手中扑簌簌落下,十几名太学生眼睛里流露出惧意,谁也不敢上前。

    李延庆对十几名太学生笑眯眯道:“读书人要讲道理,我建议还是不要打架,这对你们没有好处,你们倚强凌弱,十五个人群殴我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官府追究起来,不仅你们这次科举泡汤,太学也容不了你们,我是为你们的前途考虑,你们说呢?”

    十几名士子都不住的点头,觉得李延庆说得有道理,几个人把提在手中的椅子又悄悄放下了。

    李延庆又看了一眼赵玉书,有必要警告这厮,让他闭上臭嘴。

    李延庆脸上的笑容消失,盯着赵玉书冷冷道:“你胆敢辱我父亲,按照我的脾气,今天我至少要割你一只耳朵,不过念你是初犯,又喝多了酒,我就饶你这一次,若你再敢胡说八道,你必会陈尸在城外的臭水沟里,我李延庆说得出做得到,不信你就试试看!”

    说完,他手一扬,手中的一把筷子一支支脱手而出,‘啪!啪!啪!’钉在雪白的墙上,李延庆拍了拍手,转身扬长而去。

    众人望着墙上的筷子,一个个面面相觑,惊得目瞪口呆,墙上的筷子竟然拼出一个‘杀’字,他们一群文弱的书生,哪里见过这种杀气腾腾的阵势,赵玉书更是惊得浑身颤抖,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窥视解元

    周春三人已经不在酒楼外,李延庆也没有兴致再去吃饭,他在路边小吃摊上买了五个肉饼,带回了客栈。

    房间里,李延庆坐在桌前一边啃肉饼,一边看书。

    他刚才算了一下时间,从前天出发到现在,他每天总有是这样那样的事情,三天时间他竟只有一个上午和一个晚上看书,如果照这样下去,这次科举不会有任何希望,还不如跟张显,秦亮去看看州学。

    李延庆心中着实有点慌了,他可不是成竹在胸,还有不少内容需要临阵磨枪,他还要背两遍《宋刑统》,另外还有将近四百个案例需要看透,光看完案例就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可现在只剩下二十七天了。

    除了拼命读书外,他没有选择余地,李延庆决定以后再也不出门,吃饭也在客栈内解决。

    就在这时,房门轻轻敲响了,“是谁啊!”李延庆有点头大,这个时候谁还来打扰他?

    “是我!”门外传来的周春的声音。

    李延庆连忙起身,上前开了门,只见周春满脸歉意地站在门口,左手拎一只食盒,右手拿着厚厚几本笔记。

    “原来是周兄,快快请进!”

    周春走进房间,关切地问道:“贤弟没有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呢?”

    李延庆挠挠头笑道:“我和他们讲道理,他们以强凌弱,事情闹大了,倒霉是他们,读书人要讲道理,他们就理解了,然后我就回来了。”

    “我们后来又去了一趟酒楼,你和那些太学生都已经走了,只见酒保在扫地补墙,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他们谁也不肯说,一个个满脸惊惧,我们真的很担心,回来见到掌柜,才知道你没有事。”

    说着,周春将食盒放在桌上,“我估计贤弟没有吃饱,所以又给你带了点酒菜。”

    这时,伙计送来一壶热茶,李延庆倒了两杯热茶笑道:“我们坐下来说话,烤烤火!”

    周春坐了下来,他伸手在火盆上揉搓一下,又接过李延庆递来的热茶,徐徐喝了一大口,待热茶暖透了心,这才对李延庆道:“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前也出现过,太学生和本土士子的矛盾一直很深,说到底还是因为发解试录取名额太少,竞争太激烈的缘故。

    本土士子认为太学生回来抢夺他们利益,而太学生则认为发解试的录取名额本来就是给太学的,发解到地方而已,尤其今年解试风云榜一出,本土士子只有四人上榜,太学生和四大书院占去了十六个榜位,矛盾就有点激化了。”

    李延庆总是能从周春这里得到一些他感兴趣的消息,若是以前,他一定会多问几句,但现在他没有这个心情了,时间实在太紧张,他只希望周春坐一会儿就赶紧回去。

    李延庆便略有点敷衍地笑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说法,难怪那些太学生一个个眼睛都长在头顶上。”

    但周春现在却不是来给李延庆普及什么知识,他感激李延庆维护他祖父的名誉,但又愧疚自己没有留下来和李延庆并肩作战。

    他便想着用什么办法补偿一下李延庆,以减轻自己的歉疚之心。

    “今天赵玉书辱我祖父,我愤怒万分,却始终没有勇气一拳打出去,还是贤弟有魄力,替我出了这口恶气,我心中实在感激不尽。。。。。。”

    不等周春说完,李延庆便摆摆手道:“周兄太客气了,其实我这人很少动手,除非辱及我家人或者师父,今天我还算克制,轻饶了赵玉书,若不是怕影响科举,他今天恐怕就要被抬回去了。”

    周春笑了笑,便将手中两本笔记递给李延庆,“这是我祖父专门替我整理的刑律案例,朝廷公布的四百个案例我祖父都详细分解了,适用哪一条律法,还有简要评述,还有唐宋律法的区别等等,对今年增加的刑律考试非常有用,一共有四本笔记,贤弟看两本,我看两本,过几天我们再交换一下。”

    李延庆顿时喜出望外,这正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他手中的案例只有内容和结果,却没有判决的依据。

    每个案例他还要去对照找刑律条款,等于要仔细研究每个案例,这就是他一个月也看不完案例的原因,如果有现成整理好的案例,他最多五六天便能看完了,为他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李延庆也知道,这种宝贵的秘籍,士子一般不会轻易示人,更何况自己和周春有直接竞争关系,周春还把它送给自己研读,恐怕就是因为今天那一拳的缘故。

    这就叫冥冥中自有天意了。

    周春又嘱咐李延庆两句,便告辞走了,李延庆连忙翻看周春留下的笔记,内容果然非常详实,不愧是河北第一大儒的手笔,引经据典,甚至还指出了判决的错误,令李延庆惊喜不已,他连忙取出纸笔,开始一边看一边抄,渐渐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

    发生在酒楼中的斗殴事件由于当事双方的缄默最终没有发酵,虽然事件一度在士子们中间小范围传播,但并没有引来官府的关注。

    很快,随着州学的入学考试报名开始,更多年轻生员涌入安阳县,使安阳县更加热闹,话题也不再局限于科举,州学的入学考试也渐渐成为安阳县关注的焦点。

    在安阳县城东有一座占地四十亩的大宅,大宅主人叫做郑升,是安阳有名的大地主之一,他还有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是大宋太子赵桓的岳父,当然,他并不是太子妃的父亲,而是太子庶妃郑氏的父亲,女儿地位虽不高,但他也是相州少有的皇亲国戚。

    外书房内,大腹便便的郑升正负手来回踱步,他长得十分肥胖,脸上的肉堆积在下巴上,使下巴变成四层,下身尤其肥硕,活像一只穿上了衣服的河马。

    这些天郑升也有点焦虑,他的小儿子郑荣泰今年也从太学回来,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发解试,郑荣泰在太学也只是在外舍读书,层次比较低,远不能和上舍生赵玉书相比。

    如何让儿子考中举人,甚至考中头名解元,就成了这几个月郑升一直在冥思苦想的问题,从学识上,他儿子肯定考不上举人,找人替考,但又实在找不到和他儿子身材相似的替考人,那么只有靠权力运作的办法让儿子登顶了。

    郑升也曾经考虑过让自己女婿,也就是太子殿下出面,但这个想法被长子强烈反对,太子去年才被册封,就进行科举作弊,这件事若传出去,不仅会严重影响太子的名声,女儿在东宫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郑升不得不作罢,只能自己想办法。

    就在郑升焦虑不安之时,有丫鬟在堂下禀报,“衙内回来了!”

    郑升一回头,只见长子步履匆匆走进院子,郑升连忙摆手,让丫鬟都退下去,他迎上前问道:“贾通判怎么说?”

    郑升的长子叫做郑荣平,年约二十七八岁,长得也颇为富态,但比他父亲稍微瘦一点,而且十分精明能干,他刚刚去找了相州通判贾筌,通判是州府第二号高官,相当于唐朝的郡丞。

    贾通判和郑家的关系极好,他希望走太子路线,使自己能平步青云,所以他一直很照顾郑家,这次郑氏就想通过他的权力把小儿子推上解元的位子。

    郑荣平笑道:“既然父亲提出要求了,贾通判怎么会不答应,他已承诺让三弟中举,同时也表态会尽力让三弟夺得解元。”

    “只是尽力?”

    郑升有点失望,尽力和承诺的含义完全不一样,郑升不高兴道:“他为什么不承诺让荣泰直接为解元?”

    “贾通判说,关键是主考官很难打交道,他现在根本见不到主考官,也无法递条子,贾通判还说,这个欧阳是出了名的耿直,这种人千万不能和他讨论帮忙中举之类的事情,否则他会直接捅到官家那里,官家会以为是太子指使,对太子就很不利了。”

    “那他说怎么办?”

    “贾通判说,只能从副主考郭百颂那里着手,他提出两个方案,首先三弟的卷面要好看,他希望父亲事先找好捉刀人。”

    “让人替考吗?”

    “不是,这会被其他太学生揭发出来,很危险,贾通判说,他可以创造条件,让三弟和里面监考官联系,然后由捉刀人做题后再由监考官递进去,因为审卷院关闭后,主考官就无法巡视了,监考官都是他的手下,事情就好办了。”

    郑升心中不由暗骂一声,明明还有很多办法,但贾筌偏偏选了这么一个下策,说明他也不想承担风险,一旦出事,他就推得干干净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郑升无奈,又问道:“那第二个方案是什么?”

    “第二个方案是接着第一个方案,让我们拿出两千两银子,由他来送给梁知州,贾通判说,这件事需要知州沉默才行。”

    竟然要两千两银子,郑升着实开始肉疼起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试科举(一)

    随着最后的科举考试一天天临近,安阳县内终于安静下来,除了吃饭时间酒馆会有一点士子聚集外,其他时间很难再看到士子们的身影,大家都躲在房间里全力复习,备考最后的解试。

    张显去州学两天后托人送了一个口信给李延庆,他们要晚几天才能回来,但一直到离科举考试还剩下三天,张显和秦亮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客栈。

    “老李,我今年是彻底没有希望了。”张显满脸沮丧,脸上的表情就像过了季的老苦瓜,要有多苦就有多苦。

    李延庆看了他半晌,只见他皮肤晒得黝黑,这分明是出去游玩过来的模样,刻苦复习了快一年,这小子居然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

    “你不会告诉我,你去州学没有复习吧!”

    张显咧了咧嘴,懊悔得要哭了出来,“真被你说对了,我真的一个字都没有看。”

    “你去州学不看书,干什么去了?”

    “我。。。。我被他们拉到磁州游玩去了。”

    张显懊悔万分地抓着头发,“我怎么就一点主见都没有呢?他们叫我去,我就去了。”

    果然被自己猜中,这二十几天跑去游山玩水了,李延庆无语地望着张显,师父曾说过,有些人会在关键时刻就把握不住自己,显然说得就是张显这种人。

    但主考官不会因为他忏悔就再给他一次机会,科举竞争的残酷就在这里,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张显去州学玩了一个月,而自己已经复习完了刑律,不仅将厚厚《宋刑统》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近四百个案例也彻底吃透,在刑律上他自认为没有问题了,他甚至还抓紧时间写了十几篇策论,又整理了数百首北宋以后的诗。

    此时,他已笃定自若,万事俱备,就等三天后的最后考试了,而张显却浪费了最宝贵的一个月时间,这让他无言以对,也一点不同情。

    “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了,抓紧时间看一点书吧!能看多少算多少,如果运气好,说不定正好考到。“

    “老李,你有没有什么刑律方面的资料借给我看看,帮帮兄弟这一次。”

    张显双手作揖,满脸恳求地望着李延庆,他知道李延庆有记笔记的习惯,说不定已经整理出什么精华了。

    李延庆现在就是他的救命稻草,虽然他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但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厚着脸皮求人了。

    李延庆本想一口回绝,让张显好好尝一尝后悔的滋味,吸取教训,但转念又一想,确实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是好朋友,在对方危难的时候能帮一把算一把。

    他便将从周春那里抄来的四大本案例分析放在张显面前,“看在过去交情的份上,我帮你这一次,你这三天抓紧看这个,刑律或许能拿到一半的分。”

    张显感激万分,如获至宝地抱着四本笔记跑回屋了,李延庆望着他的背影摇摇头,看完这些案例至少要六天时间,现在只剩下三天,张显真的来不及了,但自己也只能帮他到这个程度,他自己不争气,又能怪谁?

    事实上,这次科举,朝廷在几个月前才临时决定加考刑律和诗,对于所有考生,起点都一样,大家都没有学过刑律和诗,除了太学生,他们本来就有这门课程。

    这就看谁能在最后几个月抓紧时间复习,谁就能最后胜出,如果自己浪费了时间,那也不能怨天尤人。

    这时,门口传来伙计的声音,“小官人,你找我吗?”

    李延庆连忙走到门口,递给伙计五十文钱,“麻烦你到斜对面的小吃铺给我买三笼小包子和两碗胡辣汤,剩下的钱就赏你了。”

    小包子一笼十文钱,胡辣汤一碗五文钱,伙计跑腿一趟能赚十文钱,他连连道谢,接过钱快步去了,李延庆又坐回桌边,取出《论语》和《孟子》的复习笔记,《论语》和《孟子》是小经,第一场就是考它,还剩三天时间,李延庆准备再好好将它们整理一遍。

    。。。。。。。。

    副主考郭百颂的府宅位于城南,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官宅,在一个月前,这里曾经车水马龙,无数考生携带礼物和名帖前来拜访,都口口声声想拜在郭百颂门下。

    但随着郭百颂搬入审卷院后,他府宅前便门前冷落,很少有人前来拜访了,这天晚上,一辆马车停在郭府门前,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头戴八角帽,穿着深色短衣,看起来是个管家打扮,他身后跟着两名健壮的家丁,抬着一口沉重的大箱子。

    中年男子走到门前说了两句,门房便让他们进去了。

    这名中年男子是安阳县四大豪门贾、郑、赵、武中赵家的大管家,奉老爷之命前来郭家送礼,之前老爷已和郭百颂谈好,今天他是奉命前来兑现交易筹码。

    赵大管家被领进一间书房,书房内灯光明亮,布置简洁,一张宽大的桌子背后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这男子身穿上好的火狐皮裘,头戴纱帽,长得健壮高大,微胖,脸色非常红润,不过长了几片紫斑,看起来就像一块带着紫色的砖。

    他是郭百颂的次子郭修,这次郭百颂当副主考,儿子郭修就是联络人,很多郭百颂不好出面之事都由他来处理。

    赵管家深深行一礼,郭修淡淡问道:“带来了吗?”

    “带来了!”

    赵管家一摆手,两名家丁将沉重的大箱子抬了进来,又退下去了。

    郭修负手走上前,赵管家打开箱盖,里面白花花一片,都是一锭锭的官银。

    “这是两千两银子,老爷说,事成之后再酬谢一千两银子。”

    郭修凝视白银片刻,眼中露出了贪婪之色,这就是今年解元的价格,三千两白银,但光有银子还不行,还得看赵玉书自己的临场发挥,若考砸了,就很难帮他了。

    郭修将木箱盖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听说贵府衙内受伤了?”

    赵管家恭恭敬敬道:“前不久从酒楼上摔下来,鼻梁不幸摔断,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郭修意味深长道:“要当心啊!还有三天就考试了,这个紧要关头可别再出意外。”

    “这个我们也明白,老爷已经不准他出门了。”

    郭修点点头,“好吧!请转告你家老爷,今晚我就把消息送进去。”

    “一切拜托衙内了!”

    赵管家告辞而去,郭修把自己府上的管家叫来,问他道:“老爷的药送进去了吗?”

    “还没有,在等公子安排!”

    郭修立刻写了一张纸条,交给管家道:“现在就去送药,把这张纸条也一并交给老爷。”

    。。。。。。。

    三天时间眨眼便过,令无数考生既期待又害怕的科举考试终于到来。

    今年的解试一共考四场,比去年多一场刑律和诗,第一场是考兼经,也就是《论语》和《孟子》,要考一天。

    第二场是重头戏,考《三经新义》,这一场要考三天两夜,考生们不准出来,需要住在贡院内;而第三场最重要,考策论,时间是两天一夜;第四场是加考的刑律和诗,只考一天。

    四场考试加起来要考七天三夜,不仅是全面考核士子的学识水平,同时也是对士子意志和体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若体力不佳,很可能就会熬不过这七天。

    寅时正,也就是凌晨四点,李延庆一夜睡足,神清气爽,他吃罢早饭便早早在大门口等候了,此时正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候,夜色还很浓厚,外面漆黑一片,看不清道路。

    好在客栈距离贡院很近,抄小巷走直线过去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客栈五个伙计负责轮流挑着灯笼带士子们前去贡院。

    凌晨寒风凛冽,李延庆一边搓手跺脚,一边不时回头张望,张显和秦亮估计还在吃早饭,这让李延庆有点不高兴,约定好的时间早就过了,这两个家伙怎么一点都不守时?

    这时,周春带着四名同伴从客栈里走出来,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裘,周春一眼看见了李延庆,便走过来笑道:“贤弟和我们一起去吧!”

    李延庆指了指里面,“我在等他们,你们先去吧!”

    洪大志拍拍李延庆的后背,“你的排名已经进前十了,好好杀一杀那帮太学生的威风,我们这些本土士子就指望你了。”

    说来也好笑,酒楼打架事件后,李延庆开始被人关注,他在风云榜上的排名居然上了一位,跳到第十名,而赵玉书则因发酒疯,品行被扣分,跌了两位,排到第三名,让人始料不及。

    李延庆笑了笑,“我会尽力而为!”

    这时,一名伙计挑着灯笼走了过来,“去贡院的跟我走!”

    等在门口的大群士子纷纷跟上去,周春抱拳笑道:“那我们先去了。”

    “我马上就来!”

    眼看大群士子跟着伙计走了,李延庆心中未免有点焦急,这两个家伙怎么就这样磨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