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就好,这些年你们东奔西走,一直没有安定下来,这次来京兆如果不出意外,你们将要住很多年。”

    曹蕴忍不住白了他一眼,低声调笑道:“就怕象上次一样,金兵打来,我们一家老小又得向巴蜀奔逃。”

    “我保证不会了!”

    曹蕴嫣然一笑,又道:“汤圆儿这次没有一起来,她带着孩子去了江夏,可能要明年开春后才能过来。”

    李延庆笑道:“这下王贵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曹蕴眉头一皱,“他又在外面养别宅妇了?”

    “这个。。。。不好说,我也不好多问。”

    “你就是在纵容他!”

    众人说说笑笑,很快便走进了后宅,那一面蓝得像宝石般的湖水让众人忍不住惊叹起来,曹蕴眼中闪烁异彩,这面美奂绝伦的湖水让她一下子便喜欢上自己的新宅。

    李延庆微微一笑,“我说过,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这里怎么会有一面湖水?”曹蕴惊喜地回头望着夫君,她明显感觉水质和外面河水完全不同,外面河水是绿色,而这里的湖水竟然是深蓝色。

    李延庆笑着给众人解释道:“这里原本是大慈恩寺的一部分,下面有三口泉水,就因为这三口泉水,所以才有这座行宫,湖面很大,以后大家可以坐船,可以到湖中的赏湖亭小坐。”

    说到这,李延庆又指着四周的几座大院子道:“这里面有六座院子,都修得精致典雅,各有千秋,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院子住下。”

    “娘!我喜欢那棵大树,我们住那边吧!”

    阿莲指着一棵长得极为茂盛的大树欣喜叫喊,“树上一定有爹爹说的小精灵,娘,好不好嘛!”

    阿娘摇着郭师师的衣襟央求,郭师师摸摸孩子头笑道:“让大娘先选!”

    “没关系,孩子喜欢就好,你们就住那边吧!”曹蕴笑眯眯点了一下阿莲的鼻头。

    “爹爹,那棵大树有小精灵吗?”阿莲又拉住父亲的手问道。

    “有没有小精灵我不知道,不过那棵大树住有小松鼠,爹爹看见过。”

    阿莲欢呼一声,迈开小腿便向院子奔去,两名女兵连忙跟了上去。

    众人很快便选好了自己的院子,曹蕴的院子在中间,是整座后宅的正院,占地足有八亩,各种楼阁大房就有上百间之多,赵福金和郭师师的院子位于正房两边,大概都是五六亩,小莲看中那株大树其实是在院子外面,是柴周时代栽下,迄今已有一百余年,长得极为高大挺拔,树冠如云,树中枝繁叶茂,就俨如一个独立的世界,不过现在树叶都落了,略显得有点萧瑟。

    扈青儿也选了自己的一间院子,这间院子实际上还是半成品,房舍已经修好,但院子还没有来得及布置,还是一片草地,这让扈青儿十分喜欢,正好可以用来练武。

    另外还有一间院子是李延庆的内书房,再有两间稍小的院子暂时空着,以后继母杨氏带李宝妍过来居住。

    这次西进她们只带了随身物品,其他财物只能等以后再分批运来,当天下午,李延庆叫了太白楼的酒菜,一家人聚在一起,热闹喜庆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入夜,一番恩爱后,李延庆和妻子曹蕴相拥而眠,曹蕴轻轻抚摸着丈夫的头发柔声道:“新年前把青儿纳了吧!”

    “这就是娘子今天说的奖赏吗?”李延庆笑嘻嘻问道。

    曹蕴轻轻在丈夫的胳膊上掐了一下,幽怨道:“我在说正事,别嬉皮笑脸的。”

    “可她是我妹妹啊!”

    “去!她哪里是你妹妹,你的妹妹在临安呢!人家跟了你这么多年,年纪也大了,该给她一个说法,要不你怎么对得起她死去的父亲?”

    李延庆沉默了,半晌才道:“她是我军中一员奇将,她也喜欢军中的生活,让她脱去军服,穿上长裙,整天呆在家中,恐怕她自己都不习惯。”

    “那你就把她带在身边,我们府中都是穿长裙的女人,有一个穿军服的小妾,相信你会更喜欢。”

    李延庆摇摇头,“其实她可以选择更好的归属,象曹猛、燕青、杨文意这些大将都没有成婚。”

    “夫君觉得她会答应吗?”

    李延庆苦笑起来,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大家都知道扈青儿迟早是自己的女人,就算扈青儿自己答应,恐怕也没有人敢娶。

    李延庆便不再矫情,点点头道:“这件事我不管,你来安排吧!看她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要勉强,我只是希望她能够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也能给她死去的祖母和父亲一个交代了。”

    当天晚上,李延庆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孩童时代,隔壁的胡大娘拿着一个煮熟的鸡蛋笑嘻嘻递给他,“庆哥儿,以后长大后娶我家青儿,大娘天天给你煮鸡蛋!”

    李延庆欢天喜地刚要答应,胡大叔却如一座黑塔般出现在他眼前,瞪着牛眼大的双目,恶狠狠对他道:“想娶我家青儿,必须要打赢我才行!”

    李延庆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他怔怔地望着屋顶,孩童时代的点点滴滴如流水般从他心中淌过,不知不觉,他眼中充满了柔情。

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学升级

    次日一早,李延庆来到了经略府,走进大门,主薄唐凯笑道:“都统,刘尚书来了!”

    刘尚书就是刘,他在朝廷的官职是校检兵部尚书,实际差遣官职是在熙河路出任宣抚使,主管熙河路政务,恢复熙河路的民生,他已在上个月将熙河路的防御交给了统制刘铁,自己专心政务。

    李延庆主管西北三路的军政事务,刘当然也受李延庆节制,这次他来京兆府,述职的成份更多一点。

    李延庆快步走进大院,只见刘正坐在池塘前喂鱼,李延庆不由笑道:“刘尚书好雅致!”

    刘见李延庆进来,连忙将鱼食扔进水中,拍拍手笑道:“最近迷上了钓鱼,稍微有点闲暇都会坐在池塘边钓上几杆,看见池塘中鲤鱼肥美,有点手痒难耐。”

    “既然如此,那就一边钓鱼一边说话吧!”

    李延庆吩咐手下去找几根钓竿来,几名从事又搬来一张小桌子和椅子,摆放在池塘边,不多时钓竿送来,两人坐下,将鱼饵撒进水中,开始垂杆钓了起来,茶童也飞快奔来,给两人送来了热茶。

    “现在熙河路的情况怎么样?”李延庆笑问道。

    “西夏军其实占领熙河路的时间不长,熙河路十五州中,西夏军只过境了湟州、兰州、会州、河州和陇州,其实损失最大的是兰州和会州,兰州十五万汉民逃走了大半,会州也是,商业被破坏殆尽,城内民舍被洗劫一空,秋收也受到严重影响,今年收成锐减三成,没有三五年时间休养恢复元气。”

    “五年时间太长了,最多免税三年!”李延庆开始和刘讨价还价。

    “三年不行,熙河路本来就贫瘠,老百姓的一点点家当都被抢光了,你总得给大家喘口气,再说,熙河路的税赋本来就无足轻重,还是五年吧!”

    “宋民从西夏南归才免税五年,你这个只是逃难,我没法说服朝廷,最多免税四年,我不能再让步了。”

    “呵呵!那就一言为定,熙河路免税四年。”

    “等等!把话说清楚,不是熙河路全部,而是遭遇兵灾的五个州免税,其他州正常缴纳税赋,最多今年减税三成。”

    刘苦笑着摇摇头,“你呀!整天就知道盘剥百姓,你在西夏得了那么多铜银,就不能让利于民吗?”

    “西夏的战利品是军费好不好,而且朝廷还要分走一半,再说陕西路和秦凤路百姓都在缴纳税赋,我给兰州、会州等五州免税五年,已经仁至义尽了。”

    刘不想和李延庆争下去,他话题一转问道:“这次我来京兆,主要是为科举之事,我听说朝廷要恩待西北三路,是不是要给我们增加进士名额?”

    李延庆微微笑道:“别想得太美了,给我们增加进士名额,河北、河东不都得跳起来吗?省试没有变化,恩待我们是指提高京兆府学的地位,和太学一样了,朝廷答应将京兆府学的学生人数提高到三千人,这次发解试就相当于府学的入学考试,将来考过上等上舍生,朝廷将赐同进士出身。”

    刘大喜,“这下熙河路的士子可有盼头了!”

    熙河路士子已经连续二十年参加省试被抹了光头,二十年来没有一个士子考中进士,朝廷将京兆府学升级为太学,无疑给熙河路的士子们带来荣升进士的希望。

    刘忽然有所感觉,他钓竿一抬,一条肥大的鲤鱼顿时出现在半空中。

    “哈哈!我先钓上了!”

    。。。。。。。。

    大唐时代留下宫阙早已在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彻底消失了,原本太极宫的土地上现已生活着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京兆府学也位于从前的宫阙遗址西北角,占地约五百亩,目前有一千名府学生在这里求学,在府学隔壁便是占地两百亩的孔庙和贡院,这次京兆府的发解试就将在贡院内举行。

    在贡院广场对面有一座酒楼,叫做翰林酒楼,几乎是府学生的专用酒楼,不过这几天酒楼挤满了来自陕西路各地的士子,这也是这次科举的一个特点,允许学子跨州考试,朝廷给了陕西路两千三百个发解试举人名额,经略府并没有分解到各州,改由陕西路统一录取,这就避免了从前陕西路各州众寡不均的弊端,比如京兆府是三十名士子录取一人,而到绥州,七个人就能录取一人。

    当然,李延庆也给了朝廷充分的理由,战乱导致河东路以及陕北沿边各州的民众大量逃往关中,各州究竟有多少读书人已经很难统计,所以李延庆要求实行跨州科举,也得到礼部的同意,另外考虑到大量河东民众逃往关中,礼部在上次一千五百个发解试名额的基础上增加八百个名额,也算是一种特殊照顾。

    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便是在京兆府参加发解试的士子占据了整个陕西路的八成,一共有三万多名士子汇聚京兆城。

    所以瀚林酒楼里不仅有京兆府的士子,还有陕西路其他各州以及河东路的士子,众士子以地域相邀,三五同乡好友聚会,使酒楼内异常热闹。

    今年京兆府的主考官已经定下来了,由知府李光出任,这几天士子们都在谈论这位主考官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章风格,考中举人有很多好处,就算省试考不上进士,但至少也能入官衙为吏,谋取一个不错的饭碗,而且还可以进府学继续深造,三年后再考太学,以后也有为官的机会。

    这时,一名士子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大喊道:“重大消息,朝廷已批准京兆府学升格为太学,扩大到三千学生!”

    这个消息顿时使酒楼内鸦雀无声,随即又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士子们激动万分,作为读书科举人,大家都知道京兆府学升为太学的好处,这就意味从府学出来后有资格为官了,而且学业优异者还能得到同进士出身,京兆府学升级,显然首先将惠及陕西路的士子,让他们怎么能不欢欣若狂。

    靠窗边一酒桌前坐着六名来自太原府的士子,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惊愕之余都皱起了眉头,几人窃窃商议道:“就不知我们河东士子能不能进京兆府学读书?”

    “应该能吧!”

    一名稍微年长的士子迟疑一下道:“太原府学一半的教授都加入了京兆府学,太原府学都没有了,让我们去哪里读书?”

    “别担心了,肯定可以的!”

    另一名士子笑道:“朝廷追加八百个举人名额给陕西路,不就是给我们河东路的士子吗?既然京兆府学的名额也增加了,当然也有我们份,更何况李太保也曾是我们太原同知啊!”

    正在商议之时,忽然有士子大喊:“府学门口贴出布告了!”

    众士子沸腾了,争先恐后冲出酒楼向府学大门奔去,掌柜急得直跺脚,“这帮小兔崽子,把酒钱给我留下啊!”

    府学大门前的告示牌上贴上两幅最新的通告,一幅是关于府学升级为太学的通告,普通学制三年,另外上舍生追加学制两年,考过上等上舍生的学子将赐同进士出身,授九品官职。

    另一幅则是报名府学条件,众人当然更关心报名府学的条件,首先是生源范围,西北三路以及河东路的士子皆可就读京兆府学,其次是报名条件有三,第一,必须通过发解试的考试,取得举人资格;第二,通过府学的入学考试;第三,参加过抗金的军人可以直接报名参加入学考试。

    再次是今年的招生名额,将招生一千人,食宿费用由官府完全负担,每人每月另给五百文钱的补贴,对贫寒子弟极有吸引力。

    通告挤满了数百名士子,仍有得到消息的士子正从四面八方向府学赶来,对府学的入学要求大家都能理解,毕竟西北三路今年的发解试名额超过了三千人,而府学这次只招千人,当然有必要进行入学考试。

    只是众士子对军人的优待似乎有点不太理解,似乎军人要抢走原本他们的名额,一时间,告示前议论纷纷,这时,有人高声道:“大家多虑了,那群舞刀弄枪的士兵懂什么学问,能通过入学的士兵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经略使只是做出一个爱兵的姿态,实际上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

    众人想一想确实有道理,文武双全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占不了几个名额,担心渐去,众士子又开始憧憬同进士出身,封九品官的美梦。

    。。。。。。。。。。

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试

    十一月初八,天还没有亮,贡院广场前便已人山人海,贡院是第一考场,还有一个分考场便是府学,一共三万考生将在这两地参加今年的恩科发解试。

    陕西路实际上只有三个考点,除了京兆府外,还有就是延安府和汉中府两个考点,不过京兆的考生占据总考生的八成,其余两个考点分别只有两三千人参考。

    贡院广场上排了十几支长队,考生们正在搜身及验明身份后入考场,大门前点亮了数百盏灯笼,将大门内外照如白昼,十几名监考官员正严格执行考场规矩,不准携带除名卷以外的任何物品,发现挟带书籍纸条者或者抓到代考者,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取消考试资格乃至终身禁考的惩罚。

    而审卷院的高楼上,主考官李光正负手站在窗前默默注视着广场上的队伍,李光年约五十岁,身材削瘦,颌下有一把灰白色的长须,目光却炯炯有神,他是唐朝汝阳王李的后人,作为李唐宗室后代,他内心深处对京兆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此时此刻,在他脚下应该是太极宫的旧地,一种莫名的情感让他眼睛里变得有些湿润了。

    这时,副主考张凌慢慢走上前,注视着广场上的考生道:“不知明年他们中会多少人考中省试?”

    李光连忙将心中情感深藏起来,目光恢复了平常,他淡淡笑道:“我看过陕西路历年前三名的解试试卷,感觉他们在经义和作诗方面比绍兴府的士子还是有点差距,关键还是在启蒙教育上落后,而且西北三路百姓对读书的认同程度还远不如江南,光绍兴府四县参加发解试的士子就达三万人,和陕西路差不多持平了。”

    张凌笑道:“其实也是因为西北战争不断,百姓总有一种朝不保夕焦虑,所以对读书也不是那么看重了,相反,西北三路武风盛行,西北名门刘氏、种氏、姚氏还有杨氏都是武将世家,文臣倒不多。”

    李光点点头,“我可以理解,所以历年武举状元都出自西北,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

    这时,一名考官上前低声道:“府君,时间到了。”

    李光便回头对众考官道:“时间已到,开始拆封考卷吧!”

    今年的发解试还是和上届一样,考经义、策论和作诗三门,题目是由礼部拟出,但只针对陕西路,所以陕西路三地考场几乎是同步进行考试,卯时三刻关闭考场大门,同时拆封考卷。

    随着钟声敲响,发解试考试开始了,此时天还没有完全亮,每个号房中都点着蜡烛,几十条巷子皆十分安静,只听见一片写字的沙沙声响,监考官负手来回踱步,监视着号子里考生的举动。

    这时,几名考官挑着灯笼走近,身后跟着主考官李光以及经略使李延庆,李延庆是来视察科举考试,对于主管军政的经略使而言,科举是他治下极为重要的政务之一,作为最高政务主官,巡视科举是他必须履行的职责。

    。。。。。。

    眼前熟悉的一幕让李延庆又仿佛回到了多年前他参加科举的那一刻,号房坐着的仿佛是神采飞扬、思如泉涌的自己,而隔壁却坐着一个考试作弊的大胖子,李延庆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容,郑胖子已经快两年未见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李延庆没有说话,在考场里巡视了一圈,这才和李光来到了审卷院,审卷官纷纷上前见礼,李延庆和众人打了招呼,又对两名副主考笑道:“虽然李府君是主考官,但他可不能因此耽误了政务,还得多多辛苦两位。”

    “这是应该的,李府君尽管去忙政务,等在最后一天来把把关就是了。”

    李光苦笑一声对李延庆道:“经略使应该向朝廷反映一下,真不需要州府主官来做主考,让学正来做主考其实最合适。”

    李光做主考官倒不是李延庆指定,而是朝廷的最新规定,各种州府官衙最高政务官员必须出任发解试主考官,以彰显朝廷对这次科举的重视,但这一条遭到各地官员的普遍不满,主考官最迟必须要提前五天入审卷院,与外界隔绝,等发榜后才能出来,这至少要和外界隔绝半个月,对政务确实影响很大。

    不过抱怨归抱怨,各地主官还不敢违背朝廷的意志,陕西路也差不多,但李延庆却有变通之术,李光只做名义上的主考,他最多只在审卷院中呆一天,并不影响政务,至于朝廷会不会有所不满,李延庆却管不了那么多,一句战时状态便可堵住礼部那帮家伙的嘴。

    从贡院出来,李光叹了口气道:“这次应该把延庆府的考生也一并迁到京兆府来。”

    “李府君此话是有所指吧!”李延庆淡淡笑道。

    “其实经略心中应该也很清楚,黄河眼看要冰冻了,黄河将不再成为天险,这次宋军逼和西夏,经略认为金兵会无动于衷吗?”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金兵已经攻占了河北和河东,下一次发力目标应该是中原、山东和陕西路,从常理来分析,金兵是应该对陕西路发动进攻,但据我得到的情报,金兵并没有在太原集结军队,倒是大名府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之前八千金国汉军渡河南侵其实是一次试探,我觉得金兵在中原地区没有突破之前,暂时还不会对关中发动进攻,不过正如你所言,绥州和延安府有可能会成为金兵进攻的目标,其目的是为了牵制住我们。”

    “经略会出兵支援中原吗?”

    “看情况吧!如果中原形势危急,出兵再所难免。”

    这时,李延庆若有所感,他忽然抬头向天上望去,虽然是清晨,却早已乌云低垂,只见白色的雪花正纷纷扬扬从天空落下,“啊!竟然下雪了。”李延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冬天下雪不很正常吗?”李光不解地问道,他长期在江南,对京兆府的气候确实不了解。

    李延庆摇摇头,“往常都是十一月下旬才有第一场初雪,今天还是初八,初雪便来了,恐怕黄河要提前结冰了。”

    李延庆眼中出现了一丝担忧,他又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片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大,一串串雪球如扯絮般地落下,天空也变得灰暗了,渐渐的,远处的视线也变得模糊了,风开始呼啸起来,这竟然是一场暴雪来袭。

    。。。。。。

    石州大宁黄河东岸,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沟壑纵横,地表破碎,一条浑浊的支流常年裹夹着大量的泥沙向黄河咆哮着奔去。

    这条支流叫做昕水,在黄河众多支流中它只能算作一条小分支,不过一场当暴雪席卷黄河两岸后,四周变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昕水也忽然变得温柔起来,流速变得极为缓慢,扔一根木头下去,几个时辰,几乎还在原地。

    十几名金兵站在岸边正用长索试探水面下方的情况,当他们扔下去的大树干始终无法探底时,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浮冰,但河水还在流动,关键是河水下层似乎已经冻结实了。

    黄河的水文情况比较复杂,往往是河面先结冰,但下面还在流动,还有就是表面结冰,底下也结冰,但中间层还在缓流,所以确定中间层究竟有多深,就是探查河水结冰情况的关键了,按照经验,也不用去探查黄河,只要探查支流也能判断出黄河的情况。

    “把长枪递给我!”

    一名金兵大喊,他们虽然戴着金兵的脱浑帽,但他们却说着一口十分流利的汉语,不用说,这十几名金兵又是汉兵,投降金国的宋军士兵。

    当金兵铁骑席卷河北和河东时,大量宋朝禁军投降金兵,沦为金兵鹰犬,他们不仅承担勘察、运输、后勤等脏活累活,还要替金兵试探进攻,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命令。

    金兵首领拿着长枪慢慢下了河岸,一直站在河边,探出长枪向河面刺去,长枪刺透了河面上的一层薄冰,继续深入,但只刺进半尺,长枪便刺不下去了,他一连换了几个位置,都是同样的情况。

    金兵兴奋大喊:“河底已经冻结实了,今天晚上,整个河面都要冻实了。”

    很快,黄河各地的结冰情报以鹰信的方式从黄河北岸各地发往燕山府。

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桧归宋

    西夏被宋军逼和震动了金国高层,使金国高层意识到了南下战略中隐藏的危机,宋军已经从最初的一战即溃中渐渐恢复元气,如果再让宋军继续恢复元气,金国的南下战略很可能会遭遇强硬抵抗,金国高层一致认为,必须将宋军恢复的苗头迅速扼杀。

    经过三天的密集协商,最终由金国皇帝完颜晟拍板,将金国原计划的休养两年改为一年,提前到今年冬天发动南下战役。

    金国召集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部族大军近二十万人,又动员燕山汉军和河北汉军十五万人,共计三十五大军,诈称五十万大军发动南下攻势。

    由皇太帝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准备分兵三路进攻宋朝,由完颜娄室为西路军主将率军八万进攻陕北和关中,完颜宗翰为中路军主将,同样率八万大军进攻中原,完颜宗望为东路军主将,也率八万大军进攻山东。

    完颜斜也则率十万大军坐镇燕山府,指挥并随时支援三路大军的进攻。

    金兵的三路大军分别以太原府、相州和大名府为后勤重地,在黄河结冰后吹响了南下的号角。

    燕山府东宁行宫内,皇太弟完颜斜也站在一幅巨大的木制地图前沉思,地图是由数百名工匠耗时一年用木头雕成,非常形象直观,只是可惜目前只制作到长江一线,可就算如此,整座木雕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房间。

    完颜斜也非常了解宋朝的情况,目前临安小皇帝赵构令李延庆、宗泽、李纲三名主战派重臣坐镇陕西、中原和山东一线,从抵抗的意志上看,这个决策本身没有问题,但实施效果就未必会令人满意了,关键还是时间。

    宗泽在中原备战近一年,准备比较充分,而李延庆刚刚战胜西夏,士气正旺,西路军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相对而言,京东两路防御使李纲刚刚上任,战备还没有头绪,东路反而是最容易突破。

    “郭将军怎么看?”完颜斜也问旁边的郭药师道。

    郭药师目前出任燕山留守,但他的军权悉数被完颜斜也夺走,郭药师实际上已经被架空,偶然会被完颜斜也请去询问军事,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府中借酒浇愁,虚度时光。

    完颜斜也从骨子里不信任这个反复无常的大将,叛辽叛宋,他总有一天还会叛金。

    郭药师心中虽有不满,却不敢有任何表露,他低下头道:“卑职建议主攻东路,若宗泽救援山东,大军便可直接南下中原,一举攻占汴梁,至于西路,卑职建议分兵两路作战。”

    “怎么分兵两路作战?”完颜斜也颇有兴趣地问道。

    “卑职建议一路攻延安府,形成南下之压,迫使关中宋军不敢轻举妄动,另一路则从孟津过黄河,突袭洛阳,扼断函谷关,使宋朝西军无法救援中原。”

    “梁先生的意见呢?”完颜协议又问旁边的梁方平。

    梁方平目前是完颜斜也的重要幕僚,他以汉人的视角为完颜斜也出谋划策,往往能让完颜斜也茅塞顿开,因此也深得完颜斜也的重视。

    “卑职从原则上同意郭将军的建议,但卑职还要补充两点,请都元帅斟酌。”

    “先生请说!”

    梁方平捋须道:“目前宋军战力最强的军队是西军,卑职建议西路追加军队,至少增加到十二万军队,方能全面压制住西军,这是其一,其二是进攻时应虚实结合,不能一味靠武力解决,必须考虑长远,有时候谋略运用得当,可抵十万雄兵。”

    完颜斜也眼睛一亮,笑道:“想必先生应该已经胸有成竹了。”

    梁方平微微一笑,附耳对完颜斜也低语几句,完颜斜也连连点头,“果然是妙计!”

    完颜斜也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你觉得谁做这个说客最合适?”

    梁方平淡淡一笑,“卑职觉得秦桧最合适!”

    。。。。。。。。。

    在宋朝和金国的两次谈判中,秦桧和张邦昌是第一次谈判时被金兵扣押,一年多来,两人一直和太上皇赵佶被软禁在燕山府,而另一个皇帝赵桓则被送去金国旧都黄龙府软禁。

    当天下午,秦桧被带到了东宁宫,经过了一年多的关押,秦桧显得颇为憔悴,他负责伺候养马的小兵,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长期营养不良,使他面有菜色,他走到完颜斜也面前行一礼,“参见都元帅!”

    完颜斜也看了他一眼道:“梁先生给你说了吗?”

    秦桧叹口气,默默点了点头,就在刚才梁方平告诉他,都元帅准备在他和张邦昌之间挑一人放回宋朝,将来金国会全力扶植,使之成为金国在宋朝的利益代言人。

    梁方平也明确告诉他,这是他唯一的机会,如果他拒绝,那就由张邦昌南下,而他则送去黄龙府陪伴赵桓,终身不会再有回国机会。

    秦桧当然知道所谓的利益代言人意味着什么,但他踌躇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他无法忍受被囚禁的孤寂,也无法忍受精神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