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六人组成新知政堂,解散临时议政堂。

    李延庆功高至伟,特加爵安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由太子少保升为太尉,知枢密院事。

    赵构登基当天下诏:因靖康大臣主张求和导致误国,李邦彦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吴敏被迁移柳州,耿南仲涉嫌假传圣意,讨好金人,被贬为庶人,流放岭南,其子孙永不录用。

    白时中、宇文虚中、李邺等人因出使金朝请求割地,被贬往广南各州并安置其地。

    赵构随即下旨嘉奖抗金军民,并大赦天下。

第八百零八章 迁都议事

    东京汴梁虽然南城已开启,但北城外依旧是一片废墟,俨如死神一般的瘟疫病毒依旧在北城外游荡,寻找进城肆虐的机会,北城外一直到陈桥镇一带都成了生命禁区,没有人敢进入。

    从金兵隔离营逃走的数百名生病士兵尸体都已陆续发现,都在隔离营周围不远处,最远的一名士兵逃到了陈桥镇南面的树林内,距离隔离营二十里。

    与此同时,城内已经发现九名疫病感染者,知政堂正式批准了临时议政堂的决议,疏散五十万民众南下。

    这时,迁都的呼声再度在京城内兴起。

    与此同时,沉寂已久的商业也重新恢复,主要以餐饮为主,位于潘楼街的一窟鬼茶馆也是京城有名的茶馆之一,由于南城门开启,位于南城十五里外的玉泉山成了京城各家茶馆的水源地。

    虽然城内谈疫色变,官府劝告百姓尽量少出门,但还是挡不住茶友们谈论八卦的热情,中午时分,一窟鬼茶馆内坐满了客人。

    茶馆内客人们的谈论得热情似火,主要话题就是迁都。

    一名老客人抿了一口香茗,放下手中茶盏,轻轻喉咙道:“我儿子就是杭州新宫的副监工,昨天收到他的来信,宫殿在上个月就完工了,修建在凤凰山上,虽比东京的宫殿小一点,但如果去掉延福宫,其实皇宫宫阁也差不多,只是朝廷所在的皇城稍微小了一点,只能以后再慢慢扩建了。”

    “龚老,你意思是说,朝廷真的要迁都?”

    “那当然,宫殿都修好了,不迁都岂不是浪费了。”

    “当陪都也不错啊!”

    这时,一名茶商起身道:“各位,我刚从杭州钱塘县过来,我来说两句吧!”

    众人都安静下来,茶商笑道:“矾楼已经在西湖边修起来了,和东京的矾楼一模一样,不过叫做丰乐楼,还有朱骷髅茶馆、曹婆婆肉饼,还有潘楼、清风楼、宝妍斋、聚金银铺,这样说吧!御街上有的店铺,在西湖边都出现了,而且掌柜、伙计、茶妓都是原来的人,在西湖东岸,贵府宅修建得一座比一座精致,在钱塘县内走,就感觉回到东京一样,口音和这边完全没有区别,本地人也不得不卷着舌头说官话,说句实在点的话,虽然形式上还没有迁都,但实际上和迁都没有什么区别了,就等皇帝后妃们过去。”

    大堂里沉寂下来,这时,忽然有人忿忿道:“如果迁都去杭州,我们在东京的房产怎么办?几代人辛苦攒下的财富就这样没有了吗?”

    掌柜伏在柜台上接口道:“贾员外,大家都是一样,两年前我家西外城的小宅子还值几万贯钱,可现在呢?房子还空在那里,可已经不值钱了,谁愿意要,我五百贯钱卖给他,我们家还算幸运的,至少房子还在,北外城才更惨,什么都没有了,被夷为平地,这时候再拿房产说事,就是笑话了。”

    茶商也道:“掌柜说得对,昨天我去一趟西城,昔日最豪华的蔡相国府已经被一把火烧毁,那可是花了上百万贯修建的豪宅,遇到战争,只有黄金白银有用,再豪华的房宅土地也会一文不值,聪明一点的人早早去杭州买了土地,听说宝妍斋的李员外前几年在西湖边买了三千亩土地,现在已经涨了一万倍。”

    “涨一万倍,不会吧!”众人都惊呼起来。

    “怎么不会,方腊造反逼近杭州之时,钱塘县到处都在甩卖房宅,西湖边一座十亩的宅子,百贯钱就可以买下来了,一亩宅地也就十贯钱,现在西湖边一亩宅地十万贯钱还不一定买得到,这不就涨了一万倍吗?”

    “那李员外岂不是成了天下第一富翁?”

    “差不多吧!人家有眼光,敢在杭州地价最低时大量囤地,还有曹家,当时把凤凰山买下来了,现在捐出来修建皇宫,这个人情还不知怎么还呢!”

    谈论起房宅,很多人都动了心,得赶紧趁手中有点余钱,去江南置办房产了,杭州买不起就去苏州或者去常州、江宁府,众人都意识到迁都已成定局,再不动手就晚了。

    。。。。。。。。。。

    就在百姓们议论迁都之时,紫微殿内也在举行一场正式朝会,商议迁都事宜。

    这是一次小朝会,参加朝会的大臣不多,但都是三品以上重臣,除了六位相国外,还有太尉李延庆、兵部尚书孙傅、刑部尚书吕好问、吏部侍郎李若水、户部侍郎黄潜善、礼部侍郎汪伯彦、刑部侍郎吴革、兵部侍郎张叔夜、观文殿大学士路允迪、保和殿大学士何矫,龙图阁学士耿延禧、开封府尹聂山、太常卿李以及御史中丞许翰等等共二十余人。

    其实迁都已是朝野共识,包括两位皇太后,即郑太后和韦太后都先后下旨同意迁都,疫病爆发固然是一方面,权贵们纷纷南迁也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战争威胁,河北和中原地区已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作为中央集权重地的京城,放在被战争严重威胁并破坏殆尽的四战之地无论如何是不适合了。

    所以迁都已成为决议,现在需要讨论何时迁都,以及怎么迁都?

    “李太尉,关于迁都时间安排,你来说一说意见吧!”赵构看了看坐在第一排的李延庆,笑着请他表态。

    李延庆起身行一礼,“陛下,各位大臣,迁都是一件大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要尽可能地面面俱到,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迁移完成,现在是五月,距离下一次结冰期还有半年,如果金兵再次南侵,很可能会是在年底,那时进入冬季,瘟疫的影响也基本上减弱了,也就是说,我们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我建议定下先人后物的原则,先把人员迁移南下,再着手各种物资迁移,争取三个月内完成都城迁移的各种事宜。”

    “那会不会金兵在我们迁都期间前来偷袭?”李纲问道。

    李延庆想了想道:“有这个可能,但受疫情影响,金兵即使前来偷袭也是小规模的骚扰,不会大规模南下,我们需要在黄河边上做好防御准备,保证迁都顺利进行。”

    赵构点点头,“防御安排就由李太尉和枢密院全权负责,另外迁都的步骤安排,范相公给大家说一说吧!”

    范致虚是迁都的总负责人,他调集六部九寺的三十余名官员成立了迁都转运司,全盘负责事宜,范致虚起身道:“具体迁都方案还在拟定之中,很快就会出来,微臣可以大致说说迁都步骤。”

    大殿内安静下来,众人认真听取范致虚的报告。

    “昨天我们向南方各州发布了船只征用令,要求各州百石以上船只都调往京城,目前从蔡、陈、颍三州已征集到八百余艘船只,正赶往京城,估计最后能征集到万余艘船,这是迁都运输的有力保障,到时商家和百姓南迁都可以租用官船,老人也可以乘船南下,这些我们会仔细安排,事实上,仅从东京迁都来考虑,事情并不算繁琐,从前年开始就出现了迁移潮,京城的豪门大户基本都已迁移完成,现在只是普通平民的迁移,难度要小得多,但如果考虑到大迁都,情况就复杂了。”

    “请问范相公,大迁都是什么意思?”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范致虚轻轻叹了口气,“大迁都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包括开封府、洛阳府、京西北路、京东两路、淮南东路、河东路和陕西路,也就是整个黄河以南地区的汉人大撤退,可以参考西晋汉民南迁,这不是朝廷能控制,就像河北民众南逃一样,无法预料,也不可避免。”

    “那南迁路上怎么安排?”赵构眉头一皱问道。

    “启禀陛下,从昨天开始,五十万民众的疏散已经启动,但这次疏散和迁都结合起来,绝大部分民众都选择去长江以南,基本由沿途官府负责施粥施药赈济,我们动员了一千名太学生,还调动了五十余名官员,保证三条官道上,每十里就有一座施粥大棚,每二十里会有一座医药救护大帐。

    至于民众南下后安置,主要放在两浙路、江南东路以及江南西路,河东路百姓南撤安置在荆湖两路,陕西路百姓南撤安置在巴蜀地区,正如李太尉刚才所言,官府路上赈济只能延续半年,到冬天时截止,如果是以后数年间的南迁,官府就无法在路上照顾了,只能在安置上进行照顾。”

    “那朝廷南迁是什么时候?”

    “陛下,朝廷南迁分两步走,先是内宫南迁,然后是朝官南迁,等蔡州等地的船只到来,先让宫人带随身物品乘船南下,宫中的器物后运。”

第八百零九章 笼络之念

    朝会结束后,赵构单独召见了李延庆,赵构目前使用的御史房是原来父皇赵佶的书房,位于紫微宫东面,这也是为了节俭,朝廷左藏库的存银只剩下五十万两,而内库的存银更少,只有三十万两,黄金五万两,不过有彩帛三百万匹,还有大量的图书、瓷器、书画以及各种珍玩。

    赵构请李延庆坐下,又让宦官上了茶,他沉吟一下道:“朕得到一个消息,杭州那边有不少人反对朕登基,认为应该由大宁郡王登位,考虑到现在迁都正在实施,朕认为应该先清理后院,扫除后顾之忧。”

    “殿下是希望微臣去江南吗?”

    赵构点点头,“江南局势比较复杂,不仅权贵集团反对朕登基,还有方腊余孽未消,另外,天下还有四十七个州的贺表尚未送至,广南卢、建州路、梓州路那些偏远之地未到,朕可以理解,但江南八州的贺表居然都未送到,朕觉得这里面就有点蹊跷了。”

    贺表其实就是效忠书,当康王登基的消息发出后,各州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用金字急脚令将贺表送至京城,康王登基已经五天了,江宁府、润、常、苏、杭、越、秀、宣等八州的贺表至今都尚未送至,这确实有点不合情理。

    至于赵构说杭州那边有不少人反对他登基,李延庆也明白,赵构指的是外戚集团以及皇族集团,只有他们才具有反对天子登基的巨大能量。

    “那微臣以什么名义去南方?”

    “以两浙路以及江南西路宣抚使的身份去江南,朕再加太尉御史大夫头衔,这样太尉就有了监察罢免权。”

    李延庆默默点头,“微臣稍微准备一下,两天后出发!”

    。。。。。。。。。。

    用晚膳时,赵构吃得非常慢,显得心事重重,几次筷子还夹到碗外,使坐在对面的邢皇后不时奇怪看着他。

    其实有些话赵构没有对李延庆说,他实在开不了口,造成皇权在江南地区受到轻视,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父皇造成,父皇曾在江南呆了数月,为了和皇兄争权,他几乎将两浙路和江南东路的官场清理干净,所有知州、通判都是父皇亲自任命,而且大多是由支持他的皇亲国戚推荐。

    父皇的这种行为在江南地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这些官员眼中只有太上皇和他们的后台,而没有朝廷,皇兄在位时,江南地区就有了背离的趋向,现在他赵构登基,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那些皇亲国戚那里会把他放在眼里,赵构很担心这种背离的趋向会更加严重。

    目前杭州已成为皇亲国戚以及皇族的聚居地,这样迁都去杭州,恐怕他的圣旨出不了皇城,再严重一点,甚至会有政变的可能。

    这时,赵构的筷子再一次夹空,对面邢皇后终于忍不住道:“今天官家是不是太累了?”

    “累倒没有,今天商议迁都之事,心里有些烦恼之事。”

    “有烦恼之事可以让臣子帮忙解决。。。。。。”

    “朕知道!”

    赵构摆摆手打断她的话,“可惜现在朕身边得力之人实在不多,也只有李延庆一人,朕想让他去河东收复太原,但江南那边的事情又只能指望他。”

    “既然是这么能干之人,陛下要好好笼络他才对。”

    赵构点点头,由衷地对妻子道:“没有他就没有朕的今天,朕也想好好谢他啊!”

    这时,邢皇后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赵构却看出妻子欲言又止,便放下筷子笑问道:“皇后想说什么?”

    邢皇后摇摇头笑道:“今天荣德帝姬来找我,说了一件荒唐之事,和李延庆有点关系。”

    赵构顿时有了兴趣,“二姐说了什么事?”

    “她说福金和李延庆似乎很情投意合,这么多年,福金一直就喜欢李延庆,她让我给陛下说一说这件事。”

    赵构愣住了,四姐和他的关系很小就很好,姐弟两人感情很深厚,上次四姐要嫁给蔡京之子,就是他去找的李延庆,没想到四姐居然喜欢李延庆。

    “那李延庆是什么态度?”赵构急问道。

    “陛下,李太尉是什么态度不重要,这件事有点荒唐,李延庆可是有妻室的人。”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虽然有点粗糙,但理却不粗,如果赵构现在是康王,他早就跳起来大骂了,堂堂帝姬居然要给别人当平妻,皇后认为是荒唐,他则认为是羞辱皇室。

    但现在他屁股下面的椅子变成了龙椅,考虑问题自然就要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了,一切都要围着他的帝位来考虑,现在他帝位不太稳,急需要得到李延庆的支持,偏偏现在李延庆现在太强势,让他也感到一种压力,如果李延庆变成自己的姐夫,不利的一方面就消失了,同时也能将李延庆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这个时候,赵金福已经不是帝姬了,而是维护他帝位的一个上好利器。

    想到这,赵构淡淡道:“李太尉现在是安阳郡王,四姐若跟了他至少也是侧妃,可以封一品夫人,和一般大臣不一样。”

    邢皇后一怔,难道丈夫真的觉得可以吗?

    邢皇后虽然觉得这件事有点荒唐,但她也知道李延庆对丈夫很重要,若没有李延庆,根本轮不到自己丈夫登基,自己也成了不了皇后,既然丈夫认为可以,那她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邢皇后连忙道:“听金奴说,太上皇亲口答应过李延庆,把一个帝姬嫁给他。”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应该就是前几个月。”

    赵构心念一转,立刻明白了,一定是父皇急于重新夺回帝位,给李延庆的承诺,就像父皇承诺自己,立自己为太子一样。

    既然父皇承诺过那就好办了,反正四姐也是以寡居之身再嫁,没有那么多讲究。

    做出了这个笼络李延庆的决定,赵构顿时心情大好,吃饭也爽快起来,足足吃了三大碗才心满意足。

    。。。。。。。。。。。

    李延庆目前住在曹府,曹府靠近北城墙,金兵第一天立下马威时,曾火烧北内城,靠城墙的建筑几乎都被烧毁,曹府离城墙不远,也被波及了,后宅被烧掉,只剩下一座多彩楼和东院没有被烧。

    李延庆将通往后宅的大门锁死,后宅的断墙残垣他也眼不见心不烦了。

    亲兵们住在东院,李延庆当然也不是一个人住在多彩楼,扈青儿和五十名女兵占据了多彩楼的上下两层,李延庆独自一人住在第三层。

    当初京兆军调去洛阳时,女兵营也跟着去了,虽然扈青儿一心想留下来,但当时李延庆已被罢免军职,军权旁落,所以李延庆几乎是强令扈青儿率女兵营离去,结果令扈青儿错过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大战,每次想到这一点,扈青儿便将李延庆恨得咬牙切齿。

    “这次去江南我一定要跟你去,你再说不行我就不干了!”扈青儿捏紧拳头在桌上敲击,怒视着李延庆。

    “你怎么去?带着她们?”李延庆笑着指了指楼下,好久不见扈青儿,她那发怒的样子倒也可爱。

    “带着她们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不妥,我就让她们回军营。”

    这五十名女兵是扈青儿精心训练出来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六岁,个个武艺高强,带着她们骑马走在大街上,身穿紧身军服,脚蹬皮靴,显得格外英姿飒爽,是京城一道很亮丽的风景线,朝廷百官纷纷夸赞她们英武靓丽,连天子赵构都在打这支女兵的主意,想把她们拉到宫里去当侍卫。

    李延庆知道扈青儿把她们放回军营只是说说而已,嘴上答应,等出发的时候,保证这帮女兵一个不少地出现自己的面前,李延庆只得摇摇头,“其实也无所谓,你要带就带吧!”

    扈青儿顿时眉开眼笑,这就意味着大哥愿意带她去江南了。

    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住在这里?”

    李延庆立刻站起身,他听出这是曹晟的声音,他连忙跑下楼,开玩笑,曹家的多彩楼居然成了一群女兵的宿舍,老爷子若知道了,胡子都得气吹起来,这件事李延庆得向曹晟解释。

    “六哥,哪阵香风把你老人家吹来了?”李延庆打个哈哈,笑着迎了上来。

    多彩楼的二楼是空旷的大堂,被女兵们用布帘子隔成了很多小房间,几十个女兵都探头出来望着曹晟,她们听李延庆说得有趣,都忍不住偷偷捂嘴笑了起来。

    曹晟忽然认出了这群女兵,不就是京城街头那支有名的女骑兵吗?曹晟年轻时被人叫做曹衙内,整天也是和一群纨绔子弟混在一起走马斗狗,吃喝嫖赌。

    曹晟骨子里对多彩楼其实也并不尊重,当年他也曾经带着两个歌妓夜宿多彩楼,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这会儿他发现住的是一群漂亮女兵,他胸中的怒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八百一十章 出发南下

    “没事,就是来看看你!”

    曹晟拍拍他肩膀,瞥一眼女兵‘军营’眨眨眼笑道:“你也住这里?”

    “呵呵!我住楼上。”

    李延庆不给曹晟开玩笑的机会,拉着他向楼上走去,这小子口无遮拦,他倒是说得爽快了,尴尬却留给自己。

    李延庆虽然位高职重,又是曹晟的上司,但那是在官场上,私下里他和曹晟的关系却非常好,尽管曹晟是他长辈,但他不承认,只当他是朋友。

    曹晟上了楼梯笑道:“这有五十个女兵吧!你小子当心点,晚上大门一关,你连骨渣子都剩不下来!”

    走上楼,曹晟顿时有点尴尬了,上面还有一个女子,他认出来了,是李延庆的义妹扈青儿,不知她有没有听见自己的玩笑话。

    “原来是青儿妹妹,好久不见了。”

    “六叔请坐,我给你们倒茶!”

    曹晟哈哈一笑,“臭小子,听见没有,连青儿都叫我六叔,你是不是该改口了?”

    “去你的!”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你再倚老卖老,下次我就叫你小六子!”

    “别!还是叫六哥吧!”

    曹晟坐下,翘起二郎腿笑道:“我问你件事,你是不是要去江南?”

    李延庆点点头,“明天出发,出任两路宣抚使,其实就是去游山玩水。”

    “那就结个伴吧!”

    李延庆一怔,“六哥也要去江南?”

    曹晟点点头,“昨晚帝姬告诉我,她想去杭州玩一玩,顺便把府宅定下来。”

    “可我明天一早就出发,你们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就收拾一些细软,正好蔡州的船队昨天来了,我已经定好下两艘大船,明天上午我们一起走。”

    “那明天上午见吧!”

    曹晟见李延庆答应了,起身便跑,差点和送茶的扈青儿撞在一起。

    “六叔,你不喝茶了。”扈青儿见他像烫了尾巴一样,急着要走,心中不由有些奇怪。

    “不喝了,下次再说了。”

    说完,他便一溜烟地跑下楼去了。

    “大哥,他是怎么了?”

    “他们两口子要去杭州买宅,明天和我们一起走。”

    “他娘子是帝姬吧!和他们一起,很无趣的。。。。。。”扈青儿满脸不高兴,好不容易和大哥单独在一起,结果又冒出两个人来。

    。。。。。。。。。。

    曹晟回到府邸便向娘子汇报道:“说好了,明天我们一起出发!”

    赵金奴原本是打算下个月去杭州,但昨晚她在宫里接了皇嫂交给自己的任务,让她负责撮合李延庆和老四赵福金,赵金奴便改变计划,改成明天和李延庆一起出发南下,这个任务她自然就交给了丈夫曹晟。

    “他没有疑心吧!”

    “没有,我没告诉他,老四也一起去。”

    “驸马,我觉得有点奇怪,之前我告诉皇嫂这件事时,她说根本不可能,可昨天她就改变主意了,说这是好事情,要我负责撮合他们,你说她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曹晟想了想道:“我估计这是官家的意思,应该是官家想极力促成此事。”

    “为什么?李延庆可是有妻室的,官家肯答应。”赵金奴有点糊涂了。

    “别人官家肯定不会答应,但这是李延庆啊!官家现在想极力笼络他呢,这个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赵金奴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以前可不是这样,当了皇帝就把自己姐妹当做和亲的工具了,掌了权力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赵金奴转身便怒气冲冲走了,曹晟却摸着下巴,他现在才有点品出味来了,官家让自己来撮合此事,恐怕真正目的是想让自己说服曹家。

    。。。。。。

    蔡、陈、颍三州征集来的第一批船只约有三千艘,其中倒有几艘好船,曹晟预订的三艘船就是难得的好船,三艘都是八百石的客船,八成新,做工考究,船身十分结实,用船老大的话说,海里也能去,当然,这话有点夸张,但也足见船只的结实。

    除了三艘客船外,还有两艘货船,装运各种行李,管家和两个小厮也住在货船上。

    五艘船停在南城外的汴河码头上,李延庆和曹晟约好在这里会面,这次李延庆带着三百骑兵以及五十名女骑兵随同,另外,莫俊也跟随他一同南下。

    莫俊现在已经不是李延庆的幕僚,他被封为正六品枢密承旨,相当于枢密院的人事处处长,掌握着枢密院官员的考评升迁实权,李延庆的另外一个幕僚刘方也出任鄂州通判,掌握地方实权。

    天刚刚亮,众人抵达汴河码头,只见码头上堆满了箱笼,驸马府的卢管家正指挥着几名船夫搬运箱子上船,七八名侍女丫鬟聚在一旁有说有笑,

    “卢管家,曹驸马来了吗?”李延庆翻身下马笑问道。

    “驸马刚到,好像在第一艘船上。”

    “我去看看他!”

    李延庆快步走上船头,只见船帘一掀,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李延庆一怔,随即大喜,眼前的女子正是帝姬赵福金,

    “帝姬,你怎么在这里?”

    赵福金笑盈盈道:“我也去杭州,李太尉不欢迎吗?”

    李延庆一拍脑门,自己有点糊涂了,赵福金一直跟着阿姊赵金奴,赵金奴要去杭州,她能不一起去吗?

    他心中欢喜,上前拉住赵福金的手,低声笑道:“我一直想找机会请你出来玩呢!”

    “没诚意的家伙!”

    赵福金娇嗔地白了他一眼,她忽然意识到不妥,连忙把手抽回来,羞红了脸道:“岸上有人看着呢!”

    “谁会看我们?”

    李延庆一回头,他真发现有人在看着他们,扈青儿牵马注视着他们,眼睛里很是疑惑。

    李延庆心中忽然有点惭愧,自己待青儿太薄了,他连忙招手道:“青儿,你过来!”

    扈青儿把缰绳交给手下,快步跳上大船,笑嘻嘻道:“大哥找我什么事?”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延庆帝姬!”李延庆故意提及赵金府的旧封号。

    “帝姬?”

    扈青儿眉头轻轻一皱,心中本能地有了一种抵触,她可不喜欢和公主之类的权贵打交道。

    “这是我义妹扈青儿,现在是军中女将军!”李延庆又笑着给赵金福介绍道。

    赵金福连忙上前拉住扈青儿的手笑道:“原来是你就是青儿妹妹,我久闻大名了。”

    扈青儿为人豪爽,别人敬她一尺,她就敬别人一丈,赵福金对她很诚恳,她心中倒有点惭愧,便笑道:“我不太知礼,让赵姐姐笑话了。”

    “哪里!有青儿妹妹在,我立刻感到安全了,来!我们进去说话。”

    赵福金也不理睬李延庆,拉着扈青儿进船舱去了。

    李延庆挠挠头,有点进退两难,这时,身后传来曹晟的声音,“延庆,我在这边呢!”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曹晟睡眼惺忪地站在后面一艘船上,李延庆快步走到船尾,轻轻一跃,跳上了后面一艘船。

    “卢管家说六哥在前面船上。”

    “本来是在前面,结果被帝姬赶过来了,说起居不方便!”

    曹晟打了个哈欠,“反正有三艘船,要不我们一起吧!把莫先生也叫上,也能说说话。”

    李延庆点点头,请莫俊上了船,不多时行李都搬上船只,七八名丫鬟也上了船,船老大一撑竹篙,李延庆和曹晟坐船率先启动,船队离开了汴河,缓缓向南方驶去。

    。。。。。。。。。。

    船队顺流南下,不需要拉纤,只是航速稍慢,船队会在第二天抵达应天府,再从应天府进入亳州,再进入宿州、泗州,在盱眙县过淮河进入楚州,沿着运河再向南过扬州进入长江,再经过润州、常州、苏州、秀州,最后抵达此行的终点杭州钱塘县,行程近两千里,乘船至少要走十几天。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按照后世的阳历已经是六月了,天气已经略有点热了,不过还未进暑,加上河面上微风习习,阳光竟有一种晚春的明媚,令人心旷神怡。

    船队劈波而行,汴河中船只也有不少,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小船,虽然朝廷在征集船只,但也并不是强征,不少私家小船也跑去京城接生意,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便租船南下,使得河道内格外繁忙。

    汴河西面不远处便是官道,官道上也挤满了络绎不绝的南下民众,今天已经是京城五十万疏散计划的第五天了,但今天才似乎到了人流南下的**,不过疏散计划已经改成迁都计划,所以绝大部分民众都会过长江前往江南。

    北宋末年也确实发生了北方民众大规模向南迁移,才最终有了南宋经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