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枭士-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说,达成割让三镇的协议也不是不可能,金兵第一次南下时,自己就和金兵达成了割让真定府的协议,当时也并没有引起太大争议,现在再增加太原、河间两镇,如果河东、河北因此回归,那自己还是功大于过。
最关键一点,现在河北、河东就在金人手上,北方三镇已经事实上被金兵夺走了,自己割让三镇只不过是承认这个现实罢了。
金国的秘密使者是萧仲恭,他其实是完颜斜也派出的特使,只是因为完颜斜也的方案得到了金国皇帝完颜晟的支持,所以萧仲恭便以金国特使的身份来秘密拜访赵佶。
萧仲恭出身契丹贵族,容貌清瘦,书卷气很重,极为温文尔雅,他由出面,首先他的气质和形象就极容易得到宋朝官员的认可,他抛出的方案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大半个时辰后,萧仲恭跟随蔡攸走进了行宫,蔡攸低声对萧仲恭道:“只要萧先生拿出诚意来,陛下愿意和贵国合作的意向就非常高!”
三千两黄澄澄的黄金不是白给的,蔡攸早已向萧仲恭表态,他会全力促成这次合作。
萧仲恭微微一笑,“蔡相公说的诚意是指什么?”
“具体、可行的方案,这才是说服官家的关键。”
蔡攸毕竟是做过相国,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定位更多是佞臣,但他本身也有相当的能力,只是他的能力不是表现在治国,而是表现在对上位的心思揣测上,他堪称个中高手,他很清楚说服赵佶的关键在哪里?赵佶极度渴望复位,可眼前又是一团乱麻,找不到复位的有效办法,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并不靠谱的李延庆身上。
如果金国能拿出一个有效方案,再加上自己的说服,那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就大了。
萧仲恭微笑着点点头,这是他的风度,任何时候脸上的微笑都不会消失,就算拔刀子捅对方时也是一样。
很快,他们来到了赵佶的书房门前,两人在门前稍候,一名宦官进去禀报了赵佶,不多时,宦官走出门笑道:“陛下有请!”
萧仲恭跟随蔡攸走进了书房,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端着在位子上,虽然穿着普通的禅衣,但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度却是一般人无法学会的,萧仲恭连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跪下行大礼,“微臣萧仲恭拜见太上皇陛下!”
他是契丹贵族,又是金国重臣,是不用下跪行大礼,更不用自称微臣,但他却给足了赵佶面子,至于称呼太上皇,那是因为他代表金国前来,官面上的礼仪要做足。
赵佶见萧仲恭气度不凡,温文尔雅,好感顿生,连忙伸手虚托,“萧先生免礼,请坐!”
“谢陛下!”
萧仲恭在一旁盘腿坐下,蔡攸则直接在他斜对面的位子上坐下,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他的坐下并没有经赵佶同意,萧仲恭心知肚明,这是蔡攸在故意向自己显示他和赵佶的关系,萧仲恭心中忍不住一阵鄙视,果然是个佞臣。
萧仲恭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取出一支金狼头令放在桌上小盘子里,“这是金国天子赐我的信物,它可以证明我为金国特使的身份。”
赵佶看了一眼金狼头令,又对萧仲恭道:“我听蔡相公说,这次萧先生出使江宁的主要目的是表达金国支持朕复位,朕有点不理解,金国为什么如此关心宋朝的内务?”
“无他,为利益耳!”萧仲恭微微一笑。
赵佶顿时恍然,应该是目前宋金谈判不利,金国才想从自己这里拿到更大的利益,只是。。。。。金国就这么相信自己?
赵佶之前已经想通了,金国的条件他可以答应,但金国也必须拿出让自己复位的具体方案,而且可行性要高,这样他才能和金国合作,否则,自己还是不要背上私通金国的名声。
赵佶沉吟良久便缓缓道:“在答应和贵国合作之前,朕希望贵国能拿出一个让朕复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是合作的前提,拿出方案后我们再继续谈下去。”
蔡攸冲萧仲恭得意一笑,仿佛就在说,‘我说得没错吧!’
萧仲恭微微欠身,满脸诚恳地对赵佶道:“在四月中旬,我们金国天子会南下,将在黄河南岸邀请贵国天子狩猎,这关系到河北的归属,相信贵国天子一定会来见面,这个时候,太上皇陛下便可以在皇宫内发动宫廷政变,金国承诺,会在第一时间承认陛下复位,同时阻挠贵国天子回京。”
不得不说,这是个馊主意,既然金国能扣留大宋皇帝,那还有什么利益得不到?这个鸿门宴,赵桓肯不肯去还是一回事。
但萧仲恭并不担心,人对财富和权力的**往往会蒙蔽住理智,前者是蔡攸,后者则是赵佶。
。。。。。。。。
萧仲恭告辞离去,房间里只剩下蔡攸和赵佶,赵佶负手走了几步,问蔡攸道:“你觉得金国的方案可行吗?”
“陛下,就微臣看来,这次会晤关系到河北的归属,赵桓不敢不去,或许他会婉拒金国狩猎的安排,只是和金国狼主见一见面,但无论如何,他一定会去,萧仲恭说得对,只要赵桓离京,陛下的机会就来了。”
赵佶沉思半晌,自言自语道:“四月中旬,时间已经不多了。”
“陛下,天气转暖,我们回京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赵佶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朕不回去,他还以为自己真是东京之主了!”
。。。。。。。。
高俅率领的三万天龙禁军就驻扎在江宁县北城外二十里处,距离长江不远,军营占地规模很大,由于这里距离县城稍远,士兵们的生活颇不方便,但有需求就有商机,很快就有嗅觉敏锐的商人发现了商机,军营对面的空地上短短一个月内便出现十几家用大木头搭建的简易商铺,有酒馆、妓馆、博彩、客栈以及日杂品店铺等等。
在三家酒馆中,最大的一家叫做‘不醉不归酒楼’,酒相当不错,生意也十分火爆,天龙禁军是大宋军队中待遇最高、福利最好的一支队伍,士兵的腰包也十分丰裕,加上现在处于非战时阶段,士兵的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酒楼内每天都坐满了前来喝酒的将士。
这天下午,一名身材健壮的士兵走进了不醉不归酒楼,这个时候还没有到饭点,酒楼里没有多少客人,几名酒保正抓紧时间小睡,连掌柜也坐在柜台后面打瞌睡,这名士兵敲了敲柜台,掌柜一下子抬起头,“现在就要喝。。。。。。”
掌柜还没有说完,士兵手上便出现了一面铜牌,掌柜顿时脸色一变,急忙推开旁边的小门,“这边走!”
士兵一闪身跟随掌柜进了小门。
在一间临时放置桌椅杂物的小仓库内,两人对面坐了下来。
“萧先生要走了吗?”掌柜低声问道。
这句话一出,他的真实身份就揭晓了,金国的奸细,不过不醉不归酒楼最初是辽国的奸细,辽国和宋朝斗了一百多年,对宋朝早已渗透得无孔不入,甚至连泉州、广州这样的外贸海港也有他们的奸细,辽国利用燕京府一带汉人众多的优势,向宋朝各个城市派驻了大量奸细,象江宁府这样的江南重镇更是不可避免。
辽国灭亡后,金国收编了大部分原辽国安插在宋朝的细作,使他们继续为金国服务,不醉不归酒楼也转而向金国效忠了。
“萧先生明天离去,走之前他让我来确认几件事,第一,鸽信有没有问题?”
掌柜连忙摇头,“没有问题,昨天我们还接到从大名府送来的鸽信。”
“这就对了,第二是,萧先生令你严密监视军队,一旦天龙禁军北上,你要立刻发鸽信给大名府,至少要发三份,防止万一,此事极为重要,你要切记!”
掌柜点点头,“我知道的,不会有问题。”
“第三就是你们最好能沿途跟随天龙禁军北上,想个什么法子跟随他们,这样就可以时时通知大名府。”
“这个也可以,据我所知,妓馆就会跟随军队北上,随时做他们的生意,我们也可以跟上做军队的生意。”
“你自己决定,就这三点,尤其是第二点,别疏忽了。”
军士说完,便起身从后门走了,掌柜想了良久,也起身向后院走去,那边养了十几只信鸽。
第七百七十一章 码头遇旧
在曹府闭门了整整一个半月后,李延庆终于出门散心了,不过这一次他却来到了黄河南岸。
此时已是仲春时节,空气中充满了温暖的气息,一群色彩艳丽的黄鹂从头顶掠过,飞向远处的树林,树林内早已看不见冬天萧瑟,绿意盎然,完全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上下窜跑的松鼠,叽叽喳喳的小鸟,跟随母亲从树林深处走出的小鹿,用它明亮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
李延庆和一百余名亲卫骑马穿过了树林,眼前一亮,浩荡的黄河便出现在他们眼前。
李延庆催马疾奔,冲上一座小山丘,波光浩淼的黄河顿时尽收眼底。
李延庆虽然闭门在家,但他始终关注着河北的动静,就在前两天他得到一个消息,宋朝已经将三百万两白银押解给了金兵,但宋金在太原城的交割上却出了问题,金兵借口南面军队没有完全撤回为由,要求推迟一个月交割太原。
李延庆便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金兵绝不会把太原交还宋朝,就算不驻军也不行,金兵在太原城付出的代价太大,他们怎么可能轻易交出,在这一个月内金兵很可能会有出兵的动作,用战争的方式撕毁双方签订的协议,三百万两白银自然也不会再还给宋军。
正是有这种强烈的预感,李延庆才会亲自来黄河边查看对岸的情报。
“都统,那边有大船!”一名士兵指着河面上大喊。
李延庆也看见了,至少有十艘千石大船正向南岸驶来,他眉头皱成一团,南岸的大船基本上都被王贵烧掉了,北岸的船只也被金兵悉数征用,如果河面上出现船只,那肯定是金国的船只。
“看看去!”
李延庆一催战马,奔下了山岗,带领众人向码头方向奔去。
白马渡口曾是黄河下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也是河北联系中原的战略重地,这里属于白马县,黄河边有一座小镇,叫做白马津镇,小镇上原本有不少建筑,包括官方的船舶使、税所、仓库等等,还有大量的商业建筑,酒楼、客栈、脚店、食铺、茶馆、妓馆、杂货铺等等,应有尽有,但现在却被金兵悉数烧毁,所有建筑都被烧成了白地。
目前,黄河南岸由京东两路前来勤王的军队负责驻守,一共有四万余人,但驻军比较分散,西起郑州、东到郓州,驻扎区域长达两千里,分布在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渡口上,白马渡口是驻兵最多之地,有驻军五千人。
李延庆意外地在这里遇见了种师中,种师中在第一次金兵入侵时,在大名府被金兵击败,他率数千残军退到郓州,在郓州重新整合了京东两路的四万厢军,他被赵桓任命为河南置制使,率四万厢军驻扎黄河南岸。
听说李延庆到来,种师中亲自迎出了大营,“李少保,我们好久不见了!”
种师中大笑着走上前,久别重逢,两人紧紧拥抱一下,李延庆见他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便笑道:“副帅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种师中一摆手,“别看我红光满面,这是内心的火憋出来的,连打几次败仗,憋屈得狠啊!”
“胜败是兵家常事,哪有只胜不败的道理?”
“可你小子就似乎没有败过!”
李延庆苦笑着摇摇头,“我现在不是败了吗?惨败在宋金的谈判桌上,年纪轻轻就养老赋闲了。”
“别提和谈了,我听到这两字就恶心!”
种师中拍拍李延庆肩膀,“跟我去渡口,还是进军营?”
“去渡口吧!”
种师中也翻身上马,带着李延庆缓缓向数里外的渡口走去。
“副帅,现在种大帅的情况如何?”李延庆关切地问道,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种师道的消息。
“我大哥在河湟一带和刘一起抗击西夏,西夏趁金兵大举南下之机,派军入侵兰州和会州,双方已经三次激战,互有胜负。”
赵桓登基后,封种师道为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封刘为秦凤路经略使,范致虚为陕西六路经略使,算是稳住了西部边陲的数十州府,问题是财政紧张导致兵力严重不足,西部三路只有六万军队,加上曹性率领的京兆军也不过才八万,而西夏动员了二十万大军南下,使西部的形势十分严峻。
“那河东路那边的情况呢?”
种师中叹了口气,“太原失守后,王鼎战死,太原守军分两路南撤,一路是你的旧部,韩世忠率一万多军队撤到绛州,另一个是姚古和折彦质的部众,率两万人撤到上党一线,这次朝廷用三百万两白银赎回太原,朝廷命令姚古去接手太原,结果金兵不肯放手,姚古军队便停留在祁县。”
姚古就是姚平仲的父亲,也是和种师道齐名的西军老将,西北军方有五大家族,一个是延安府刘家,以刘延庆、刘为代表;一个是京兆府种家,以种师道、种师中为代表;再一个是太原府姚家,以姚古、姚平仲父子为代表;第四个也是太原府杨家,也就是著名的杨家将;第五个就是宋麟府折家,目前河东路厢军都统折彦质便是折家的第七代名将。
姚古之前一直出任熙河经略使,驻守河湟一带,和李延庆交集不多,倒是他儿子姚平仲和李延庆打了不少交道,李延庆离开太原后,姚古便调任太原,出任河东防御使,与王鼎配合。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抵达了码头,种师中在码头一线修建了长约两里的防御墙,防御墙高达一丈,两千士兵驻守在防御墙边。
李延庆站在高墙上眺望良久,却没有发现那十艘战船,就像忽然消失了一样,他有些困惑了。
“我刚才在山岗上远眺,发现黄河中有十艘大船,应该是金兵的战船,之前副帅有发现吗?”
种师中点点头,“这是他们在训练士兵乘船,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停过,有时一艘,有时几艘,距离南岸不到一里他们就调头了,不过最近他们的训练更加频繁,船只数量也在大量增加。”
“这个情况,副帅向朝廷汇报了吗?”
“怎么没有汇报,一开始我就汇报了,到昨天已经汇报不下十次,朝廷根本就不理睬。”
想到这件事,种师中也有些恼火起来,“朝廷太迷信和谈,明摆着金兵毫无诚意,就是在拖延时间,可朝廷就是不醒悟,你看看这里的防御,修这堵墙还是我自己掏腰包,我几次去找过知政堂,知政堂就是一句话,没钱,可三百万银子就这么掏给金国了,得到了什么?狗屁都没有得到,投降派当道啊!”
种师中越说越气,挥舞着手骂道:“我还支持新帝登基,可这个新帝更是个糊涂蛋、软耳根,整天听信谗言,指望谈判拿回太原,可太原在哪里?”
李延庆从高墙上跳下来,沉声对种师中道:“金兵拖延交割太原,我怀疑最近金兵就要有军事行动了,这边驻军五千,我怀疑金兵还不敢从这里进攻,我更担心郑州那边的官渡,那边有多少驻军?”
种师中也暗吃一惊,“那边只有两千驻军!”
“副帅最好提醒一下那边驻军,这几天要加强防备,尤其夜间更要当心。”
种师中国点点头,“我知道了,马上就派人去通知,不过。。。。延庆觉得金兵又要进攻京城了吗?”
李延庆点点头,“姚平仲目前在蔡州募兵,董平则在颍昌府练兵,京城的守军只有两万人,民兵都已解散,这是进攻京城的良机,金兵绝不会轻易放过。”
就在这时,身后士兵喊道:“朝廷使者来了?”
李延庆回头,只见十几名士兵护卫着一名宦官骑马向这边奔来,李延庆快步迎上去,宦官翻身下马,上前急对李延庆道:“李少保请速回京城,陛下紧急召见!”
第七百七十二章 紧急召见
金兵在交割太原上的变卦就俨如一盆冷水,将赵桓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巨大的失望终于使赵桓从极度迷信和谈中冷静下来,他终于有点意识到了和谈也并不太靠谱。
“朕都是听信你们的话才把银子拿给金人,现在三百万两白银没有了,太原却回不来,这个责任你们谁来承担?”
御书房内回荡着赵桓的怒吼声,五名相国都低着头不吭声,赵桓越说越气,狠狠将御案上一叠求援信扔在他们面前,“熙河路那边的军队在和西夏激战,已经两个月没有钱发军俸了,秦凤路那边也是一样,没有钱打造新兵器,形势岌岌可危,可你们却把三百万两银子扔到水里去,还口口声声说金人会讲信用,女真人什么时候讲过信用?”
众相国都默然无语,事实上,推行和谈最积极之人就是赵桓本人,催促着把银子送去大名府的也是他,现在金国变卦,不肯把太原城交出来,他便急了,把责任都推给了知政堂,让众人的脸色都十分难看,可谁敢说是你自己下旨交银。
赵桓气得头昏眼花,一下子坐在龙椅上,拍着桌子怒喝道:“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这时,枢密使孙傅战战兢兢建议道:“左藏库还有八十万两存银,要不先解五十万两去熙和、秦凤两路充作军费,解决那边的燃眉之需。”
左藏库的六百万两白银是发行会子的本钱,由于战乱缘故,会子暂停发行,这六百万两银子便挪作他用了,赎太原用去三百万两,招募新兵耗费了两百万两,还有二十万两支付了大臣的俸禄,现在左藏库中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事实上,赵桓只是推卸责任才拿边军说事,真的要他掏钱给边军支付军费,他又舍不得了,这八十万两他准备五月份祭天和祭祀宗庙时用的,他登基将近半年了,一直还没有祭祀过宗庙和天地,不利于他巩固皇权。
白时中的建议,赵桓一时沉默不语,吴敏和白时中交换一个眼色,白时中上前道:“南方的白银一时还送不过来,朝廷急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八十万两银子还是留着急用比较好,边军的军费可以让他们就地解决,微臣建议封种师道、刘和范致虚三人同时兼任转运使,用当地税粮来补充军费。”
旁边何栗摇摇头道:“三路军队支撑了大半年,用的就是本路的税赋钱粮,现在贸易断绝,商业凋零,加上本身人口稀少,所征税赋有限,现在的危机就是因为税赋不够用才出现了巨大军费缺口,白相公说用税赋解决,其实没有半点意义。”
这时,吴敏提议道:“要不然就将巴蜀的库银解去关中,或许能解决三路西军的军费不足问题。”
成都府官库中还有一百五十万两库银,也是准备用来发行会子的本钱,但现在形势危急,已经顾不上发行会子了,这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
赵桓看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有赞同之意,赵桓便当机立断道:“那就先解五十万两北上,解决西军军费的燃眉之急。”
解决这个难题,赵桓的怒火稍退,便挥挥手让众人退下。
从御书房出来,所有人都长长松一口气,走下台阶,何栗见左右无人,便对孙傅道:“这次教训深刻啊!我们什么都由着官家的性子来,最后出了事,官家却一板子打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有苦难言。”
孙傅点点头,“我们确实有责任,我们及时劝阻官家头脑发热,就是我们失职,李延庆辞职时就曾经给我说过,金人会玩各种花招,绝不会把太原城交给我们,现在果然被他言中了,我现在担心的是他第二个预言。”
“什么预言?”
孙傅一字一句道:“金兵撕毁协议,重新开始大举进攻东京。”
何栗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道:“会这样吗?”
“如果完颜斜也不是太愚蠢的话,就一定会这样做。”
孙傅叹了口气,“做了防御使,我才知道当家不易,我们战备都丢得差不多了,一旦金兵大举攻来,我们拿什么来抵挡?”
何栗有点急了,连忙道:“如果是这样,我们要立刻劝谏官家,从各地调兵支援京城。”
“官家已经有点意识到不妙,他昨天紧急召见李延庆,估计就是为了这件事。”
“但我并没有看见李延庆进宫?”
“听说他去黄河南岸了,估计晚一点能赶回来。”
这时,一名宦官从背后追上来,远远对两人喊道:“请两位相公留步!”
孙傅和何栗停住脚步,宦官跑上前行一礼道:“李少保已经返回京城,官家请两位相公一起商议军国政务。”
。。。。。。。。。
赵桓终于有点醒悟了,他第一次把妥协派从军国议事中排除,当然,这还谈不上什么军国议事,只能算一次极小范围内的探讨,赵桓心里清楚,他若想要李延庆说点有用的话,就不能让白时中、吴敏、以及李邦彦这三名李延庆的对头露面。
“金兵是不是要重新进攻京城,微臣只有一点猜测,但没有证据,直觉告诉微臣,现在就是攻打京城的最好机会,完颜斜也会不会抓住这次机会,微臣不知道。”御书房内,李延庆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桓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就算李爱卿的假设是真的,那朕该怎么应对?”
李延庆看了一眼孙傅,孙傅现在是东京防御使,这个问题应该他来回答才对,自己倒不能越俎代庖了。
赵桓见李延庆目视孙傅,他心中微微一怔,这才想起孙傅的身份,便点点头,“孙相公先说,不足的部分请李少保再补充。”
孙傅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呈给赵桓,“这是微臣写的一份报告,还没有正式抄誉,不过已经写完,陛下可以先看一看。”
赵桓接过折子放到桌上,“孙相公还是先简单说一说吧!让李少保和何相公也一起听听。”
“那微臣就简单说两句。”
孙傅稍微整理一下思路,不急不缓道:“微臣建议有两点,一是对内,包括重新部署防御武器上城,在城内大量招募民团,目前城内只有两万军队,至少要将守城军队增加到十万左右,京城才能安全。。。。。。。”
旁边何栗忍不住打断孙傅的话,“可现在就算招募了八万民团,靠他们守城,恐怕不现实!”
“何相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民团是额外的,和十万守军无关,我说的第二点就是对外,必须要立刻召回董将军和姚将军的军队,这就是六万人,然后再把驻守洛阳的三万京兆军召回来,他们是抗金主力。”
孙傅说到三万京兆军时,赵桓忍不住迅速瞥了一眼李延庆,只见李延庆脸色平静,似乎丝毫和他没有关系。
孙傅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他的思路,目光又转向了李延庆。
“李少保补充一下吧!”
李延庆笑了笑道:“孙相公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只是略略补充两条,一个钱粮准备,我不知道现在太仓还有多少粮食,左藏库还有多少银钱,但我知道,上一次金兵围城就准备长期作战,只是被王贵将军烧毁了黎阳仓,马料断绝,他们才被迫撤军,这一次应该也是一样,京城内至少要准备一年的粮食。”
孙傅心里有点紧张,连忙问道:“一年的粮食大概是多少?”
“可以简单算了一算,十万军队一个月耗粮五万石,一年就是六百万石,加上民夫和百姓,一年的存粮应该在一千万石左右,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存银也应该在两百万两以上。”
孙傅的脸色刷地变白了,赵桓心揪了一下,急问道:“孙相公,现在太仓存粮还有多少?”
“大概。。。。。三百五十万石左右。”
李延庆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两个月前他守城时还有一千万石粮食,怎么一下子少了这么多?
孙傅半晌才吞吞吐吐道:“主要是招募新兵用了两百万石粮食,还有淮北和徐州一带大旱,也用了百万石,另外为了筹钱,敞开粮食供应,被民众买走了两百万石,还有平时消耗,所以存粮锐减得厉害。
赵桓却没有吭声,这些粮食支出是白时中和李邦彦的建议,存粮太多容易霉烂,不如及时处理掉,减少霉烂损失,他也赞成了这个削粮方案,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到金兵还会第二次攻打京城。
李延庆铁青着脸道:“我再说第二个补充,要让金兵感受到大宋抗金的意志,请陛下下旨,诏令天下各州厢军火速进京勤王!”
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报
李延庆却以不能给金人落下撕毁协议的把柄为理由,一口回绝了孙傅提出任命他为京城防御副使的建议,虽然赵桓也有让李延庆辅助孙傅的想法,但最终拉不下这个颜面,只能作罢。
不过李延庆还是给了赵桓面子,答应写信劝说驻扎洛阳的京兆军立刻赶赴东京勤王,想到京城将有足够的军队,赵桓一颗心也稍稍放下了。
李延庆从宫里回到曹府已是晚上,他刚下马车,张虎就从府中急奔出来,“都统总算回来了!”
“出什么大事了?”李延庆很少看见张虎这样焦急慌张,他便知道肯定出大事了。
“确实出了大事,今天上午。。。。。。”
“进府再说,不急这一时。”
李延庆止住了张虎,他下了马车,快步向府内走去。
进了书房,莫俊也闻讯赶来,李延庆坐在自己书房的宽椅上,静静地听着张虎的紧急汇报。
“今天一早贺楠找到我,他在昨天下午收到一份奇怪的鸽信,这份鸽信是从徐州送出,应该是飞去大名府,但徐州那边的金国细作似乎出了差错,用错了信鸽,结果鸽子飞到了东京汴梁。。。。。。。”
“别讲这些废话,快说信中的内容!”莫俊有点不耐烦了。
李延庆看了一眼莫俊,怎么连莫俊也沉不住气了?
张虎又放慢语速,生怕李延庆听不明白一样,一个字一个字道:“军队和车驾已过淮水!这就是鸽信中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李延庆眨了几下眼,猛地站起身,快步来到东墙前,刷地拉开了一道布帘,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大宋州县地图,莫俊端着烛台走了过来,“都统也看出来了,金兵声西击东,所谋甚远啊!”
李延庆当然也明白了,金兵看似在准备大举进攻东京汴梁,但实际他们的目标却是太上皇赵佶。
这就和历史完全不同了,赵佶是在金兵攻破汴京后被俘,现在金兵竟准备在赵佶返回汴京的途中伏击,好厉害的计谋,若不是金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