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枭士-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干淡淡道:“说起来耶律大石还是我的政敌,但现在大辽生死存亡之际,这些个人恩怨我们应该暂时放到一边了,以耶律大石卓越的统军才能,我相信他能扭转局势,而我也不会闲着,我会率军对阵种师道,相比童贯,种师道才是我们真正的威胁。”

    萧后半晌叹了口气,“就怕耶律大石不肯接任!”

    萧干摇了摇头,“微臣相信他一定会临危受命,请太后照微臣的方案去做,不要有一丝折扣。”

    “好吧!哀家会立刻发鹰信去宋京,然后任命耶律大石。”

    。。。。。。。。。

    进入八月后,京城的天气便没有前些日子那样的炎热了,中午虽然依旧热浪滚滚,不过早晚却有了一丝凉意。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京城中午时分大街小巷冷冷清清,可一到傍晚,凉意袭来,整个京城就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顿时热闹起来。

    清风酒楼在中午一般是关门休息的,反正有客人也是去茶馆,可到了下午,还不等热浪完全消退,酒楼就变成十分喧嚣热闹,酒客络绎不绝而来,找个位子也不容易了。

    “客官实在抱歉,小店已经客满,再没有一个多余的位子,要不,你老稍微晚一点来,我想办法给您留一个位子,现在真不行。”

    掌柜在门口不停地作揖道歉,“二楼那几个位子都是客人早就订好的,人家马上就来了,事关小店声誉,小店不敢乱来。”

    几名酒客实在找不到位子,只得悻悻走了,这时,远处又来了一辆牛车,在酒楼前停下,掌柜顿时头大了,只见从马车里走出一名头发半白的中年男子,掌柜一眼认出,居然是宝妍斋的东主李大器。

    他连忙上前,“李东主,好久不见了!”

    李大器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他心神不宁是有原因的,自从儿子李延庆率军北伐后,李大器心中便一直放不下,他最担心就是再度发生第一次北伐宋军惨败的情形,据说战死的宋军尸体连白沟也堵塞了,雄县以北都是遍地尸体,惨不忍睹,和儿子同级别的统制将领也阵亡了一半,每次想到这一点,李大器就感到双股一阵阵战栗,便忍不住想去上茅房。

    李大器今天来清风酒楼,是汤正宗有事情找他,特地请他来喝杯水酒,他随口应道:“王掌柜,好久不见了,老汤来了吗?”

    汤正宗也是清风酒楼的常客,大家都很熟悉了,王掌柜笑道:“已经来了,就在二楼靠窗处,要不,我让酒保带你上去。”

    “不用了,我自己上去。”

    李大器走上二楼,一眼便看见了正向自己招手的汤正宗,他走上前歉然道:“店里有点事,来晚了,让贤弟久等了。”

    “没事,大器先坐下喝碗酸梅汤消消暑,他们家的酸梅汤做得很正宗,比我这个汤正宗还要正宗。”

    汤正宗开了个玩笑,李大器只是勉强笑了笑,汤正宗看出他有心事,便问道:“大器在担心什么?”

    李大器苦笑一声,“除了我儿子,我还能担心什么?北伐啊!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李大器又重重感慨一句。

    汤正宗笑了起来,“说起担心,更应该是我更担心才对,我侄儿汤怀在童贯手下为将,童贯那个败家子,每战必败,这几天我兄弟都要愁死了,这不,我刚从汤阴县回来,我兄弟就说他愿拿出一万贯钱,让我帮他打点,把侄儿从童贯身边调走,其实延庆真没什么关系,他在种师道手下,老种经略是出了名的稳重,就算他赢不了,也不会大败,大器就放心吧!”

    汤正宗的话给了李大器一丝安慰,他点点头便问道:“贤弟找我有什么事?”

    “其实不是我找你,是姚万年,他想进京找你,但书院那边脱不开身,所以就托我来给你说说。”

    汤正宗取出一封信递给李大器,“这是他给你的信。”

    “你说说什么事吧!我现在也没有心思看信。”

    “是这样!鹿山书院想迁去南方。”

    “这么急吗?”李大器一怔。

    “听说他们书院有十几个雄州学子的全家都在死在兵灾中了,整个书院人心惶惶,姚万年当然也十分担心。”

    李大器点点头,“迁去南方问题不大,先迁去江夏,我那边有土地,他们打算几时迁走?”

    “当然是越快越好!”

    李大器低头想了想,问道:“你还要回去吗?”

    “我过两天就要回去。”

    “那我就不写信给他了,你替我告诉姚万年,我会安排人在江夏县造房子,最迟明年夏天之前书院就可以迁过去了,不过校舍暂时会简陋一点,等战乱结束后再迁回汤阴县。”

    汤正宗大喜,“我会原话告诉姚万年。”

    这时,酒保开始上菜了,李大器给他倒了一杯酒,“感谢贤弟刚才的安慰,我心里好受了很多,我先敬贤弟一杯。”

    “不敢!我们喝了这杯酒。”

    两人举杯一饮而尽,就在这时,旁边一名酒客道:“想不到辽国居然求降了,这次李延庆可要升官了。”

    李大器一怔,连忙走上前问道:“请问这位兄台,刚才说李延庆要升官,是什么缘故?”

    李大器着实问得有点唐突,酒客呵呵一笑,“随口之言,不要放在心上,请回座吧!”

    汤正宗也走上前笑道:“这位就是李延庆的父亲,他听到有关他儿子的消息,当然会很关心。”

    酒客连忙起身笑道:“原来是宝妍斋的李员外,失敬了,其实在下和延庆也有一点交情。”

    “不知阁下是?”

    “在下吴敏,目前在朝廷任给事中,这位是我同僚,顾舍人。”

    “原来是吴官人和顾官人,是我失敬了,不能我们能否并桌一叙?”

    李大器着实关心儿子的情况,虽然提出并桌的要求有点失礼,他也顾不上了。

    吴敏看了一眼舍人顾迁,顾迁笑着点点头,吴敏便欣然道:“和李员外同桌饮酒也是我们的荣幸,请吧!”

    李大器连忙让伙计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又给他们介绍了汤正宗,这才请他们坐下。

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楼传言

    或许是酒精催发的作用,今晚吴敏很爽快,丝毫没有官员的架子,很快就和李大器熟识起来。

    但吴敏却始终牢牢把握着朝官特有的分寸,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没有一点失口,而且他的声音也恰到好处,不那么神神秘秘的低声说话,却又让邻座的酒客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十天前是朝廷规定发起北攻的日子,延庆在第一天便立下了大功,接受了郭药师的投降。。。。。。。”

    “这个郭药师是什么人?”李大器忍不住小声插话问道。

    “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辽**队中汉人的最高将领,统帅八千汉军,他的投降无论对辽国的朝廷还是军队都是一次沉重打击,所以天子在延春殿亲自召见他,封官加爵,还在京中赐他美宅一栋。”

    旁边中书舍人顾迁补充笑道:“这个郭药师很会说话,他说自己虽是汉人,却忠心于辽国,一心为辽国抗金,绝无二心,但辽国高层因为李处温案件一定要杀他绝后患,他走投无路,这才投降大宋,说得声泪俱下,连天子都被他感动了。”

    李大器轻轻叹了口气,“此人若不是大忠就是大奸,希望延庆不要和他有太多瓜葛!”

    顾迁端起酒杯微微一笑,“就算延庆想和他有瓜葛,他还看不上呢!”

    李大器呆了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旁边吴敏也有点好奇了,他知道顾迁经常在天子身边,郭药师受封时他也在一旁,吴敏也笑道:“顾兄不妨说说看。”

    顾迁将杯中一饮而尽,这才不慌不忙道:“郭药师希望自己能率旧部为大宋攻灭辽国,天子欣然同意了,准备封他为副都统,跟随种师道,但郭药师却说他希望跟随童贯。。。。。。。”

    说到这,顾迁故意停了一下,他望着李大器惊愕的表情淡淡道:“什么样的庙就供什么样的神,种师道的土地庙怎么供得了郭药师这条过江猛龙呢?所以他最终还是去跟随童贯,与种师道无缘。”

    李大器默默点头,他听明白了,就应了那句古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好,儿子也就可以远离郭药师这种趋炎附势之人。

    这时,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汤正宗忍不住问道:“市井里传言,说辽国太后已经决定投降大宋,是真的吗?”

    吴敏笑着点了点头,“这倒是真的,今天上午朝廷和辽国特使已经达成了协议,接受辽国投降,以宋朝的官职封辽国贵族,辽国交出幽云十六州。”

    “那金国呢?”李大器觉得有点不妥,宋辽达成这样的协议,金国岂能置身事外?

    “这应该和金国无关,宋金同盟中说得很清楚,宋金以长城为界,那么幽云十六州就应该属于大宋。”

    李大器本身是商人,又受儿子的影响很深,对吴敏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他轻轻摇头道:“金国费钱费粮攻打幽州,最后却什么也没有捞到,它怎么可能答应?”

    吴敏笑道:“这可不是买屋买地可以随时反悔,这是两国的协议,有两国君主的签章,怎么可能轻易废除,放心吧!金国不会一无所获,至少他们能得到从前辽国的岁赋,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李大器不再说什么,他只是一介商人,朝廷大事和他没有关系,他只关心自己儿子的安全,既然宋辽已经达成协议,那么儿子应该很快就回家了。

    想到这,李大器一颗心彻底放下了,他举杯笑道:“今天算我请客,来!我再敬二位官人一杯。”

    。。。。。。。。。

    宋辽两国的谈判经历了整整七天,两国最终达成了协议,宋朝答应保留辽国贵族官爵,以大宋之爵对等封赏,并同意继续尊萧太后为辽王妃,恩养于宋宫,契丹人则安置在河西,而辽国必须取消国号,并交还幽云十六州给大宋。

    这个结果令天子赵佶大喜,虽然协议还需要辽国萧太后签章后才正式生效,但赵佶已经迫不及待,他当即下旨,将辽国的析津府正式改名为燕京府,将辽国京城改名为燕京。

    同时,赵佶派两路金字急脚递赶赴易州和涿州,通知童贯和种师道接收燕京府。

    。。。。。。。。。

    清晨,易州以南的官道上,三名骑兵骑着双马正疾速狂奔,今天的秋天来得格外早,一阵狂风卷起满地的枯叶,如黄蝶般在空中纷飞,三名骑兵丝毫没有停留,穿过纷飞的枯叶,继续向北疾奔。

    一个时辰后,三名骑兵终于抵达了易州城外的宋军西路大营。

    易州大营内的宋军西路大军共有十二万人马,这是童贯的作战风格,集中所有兵力全线压上,尽管保州、真定府一线只剩下少数厢兵,但童贯也并不在意。

    童贯是在六天前接到了天子的紧急旨意,令他暂时不要攻打燕京府,等待宋辽两国的谈判结果出来后再行动。

    尽管童贯已经急不可耐,一心率军直捣燕京府,但童贯毕竟是朝廷高官,天子的圣旨他不敢轻易违抗,否则他就算夺取了燕京,也是有过无功。

    这几天童贯一直心急如焚,等待着宋辽谈判的结果,虽然种师道凭借李延庆的突袭涿州抢到了先机,但随着宋辽谈判开始,童贯又和种师道处于同一起跑线了。

    谁能先夺下燕京,就意味着谁能得到神宗的遗诏封王,这让童贯怎么能不焦急?几天来他一直坐立不安,苦苦等候京城的消息。

    就在这时,有亲兵在帐外禀报,“启禀太尉,保州有急信送至!”

    童贯几乎是跳了起来,“快。。。。。快让报信人进来!”

    京城的鸽信是送不到易州,最北只能送到保州,再由保州派人给他送来,童贯立刻意识到,一定是京城有消息了。

    片刻,三名送信骑兵中为首之人走进大帐,单膝跪下道:“卑职奉命给太尉送信!”

    “信在哪里?”

    骑兵立刻取出一只封筒递给童贯,童贯颤抖着手撕开封纸,从里面倒出一只小竹筒,又从竹筒里抽出一卷小小的白帛,正是他心腹从京城送来的鸽信,他小心展开鸽信,正如他所料,宋辽两国已经达成了协议,天子赵佶已下旨,令他和种师道立刻向燕京府进军。

    童贯是何等精明,他一下子便看出天子的焦急,这种谈判可是要两国君主加印并交换文本才能生效,刚刚谈判结束天子便迫不及待地下旨要他们去接收燕京府,这是何等急切?

    当然,燕京城此时应该也知道了谈判结果,辽使一定会用鹰信及时通知燕京。

    童贯沉吟片刻问道:“你们从保州过来花了多少时间?”

    “回禀太尉,我们三人骑六马,只用了一夜时间便赶到了大营。”

    童贯心中迅速估算时间,鸽信是昨天中午发出,傍晚抵达保州,再奔一夜到自己这里,而京城送旨一般是午后出发,就算用金字急脚递,最快也要两天半的时间才能抵达涿州范阳县。

    实际上自己比种师道多了近两天时间,虽然范阳县比自己离燕京更近,但自己却有两天时间赶路,应该可以比种师道快一步赶到燕京。

    想到这,童贯立刻走出大帐喝令道:“传我的命令,中军和前军集结,准备出发!”

    仅仅半个时辰后,童贯亲自统帅五万大军出营北上了,他们没有携带辎重,每人只携带五天的干粮,浩浩荡荡向东北方向的燕京府疾奔而去,童贯相信京城辽使已经将谈判结果用鹰信告诉了萧太后,自己只要赶到燕京,萧太后一定会出城投降。

    其实任何一个大将都会看出这样轻兵北上并不妥,藏有极大的隐患,作为领兵三十年的太尉童贯更应该知道不宜冒险,只可惜童贯是当局者迷,他已经被期盼了十年的王爵冲昏了头脑,唯恐被种师道抢了先,便不顾一切地出兵北上了。

    就在童贯大军刚刚离去,几只信鹰便从附近的山林中腾空而起,盘旋着向东北方向飞去。

    。。。。。。。。。。。

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将萧干

    自从萧太后不折不扣执行了萧干的缓兵之计,为萧干赢得了宝贵了十天时间后,这些天萧干一直在拼命训练刚刚招募的两万契丹士兵。

    现在的契丹人早已经不是百年前的全民皆兵了,随便一个牧民就可以拿刀上阵,现在的契丹人和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就是一个文弱的平头小民。

    两万披甲戴盔的士兵手握长矛列队站在校场上,听取主将最后的训话,他们的集中训练已经结束,即将奔赴战场,每个人都心潮起伏,心中充满了对大战的期盼。

    “宋人绝不会饶过我们契丹人!”

    萧干嘶哑着声音大喊:“大家看看易县就知道了,宋军进城后杀光了所有的契丹男子,女人沦为营妓被凌辱,孩子被卖为奴隶,如果我们不奋起抵抗,我们母亲、妻女和姐妹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我们是为保卫自己的家人而战,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战场上,我们宁可战死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向敌人屈服!”

    两万士兵热血沸腾了,举矛愤怒大喊:“绝不屈服!”

    “绝不屈服!”

    萧干抽出战剑令道:“出发的时刻到了,我们去城外军营集结备战!”

    萧干翻身上马,率领两万士兵浩浩荡荡向城外开去。。。。。。。

    郭药师投降后,辽国只剩下五万军队,其中五千人镇守居庸关,五千人镇守卢龙,另外四万军队则驻守京城。

    现在招募了两万新军后,他们兵力达到了六万,其中一万人由大将萧奉先率领留守燕京,两万人交给耶律大石,迎战童贯的军队,另外三万人则由萧干率领,准备南下迎战种师道。

    而此时的种师道也并没有闲着,他同样得到天子手谕,谈判期间暂停北攻,他也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继续整合三万京东厢军,也多亏了这几天的时间,他才最终完成了对京东路厢军整合。

    范阳县南面有一片占地约二十亩的树林,这片树林其实另有玄妙,只是外围两排树,里面的树都已被砍伐一空,变成了一片平地,这里已经成为东路军的火器试验场。

    树林四周站满了岗哨,不准任何人靠近。

    此时就在树林内,种师道目光专注地看着李延庆打开一只铁皮箱子,从里面取出一只黑黝黝、外形颇像小八棱紫金锤的火器,“这就是铁火雷吗?”种师道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其实就是缩小的震天雷,下面是手柄,大约重三斤,力壮之人可以扔出去三十步远。”

    听说是缩小的震天雷,种师道顿时有了强烈的兴趣,随手拎起一只,掂了掂份量笑道:“我大概也能扔三十步远,让我来试一试吧!”

    李延庆立刻给旁边的陈大使了个眼色,陈大会意,立刻将一只包裹着铁甲的山羊捆在在一根树桩上,种师道略略一怔,立刻便明白过来了,他虽然身经百战,却不是一个随意残杀生命之人,不过这种火器试验确实需要用活口来做试验,像西夏或许还会用奴隶来做试验,种师道便不再多说什么?便笑问道:“这铁火雷该怎么用?”

    “先把手柄下方的盖子拧开!”

    李延庆指了指手柄下方的木盖子,陈大陈二将又将火绳做了新的改进,原来是个半圆形的盖子,火绳是包在盖子里,但那种盖子很容易不小心就碰掉,所以陈大和陈二又琢磨着将手柄挖空一小段,同时不影响使用,这样火绳就盘在手柄之中,外面再套一个边缘是齿状的木盖子,牢牢扣住了木柄,需要稍稍用力才能拧下来,这种设计令李延庆大为赞赏,他由此也意识到,只有真正的火器匠才是推动火器发展的关键人物。

    种师道拧开了盖子,一小段火绳便旋转而下,令种师道赞赏不已,“好!真是做得精致。”

    陈大陈二心中得意,一起躬身谢道:“多谢大帅夸奖!”

    种师道呵呵一笑,抽出一只火折子,‘呼!’地一吹,火折顿时燃烧起来,他随手点燃了火绳,李延庆连忙道:“火绳烧到木柄处就可以扔出去了!”

    种师道点点头,等火绳燃到木柄处,他用力猛地一甩,铁火雷划出一道弧线,向三十步外的山羊扔去,李延庆连忙拉着种师道躲到大石背后,只片刻,只听‘轰!’的爆炸声响起,声音虽然震耳欲聋,但远远比不上震天雷的惊天动地。

    片刻,他们站起身,只见远处白烟弥漫,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硝烟味儿,种师道问道:“杀伤范围有多大?”

    “方圆三十步内,刚才有铁片飞过我们头顶。”

    种师道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这样会不会伤到扔铁火雷的士兵?”

    李延庆点了点头,“这就是它最大的缺陷,将铁火雷扔出去,人必须要趴在地上,防止被它迸射的铁片所伤。”

    种师道沉吟一下,“那为什么不能把它杀伤力控制在二十步内,比如药放少一点。”

    “恐怕不行,陈大陈二反复试验过,药少一分都炸不开铁壳,原本我是想让他们做一斤重的铁火雷,现在的三斤已经是极限,如果再把铁壳做薄,那铁壳就没有杀伤力了,他们反复试验了整整一年,只能做到目前这个样子。”

    种师道也知道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便笑道:“我觉得用它守城倒蛮好,正好弥补了震天雷威力太大的缺陷,一颗铁火雷就能炸毁一架云梯,但我觉得对付骑兵还是震天雷更痛快一点。”

    “卑职也是这样想的。”

    种师道仰头大笑,他快步走到木桩前,陈大已取下铁甲,只见山羊浑身是血,不知有多少铁片射入它的体内,种师道连声夸赞,又问李延庆,“这种铁火雷现在做了多少枚?”

    “回禀大帅,一共做了一千枚左右,卑职特地成立了三百人的火器营,每人携带三枚,另外还有五十枚震天雷,分为野战震天雷和攻城震天雷两种,再有就是常规火器,诸如火箭、火鸦之类。”

    种师道暗暗点头,虽然宋军中本来就有火器营,但恐怕整个大宋的火器营都比不上李延庆这支火器营的一半厉害。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从林外飞奔而至,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大帅,圣旨送至!”

    种师道一惊,也顾不上再试验震天雷,便急急赶回大营,李延庆让陈大陈二收拾一下场地,也跟随种师道赶回去了。

    天子赵佶的手谕到达范阳县的时间还是比童贯的预料早了大半天,由于并不是圣旨,而只是手谕,种师道也没有摆香案接旨,他看完手谕后,立刻令亲兵将几名重要官员请到大帐商议,除了三位副都统、以及司马刘外,李延庆也因为立下首功而被种师道特别青睐,以统制的身份参加了军机议事。

    种师道扬了扬手中的圣谕对众人道:“大宋已经和辽国谈判结束,辽国决定投降大宋,让出幽云十六州,天子令我们立刻北上收回燕京。”

    张叔夜眉头一皱,“这里面好像有点不太对吧!现在也只是和辽国特使达成协议,还没有经萧太后和辽国朝廷认可,辽国怎么可能把燕京让我给我们?”

    种师中笑道:“或许辽国提出不少条件,只要我们单方面答应这些条件,宋朝下了旨意,那就不需要再一来一往确认了,再说金国在一旁虎视眈眈,辽国也怕夜长梦多啊!”

    大帐内一时沉默了,种师道也觉得有点蹊跷,他看了一眼众人,发现李延庆似乎若有所思,便道:“延庆,你是最早拿下涿州,你应该最了解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李延庆起身向众人行一礼,“卑职在想,童贯会不会和我们同时接到手谕?”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延庆一边思索,一边缓缓道:“这封手谕是前天中午从京城送出,从易州和京城的距离计算,给童贯的手谕应该比我们晚到半天,但以童贯的性格,他应该不会等到这封手谕到来才知内情,我觉得他昨天就应该知道这个消息了,那会不会他昨天就出兵杀去燕京了呢?”

    童贯为了神宗遗旨而急切想先夺下燕京的秘密已经人人皆知,至少大帐内的几人都很清楚,种师道也不想和他争,就算是辽国真的交出燕京,种师道也会让给童贯先拿下燕京府,此时李延庆的推测却让种师道脸色一变。

    “你是说,这里面有问题?”

    李延庆缓缓点头,“我有一种直觉,包括这次宋辽谈判都是辽国的缓兵之计,恐怕辽国已经做好了伏击准备,就等童贯急切地踏进陷阱。”

    众人脸色大变,李延庆的猜测完全有可能,他们都清楚童贯就是这次宋军北征的最大弱点,恐怕辽国也早已经看准这个弱点了。

    宗泽急道:“那应该立刻派人通知童贯,不可冒进!”

    李延庆微微摇头,“如果童贯是昨天出兵,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众人一起向种师道望去,种师道沉吟良久道:“不管是否来得及,我们都要立刻派人去易州提醒,这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

    燕京城也就是辽国的析津城,位于易州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大约三百里,这一带是太行山和燕山的交汇处,地形破碎,山地众多,道路崎岖难行。

    虽然有一条易州到析津城的宽阔官道,可这条官道必经范阳县,童贯当然不可能走这条路,他率军走的是另外一条小路。

    尽管五万大军是轻兵而行,但小路崎岖难行,大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走了一天一夜才走了不到百里,在第二天清晨时跨过了涞水,这里就是易州和析津府的交界,过了涞水,他们便进入析津府的地界了。

    远处是绵延数百里的山峦,可一想到穿过这些大山就是析津城时,童贯的内心开始热切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王爵在向自己招手,大宋从未在大臣活着时封异姓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且子孙不能继承,他童贯将是大宋第一个异姓王,他等待了十年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临了。

    尽管士兵们一夜未休息,都已疲惫不堪,但童贯却不管,他对周围士兵怒道:“我为主帅尚无困意,其他人岂能偷懒,给我继续行军!”

    将士们叫苦连天,只得迈着灌了铅一般的腿,一边走一边打瞌睡,又走了一个时辰,大军来到了一处岔道口,高世宣奔来禀报道:“太尉,前方有两条路,向导也不知哪条路更近?”

    “没用的东西,速派人去打听!”

    “遵令!”

    高世宣催马飞奔而去,童贯这才下令道:“全军原地休息半个时辰!”

    三军一片欢呼,纷纷坐下,大部分士兵累得倒地就睡着了,虽然半个时辰很短,但能睡一会儿也好。

    又过不久,高世宣便带着一名樵夫匆匆来到童贯身边,“启禀太尉,弟兄们只找到这个砍柴的樵夫!”

    樵夫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小民参见大将军!”

    童贯打量他一眼问道:“你是汉人?”

    “小民祖祖辈辈都是汉儿,以砍柴采药为生。”

    童贯点点头,“那我来问你,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叫大房山,就是前面的大山,方圆足有数十里,山高林密,峡谷众多,时有野兽出没,山上各种药材也很有丰富,山下很多小村庄都是靠它过活,小人家里也是。”

    “原来这里就是大房山,那前面有两条路,哪一条路去析津城更近?”

    “回禀大将军,北面一条路比较平坦好走,南面一条路稍微坎坷不平,但南面一条路距离析津城更近一点。”

    “近多少?”童贯又问道。

    “大概近五十里,其实就是绕了半个大房山。”

    “我知道了。”

    童贯随即命左右赏樵夫十两银子,让他给大军带路,童贯喝令道:“统统给我起来,准备出发!”

    此时大家才睡了一刻钟就要出发了,士兵们痛苦不堪,怨声载道,高世宣小心翼翼问道:“太尉,不知走南线还是走北道?”

    “废话!”

    童贯狠狠瞪了他一眼,“当然是走南线,难道你还想多绕五十里路吗?”

    高世宣吓得诺诺退下,急忙跑去命令前军走南线,五万大军在樵夫的带领下走进了南线,浩浩荡荡向析津城方向而去。

    。。。。。。。。。。

    大房山的南线山高林密,道路崎岖,行军格外艰难,走到中午,大军才走了三十里路,士兵已累得筋疲力尽,叫苦连天,但童贯却铁了心,一定要在天黑前杀到析津府,不顾将士们再三求情,坚决不准士兵休息,反而要求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这时,两万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