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论语-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在齐国之后。

到了管仲为齐国上卿的时候,齐国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更加强大富裕和开化。到了孔子这个时候,齐国已经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富裕程度远超鲁国。可惜的是,孔老师不知道天外有天,还以为齐国人民等着周礼去拯救呢。

后来孔老师去了齐国,待了一年时间,这才发现自己弄反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钱人都想移民到齐国了。

【现实解说】谁先进谁落后,靠吹牛是不行的,靠想象是不行的。

19。5(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析】在解说这段之前,先来看看《荀子》中的一段记载。

按《荀子》。子路入,子曰:“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同问,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又问,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下面来分析几个人的答案。

三个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们的答案其实都来自于孔子。

孔子总是教育子路要好好学习,之后当上公务员。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被人了解,被人赏识,最后被人录用。所以,子路的答案知者使人知己。

颜回总是被孔老师灌输克己复礼的概念,管他别人怎么做,自己先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自己做到了,这个世界自然就跟着你做到了。全心全意整好自己,不用去管外界怎样。所以,颜回的答案就是知者自知。

孔子怎样教子贡呢?其实孔子还是给他灌输子路同样的概念,这么说子贡的答案应该跟子路一样了?不然,子贡对孔子灌输的概念不感兴趣。那么,子贡对什么感兴趣?做生意。既然对孔子的学说不感兴趣,子贡从孔子这里得到了什么?实践。孔子是个实用主义者,实践中有很多经验和技巧,当然这些都不会拿来教人。问题是,别的人听老师讲课,子贡则是看老师怎么做生意,什么生意?办学校不是生意吗?当老师不是生意吗?办学校当老师,什么最重要?了解市场,了解学生,了解别人的想法。

所以,子贡是个生意人,更关心的是别人怎么想,他的答案就是知者知人。

分析之后,现在我们来看看孔子的答案。

孔子教给学生的,是知者使人知己和知者自知;他实践的,则是知者知人。

孔子的最终目标是当官,因此知者使人知己是他最真实的答案。但是,孔子大半辈子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却没有成就。如果再说知者使人知己,那就太没有面子了。可是,如果他说自己的答案是知者自知,这又与他的职业格格不入,你当老师的,必须要知道学生的想法才对。排除了这两个答案,孔子最终选择了一个中庸的答案,也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个答案,与子贡相同。

【现实解说】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并且被人知,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需要一个重要度的顺序呢?对于那些公众人物,他们最重要的是被人知,也就是炒作,把自己炒出知名度;对于商业界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知人,知道竞争对手的底细,知道客户的需求;什么人会把知己放在第一位?红颜。

19。6(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解析】孔老师拐弯抹角说话,主要是要面子。其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要学会了真本事,还愁没人用你?

来把孔子这段话补齐一下,大家就清楚了。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立,则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可知,则不患莫己知。”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位”和“使人知己”。

孔老师这种想当官又要面子的性格影响了整个后世子孙的性格,中国人喜欢把真实目的藏着掖着,拐个弯说话。喜欢把现实的目的藏着,用高尚的理由绕过去。

【现实解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位不正则名不顺。所以,位子是很重要的。

19。7(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解析】这句话跟上面一句没区别。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这个意思。

【现实解说】现在常说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有能力,还要会吆喝。换句话说,会吆喝也是一种能力。酒香只是个方面,店面地址的选择不也是学问吗?店面的装修风格不也是学问吗?孔老师的话,到今天已经很不全面了。

19。8(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解析】这几句话放在一起,弄得孔老师好像祥林嫂一样。其实,这几句话不是连着说的,孔老师没这么无聊。

【现实解说】不说别的,练好本事总是没错的,艺不压身嘛。再者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啊。自己没本事而飞黄腾达的,那都是运气,可是人不能靠运气活着啊!

19。9(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直到死都不为人所知啊!”(旧译:“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解析】这句话,算是把孔子上面的几句话都给否定了。说来说去,还是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跟子路在一个层面上。

按照往常的说法,孔子是担心身后的名声,担心不能被后人所称颂。其实不然,孔子还是担心在世的时候。

尽管晚年沉迷道学,孔子这一辈子还是没有走出对名利的追求。

【现实解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大概就是这个境界吧。

19。10(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想的是德,小人想的是土地;君子畏惧刑罚,小人贪图恩惠。”

【解析】什么是君子?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最早期的说法,君子就是国君之子。

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有追求的士,君子也就是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做到的那种人。小人是什么?小人就是依附于土地的农民。所以,君子想到的是德,是高尚的东西,小人就只能想到眼前的东西,那就是土地。

问题是,小人就靠着那几亩地活着,不怀土怀什么?怀孕吗?

按照周礼,刑不上大夫。所以,怀刑的君子肯定不是大夫。君子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情是不是违法,说明他们有远虑;小人不同,他们只考虑有没有好处,还是只看眼前。

孔子喜欢以君子小人来划分人群,动辄打击一大片。

【现实解说】现在一般不说君子,只说伪君子。好像君子不存在,只剩下伪君子。奇怪的是,如果没有君子,伪君子从哪里来?

19。11(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可以晓之以义,小人只能晓之以利。”

【解析】君子呢,可以用大义来沟通;小人呢,就是见钱眼开,道理讲不通,只能用利益去诱惑。孔老师的意思呢,君子比较高尚,小人比较龌龊。

管子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

所以,小人喻于利,那是因为他们比较穷。要是大家都富有了,大家就都是君子了。孔老师不懂得经济,因此会骂小人,但是不懂得如何富民,如何让小人成为君子。〖TXT小说下载:。。〗

【现实解说】土地征用和拆迁,拆迁者会有很好的理由,什么城市发展什么社会进步。可是,被拆迁者如果仅仅依靠这块地或者这间房子生活,他当然要追求合理的或者尽可能高的补偿了。不知道鲁国政府要拆迁孔家的房子的话,孔老师会怎样表现。

19。12(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解析】孔子总是盯在君子和小人的问题上不放,反映出他总是盯着人不放。既然君子坦荡荡,心胸宽广,就别总是盯着别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实际上,长戚戚倒好像是孔子自己的特点,总是批评抱怨和担忧。

孔子早年是很豁达的,可是到了晚年,因为理想未能实现,因而变得偏执偏狭,喜欢揪住别人的小事不放,喜欢动不动上纲上线,喜欢把人分类,喜欢杞人忧天。所以,我们宁愿相信,所有这些关于君子小人的话,都是孔子老年所说的。

【现实解说】这个世界就别分什么君子小人了,每个人的生存有自己的原则,无所谓君子小人。

19。13(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坏别人的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解析】这里的君子,与上面的君子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这段话是在批判小人赞扬君子,倒不如说这是在为君子和小人作新的定义,那就是专门破坏别人好事的人,就是小人;专门成人之美的,就是君子。

【现实解说】成人之美是一种美德,而成人之恶往往出于利益,否则就是变态。羡慕嫉妒恨,就是小人的另一个定义。

19。14(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解析】意思就是小人只是因为利益而聚合在一起,没有什么道德底线,相互之间只要有共同利益就纠结在一起,就串通在一起。而君子不一样,大家有什么意见就提出来,并不追求看法一致。

需要解释的是这个和字,和就是和谐,和谐又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是跟晏子学的,那么晏子怎么解说和谐呢?我们来看看。

按《左传》。梁丘据是齐景公的宠臣,专门负责陪齐景公吃喝玩乐,一次,齐景公问晏婴:“唯据与我和夫?”

晏婴回答:“什么和谐啊?那就是他一味迎合你,顶多说是保持一致而已。”《左传》原文是: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那和谐和保持一致有什么区别?”齐景公问道。《左传》原文是:和与同异乎?

“那当然,差别大了。”晏婴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和谐呢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最后做出来可口的肉羹来。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是肉,臣下们就是水、火、醋、酱、盐、梅。国君拿主意,但是臣下们要提供自己的看法,综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主意。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缓、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放个屁他也说是香的。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梁丘据什么都跟您相同,要他还有什么用?”

所以,什么是和谐?就是集中不同的意见,达成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所有人的意见都一样。

什么是和谐社会?就是包容的社会,言论自由的社会,批评声音不断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个声音的社会,而不是只能赞美不能批评的社会。

所以,一个君子的社会,就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同时存在的社会。

【现实解说】和谐社会,并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就绝不是和谐社会。

19。15(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解析】君子有原则,小人无原则;君子不喜欢谗言,小人喜欢奉承;君子用人量才是用,小人用人求全责备。总之,跟君子干活很轻松,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用去巴结他;跟小人干活很辛苦,要讨好他,而且会被苛求。

【现实解说】有的老板很难伺候,所有的属下都没人说他的好话,这样的老板就是小人。

19。16(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解析】这段话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是在君子小人之间折腾。至于上达和下达什么意思,历来的解释都是五花八门,其实无外乎说君子上进,小人下作之类。

【现实解说】君子看重上半身,小人看重下半身。这样的解说,是不是更清晰一点?

19。17(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苛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别人。”

【解析】君子总是反省自己,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责备自己;而小人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总是找别人的缺点,却不反省自己。

【现实解说】反省自己,就会进步。所以,管他别人是不是善于反省,自己反省就行了。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之后,最要紧的是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挨打,反思自己为什么落后,进而努力改变自己的落后,这就是君子求诸己;挨打之后抱怨世道,总是企求别人道歉,眼睛总在别人身上,这就是小人求诸人,今后还会挨打。

19。18(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通过小事来认知,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通过小事看透他们。”

【解析】同样的一件小事,君子做错了不代表君子不行,小人做错了就能判断小人不行。这就等于说,如果你是小人,行也不行;如果你是君子,不行也行。问题是,你怎样判断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如果一个人被你认为是小人,那不是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如果被你认为是君子,那么小事做得一塌糊涂,也可以委以重任是吗?

孔子喜欢给人贴标签,我喜欢的就是君子,我讨厌的就是小人,这一点很不好。

【现实解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何必要给人贴标签呢?

19。19(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解析】关于“无适也,无莫也”,在历史上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君子之只遵循义的原则,其余的都不重要。既然如此,“无适也,无莫也”究竟是什么意思也就不重要了,这里不去讨论。

这样说来,“义”决定了君子的行为举止。既然“义”对于君子来说如此重要,义究竟是什么呢?不知道,从来没有过标准答案,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概念,就如“道”和孔子晚年所说的“仁”和“德”一样。

如果一定要为“义”找一个至少还说得过去的定义,那就算是“对得起良心”吧。

【现实解说】现在常用的一句话是:屁股决定脑袋。良心呢?不在服务区。

19。20(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少,而行动要敏捷。”

【解析】这是孔子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讷往往被刻意篡改为谨慎,其实根本与谨慎无关。孔子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认为话多则思考少,还是话少的人做事靠谱。

讷于言就必然敏于行吗?当然不是,言行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反比关系。

【现实解说】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无所谓好坏,只看你的性格是不是适应你的环境。总体来说,当今社会强调沟通、强调公共关系,因此,讷于言不是这个时代提倡的性格。

19。21(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能够成为君子。”

【解析】质指性格,文指言谈口才。如果一个人很闷,话很少以及说出来很不生动,那么就会显得很老土很没有学问;相反,如果一个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就会给人不厚道的感觉。所以,要文质彬彬,言谈举止得当,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用词恰当准确,表情和谐。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君子。

文质彬彬,这个成语出自这里。不过,现在的含义与孔子在这里的含义已经有很大不同。

【现实解说】某些人,满嘴跑火车,什么牛都敢吹。这种人不是文胜质则史,而是大忽悠。某些学者,不失时机不择地点地卖弄自己的学问,这就是文胜质则史。

19。22(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解析】畔,通叛。“亦可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如果本身德行不够,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两点,也就可以了。换言之,做到这两点,也仅仅是不会离经叛道而已。所以,这是对君子的最低要求了。

【现实解说】当今的大学教育,重在博学于文,轻视约之以礼。因此,很多大学生属于有知识没素质。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却缺乏法律意识甚至基本的教养。

19。23(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解析】这段与上段的唯一区别在于少了“君子”二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即便不是君子,做到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同样不会离经叛道?难道,君子已经不重要了?

谁也不知道谁是君子谁不是君子,所以管他是谁,都不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现实解说】其实,约之以礼比博学于文更重要。

19。24(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解析】与上一句的意思一样,不再赘述。

【现实解说】略。

19。25(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有恒心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而要有,空虚而要充实,穷困而要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旧译: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

【解析】这一段不太好解释,历来的解释都无法说通。

孔老师的意思,圣人和善人都不存在了,只有君子和有恒者还能够见到,不过也不多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恒心的人?就是安贫乐道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关心,一心去提升自己的品德,这样的人才有恒心。相反,整天想着物质享受,自己贫穷却追求富贵,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恒心的。有恒者的例子就是颜回,贫而乐。

前面,孔子还说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换言之,就是仁者一定是安贫的,与有恒者一样。

孔子的学生多半比较穷,在温饱问题未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来学习,当然需要孔老师“贫而乐道”的鼓励了。

【现实解说】追求精神境界,那就不要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精神境界就无法提高。当然,最好的情况是精神境界提高了,物质顺便也就丰富了。就像写书,如果仅仅为了钱而写书,只能写出垃圾来。但是如果写出了精品,而又遇上了好的出版商,那就精神物质双丰收,就是最好的结局。

19。26(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学占卦了。”

【解析】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一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

古时,巫和医是一体的,一边干卜筮一边给人治病。这个活,比较复杂,属于重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干,需要恒心。南人是指哪里?李零先生的说法,是指宋国人。此说有理,因为宋国在鲁国西南,而且宋人是商人的后代,热衷卜筮。

这段话的关键在于“不占而已矣”,过往的说法,往往也是蒙混过关,把这句话简单解说成“用不着占卜”。

其实,这段话还是要回到现场去看。

晚年,孔子开始研究《周易》,开始占卜作卦,因此也选了几个学生打下手。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商翟,后来孔子就把《易》传给了他。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有点盯不住,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是,孔子就用了上面一段话来教导他们,说是宋国人家做巫医的都要有恒心,所以你们要是想学的话,也要有恒心,否则就会被人笑话。如果谁没有恒心的话,那么“不占而已矣”,你就趁早别学了。

学习就要持之以恒,这是孔老师的教诲。

【现实解说】《周易》是一门很神秘但是有很神奇的学问,很多人想学,但是往往学到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难,没有恒心真是学不下去。在学《周易》之前,应该看看老夫子这段话。其实,任何高深的学问,都需要恒心。

19。27(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孔子说:“听到人言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解析】这段话的解说,历来也是乱七八糟,“论笃”就被说成“笃实之人”和“言论笃实”两种,“色庄者”也是分成“伪君子”和“脸色庄重以远小人”的“次君子”两种。

尽管解说纷纭,不过大意都是说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还原一下现场。

一个学生来告诉孔子,说是刚才在路上遇上一个人在谈论学问,说得很好,人看上去也很笃实,应该是个君子。孔老师就说,别这么轻易下结论,这样的人,可能是君子,也有可能是貌似君子的伪君子啊。

【现实解说】某些官员在会上信誓旦旦要为人民服务,死而后已,说得声情并茂,热泪纵横,慢说听众,就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可是实际上呢?他们干起坏事来没有道德底线,压榨百姓中饱私囊。这样的人,就是色庄者,大家千万不要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所以,这段话,在现实社会中尤其适用。

19。28(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解析】这是在给君子作定义了。内心是义,以符合于礼行为举止来执行这个义,以谦逊的态度来推广这个义,以诚信来完成这个义。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三大特征:礼、孙、信。

【现实解说】有礼貌、谦恭、讲信用,这算是不错的品德了,至于君子不君子,义或者不义,已经没有人说了。

19。29(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解析】这里的“党”就不是乡党的党,而是为了某种利益关系而勾结在一起的一群人。

君子很“孙”,因此不与人争;既然不与人争,也就没有结党的必要了。

【现实解说】现代社会,矜而不争代表懦弱或者愚蠢。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要群也要党。

19。30(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解析】前半句话好理解,一个人说得再好听,值不值得举荐还要看他的品行。后面半句话则有些令人惊讶,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著名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不认可你的人品,但是我愿意听从你合理的建议”。

这段话直到今天都有其进步意义。

大概这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案例了,孔老师绝大多数时间属于草根,因此更渴望自己的学说能够得到重视和认同。你们不认同我这个人没问题,我的先进理论你们总该听听吧。

【现实解说】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好。你不喜欢这个人,但是不等于他的建议就不能采纳。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但是往往,批评意见才是最有价值的。

19。31(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解析】子夏说过:“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夏的话和这段话是一个意思,所以也就可以想见晚年的孔子为什么特别喜爱子夏。

【现实解说】目标坚定,手段是可以变化的。所谓解放思想,往往就是不要拘泥于手段的意思。

19。32(16。6)★★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