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处世36计-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朝乾隆皇帝对知识分子实用的“棒子和胡萝卜”堪称空前绝后。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余次,远远超过他的先辈们,乾隆这一手也够厉害的了,只搞得文人仕士人人自危,几篇游戏之章,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也往往弄出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樟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并没忘了“送胡萝卜”的重要,对知识分子采用怀柔政策。他规定见了大学土,皇族的老老少少们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土还兼着“师傅”,就称之为“老师”,自称“先生”‘域“晚生”。同时,一方面大搞正规的科举活动,不断罗致文人仕士加入为朝廷服务的队伍;另一方面特开博学鸿词科,把那些自命遗老或高才、标榜孤忠或写些诗文发泄牢骚的文人、或不屑参加科举考试而隐居山林又有些大臣威望的隐士,由地方官或巡游大臣推荐上来,皇帝直接面试。乾隆搞了三次,录用24人。录用者自己春风得意,自然也感激皇恩浩荡;落榜的百余人,也无面目自命遗老孤忠去讽刺朝政。乾隆对被自己亲自面试的录用者关心倍至,如其中有个叫顾栋高的人,录用时,年岁就不小了,当时授予国子监司业之职;到年老辞官时,乾隆亲自书写了两首七言诗加以褒美;后来,乾隆下江南,又亲赐御书,跃级封他为国子监的祭酒。
乾隆之所以如此做,全是出于维护他们的皇权至上、族权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是要保持“大清”永不“变色”。谁要是在这方面稍有越轨,红脸马上转换成白脸,满脸堆笑换成杀气腾腾。管你是有意无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狱,轻者“重企‘、”革职“、重者”立轨“、”立绞“,甚至处死后要”弃市“”寸碟“,已死的也得开棺戮尸,连朋友、族人也统统跟着倒霉。
就此而论,如果不幸沦为下属或臣民的人,对于大棒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被棒子打疼了是免不了的,而一旦收到“胡萝卜”却并非是什么“护身符”,也算不上什么好兆头,感恩戴德因此可以省掉。明智的上司和明智的下属都应明白:这毕竟是策略和手段,是谁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谁更高明那得看谁更会“演得真切”,一切都是一出戏而已。
5。提防小人的“变脸术”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德太后控制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格太后势力。作为慈格太后,她当然感觉出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掉太后的权力之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用人权和兵权均掌握在慈模的手中。为此光绪帝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
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所以康有为曾经向光绪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格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帝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封给他待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所以谭嗣同后来又深夜密访袁世凯。
谭嗣同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的臣子,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慷慨激昂地说:“只要是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干。”谭嗣同又说:“别人还好对付。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瞪着大眼睛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向是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心计多端善于看风使舵的人,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示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太后和她的心腹,于是又和慈律的心腹们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这次争斗还是慈橹占了上风。所以,他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到北京颐和园面见慈接,报告光绪帝如何要抢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接怒冲冲地进了皇宫,把光绪帝带到藏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土和官员。变法经过103天最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脑袋。
变脸的小人不可使用,但不可不知。他们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顺目,何时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是“狗眼看人低”,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堆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则会避而远之,满脸不屑的神气,甚至会落井下石。袁世凯这类奸雄式小人,为邀功请赏,飞黄腾达,更不惜让人掉脑袋,小人的脸同刀子。
………………………………………………
第17计 恐吓计
——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控制他人
人人都知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可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这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
恐吓多用于在较量的开端处,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另外也可打草惊蛇,引出对手的弱点。
要吓住人必须想方设法比常人多长几个胆子,比对手更为气势汹汹。以对阵为例有几个办法可以使人更容易产生勇气:①找出蔑视对手的理由;②大声说话,造出声势;③以眼光作剑逼迫对手;④身体摆出必胜的架势;⑤背光站立。
恐吓有几个常见的战术不可不知:一、善用法律这把“尚方宝剑”压人,是当代法制社会中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方法。
二、在捧场、恭维中夹杂“恐”字常常奏效,而有时则非此不可。
三、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努力创造先机进而致胜。
四、以平淡、低调使自己更显得坚定。这是较为圆熟的方法。
五、以无言对恶语,用寂静生恐怖,对对手不理不眯。这是最为上乘的恐吓。
另外应强调:恐吓是很难驾驭的技术,不知对手深浅极容易弄巧成拙,所以风险很大。
1。长自己胆气,灭对手威风东汉时的廉范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曾经做过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旗)太守。当时正值匈奴大规模入侵,报警的烽火天天不断。按照旧例,敌人来犯如超过五千人,就可以传信给邻郡。廉范手下的官吏想要传布檄文,请求援助。廉范没有同意,而是亲自率领仅有的少数部队,前往边境抵御来犯的匈奴骑兵。
匈奴人多势盛,廉范的兵力比不过匈奴,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战士们每人将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很是壮观。匈奴军队远远望见汉军营地扩大,火烛甚多,以为来了许多援军,大为惊恐。廉范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的谋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袭匈奴,使他们不了解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他们肯定会吓得魂飞胆丧,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的。”
清晨敌人将要撤退的时候,廉范命令部队早起吃了饭,然后直奔匈奴营地,正赶上天刮起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摔不及防,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汉军又趁势追杀,新敌数百名,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恐吓的前提之一便是气势汹汹的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只有对方产生了怯意,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下面介绍一些壮胆的办法,以便在关键时刻不畏恐吓或敢于恐吓对方:①在胆怯或自卑时,找出对手的弱点,先在心里将对手打倒是一种方法。
在感到对方的威吓时,就去找出对方可笑的地方,当你想着他的可笑时,压迫感、胆怯就会全都消失了。假如在你目所能及的范围内挑不出对手的毛病,那就想象一下他在其他场合的卑微,这样也会把对方从权威或力量的宝座上硬拉下来。比如,分公司里为所欲为的董事长,到了总公司的董事会上,可能只是本座的小角色罢了;他回到家里,也可能是一个在太太面前拍不起头来的惧内先生;在娱乐场合,又可能只是一个被孩子欺负而无还手之力的父亲。
假如只看见对手的优点,往往容易高信对手,而产生难以应付的意识,可只要想到对方和我们一样,不过一个人而已,再想象一下,他的卑微与毛病,你就不会再胆怯或自卑了。
②尽可能大声说话,武装自己的心理,制造压倒对方的气势。
宏大而响亮的声音,可以给对手有信心的印象,自己也能借此产生坚强的信心,进而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辩论或争吵中,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噪音,以期盖过对手,这就是对“嗓音可以增强信心”的本能利用。
中国古代战场上双方对垒时,都会擂起战鼓,声音越高,士气就越旺盛,士兵斗志越强。鲁国与齐国打仗,就先让齐国擂鼓,开始时,鼓声惊天动地,齐军士气高昂。鲁军按兵不动。渐渐地,齐军战鼓声越来越小,士气也就渐渐低留下去,这时各军猛括战鼓,一鼓作气,将齐军打败。小男孩子夜里走过墓地时,愉快而大声地吹口哨,也为的是壮胆,通常他就这样克服了行经墓地的恐惧,因为他“吹起了”自己的勇气。
你的声音就是你无生的武器,只要你表现出勇气十足,你的勇气就来了。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
③用你的眼睛盯视对方眼手等某一身体部位,给对方以压迫感。比如恋爱中的一对闹矛盾时,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用言语已无法奏效时,明智的人们就会改用双眼集中于他的手都或眼睛,让自己的恼怒和要求通过这种注视传导给对方,“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可以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并可避免语言冲突时双方不冷静,易冲动的心理状态。
其实,在任何竞争中,这种“一点突破”的战术是颇为有效的。所谓“一点突破”就是聚集一切力量,朝向对手最弱的部位猛力攻击。
比如,在对话中,你的眼睛不妨直视对方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不但不会受到对方制造出来的压迫感的威胁,而且,还能令对方不得不转移注意力于被盯视的那一个部位。换句话说,你的视线不仅可使对方的态度失去平衡,并能分散对方的意识。此外,你也能造成一种迫使对方心慌意义的局面,借此收到处境转化的效果。
④相待中,身体要摆好架势,震慑对手。
在双方对垒时,人的形体动作也是增强信心的一种武器。销国大作家居格提夫的散文《麻雀》写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后,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飞不动了,猎狗看见了,便跑过去。这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挡住了小麻雀,并冲着猎狗张开了全身的羽毛,恶狠狠地盯着猎狗,猎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实也是在本能中利用自己的羽毛、动作、眼光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猎狗示威,驱除自己的恐惧。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有时为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会有意识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样子。谈判中,这也能产生震慑对手的效果。
⑤占据背光位置,可产生威慑效果。
站在反光线的位置上,不但可给予对方有目眩的物理效果,同时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影响。首先,在现场上站立的形象,正如同摄影一样,让对方无法认清自己的表情。相反地,对方的形象却被阳光照遍了各个角落,因而暴露了身体的每一部分,仅凭这一点,就会使劲敌惶恐不安了。何况,置光于后的形象,也能与光融合为一体。使对方对自己产生比实物更大的印象,由于这种后光照射的状态,方能使自己在精神上压倒对方。
只要考虑到这种原理,那么,即使自己不站在受光的位置上,也不要站在感受不到光线的暗阴上。这样,在对方似乎更为强大时,利用光线的效果,就能从心理上战胜对方,确保优越的地位。
2。捧中无恐,功亏一篑“厚黑大师”李宗吾对捧与恐的关系颇有见解,他在论述旧官场时说:“恐吓的意思,是及物动词。这个字的道理很精深,我不妨多说几句。官这种东西,该是何等宝贵,能轻易给人吗?有人把择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能生效,这就是缺少恐字的工夫。凡是当权的那些大人物,都有软处,只要找到他的要害,轻轻点一下,他就会大吃一惊,立刻把官儿送来。学者须知,恐字与捧字,是互相结合着用的。善恐者,捧之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司面前说的话,句句是阿议逢迎,其实在暗地击中要害,上司听了,汗流泱背。善捧者,恐之中有律,旁观的人看他傲骨模棱,句句话责备上司,其实听的人满心欢喜,骨节都酥软了。这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在于各人’,‘高明的木匠能教人按规矩做,却不能告诉你技巧’。这就要求求官的人细心体会,最要紧的是用恐字的时候,要有分寸,如果用过度了,大官们恼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这又何苦如此呢?不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恐字不能轻易使用。”
一味地恭维、捧场会被人欺负,在日常生活中是一样的。比如男性在纠缠女性时,一般说来总有或多或少的顾虑。假如他是厂长,就自然担心事情败露,会影响到他的声誉。问题是男人一时情绪冲动,早将事情后果置之度外。因此,聪明的女子此时便必须将此后果向对方明言,给他一个威胁,从而促使他收回原意。有位女子其丈夫是海员,长期漂泊在外,孤独和寂寞陪她度日。白天上班还好说,一到晚上便焦躁不安。为了消磨时光,她报考了夜大。第一次上课,发现丈夫中学时的一位同学也坐在教室里。此同学与丈夫相处不错,因此跟他自然亲近起来。没料到这位同学却暗暗打起她主意来。女子觉察到这位同学的不良动机。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俗话说,‘朋友之妻不可欺’。你是我丈夫的朋友,他平时对你那么好,要是我告诉我丈夫,不知他会对你怎么样啊?”同学一听,大惊失色:“你可……可千万别这样!”
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是典型的先择后恐的成功之作。赵匡胤从后周手中抢过是位之后,带领手下将士南征北战,基本上统一了中原一带。后又平灭了南唐,江山一统,天下太平,渐渐觉得那些战时曾流血卖命的把兄弟们无用起来。他们不但与自己分享荣华富贵,而且个个手握兵权,若一旦有哪个嫌自己官位不过病,发难道反,局面就难收拾了。但要向众弟兄下手,又怕天下人气愤。且每位弟兄手下都有一大批亲信,若向众弟兄下手,激起他们手下叛乱,自己的皇位也是坐不稳。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酒。以酒掩脸,让众弟兄交出兵权。大家若照办,这事就解决了。若有人发难反对,就用醉酒疯话掩过去。
第二天,他召来手握兵权的把兄弟们,饮酒谈笑,开怀痛饮,直喝到红日西沉,个个眼亮脸红。赵匡胤看差不多了,于是讲起往事,最后叹一口气说:“若永远生活在那段日子里多好!白天厮杀,夜晚倒头就睡。哪像现在这样,夜夜睡觉不得安宁广众兄弟一听,关心地问:”怎么睡不稳?“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咱们是把兄弟,我这个位子谁也该坐,而又有谁不想坐呢?“大家面面相觑,感到事态严重起来,想到刘邦得天下后逐个杀功臣的历史旧事,一个个胆战心惊,跪在地上说:”不敢“。赵匡胤看预期效果达到,顺势穷追下去,说:”你们虽然不敢,可难保手下人不这么想。一旦黄施加在你们身上,就由不得你们了。“大家一听,明白赵匡胤已在猜忌大伙了。吓得在地上叩头不敢起身;求赵匡胤想个办法。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大家跟我苦了半辈子,不如多领点钱,回家过个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点头说:”照办“。
第二天,旧日的那些功臣们一个个请求告老还乡,交出兵权,领到一批钱,回家过富翁生活去了。
只择不恐会让对方自觉有恃无恐,答不答应要看他高不高兴,主动权在对方手中;而捧中加恐,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捧字只用做台阶,让对方不失面子,实质上他是非顺从不行的。
3。先出声,可夺人有一次,美国洛杉矶的华裔商人陈东在香港繁荣集团购买了一批景泰蓝,言明一半付现金,一半付一个月期票。交易那天,陈东却不出面,派来儿子陈小东。一个月后,期票到期了,银行却退了票,几经联系,陈东一推再推,后来索性不接电话了。繁荣集团这才知道上了圈套。集团老板陈玉书说:“除非他永远缩在美国,不在香港做生意,只要他来香港,我一定通他把钱交出来。”陈玉书广布眼线,终于有一天,陈东来到了香港。陈玉书马上派人同他联系,并以鸟兽景泰蓝优惠售价相诱,将陈东请到公司。陈玉书大脚一踹,房门大开,大喝一声:“陈东,你上当了!”陈东这时脸色大变,仿佛吴牛喘月,但立在对面。
“你既然来了,就让我处置你吧。”陈玉书伸出手掌问他:“我的钱呢?”“我没欠你的钱,是我儿子欠的。”“不是你在电话里答应,我怎么会让你儿子取货?”“儿子欠债,要老子还钱,这不符合美国法律!”“这里是香港!你今天要能走出这个门,我就不姓陈!”
“我们这些人是讲道理的,对不讲理的人我们总有办法处理。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不等对方回答,陈玉书大声说:“我从小在印尼就是流氓!”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时,陈东冷汗直流,用手摸摸胸口,又忙掏药,看样子心脏有点不妥。陈玉书对陈东说:“我们是讲人道主义的,我今天要的是你还钱,否则你别想走出这个门。”陈东知道抵赖是无用的,诡计也施不上了,只得乖乖地打电话给一个珠宝商人,叫他开支票,估计他在那儿存了钱。
陈玉书在恐吓时先发制人,占据了心理优势,在对垒中取得先机,因此顺利获胜。俗语说:“先下手为强”,便是此理。
很多人一听说要与强敌对阵,内心大都会立生恐慌,或者一见面就想临阵脱逃,其实,这种做法等于是自甘失败。如果你能先发制人,就可减轻这种心理压迫。
原世界重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每次比赛前都要为自己写一首赞美诗,宣誓一定要击倒对方,然后再上场。此举为他赢得了“吹牛大王”的称号,其实这正是阿里特有的心理战略。通过宣布自己的比赛目标,在比赛前就在心理上先给对方重重的一击,使自己占据优势。
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不是刀枪相见,可这存在一种心理优势由谁取得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先声夺人的具体做法:①一开始便宣布最低目标以压制对方。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给予先发制人的一击,就可以在心理上压倒对方。例如,一开始便宣布此次见面的最低目标,如果你说:“今天你只要记得我的名字就行了”,或者说:“无论如何,请给我五分钟的时间”,那么,对方往往会接受你的暗示,感到自己至少有记住你的名字或给你五分钟讲话机会的义务,使以后的话题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
②争论中自己先提问题可占先机。
在唇枪舌战中,你不要老等着对手发问后,你去机械地被动应答。而首先就反问对方,逼着对方按照你的思路去行进,这样起码从心理上你就首先赢得了胜利。
③让对方先表现礼貌而你可故意忽视礼仪。
礼仪是为了那些社会地位方面存在着高低之分的人们能顺利进行交流而制定的。例如,从礼节上来说,地位较低的人应该先向地位高的一方打招呼,至于进餐,则由地位较高的人先动筷子等。由此可见,礼仪其实是清楚地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序列关系。因此,如果你来取序列较高者的行动,例如,鞠躬时让对方先鞠躬,进餐时则要先动筷子,这样便能占据优势。有时候,故意忽视礼仪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战术。
④比对方提前到达约定地点。当自己比约定的时间晚到时,难免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倘若发现对方还没到,心情就舒畅,同时也觉得很从容,看见对手的时候,心理上总有一种优越感。
⑤不要主动道歉,以免处于劣势。
常常听人说,在国外遇到车祸时,绝不要先说“对不起”。因为即使责任胡明在对方,欧美人也会认为先道歉的一方有责任。而且,此时先开口致歉的一方肯定会处于劣势。因为“对不起”这句话会决定心理上的次序。
总之,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或失意,恐吓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把握住主动权的问题了。
4。恐怖故事要低声讲述“眼睛像嘴巴那么会说话”,这句话不仅指说话的内容,同时也包括说话的声调。激动时,任何人声音都会升高,心情不好对,声音会低沉。流氓在威胁人时,故意把声音压低,为的是人对方表示:“在这种情况,我还是很镇静的。”
常听人说开会时声音大的人占上风,但想说服人的时候,大声反而引起反效果。因为越是大观大叫,对方听起来越觉得那是强迫式的,即使明知对方有道理,也很容易兴起反感的感情。因此如果想说服别人的话,小声说话才是上策。对方也比较容易打开心房,另外,小声说话,对方为了怕听错,也会探出身子,洗耳恭听。
某先生有一个很小的事情,但颇启发人:一位滥用权威的警员为了停车超过一小时而给了我一张罚款单。他的态度并不十分果断,于是我走向他。他正站在十字路口。
“警官”,我低声地说,“我打算着手调查这个城镇里的停车问题。你可知道从这儿到‘一小时停车’标志有多远?”
“我猜大低变远吧”,他回答着,并将罚款单拿走了。
低声讲话容易使人信服,因为它能显示说话人坚定的信心,而且没有虚张声势之嫌疑。
当别人侮辱作,刘脸红了脸,别像个自信的巨人般高视阔步。假使你觉得他想欺骗你,你就把有力的证据授在后头。你的麻烦愈是大,你所表现出的力量就要愈是小。只有懦夫才又威胁又大叫的。
交际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声音最大、吵得最凶,往往是有十分害怕的痛点的,选出其痛点为突破口,则可一举击败对方。让税务人员接到举报去查封一家偷税的烟店。当税务人员一开口询问有关的情况,老板就大声地指责税务人员偷听偏信,并大骂同行嫉妒他、诬陷他,那劲头仿佛是税务人员得罪了他,被他数落似的。但这位税务人员从他丰富的工作经验中得知:越是这种人越有问题。于是不与他正面冲突,只平淡地丢下一句:“你先别吵,过几天我们带几个人来查查再做结论。”烟商所了这话越发模不到底。虽然强作欢颜送客,但客人已明显看出其伯查的痛处。那税务人员嘱咐他的住在烟店对面的一位正立的朋友暗中注视他家的动静,一有情况立即打电话通知。当天晚上烟商用一辆平板车装了二十多箱香烟准备转移,波及时赶来的税务人员当场查获。如果税务人员和这烟筒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最终只能落入烟商的团会,既不能完成任务,也不能制取对方。
在这场对抗中,税务人员使用了鼓山露民打草惊蛇的恐吓,而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打草时不图张扬,只此一句,却起到了真正的惊吓作用。如果太过吓唬,对方不但不会受该,而且会以为你在吓他、唬他,于是在心理上会产生对你的怀疑和防范。
………………………………………………
第18计 洞察计
——如何防止结交“危险的关系”
许多人对朋友不善测度及评价,在危机之中常常错择庇护之所,被人出卖甚至落井下石。用逆境、官位、利益这三个试金石测度朋友之心,鲜有不准的例子。当然这个办法代价高、耗时长,更兼有被动的缺憾。
靠调明世请来主动推断人心,付出现实代价不大,却是一般则又难驾驭的技术。这种方法有着捕风捉影之嫌,依每人情况不同,常会发生误差。
用压力推断人心独树一帜。它靠正面的狂轰滥炸,摧毁对方心理防线,属于正面进攻型。减消压力,使其放松警惕也有可能让他原形毕露。此种办法适用于强大的操纵者。
逆向推测,反触其意是很巧妙的背后进攻术,然后须选准对象,力进臆断的不良后果,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版”。
张扬的敌手未必险恶,难对付的是外表柔弱的奸邪之徒,因为他容易让我们因疏忽而迁暗算。虽然柔弱之人未必心照,但对他们更应多多防范。
1。知人知面,更要知心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