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情到深处即为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纳兰秋
1、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白头吟》
爱情具有永恒鲜活的生命力。
关于爱情,有不死的传说。也有永不凋谢的浪漫。
掩卷回首,爱情的故事穿透纸背。为之伤神,为之落泪,为之欢喜,为之悲忧。爱情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生永恒讴歌的对象。时间无情,但绝不会对爱情设限。
回顾汉朝的历史,不仅是武功赫赫的开疆拓土的丰伟功绩,还有让人向往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往事。那么遥远的年代,如此贴近的爱情传说。眼中总含着滴滴泪水。
一个是才华横溢但家徒四壁的大才子;一个是文采斐然且富比王侯的富家千金。两个原本是异路人,偏偏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男的才高而热烈,女的智慧而多情。一见倾心之后,突破世俗的樊篱,毅然地走到了一起。
一曲凤求凰,千古传唱。
冷夜私奔,当垆卖酒,白头怨叹……一个女人的痴情和诀别,在深邃的历史星空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故事证明了爱情并非天生的天长地久,而在于智慧的呵护和守候。
她就是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卓文君。一个没有获得诗人头衔的女子。她的诗歌如泣如诉,娓娓道来,却使她完全当得起诗人的称号。
让我们开始这段故事吧!
故事的男主角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但才高八斗,文采席卷天下。天生气宇不凡,虽处贫穷落拓,气节却不输人,拿得起放得下,落落大方。不像有的穷困潦倒的人,人穷志也短,见人自矮三分。这种令人沮丧的自卑感在司马相如的身上,丝毫窥测不到。
落魄而不失豪宕,正是相如本色。
那一年,司马相如来到四川临邛。投奔临邛的地方长官王吉。王吉有位好友,是当地的首富——卓王孙。他富比王侯,却只育有一女,就是卓文君。
卓文君原本要嫁给汉朝宗室的一位皇孙。可惜的是,这位皇孙尚未到婚嫁之期就一命夭亡。卓文君尚未出阁,就成了寡居家中的“未亡人”。
这场可笑亦可叹的婚姻,并未在卓文君的心底掀起波澜。她与那皇孙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实质性的谈过恋爱,故对于未婚夫的死,一点也不感悲伤。况嫁给皇孙,乃是卓王孙的主张,她却不以为然。
卓文君虽是女流,风流文采不输男子。容貌自不待言,“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美得一塌糊涂;文章辞赋,脱口而出,善抚琴,又遗传了乃父的精明能干;是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才女。
她还是个文学青年,对辞赋有独特的感悟和喜好。司马相如是当时的文坛新星,辞赋圣手。爱屋及乌,卓文君自然对司马相如产生倾慕之情。
一日,卓王孙设宴款待王吉。王吉携司马相如前往,想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介绍给卓王孙认识。更因相如抚琴的技艺独步当时,想让他在席上弹奏一曲,以助酒兴。
卓文君听说偶像司马相如要过府赴宴,心中特别欢喜。命人在厅堂设置几扇屏风。待到宴会开始后,将身藏在其后,偷听相如的谈吐,偷窥相如的风雅举止。
宴会开始后,相如侃侃而谈。谈吐和举止都令四座倾倒。卓文君的心里更加爱慕,几次从屏风后面偷偷的探出头来,一睹心中偶像的风采。
司马相如豪爽而心细。喝酒畅谈之时竟发现屏风后面人影晃动,知是有人窥探。于是心中多做留意。不久,屏风后面的人不满足于偷听,又偷偷将头探出来。
相如好生纳闷,也将双眼紧紧盯住屏风,想知道是何许人也。结果,四目相对,激情碰撞。司马相如惊叹于卓文君的美貌。她的眼神,秋波婉转,释放出超强的吸引力。里面含着倾慕和深情,使原本应该存在的陌生感荡然无存。
司马相如顿感自己陷入温柔陷阱。他追随着那眼神,一刻也不忍游移。仿佛一旦离开,将导致终生遗憾。
如果相信一见钟情存在的话,这种情况就是了。仅在一瞥之间,四目紧紧的凝结。丘比特的神箭将他们射中,让他们承担爱情产生所附生的多种后果。
相如如痴如醉,眼睛直勾勾的盯住屏风。
爱情来临的时候,圣人也会失态。相如的痴醉神情,卓王孙非常不悦。他提高了他那浑浊的嗓音,连声咳嗽。屏风后的卓文君亦知有失闺门体统,将身缩回屏风后面,却没舍得离开。
卓文君也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相如的形象,比之她原来的想象,犹胜一筹。风度翩翩,潇洒倜傥,动辄惹人情思。
屏风后面的卓文君心跳加速,脸色绯红,芳心暗许。酒席宴上的相如却不得不打断痴梦。应卓王孙的要求,他要抚琴一曲,以助索然的酒兴。
谈什么曲子好呢?嘴里叨念着要弹的曲子,心中却惦记着那屏风后面的人。
有了!何不自己编一段曲子,借机将爱慕之意转达给屏风后的女子得知呢。这段曲子后来被名为《凤求凰》,顾名思义,主题乃是用来表达爱意的。其辞曰:
凤鸟啊,凤鸟啊,回到故乡;四海遨游,为的是追求与它匹配的凰;
现在尚未有遇到啊,不知道何处去将;如今醒悟,它原来飞到了这座厅堂;
有美貌的淑女静处闺房,房间离得很近,心却相距甚远,毒害我的心肠!
为何不做一对交颈的鸳鸯?为什么不颉颃相亲一起翱翔?
凰鸟啊,凰鸟啊,从我相栖吧!我们幽会媾合,永远的匹配;
情投意合,心中和谐;半夜私奔,知者是谁?
我们一起鼓舞双翼,远走高飞;不要让我徒然为你思念而感伤悲!
大胆而热烈的表白。感情真挚,渲染得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什么样的女子不对此心旌摇荡?
有一出百听不厌的折子戏,叫《琴挑》,就是以《凤求凰》的情节铺陈而来。
这样浪漫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常常为后世所仿效。《西厢记》中,张君瑞向崔莺莺表白爱情时,隔墙弹奏的也是《凤求凰》,张君瑞还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如出一辙。
“琴挑”的结果就是卓文君真的动心了。她在屏风后面听得真真的,心弦和琴弦一起跳动,爱情的音符也随着琴声一起飞荡。心早与相如在一起了。
相如铁了心的要追求卓文君。但遭到卓王孙的坚决反对。司马相如是一介书生,纵有才华,却不顶饭吃,难道女儿嫁过去挨饿受冻不成?卓王孙的态度,让相如失望。于是他决定飞蛾扑火,携着卓文君私奔。
但卓文君心中仍犹疑不安,毕竟私奔不是小事情,需要深思熟虑。
在文君心中难以决绝的时候,相如做了不少工作。除了“琴挑”之外,他不惜重金买通了卓文君的婢女,让她居中穿插,促成私奔一事。
在婢女的劝说下,卓文君为了自己的爱情,不顾父亲的反对,下定决心跟相如深夜奔逃。史书中这样写道:“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卓文君为了爱情舍弃了一切,包括亲情和财富。这种勇气和毅然决然的态度,千古之下犹令人钦佩。也为现代女性在爱的取舍上做出了表率。
成都的日子并不好过。
文君夜奔,成就千古佳话。但到了成都以后,失去了经济来源的生活令他们无所适从。爱情是无比的美好,而生活是无比的现实。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离不开孔方兄。相如的窘迫,文君的仓促,使得他们面临着家徒四壁的窘困境地。
不得已,文君当掉了自己的首饰和貂皮大衣,以维持家计。他们开了一个小酒馆,文君亲自当垆卖酒,相如忙前跑后,充当杂役。小日子倒也说得过去。
这种男耕女织的小生活,以现在的眼光看,颇为惬意和闲适。但在当时,朝不保夕的危机感时刻威胁着这对为爱情而私奔的小夫妻。他们不得不为未来谋划。
经过彻夜的长谈和策划,相如决定携着文君复归临邛,在卓王孙府邸所在的大街上,择一处热闹的所在,重新把小酒馆开张起来。
店址最终选在卓府的对门。巴掌大的一个地方。
文君淡妆素抹,围着素朴但不失清新美的镂花围裙,当垆卖酒,别是一番风情;相如穿着洒鞋,牛犊鼻裤,和伙计帮佣一起洗涮酒器,忙里忙外的跑堂,丝毫不显文人落魄时的穷酸和窘急。
没想到买卖出奇的好,小酒馆门前,熙熙攘攘,为了能够一睹这对因私奔闹得满城风雨的才子佳人的风采,都不惜沽上几两酒,边饮边赏。
卓府的小厮们,一看自家的小姐在对面开了一家小酒馆,也都前来捧场。事情也渐渐为卓王孙知晓。卓王孙深以为耻。首富的女儿当垆卖酒,说出去不好听,脸皮上也挂不住。
无奈之下,卓王孙送给女儿为数不少的童仆,十分可观的钱财,让他们把小酒馆关张。对于那位已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女婿,卓王孙也采取了挽回的态度,承认了相如的女婿身份,并且准备了厚重的妆奁,为他们举行了一次风光的婚礼。
相如虽处穷窘的境地,仍泰然自若,豪情不减,不失为千古风流人物,也是文君深恋他的根由所在。
经过这一段风波过后,相如在收获美满婚姻的同时,自己的富有文采的辞赋亦达于上听。汉武帝非常欣赏相如的作品,征召他为郎官。官秩虽不大,但却是皇帝的近侍,荣宠之至。
当时,巴蜀两地未臻王化的地方很多,汉武帝决心征讨。相如为了避免劳民伤财,建议汉武帝先礼后兵。汉武帝遂命相如写一篇檄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相如不负圣望,以如椽巨笔,一面剖陈利害,晓之大义(奇*书*网^。^整*理*提*供),一面许以封赏,胡萝卜加大棒。
一场兵灾就这样消弥于无形。汉武帝大喜,擢升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前往巴蜀地区,宣抚蛮夷。中途经成都汇合文君一起南下。免不了要去临邛,看望卓王孙。卓王孙前倨后恭,大叹女儿慧眼识英雄,女婿亦是人中龙凤。
人情冷暖,可见一斑。落魄时,一文不值。飞腾时,前呼后拥。
世俗的眼光就是这么功利,往往鼠目寸光。对困窘之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待到人家时来运转,飞黄腾达的时候,像孙大圣一样,把脸一抹,原先丑恶充满鄙薄的嘴脸换之以恬脸嘻笑,媚态百出。令人可发一笑。
相如的宣抚工作很顺利,诸蛮夷皆都顺表归降。如此大功一件,汉武帝本要重重的封赏,但相如怀着一颗忠君爱民的心,讽谏汉武帝停止上林苑的狩猎活动,大拂武帝兴致,因此只授予他清散的官职,不再让他参与政事。
但仍不失荣宠和富贵。
现在常有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岂止现在?古来亦如此。风光无限的相如,忘记了文君舍弃一切与之私奔的深厚感情,竟然提出来想要纳妾。现在分析相如纳妾的原因,大概有二。
其一,相如在长安做官,家眷并不在身边。文君独自居住在成都,两人之间只有鱼雁往来,相如难免寂寞。故生出纳妾心思。这属于男人的下半身在作祟。可耻而不可恕。
其二,相如与文君结婚数载,未能产下一男半女,司马家有绝嗣的可能,相如为了延嗣,不得不纳妾。这点似乎可以原谅,但亦知相如用情不专,不贞,不坚,实应该大力批判。
不管以上那种原因,相如的纳妾想法都不可原谅。此一段故事也是相如一生的瑕疵所在。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文君亦伤透了心怀。她不曾想到,这个使她不顾一切的与之私奔的男子竟是如此货色。彻夜长哭,神情凄惨。泪水伴着残灯,从傍晚到天明,几天几夜折腾下来,面容憔悴损,独守着窗儿,看天地万物都是一片沮丧和绝望的颜色。
然实情已然发生,文君痛苦之余,并不想除了谩骂的痛恨以外毫无作为,她清醒地认识到,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要做爱情的主人。当初选择相如的时候毅然决然,现在到了这个份上,也应该尽量的挽回局面,找回失落的爱情,而不应终日的以泪洗面,徒作兴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终因当事人的无所作为而成憾事。
爱情需要呵护,但不区分主动者和被动者。男人不是天经地义的主动者,女人不是天经地义的被动者。只有双方都是主动者,爱情才可能收获永远。如果采取偏执的观点,都要等着对方主动,恐怕事情就不会有完美的结局。
事情还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相如纳妾的心思愈来愈重,以至于他给文君写来一封决绝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至为简单,但含义却令芳心寒彻。
信上只有寥寥几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个“亿”字。没有“亿”字,“亿”与“意”谐音,即“无意”也。
文君冰雪聪明,自然看出相如已经无意于自己的弦外之音。伤心之余,提笔复信,语气凝重伤感,让人哽咽。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语言平白,爱恨交织。如泣如诉的怨叹逼人而来!两地分居长达五年的辛酸和相思跃然纸上。“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此一句虽说怨气太重,但也只是男女角色换着来做,不变的是两人还要成双匹配,还要做夫妻!
这封信非常有力度,既说出怨恨之情,又表明了自己不想“劳燕两离分”的坚决态度。此乃是呵护爱情,挽回局面的第一步。接下来,文君还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把爱情从偏离的轨道里拽回来。
相如收到妻子的复信,百感交集。感叹妻子的才华横溢,也唤起他对往昔一往情深的恩爱生活的怀念。心中不禁生出愧疚之情。
不过还不容人们有乐观的想法。这首数字诗确实令相如消沉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冲刷和流逝,纳妾的念头又升将起来,对往日情分的些许留恋,也告夭折。
文君再次陷入痛苦当中。她的复信没能起到意想中的效果,她也绝不能与任何其他的共享一个丈夫,因此他决心与相如决裂,以表达对爱情坚贞的态度。遂有如下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白头吟》:
爱情如山雪那么晶莹纯洁,也如婉约行在云间的皎洁的月;
听说你怀有二心,因此与你相决裂;
今日把酒作最后的聚会,明天我们将分手沟头;
我缓缓的沿着沟水走,往昔的爱恋也会随着沟水付诸东流;
当年我与你不顾一切的私奔而去,未曾像别家女儿那样悲啼;
只盼着嫁了一个专一的如意郎君,直到白头也不相分离;
情投意合像鱼竿那样轻细柔长,爱恋如鱼儿一样恩爱滋润;
大丈夫都重情义,爱情岂是富贵能够抵偿!
文君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她在诗后附书曰: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意境轻浅。如同一把匕首掷在相如的心尖。
朱弦断裂,明镜残缺,朝露干涸,芳时消歇,白头怨叹,伤痛离别。五种浅浅的意象,勾勒出一个伤心欲绝的图画。
画中,桃花飘零,美人迟暮。她伏在几案上,正在给负心的男人写信。周围是昏黄的灯晕,窗外是凄冷的清风。她痛楚的执笔,一边写的时候,往昔夫妻恩爱的场景浮现眼前。白天当垆卖酒,夜晚红袖添香。转而又想到分手在即,旧梦难再,痛苦伤心,泪如雨下……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此前仍不忘嘱咐负心人多加餐饭,勿以妾为念。此情此景,千载后读来,仍被深深打动,泪水夺眶而出。
还好。这首感人至深的《白头吟》令相如回心转意。之后他们又度过了十年夫妻恩爱的生活。她是幸福的。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她做到了。
2、骆宾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人》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在诗歌史上拥有不可置疑的重要地位,但人们对于他的了解恐怕还停留在小学课本里的那首《咏鹅诗》上。
其实,他的一生就像是滚滚奔流的大江上的一朵浪花,它生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一个喑呜叱咤的人生。
他怎么会叫骆宾王这么一个怪名字呢?
骆宾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他们为了小骆将来能有大出息,能够做出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业,他们爷俩不知苦熬了多少个日夜,翻烂几百本经史子集,终于在《周易•;观》中发现一个好句子:“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他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错,词句俱佳,因此高度浓缩这句话,给小骆起了这个名字——骆宾王,字观光。
短短的三个字包含了祖父两代人对小骆的殷殷希望,希望他将来能够体察民情,成为一个辅佐君王的栋梁。
小骆天生聪明毓秀,对眼前的事物,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都能感同身受。从小对世界的细微而敏感的观察造就了小骆多愁善感的性格,他眼中所看到的景色再也不是常人所见的那样,而是赋予了强烈的自我的色彩。
时间如逝波。
转眼小骆已经七岁了。有一天,爷爷的一位好友远道来访。有朋自远方来,爷爷忙得不亦乐乎,亲自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爷爷向老友介绍了自己的爱孙小骆,说小骆诗文写得棒,人虽小可心思细腻,做出来的诗常常是别人想不见道不得的新感觉。
老友似乎太相信,怎么大点儿的小孩子能写出什么好诗?做爷爷的未免太下作了,替自己的孙子吹牛皮。
宴席散了,爷爷带着小骆陪老友在田庄上闲逛。老友从城里来,哪见过如此幽静恬淡的田园风光,走一处便啧啧称赞个不停。
他们一行来到一个池塘的边上,看见一群大白鹅在池里优游嬉戏,有的引吭高歌,有的逐水嬉闹,有的一动不动,静静地注视着水里的自己的倒影。好可爱的一群白鹅啊!再衬上这碧水悠悠的池塘,斑驳扶疏的树影,当真是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彩画。
老友心旷神怡,忽然突发奇想,老骆不是吹嘘自己的孙子能做诗吗,何不借眼前的美景难为一下他?老友把小骆拉到自己身边,用手一指池塘里的白鹅,孩子,你能把眼前这一幕白鹅戏水的美景做成一首诗吗?
小骆凝视着眼前的白鹅,心头略作沉思,随口便吟出一首诗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声音琅琅尚未脱稚嫩之气。
老友一听,刚才怀疑的心态立即打消了。这诗做得妙啊!短短十几个字,把眼前的景致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对仗之工整,用词之准确,要不是亲见,谁敢相信这是一个七岁顽童做得?老友心底折服,将小骆呼为神童。
曲项向天歌,这种昂扬挺拔的姿态正是骆宾王一生的写照。
骆宾王的一生可谓坎坷不顺,壮志不酬,但他没有被蹇促的命运所打倒,他勇敢地做出了抗争,而且毫不畏惧的迎接失败的降临和悲剧的发生。
他就是那只白鹅,污泥难染其白,恶波难阻其浮,始终高昂着脖颈向着天空发出嘹亮而振奋的高歌。
骆宾王的遭际都清晰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的高歌和悲歌也是时代变奏中的一部分。我们分析他的悲剧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他所处的时代,因为他和时代唱了对台戏。
骆宾王是初唐时代的人。发生在唐朝初年的一系列事件,有两件事情的影响最为深远,一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二是武则天操持权柄数十年最终建周代唐。
前者为中国历史贡献了一个伟大的帝王——唐太宗,也贡献了一个伟大的治世——贞观之治,创造了一个令后世无比憧憬和向往的时代。但对于后者,人们的感情就变得复杂得多了。
比起那个孱弱无能的高宗李治,武则天的统治给历史带来了进步,她能够娴熟的料理帝国事务,使帝国的前进方向更加精准,为继之而来的开元盛世铺好了坚实的路。从这种宏观的意义上来讲,武则天同样是个伟大的帝王。
但在微观方面,却有许多人的命运因她而改变,尤其是那些和政治息息相关的文人的命运。由于武则天的政权不是好来的,因此私底下嚼舌头的人比比皆是,她为了巩固既成事实,不惜大开杀戒,实行血腥的恐怖政策,不计其数的人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骆宾王最终选择了做武则天的敌人。
骆宾王求仕的过程艰辛而痛苦。他没有如理想中所想的那样高中状元,也没有如祖父所期待的那样观察民情,辅佐君王。
由于他的正直的性格和孤傲的才情,不肯折节巴结权贵,还遭到同僚的妒嫉,日子很不好过。最后只能混到道王府内做一个小小的幕僚。
道王叫李元庆,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他非常赏识小骆的才识,想委以重用。但是小骆初来道王府,破格提拔不合乎规矩,于是李元庆就让他写一篇自荐信,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旁人嚼舌头。
这本是道王的一片好心,可是小骆的心里却犯嘀咕。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事我骆某人决不会做,我宁肯不受到重用,也不吹自己的牛皮,更不能让无耻的小人趁机而入。
李元庆一看小骆是个榆木脑袋,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一片殷切之情,心里十分不痛快。
你小骆怎么如此的不领情啊,我特意给你大开方便之门,你却装孙子不买账,你不是想当正直坦诚的人吗?好,本王成全你,你哪也不要去,就呆在道王府,我一不升你的职,二不炒你的鱿鱼,咱俩就这么耗着,看谁耗过谁!
此一耗就是七八年,耗的头发也白了,胡须也变灰了,沧海都已成桑田,小骆也似乎该叫大骆了,可是他依旧是几年前的那个小跟班的。
骆宾王心灰意懒,不想过这种窝囊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于是决定挂冠而去,回山东兖州过隐居生活。
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官做不成可以做大诗人啊,而对于历史来说,往往后者更能垂名于青史。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
隐居生活虽好,但没有钱的日子也着实难熬。
骆宾王为了解决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不得不告别隐居生活,再次出来求仕。这次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道王府里那个倔强正直的小伙子再不见了,现在有的只是一个年逾半百的老头,为了讨生计不惜践踏自己的原则,做以前打死也不肯做的事。
他四处散发他的自荐信,暗自祈祷自己的命中率高一点。可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命运的天平不肯向他倾斜。不过,他虽然过着飘零无依的生活,但总算能糊口下去,不至于流落街头。
他曾经跟随薛仁贵的大军远征吐蕃,但由于薛仁贵后勤工作做得不够好,而且孤军深入,导致战场失利,骆宾王未获战功。
不过,骆宾王的胸次得以开阔,朔风猎猎的疆场生涯激发了他的爱国激情,使他的创作境界有又有升华。他在一首诗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他做了一回真正的军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曹植笔下那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从战场回来以后,骆宾王万没想到自己会蹲监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国家怎么能这么对我?入狱之前,骆宾王当上自己有生以来最高的官职——御史台御史,这本是一个快乐的结局,可没想到却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刚上任没多久,由于骆宾王孤傲正直的性子,人际关系搞的很是糟糕,最后竟被人诬告他收受贿赂,他百口莫辩,身陷囹圄。
在狱中,骆宾王受尽磨难。
诬陷他的人竟然买通狱卒,对骆宾王进行严刑拷打。他一阵苦笑,没想到自己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竟然落一个惨死狱中的下场,这个世界天理何在啊,这个世界小人的数量怎么就那么多呢?他搞不明白。他受苦受难之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时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他说自己就像是蝉儿,居高饮洁,品行高蹈超迈,可是却敌不过肃杀的秋风秋露的摧残,使它欲飞不能,欲响无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谁能相信我的清白呢?谁能为我表达心声!他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奇QīsuU。сom书,控诉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从监狱出来的时候,骆宾王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度日如年的煎熬和无休止的精神折磨使他老的速度加快了。骆宾王出狱后,继续直面惨淡的人生,似乎他的悲惨之路没有止境。
骆宾王重获自由后,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唐高宗李治一命呜呼。中宗李显即位,但武则天已柄政多时,不愿意释去攥在手里的权柄,因此大开杀戒,任用武氏族人充当爪牙打手,谁反对武则天,谁就得死。
武则天从一个美女变成了青面獠牙的恶魔,她一方面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勋臣,另一方面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时大开告密之风。因此天下人心惶惶,到处都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
骆宾王目睹了武则天的残忍,满怀着一腔愤慨和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南下扬州去也。
在扬州,开国功勋徐茂功的孙子徐敬业已经扛起了反抗武则天的义旗,老骆决定加入讨伐武则天的行列中。他耻于同武则天合作,他从心底瞧不起这个女人。
骆宾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站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而且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女人的对立面。
他凭什么?只凭一股子蛮力吗?非也,骆宾王虽文弱但有智慧,更令人战栗的是他的笔杆子。他发誓要用自己的笔,杀死那个女魔头。
未去扬州之前,骆宾王在易水之滨送别友人。
天下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反抗武则天的战火汹涌澎湃。骆宾王义不容辞。在送别友人之际,忽想起史书上荆轲刺秦王的一段故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