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琉球之谜-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贡,确立宗藩关系,效率很高。相比之下,新罗就慢多了,过了十多年,新罗才派人到洛阳确立宗藩关系。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古代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也跟琉球一样,琉球是山北国、山南国、中山国,朝鲜是百济、新罗和高句丽。那么人家百济、新罗都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高句丽又干嘛去了呢?原来高句丽与中国关系不好,光打仗,不仅与当时隋朝、唐朝一直在打仗,另外还欺负百济、新罗,他们三个之间打仗倒也正常,琉球三个国家不也打过吗?可人家打归打,后来朱元璋说你们别打了,人家就不打了;可朝鲜半岛上的这三个国家不行,唐朝李世民也劝,说你们别打了,可它们就不听,主要是谁不听,就是高句丽,它不仅不听,还联合百济要灭掉新罗,这就惹恼了唐朝,你们不是联合欺负人家新罗吗?我就帮助新罗,这样唐朝就派兵与新罗联手灭了百济,后来又灭了高句丽,派谁去的呢?就是有名的大将薛仁贵,大家也许都知道,把高句丽给灭了,百济给灭了,于是土地、人口都归新罗,这新罗高兴,派人到长安感谢,又采用唐朝的年号、使用唐朝历法,当然它在打仗之前就使用了,唐朝帮它打仗,新罗就拼命地进贡,什么人参、牛黄这些药材,朝霞、鱼牙这些纺织品,还有海豹皮等海产品都往长安送,光在神龙二年也就是706年这一年,新罗就往长安送了三次。后来到了918年,高丽王朝建立,统一了朝鲜半岛,并于962年主动向北宋进贡,第二年高丽改用北宋年号,标志着高丽与宋朝确立了宗藩关系。宋朝灭亡、元朝建立后,高丽又使用元朝历法。明朝建立后,对高丽(朝鲜)更是礼遇有加,朱元璋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洪武年间(从1368年到1398年),高丽(朝鲜)共朝贡60次,平均每年2次;永乐年间(从1403年到1424年),朝鲜朝贡91次,平均每年4次;洪熙、宣德年间(1425到1435年),朝鲜朝贡67次,平均每年6次之多。

朝鲜和琉球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都受中国册封,使用明清两朝的年号、历法;与其他国家相比两者与中国关系更紧密,所以除规定的正式进贡之外,他们平时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大事的时候也向中国进贡,朝鲜是赶在节日的时候,比如说正旦也就是元旦、春节,千秋节就是皇帝生日这天,朝鲜都要来朝贡,贡品有金龙船、双盏莲花台、玳瑁刀鞘、细布、马匹、弓矢、人参、獭皮等;明朝回赐与赏赐的物品有国王金印、《大统历》、庙社乐器、冕服九章、锦绣绒绮、彩缎纱罗、四书五经、镀金银匣、象牙犀角等。另外,朝鲜从明朝购买的商品有药品、丝织品、书籍、补品、瓷器等,主要用来满足王室贵族的奢侈生活。此外,还有农业、手工业生产及军事方面的必需品。明朝从朝鲜购进的多是麻布、海产品和当地的手工艺品。清初,清廷向朝鲜索要的贡品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掠夺性,后来逐渐减少,岁贡从最初的18项到雍正六年(1728)减到9项,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贡品的种类与明朝大同小异。清廷对朝鲜除正常的回赐外,还有特赐、加赐等。清朝与朝鲜的朝贡贸易也十分频繁,主要有“八包”贸易、栅门后市和团练使后市(沈阳八包)。此外,在明清两朝与朝鲜贸易中,还夹杂着走私贸易。

琉球除了正贡之外,也有“加贡”,就是额外加上的,如庆贺贡、谢恩贡、陈奏贡等等。我们可不要认为,人家那么大老远来,怎么还要人家再额外进贡呢?这可不是征税,中国对朝贡国一直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前面讲了,你给的多,我还的更多,你给的好,我还的更好,他们来“加贡”,中国有“加赐”、“特赐”。我再补充讲一下琉球的贡品,前面讲了一些,不过还有好东西没讲。在道光四年,也就是1824年,琉球带来的贡品有什么呢?海带9万8千斤、鲍鱼9千7百斤、海参5千斤、鱼翅2千5百斤、酱油2千4百斤,鲍鱼、海参那么多,还有鱼翅,都是贵重东西。中国回赠的有什么呢?文绮、纱罗、陶器、铁器、瓷器、铸器、漆器、祭器、钞币、海船、印章、文具、条靴、皮货、药品等生产生活用品。琉球是岛国,它缺这些,鲍鱼、海参那是一点都不缺。大家看,琉球、朝鲜给中国进贡那么多东西,还来那么多次,明清朝廷就给他们开了绿色通道,因为当时朝贡贸易也有很多欺诈行为,所以明清朝廷就先给朝贡国颁发勘合。什么叫勘合呢?就是一份官方文书、盖上官方的大印,然后一撕两半,你拿一半,我拿一半,见面的时候拿出来一对,对的上就是真的,对不上就是假的。这就是暗号、凭证,古代也常用于男女婚契,一个玉佩,一掰两半,好久不见面,一见面拿出一对接,正好一个玉佩,这样就算找着另一半了;现在呢,男女也有,你脖子上挂个锁,他脖子上挂个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这么个意思。明清朝廷就给朝贡国弄了这么个东西,可没给琉球和朝鲜弄,为什么?因为经常见面,如果还弄个什么暗号、凭证的,就没意思了。你说你天天回家,进门还要说暗号吗?你整天去单位跟同事还用先拿出身份证来对对,是不是他啊?不用。这说明什么问题?这琉球和朝鲜就跟一家人一样。

虽说像一家人一样,可即使是一家人,也有不同。那么,朝鲜和琉球有什么不一样呢?有人说了,他们的贡品不一样,对,肯定不一样,那是因为他们的特产不一样,拿的都是各自的特产。还有,他们走的路线不一样。朝鲜到中国主要是陆路,从平壤出发,跨过鸭绿江就到中国,过了山海关就到北京,才三千多里路,人家琉球那可远多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一样,大家可能不清楚,那就是在贡期上,明清两朝,朝鲜的贡期最少是一年三贡,有时一年四贡、五贡,多的时候达到了六贡、七贡。朝鲜是明清藩属国中朝贡次数最多的国家,琉球紧随其后,排名第二。除了路途遥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清朝廷规定,琉球不能来的太频繁了。明朝永乐皇帝规定琉球两年一贡就行,可琉球不愿意,认为两年时间太长,要求一年一次,永乐皇帝没办法就答应了,可答应归答应,规定归规定,琉球也不怎么遵守,常常是一年就来好几次。人家既然来了,也不能把人家再撵回去,来就来吧。到了清朝顺治皇帝时,严格规定琉球两年一贡且必须遵守,但琉球也没有严格遵守,还多次恳求多一点,再多一点,但清廷没同意。即便这样,琉球也是能多来就多来。琉球就想,既然次数上限制,那我们一次就多去点人吧,这样次数减少了,可来一次就好几百人。前面讲了,这接待就是一大笔费用,吃的、住的、玩的,临走还得赏赐,这开销也不得了,明清朝廷又规定,人数规模也得限制,明成化时规定只许百人,最多加五人,明嘉靖时规定不得超过150人,清顺治时除了规定不得超过150人之外,还规定只许15人进京,其他的在外面等着,可是琉球不愿意,不断地恳求让我们多来些人,康熙就心软了,放宽点限制,规定不得超过300人,这才满意。但对于朝鲜,清朝就没有这个规模的限制。

琉球和朝鲜之间还有不同。你到中国了,现在讲你得过海关,那时候进出口商品也要征收海关税,明清朝廷就规定对西洋各国征收普通税,对朝鲜减免一定的关税,予以照顾。而对琉球一律免税,不收一分钱,大大小小的船那么多,那么多商品,一律免税。这也充分反映了中琉之间的友好,这是经济上的优惠。另外,在政治上也对琉球特别照顾,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有时是朝廷通过加强对朝鲜的控制有时甚至是用武力来维系的,但中琉之间却一直是和谐的、其乐融融的关系,中国从不干涉琉球内政,而是以礼相待。所以,中琉之间的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讲,真是铁,给力。

但是,我要提醒诸位,正当中琉之间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琉球国王为自己“万国津梁”沾沾自喜的时候,琉球王国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被”时代,亦如我们今天的“被”就业、“被”代表、“被”捐款,琉球也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打破了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宁静呢?琉球的命运要走向何方?咱们下期再说。

第三章 家山何处

引言

为什么琉球会被卷入近代世界政治风云?

占领这里,可以有力地控制中日韩和东南亚。

在它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历史上有哪些传奇故事?

三个黑色的C记录着华人郑氏支援琉球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如今,我们又要到何处追寻它神秘的身影?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琉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12节 萨摩入侵

上一讲讲到正当中琉之间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琉球王国为自己“万国津梁”的身份沾沾自喜时,历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点,琉球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走入了一个“被时代”,就像我们这两年所流行的“被就业”、“被代表”、“被捐款”,琉球也走上了一条回不了家的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打破了这块神奇土地的宁静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话还得从1609年3月4日说起,日本的江户幕府德川家康早就觊觎着琉球王国的富庶,这一天,他下令由九州萨摩藩的岛主岛津家久出兵三千,武装侵略琉球。岛津家久率领三千精兵,分乘一百艘兵船从山川港出发,于3月8日登陆奄美大岛,开始了对琉球王国的征服。3月26日,他们打到了琉球王国的都城首里。琉球方面出兵四千加以抵抗。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拿破仑都为这个国家感到惊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军队,怎么能没有警察,而又这么安宁呢?即使这个国家有四千军队,哪经得住身经百战、穷凶极恶、好勇斗狠的岛津家久的打击呢?最终,面对着岛津家久的精兵悍将,琉球毫无还手之力,首里城被攻克。琉球国王尚宁也被迫出城求和,岛津于4月5日占领了首里城。将首里城的国王尚宁囚禁到了鹿儿岛,企图阴谋一举吞并琉球王国。后来还是迫于大明王朝的压力,另外也因为内部分赃不均,这一阴谋没有得逞,但岛津家久还是迫使尚宁王签署条约,规定琉球王国要每年向萨摩藩输粮八千石。琉球王国自己都没有粮食,每年还要向他输入八千石。日后,日本居然以此为借口说,每年琉球主动向他进贡粮食八千石,以此来证明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日本领土。所以说,日本阻贡并不是一时兴起,早有前科。日本之所以看中琉球3 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是肯定这块土地能产生什么,能产出什么,而是这块土地的军事重要性。占领这个地方,就可以有力地控制中日韩和东南亚的交通枢纽。更有甚者,它是后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前哨阵地。但在当时,一个小小的日本,还没有办法和能力打中国的算盘,所以它只能把这种想法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不过时间似乎转得很快,日本人认为的好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弱小的琉球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引来了恶邻的觊觎,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法自保。这个时候作为其宗主国的中国必须挺身而出,给予有效wén rén shū wū保护和道义支持。那么,中国是怎样帮助琉球的?

第13节 琉球国徽见证中琉人民血脉相通

1673年12月28日,大清王朝发生了一场内乱,这场动乱的头头共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平西王吴三桂,第二个是平南王尚可喜,第三个是靖南王耿精忠,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发生后,中国很有可能分裂,日方见到自己的好机会来了,于是下令让琉球王国集中全国各地所拥有的全部硫磺,送给叛乱中的耿精忠。尽管琉球受到日本挟制,但是仍然以种种借口阻止了日本人的企图。最终,在1680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前夕,仁义的琉球王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奖赏。这个奖赏的全文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1681年,康熙皇帝再度嘉奖琉球国王,以对他这种忠心不二的行为表示肯定。

说到这儿,我们就要注意了。其实,在此期间,琉球还曾经几次抵抗日本,这中间有一件事很令人鼓舞。最著名的一件事是华人支持琉球的事。说起当年日本侵略琉球,一个从1392年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来到琉球的华裔,“闽人三十六姓”中的郑氏后代,就曾经做出过一件英雄事迹。日本不是打首里吗?这个人率领全宗族的人抵抗,最后战败被俘,日本人残酷地用油釜极刑想要把他烹煮了,遂架起大油锅,一下子就把被俘的郑氏给拖进了油锅里,在油锅里郑氏还在挣扎,使尽吃奶的劲儿把两个按住他的日本人也给摁到油锅里,最后,三个人同时进了油锅。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琉球境内,琉球人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国徽。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知道,琉球的国徽的正中间是一个红圆圈,红圆圈内有三个黑色的C,象征着三个人在油锅里被煎死的情景,三个黑色的C记录着华人郑氏支援琉球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这件事纯粹中国内部事务,不劳日本人烦为过问。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你乖乖地给我滚出去,不然的话,我可告诉你,我手下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

中国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日本对琉球的威胁,不仅没有因为遭到抗争而停止,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还把争端延伸到了本属中国领土的台湾岛上,制造了琉球亡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第14节 牡丹社事件及《北京专条》

虽然在中琉双方的通力合作之下,日本人的阴谋暂时没有得逞。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小日本一计不成,再施一计,终于到了1871年,日本人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第二次机会。

话说1871年12月,有两艘琉球王国的船只在海上遇到飓风,你说怪了,12月还有台风,结果这两艘船只就漂到台湾东海岸,其中一艘遇救,被安全送到台湾府,另一艘在台湾南部的琅峤,也就是现在台湾恒春下边的北瑶湾触礁沉没。船员上岸后,与当地牡丹社的高山族居民发生了冲突,结果54名琉球渔民被误杀,这就是历史上的“牡丹社事件”。

有人说,这件事算啥?清朝属国琉球王国和清朝福建省台湾府属下的牡丹社的成员发生冲突,纯属中国内部事务。我们觉得这是中国内部事务,可爱没事闹事的日本人不觉得。当然,日本人当时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件事,一年半以后他们终于知道。于是,日本就派使臣福岛种臣到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抗议,抗议他们国家所属的琉球藩属下的居民在中国遭到了非人道的行为。清政府派出两名代表,总理衙门大臣一个叫毛昶熙,一个叫董恂,严正声明:

“蕃”民之杀琉民,既闻其事,害贵国人则未之闻,夫二岛俱属我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

就是说这件事纯属中国内部事务,不劳日本人烦为过问。又说道:

杀人者皆属“生藩”,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日本之“虾夷”,美国之“红藩”,皆不服王化,此亦万国之所时有。

说到这里,诸位要注意他们说的这句话,“杀人者皆属‘生番’,姑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意思是,杀人的都属于我们中国境内没有进化好的居民,他们管少数民族叫没进化好的居民为“生番”。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跟我们中国过去称少数民族为“夷蛮戎狄”一样。你们日本也有“虾夷”(指北海道的爱摩人),美国也有“红藩”(指印第安人),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未进化好的人。可日本人不这样认为,日本人听了喜上心来。“生番”没有进化,我才不那样理解呢,那就是不归中国管。就于1874年2月6日拟定了一份《台湾“蕃”地征伐要略》,强词夺理地宣称:

台湾“土蕃”部落,为清国政府政权所不及之地。……是以报复杀害我藩属琉球人民之罪,为日本帝国政府之义务,而征“蕃”之公理,亦可于此中获得主要根据。

清国如以琉球曾对该国遣使纳贡为由,发挥两属之说,以遑顾不理,不应酬其议论为佳。盖控制琉球之实权在我帝国,阻止琉球遣使纳贡之非礼,可列为征伐台湾以后之任务,目前不可与清政府徒事辩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台湾这个部落是清廷政权达不到的地方,所以采取对他们杀害我们藩属的琉球人民的报复行为是我们的义务,是合情合理的。另外还补充说,清政府要是以琉球对他们朝贡为理由说琉球是两国共属的,那咱们就置之不理,不管,当没听见。我们下一步就要阻止琉球向清朝朝贡,但这是征伐台湾以后的事,目前先放一放。当务之急,就是先认定台湾不是中国领土,那我们日本人可以侵占了,所以1874年悍然入侵台湾,因为他们认为台湾不归中国管。面对日本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岂能善罢甘休,听之任之,当即决定派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带兵轮前去台湾巡阅。到台湾以后,沈葆桢做了两个工作,一方面拿着中文版的《台湾府志》,向日本政府单方面命名的“台湾番地事务总督”、原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当场抗议。另外,李鸿节 与新任的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交涉,下面有他俩当时的一段对话。

……

问:你们如何说台湾生番不是中国地方?

答:系中国政教不到之地,此次发兵前去,也有凭据。

问:你有什么凭据?

未答。

……

答:台湾生番如无主之人一样,不与中国相干。

问:生番岂算得一国吗?

答:算不得一国,只是野蛮。

问:在我台湾一方岛,怎不是我地方?

答:贵国既知生番历年杀了许多人,为何不办?

问:查办凶首,有难易迟早,你怎知道我不办?且生番所杀是琉球人,不是日本人,何须日本多事?

答:琉球国王曾有人到日本诉冤。

问:琉球是我属国,为何不到中国告诉?

答:当初未换和约时,本国萨(山司)马诸侯就打算动兵的。

无论你怎么狡辩,口舌如簧,清政府严正声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得乖乖地给我滚出去,不然的话,我可告诉你,我手下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

面对清廷这种强硬的姿态,西乡从道理屈词穷,但是他声明日本退可以,你得给我补偿。这消息传到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领袖李鸿章委曲求全,觉得把台湾收回来是真的,就别论是非曲直了,谈吧。

第15节 日本阻贡事件

经过谈判,1874年11月31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北京专条》。这个《北京专条》很可恨,规定:日本此次出兵,系“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前次所有遇害难民之家,中国得给抚恤银两10万两,日本在台修路、建房等件费用、中国筹补银两40万两。听明白没有,这50万两白银原本有10万两应该是给琉球54个死难者家属的,现在变成给“日本国”的;而且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所开销军事费用咱还得赔钱给它,本来是日本先侵略琉球,后侵占台湾,这都应该公然谴责,而李鸿章治下的总理衙门居然不以为不是,人家居然是“保民义举”,你说这话是怎么说的。这为日后日本吞并琉球留下了口实。日本反应很快,日本内务相大久保利通便马上正式提出了一个吞并琉球的计划,其中有一部分是这样说的:

琉球两属状态,自中世纪以来,因袭已久,难于遽加改革,以致因循至于今日。今者中国承认我征蕃为义举,并抚恤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两国分界仍未判然。今以琉球难民之故,我曾费财巨万,丧亡多人,以事保护,其藩王理宜速自来朝,表明谢恩之诚,然至今尚未闻有其事,其故盖在畏惮中国。今如以朝命征召藩王,如其不至,势非加以切责不可。是以姑且缓图,可先召其重臣,谕以征藩事由及出使中国始末,并使令藩王宜自奋发,来朝觐谢恩,且断绝其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自刑法、教育以下以至凡百制度,逐渐改革,以举其属我版图之实效。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清政府不是承认我是“保民义举”了吗?我因为琉球难民的事,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琉球应该来表示表示才对啊,怎么到现在也没个动静,可能是害怕中国的原因。你不是不来吗?我就下令让你来。于是,日本就把琉球三城司池城安规叫到东京,大久保利通对他说:

维新以来,与外国交涉等事,统依国际公法,然而琉球藩尚成两属形式,今日若不改革,则将受中国干涉,又将成为异日纠纷之因素。是以我政府思虑及此,在那霸设镇台分营,以保护琉球人民。

大久保利通说,你们现在是两属,你们得改革,否则又要受到中国的干涉。我们思前想后,为了你们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我们得在那霸设立兵营,保护你们。可是,琉球的池城安规不是三岁小孩,不是你说两句好话就能哄住的,他心里明白得很,琉球虽为中日“两属”,但还是一个自主之国,所以就拒绝了。

大久保利通一看,这个哄不行,直接来硬的吧。

有人说,并没有得到公平、公正解决的“牡丹社事件”,是台湾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关键点,它对于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发展、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尤其是琉球的未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事件发生后,对于琉球王国的命运归属问题,清政府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呢?

1875年,也就是在中日《北京专条》签署后第二年,琉球国王接到了一份来自日本大正宫的神秘文件,就是这位大久保利通发的。

一、为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

二、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概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

三、从来每当藩王更迭之际,由中国派来官船,受中国册封,著以为例,今后概予废止。

四、今藩王来朝,对政治厘革及兴建的方法,加以研究后决定。

五、琉球与中国今后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

这份神秘文件让琉球国上上下下非常惊恐不安。这份神秘文件还写了什么呢?它写道:嗣后禁止向中国朝贡、受清朝册封,须奉行明治年号,实行日本礼仪、刑法等。也就是说,日本警告琉球,以后你必须断绝跟中国清朝的一切外交关系,你是我治下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专门派了内务大臣松田道之前往琉球,并且以促进改革政治为名,逼迫琉球与中国断绝一切关系,但当即遭到拒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日本政府,马上派兵控制琉球所有要害部门。面对日本的这种强盗行为,琉球君臣进行了坚决抵制。当时,琉球国王尚泰生病了,不过一听到这消息,他立马就精神了,不是好了,而是气的,就是生病了我也得抗议,下面的大臣们也都坚决声称“与中国不可绝及藩政改革不可行”。那个池城安规去找大久保利通,这次会面不是被叫去的,他就跟这个大久说:

琉球藩久荷中国恩谊,今不能无故背弃。天朝若与中国交涉,如得中国承认,则当奉命。

意思就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多少年的了,人家对我们是有恩的,我们祖宗十八代都受过的,你突然叫我们绝交这事不合情理,要不你们跟中国谈谈,要是中国同意,我们奉命就是了。结果这大久说不谈。接着,日本拘捕了琉球国王尚泰及其他王室成员并押赴东京,还实施了一项海外护照制度,规定凡是琉球人渡海到中国去,必须请求发日本护照。这样,日本就成功地控制了琉球王国的内政外交,并强制琉球采用日本年号。

不久,日本在琉球又成功地设置了它的警察制度、监察制度。此时的琉球也不愿意自己亡国灭种,所以在监狱中的琉球国王尚泰于1876年10月秘密派遣他的妹夫、担任琉球王国紫巾官的向德宏以及琉球通事林世功、都通事蔡大鼎三人乘坐一条小船,秘密前往北京。我们前面讲到,琉球国要派人出来,得等到冬至,可是这次尚泰派人来中国,并不是冬至,早一天不行的。所以这条小船历经磨难,直到第二年阴历二月二十九日,才来到福建,见到了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了琉球国王尚泰在狱中的陈情书,乞求清政府出面与日本交涉。面对这个突发事件,又是这种大事,丁日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左右为难。一方面担心“琉球地瘠民贫,孤悬一岛,本非边塞扼要之地,无捍御边陲之益,有邻邦酿衅之忧”,又认为“若拒之过甚,转恐泰西各国谓我不能庇护属邦,益启群岛以携贰之渐”。也就是认为,琉球远在海外,对我们不是很重要的地方,但要是不帮的话,其他藩属国就会认为我们不保护自己的属国,就会生二心,影响很不好。为难也得处理,你不能不处理。怎么办?丁日昌上报朝廷,建议让新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来处理。

于前往日本之便,将琉球向隶藩属,该国不应阻贡,与之剀切理论,并邀集泰西驻日诸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当时,何如璋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驻日公使,正要赴日本上任。丁日昌就说,他正好要到日本去,就让他跟日本方面协商这件事吧。朝廷看了丁日昌的汇报,觉得可行,于同年5月14日派令驻日公使何如璋处理此事。

何如璋是个非常有头脑、非常沉稳的人。他没有急着说怎么办,而是先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调查。其中还对日本国内外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做到对琉球问题心中有数了。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国小而贫,自防不暇,何暇谋人”,且国内危机四伏,“时势艰危,图自守耳”,“其今日固不敢因此开衅也”。因此,他写信给李鸿章说,对待琉球问题我们要“争”。

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否则,以我所难行,日事要求,听之,何以为国?拒之,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欲寻嫌隙,不患无端,日人苟横,奚必借此?又况琉球迫近台湾,我苟弃之……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