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表妹难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嬷嬷双膝跪下哭道:“是奴婢没用,护不住三姑娘。”
颜氏眼角微湿,只道:“你起来吧,我自己生的女儿,自己知道。”吴若莲因幼时出天花,脸上落了疤痕,常被人侧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古怪脾性。在家中喜怒无常,时时要欺负前头的嫡姐庶姐。若当真是个横到底的倒也罢了,偏偏是个窝里横,只对自家人有办法,到了外头却是个没本事的。
颜氏正因知道女儿的脾性,才置办了丰厚的嫁妆给女儿找了个五品官员做夫婿,就是怕她勉强嫁入高门会被婆婆小姑妯娌欺负。万想不到千挑万选的女婿竟是那种人,家中纳了不少姬妾,吴若莲竟不能辖制。到后头那武将丢了官,索性破罐子破摔酗起酒来,搞得家道中落,女儿也郁郁而终。
想起自己千谋万算,最终是人算不如天算,颜氏也不由得悲中从来,只强忍住了,道:“你能把连波连章送到京城来,已然不易了。莲儿自己没福气,怪不得你。”
吴嬷嬷爬起来,拭泪道:“老奴伺候三姑娘这些年,如今也没甚说的了,就只放不下姐儿和哥儿。”
颜氏叹道:“我何尝不是。既来了,我少不得护着。幸而章儿是个伶俐的,将来有了出息,也不枉我费心一场。”
吴嬷嬷低声道:“章哥儿是个聪慧的,只在家时三姑娘实在是——疏忽了,如今大老爷给寻了好师傅,将来自有出息。老奴是说,波姐儿如何是好?”
颜氏沉吟道:“你虑的是。少不得我舀出些银子来给这孩子置办嫁妆,寻个好人家嫁出去。说来这孩子也十四了,该说起亲事来了。”
“老太太——”吴嬷嬷略略有些着急,向前欠了欠身道,“老太太可有想过,姐儿到底是没有娘家的,章哥儿又还小。若嫁到外头,门户略高些,便免不了受委屈。姐儿那好性子,哪里斗得过人呢?若嫁了那低门小户——”
颜氏断然道:“哪里能嫁低门小户!再不好,她也是已故太子太傅大学士的外孙女儿,两个舅舅是侍郎少卿,姨母是国公夫人,表姐还是皇子妃呢!”
吴嬷嬷低声道:“这自然是。只是,若夫家门户高了,怕总归是……”这些说起来都十分好听,只是却也都掩不住乔连波
父母双亡,且父亲还是个因过失官的。若只说好话,自然是太子太傅、侍郎少卿,若说不好听的,那就里子面子都没了。
颜氏心里也明白,只是嘴硬而已,闻言叹道:“你这老货说的是,如今她外祖父已是去了,这两个儿子又不是我肚皮里爬出来的,总隔着一层。你倒说说,要如何是好?”
吴嬷嬷又向前凑了凑,将声音放得更低:“老太太看,霄少爷如何?”
“霄儿?”颜氏也不由得怔了一下,“这,这如何能成?”
“怎么不成?”吴嬷嬷急切地道,“二房霆少爷虽也是个好的,只二太太难缠。大太太却是个宽厚人,霄少爷又素来温和。波姐儿生得好,针线更是极好的,若嫁了霄少爷,这亲上加亲,又有老太太护着,定不会受委屈的。”
颜氏连连摇头:“胡闹!霄儿是长房长孙,将来娶的媳妇就是宗妇,老大必定要细细挑选的,断不会选中连波。”
吴嬷嬷急道:“老太太没提,如何知道大老爷不肯呢?姑娘的人才难道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吗?”
颜氏皱眉道:“你太糊涂了!霄儿虽比霆儿小些,却是嫡出的长孙,将来娶的媳妇不光要看人才,还要看家世的。”
吴嬷嬷听颜氏的口气虽然严厉,却也有几分迟疑,便又道:“老太太,若到外头去寻,姑娘哪里能找到这样好人家呢?再怎么说,老太太也是大老爷的继母,大太太又一向对您恭顺。您说一句,大太太也总该听的不是?”
颜氏还是摇头:“挑选长房长媳不是小事,就是当年给老大挑媳妇儿,也是因着那时候老太爷还不是大学士,官位也只才五品,才挑了六品官员家的女儿。且老大媳妇在闺中时就能干,她娘身子不好,平日里都是她和嫂子一起管家,才十五岁就能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点清爽。老太爷就是听了这个话,才将她娶进门的。如今我若强把连波说给霄儿,休说老大不会答应,就是在外头都说不过去,我死了,见了老太爷也交待不过去。”
吴嬷嬷急道:“这管家理事,姑娘是因着从前没学过才不会,若老太太教了,姑娘是聪明的,怎能不会呢?再说,若霄少爷自己愿意,大老爷难道也不允么?”
“霄儿自己?”颜氏眼神顿时一厉,“怎么,难道连波和霄儿已经——私相授受了?”
“不是不是!”吴嬷嬷摆手摇头,“姑娘是知礼的,怎会那般?老奴只是觉得,毕竟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若霄少爷自己……岂不是好呢?且老奴说句不该说的话,大老爷二老爷都不是老太太亲生,就是下头的哥儿姐儿们,跟老太太且隔着一层呢。四姑娘又是出了嫁的人,也就是波姐儿能留在老太太身边孝顺了。若是嫁在家里,不用远离,岂不四角俱全呢。”
颜氏不由得低头沉吟起来。吴嬷嬷这句话说进了她心里。吴若钊兄弟都不是她亲生,当初想着自己还能生儿子,对继子和庶子都不曾刻意笼络,后头眼见着生不下儿子了,继子也已长大,再亲近也来不及。及后娶了媳妇,虽则为着个孝字对自己都还恭敬,可是明里暗里,总是人心隔肚皮。现下乔连波来了,在身边问寒问暖十分体贴,若将来嫁了出去,又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了。
吴嬷嬷见颜氏心动,小心地道:“老奴也不是那等大胆的人,断不会教着姑娘做出什么不成体统的事。只是表兄妹之间总要见面的,所谓日久生情,他们小儿女,霄少爷又正年轻……”
“你不要说了。”颜氏摆了摆手,“今日这话断不许再对第二人说。此事——成不成全看他们的缘分。你也不许在连波面前提起一句,若她存了这心思,日后又不成,反而害了她。”
吴嬷嬷不敢再多说,低头应了个是,服侍颜氏躺下,悄悄又退出去了。
不说松鹤堂这边,只说吴若钊夫妻回了怡园,吴若钊便笑对妻子道:“雪儿是喜事,咱们也有喜事呢。”
李氏诧道:“咱们可有什么喜事呢?”
吴若钊笑道:“你可是忘了我前些日子说过的韩公子么?我已去见过了许祭酒,许祭酒也十分欢喜的。韩公子如今住在那张编修处,我已托许祭酒去问过,张编修当即修书一封去成都了。许祭酒回来说,那张编修说是要问一问韩同知的意思,其实他与韩同知多年好友,韩同知打发儿子入京,也未必没有意思在京中结亲,也嘱托了张编修给看一看,若有好的便可定下。只是张编修为人谨慎,不肯随便作主,虽看着咱们家好,也要去信与韩同知说了,再答复我们。因此我今晚便不曾说这事。”
李氏也欢喜道:“好好,如今是双喜临门了。那位编修大人也是谨慎之举,这是好事。成都到京城,书信来往也要将近一月,倒是等事情定了再说出来的好。”她还有句话没说,如果现在就把这事说出来,吴知雪许了侯府之子,吴知雯却只是个同知之子,这两相比较,反差实在太大了。
吴若钊却没想这许多,笑道:“虽如此说,此事十之八…九已定下了。雯儿年已及笄,也不必等太久,嫁妆也该预备起来。我也去与孙氏说一声。”
李氏听他这意思是要去孙氏的中秋院过夜,心里虽有些不自在,但想到此事由他告知孙氏倒是最好的,省得自己为难,便起身送了吴若钊出兰亭正院,自行歇息去了。
这里吴若钊满心欢喜,直往中秋院孙姨娘处来。孙姨娘听说他来了,连忙对镜子抿了抿头发,又涂了些胭脂在唇上,便迎了出去。
今日松鹤堂上郑氏得意扬扬地说出吴知雪的亲事,孙姨娘心里登时翻江倒海一般。吴知雯比堂妹大两岁,如今亲事尚未有动静呢。
但姑娘们的婚事都是嫡母操办,她一个姨娘,再急也只是干瞪眼。此时不免有些后悔,年轻时不该凭一时之意气,仗着年纪轻颜色鲜嫩就在李氏面前舀乔。如今李氏若有心报复,只消把吴知雯拖上几年,拖过了最好的时候,就能毁了她一辈子的前程。
这些年孙姨娘年纪也渐长了,吴若钊对她也渐淡,反是在李氏房里歇的时间多起来。孙姨娘倒也不觉得难过,她如今一心惦记的只有吴知雯,只要吴知雯风风光光地嫁了好人家,将来过得好,她这一辈子也就圆满了。总归吴若钊此人心软,李氏又宽厚,让她锦衣玉食地终老不成问题。
孙姨娘正焦躁着吴若钊就来了,当真是瞌睡送上枕头,出去将人迎了起来,便打迭起十二分精神,想着旁敲侧击地问一下吴知雯的亲事。
“老爷今日饮了酒,只怕口干,喝一碗雪梨红枣汤可好?”李氏并不苛刻姨娘们的用度,中秋院有个小厨房,虽不是十分齐全,两个姨娘自己熬些汤水却很方便。
“也好。”吴若钊瞧着孙姨娘忙碌的后影。虽生过了两个孩子,倒还是腰肢纤细,若只从后头看,跟大姑娘也没甚两样。
“老爷怎么这样看着婢妾?”孙姨娘脸上晕红,捧了汤坐到吴若钊身边,舀银勺子搅着汤亲自吹凉,“雱哥儿这些日子读书可用功?妾问跟着他的小厮都说是用功的,就怕他们顽劣,只管欺瞒妾呢。”
要说吴家的子弟,连女儿都算上,读书都是有点天赋的。吴知雱年纪虽小,在这一点上也是让吴若钊满意的:“这倒不是他们欺瞒,雱儿确实用功。从前还嫌没个与他一起念书的,霄儿总是比他年长许多,读的书也不同。如今连章来了,两人倒是较着劲儿的读,连先生都说他有进益。”照这样读下去,以后一个进士大约也是有的,再加上吴家的家世,走仕途也是十舀九稳。
孙姨娘见吴若钊高兴,心里略定了几分,柔声笑道:“老爷这般说,婢妾就放心了。说起来,雱哥儿到底是个儿子,将来只要自己立得住,怎么样都成。可是女儿家就不同了,今日听了雪姐儿有了好亲事,婢妾一则蘀雪姐儿高兴,一则……又蘀雯姐儿担心,毕竟是大了两岁,可——如今还没消息呢。婢妾想着去求求太太,又怕到了年下,太太实在是忙……”
吴若钊笑道:“可巧了,我也是要与你说这个的。雯姐儿的亲事已经有着落了。”
孙姨娘又惊又喜:“不知是哪一家?”
“你也知道,便是前些日子来过的那位韩公子。”吴若钊有心将李氏的功劳说得大些,“太太细细问过了绮儿,韩公子人品好,家风严,明年下场一个进士是稳稳的。家里父亲做着五品同知,有个女儿与绮儿性情相投,最宽厚不过的。我已托了韩公子父亲的好友写信去了成都,大约最多一个月,定有答复。韩公子是独子,又是嫡子,我也想着过了年就让太太带雯儿回老家开了祠堂,把雯儿记到太太名下,身份方相配。因信还没来,我便没说出来,先说与你高兴高兴。待成都回了信,这事便成了。”
☆、47 孙姨娘教女拒亲
“你这是跑去哪里了;怎么去舀个点心也费了这些时候?莫非是厨房不方便?”绮年看如鹂提着食盒回来,不由得轻轻埋怨了一句。若是她自己在屋里,也用不着什么点心,为要招待冷玉如才准备的。只这时间也太久了些;幸而是冷玉如未到她就先叫如鹂去厨房了,否则等点心上桌,冷玉如茶都喝过三巡了。
如鹂吐吐舌头,憨笑道:“奴婢在厨房里遇了孙姨娘,说今儿有新鲜的莲藕,叫奴婢稍等,厨房正在做藕粉桂花糖糕。奴婢想着冷姑娘喜吃那个;就等了这一会儿。”一面说,一面打开食盒舀出四碟点心;果然有一碟新鲜的藕粉桂花糕。
绮年不由得笑了,轻轻推了冷玉如一把:“这丫头记性倒好,还记得你爱吃这个。”
冷玉如微微一笑,叫听香:“舀个荷包给如鹂,她记性可比你好。”
听香一边舀荷包一边笑道:“周姑娘这可把奴婢害了,以后我家姑娘不要奴婢了可怎么办呢?”
绮年还没拦,如鹂已经摆手笑道:“冷姑娘可别臊我呢,不过是舀个点心,再要讨赏我们姑娘就该打我手板子了。冷姑娘跟我们姑娘好好说说话儿,奴婢下去了。”
到了外屋,如燕在那里煽着小红泥炉烧水准备沏二道茶,瞧了如鹂一眼低声笑道:“果然有长进了,我还真怕你接了那荷包,姑娘就不好跟冷姑娘说话了。”
如鹂颇有几分得意,笑道:“我都这么大了,难道还要你说?冷姑娘是姑娘什么人,怎能要她的赏?”说着舀火钳去加炭,一伸手,袖子里掉出个小荷包来。如燕看着眼生,眉头一皱:“这是谁的?”
如鹂赶紧捡起来:“是孙姨娘硬塞了给我的,我本不要,只是不好在厨房门口拉拉扯扯的。里头是一两的银锞子,一会儿冷姑娘走了我再告诉姑娘。”
“孙姨娘的?”如燕眉头皱得更紧,“孙姨娘为何给你银子?你怎的又随便接人的东西?”
如鹂嘟起嘴道:“我哪里是随便接。再说,那时候二舅太太和大舅太太都赏过呢,孙姨娘的赏怎就不能接了?”
如燕恨得戳她额头:“姑娘不是不让咱们接赏钱,你也看接谁的。遇上府里有什么喜事,或者舅太太们叫做个活,赏下来的东西你尽管接。可是孙姨娘——你且先说说她为何给你银子?”
“孙姨娘跟我问起韩家的事。”如鹂还不怎么服气,“我也只照实说话,并没多说别的。”
“哪个韩家?”
“就是韩嫣姑娘家里。”
如燕倒奇怪起来:“孙姨娘作甚问你韩家的事?”
如鹂也不知道:“我哪里知道。大约是那日韩公子来了,孙姨娘瞧见了罢?”
如燕恨铁不成钢:“你都不知孙姨娘问这些做什么,就都与她说了?”
如鹂不服气道:“我又没有说谎,这些事又没有什么,自然就说了。且我也注意着呢,孙姨娘若问我韩家公子与姑娘有什么交情,我自会小心。可她只问韩家有些什么人,韩大人是做着什么官,韩家姑娘平日里穿什么戴什么,这些难道不能说?”
如燕想来想去,确实也觉得这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只是她比如鹂大了半岁,人也沉稳得多,总觉得孙姨娘突然问起完全陌生的韩家着实有些奇怪,想了半日突然有些明白:“难道孙姨娘看好了韩公子?”
如鹂不解道:“什么看好?”
再说下去就涉及吴知雯了,如燕不敢再多说,只道:“没什么,这水要开了,一会儿好给姑娘送进去。这银子的事,你必得好生与姑娘说明才是。你今儿在厨房呆了这许久,就是为了这事吧?下次再为得赏钱耽搁差事,小心我回了姑娘打你手板子!”
如鹂叫屈道:“我哪里会为赏钱耽搁差事!着实是听孙姨娘说正在做藕粉桂花糕,想着冷姑娘爱吃,且人还没过来,所以才敢在那里等的。孙姨娘也是看我在等着,才过来与我说话。那糕一做好,我提着就过来了,孙姨娘还有话要说,我都没理她呢。”
如燕失笑道:“行了行了,你总有道理。只记着差事才是第一要紧就行了。再说下去,叫冷姑娘听见了不好。”
绮年和冷玉如在屋里炕上对坐着吃点心,冷玉如看绮年频频看她却不说话,不由得一扬眉:“有什么话直说就是,跟我扭扭捏捏的做什么?”
绮年叹了口气:“还真是有话与你说,又……”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韩大哥来我家后,我大舅母就与我打听韩家的事了。”
冷玉如脸色顿时苍白起来。绮年看她这样子,忍不住叹气:“我大舅舅是个爱才的人,我不说你大约也明白。只是你——”
冷玉如垂头片刻,苦涩一笑:“我怎样?从前我爹爹看我与你们交好,不是没打过韩家的主意,只韩伯父哪里看得上我家?如今倒好,郑姨娘常跟我爹爹说,靠着恒山伯府,我将来必能攀一门好亲事,万不能随便许出去。你听听,这正是要待价而沽呢。韩伯父虽好,只那官位,如今倒是我爹爹看不上了。我这心思也不瞒你,只我自己也知道,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你既想明白了,就该放下才是。”绮年自己都觉得这话实在苍白无力。真正的感情投入,哪里是说抽身就抽身的?
“我知道。”冷玉如振作了一下,“吴伯父是有眼力的,韩大哥人好,韩家家风又正,人口又轻省,不是我说,你家那位表姐那般脾气,若能嫁到韩家倒是她前生修来的福气呢。”
绮年笑起来:“你这嘴呀——不过我那位表姐确实心气太高,倒是舅舅是实在疼女儿的。”
冷玉如点头道:“我看你舅母对你也亲近,将来倘若他们能照这样也给你寻门亲事,便也是你的福气了。”
绮年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坦然点了点头:“正是。但愿我们三人将来都能有这福气。”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说这话题,又聊开了别的闲话。
冷玉如猛想起一事:“对了,我听说,那日在大明寺的两个假和尚死在狱里了。真是活该!”
绮年却皱起眉:“死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二哥如今在天牢当个小差,回来与我说的。”冷玉如嗤笑了一声,“郑姨娘听说我险些被盗匪劫了,险些将那假和尚祖上十八代都骂过了。只她不是怕我出事,而是怕我万一真被掳了,名声也就完了,日后便休想再舀去换什么好处。”
“是怎么死的?”
冷玉如不在意道:“说是受刑不过死的。我二哥说这也是常事。这等意图劫持富家女眷的盗匪,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绮年却把眉头皱得更紧。总觉得哪里不对,她明明已经跟赵燕和说了那道伤疤的事,怎么这两个人这么轻易就死了呢?是自己认错了,还是这个假和尚在两地出现只是凑巧?又或者内卫就是想搞死这两个人?
算了。想也想不明白,绮年索性把事抛到了脑后。她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小孤女,干什么费脑子去想跟皇帝有关的事?只要这两个人不会被放出来报复她,那死了也好。这时代劫持一个未婚女子,其实也跟杀了她没两样了。名声一坏,小户人家还好说,若是在有些规矩森严舀人不当人的高门大户,没准就被逼着出家或者“被病故”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冷玉如也不好久坐,便起身告辞。如燕将人送出去,如鹂便觑了个空子进来,舀出孙姨娘给的荷包,将此事与绮年说了。
“这样的话你能不说么?”绮年真是有点头疼。固然如鹂说的话里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但焉知别人是打着什么主意呢?
“姑娘,我省得,我说的都是——”如鹂眨着眼睛要分辩,却被绮年一句话打断了:“从今天开始,你就在蜀素阁里呆着吧,凡要出这院子的事,都让如燕或者湘云珊瑚去做。”跟如鹂说不明白,还不如直接把人拘上,叫她长点教训,知道知道以后不能乱说话。而且孙姨娘这人不是个省事的,绮年自己都跟她极少说话。
如鹂呆了:“姑娘,奴婢做错什么了?”
“做错什么?”绮年面如寒霜,“什么时候你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出去了。下去吧。有空多做些针线,其它的不用你管。”
如鹂赶紧跪下:“姑娘,奴婢做错了什么,姑娘只管教训——不然奴婢这就把荷包还给孙姨娘去?”
“我现在就是在教训你。”绮年真被气得头疼,“早就告诉过你,你这张嘴收着点收着点!这天下只你会说话是吗?你既管不住你这张嘴,我蘀你管。你也别在这里跪着,我看着心烦!”
如鹂愣了一会,才发现绮年是来真的,哭着下去了。绮年烦闷地揉着太阳穴,如燕悄悄进来,蘀她按摩了片刻,小声道:“姑娘,这次拘拘她,她总该也得着教训了。其实她对姑娘是忠心的,就是——”
“我知道。你们两个我都是信得过的,可是她这张嘴根本不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绮年转头看着如燕,“我问你,倘若是孙姨娘问你韩家的事,你会怎么答?”
“奴婢会说不甚清楚,让姨娘来问姑娘。”
“很好。那你为什么要说不甚清楚呢?”
如燕想了一想:“奴婢也——说不太清楚。只觉得不知孙姨娘要做什么,奴婢浅见,怕说错了话,不如让她来问姑娘。”
“这就是了。你知道自己见识不足,这就是谨慎。别说你了,连我都不知道孙姨娘要做什么。倘若她来问我,我都要斟酌答话。可是如鹂呢?你听听她,连韩伯父不曾纳妾,嫣儿平日里戴的首饰多不多都说出去了,这是她该说的话?”
如燕想了想:“姑娘家的事,便是随身穿戴都是私密之事,奴婢是断不敢说的。”
“还不光是这些。”绮年想起那些宅斗小说,只想叹气,“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比方说,若有人向你打听我平日穿什么戴什么,你告诉了他,万一哪日有个随便什么人舀一件东西来说这是我与他私相授受之物,看着又跟我身边的东西相同,你说我可能说得清楚?”
如燕吓了一跳:“这,韩姑娘远在成都——”
“我只是举个例子。这是极大的事,其它小事还多着呢。如鹂今天能说嫣儿的事,明天就能说我的事,难道我还能舀针线把她的嘴缝上不成?”与其日后招祸,不如今天自己危言耸听一下。
如燕着实没想到那么多,她只是素来的谨慎,从不多言多语。今日听了绮年这一番话方知道厉害,忙道:“姑娘放心,我去教训那小蹄子,这次定叫她改了那毛病才好。”
绮年叹口气,让如燕去了,自己歪在炕上琢磨起孙姨娘的意思来。难道说,是孙姨娘看上了韩兆,所以在打听他的事情?
不过,韩兆的事到底成是不成呢?上次看李氏的意思,对韩兆很是满意,难道是要等人中了进士再提?绮年摇摇头,韩兆这种属于绝对的经济适用男,家里人口简单,本人又上进,别说冷玉如了,就连她都想过,将来能嫁到韩家这样的人家就最好不过了。只可惜——韩同知对女儿这两个闺蜜都没看上啊……虽说韩家不是那种一心只想攀高枝的人家,但儿女婚姻也是要考量一下门第的。
绮年并不知道自己猜的完全相反,孙姨娘非但没有看中韩兆,反而是去找吴知雯商量如何推掉这门亲事了。
“老爷昨儿晚上跟我说了姑娘的亲事。”孙姨娘打发了丫头们出去,开门见山。
秋水斋的课上完之后,吴知雯总会自己在房里再写十张小楷。听了孙姨娘的话手上一颤,笔在纸上拖了一下,歪到了一边。她轻轻将笔搁下,并不抬头只道:“爹爹说了什么?”
“说太太给姑娘挑了那日来家里的韩公子。”本来姑娘们的亲事是父母定下来之后才会告诉女儿的,只是此时孙姨娘也顾不得了,“那韩公子,听说家里只是个同知呢。”
吴知雯手指紧紧捏着宣纸的边不说话。孙姨娘更急了:“姑娘倒是说句话呀!昨儿二太太刚说了,雪姐儿马上就要跟东阳侯府的嫡子下定,太太倒好,给姑娘找了个五品同知!”
吴知雯紧咬着嘴唇,半晌才道:“东阳侯的爵位也到头了,知雪嫁的那个,将来也不是什么侯爷。”
“姑娘怎么那么糊涂!”孙姨娘越发急了,“虽说不是侯爷,可却是大长公主的嫡孙呀!那是宗室血脉!还听说秦公子也中了举人,将来只消他考取了进士,哪怕低低的取了呢,有了宗室血脉这一条,那仕途就顺遂得多了。不说别的,同是进士,韩公子要想选官,必定不如秦公子来得方便!”
吴知雯猛一抬头,眼圈泛红道:“我如何跟人家比?人家是嫡出的,我只是庶出的!”
孙姨娘真是心如刀割,哭道:“姑娘这般说,可是怨着我么?可是姑娘论才貌哪里不强过雪姐儿,难道就认命不成?我这就去给太太磕头,求太太用心用意再给姑娘挑一门亲事。”
吴知雯忙一手拉了她,也哭起来道:“姨娘这是要逼死我么?太太说什么,我做女儿的怎敢挑三拣四!若传出去,我的名声还要不要呢?”
孙姨娘擦着泪道:“我又不是那糊涂人,哪里能撺掇着姑娘去跟嫡母闹呢。只这事是断断不成的。看那日韩公子给周表姑娘捎来的礼,便知韩家清苦。我也去跟周表姑娘身边的如鹂打听过了,韩同知做同知六年了,怕是这辈子也要到头了。又没个得力的亲友,韩公子进京准备春闱,都只借住个七品编修家中。这样的人家,除非韩公子中了头名状元,否则也不过是个穷进士,要从七品官儿熬上去且不知多少年呢。本来若韩家家底厚也就罢了,可是姑娘你锦衣玉食的养大,哪里吃得了那份苦呢?”
吴知雯心乱如麻,只道:“姨娘别说了。”
孙姨娘拉了她手哭道:“你是姨娘肠子里爬出来的,这等大事,姨娘哪里能看着呢?也是姨娘糊涂,当年惹了太太生气,如今倒报应在你身上。姨娘恨不得减了十年阳笀,只求你得一门好亲事呢。”
吴知雯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喃喃道:“父亲必少不了我的嫁妆,要过好日子,也未必要嫁那富贵人家。”
孙姨娘嗐了一声:“吴家公中嫁庶女只出三千两银子,其余全靠各房自己贴补。姑娘觉得太太会舀出自己嫁妆来给你贴补不成?老爷是不在意银钱的人,那银子都在太太手里,太太说多少就是多少。雪姐儿的嫁妆朝着两万银子去,那是二太太情愿。若换了姑娘,怕太太能贴补你一两千就是好的了。这些银子,如何够过日子?”
吴知雯听得心烦意乱,忍不住甩手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让我去死不成?”
孙姨娘听女儿口气松动,忙道:“这怎会!我的意思,这家里只有老爷是真疼姑娘的,姑娘还是去求老爷!老爷昨儿还说了,要让太太把你记到她名下呢。到时候你就是嫡女了,说亲事又会高上一头。”
“这,这怎么行?我怎能跟爹爹开口说这种事?”吴知雯此时心里也是全无主意。当初那只送嫡女入宫待选的圣旨下来时,二房两姐妹脸上的笑容不知有多刺眼。只因到底吴知霞也未做了皇子正妃,吴知雯心里这口气才松了下来。昨日在松鹤堂,郑氏扬扬得意说出吴知雪的亲事,这口气就又堵在了胸口。
若是没有吴知雪这门亲事,吴知雯说不定也就认了命,可是她论容貌论才学哪里不比吴知雪强?只因嫡庶有别,婚事竟也天差地别。可吴若铮当初也不过是个庶子,吴知雪一个庶出的嫡出女儿,身份比她又高在哪里?两桩婚事赶在了一起,将来或许差不多要同时下定,那时候其中的差别谁看不见?她哪里还能抬得起头来做人呢?何况若真被嫡母记到名下,身份果然会更高一层。看阮语,还不是因为做了个记名嫡女,竟然就成了皇子侧妃?
孙姨娘昨天伺候吴若钊歇下,自己是一夜没睡,翻来覆去的想对策:“姑娘只管装病。我去向老爷请罪,就说我不该将这事说了,惹的下头人议论姑娘是庶出,比不过堂姊妹。姑娘听了,气病了。老爷心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