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庄圆法师



推荐序一
如果你常常感到生命好苦好苦,那么建议你细细地品尝这本书,它或许能为你的困顿找到解答,在混乱的生活中找到抽丝剥茧的方向。
也许你也像我一样常自问着,人是为何而活?成功的定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在生命的过程中,为什么同样的境遇一再地重复着,而我们却只能对这一切感到无能为力。
这是一本往自觉方向内观自心的书,在这本书里,张老师一层一层地带领我们,找到原来生命的痛苦是源自于你对外境的比较而来,“比较”让你不满现状,“比较”让你自艾自怜,想尽方式用尽力气去努力。
生命没有什么定义要下,生命也不需意义。而我们惯性思维的头脑却告诉我们:你要追求成功、你要追求幸福、你要努力、你要得到一切的一切你想要拥有的。于是我们被惯性思维带着走,被外境拉着走,梦想、惯性思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我们从未静下来感受内心真正宁静的存在。感受“存在”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
张老师在这一本书里用深入浅出、在生活中经历的事件,来剖析头脑运作的方式及情绪感受的对待而生。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如果你想让水和泥沙分开,你不需要去用任何方式处理,你只需要将泥沙水静静地放在杯子里,那么水里所有的泥沙和杂质自然就会沉淀下来。你不需要出力,也无须努力,你只要努力让杯子不要晃动,你只要让它静下来。
当你懂得让觉知来引领你时,就会看到原来我们对外境所持的一切看法及感受,都不是来自外境对你的刺激,而是自己内心所携带的种子产生对外境反应的结果。当你能看到这一层时,你就能蜕变了,你的心就自由了,生命中经历的一切境遇,就不再对你产生什么负性作用,或留下任何伤痕。
你不再抓着两端,你不特别追求什么,你也就不再抗拒什么,你只是经历它、感受它。在这讲求速成的现在社会里,人与人的接触愈来愈密切,然而内心距离却有愈来愈深的鸿沟产生,空间的压迫也愈来愈狭窄,希望张老师的这一本书,能为你繁忙的生活及动荡不安的心灵,找到一些平衡及亮光。
门徒 心慈
推荐序二
接触张老师的法是很奇妙的机缘,在论事当中一段段前世的浮出,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的现在是过去层层的累积,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选择因缘的变化,但可以透过观照(盯住)生活的每一个片刻,看住自我现形。
我个人有很傲慢的自我习性,外在虽然和善,内在却是叛逆的。每当夜深人静时,内外的纠葛无法平息,看书是我唯一能找到出口的方法,不断地追寻真理,从东方佛教到西方心理学乃至新时代灵修无不阅读,但浸淫其中总感觉不契入,法是法,我是我,二元依然对立。
接触张老师的法以后,深深体悟到法无定法,生活是“活的”,所有的事物皆不断在变化没有定象。痛苦的来源是我要让他成为定象,“真理”是“我要成为”的一部分,追寻真理是头脑创造掩盖自我不安的痛楚麻醉剂。
我总是希望成为什么,我要、我不要什么,用种种的框框来满足衍生的欲望,而忽略不安的源头。
过去的惯性紧紧抓住并影响我们的身口意,头脑总是创造另一种声音来干扰我们的当下,只要能一层一层地剥落,活在当下不再是文字,不再是口号。
如果你现在很痛苦、很快乐、不苦、不快乐,张老师的法会像伏魔尊者一样,照见自我的躲藏处,纵使让生活虽然“有痛”但“没有苦”,纯然地面对自己。
请随法的流动,检视你的每一个片刻,让观照成为惯性,纯然地臣服于空性!(小心不要让法成为头脑的一部分喔!)

你需要静心吗?

第一章 
问:你脑海中的思绪每天都像翻滚纠集的乌云吗?
答:合掌敬礼就能与空性连结,平伏情绪方可消除一切痛苦的根源。
讲座纲要:所谓的静心,就是把自我这个虚幻不实的幻象,用智慧去观照来净空,因此静心就是远离自我,让自我消失的不二法门;这个本性、空性到底存不存在,有体会过这种宁静的人,即使只是曾经瞬间体会过,你要知道,那是他福德累积很深,才有那样的因缘,去体会到空性的宁静!
究竟之一 静心就是把内心的情绪沉淀下来 使自我渐渐消失
生命的痛苦来自于“心”,就是一大堆的情绪,痛苦来自于情绪,你觉得很痛、很害怕、不甘心、放不下,这些是不是情绪?你觉得不想再来这世界轮回,这是不是情绪?你很留恋你这一生所获得、成就的一切,这是不是情绪?你很遗憾理想没有实现,这是不是情绪?
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情绪,也就是我所说的“心”。
静心就是如何把这些情绪沉淀下来,以致使它消失。它消失了,你的自我也消失了;你的自我消失了,痛苦也就消失了;痛苦消失了,六道轮回也消失了;你也可以不用再来投胎了,如果你还要再来,是因为你的愿力而来,佛菩萨来这世界只有二种方式:
一、菩萨依照他的愿力而来,因为他慈悲的大原而来;
二、佛则是因缘而生才来这世界,因缘俱足他就来。
这世界只要有福德的人存在,就会有佛菩萨到这个世界来分享、来滋润,而他们在等待,等待法雨的甘霖净化。
佛菩萨所传的每一个法门不外就是要静心,八万四千法门,用各种不同的方便法就是要把这个心沉淀,所谓的“心”,也可以称之为“妄念”、“妄心”,而不是“真心”,因为真心就没有问题了,真心就是生命的本质、存在和空性。
我们要很坚定地来对自己下深切想要出离自我的决心,这样来谈静心才有意义,如果你觉得“自我”并不会造成你的痛苦,那你也不需要来这里听老师说法了,你也不需要做真正、很究竟的修行,因为这世界的一切际遇并不会造成你痛苦的感受到极限,所以你并不会想要出离自我;如果你不想要出离自我,那种很深切想要出离自我的心愿尚未出来,事实上你就没有机会出离,除非你觉得自我真的很苦。
所谓的静心,就是把自我这个虚幻不实的幻象用智慧去观照来净空,因此静心是远离自我,让自我消失的不二法门;这个本性、空性到底存不存在,有体会过这种宁静的人,即使只是曾经瞬间体会过,你要知道,那是他福德累积很深才有那样的因缘,去体会到空性的宁静!
只要他品尝过之后,他就会下定决心要远离自我,不再与自我认同;但是没有体会过的人,若会产生出离心想远离自我,那也是福德很大的人,因为他苦够了,苦的强度在于他对苦很敏感;如果一个人对苦的敏感度不够,纵使有妙智慧的人来看会觉得很苦,可是他就是不觉得苦。
所以那个苦,不在于苦的本身,而在于他对苦的敏感,那股敏感、敏锐的感受就是观照的原动力。
有人曾经体会过本性“空性”;有人相信空性而完全不怀疑,那是很大的福德;至于体会的人呢?他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相信问题,因为他知道空性就是那样,他只是达不到空性显露的状态,在若隐若现间,他曾经体会过,这样的人是全然地信任空性,那个信任不是来自于知识性的判断,而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心境。
但是一个人若没有体会过空性,却能全然地相信,那也是福德很大的人。至于那些质疑的人,心里有问号:真的吗?本性真的是痛苦的绝缘体吗?真的有那么清净吗?真的没有情欲与愤怒的种子吗?没有贪婪的种子吗?名、利都诱惑不了你吗?其实当你提出这些疑问时,你要注意到,你是在怀疑有没有那个本性的东西存在,我可以告诉你,你是普罗大众,你离本性非常的遥远。
上乘人--就是过去累积很大福德的人,他闻“道”就完全没有怀疑,而产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心境,至于下乘人--下乘根器人--闻道在笑:可能吗?真的吗?中乘人闻道则是半信半疑,你自己评估你是属于哪种根器的人呢?
当你原本想骂的人,你骂骂看,你骂的出来吗?你内心有许多的贪念或者怨怼、想报复的念头,一切不善的念头,你在合掌当下,那个念头还在不在?你自己看看,你非常紧张或者压力很大,很想伤害人,或者你计算、计较的念头在诚心合掌当下,还在不在?你自己观察看看,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下来看看,在你合掌当下你能骂出三字经吗?那个愤怒还在不在?
你的思绪就像乌云,在合掌敬礼当下,你的思绪会渐渐消散,思绪消失的当下就是真理,思考消失的当下就是存在,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本性,就是真心。
去过阳明山擎天岗吗?那个擎天岗就是存在的显露,大自然就是存在的显露。当你的自我很强,你很愤怒的时候,当你投向大自然的怀抱,看到那么雄伟、宁静的大自然时,你的自我在哪里?不见了,换言之,你的妄念在哪里?你的愤怒在哪里?你的贪婪在哪里?当下都暂时不见了。
所以大自然是无意识的佛;佛陀则是一个有意识的大自然,你的本性也是如此,在合掌敬礼当下,你就跟大自然一样。
今天若有人激怒你,你想杀他、扁他,可是当他诚心地对你合掌恭敬,事实上你的嗔心会不见,就像你到大自然,你的嗔念也会消失;因此在诚心合掌当下,你已渐渐进入空性,可以证明空性的存在是真实不虚的。你的怀疑是出自你的头脑,我用各种方式来跟你分享空性的美妙,所以当你分不清什么是头脑、什么是本性时,只要你试着诚心合掌当下,让思绪沉淀,本性就在那个地方显露。
所以当你很紧张时,请你合掌;你很愤怒时,请你合掌;当你很计较时,请你合掌;当你很虚伪时,也请你合掌,去感受到你那清净的本性。当你已体会、知道本性时,当你所有的念头、思绪跟合掌当下的本性有落差时,你去对照看看,那个落差就是你的习性、妄念;它是虚妄的,只有你合掌时体会的,那才是你的本性。
光是靠合掌的本性就可以让你解脱六道轮回,让你活在当下,你的烦恼在哪里?你的思绪、痛苦在哪里?所以借助合掌让诸位体会本性,我们可以时时刻刻透过合掌来观照本性与习性落差之处。
分割线
究竟之二 痛苦既是净化的因缘 也是究竟的幸福
今天又要提出第二个方便法,当你情绪出来,你控制不了它,你一定要合掌,但环境又不允许你合掌时,老师再分享你一个手印,和合掌有同样的效果。合掌礼敬就是空性,至于空性手印:左手、右手或两手一起结都可以,在结空性手印的当下你就进入空性。
如果外在的刺激已经出现了,人家辱骂你,或者你压力很大、很紧张时,你就合掌或结空性手印:拇指雨食指尖相扣结手印,你去体会看看,当你觉得快抓狂时,你就结手印,一切的自我暂时会在结手印当下消失,或渐渐消失。
如果你本来自我的观照已很敏锐,透过这样的手印,自我很容易消失;但如果你本来就没有观照的能力,你的观照都在头脑里面,你也可以透过这手印,很快地进入空性,外在的境就比较不容易干扰你,渐渐地,你在每一个境界,透过这手印来自我观照,因为它会让你的思绪、情绪渐渐地散掉。
一个空的人,他的手没有合掌礼敬,也没有结手印,但是他时时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情绪、思绪都在他的观照下消失,所以他不用逃离这世界,不用逃离他的家。你在安静的环境下,你当然可以得到宁静,可是那个宁静没有什么了不起,一点都不会帮助你生命成长,因为在很宁静、清幽及顺遂的环境中,任谁都可以得到宁静;真正的宁静是处在不利的环境中,你一样不受干扰。
所以不用逃离家庭,这是新时代的因缘,因为家庭是你的道场,是把你的自我激发出来的地方。每一个自我激发出来就结空性手印,就合掌礼敬。只要激发一次,观照它一次就会消失一次,用手印来观照,用合掌来观照,用你的观照来观照那个自我的消失。
自我出现,你若会观照,它就会消失;自我要被激出来透过观照它才能见光死。
不要再逃避了,没有第二个世界,你所属的每一个世界、每一个环境都是你成长的因缘,当你想脱离是因为你有自我,你有欲望,所以欲望永远让你看到未来,让你没办法活在当下;期待新的境遇,幸福快点来,你错过了眼前你可以享受的幸福。
痛苦就是你可以净化的因缘,那才是究竟的幸福。所以在不利的环境当中,我们要感激那个因缘,透过那个不利你的环境,不利你习性的因缘,因为跟你的习性刚好相反,才能把你的自我激发出来,你才有蜕变的机会。
所以一个往空性在走的人是全然臣服于每一个因缘,在每一片刻里面他全然地与他所处的环境合一,若是不能合一,有落差,那是因为他很想逃,他希望他所期待的幸福快点来到,这就是要警觉的,也就是我们要过滤的,那都是我们的梦幻、自我。
这世界只有一个,不管在天堂或地狱、十方法界,只有一个,佛菩萨与众生同处一个世界,可是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佛菩萨在每一个境遇里面都很宁静,他完全不受干扰,那些痛苦对他而言都是外围的,他内在还是一样的清凉、宁静,他内在没有激情,所以也没有冷漠,也没有低潮,这就是究竟的喜乐,不假外求,不需要条件而永恒存在的喜乐。
为什么要静心?静心就是要进入真正的幸福、永恒的幸福之路。
这里要把比较常见、可能性的邪曲心尽量列出来,你要跟自己的习性来对照,观照是从对照开始的,这些邪曲心、不善心,我们一个一个来对照,在对照当中来看到自我的藏身处,对它产生惭愧之心,产生出离心,如果这些心你看到了却不产生惭愧,事实上你根本没看到,或者你是个没有良心的人。
空性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良心,如果你没有良心,你当然无法产生出离自我的心。所以这些邪曲心、不善心,我们一一来检视,把它当作自性的戒律;这些戒律是在戒自己而不是在戒别人。
你只要产生一丝批评、想戒别人的心,你的自我就出来了,就错过了生命最美好的一刻,错过我用全然的生命跟你分享的这一片刻,你要解脱仍是遥遥无期,你所有的法都不用再听了,因为都没有用的。
这些邪曲的心,只要你体会到邪曲的心令你很痛苦,这就够了。老师常说,不怕你邪曲,就怕你不知道你邪曲;不怕你不善良,就怕你不知道你不善良,还自认为自己很善良、自己不邪曲,那你就错过了。你要警觉你的邪曲,不再跟它认同;要忏悔,不用批判;你自己批判自己是因为你讨厌自己,那你又错过了,我不是要你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只要你知道这些就是自我运作的过程,这些邪曲的心就是我的自我、我的昏沉。
你能这样警觉,常把你过去所产生的心念拿出来看看,而当下心念出来时你就能看看,观照到它,它就会消失。
纵使你批判自己!“唉,我的自我怎么那么强,我怎么那样邪曲?”你也要把你批判的心拿出来看,你批判自己是因为你想达到某种境界,还是你的欲望,想要达到没有自我的心,那还是欲望。
我一直分享的,你不需要想达到什么境界,你只是尽量去忏悔,然后不要再犯。就是这个样,自己已经产生的心念,知道了,我觉知它,以后尽量不要再犯,但若真的再犯也算了,每犯一次我就看到,渐渐它就淡掉。不求把这些心去掉,只求觉醒。这些心是虚妄的,这些心是自我所产生出来的,一个个揪出来看,自我心一产生你就看,过去已产生的自我心,你拿出来看、忏悔,然后现在产生的自我心你就渐渐能看到了。
嫉妒的心、不老实的心、虚伪的心、虚荣心、自大的心……它产生了,我就看着它,因为我知道它是令我痛苦的根源。
观照就只是为了生命的自在幸福,而不是因为我想当君子。
忏悔是要有惭愧心,如果你只是口头的忏悔,那是没用的,要身口意合一。有忏悔的心,然后产生出离的心,要以观照的火焰来消溶一切的自我,只有观照可以把自我消溶掉,观照就从检视过去所产生的心念开始。
生命的痛苦--空虚、急躁不安、心一刻也不得闲,生命的伤口--不甘心、遗憾、悲伤、惊悸犹存、怨恨、想报复等无法愈合及不易愈合的伤口,都是自我所导致的。
=分割线=
究竟之三 看清你内心声音的根源 到批判心里寻找你的自我
自我在哪里最容易现形?是批判心!
第一种是喜论人非,对外界人、事、物批判的心。常看到他人的缺点、过错而少看到自己的缺点过错,看不顺眼他人的行为、他人的看法,看不顺眼他人爱表现、爱炫耀。内心批判,看到他人的矫揉造作而看不顺眼;看到他人没有智慧而生批判其愚蠢的心;看到他人自大而对其看不顺眼所生批判的心;看到他人与我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性不同而对其所生批判的心;看到他人美貌而忌妒对其生批判的心。
看到他人美貌而看不顺眼而批判其很虚伪,这实则其内心含有嫉妒的情绪。这就是自我最容易现形的第一个心亦即“看不顺眼”。内心有好多的噪音,因此就喜欢论人之非;对他人的好事不想传出门,也没兴趣,而对他人的坏事则传千里,讲他人的八卦是最高兴的。所以八卦杂志揭人之非,销售量那么高,因为这是普罗大众的习性,这就是自我最容易现形的地方:批判的心。
对外界人事批判的心,在表面上只是批判,但由内在来看,批判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他内在有许多的因素,我们可以深入地去观察、去看它产生批判心的根源,事实上都还是自我在作祟;所以批判就像是海水的最表面,他的内在隐藏着许多微妙自我的情绪在运作。
嫉妒心。他的批判是出于嫉妒心,因为别人有的,他没有;当他在批判时,并不代表他是在批判那事情的本身,事实上他是在发泄他嫉妒的情绪,自我就是这个样,因为自我永远要打败别人,容不下别人比我们强,因为他会强过我的风头,我自我的存在就受到威胁了。
也有第二种原因,当他人不注意我时,你可以注意到,这个人不尊重我,不把我看在眼里,他目中无人,无视于我的存在,所以我就看他不顺眼,批判他的一切,但你是真的是在批判那件事吗?他的为富不仁,他的爱搬弄是非?事实上重点不一定在此,重点是你在发泄你不满的情绪,因为他不尊重你,令你非常受伤,你要报复所以才对他产生批判的行为,看他不顺眼,正所谓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因为他不尊重我,他不重视我的存在,他已经伤害到我的自我了,我要报复。
还有第三种原因,当他人不受我所掌控时,你可以注意到,尤其是那种大姊头、大哥型的人,最喜欢掌控别人的意志。我们可以想想看我们自己,若朋友亲人不听我的话,我就开始很不爽,开始要排除他了,看他什么都不顺眼,而如果他听我的,当马屁精,你就不会再批判他了,甚至还会护着他、保护他、替他讲话、事事挺他。事实上世俗的批判是靠边站的,当我喜欢他时,他的什么都好,当我讨厌他时,他什么都不好,好的也变成坏的,因为要发泄自我的不满、自我的受伤。
第四种原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对他有所请求,他不配合,我向他借钱,他不愿意;我想请他吃饭,他不给我面子,他拒绝了,他说他有事,但我不管他有没有事,我邀请他是他的荣幸,他竟然敢拒绝,我的自我受伤了,本来我觉得他人很好,现在我觉得他不好了,开始批判他了。
也就是说他不满足我的欲望,所以我要摧毁他来满足我的报复泄恨。诸位,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批判他人时,事实上那是很表面的,他的内在隐藏很多杂染的心在运作,这就是我们要观察自己,而不是只很单纯地要求自己不再批判,外在虽然不批判,但是内心还有声音吗?
我要你去看清你内心声音的根源,你要静心就得先把这个根源看清楚,这些是从自我出来的,你要沉淀下来跟自己对话,不要动来动去往外去追逐一切,你静下来看看你自己这些思绪是如何运作,这是观照的开始,否则你永远都错过了。
你不要说你现在尚有许多的事业要忙,等老时再修行,棺材是装死人而不一定是装老人;而且我告诉你,你现在不修行,等你老了你也不会修行,因为永远没有准备好才开始的时候,而是在每一个片刻的警觉自我的运作。修行不是要你放下某些东西,而是在一切东西的因缘来时,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我们要去看看批判心它产生的根源,上述只是略举数例而已,尚有许多杂染的根源,我们都要一一地揪出来看,不是叫你一味忍耐,而是叫你要深入地自我观察,你若连这个功夫都没有,又凭什么能耐去解决别人的困难呢?竟敢指责别人的批判心很强、自我很强,你自己的自我看到了吗?
你自己都看透不了你自己,你只是在妖言惑众、诽谤佛法,在扰乱众生的慧命;如果我们没有那么深度的功夫与诚心,请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老师的时间,否则你是在谤佛,会妨害佛法的流传,你要很深入地去观察自己。
连批判心都有分级,轻度是看不顺眼的心,例如批判他人好虚伪、装可爱、好会计较、好愚蠢!事实上是因为你内心有所不满,看他人不顺眼,这是比较轻度的。再深度一点就是他已侵犯到你比较深度的自我,因为你的欲望,他没有配合、他不尊重你,没有把你看在眼里、不接受你的掌控、不满足你的要求……这都是从强度不满的心产生出来的。更严重的就是怨恨了,那批判的心就更强烈了,当我们批判的心在运作时,能否做如此深度的观察?
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你背诵佛经或者把老师讲过的话重述给别人听,那是断人慧命、诽谤佛法,除非它变成完整的书,给有因缘的人看,让他知道整个纲要,否则是易令他人断章取义而生误解或迷惑。
我们要真的体会过,你才有能力去分享,你自己都看不透,又凭什么可以看透别人。你说你是在分享,但事实上你是想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在卖弄你自以为大的证量,那里面有多少杂染的心,你不管别人爱听与否,自己讲得兴高采烈,让人家完全没有插嘴的余地,也不得不听,这些都是我们的自我在运作,你看到了吗?
=
究竟之四 批判的心一定要给别人贴上标签 而这就是自我运作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跟本性开始连结,他分享的东西会很应机的。他会把老师的东西忘掉,但是已经消化吸收了,他已经看透他自己的自我了,他才有能力去分享,因为他已经渡过那个生死的路了,他才有能力去分享,否则他自己都渡不过,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要找人垫背。所以,不要随便讲话,你一讲,人家就观察你。
你叫人家不要有批判的心,人家看你却是那么多批判的心,联想到你的老师应该也是很邪曲,否则怎会教出你这样的弟子呢?讲话不给别人插嘴的余地,完全是一言堂,大家只能乖乖听,我们的自我就是这样在运作的,这些都是自我现形的地方,我们要拿出来看。如果你看不透你自己,那就请你把嘴巴闭起来,再也不要对任何人说任何法了。
拿老师的书出来,去分享给有缘人,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是会断人慧命,一不小心还会谤法,因此令人家对我们的法都不信任了,看你那么会说法,行为却完全不是如此,人家都懒得听了。
因为众生的念头就是最会断章取义,他会把看到的一件事,无限量地放大,众生是最会贴标签了,自我也就是这样运作。
看到一个人在喂流浪狗,我们就会为他贴上标签,说他好善良,然后无限地扩张,等到有一天那个人骗你的钱,你开始受伤了,怎么好人也会做坏事呢?但其实是你自己替他贴上标签说他是好人,他只是在喂狗这件事情上算是好事,并不代表他全然做的都是好事。柯锡海养许多流浪狗,但他是好人?坏人?我也不清楚,你有为什么一定要弄清楚呢?
你一定要这样你才觉得安全吗?一定要二分法吗?一定要贴上标签吗?这就是自我在运作的过程。看到了吗?如果你不从这个地方开始着力,观照自我运作的痕迹,那我所讲的一切对你来说都只是知识,你说不要贴标签,可是你已经贴上标签了,你已在无意识中贴上标签了。
因为你昏沉,你对那个人特别有热度,看到他你就眼镜发亮,其实你就是已经在贴标签了。
因为那个人长得很帅,那个人应该是好人,那个人最了解我,因为他讲我喜欢听的话,他说我很善良,我也认为自己很善良,所以就对他贴上标签了;我就全然地以身相许、以心相许、以财相许,到最后受伤了,才发现遇人不淑,因为他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他以前是好人,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么坏?但事实真相是这样吗?不是的,他以前就是这个样子,是你自己的概念幻梦欺骗了你。
这是很高层次的观照,这些观照你若达不到,那么我如何说法,对你来说都只是知识层面而已。对一个空性的人而言,它就是生命的本质,他就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应真相,完全没有丝毫的杂念、思绪在运作。所以他不会贴上标签,说这个人是大善人、大恶人,贴上固定的标签就是在两边中靠边站。
当你认为他是大善人,而他有些行为不如你预期时,你就开始很遗憾了,那他对你做不善的行为时,你就不会觉得他很善良,而因此你的内心受伤了,你若认为他是大恶人,那你也错过了,以为你看他就讨厌,想要跟讨厌的人分享是不太可能的,你看到他就是满肚子的害怕或生气或鄙视。
我们要如此细腻地自我观察。所以这个人若你认为他很邪恶,你也要注意看,你说他很邪恶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他妨害你的利益,所以你才认为他很邪恶,所以有人说他自己最疾恶如仇了,你一听到这样的说辞就替他贴上标签,认为他应该很善良,因为他疾恶如仇。
但是你要注意,他是讲给你听的,他也真的是疾恶如仇,可是那个“恶”是妨害到他的利益,所以他才疾恶如仇。他很爱现,说家里有祖产房子二十多栋,被弟弟败家只剩七栋。有人直接说他爱现、很自我,他记恨了,而开始批判那个说话的人了,他说因为自己疾恶如仇,其实是因为那个人妨害到他的自我了。
至于真正的疾恶如仇呢?这是菩萨的慈悲,当他看到让众生很痛苦的这些妖魔鬼怪、邪恶之徒,他会产生义愤,虽然这些人未伤害到他,可是他看了很伤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