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努尔哈赤评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投降的家丁(此种人一般都勇于战斗),都给予优厚的待遇,配给妻室,并给一犬、二鸡、二鹅、一牛、一紬、四布,月给米一斗[11]。这种作法起到了笼络汉官,收买汉族民心的作用。同时,后金积极设防,准备对抗明军的进犯,在通向明边的沿途各个村寨,努尔哈赤下令设置精兵驻守,互相联络,严加守卫[12]。
努尔哈赤已将内部安定,可明廷集兵筹饷的事仍然进展不大。抚顺失守初期,万历皇帝一时震怒,决心对后金进行征伐。以兵部尚书黄嘉善,大学士方从哲等为首的众大臣纷纷上书,急请发出内币。万历皇帝对此无动于衷,直到众臣“章满公车”,才准许发内币十万。军事上,备战三个月,只启用了一名经略,二、三名总兵官。朝廷大臣会议,一般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广宁镇守总戍张承荫所统率的万名辽东精锐之师,兵败以后,部分兵丁变成了散兵游勇,分聚于各堡,多的上千,少的也有数百[13],朝廷及其边将都不过问,更没有人召集和重新组织。因此,京城内外,人心惶惶。
正在明廷上下举棋不定,手足无措的时候,努尔哈赤将原来东厂的差官张儒绅、张栋、杨希舜、卢国仕等四个人放回来。努尔哈赤放他们回来的目的,是以求和为名,让他们传递,加有印文的“七大恨”[14]。在张儒绅等归来的路上,努尔哈赤严加设防,沿途的各个村寨多设精兵,多的达千员以上,相互联络。努尔哈赤进行武装示威,针对明廷上下害怕战争的心理,利用张儒绅去宣传。结果,经张儒绅一宣传,那些早已丧失斗志的朝廷大臣,更加灰心丧气,与后金决战的情绪,骤然低落下来[15],出兵征伐更遥遥无期了。努尔哈赤的做法达到了缓兵之计的目的。
努尔哈赤在稳定内部、缓和外部的压力以后,鉴于明廷无所作为,便实行蚕食明朝边境的方针,即实行试探性的不断向前推进的方针[16]。这是努尔哈赤向辽左进军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后金释放张儒绅以后,见明朝边关既没有加强边防,也没有增援集结,便以大量的银币送往乃蛮、炒花等蒙古各部,邀请他们协助进兵。五月十九日,努尔哈赤发兵三千,攻取抚安堡(今辽宁省铁岭县东南抚安堡)、花豹冲(今辽宁省铁岭县催阵堡公社花豹冲)。又发兵五千攻克三岔儿大小十一堡,而蒙古宰赛贝勒出兵三千作为声援。二十日,招服和攻取了崔三屯及其周围的四堡,总计攻下十七个堡,将掠夺的人、畜、财物、窖谷都向都城运去[17]。凡是明朝边境的田间禾谷,都纵马牧放,而乃蛮、炒花部也出兵相配合,进犯长勇堡(今沈阳西南的彰义站)[18]。
后金继克抚顺、东州、马根丹等诸城堡以后,仅一个月,又使用小股兵力,伙同蒙古各部,蚕食边境,使明廷防不胜防。五月二十一日,经略杨镐兼程赴任,他刚到山海关,就得到诸堡相继失守的消息。万历皇帝为形势所迫,谕令总兵官杜松、刘綎等星夜出关,拨太仆寺金六万两,以购买战马[19]。又赐给经略杨镐以尚方剑,颁旨:总兵官以下不听从命令的,以尚方剑处斩[20]。
然而,从整个辽东的军事情况看,明军的状况很糟。朝廷财政空虚,军饷不能及时筹办,将令不行,士气低落。从四月到七月,所征调的将领迟迟不肯出关。蓟镇的援兵到关仅有五千人,又分散防守。新募的一万兵卒刚刚操练,有的因军饷不济,几乎散去[21]。叶赫部锦台什、布扬古,持观望态度,不肯出兵。各城堡兵源不足,松山等重要城堡守兵多者不过五百。每次后金军入境攻城夺堡时,各城堡的守军既不敢出战,也不敢相互救援。只有副将李光荣带领的一千五百人和王宣带领的数百人虚张声势[22]。结果,开原以东的城堡丧失了一半,抚顺以东二百多里尽陷于后金之手。
明朝广宁巡抚鉴于后金呈书求和,朝廷援兵不到,便于六月二十二日派七人到后金去讲和,要求后金返还所掠去的人口和土地。这时,明边关既没有兵力能剿杀后金,也没有相应有效的对策,派使讲和是从极其软弱的地位出发的,幻想在谈判桌上收复失地。努尔哈赤的回答却是:我以征战所得的人,哪怕是一个,哪有归还的道理。若是承认我的行为是对的,除了已经得到的一切以外,还应该给我增加金、银、帛、蟒缎等赏赐。”若是认为我不对,那就不能讲和,仍然兵戎相见。和谈失败,明使只好返回[23]。
明廷调将和集兵的缓慢,给后金军的迅速行动,积极备战提供了可乘之机。明廷尽管得知后金兵力增强,又联合宰、煖二十四营,近十万之众[24],威胁边境;努尔哈赤派人在黑龙江采木、造船等情况,但因边臣没有机动的兵力,官兵又都畏战不前,只好坐观形势的发展。
同年七月,英明汗努尔哈赤明知明军虽然声称讨伐,但短期内不会有更大的作为,立刻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推进占领辽沈的总方针。
清河城是努尔哈赤的眼中钉、肉中刺,使他时刻感到是个威胁。四年前,明朝巡抚山东都御史翟凤种曾经说过:建州奴隶主们最贪的是清河、抚顺两个市场贸易之利,最害怕的是抚顺、清河两处官军的“捣剿”[25]。因为抚顺、清河两城是后金通向辽沈的门户,离赫图阿拉最近,路途也比较方便。这自然对后金是个最大的威胁,使努尔哈赤时刻不能安枕。
清河攻守战前,明经略杨镐,曾以清河城四山环抱,只有正东一路通向鸦骨关(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三道关),以守为绝境,以战为奇地,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了认真的修筑。城上布列火炮、枪、铅子、铁弹子等武器,并指令守将邹储贤说,敌人若来侵犯,应设伏于城外的山径小路或山间之地以牵制敌兵,万万不可拥兵于城内,束手待毙[26]。杨镐的这个守城指令是正确的。
七月二十日,英明汗努尔哈赤率领众贝勒、大臣统兵向清河进发,当夭围困了鸦鹘关。二十一日,镇守清河主将邹储贤得到后金军前来攻城的消息,即刻下令闭门拒守。守城副手将领张旆要求出城迎战,邹储贤拒不听从。守堡官张云程竭力相劝,邹储贤也不采纳,连出城打草的数百名军卒闻讯奔回城下,守城主将拒不开门收纳,一律拒之门外[27]。邹储贤率领守军六千多人,利用城上设置的一千多座大炮以及滚木雷石等武器,据城设防,决心进行死守。
英明汗努尔哈赤统率大军,浩浩荡荡,于二十一日清晨到达清河城外。他立即传令各旗战士,尽快围城。八旗士卒有的冲到城下竖云梯,有的放箭,霎时将清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上的守军凭险坚持抵抗,千炮轰鸣,滚木雷石齐下,石矢如雨。八旗战士冒死冲击,当即死伤惨重,造成第一次猛攻失利。英明汗努尔哈赤改变战术,命令全军退出城下,改近攻为远围。后金军首战吃了败仗,努尔哈赤与众贝勒见城防严密,强攻不利,就决定进行招降。派遣大额驸李永芳到城下劝降。城守副将邹储贤见前来招降的是李永芳,即刻大怒,指骂李永芳是不义之人,并告诫说,若不即刻退去,将要放箭。见李永芳招降不成,努尔哈赤与众贝勒只好再次强攻。于是命令八旗战士环城猛攻。守军顽强抵抗,炮声震天,火光闪闪。八旗士卒死伤很多,攻战再次失利。努尔哈赤被迫再次下令,全军后退,暂时停止攻城。这样,八进八退,从清晨战到星斗满天,后金八旗士卒战死的多达数千。最后,在夜幕掩护卞,努尔哈赤令各旗军士以板车挖城墙,致使清河东北城脚陷落,乘守军一时慌乱,后金军乘机叠尸登城。邹储贤知道再守已经没有希望了,便焚毁衙门、屋宇、妻、孥等,亲自披甲上阵,遥见李永芳大骂赴敌,终于战死在疆场。努尔哈赤挥军入城。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兵在二十二日清晨攻破清河城时,城内尚有明官兵六千四百多人,户五百多家。八旗兵入城后,与城内军民巷战,被杀军民以万计,剩下的部分壮丁,被强行驱赶北去。为了防止明军再次占领清河城,努尔哈赤下令将城全部拆毁,又命令将三岔堡(今辽宁省铁岭县东南“三岔子”)到孤山堡(今辽宁省凤城县东北孤山屯)一带所有的房屋尽行焚毁,又下令拆毁了一堵墙(今辽宁省本溪县东北乌家城子)、碱场(今辽宁省复县西南谢屯公社盐场村)二城,使明军从清河城到抚顺城一带无存身之地。然后,收取各地窖中谷物,运回都城。凡是田中青苗都纵马牧放[28],造成五、六十里之内,不见人烟。
清河之战,是后金与明朝两军攻守战中第一次激战。后金尽管出动了八旗劲旅,仍损失相当惨重,明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使英明汗努尔哈赤及其部下众贝勒颇为震惊,特别是在八旗士卒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河守城有法,官兵抗战志坚,竟没有一兵一卒投降。连后金的一般八旗士卒也由衷称赞[29]。
清河之战说明,以大英明汗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奴隶主阶级,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八进八退的顽强斗志,正说明了八旗兵良好的战斗作风,而清河失守固然与主将邹储贤死守孤城,怯于野战等的战法有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明军官兵畏敌丧胆,不敢与后金八旗兵进行对阵,邹储贤死守孤城,不敢外设伏兵就是一证。然而,几明朝各路援军退缩不前,皆无求战之心更能说明问题。援辽总兵麻承恩,在努尔哈赤统兵围清河城的前两、三天就知道后金军欲犯清河城,而他竟不积极赴援,只统率一千健卒,从沈阳进到开原,再也不想前进了。七月二十日,努尔哈赤统兵离开赫图阿拉向清河城进发时,明将李如栢已经得到了消息,也不肯积极增援,竟移兵到懿路(今辽宁省铁岭县南懿路)驻防,待清河信使前来告急,才缓缓起兵。当清河城已经全部陷落时,李如栢自汎河(今辽宁省铁岭县南“范河”),王宣自辽阳、麻岩自开原、郑国良自铁岭、杨于谓自沈阳,先后到达。他们只见清河城一片废墟。众将中唯独叆阳参将贺世贤率兵五千及时赴援清河,中途与后金军相遇,大战一场,互有杀伤,后金兵死亡一百五十三人。然而,当他返回驻地时,千总陈大道等率领新兵砍开宽甸木栅,越山而逃,堡中商民都随官军四散而奔,以致全城逃之一空[30]。
明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从皇帝、各部大臣到辽东镇、抚各官,不论事情大小,都互相推委,辽东的战局变化就是一面镜子。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城的时候,朝廷大臣都象热锅上的蚂蚁,纷纷上奏,出谋献策。三个月以后,调将增兵进展不大,张儒绅从后金归来一说,人心涣散,整个备战松松垮垮。突然听到努尔哈赤攻陷清河城,又紧张起来,这才下令重新调整辽东守军的驻防。令总兵官李如栢、王宣驻守沈阳,麻承恩驻守开原,都司冯应魁、参将李怀忠驻守铁岭,麻承宗驻守中固,赵启祯驻守汎河,孙守任驻守懿路,罗万言驻守蒲河(今沈阳市东北蒲河)。贺世贤、刘遇节、卜向绩等能征惯战的将领率兵屯驻各城之外。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看到明朝边防的重新调整,防守力量稍有增强,便改变了继续夺取较大城堡的方针,采取严格守备,骚扰明边的办法。从此,后金与明军相互出击,互有胜负,致使战局出现相持的局面[31]。
八月初,北方的秋收季节到来了。明辽东官军与后金军以争夺粮食和扰害对方收获为中心,展开了相互袭击战。先是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命令两位大臣纳邻、音德率领众贝勒庄上的阿哈八百人,在距边境二十里的浑河、界藩之间的嘉木湖地方收获谷物。临行时,努尔哈赤对两位大臣作了具体指示和安排,告诫他们:白天督促收割,夜里隐避在山险的地方。办法是:今夜宿于南山,明夜移住北山,今夜宿在东山,明夜改宿西山,经常变更驻地,使敌方摸不清踪迹。在此易受袭击的地方,必须谨慎行事。纳邻、音德领命而行,分八百人为两部分,纳邻率领四百人在浑河南岸打谷,音德在浑河北岸打谷。两个人都违背了汗的旨意,不肯勤于变更驻地,为明辽东官兵探明。九月初四日,总兵李如栢派兵夜袭纳邻谷场,砍杀收谷的阿哈七十多人,另外的三百多人逃散了。努尔哈赤以两位大臣违令,下旨没收纳邻的全部家产,没收音德家产的一半,又以哨探叶古德侦探情况不明,没收他的三分之一家产[32]。
努尔哈赤与众贝勒、大臣商议,为了对明军的侵扰能够给予有力地还击,适应目前的战事发展需要,必须改变临时征调兵丁的办法。鉴于内地兵,尤其是东部兵马路途遥远,往返太疲劳,决定在界藩造城驻守。这样,可以随时向明朝境内放牧,扰害其耕种和收获。平时,以放鹰、狩猎进行困扰,使明兵不得出城,出来就派兵斩杀。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议定后,便开始选择基址,搜集石料,砍伐木材,建筑界藩城[33]。
九月初,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派兵五千,从抚顺侵入明境进行抢掠。总兵官李如佰率兵出战,两军展开了激战。后金这次出兵的目的在于掠夺,以扰害明边,因此,出边以后只顾掠夺,未料到会被李如栢军所袭击。李如栢督催部将游击尤世功、王平等分左右两翼对后金兵进行夹击,后金兵一时招架不住,败溃而走,有七十六人被明军斩于马下,丢弃战马八十八匹,盔甲、旗帜等器械很多[34]。
九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再次派兵深入明边。从抚顺关口舌路台以北、会安堡(今辽宁省抚顺市北“会元堡”)诸地,沿边杀掠,一直到西北方的懿路,西南的黄歹屯,顺长五十多里,俘掳一千多人,烧毁房屋几百间。路经抚顺关时,将所掠来的屯民三百多人杀死在关下,以报七十个阿哈被杀的仇恨。同时,命令一名被掠的人携带书信到明边关,书中说:你们大国若是认为我不对,而想战的话,可以约定战期,或十天或半个月,进行决战。否则,若认为我对,就送金、帛来。你大国偷袭我的耕奴一百,我就杀你耕奴一千。你们岂能不出城,在城内耕田吗[35]?努尔哈赤怀有很重的复仇之心。经过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秋季的袭击战,明、金的关系更加紧张了。这时,明廷征集的军兵尽管缓慢,但也初具规模了。为了鼓舞士气,征伐后金,万历皇帝不惜以二十万金,镐赏官兵。为了配合出征之师,明廷大行悬赏活动,提高赏格。宣布:若能有生擒努尔哈赤或斩头来献的,赏给白银万两,晋升为都指挥。对于努尔哈赤的亲子、亲孙等所谓八十个总管,有能擒、斩的,赏给白银二千两,晋升为指挥。对于努尔哈赤伯、叔、弟、侄等所谓十二亲属,有能擒、斩的,赏给白银一千两,晋升为指挥同知。对于其中军、前锋、书记、大汉女婿等,所谓领兵十二个大头目,有能擒、斩的,赏给白银七百两,晋升为指挥佥事。对于努尔哈赤的亲信、中外用事的人,所谓八十名小头目,有能擒、斩的,赏给白银六百两,晋升为正千户。以上各官都世袭不替。凡是降附后金的明延官员,李永芳、佟养性、佟养仕等,若能绑架献出努尔哈赤或作为内应的,免去死罪,并酌情升赏。北关叶赫部锦台什、布扬古等,若能擒、斩努尔哈赤的,赐给建州原来所领的全部敕书,并晋升为龙虎将军[36]。
十月,在明廷赏格的鼓舞下,北关叶赫部的锦台什令其子得儿革台州统兵五百袭取后金辉发城外的一个村寨,共杀男女七十多人,前来边关上报。明廷立刻颁赏黄金、白银二千两,彩缎二十表里[37]。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对于叶赫袭击村寨十分气愤,决意进行回击。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正月初二日,就与众贝勒整兵振旅,讨伐叶赫部。大贝勒代善率领大将十六员,统兵五千员,先行驻守扎喀关,以备阻止明军增援。初七日,努尔哈赤亲统大军深入叶赫腹地,从克伊特城尼雅罕寨开始,一直杀掠到叶赫大城东十里。把叶赫大城外的牲畜、居民都掠夺一空,被焚掠的城寨多达二十个。与叶赫友好的蒙古牧群也全部掠走。叶赫部贝勒锦台什急速派遣使臣报入开原,明总兵官马林率领开原、叶赫部联军前来追击,追赶四十多里,努尔哈赤早已退到边界六十里以外去了,只得收兵回营[38]。
清河失守以后,努尔哈赤蚕食辽左,焚掠叶赫部等的军事骚扰,进一步震动了明廷。除了大行赏格捉拿努尔哈赤以外,不得不采取武力,加快讨伐准备。努尔哈赤侦知这种情况后,一方面继续备战,以便进一步向辽左进兵,同时也不得不通过各种办法,缓和明廷上下的备战情绪。于是,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十一月,将攻占抚顺时掠来皇家的五个人(共掠十个人)、通事一人和李参将家中一人,共七个人放还,稍示和解之意。一个月以后,即同年十二月初二日,明经略杨镐派遣承差李继学,携同前月放还的两个人来到了后金,以探听努尔哈赤和解的真意。实际上,经略杨镐愿意听李如栢的话,李如栢本人就不积极主战,有讲和的机会,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夭命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李承差和通事等五人,携带后金文书返回广宁时,杨镐才明白了努尔哈赤不肯罢兵的决心。后金的回文中说:要讲和可以,但是皇上要责备辽人;撤回出边的官兵(系指守叶赫的官兵);承认我做的事都是对的,解我“七大恨”,尊封我为王,再将我过去的岁赏和抚顺原有的五百道敕书,再加上开原的敕书一千道都给我的军士。另外,给我和众贝勒、大臣加缎三千匹,金三百两,银三千两,我才肯罢兵[39]。
经略杨镐等人派遣使臣到后金,主要意图是要求后金罢兵、求和,和谈的地位是极其软弱的,否则,努尔哈赤是不会如此强硬的。努尔哈赤的经济要求,相当于明代女真各部对明的全部朝贡、市易以及明廷全部赏赐的总和,看上去提出的是经济条件,实际上是使明廷承认努尔哈赤统一和统治女真各部是合法的,并占有辽左的部分地区,是个政治条件。而公开的政治要求,就是求个王爵。这以武力改变了的现实,是明廷这个“天朝”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流血的战争已经越来越不可避免了。
________________
[1]《明神宗实录》卷568,卷569,茅瑞征:《东夷考略》页19(建州)。
[2]《明神宗实录》卷568。[3]茅瑞征:《东夷考略》页19(建州)。
[4]《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27。
[5]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6]《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27。
[7]《满文老档·太祖》卷6。
[8]官应震:《南北借凑共济时艰疏》载:“自抚顺至张家楼子,几可三百余里……所失地方自马根丹直至张家楼业已二百二十余里”,“老幼…丁壮之掳及奸狡之归降者已数百余万”,参见《筹辽硕画》卷7。
[9]刘綎:《陈一得谋万全疏》载:“奴……不惜金赏,收拾人心”,参见《筹辽硕画》卷9。
[10]官应震:《庙算万全当计疏》,参见《筹辽硕画》卷3。
[11]黄克缵:《存大计捐小费疏》,参见《筹辽硕画》卷9。
[12]赵兴邦:《敬陈剿守机宜疏》,参见《筹辽硕画》卷5。
[13]薛三才:《急议应猝兵将疏》,参见《筹辽硕画》卷7。
[14]《明神宗实录》卷568。
[15]薛凤翔:《朝政用人为要疏》载:“无奈张儒绅之言一入,而谈辽事辄高阁束之,肘后置之矣。夷书之浡漫不见怒形于色,酋势猖狂犹且谈笑而道”,参见《筹辽硕画》卷12。
[16]焦萝熊:《讲求全策立奏荡平疏》载:“酋又乍进乍退,变幻莫测,邀买人心,蚕食边堡”,参见《筹辽硕画》卷6。
[17]《满文老档·太祖》卷7。
[18]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19]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0(建州),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20]《明神宗实录》卷573。
[21]杨一桂:《急发橐积增选裨将疏》,参见《筹辽硕画》卷6。
[22]杨镐:《速救蓟兵出关疏》载:“差通使万国辅飞驰北关金、白二酋寨内,调兵援助,金、白二酋坚执不允,只说保守家事……有迁延观望心”,参见《筹辽硕画》卷7。
[23]《满又老档·太祖》卷7。[24]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
[25]《明神宗实录》卷524。
[26]杨镐:《并陈沿边措置略节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0。
[27]赵兴邦;《清河失守大将寡谋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0。
[28]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69载:“军士及居民五万人”被害,究竟清河城有多少人,无法确知。参见,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0(建州),《满文老档·太祖》卷7。
[29]《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69载:“虏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虏至今胆寒……虏兵八进八退,死伤极多,朝而战见星,……城主力战而死,士卒亦无投降者。”
[30]《满文老档·太祖》卷7,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0(建州),杨镐:《权便移民以绝贼望疏》、《并陈沿边措置略节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0,赵兴邦:《清河失守大将寡谋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0。[31]杨镐:《并陈沿边措置略节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0。
[32][33]《满文老档·太祖》卷7。
[34]《明神宗实录》卷574,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0(建州)。
[35]《满文老档·太祖》卷7,周永春:《留续调兵马移将臣出关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3。
[36]《明神宗实录》卷577。
[37]茅瑞征:《东夷考略》页20(建州),《满文老档·太祖》卷7。
[38]《满文老档·太祖》卷8。
[39]《满文老档·太祖》卷8。
激战的前夜
第四章萨尔浒大战
一、激战的前夜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三月,明军与后金军大战于萨尔浒山,(今辽宁省抚顺县上马公社境),此战就是历史上的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在进攻抚顺城的前夕,就以“七大恨”誓师,公开对明中央政权宜战。萨尔浒大战的直接导火线是由努尔哈赤攻克抚顺城引起的。明廷对后金的征战也是从这里开始准备的。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后金奴隶主集团针对明廷的备战,积极准备迎击。双方的战争气氛日益紧张,战争的乌云越集越浓。
当抚顺、东州、马根丹等城相继失守的消息传到明朝京师的时候,万历皇帝嚇然震怒,决意所谓“大彰天讨”。群巨纷纷上奏讨伐建州的方案。最先提出具体进兵方案的是山海关主事邹之易。他慷慨陈辞地说,,努尔哈赤不过是女直的一个部落首领而已,同其弟舒尔哈齐占据宁古塔的哈喇赛(疑系赫图阿拉)地方,富庶而有计谋。努尔哈赤杀弟,并兼领其众,相继吞并猛骨孛罗。现在拥众五万,占地四千多里,一旦与西部蒙古宰赛、煖兔各部勾结起来,全辽怎么又能为我们所有?当今之计,必须急速补充将领,拨发币金,筹集军饷,集结大兵,以大将统率,三路出击。一路从抚顺出发,从间道直走宁古塔,捣其老巢;一路从叆阳、清河进发,堵截于前;一路从辽阳或走穆家(今辽阳县西南穆家卜)、蒲河或走懿路、武静营(今沈阳市西南大武镇营),以横遏其冲突。引列虎蹲大将军等火器在前攻击,配合神枪、短刀[1]。这位主事官杀气腾腾,大有一举致努尔哈赤于死地的气概。他的方案虽然没能全部卖施,但它反映出明廷主战气氛是很高的,对于敌我力量的估计,偏重于高估自己,低估了后金。这种思想在明朝这个“天朝大国”里是很自然的,它不是一个主事官一时的冲动,而是从皇帝、大臣到一般官吏、使臣,无一不是如此。对于明朝自身有多大的力量,实际上能动员多少人力和物力,却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抚顺等城失守后,朝议纷纭,主战声浪压倒一切。明廷派往朝鲜李朝的官员,对于朝廷备战的估计更加乐观,对于胜利的看法也很有代表性。他富于激情而又不加掩饰的说:朝廷已有明旨,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分路并进,务必擒获元恶,枭首于藁街,献于九庙[2]。他认为努尔哈赤的结局必然与其外祖父王杲相同。明廷上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以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等为首,加紧备战,积极督师出关。
腐朽的明朝虽然积极主战,但行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们全部的备战过程几乎为努尔哈赤牵着鼻子走。最初,他们将出师日期定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六月,因为兵铜不济,将不出关,兵不听调,无法如期出师。在备战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枢臣黄嘉善心急如焚,坐如针毡,急忙上奏万历皇帝,请赐给经略杨镐以尚方剑。皇帝旨令:总兵官以下若有不从命的,可按军法从事,立即处斩。七月,努尔哈赤统率大军克取清河城,全辽震动。消息传到京师,皇帝再次震怒,下旨严厉责备督臣说:清河被陷,敌势猖狂,各个总兵官仍然逗留在关内,都不肯先驱赴敌,所谓御敌之忠心究竟哪里去了?于是,准枢臣所请,赐给经略以尚方剑,并责令限期剿灭狂虏,严守封疆[3]。在努尔哈赤蚕食辽边,不断地向辽左腹地推进的牵动下,明廷将出师期限又定在八、九月间[4]。然而,待八月已经期满时,总兵官杜松仍然没有出关,出师的日期仍无消息。据八月份兵部报告:援辽兵马,只有宣大、山西已经起程,其他各路兵马都没有筹办。
四个月以后,即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各路兵马稍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集结的官军,经过杨镐查点,报告给皇帝的结果是:西方所调的兵马,仅仅马林所部经过了挑选,其他各路都是羸弱不堪的兵卒,不能参战。万历皇帝不得不再下严旨:命令各地督抚各官,必须严令各镇、道等官员,务必挑选精兵良马,指定由现任官员统领,以期抵达辽边。如果仍然象以前那梓以老弱充数,不经选拔,且逗留不进的话,将从重处置[5]。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二月,明朝各路兵马,经过一年多的筹办,终于相继到关了。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共同商定出师日期。初定各镇、道官员于二月十一日到达辽阳演武场集中,酌定分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