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的佛缘-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是圣母神皇武则天即刻褒奖了表上旧经新作《大云经》的十个和尚,法明、云宣等僧众被赐爵县公,赐紫色袈裟一领。给和尚赐爵,古已有之,而给和尚赐紫袈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创。圣母神皇武则天如此褒奖这班和尚,无非是对他们功劳的肯定,同时还暗示着佛门要进一步采取行动。
办完这件事后,圣母神皇武则天并没有再采取大的行动,而是显得平淡恬然,好象再没有什么祈求了。其实,这位一心想当女皇的圣母神皇,仍然在等待时机,仍然在试探,仍然在冷静观察。
到了该年九月,《大云经》颁行天下已有两个多月了,未曾发现有人公开反对,全国到处仍然是一片对圣母神皇的颂扬之声。这充分说明,圣母神皇武则天代唐自立的时刻已经到来。
但是,在这之前,仍然需要有人像那班和尚那样,站出来制造舆论,站出来为民请愿,站出来把自己推向皇帝的宝座。她仍然在等待。到了这时,圣母神皇的支持者们也似乎感觉到现在是公开站出来的时候了。
这似乎看起来是一场闹剧。
九月初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900余人叩宫门上表,表中大谈圣母神皇武则天的种种符瑞,包括洛图及《大云经》所指,请求改皇帝为武姓,改唐朝为周朝。这道上表中请改皇帝为武姓,即是说请圣母神皇武则天做皇帝;改唐朝为周朝,源于傅游艺等一班人对姓氏的溯源考证。按古史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姬姓乃周王朝的建立者,传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生下时,手掌中就有一个武字,故平王赐其姓武。傅游艺等人考证圣母神皇武则天之武,其先祖即周平王的那个最小的儿子,圣母神皇武则天即是周氏的苗裔,故请改唐为周。另外,圣母神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高宗皇帝显庆年间,曾被追赠为周国公,这也是改唐为周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傅游艺等人的劝进请愿,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且说圣母神皇武则天接到这个劝进请愿的上表后,并没有答应他们的所请,只是把傅游艺从侍御史提升为给事中,即把他的官阶从从六品提升到正五品。这一做法表明,圣母神皇武则天所谓不诺所请是假,她在暗示要搞大型的劝进。因为只有九百余人的劝进,她自是不敢贸然答应。这傅游艺也是个明白人,在受宠若惊之余,更加起劲卖力地导演起了一场更大的劝进的闹剧。为了进一步加大劝进的人数,他到处串通,甚至不惜裹胁群臣,还散布说有一大群凤凰夜里曾落在了圣母神皇的寝宫之上,一只红色的朱雀飞入朝堂,这些都是祥瑞和征兆,要群臣百姓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劝进活动。
于是,三天之后,导演劝进闹剧的傅游艺又活动了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佛教沙门等共六万余人,上表请改武氏为皇帝。这次劝进活动如此声势浩大,圣母神皇武则天暗中欢喜,她特别赏识这个傅游艺的组织才能,同时也欣赏佛教沙门积极参与其中,按照自己对佛门的希望而积极行动。当时,劝进请愿的人排山倒海,三呼之声铺天盖地,终日不散。
圣母神皇武则天这时却在寝宫里与御医沈南璆不紧不慢地下棋。表面上虽是在下棋,而且是不紧不慢,但内心里这个想当皇帝的女人却十分烦躁。这种烦躁是一种急切心理造成的,几天来一直如此。在这种心情中,圣母神皇武则天实在无法一个人独处,所以才召来了自己的新宠,也就是御医沈南璆。人们不禁要问,圣母神皇武则天此时为什么不召薛怀义呢?原因十分简单,这便是这个想当皇帝的女人认为花和尚薛怀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己再也不需要他了。这个市井混混,这个佛门败类,这个只有性欲而没有人情的面首,此时已被彻底抛弃了。但是现在,圣母神皇武则天并没有时间和心思去怜惜花和尚薛怀义的不齿下场,她在与沈南璆的对羿中,仍然在等待着什么。
圣母神皇武则天在等待中,又回味起了宫门外数万人的上表。这个上表的言辞、语调及内容,可以说是她本人一生最为欣赏的,特别是表中的文字优美,措辞得体,使她这个当事人读后赞叹不已。表中写道:
臣闻圣人则天以王,顺人以昌。今天命陛下为主,人以陛下为母。天之丕律,元命也;人之大猷,定数也。陛下不应天,不顺人,独高谦让之道,无所宪法,臣等何所仰则?……天意如彼,人诚如此,陛下何可辞之?……陛下若遂辞之,是推天而绝人,将何以训?
这里既是天命,又是人意,好象不是圣母神皇武则天去主动要求的,而是天命人意强加给她的,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可是,圣母神皇武则天仍然在等待。
在这场如此轰轰烈烈的劝进请愿活动中,最为尴尬难堪的,便是只让名字放在皇帝位上的那个睿宗李旦了。但这时他反倒不惶惑了。他既然在继位之后的这段时间里,能密切与母亲合作,此刻他也就十分明智地选择了禅让这种方式。按照古制,他在宫门外数万人一浪高过一浪的劝进请愿声中,接连三次以在位皇帝诏书的形式,提出将李姓的皇位让给武姓的母后。这三份诏书,都是由他亲自起草书写的,可能是他自继位以来唯一的一次,或可能是最后一次亲自拟定诏书了。在这三道诏书中,他词句恳切,态度明确,语气坚定,希望母后能体察自己的心情,顺应天命民意,即刻登上皇帝的宝座。其实睿宗皇帝所做的一切,对自己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他只能顺乎潮流,感觉到心里也并不是十分难受,因为自己无须再担那个天子的虚名了。
圣母神皇在寝宫内收到睿宗皇帝三道禅让的诏书后,不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气中,并不包含惋惜和失望,而是出于母亲本能的一声叹息。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功德已经圆满了,可以降临人间了,但自己又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个母亲应该拥有的一切。
这是希望与失望并存的一叹。
也是成功之余非常无奈的一叹。
九月九日,是天高气爽的重阳佳节。这一天,67岁的圣母神皇武则天要正式登基了。登基典礼被安排在了神都洛阳的则天楼。
清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圣母神皇武则天登上了则天楼。她用激昂的声音向万民宣布,自己现在正式登基,成为了圣神皇帝,建立大周王朝,并改元天授。
这个结果,在她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从圣母神皇到圣神皇帝一字之差的过程,又是相当复杂漫长的。这些都表明,李唐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将被载入史册。
这个结果,被诸史称为武周革命。
圣神皇帝武则天离开了则天楼,在朝臣们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回到了明堂。她显得极度的兴奋,兴奋使她的行为动作变得有些僵持。跨进明堂的政务大殿后,她不知所措地停了下来,向前端详着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就在自己感觉到有些迟疑的一瞬,她又恢复了自信,恢复了常态,当着众朝臣的面,缓缓地走向那庄严的皇帝宝座。她觉得,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所寻求的尊严,包括自己头戴的那顶皇冠,一切都是尊严。
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终于威严地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之上,殿下的两班文武大臣们在内侍的喝唱中,哗的跪倒一片,在隆重的晋见礼仪中,他们齐呼三声万岁,万岁,万万岁。听到的和看到的,使圣神皇帝武则天感觉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欢乐。从此之后,一切都会是这样的,一切都会像这样透明清澈,再也不必挖空心思地遮遮掩掩,更不用装腔作势地垂帘听政。自己就是皇帝,堂堂的大周王朝就是自己的了。
朝贺的人一班接着一班。文武朝臣之后是宗室国戚,之后又是藩国和四夷的代表,之后还有僧道女冠,……朝贺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就在僧道女冠朝贺时,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忽然间精神抖擞了起来,眼光中有了一种异样的亲切。看着殿下的和尚道士合十打揖的躬敬之礼,她真想当场进一步夸奖佛门和尚一番,无奈在那种场合是要有所顾忌的,她也只好作罢。但是,她还是打心眼里感谢佛门释子们的功劳,“武周革命,释子功高”,这八个字不知怎么就涌进了脑际,她真想说出来,但还是忍住了,她要在适当的场合,一定要表露出刚才脑际中浮现出的这八个大字。
一个上午的朝贺,使司礼官几乎喊破了嗓门,参加朝贺的人都觉得非常疲倦。但是,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武则天却并没有感到累,反倒表现出难得的轻松和得意。这种轻松和得意,一直延续到朝贺结束,旁边的侍女要扶她起来的时候。这时,她还没有要离开皇帝宝座的思想准备,侍女一扶,她本能地挣扎了一下,很快就明白朝贺已经结束,是该回宫的时候了。她站了起来,回头又望了望自己刚刚坐过的宝座,又望了望殿下的群臣,环视了儿子李旦、女儿太平公主,以及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内心又涌出了一种感想。因为从今以后,自己终于得以不再能以母亲或长辈的身份与他们讲话了,自己已经成为了“朕”。
她开始举步,要离开政务大殿了,无意中她听见自己说了一句声音宏亮的话:“朕有些累了。”整个大殿内回响着这一句话,没有人敢来回应,然后是鸦雀无声般的寂静。
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头也不回,离开了政务大殿。
回到寝宫后,她才感到自己的确有些累了。这种累所表现的不是身体的疲倦,也不是精力难以集中,而是对自己生命历程总结的结论。她在小憩中想起了自己生命中曾经出现过或发生过的许多意味深长的往事,这时,她难免会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她想起了自己从媚娘到才人,从才人到尼姑,从尼姑到昭仪,从昭仪到宸妃,从宸妃到皇后,从皇后到天后,再到圣母神皇,乃至到如今的圣神皇帝的整个过程。她想起了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选入宫中为才人的,当年又是怎样被幸召与太宗皇帝同榻而卧,怎样在钻心的疼痛中离开太宗皇帝那张硕大的龙床,特别是被抛置于掖庭后宫中的冷落,和自己诵经拜佛的生活,给她的印象最为深刻。她发现,就是在那个时候,佛教给了自己心灵的慰藉,让自己在心灵深处燃起了一盏明灯,一直伴随着自己走到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她又觉得是佛法支撑着自己的一生,是佛法在成全自己。
她无法清楚地回忆起自己与当时的太子李治一见倾心的细节,但她却非常满意由这一见倾心引起的一切后果。感业寺为尼,每日青灯黄卷古佛,由于一见倾心,才使懦弱的李治能在登基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来与自己私会,也使自己能够鼓起勇气在感业寺为李治生下一个龙子;由于一见倾心,使高宗皇帝李治顶住多方压力,把自己又接回了后宫;由于一见倾心,在自己与王皇后、萧淑妃的夺床争斗中,高宗皇帝李治总是站在自己的一边。现在回想起来,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依然觉得似乎一切都是因缘造就,是佛祖的刻意安排。
因为在最寂寞时刻诵经拜佛的誓愿,因为自己心中早已点燃的那盏明灯,她再度入宫并荣登皇后宝座后,突然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目的。在那个当时还不十分明确的目的驱使下,她在皇后宝座上几乎是浴血奋战,为大唐王朝的江山社稷制造了一大批悲鸣不已的阴魂,其中包括自己的姐姐和美丽的外甥女,还有那个专权的国舅爷长孙无忌等。面对这些阴魂,自己用佛法来超度他们,使他们得到了安息。
她又想起了自己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早早离去的李弘、李贤,还有被流放他乡的庐陵王李显,以及刚刚禅让出皇帝之位的李旦,他们并不是不孝,也不是不忠,而是无力堪负江山社稷的重任。他们或早逝,或流放,或忍气吞声,一切又都是佛祖的旨意,是佛祖的安排,是他们所做所为的报应。
在漫漫的回忆中,大周王朝的女皇突然看到到处是血,鲜红鲜红地在自己眼前流淌,似乎自己的一生就是从这鲜血中趟过来的,在流淌的鲜血中,她又看见了自己本人正在继续与那些阴魂在拼杀,拼杀中又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喊:不是魔头便是佛祖!她望着眼前的撕杀,听着这响亮的声音,沉浸在了成佛和成魔的双重感觉之中。
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突然觉得,自己的功德还未得圆满。展现在自己面前的路似乎仍然是双重的,要么成佛,要么成魔!
第七章
想入非非的武周造字,佛门首功受荣宠,不得南禅尽显北宗,功德致应《宝雨经》,金狮子说法的机缘,登基并不是终点。
功德还未得圆满。
这个终于称帝并有着山河气派的老女人,内心还在筹划着她那更加辉煌的伟业,还要怀抱她的大周王朝,继续着时空的轮转,继续着生命的历程,继续着机缘的张扬。
对此,这个新登基的大周女皇是早就有所准备的。大约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承嗣等人伪造瑞石宝图开始,当时的圣母神皇武则天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很快就可以一步登天了。因此,她的言行举动都是围绕着实现目标进行的。次年,她大享明堂后,即改元永昌,其蕴义不言而喻,是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谶语设计的。当年十一月,她又开始了更大的举动,亲自撰写了《改元载初文》,改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按照古代周朝的历法改朔,其中的蕴义亦十分明显,暗示着自己将要君临天下的创新与渊源。在这篇《改元载初文》中,她还为自己起了个光辉耀眼的名字,即史书所载的武曌。这个曌字,是日月当空的组合,明显地暗示着自己的目的,使人联想到光芒万丈的磅礴景象,象征着至高无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有谁能说这个字与佛教没有关系呢?可以说,这是从卢舍那佛所蕴“佛光净满”、“光明遍照”之义中汲取的灵感,卢舍那佛图兹丽质,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恰恰就是当时圣母神皇武则天内心中的自己。可见,这个曌字绝非空穴来风,既是一种形制上的创意,也蕴含着这位圣母神皇的目的、希冀和将来的一切作为。
由于这个曌字的出现,引起了诸多不便,起码老百姓和朝臣百官不能随便用这个字了,因为这是圣母神皇的专用字,任何人都得进行所谓的避讳;还由于这个曌字的读音与“诏书”的诏相同,故《改元载初文》中,圣母神皇明确要求改诏书为制书,再不能称诏书了。和曌字一起颁行的还有另外12个字。这些独出心裁颇具创意的字的颁行,体现了将要当女皇的圣母神皇武则天对它们的理解,也体现了她敢为天下先的越制意识。
诸史对武周造字的总体评价是想入非非,但细究起来,却不无道理。如地字,所造之字为山水土的结合,写作埊;另外,一生为人,即;一忠为臣,即;千千万万为年,即;原打算将武字放入囗中,代表国字,后朝臣奏称武字退在囗中,与囚字无异,故改为囗中安八方为国字,即圀;此外,武周造字中,以为日,〇为星,为月,为正,为天等。这些造字,大抵按两种方式构想设计,一是采取汉字的会意方式,由几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如、、等,还有永主人王四字组合的证字,写作;天明人士组合的初字,写作。另一是按照谶符的需要而构思,如曌字,还有圣字,写作,其含义暗示着长发女人为正为王。
武周造字本身的意义大概是非常清楚的,无非是为自己登极称帝制造舆论或建立基础,充分显示了当时的圣母神皇的用心所在。问题在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改元载初)十一月颁行的新字,能够非常迅速、广泛、深入地为全国各地所使用,用时大约不到一年,这倒可以称为中国古代推行文字改革方案的奇迹。而在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广作用的主角和载体,即是当时的佛教和佛经。从天后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真正临朝称制,到她代唐立周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由天后或圣母神皇武则天亲自组织和建立的佛经译场在西京长安和神都洛阳都兴盛非凡,胡僧地婆诃罗(日照)、佛陀波利、菩提流支、提云般若(天智)等,都曾受命组织译场翻译佛经。这些译场和译经者,很快就将圣母神皇武则天所造新字用于汉译佛经的书写中,通过佛经的流传,这些新造字在圣神皇帝武则天正式登基时,已传遍大江南北,被全国民众所熟知。现存敦煌经卷当时译出传抄的佛教经卷中,以及后世出土的武则天时期的碑石墓志中,均以新字代替旧字。
大约与此同时,奉圣母神皇之命,胡僧实叉难陀(学喜)在神都洛阳的内道场大遍空寺,率领高僧圆测、弘景、神英、法宝和法藏等,重译《华严经》,他们在译经过程中,多了一个心眼,奏请圣母神皇武则天允许译完一部分即抄写一部分,并于石头上刻制一部分,理由是怕丢失或损坏,圣母神皇武则天准许了这一请求。所以,这个译场新译《华严经》,每完成一部分,即派人送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晋祠的藏风峪刻于石上,这便是现在所谓的晋祠藏风峪石经。石经的镂刻,从根本上来说是佛教害怕碰到所谓的劫世或末法,把佛教的经籍文书全部销毁,使佛教无法承传。这种劫世或末法在当时之前已经出现过两次,一是北魏太武帝时,一是北周武帝时,都使佛教遭受到了沉重地打击。鉴于如此,所以实叉难陀等人才多了个心眼,提出及时刻石的请求。
按史书记载,当时神都洛阳大遍空寺的《华严经》翻译工作,几乎与晋祠藏风峪石经的刻制时间同时,所以,洛阳译出经文写什么字,晋祠藏风峪刻制石经也写什么字。据统计,藏风峪石经中,武周时所造之新字都有遗迹,并且全都保存了下来。
上述情况表明,佛教及佛经翻译者对武周造字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积极追随圣母神皇武则天的一个侧面。其实,在武周革命的过程中,佛教及其僧侣不仅仅是追随,而是非常卖力地追随与鼓吹,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过程和结果,使大周王朝的女皇武则天十分满意,打内心里对佛教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种满意和感激之情,对新登基的大周女皇来说,是真切的,而不是伪装的,因为她一生与佛教的因缘,她在处境不佳的情况下对佛教的尊崇,以及她利用佛教所得到的心理与生理上的愉悦,都会使她真切地感谢佛教。
所以,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登基之后,圣神皇帝武则天就一直思考着如何感谢佛教的问题,也曾经在脑际中涌现出了“武周革命,释子功高”这八个字,但她又觉得仅仅这八个字是远远不能表达自己对佛教的深切的感激之情的,为此,她几乎是绞尽了脑汁,终于找到了感激佛教的切实可行的理想办法。
这位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毕竟是位政治家,她先从现象入手。大约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年底,也就是她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针对李唐王朝立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释道争宠,和尚与道士经常在朝廷上当着皇帝的面相争相斗的情况,颁布了《禁僧道毁谤》制文。这道制文从表面上看,是各打五十大板;但在实际上,却是暗中扶植佛教。制文的大意称:佛教和道教,都归于善,没有什么究竟高下之分,都是一致的。但是,有一些浅识之徒,竟然提出什么高下你我的问题,经常为此毁谤对方,甚至于口出丑言恶意攻击。佛教的沙门和尚们极力排斥老君,而道士女冠极力诽谤佛法,这成何体统!更甚者不惜一切相互诋毁,日趋严重,信男善女丢弃了良知,也不过到这个程度。况且你们佛道中人,都是出家人,应该崇行素业,不应该诽谤佛祖圣人,不应该违犯教义门规,这样才是真正的法。从今之后,佛门僧人及道士,若有再敢诽谤佛道或相互诋毁者,必先受杖责,再令还俗!
仅仅从这道制文的文字中,很难看出这位新登皇帝宝座的女皇是在扶持佛教,要明白其中奥秘,必须联系释道相争的现实来分析。如前所述,李唐王朝立国之初,释道竞相争宠就十分激烈,经唐高祖、唐太宗的干涉和调和,确定了道先释后的国策,理由是李姓当国做皇帝,当然要尊崇李姓为教主的道教。这一国策的确定,曾经引起过更为激烈的争斗,但不久便被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所平息调和,一直延续到武周革命之时。当然,释道相争在这期间一直没有停止,随着武姓女人地位的显赫,以及她与佛门的种种机缘,佛门释子自然要把原来确定的道先释后的国策改变过来,这就引起了更为激烈的释道相争。到了这时,大周王朝的女皇帝已经正式登基了,已经改唐为周了,应该给释道相争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但是,这位聪明的女皇,没有说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用制文的形式,又将释道二教放在了相同的地位。这道制文回避了谁先谁后的问题,给人们的映象是不存在谁先谁后这个前提,释道二教是平等的,是同为善的,是一致的。这种新的提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能不是在暗中扶持佛教吗?
可悲的是,当时道教门中的教徒们并未看出个中奥秘,他们默认了这道制文的谆谆教诲,诽谤佛教的行动和言语有了收敛。因为他们已经觉得在武周革命过程中,佛教占了上风,道教有些落伍,这道制文颁行时,道教的教徒们正在极力弥补教门对新女皇的差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位大周王朝的女皇通过这道制文,已在事实上取消了李唐王朝道先释后的国策。
与此相反,佛门的高僧大德们却完全领会了大周王朝圣神皇帝这道《禁僧道毁谤》制文的真正含义。他们打心眼里感觉到这是新登基的大周女皇对佛门的极大支持,更为自觉和积极的与这位新女皇频繁接触。凡译出的佛经,必先表奏女皇;凡来华胡僧,必上表请求接见;凡有诋毁佛者,必群起而攻之。使佛门气势一下子张扬了起来。在武周革命前后的一年时间内,佛教先后表上《大云经》、《无垢净光陀罗尼经》(吐火罗沙门弥陀山译)、《造像功德经》(天智译)等数部经典,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圣母神皇颁行《大云经》和敕建大云寺时,当时的右相岑长倩上表谏阻修建大云寺,未等当时的圣母神皇开口,便遭到了佛教沙门及武氏子侄们的猛烈反击。这些都表明了佛教沙门对武周革命的自觉支持,当然会得到应有的报答。
佛门中的一些高僧大德们,特别是现在仍然与大周女皇武则天频繁接触的高僧大德们,不但从这道《禁僧道毁谤》制文中看出了大周女皇扶持佛教的立场,而且也预测到这位新登皇帝宝座的大周女皇进一步表彰佛教的举动。事情果然如此。在《禁僧道毁谤》制文颁发不久,大周女皇武则天发现道教门中并未有多大反响,便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年初,颁布了另一道制文,此即《释教在道法上》制文,将李唐王朝道先佛后的国策扭转了过来。
这道《释教在道法上》制文的大意讲道:我在登基称帝之前和称帝的过程中,蒙受了佛祖释迦牟尼的金口预言,还受到上天降下宝图的指点,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和上天多次给当今世人指点启示的结果,也是我本人秉承佛祖释迦牟尼和上天旨意以及本人往世修持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大云经》阐述的那种深奥的预言,它指明了我当王国土的祯符,显示出了使我如何自在的去完成佛祖旨意的途径。我按佛祖释迦牟尼和上天的旨意登基称帝,目的是将这个国土驾驭起来进行敦化,在这片国土中弘扬佛法五戒以普渡众生。佛教首先开启了武周革命的先河,启动了维新创制的伟大事业,这都是佛教适时宜地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旨意,去申张佛教本来具有的奥义。现在虽然佛教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旨意和教法完成了宏伟大业,但他们不理会所谓先后问题,而且还能更为诚恳的弘法和普渡众生,也根本不妄自展现自我。这就使我不得不主动来安慰和张扬它。所以,我决定从今之后,佛教应在道教之上,凡朝贺或殿会,和尚站在道士之前。希望天下之人能体察我的用心,凡有根机的人都要积极皈依佛门,在法力无比的佛门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大周王朝圣神皇帝的这道制文,直接了当地褒扬佛教,其理由是那么的充足,道理是那么的明白,在当时是没有人能提出任何异议的。这道制文的颁布,倒是应了当年太宗皇帝的那句话:现在是李姓当国,所以以李姓为教祖的道教排在前面;若佛教的教主或菩萨什么人当国,我就会使佛教排在道教的前面。这句话说了还没有多少年,大约只过了50几年,就被大周皇帝武则天实现了。原因很简单,这便是现在是大周王朝了,是净光天女轮转为女身菩萨在治天下,自然是佛门当国了,所以要把佛教放在道教之前。
武周革命,佛教及其沙门立了首功,这是天下人都能感觉到的。而大周皇帝武则天到此为止对佛教的一系列褒奖,完全实现了自己已经形成的“武周革命,释子功高”的认识。这既是佛门的幸事,也启动了大周女皇进一步扶持佛教和尊崇佛教的思想和行为。登基之后的大周王朝圣神皇帝武则天,对佛教的扶持和尊崇变得越来越细腻了。她对佛教的认识更具现实,对佛教采取的行动亦更为直接,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和证明她本人与佛有缘。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给佛门信众们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天下所有的人看的。这样一来,新建立的大周王朝释风更浓,人们紧随女皇的后尘,尊佛礼佛蔚然成风。
除其他原因之外,这种社会风气又促使了当时佛教各个宗派的形成与完善。到当时为止,佛教的天台宗和慈恩宗(亦称法相宗)已初步形成,而其他宗派正在创建之中,比如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和密宗等。在这些宗派的创建过程中,其宗门首领即正在创建和完善该宗的高僧大德们,十分清楚最高统治者支持与否和宗派兴盛的关系,故不惜一切与最高统治者接触,以求得到肯定和支持。中国佛教发展的这种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最高统治者,在当时即是刚刚登基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对佛教认识和行为的深化,影响了这位与佛有缘的女皇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