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毕加索传--创造者与毁灭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天以后,这封信差不多刚刚寄到巴黎,毕加索就再次给他”亲爱的朋友“(法文)写信,抱怨手头上没有绘画要用的材料。毕加索等不及一来一往的信件答复,恨不能马上就能拿到这些材料:”我真的很需要我的绘画工具。马诺罗给了我一点颜料,我只能用钴蓝、葡萄园黑、干瘪的棕色和粉白调出的绿颜料作画,我没有调色板。…… ……尽管如此,我还在作画。“
与此同时,卡恩威勒一点也不嫌烦地给他运去了画布、油画和脏画笔,并表示愿意买下已完工的油画。他给毕加索写了一封很客气的信,谈到那些丢弃在画室里的油画:”要是你能在下一封信里告诉我,哪些画是已经完成了的作品,那可真帮我的大忙。要是你8天之内不回复,我可就随意处理了。这不过是做个定夺而已。预先谢谢你啦。“这封信还没到达,毕加索就已经来信列了个清单,里面列出了所有可以出售的油画以及售价。他接着说:”其余的,都还拿不出手。“
费尔南黛和那个年轻的意大利人私奔不久就感到腻烦了,她回到了克里奇大街,却发现毕加索已经不在了。她一面自责,一面不甘心失败,于是很快就赶到了塞雷。她住在皮乔特家里,想要赢取毕加索回来。费尔南黛要来塞雷的消息,对毕加索来说不啻一声惊雷,他怒火中烧。毕加索6月12日给卡恩威勒写信道:”我对这一切非常生气。首先我不想让我对玛赛儿的爱情受到任何的打扰和伤害,并且我不想让玛赛儿感到不高兴,我得有个平静的心情作画。这段时间真的很需要平静。“
他把费尔南黛的事情搁置一旁,跟卡恩威勒谈起了工作进展,似乎这样才可以平复他的心境,让他从非议和谣言中解脱出来:”除此之外,我做了很多事,我完成了很多素描,并且已经开始画8幅油画。我觉得我的作品已经达到明快利落的效果,这点我们都看到了,你也等着瞧。不过这还远远谈不上完成,而我更自信了。还有,科隆(Cologne)画展怎么样?今天早晨我收到了《呼声》(La Voce)。你告诉我很喜欢舒金买的那幅画的风格(即《亚威农少女》)。我记得有一天马蒂斯和斯泰因来看我,我正在那幅画中间,他俩当着我的面笑话我。斯泰因告诉我这幅画只是第四维(我试图跟他说了些什么,好让他能理解),就在这时他就开始取笑了。这件事可以写到历史书里面去…… ……“
毕加索提心吊胆的事终于发生了。费尔南黛来了,来到这个共同生活了7年的男人面前。费尔南黛把所有的杀手锏都使了出来,从怒极而指责,继而从乞求到诱惑。然而毕加索携着埃娃离开塞雷,以躲开她的时候,费尔南黛不得不承认自己已是回天乏术了。费尔南黛和毕加索已经结束了。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俩的关系早就已经结束了——他俩的脾气爱好相去太远,只不过是毕加索害怕分离和空虚才迟迟没能分手。然而现在有埃娃来填补这个空虚,有了新恋情的庇护,毕加索就变得无惧无畏了。后来毕加索对格特鲁德坦承是费尔南黛的”美色让他沉湎,而费尔南黛的生活无节让他难以忍受。“
”不管怎样,我现在在作画。“毕加索给卡恩威勒的信中说道。接下来的信件主要也是在谈论绘画。就在他逃离塞雷当晚的一封信里,也是绝口不提工作以外的事情。同一封信里他针对寄给卡恩威勒的几幅油画作品连说两次:”我没觉得画得很糟糕。“——流露出做作的谦虚和试验成功的得意。
费尔南黛在回忆录中写到他们曾经常常光顾的”聪明兔子“酒馆:”一切都有结束的那一天。而在1912年一切都结束了。“从塞雷回来,她的身心都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与毕加索的关系结束了。她力争过,试图把他唤回来。她妥协了,已成定局的同时还保留着自尊。正如他给格特鲁德写的信中,她还有自尊。在那封信里她写到格特鲁德的友情给她带来的欢乐,却心里明白”她很清楚友情总是跟毕加索脱不开关系的,虽然她和毕加索分手之后,格特鲁德总是对她表示同情和友好,但日后她们自然而然就会疏远了,因为格特鲁德肯定还会继续和毕加索往来交好。“
马库斯在《巴黎生活》(La Vie Parisienne)上刊登了一幅漫画以示报复。漫画里他自己很解气地看着被沉重的铁镣拴着的毕加索。为了发泄怒气和排遣痛苦,他把自己为照顾玛赛儿这个累赘所承受的责任和牺牲统统都画了出来。这就是马库斯解脱痛苦的方法,来忘却那个曾经深爱过的、现在叫”埃娃“的女人。
毕加索和埃娃先后躲到佩尔匹农(Perpignan)和亚威农附近的索尔格(Sorgues),以逃避费尔南黛及往事的压力。毕加索租了个小别墅”钟堡“(Les Clochettes)。他给卡恩威勒写信说:”我现在已经有3幅油画开工了,一幅本地风光,一幅静物和一幅广告风景画…… ……“数天之后她如释重负地把在塞雷画的几幅画寄过去:”要是我在这里继续画,简直就糟蹋了。“可是他没有在画上署名。这意味着这些就是终结,是永远不会再作删改的定稿,就像是死了一次。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面对最后一个步骤,他把没有签名归结为忘记了,然后很快授意卡恩威勒让人冒充自己签上名:”你可以让布瓦肖在我塞雷的近作上签名。我出发之前忘了署名了。“
毕加索工作顺利,他爱着埃娃,爱着这风和日丽,爱着明媚的阳光、花园里的无花果树,爱着尼美(N?mes)的斗牛比赛。他从尼美回来之后,给卡恩威勒写信道:”真是难得一见,真是运用智慧的艺术中的艺术。惟有马赞提尼托(Mazantinito)还挺不错。不过不管怎么样,斗牛还真是一饱眼福,天气也很美好,我喜欢尼美…… ……“而他也想起了布拉克。他对卡恩威勒说:”让布拉克给我写信,他要是想来看看我就跟我说一声。“
7月底,布拉克从巴黎赶来了。这是访友之旅,也是蜜月之旅。几个月前,毕加索把曾跟自己有过暧昧关系的玛赛儿·杜布蕾介绍给了布拉克。他对布拉克说,这是介绍未来的妻子给他。不管是预言还是玩笑,这句话终于变成了现实。毕加索竭尽全力鼓动布拉克把它变成现实。就连布拉克携玛赛儿回勒阿弗里(Le Havre)老家见父母时,毕加索也跟着。他再一次把自己的情人介绍给好友来巩固友情。同时他也让玛赛儿对自己介绍的好姻缘而心存感激。布拉克并不知道他俩关系暧昧,因此这样一来,这个秘密是他们三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毕加索后来说道:”这样的话,我就不会在朋友家里树敌了。“
与埃娃私奔都没能影响到毕加索的工作习惯,而布拉克一来就把他的习惯打破了。毕加索至少一周都没有去画室,他和布拉克聊天、散步,哪怕只是作陪,他俩在艺术上并驾齐驱,就好像当时怀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在空中领域所作的探索 。毕加索对卡恩威勒说道:”已经有很多天没有给你写信了,然而我和布拉克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散不完的步,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到马赛(Marseille)去了两天。布拉克想要在埃斯塔克附近租个房子,或这离马赛不远的什么地方也可以,不过他最后还是回到索尔格,在那里租下了房子。我们在马赛买了几个黑奴,我还买了一个很精致的面具,一个大乳头女人和一个年轻的黑人。“
对于”钟堡“里的毕加索和埃娃,以及附近”丽风“别墅(Villa Bel Air)中的布拉克夫妇来说,这真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毕加索写道:”布拉克差不多安定了下来,他住在日本式田园里。我现改梳分头了,除此之外没什么新鲜的。我买了上次跟你提到的牙刷,劝你也买几把。要是你吸烟的话,我向你推荐马赛的烟斗…… ……“
埃娃在毕加索的生活中分量极重,可是在作品中却很少露面。她太珍贵了,而作品却是支离破碎的,迷信的毕加索不愿意用立体主义肖像画来描摹她的面容。然而他的画上写着他的爱情:”我爱埃娃“——这是一幅静物写生中,刻在一块心形姜饼上的。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我的小可爱“、”可爱的埃娃“、”帕布罗…埃娃“统统都成了他天真又快活的表达方式,他在作品中向埃娃示爱。在他们粉刷一新的别墅的墙面上,毕加索还画了一幅静物,上面有绿茴香酒瓶、小提琴和一支曲子:”我的小可爱“。然而当墙面上的画被拿下拿走并且弄丢了的时候,这样的欢乐好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按照毕加索的说法,这幅静物被当地的一个泥匠取了下来,然后装在一个特别包装的箱子里寄给了卡恩威勒。'图020'
与此同时,卡恩威勒也正忙着给毕加索搬家,帮他把位于克里奇大街的家搬到蒙帕纳斯街区的拉斯帕耶大街242号(boulevard Raspail)。这次搬家意味着诸多的告别:费尔南黛以及他们最后的共同家园,蒙马特的波希米亚圈子,还有过去的种种回忆。这也意味着艺术圈的中心已经有蒙马特转移到了蒙帕纳斯的一方小天地,一边是”圆顶“咖啡馆(Café du D?me),一边是”环形“咖啡馆(Rotonde)。这两个咖啡馆很快就成了毕加索和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仰慕者的大本营。这些仰慕者来到巴黎,寻找阿波利奈尔所说的”美好自由的简朴隐遁所。“在这里他们可以发起颠覆过去的革新尝试。这里混杂着诗人、画家,以及托洛茨基 (Leon Trotsky)这样的政治流亡者,他们满腔热情地讨论着该如何重新创造这个世界,创造这个世界有时连7天的时间都不需要 。
战争和革命的气氛在蔓延。第一张毕加索用来做拼贴画的报纸上写着”开战了。“这写的是1912年秋天的巴尔干战争,同时也反映了毕加索内心的挣扎,他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摆脱过去,如何理解和表达作品。他静物画中的平和、最近几个月的新恋情和索尔格的好时光带来的希望,都被突如其来的战争,以及外界和内心的暴力给打乱了。《报纸与小提琴》(Newspaper and Violin)的头条就是《司机杀妻案》,而《酒瓶和酒杯》(Bottle and Wineglass) 一画中的拼贴报纸条上,讲的是一个大兵在唾骂26年前打在头上的弹片。《酒瓶、酒杯和报纸》(Bottle; Cup and Newspaper) 中,”黑帮“在公众纪念碑上搞破坏。《陈年老酒瓶、玻璃杯和报纸》(Bottle of Vieux Marc; Glass and Newspaper) 中写着一个女演员鸩杀情人,而《酒瓶和酒杯》(Bottle and Wineglass)中写一个流浪汉自控谋杀罪。毕加索描绘的是个病态的世界,这种恼人的病态交叠在暴力和沉沦笼罩的日常物品和每日现实中。
毕加索对此再熟悉不过,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交叠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小资,越来越安逸的生活方式,身边还有可人的娇妻相伴。另一方面是内心深藏的各种邪魔外道。更深处的两难境地是:一方面是他对埃娃的挚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是最严谨的立体主义时期也有这种向往);另一方面是冷眼解析这个世界。阿波利奈尔在巴黎写道:”毕加索研究一个东西就像是外科医生解剖一具尸体。“几乎与此同时,约瑟·荣诺(Josep Junoy) 在巴塞罗那发表文章写道:”每一次新的尝试,他的眼力、理解力和心智都会减退。只有他那技巧娴熟的一双手还听他指挥…… ……毕加索不用喜欢就能理解。他冷漠地解析着。他的爱就是统治欲。“
毕加索的统治欲和占有欲很明显是他越来越”惟我独尊“的副产品。这种统治欲和占有欲已经笼罩了他所有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共同生活的女人,还是同性好友。从前他只是接受别人的恭维,现在则要求别人必须恭维。他最亲密、最有共识的朋友莫过于布拉克,然而即便是布拉克,回到巴黎以后,他俩的友情也开始有了一些隔膜。当然,这其中有环境改变了的因素——布拉克有了新娘,而毕加索有了埃娃,况且毕加索搬到蒙帕纳斯之后,两人就不再比邻而居了。然而除了环境的改变之外,毕加索还渴望着逐渐逃避,当友情的亲密程度变得有点令人不悦的时候,他就开始慢慢选择逃避了。要是他不疏远你,或者不能以统治欲和占有欲凌驾于你时,他便开始怒形于色了。
胡安·格里斯常常引起毕加索的勃然大怒,尽管格里斯恭恭敬敬地喊毕加索”亲爱的大师“,并且在肖像画的标题下方写着”向帕布罗·毕加索致敬“,可是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画家,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格里斯是西班牙人,并且依附于马蒂斯。在毕加索的脑瓜里,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跨越了敌我之线,被划入了法国佬的阵营里。格里斯也赢得了格特鲁德的好感。格特鲁德后来写:”只有毕加索和胡安·格里斯的立体主义才是真正的立体主义。毕加索是创建者,而格里斯是继承者和发扬者。“毕加索有一次生气地质问格特鲁德:”凭什么你替他的作品说好话?我知道你不喜欢他。“格特鲁德因而宣称:”胡安·格里斯是毕加索惟一的眼中钉。“
毕加索就像是个被宠坏的小孩,不能忍受别人分享自己的宠爱。他向同样喜欢格里斯及其作品的卡恩威勒发了一通牢骚:”你知道格里斯连一幅重要的作品也没有。“毕加索不能撇开格里斯的重要性,可是他也不愿跟这个被卡恩威勒称为”最谦逊的天才“的西班牙老乡和平共处。当初格里斯一到”洗衣船“,毕加索很快就把他介绍给了卡恩威勒。可是,那个时候格里斯还没有崭露头角,还只是个热诚的追随者,他的才华尚未威胁到让毕加索惶恐。然而,当这个年轻了6岁的西班牙老乡稍稍显露了些锋芒,毕加索就愠怒起来,大吵大嚷,并且开始咬人。
1913年春天,毕加索和埃娃离开拉斯帕耶大街,回到了塞雷,格里斯前去拜访他们。格里斯身上有某种东西一直让毕加索变得丧心病狂。卡恩威勒后来形容格里斯是一个”灵魂纯洁、思维清楚、手段强硬的人。“正是这种纯洁让毕加索念念不忘——一如他喜欢埃娃的纯洁。毕加索在作品中总是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在生活中他也总是愿意亲近那些本性单纯的人——哪怕有很多地方也让他不悦。如果说费尔南黛是他迈入成年的一扇大门,那么埃娃就是引导他揭开另一个世界的谜团的钥匙,正如格里斯形容的”纯精神的产物“。这就是埃娃激发的现实,即使她的心思全放在家务事上。埃娃几乎不食人间烟火,毕加索一直深信不疑,他想要通过占据埃娃来占据她带来的神秘感。1913年4月,麦克斯也前来塞雷探望毕加索和埃娃。麦克斯向卡恩威勒描述埃娃:”埃娃操持家务的事无巨细令人钦佩。她喜欢写作,也很容易就发笑。她做事沉稳,即使对邋遢招人厌的来客,也能做到以礼相待…… ……“
卡恩威勒对格里斯的印象与麦克斯对埃娃的印象交相辉映:”我觉得他为人和善,大家都喜欢他。他谦逊而有礼,十分讨人喜欢,他知道自己作品的分量,会坚定地为自己的想法做辩护…… ……这就使胡安·格里斯在艺术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生活和艺术完全一致。他的医术很单纯,生活也是如此。他不仅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这种褒扬,卡恩威勒是永远不会拿给毕加索看的。格里斯表现得越来越正直、善良,毕加索则越来越小肚鸡肠。毕加索的做法就仿佛是想要摧毁和破坏掉自己得不到或者不能拥有的东西。
他和格里斯的关系,正如同他和父亲荷西的关系——配不上就拼命诋毁。5月2日,他在塞雷得到父亲病危的消息。5月3日,荷西死了。毕加索赶到巴塞罗那见了父亲最后一面。毕加索自不寻常而颠沛流离的童年时代起,就开始养成惟我独尊的架势,父亲的无私奉献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敌视。现在父亲去世了,毕加索心中充满了负疚感。他从巴塞罗那给卡恩威勒写信道:”你可以想见我现在的处境。“当他回到塞雷时,感情的折磨仍然令他不能正常工作。埃娃十分焦虑地给格特鲁德写信:”毕加索必须得开始工作了,这是惟一能减轻他痛苦的办法。“
这个夏天,毕加索几次跨越边境,却一次也没有去看母亲。他知道接近伤心人,只会让自己也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毕加索一生中多数时候都在回避父亲,现在他不得不同样去回避内心深处的负疚感。于是毕加索在塞雷只得靠看斗牛演出和马戏表演来排遣。他很快就和马戏团的小丑打成一片,照麦克斯的说法是:”看起来就像是立体主义画室画上去的滑稽。“
尽管毕加索竭力排遣痛苦,疾病和死亡却不肯放过他。埃娃病了,医生诊断是支气管炎。7月份毕加索自己也病倒了,他发现自己的病情上了巴黎的各大报纸。显然他正从籍籍无名通往成名的路上。9月份,死神始终对毕加索若即若离,而埃娃却始终摆脱不了恶疾,他们搬到了舒勒榭尔大街(rue Schoelcher),在那里窗外惟一的景观就是蒙帕纳斯的墓地。
很快这个新的大画室就塞满了画完与未画完的油画、绳子、画板、制作画框的木材、堆积如山的颜料管——毕加索永远也用不完。曾经有些日子,他没有足够的颜料来完成脑海中栩栩如生的油画,毕加索后来决心永远也不能短缺颜料。有段时间他不能忍受任何空白的平面,于是他在雪茄盒子上作画,在墙上作画,在破条凳上作画——只因为他不知怎么刚好看见着条凳挡路。
毕加索现在成了蒙帕纳斯的艺术领军人物,在阿波利奈尔称为”未来人“的人群中引领着当地的视线。他穿着英式的休闲装,带着格子帽,不再是一副要靠着波希米亚的老套装扮来获得灵感的潦倒形象。莫迪格利亚尼 (Amedeo Modigliani)是大师毕加索鼓励过的、为数不多的青年画家之一。那时他还在穷困中挣扎,籍籍无名——仅因为桀骜不羁而被人所知。即使是毕加索富有创造力的想像,也不能想像出唬住别人的方法。于是他们在”环形“咖啡馆相遇了——这次会面无疑提高了莫迪格里亚尼的形象。毕加索告诉他要坚持绘画:”一个人怎么画也不会画完。没有人比我画得多。我记得我父亲说过:’我很期盼你成为一个画家,但你素描画得不好就不能开始画油画,否则会很难‘…… ……那时我15岁,能画人脸、人体,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也能画大幅作品了——我只通过练习画鸽子脚,就学会了如何捕捉线条,哪怕是人体画也不在话下。“
渐渐地,多亏了卡恩威勒的大力提携,毕加索的作品让毕加索声名远扬,穿越了法国国境线。光1913年就在慕尼黑、柏林、科隆、布拉格和纽约举办了画展。1914年3月2日,毕加索成功地在德路沃饭店(H?tel Drouot)举办了画家拍卖会。1904年成立的”熊皮俱乐部“(La Peau d'Ours),负责拍卖其10年来收藏的作品,媒体则热炒这次堪称当代艺术晴雨表的拍卖会。拍卖会的第一个高潮是:马蒂斯的一幅静物拍出5000法郎,这个出价甚至比高更和梵高的最高历史出价还超出了1000法郎。接着就掀起了狂热的气氛,在很多朋友和对头的作品的包围下,毕加索的《江湖艺人》(Saltimbanques)卖出了11500法郎的天价,买家是从慕尼黑前来的海恩里希·汤恩豪瑟(Heinrich Thannhauser)。《江湖艺人》这幅作品曾在1908年被人以1000法郎买走过。而当时的11500法郎对于一幅现代作品来说不啻天价。毕加索的才华终于换成了合理合法的钱。这是对他当前事业的最好肯定和褒赞,虽然说《江湖艺人》及出售的其他作品都创作于尚未成熟的立体主义阶段。
接着就是报界一哄而上的喋喋分析。在《巴黎…南方报》(Paris…Midi)报道中,当时丧失理智的排外情绪竟然下了这么一个结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画的怪诞而臭名昭着的作品被天价买走了,德国买家把价格哄抬了上去。他们的用意很明显。“毕加索断然不肯加入这场混战闹剧。他说:”画家只作画,又不用把想法贴到画布上。“怀着奥林匹克的休战精神,他携埃娃赶往亚威农和布拉克夫妇、德兰夫妇会合去了。在亚威农,他创作了很多颜色鲜艳、招摇明艳的油画和招贴画。这个时期是诗情画意的时期,也就是他后来所说的”洛可可立体主义“时期(Rococo Cubism)。毕加索在抒发爱情,同时也在对抗日益严重的排外局势。然而就算是真的排外主义来了,也一点没影响到他的作品中来。8月之初,很多人认为在”当今的文明状态下“不可能打起来的战争,正式开战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战争是场投机的好机遇。对另一些人来说,战争则是”合法地返回到蛮荒状态。“战争爆发前夕,阿波利奈尔正在杜维(Deauville)的夜总会里看探戈表演,当时探戈就像野火燎原一样席卷了法国的舞台。他听到消息立即沐火重生地返回巴黎:”我感到心里很快滋生着新的东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阿波利奈尔决心投笔从戎,第一次申请参军失败之后,他又跑到尼斯(Nice)去申请。这个连国籍都没有的大同主义者,一开始向加入瑞士朋友和西班牙朋友的行列,后来还是选择献身给挚爱的法国。他写道:”当尼斯的兵检站宣布我合格的时候,我高兴坏了。“'图124',
这就是毕加索周围的热烈爱国的氛围。布拉克和德兰很快就响应了,8月2日,法国宣战的那一天,毕加索到亚威农车站给他俩送行。战后他对卡恩威勒说:”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俩了。“他们后来都回来了,却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三章 女神和破门垫(1)
1927年1月8日那个严寒刺骨的下午,毕加索在拉法耶画廊(Galeries Lafayette)附近无所事事的闲逛。这种漫无目的的状态就是超现实主义者所提倡的,以便让灵感随时将临,随时产生新发现、新的开始。地铁到站了,人群中出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金发女子,她有个希腊式的高鼻子和蓝灰色的双眼。毕加索曾经在哪里见过这张面容——可能在想象里,可能在画布上。玛丽·特蕾丝(Marie…Thérèse Walter)后来回忆起这改变了她一生的时刻,说:”他只不过拽住我胳膊,说:’我是毕加索!我们俩在一块会非常不错。‘“对毕加索而言,这是一个冲破了年龄、婚姻、时间和责任的传统因素,意识到并且屈服于内心情欲的时刻。'图935'
要是玛丽·特蕾丝没有从前、没有过去、没有家庭,而仅仅只是个从地铁里走出来的女子,毕加索的美梦就不会被现实所困扰。可是特蕾丝却不仅有自己的成长历史,还有个瑞典裔、同她一起住在巴黎郊外阿尔弗社区(Maisons…Alfort)的母亲。她母亲喜欢阅读文学名着,喜欢用钢琴弹奏古典音乐。特蕾丝有同母异父的弟弟和妹妹,据说她父亲是个画家,可她从来没见过。她的出生证上写着:”父亲未详“。特蕾丝1909年7月13日出生在法国中南部的佩洛(Perreux),这一年正是毕加索和费尔南黛离开”洗衣船“寻求安定的时期。特蕾丝既不了解艺术,也不知道毕加索是何许人也。从小到大,她喜爱的是各项体育运动——游泳、骑自行车、体操和爬山。她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她的面容和浓密的金发闪烁着户外运动的健康光泽。
年方17岁的特蕾丝可能还不知道毕加索是何许人也。不过她母亲爱米莉·瓦尔特(Amilie Marguerite Walter)却清楚得很。瓦尔特太太却没有采取行动,去阻止女儿对这个年长她差不多30岁的外国男人的好奇心,这个男人说话口音很重,却散发着魅力。两天以后,他们特意又约在圣·拉扎雷地铁站碰头。他俩没什么话可以料,于是毕加索带特蕾丝去看电影。特蕾丝后来说道:”我半推半就僵持了半年,可是毕加索是无法抵御的。你是了解我的——女人是抵御不了毕加索的。“7月13日,特蕾丝18岁生日那天,毕加索带她上了床。多年以后,毕加索还在信中特意提及这个生命中极其重要的纪念日。”今天是1944年7月13日,是你在我心中诞生了17年的纪念日,也是你的生日。你诞生到这个世界上,于是我活了。“'图037'
毕加索一生中最无拘无束、百无禁忌的一段爱情开始了。这段偷偷摸摸的地下恋情和特蕾丝的天真新奇感,都让毕加索的爱情之火燃烧得更烈。特蕾丝驯服听话,包括性虐游戏在内的一切性的尝试都想要接受,她对毕加索是绝对恭顺的。特蕾丝是毕加索的私有财产,是证明他能力和异性魅力的证据。
毕加索给巴尔扎克 (Balzac)的《无名的杰作》(Chef…d’?uvre Inconnu)配的版画插图,大多数都是这一年创作的。巴尔扎克这篇小说中写一个名叫弗兰霍菲(Frenhofer)的画家,花了很多年的工夫想要把作品中的女子画得栩栩如生:”我和这女子一起生活了10年,她是我的,只属于我一个人,她爱着我。我给她画的每一笔,她都冲着我微笑,不是吗?她是有灵魂的,那时我赋予她的灵魂…… ……我的油画不是一张画,而是感情,是爱情!她诞生在我的画室里,她在忠贞不贰地等着我…… ……“特蕾丝也就像弗兰霍菲画布上的那个女子一样,是毕加索的创作。反过来,创造者又对自己创造的尤物意乱情迷、神魂颠倒起来。情欲迷离是这段时期毕加索作品的主题。毕加索与特蕾丝相遇的当月创作的《扶手椅上的女子》(Woman in an Armchair),屈服和残暴中催生出情欲和恐惧,画的基调是情欲的畸变,以供人效尤。
5月11日,卡恩威勒给格特鲁德搭了张条子:”可怜的胡安快不行了。医生说挨不了多久了。“胡安·格里斯当天就在布隆(Boulogne)去世了,死时他才刚刚过了40岁生日零2个月。毕加索的所作所为在格里斯生前害惨了他,如今听了死讯,早早赶在第一批到布隆来吊唁。毕加索说:”我画了一幅大黑油画,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我一看见躺在灵床上的格里斯,我便知道了。“格里斯生前的好友都看见了毕加索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爱丽丝·托克拉斯描述毕加索是如何”进了门,呆了一整天…… ……格特鲁德声色俱厉地对他说,你没有资格来吊唁。而他说,你没资格跟我说这话。她愤怒地说,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价值,因为你没有他的价值。他反驳道,你很清楚我有。“两天以后,痛恨葬礼和一切葬礼相关仪式的毕加索,却跟人一起抬着棺材到布隆公墓下葬。格里斯大半生的宿敌,此刻护灵送他下葬。
毕加索的声望与日俱增。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狂热追随者——希腊裔青年克里斯琴·泽尔沃 (Christian Zervo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