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界之妖艳江湖-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权,人称‘立地皇帝’。”

玉絮:“刘瑾的名声太臭,正德居然这样宠信他,也好不到哪里。”

皓天:“一般而言,小人比君子更容易亲近。譬如,你是想跟那些常常骂你的人在一起,还是想和那些常常奉承你的人相处?”

玉絮:“……就算我犯了错,心里也明白,却也不想被人说这说那。如果想通了,自己承认错误,并不如何困难;但如果别人非要让我认错,我就算认错了,心里也肯定不舒服。”

皓天:“多数人都是这样,何况正德还是一个皇帝。亲贤臣,远小人,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君子淡如水,小人甜如蜜,我们虽然离不开水,却更喜欢蜜。”

玉絮:“唉,做个好皇帝,不容易啊!”

皓天:“而我们的朱厚照先生,就更不喜欢那些条条框框啦!

据说,豹房新宅中除乐妓之外,还有正德的义子。正德在位短短的十六年间,曾收有一百多个义子,甚至在正德七年一次就将一百二十七人改赐朱姓,真是旷古未闻。

在这些义子中,最为得宠者是钱宁、江彬二人。钱宁,本不姓钱,因幼时被卖与太监钱能而改姓钱。其性狡诘猾巧,善射,深为尚武的正德所喜欢。

豹房新宅的建设,钱宁出力甚多。据说正德在豹房常醉枕钱宁而卧,百官候朝久不得见,只要看到钱宁懒散的出来,就知道皇帝也快出来了。

江彬,原本是名边将,骁勇异常。在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门。这位粗人二话不说,立马就拔了出来,脸上鲜血直冒也不管,继续作战,吓得敌人魂不附体。此情此景,足可比拟曹操麾下的夏侯惇同志。

因军功觐见时,江彬于御前大谈兵法,深合正德意,被留在身边。

有一次,正德在豹房内戏耍老虎。谁知平日温顺的老虎,突然性情大发,直扑正德。

正德忙呼身旁的钱宁救驾,钱宁畏惧不前,倒是江彬及时将老虎制服。

正德虽然嘴上逞能说‘吾自足办,安用尔’,心里却是十分感激。

此后,江彬逐渐取代钱宁而得宠。正德更是毁京城中豹房西侧的鸣玉、积庆二坊民居,大肆营建‘义子府’,供江彬等人居住……”

玉絮:“如此看来,那个什么江彬,比钱宁要好一些。”

皓天:“狗屁!那个家伙包藏祸心,如果当年不是大哥大王守仁及时防范,恐怕正德已经死在江彬的手里。若想了解得更详细,你可以参考《明史》或《明朝那些事儿》。

除了好勇斗狠之外,江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所不为。

对于这些事情,朱厚照知道,却不愿意多管。在他看来,这个人不过是想捞点钱,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可惜他错了。

江彬的胃口很大,不但打算要他的钱,还想要他的命,他的江山。

起初,江彬怕钱宁陷害自己,便向正德吹嘘边军如何英武善战,引诱正德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自固。

明朝祖制,边军、京军不许互调。因为,如果边军弱,蒙古就会入侵;京军弱,边军就会成为祸患,这是为加强皇权着想的制度。

正德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打破祖制,调边军入京,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帅。

不仅如此,江彬更是鼓动正德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这对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正德颇有吸引力,因为他一直梦想着,能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展雄姿,开创不世之业。

江彬还告诉他,那里多美妇,自然更增加了正德的兴致。

正德十二年,正德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宣府,营建‘镇国府’……”

玉絮:“正德已经是皇帝啦,还建什么‘镇国府’,真是胡闹。”

皓天:“呵呵,如果不胡闹,就不是正德啦!正德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凡往来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钧帖行之,并为自己更名朱寿。

后来他又加封自己为‘镇国公’,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

亘古以来,还没有哪个皇帝自降身份,又为自己称臣的,很多人认为他视国事朝政为儿戏。《明史》就说他‘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然而,正德非常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

正德十三年立春,正德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以往的迎春仪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图案,进献给皇帝,谓之‘进春’。

这一次,正德亲自设计迎春仪式,花样百出。他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与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

这次迎春仪式,正德始终兴高采烈,对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

玉絮:“哎呀,这家伙是个搞怪的高手呀!如果能请他帮你掌管仙境的旅游区,生意肯定会更加红火!可惜,他是个皇帝……”

皓天笑道:“以正德的性情,或许会去也说不定。

当年,在江彬的鼓动下,正德下令大肆修缮镇国府,并将豹房内的珍宝和妇女运来,填充镇国府,似乎有常驻宣府的意思。

正德之所以有此打算,是与他尚武、想立边功密不可分的。[WWW。WrsHU。COM]

宣府,是北边重要的军镇,也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正德在内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军功。

而且,在宣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再也不用听大臣们喋喋不休的劝谏……”

第八章 荒唐

玉絮笑道:“如果我是正德,也不想听那些老头子罗嗦……”

皓天:“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应该尊重他们。不过,幽默风趣的老人家,始终比古板苛刻的老学究讨人喜欢。”

玉絮:“老气横秋的年轻人,更让人讨厌,譬如你……”

皓天:“这是少年老成!你别乱扣帽子。好啦,继续说说正德。

当年,正德下令大臣一律不许来宣府,只有豹房的亲随可以随时出入。在豹房和镇国府两处,正德为所欲为,乐不思蜀。

正德即位不久,就娶了夏皇后,之后又选置了几个妃嫔。

然而他似乎对后宫中的皇后、嫔妃并不在意,自从搬到豹房之后,就很少回到后宫了,而是将喜欢的女人,都放到豹房和宣府的镇国府。

正德远离后宫而钟情豹房,是与夏皇后感情不和,还是其它原因,是一个无法考释的谜。

豹房之内,美女如云,正德过着恣意妄为的**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他声色犬马的感官享受。这里充斥着教坊司的女乐、高丽美女、西域舞女、扬州少女,乃至于**、寡妇等各**子。豹房之内到底有多少女子,恐怕连正德自己都不清楚。

那些一时无法召幸的女子,就被安排在浣衣局寄养,以备正德不时宣召。

这里既包括内臣进献的,也有正德自己游幸各地带回来的,人数之多,难以想像,据说经常有因饥饿、疾病死亡者……”

玉絮:“……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皓天:“还有更荒唐的呢!据说,宣府是正德另一个淫乐窝。他刚到宣府之时,在这个远离国都的军镇,可以肆无忌惮的**。

每到夜晚,正德带上一队亲兵,在空荡的街道上闲逛。看见高墙大院的富庶之家,他就令亲兵上前砸门,然后入内强索妇女,弄得人心惶惶,家无宁日。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那些富有之家纷纷重贿江彬,希冀能够免除祸患。”

玉絮:“这是真的么?如果真是这样,正德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淫贼。”

皓天:“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不少历史书就是这么写的。至于有没有人故意抹黑他,我也不清楚,以后可以去石磨地狱问一下正德。

不管怎样,正德绝对是个荒唐皇帝。如果将他的故事改编成小说,肯定会很吸引人。

当年,有个御史这样劝过正德,写的奏折可谓奇文,大致意思是:‘皇帝陛下带着几个随从,穿着便衣,露宿野外,这太不对了!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国家怎么办?你妈怎么办(如太后何)?’看得出来,这位御史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朱厚照先生涵养很好,没有收拾他,是不太容易的。

从西北回来后,正德又酝酿着要南巡。这次南巡,有人认为是正德游玩寻乐,也有人认为正德拥兵南下,是为了防止宁王的反叛。

正德十四年,宁王叛乱。正德遂以此为借口,南下亲征。然而当正德到达河北涿县时,王守仁擒获宁王的捷报已到。

正德似乎已无南下的必要,但他屡檄王守仁不要北上献俘,自己则继续南征,一定要眼见南方的秀丽景色。在山东临清时,正德竟然失踪了一个月,臣僚皆不知皇帝哪里去了。

原来,正德在太原时得到一个艺妓刘良女,宠爱一时。他西游宣府回来后,将刘良女安置在西苑太液池腾沼殿中,号称夫人,俗呼为刘娘娘。

正德对刘良女非常好,凡是豹房中有谁偶尔犯了小错,只要刘良女在正德面前替他求情,正德就不会追究。此次南巡,正德原本要带她同行的,但刘娘娘当时恰巧得病,正德与之约定以玉簪为信物,待病好后派人来接。

正德过卢沟桥时,不慎将玉簪掉落河中。及至临清,正德遣信使接刘,但刘氏因无信物不肯来,正德只好亲自回京,前后将近一个月。”

玉絮:“或许,正德也称得上是一个痴情天子呢!”

皓天:“呵呵,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许不会闹出这么多绯闻。

关于正德与刘良女相识的经过,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明实录》中记载,刘良女是太原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正德游幸山西时,派人到太原索要女乐,得到了刘良女。正德喜她色艺俱佳,就将她从榆林带回了豹房。

《稗说》则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爱情故事。刘良女是大同代王府上有名的歌姬,正德曾假扮低级军官,出入于王府的教坊,因而得以认识刘氏。

当时正德在这样的风月场所中,并不太引人注意,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军官而已,但是刘氏慧眼识珠,认定他不是个平常人,就对他另眼相看。

正德记住了这个刘氏,后来派人将其接到北京。这就成了著名戏曲《游龙戏凤》的故事框架,只不过刘氏变成了李凤姐。

正德下江南时,刘氏一直陪伴在身旁,多次一同出现在臣民面前。正德在南京赏赐寺庙幡幢上,都要写上自己和刘氏的名字,刘氏也成为正德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

玉絮:“作为皇帝,能够始终宠爱一个女人,不容易啊!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先宠梅妃,后宠杨玉环,据说对梅妃也没做到始终如一。”

皓天:“贪新是人类的天性,能够做到贪新而不忘旧,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位高权重、大富大贵之人。其实,男人是否花心,与身份无关。所谓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屁话而已,是某些人给自己找的借口。”

玉絮:“可是,在宣府的时候,正德为什么要强抢民女呢?”

皓天:“我觉得,这未必是正德的原意,后面再跟你说明。

正德接到刘良女之后,继续往前走,进了山东,过了德州,过了济宁,向扬州前进。

在山东境内可谓麻烦不断,史书中记载的恶行一大堆,什么耀武扬威,欺负地方官,搜罗财物之类,朱厚照也因此背上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恶行的前面,都有一个主语——彬。

彬责之、彬索之、彬矫旨(假传旨意),之类种种,不胜枚举。江彬仗着朱厚照对他的信任,任意胡为。朱厚照坐拥天下,啥也不缺,出来恶作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

江彬不同。他本来只是个小武官,啥也没有,不借此机会捞一把,更待何时?

他干得相当过分,到了一个地方,立马就向地方要钱。

如果不给,他就任意安插一个罪名,甚至把绳索直接套到地方官的脖子上,不把人当人。他还派出士兵,四处搜罗百姓财物,敢抵抗的就拳脚相向,搞得地方鸡犬不宁。

他的架子也越来越大,狐假虎威,竟然连成国公朱辅见到他都要下跪!

朱辅就是追随朱棣作战的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代,当年真定之战,朱能敢带几十人追几万敌军,老人家在天有灵,看见自己的后代如此窝囊,没准能气得活过来。

虽然朱厚照自己也干过一些类似不太地道的事情,但总的来说,他本人做事还是比较有分寸的,连指着鼻子骂他的言官都能容得下,还容不下老百姓么?

但他对发生的这一切,是要负责任的。江彬是一条恶狗,他却是恶狗的主人。”

玉絮叹息一声:“用人不当,是能把江山给毁掉的。”

皓天:“可惜,那些所谓的君子,没几个容易相处。如果他们能够外圆而内方,应该会更受人欢迎吧。心态要放正,处事却不妨圆滑。”

玉絮:“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果一个人太圆滑,你未必会信任他。”

皓天:“见仁见智吧。当年,朱厚照没有意识到,由于他无尽的**,江彬这条恶狗已经变成恶狼,即将调转他锋利的牙齿,对准他的主人……”

第九章 谜团

玉絮:“活该朱厚照倒霉!如果他早点出手,江彬也不会由恶狗变成恶狼!”

皓天:“或许,正德是感激当年江彬的救命之恩吧。江彬设定了圈套,准备借着出征的机会,除掉正德。

而对于这一切,朱厚照还蒙在鼓里。在他的眼里,江彬是一个十分可靠听话的人。说到底,朱厚照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朱厚照这辈子也算是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几年,他就遇上了三次谋反,刘瑾(存在争议)、朱寘鐇、还有最近的朱宸濠。

或许是上天保佑吧,这三次谋反,竟连他的一根汗毛都没有伤到,但这一次不同,致命的威胁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阴谋的黑手,正慢慢的伸向毫无察觉的朱厚照。

很快,它将扼住皇帝陛下的喉咙,置之于死地。

起初,江彬的几次阴谋,都被王守仁等人识破,直至朱厚照落水。

那个改变朱厚照一生的宿命之地,叫做清江浦。

正德十五年九月,朱厚照来到这个地方,这个充满迷雾的神秘未知之地。

这一天,他坐上了一只小船,来到积水池,准备继续他的兴趣爱好——钓鱼。然而不久之后,他却突然落入水中。另一个千古谜团就此展开。

随从们立刻跳下水中,把他救了上来。朱厚照似乎也不怎么在意,然而这之后的事情却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

朱厚照虽然不怎么读书,却是一个体格很好的人,从小习武,好勇斗狠,长期参加军事训练,身体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落水之后,他的身体突然变得极为虚弱,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整日呆在家中养病,却未见好转。

对于这次落水,史书上多有争论,从来都没有一个定论。但南京的城门钥匙、牛首山的突然失踪,一切的一切,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巧合。

还有那一天跟随朱厚照钓鱼的随从和警卫们,在牛首山失踪事件发生的那一天,他们作为江彬的下属,也负责着同样的工作。

这个谜团似乎永远也无法解开了,所有的真相都已在那一天被彻底掩埋。从此,朱厚照成了一个病人。那个豪气凌云、驰骋千里的人不复存在,在死神的拖拽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玉絮:“或许,正德之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宠信小人,任用佞臣,搞得天怒民怨,才招致这种恶果。不过,江彬比正德更可恶,最后是怎么死的?”

皓天:“江彬最后死在杨廷和的手里。不过他生前最忌讳的,还是王守仁大师。

其实江彬一直是个运气不错的人,大字不识几个,从小所学专业是打架斗殴,偏偏跟对了老板,顿时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

杨廷和对他客客气气,张永不敢招惹他,钱宁被他关进牢房,混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到头了。

直到他碰见了王守仁。费尽心思想夺人功劳,却是竹篮打水;打小报告挖坑设圈套,最后自己掉了进去。失败,极其失败。

到了这个地步,也该知难而退了吧,可是江彬同志偏不,一定要和王守仁斗到底。考虑到皇帝面前有张永护着他,江彬决定转移战场,到江西去整王守仁。

恶人做到江彬这个程度,也算到头了……算了,不说这个扫兴的家伙!”

玉絮:“据说,当年正德下扬州,搞得人心惶惶,是不是真的?”

皓天:“确有此事。当年,正德南巡,就这么一路乐过去,到了扬州,惹出了大麻烦。

当时的扬州,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据说人口最高曾达到一百余万,十分繁华。当然了,这里之所以有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女众多。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这座著名城市的街头,却出现一场大华国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的怪象。

街道一片混乱,到处都站满了人,几乎保持着同一个表情和动作——左顾右盼。

这些人四处张望,只为了做一件事——抢人。抢人的方式很简单:一群人上街,碰见男的,二话不说,往家里拉,拉不动的就抬,总之要把人弄回去。

等被抢的这位哆哆嗦嗦的到了地方,琢磨着这帮人是要钱还是要命时,却看见准备已久的锣鼓队和盛装打扮的新娘子。然后有人走过来告诉他,你就是新郎。

之所以会发生这戏剧性的一幕,原因十分简单:朱厚照喜欢美女。

皇帝感兴趣的事情,自然有人会去代劳。而这位自告奋勇、自行其是的人,是个太监,叫做吴经。很遗憾,这位吴经也不是个好人,先行一步到达扬州,抢占了很多民宅,说是皇帝要用,然后他又征集(抢)了很多未婚女人,也说是皇帝要用。

对于这位吴经的行为,很多史书都用了一个共同的词语来描述——矫上意。

矫上意,通俗的说,就是打着皇帝的名号干坏事,让皇帝背黑锅。

因为朱厚照并没有让他来干这些缺德事。

客观的讲,朱厚照确实干过很多荒唐的事情,私生活也算丰富多彩,但从他容忍大臣,能辨是非的一贯表现看,这个人还是比较靠谱的。

偏偏他不能容忍一成不变、老气横秋的生活。他喜欢自由自在,驰骋遨游。

而这种兴趣爱好,是那些传统文官读书人很难接受的。朱厚照也没兴趣和老头子官僚一起玩,所以搞到最后,陪在他身边的,都是一些不三不四却会找乐子的小人。

这些人没有什么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天天伺候这位大爷,无非也是为了钱,借着办事,趁机自己捞点油水,那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玉絮:“如此看来,正德的黑锅虽然多,却背得也不冤。毕竟人家陪你玩,也是要拿工钱的。”

皓天:“吴经就是这样一个拿工钱的人。他占房子、抢女人之后,故意放出风去,让人家拿钱来赎,也算是创收的一种方式。

他这样一搞,不但搞臭了皇帝的名声,还搞出这场让人哭笑不得,空前绝后的大恐慌。

鉴于征集对象限于未婚女子,人民群众立刻想出了对策,无论如何,必须先找一个来顶着。到了这个关口,什么学历、文凭、相貌、家世,都不重要了,只要是男的就行。

于是,老光棍们的幸福时光到了。原本找不到老婆,一下子成了紧俏产品,很快被抢光。有一些有老婆的,也被抢了。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当年娶几个老婆,也是国家允许的。

而那些平日就出名的风流才子,此刻就麻烦了。由于声名在外,立刻成为多家抢夺的对象。据说有一位姓金的秀才,被三家同时拉住,最后被人多势众的一家抢了回去。他本人倒有几分骨气,趁人不备就爬墙逃走,可刚落地没多久,就又被另一家抢了回去。

相信对于这一景象,很多男同志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只可惜如今男多女少,据说这个比例还要进一步拉大,相信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娶到老婆的仁兄们,就可以自豪的拍拍**,喊一声老天保佑,阿弥陀佛了。

套用大哥大当年明月的话,最后还要告诫大家,这种上街抢人的方式,如果用在现代,那是未必能够行得通的。

因为在今天的街头,凭外表相貌抢人,只能保证你抢到的是人,却不一定是个男人。如果你运气好,没准还能抢到几个超女。

无论如何,扬州算是彻底乱了,如果闹下去情况会完全失控,大祸将起。万幸的是,扬州还有一个叫蒋瑶的知府。

这位蒋知府平日与人为善,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出头不行了,便跑去找吴经,希望他捞一把就够了,及早收手。”

玉絮:“这位蒋知府胆子真大,是不是后台很硬?”

第十章 硬汉

皓天:“这个我不知道,不过蒋瑶确实是个猛人。

当时,那个死太监吴经,没把蒋瑶这个地方官放在眼里,只漫不经心的回了一句:‘胆敢抗命,就杀了你!’

蒋知府说了半天好话,却得到这么一个答复,气愤到了极点,豁了出去:‘趁早告诉你,我抗命自然该死,但百姓是朝廷的百姓,要是逼反了他们,到时追究责任,你也跑不掉!’

吴经一盘算,倒也是这么回事,这才老实了点,局势终于得到控制。”

玉絮拊掌赞叹:“好一个蒋瑶!好样的!”

皓天笑道:“还有更好样的呢!要说这位蒋知府,也真是硬汉。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他也彻底想开了,无非就是一死,还有什么话不敢讲,因而打定主意,要让朱厚照早点滚蛋。

朱厚照真的来了。他老人家倒还比较老实,只是拿着鱼竿,去湖边钓鱼。

蒋知府也在一旁陪同。此时,江彬已经得到吴经的报告,说这个蒋瑶妨碍他们发财。

于是,江彬准备难为一下这位知府。

正巧此时,朱厚照钓上一条大鱼,按照老传统,开玩笑的说:‘这条鱼可卖五百金!’

江彬在一旁听见,立刻说:‘蒋知府,这条鱼你就买了吧。’

这明显是坑人,可出人意料的是,蒋瑶竟然答应了。他不但答应,还马上赶回家拿钱。没过多久,蒋瑶就捧着一些首饰和一堆衣服回来了。

朱厚照奇怪了:‘你这是干什么?’

蒋瑶昂着头大声说:‘国库没有钱!我只有这些东西。’

江彬吓得脸都白了,朱厚照却没有发火。

他低头想了一下,笑了起来,把鱼丢给蒋瑶:‘你去吧,这条鱼送给你了。’

事情到这里,也算告一段落了……”

玉絮:“听你这么一说,我不那么讨厌正德了。”

皓天:“说实话,在某些方面,我挺欣赏正德的。

当时,蒋知府可谓是多年死火山突然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打定了主意,就算死也要把朱厚照这尊大佛送出扬州。

不久之后,朱厚照派人来找他要当地特产——琼花。

蒋瑶先生是这样回答的:‘琼花本来是有的,但自从宋徽宗去北方打猎,这花就绝种了,所以没花送陛下。’

这是一句十分刻薄的话。所谓去北方打猎,学名是北狩,就是当俘虏的意思,这是明目张胆地把朱厚照先生比作亡国之君。

传话的人吓得目瞪口呆,半天呆着不动。

蒋瑶随即大喝一声:‘愣着干什么,照原话去回就是了,有什么事我来承担!’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朱厚照听到这句话,只是叹了口气,笑了笑,轻松表达了他的意见:‘也就这样了,我们离开这里吧。’

在这场皇帝与文官的斗争中,执著的蒋瑶胜利了,准备欢送朱厚照先生早离疆界。

可是朱厚照先生永远是出人意料的,就在他即将离开扬州的时候,找来蒋瑶,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自己不能白来,无论如何,你得搞点本地土特产品给我。

这就是传说中黑暗专制、恐怖独裁的明朝皇帝,如此低声下气的要东西,着实体现了其‘专制独裁’的本质……”

玉絮:“确实挺‘恐怖’的……这个真的是正德皇帝么?”

皓天:“童叟无欺,如假包换。朱厚照的态度固然让人吃惊,但更意外的事情还在后头。

对于皇帝的要求,蒋瑶只回答了一句话:‘扬州没有土特产。’

对此,朱厚照又是一阵苦笑。但皇帝大人就这么空手开路,似乎不太体面,结果无奈之下,他硬要了五百匹苎白布,也算挣回点面子。

蒋瑶终于松了口气。虽然他不喜欢朱厚照,但基本礼仪还是要的,人都要走了,总得意思意思。于是他命令下属摆了酒席,请朱厚照吃饭,算给皇帝大人送行。

可在酒席上发生的事情,却让这位知府终身难忘。

朱厚照郑重其事的接受了邀请,向官员们挥手致意。大家正准备聆听他的指示,这位仁兄却突然翻了脸:‘摆这么多酒席干什么,我也吃不了,你们竟然如此浪费么?’

下面的蒋瑶捏了捏自己的脸,怕自己在做梦。一夜之间,朱厚照怎么就转了性,成了勤俭持家的模范?

可皇帝大人似乎越说越气,发了话:‘我不吃了!’

看着皇帝发了火,官员们不知所措,现场气氛十分尴尬。

不过不用急,朱厚照先生的这句话还没说完。没等官员们反应过来,朱厚照却又换了一副笑脸,补充了刚才发言的下半句:‘把这些酒席折成银两,交给我就是了。’

现场立刻陷入了寂静。极度的寂静。

怎么着?吃不了打包带走也就罢了,您还要折现金?这兄弟还真讲实惠啊!

看着发愣发呆的官员们,朱厚照得意了,放肆的开怀大笑,就此扬长而去。

皇帝陛下自然不缺钱,更不用说这几个酒席钱。他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娱乐百官,其乐无穷啊!”

玉絮:“呵呵,如果能和正德交朋友,应该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皓天:“可我不放心呀!”

玉絮:“为什么?你不是挺欣赏他的么?”

皓天:“欣赏是一回事,放心又是一回事。朱厚照先生是个大色狼,你又长得这么漂亮,要是被她看见,还能让你离开么!”

玉絮:“哎,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谅他正德也不敢把我怎样。就算你对自己没信心,也该对我有信心吧!我是这么随便的女人么!”

皓天:“说的也是。我这么出色,你还不是照样没上钩。”

玉絮:“啐,少臭美啦!对了,你觉得正德是个怎样的人?”

皓天:“从朱厚照先生的种种表现来看,似乎可以给他定上一顶荒淫无耻的帽子。但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结论未必是正确的。

如果仔细分析这位先生的举动,就能发现,在他的种种反常行为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独特的动机。这种动机的名字叫反叛。

朱厚照不是一个适合做皇帝的人。

因为皇帝这份工作,是个苦差事,要想干好,必须日以继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