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个优等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600年的历史。这口钟音质悦耳,优雅宏亮,节奏明快,声音可传至四五十公里远。但由于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一直未能测出它的结构比例。解放后,才用超声速仪计算出它的重量为46。5吨。大钟的成分为铜80。54%,锡16。4%,铅1。12%和少量其他金属。这个比例被公认为造钟的最佳比例。相反,1733年俄国造的“皇钟”,重193吨,但是由于合金比例及结构的错误,敲第一响就震裂了。
大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如果组成它的部分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整体的解体。由此可以看出结构合理性的重要。
3。结构重组法
当年南京伪总统府内有些人不大讲卫生,在僻静处随地大小便,弄得府内花墙石径上臊气冲鼻。于右任先生对此十分不满。一日,他怒气冲冲找来一张白纸,挥笔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令侍卫官贴出去,以提醒阿猫阿狗讲点公德。不料,这个侍卫没有把字贴到院墙上,而是到高级裱字匠那里精心裱成直幅,恭恭敬敬地挂到了自己的卧室里。他的亲友们见了个个都惊羡不已,因为于右任先生是我国第一流的书法家,他的字可不容易得到。
可是这几个字就这样挂在卧室里显然是不妥的,那么这个侍卫官的奥妙何在呢?原来他把字的顺序改动了一下,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第22节:统摄法
这个侍卫官把一个系统内部的结构重新进行组织,于是便产生了新的功能。
……
7。统摄法
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位太子被扣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驾崩后太子准备回国继位。齐王要挟他割让楚东500里土地,否则不放行。太子为了回国只得先答应了。
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楚襄王。楚襄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臣商讨是否要割让500里土地给齐国。大臣们意见分歧严重,总体分为三派主张:其一,信誉为本,应该割让;其二,拒绝齐国的无理要求,派兵镇守;其三,给不好,不给也不好,既失信于人,实际上也难以和强齐抗争。最好的办法是求救于盟友秦国,请他们派兵援助。楚襄王决定不下,请太守慎子定夺。
不料,慎子竟认为三种意见都可以用。他的办法是:第一,派大臣到齐国献地,以示信用;第二,换猛将镇守土地,拒绝齐国之求。齐王大怒,质问楚使,楚使说:“楚君是守信的,至于地方官抗拒的事,请你派兵攻打就是。”于是齐军出动,这样就落入了慎子的圈套。因为楚国已经请来了强大的秦军,秦军元帅向齐王发出最后通牒,说:“你们当初阻拦楚太子回国,这是不仁;现在又举兵侵犯,这是不义。不仁不义,谁都可以讨伐。所以希望你审时度势,早点退兵,否则我们就不客气了!”齐王很紧张,只得赶紧下令退兵。
慎子的这种思维方法就是统摄法。
8。综合法
1945年,美国一家小工厂的厂长威尔逊看到蓬勃发展的各类信息活动、信息事业需要有新的技术设备为它服务,便研制出了新型的干式复印机。以往的湿式复印机在复印的时候需要涂上一种液体材料,而且还必须使用特殊的涂有感光村料的复印纸,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干式复印机在三四秒钟内就能复印出清晰的文稿来。
威尔逊就此申请了专利,并成立了塞罗克斯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威尔逊把这种成本只需要2400美元的复印机定价为29500美元,高出成本11倍以上,其利润超出了当时美国法律所允许的范围,美国有关部门认为其标价过高,不准销售。同时,有许多人指责威尔逊贪得无厌,认为其产品被禁销罪有应得。
其实威尔逊是一位颇能深谋远虑的企业家。他明知标价超过成本的11倍以上是会被禁止出售的,可他原定的目标就不是出售,而是出租和提供复印服务。出租复印机和提供复印服务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威尔逊担心获准会很困难,所以才采取了故意将售价定得过高以进为退的做法。当他的复印机因定价太高被禁止出售后,经营租赁和提供复印方面的服务便很快得到批准并合法化。
由于他的新式复印机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复印效果也最好,以他投入的资金来计算,他开展租赁业务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了他将复印机出售所获得利润的几十倍。到了60年代初,干式复印机终于以威尔逊所订的高价在各地畅销。
第23节:重新排列法
9。重新排列法
从前有个县官判决一个犯人,起先写的判词是:情有可原,理无可恕。后来,这个县官接受了贿赂,把判词颠倒了一下,成为:理无可恕,情有可原。这样一来,意思就不同了,这个犯人得到了从轻发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云南还是国民党的统治区域。昆明监狱关了一批爱国民主人士。蒋介石电令把为首的解往重庆审讯。电文说他们“情有可原,罪不可逭”。当时在昆明的代总统李宗仁等人故意把电文颠倒为“罪不可逭,情有可原”,并根据这颠倒的电文把他们释放了。
这两个例子中只是把句子进行重新排列,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叫排列组合法。
10。排除例外法
西特诺猜的聪明机智,在泰国是很有名的。有一天他对一些大臣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内心,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可以说出来。如果你们不信,咱们可以打赌!”
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就对西特诺猜说,他们愿意打赌。如果西特诺猜猜对了,每个人马上可以给他十两银子。不过,打赌得在皇上面前进行。西特诺猜答应了。
早朝以后,在皇上面前开始打赌了。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我十分清楚各位大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能把你们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诸位大人认为我说错了,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正相反,那请诸位大人立刻提出来。如果认为我说得不错,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完全一致,那就请诸位马上每个给我银子。”
停了一会,西特诺猜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一段话。百官听了,没有一个不同意,乖乖地认了输,给了银子。
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在座各位大人心里所想的,我了如指掌,那就是:你们的思想十分坚定,你们整个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图谋背叛和造反。”
文武百官谁敢不同意?谁要说不同意,那就等于向皇上宣布自己的不忠。
训练思维的辩证性
1。非此即彼法
在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人决心以演讲为终身职业,这个选择遭到了他父亲的强烈反对。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可得当心!你选择演讲作为终身职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说真话吧,富人显贵们会恨死你;说假话吧,贫民们不会拥护你。可是既然要演讲,你就得说真话,或是说假话。因此,你不是遭到富人显贵们的憎恨,就是遭到贫民们的反对,总之做演讲家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啊!”
第24节:对立同一法
儿子听了,莞尔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说:“父亲,您不用担心。如果我说真话,那么贫民们就会赞颂我;如果我说假话,富人显贵们就会拥戴我。我不是说真话,就是说假话,因此不是贫民们赞颂我,就是富豪显贵们拥戴我,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2。对立同一法
对立同一思维法是由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而来的一种规律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运用。其基本内容是:辩证思维应当通过揭示思维对象自身同一中的对立和对立中的同一,从而具体地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本性。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消除藩王割据的被动局面,提出“重本抑末”的政策,为汉景帝所采纳,开始削夺各藩王的封地。此举大大触犯了刘姓藩王的利益。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晁错被政敌借机攻击中伤,为景帝所杀。其实在中央政权与地方藩王的斗争中,晁错的方张是完全正确的。即使不削藩,吴楚七国也会伺机反叛。但削藩确实也更加刺激了他们。
到了汉武帝,削藩一事又被提上了议程,但武帝又恐重蹈“七国之乱”复辙。这时有一大臣献策,这次削藩不采取由中央政府将各藩王封地削减剥夺的办法,而是将其作为藩王们的内部事务处理,实行推恩,即废除以往封地只许藩王长子一人继承的规定,各诸侯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封诸子弟为侯。武帝采取建议,下“推恩令”,诸王皆大欢喜,而推恩越广,封侯越多,藩国的封地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名存实亡,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相抗衡。
在如何削弱各藩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这一问题上,晁错的主张肯定是对的,但是在具体的策略上,他是失败的。到了汉武帝,其实主张与目的仍然是一样的,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结果也就大大不同了。地方藩国与中央集权是对立的,前者越强大,对于后者的威胁也就越大,可是直接剥夺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可行的办法,既不直接剥夺藩王的封地,又能巩固中央集权呢?那么“推恩令”就集中体现出了这一点,既维护了现有各藩国的利益,又能巩固中央集权,既对立又同一,问题也就顺利解决。
3。质量互变法
质量互变思维法是由辩证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转化而来的一种规律方法,是质量互变规律在思维中的运用。其基本内容是:辩证思维应当依据思维对象的辩证法,通过从量变到质变和从质变到量变两种基本形式,从而具体地把握思维对象。
第25节:质量互变法
美国某小镇上有一位老奶奶,她曾是一位优秀的园丁。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
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她的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反对。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桔黄的。老奶奶在它们中间挑选了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最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一直坚持着。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像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来电话给老奶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老奶奶又问:你们是否还需要黑色的金盏花?
这个故事非常清楚地告诉了人们质量互变的思维方法。老奶奶用二十年的时间来进行选择、种植、收获,再选择、再种植、再收获,终于从金色的花培植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4。换位法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秘密报告,揭露、批判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民及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相信和器重的人,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当时干什么去了?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上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很难作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这样会使他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条,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思索了片刻,拿起条子,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起来,走上台。”
第26节:转化法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都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心里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纸条的人站出来。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
10。转化法
多年前,英国首都伦敦地下铁道的站台入口处安装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动活动楼梯。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又省时又省力。可是出乎设计安装者的意料,人们对这件发明的态度异常保守。电动楼梯开动之后,乘客和爱看热闹的人在入口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个个流露出惊奇和不信任的神情,只有几个胆量大的人上去试了一试。虽然试乘的客人都安然无恙地到达了顶点,一向以谨慎稳健著称的伦敦人依然对电动楼梯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谁也不肯贸然启足。
一连数日,尽管电动楼梯始终开个不停,搭乘者却寥寥无几。最后还是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才很快摆脱了困境。
你知道他们采用的什么办法吗?
原来,他们想的办法是雇用一位装着木制假腿的残疾人,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停地乘电动楼梯上下。在残疾人一天的现身说法和表演下,大家想,一条腿的人都安然无恙,我们还担心什么呢?于是人们纷纷踏上活动的梯级,楼梯上挤满了乘客。
11。渗透法
宋真宗年间,皇宫里着了把大火,烧毁了几座宫殿。皇帝让丁渭组织修复工作,并责令他尽快完成。
丁渭想,盖房子修宫殿需要很多泥土和砖瓦木料,这些东西要从外地运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得想个好主意。丁渭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了个好主意:他命工匠在皇宫前面的大道上挖土,然后将土运到皇宫里面,这样修复宫殿的泥土就够用了,同时原来的大道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深沟。他又命人把深沟与城外的汴水沟通,使汴水流入沟中,这样运送木料、砖瓦的船只,就可以通过这条人工河直接驶到皇宫的大门口,从门口再运到工地就省力多了,修复皇宫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很多。修复工程完成以后,剩下了许多烧焦的碎砖瓦、垃圾和废土,丁渭让人把它们填入沟中,使深沟又成为原来的大道。
第27节: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1。对照推理法
三国时期,蜀国因天旱缺水,于是刘备下令禁止酿酒,如发现再有酿酒的人,就要判他有罪。后来,官府在有的百姓家搜到一些酿酒工具,朝中有人坚持要把他们和酿酒的人同样治罪,昭德将军简雍很不赞同。有一天,他和先主刘备出外游玩,看到一男一女在路上行走,忽然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刘备十分惊奇地问简雍:“卿何以知之?”简雍说:“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刘备听后,哈哈大笑。于是,宣布那些只有酿酒工具而无酿酒行为的人无罪。
简雍的话虽然十分不雅,但他意在说明的道理却是对的。定罪量刑,只能以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人有某些犯罪的条件就认定其有罪。国家的法律法令事关大局,错误的法律令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简雍用逻辑上的类比方法把这一道理说行极其透彻,又极其浅显,因而使刘备不能不采纳。
2。比较推理法
从前有个卖油郎,娶了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她每天把丈夫卖的油偷偷地舀一勺装进罐子里。到了年底,丈夫愁着没钱还账,更无钱过年。他媳妇就把一罐子油拿出来说:“这是我积攒下来的,拿去卖了还账吧,剩下的钱再买些过年用的东西。”卖油郎可乐坏了。
这件事被一个卖皇历的人知道了,他回家就向自己的妻子夸卖油郎的媳妇。他老婆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哼,那有啥稀奇!”以后她每天也偷偷地藏起一本皇历。到了年底,丈夫愁着还不了债,她就把一大摞皇历拿出来,让丈夫卖了还债。她丈夫看着这一堆老皇历,哭笑不得。
卖皇历的人的妻子犯的就是“机械类比”的错误,油和皇历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东西,而她却一定要把它们进行比较,那必然得出荒唐的结论来。
3。个别上升到一般法
凡是参观过乾陵的人都知道,在气势磅礴的乾陵中,至今还立有一块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生前曾经很热衷于给自己歌功颂德,并曾在端门外铸造天枢,以记述和炫耀自己的功业。可是为什么死后会只树碑而不立传呢?于是这块无字碑引起了众多后人和研究者的好奇,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但只有后来的一种看法为大多数人认可。
魏明孔认为,“无字碑”是对清高者的美誉,这是唐代的一种风尚。他是这样来证明他的说法的:据《北梦琐言》称,唐代士大夫崇尚清介,如身为礼部尚书的赵崇,标质堂堂,不为文章,号曰“无字碑”。唐代著名诗人、诗评家司空图在《诗品》中强调“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成了唐代及其以后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28节:求解法
由此可知,在唐代人们崇尚清介,世人重“无字碑”之号,所以武则天以此自喻,立了“无字碑”。这恰恰正是武则天称颂自己的方式之一。
通过魏明孔猜测“无字碑”的这个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路。
4。求解法
一只鸟从教室敞开的窗户飞了进来,找不到出去的路了。这时,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们一同把这只鸟向敞开的窗口方向驱赶,但是没有成功。然后,他们决定抓住这只鸟,好把它拿到教室外面放飞,但是他们也没人抓住这只鸟。最后,老师建议大家静下心来,争取想一个好主意能让这只可怜的小鸟返回到外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马上想起鸟类的趋光的特性,于是他们把教室的窗户都关紧,拉上窗帘,只有一个窗户例外。然后,他们把教室里的灯也全部熄灭,独独打开那一面的窗户。这样,在这个黑暗的教室里,受到那束透过窗户的光线的指引,这只小鸟飞了出去。
5。假设决断法
日本的第一个南极越冬探险队,在拟定去南极作首次越冬考察活动的计划时,被如何携带燃油的问题难住了。要在冰天雪地里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燃料是个重要问题,没有燃料,探险队无法生存。怎样才能保证燃油源源不断地从大本营输送到探险队驻地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桶装办法,那就必须经常动用直升飞机,或者用雪撬运送,这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十分危险,遇到坏天气就会中断。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队长主持下,探险队召开了会议。会议开始时,讨论并不热烈,后来有人随口说了个笑话,说是能像自来水一样用管子输油就好了。这句话启发了大家。大家认为用管道运输油料是个好办法,但是如何来连接管道呢?用普通的工程办法,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是行不通的。这时,又有人提出:用布带沾湿冰冻后,仿照玻璃钢管连接法,油不会从连接处渗漏出来。这个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队长就进一步引导大家分析讨论,最后研究出了一种办法,创造了用冰冻布带连接的输油管线,保证了探险活动的成功。
6。推及个别法
有甲乙两人为了管旱烟袋争吵不休,彼此都不相让。甲说:“这烟袋是我的,我花了重金购买的,是我心爱之物。”乙说:“这管烟袋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我们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了。”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拉拉扯扯到了县衙门。
第29节:求证法
县令听了两人的争辩后,就说:“这烟袋确实不错,制作精细,取材黄藤。根据你们所说,都无证据,老爷我断给你们谁都不公平。现在本县出十五两纹银买下。你们都心爱这管烟袋,今天本县就破例让你们在堂上各抽三袋烟,抽完以后你们各取一半银子回去。”
在抽烟的时候,甲吹不出烟灰就连续地在地上敲击,要把烟灰敲出来。乙吸烟吹不出烟灰,用一根小竹片挑出烟灰。
等他们二人把三袋烟吸完时,县官把惊堂木一拍,大声说:“你们谁是烟袋的主人,谁想假冒顶替,我都知道了,还不从实招来!”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不是不肯招。后来,县官指着甲说,“你就是冒名顶替的,为何不招?照你这样在地上敲击,这烟袋早就敲坏了!”
说得甲只好低头认罪。
在这个故事里,一般性的原理就是黄藤材料的烟袋是不可能经历长时间的敲击的,推及到个人,那么不管是谁,都不能长时间对它进行敲击。县官从他们二人吸烟的惯性动作来看,很显然如果甲是烟袋的主人,那么这个烟袋早就已经毁坏了,所以甲是冒名顶替的。
……
14。求证法
人的头颅,一旦离开了躯体,瞬间内,到底有没有知觉呢?法国有位医生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头颅掉地后在瞬间仍然有知觉。那么他是怎么来证明的呢?这可不像其它的实验那样可以通过仪器找到答案。
这个医生是这样来证明的,他先在死囚中找到一个身体素质好、气质刚烈的江洋大盗,答应他如果积极配合实验,医生愿付一笔可观的酬金以赡养他的母亲。实验的设计是,当强盗的头颅一掉下来,医生马上跑过去拾起他的头颅,呼唤他的名字,如果头颅有知觉,听到呼唤声,眼睛就睁开来瞧一瞧。
行刑的时候到了,当头颅滚下来,医生立即把头颅捧起,面对自己,大声呼唤其姓名,只见紧闭着的眼睛慢慢地睁开,朝他看了一下,然后又合拢。接着再喊时,眼睛却再也没睁开。这就说明,当头颅离开躯体后,虽然心脏已经不能供应脑细胞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而脑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死亡。
15。连环类推法
商朝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双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箕子感叹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雕的杯。有了这些珍贵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豆做的饭和野菜汤,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再愿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真禁不住为他担心。”
第30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为他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以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狗马珍宝,奇禽怪兽充塞其间。同时在鹿台旁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为戏,而纣王狂笑着观看取乐。
慢慢地,全国百姓纷纷起来造反,连士兵也倒戈反击。最后,纣王死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1。变通法
它是从思维的一个方向通到另一个方向。变通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有两个园丁在菜园里干活。园丁甲看见白菜叶上生了虫,便把虫捉了踩死;园丁乙看见了,就埋怨他不该踩死虫。于是,两个园丁便吵了起来。
这时,主人带着管家走了过来,责问他俩为什么吵架。
园丁甲说:“主人,我看到虫子在吃白菜,就把虫子捉了踩死。我觉得,不踩死虫子,怎么能保护白菜呢?”
主人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园丁乙说:“主人,虫子也是一条生命,它不吃白菜怎么能活下去呢?而园丁甲却把虫子捉了踩死;我要不阻止他,怎么能保护虫子的生命呢?”
主人也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站在一旁的管家有些迷惑不解。他悄声问:“主人,根据逻辑学上的道理,要是两种观点发生矛盾的话,其中必有一错,而不可能都是对的。”
主人又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这个菜园的主人就具有思维的发散性,认识到第一种观点是从保护白菜的角度看问题;第二种观点是从保护生命的角度看问题;第三种观点是从保持逻辑的一致性角度看问题。
2。多重感官法
曾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为人心计颇多,很少有人能瞒骗过他。但是有一回他手下的一个特工却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联邦调查局的所有特工都要严格控制体重,那些过于肥胖的人知道,一旦胡佛发现他们大腹便便,肯定轻饶不了他们。有一次,一位特工被提拔为迈阿密地区特警队负责人,胡佛安排好了要接见他,但是这位仁兄发福得厉害。怎么才能过这一关呢?他到街上买了一套衣服,号码比他平时穿的要大许多,这样给人的假象就是他已经减下很多体重了。
他穿上这身衣服去见胡佛,一见面就感谢胡佛提出了控制体重的要求,说这简直就是救了他的命,胡佛听了以后还连连对他夸奖。
第31节:材料发散法
3。材料发散法
是以某个物品为“材料”,以其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多种用途。1983年7月,广西南宁召开中国创造学第一届学术讨论会,日本创造学家村上幸雄在会上提出:回形针到底有多少用途?会议一下子热闹起来,代表们在会上提出的用途,加起来总共20种。村上幸雄竖起三个指头,大家认为是30种,当他说明是300种时,大家无不感到惊讶。尤其是村上幸雄当场通过幻灯片,映出回形针的众多用途之后,似乎他的创造优势已成定局。这时,参加会议的许国泰同志,写了一张纸条,表示他借助于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能说出回形针的三千种,三万种用途!于是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会场。
4。功能发散法
是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有一次在某地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表演,一些平常被人们遗弃的垃圾,成了这次时装表演的主要原材料:用旧报纸、画报做的衣衫;用易拉罐做的衣裙的饰物;用旧光碟做的头饰等应有尽有,眼花缭乱,让人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出发,没有废料一说。因为借助于功能发散,可以变废为宝,使一切废物得到利用。
5。结构发散法
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来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在北戴河孟姜女庙前檐柱上有一副对联,原文如下: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根据“朝”有两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