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库金会
第一章
2003年8月17日,家住鄂西北十堰市的库金会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主嘉宾邀到北京,与正在北京读书的大儿子库博飞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北京市部分师生、家长一块,探讨有关家教的话题,在观众和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库金会出生于1959年。1966年至1972年读了7年书,出校门时写信都不会,半文盲一个。小时候,他家十分贫困,吃米糠和野菜长大。
后参军入伍,在部队勤奋好学,凭着抄字典、背诵《铁道兵报》上的文章,练习写通讯报道等顽强的毅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从部队转业后,通过自学,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家教实践,他不但将自己两个调皮平凡的孩子培养成了十分出色的优秀学生,而且著书立说,写出了畅销家教书《没有不成功的孩子》。
两个智商平平的孩子成功跳级
人们习惯地认为,孩子读书成绩好就是聪明。反之,成绩不好,就是愚笨。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跳级的孩子,传统看法就是天才。只有极聪明的孩子才能跳级。可是,库金会不那么看。他说,他的孩子智商平平,绝不是天才,可他却要培养孩子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3年1月24日,《十堰日报》在一篇报道库金会家教事迹的稿件中加编者按说:“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成功地跳了一级,这在十堰地区是少见的,甚至在全国也不多见。库金会先生的两个孩子都成功地跳了一级。他说,他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早知跳级那么容易,他一定让儿子们跳三级!”
库金会两个儿子跳级,说起来简直像“神话”,使人难以置信。
他的大儿子库博飞在小学1至5年级成绩不错,但在全班、年级、在他们单位五十多个同年的孩子中,不是最好的,他却让儿子跳了一级,由小学五年级直接升到初中,到十堰市六中读初一。而他的小儿子库稳飞,在小学则是一个差生,差到什么程度?一个差生又是怎么能跳级?我们不妨看看库稳飞小学时的班主任、十堰市武当路小学刘策明老师写的文章,从中能得到一些答案。
成绩平平的学生跳了级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小学教师刘策明)
1998年9月1日下午18时左右,我作为当时六班班主任,在清点新学年开学报名人数时,发现少了一名学生。尚没报名的这位同学名叫库稳飞。他爸爸是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教育科科长,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时,正好孔校长和教导主任到我们年级办公室来了。我对孔校长说:“我班只差库稳飞同学未来报名。”孔校长说:“暑假你回家休假去了,库稳飞的老爸拿着市六中陈桂厚校长签发的录取通知书找我,取走了他儿子的学籍档案,跳级上初一去了。”
听了孔校长的话,我一时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简直不可思议,库稳飞居然可以跳级!他爸单位的十几个孩子都是我班学生,哪一个的学习成绩不比库稳飞强?库稳飞都能跳级,我们班岂不是90%的学生都可以跳级?
一晃已是五六年前的事了。但库稳飞跳级的事情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记得当年库稳飞在全班个子最矮,坐在第一排,学习成绩太一般了,从未考过90分,平时测试只有六七十分,八十多分是最好成绩。这样的学生在我班55名同学中只有八九人。我们学校学生得满分很普遍,而考不及格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但库稳飞有时就能给你弄个不及格出来。
第二章
库稳飞的爸爸是教育科科长,对教育当然是十分重视,几乎天天都要到学校来一趟。可他儿子除了作文写得较好外,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智商也就是和大家一样,普通极了。上课时,表面上看他坐着不动在认真听讲,但经我多次观察发现,他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没听老师讲课。他的心思在想着别的,一问答非所问,不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倒是能完成,但潦草、马虎,很难辨认,错的也不少,明显的应付差事罢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却不声不响地跳级上了三年制的初中。
后来我时常记着这个学生。听市六中的老师讲,在库稳飞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却奇迹般地一下子上去了,在初一时就进入了前列,一直排在全班前十名。
听他爸爸说,库稳飞2004年6月份要参加高考,上一类重点大学没问题,目前在高三学习成绩很优秀。自从听了库稳飞爸爸的家教报告会后,才解开埋在我心里六年之久的库稳飞跳级之谜。
库金会让这样的差生儿子跳级,堪称一个奇迹!以库稳飞小学那样差的成绩,只有留级才正常,可库金会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儿子跳级。难怪当时他们单位不少人说库金会有神经病,脑子不正常,会毁了儿子的一生。他的兄弟和亲戚也极力反对这样做,但库金会谁的话也没有听,走自己的路,大胆做他的家教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刘策明老师的文章只是一个旁证,证明智商平平、成绩中下的库稳飞奇迹般跳了级,证明智商平平、成绩普通的孩子的确能跳级。但怎样才能保证跳级成功呢?库金会在他的家教实验中,摸着石头过河,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以一种马拉松长跑的坚韧毅力,将这一“神话”变成现实。
他创造了家教马拉松纪录
库金会说:“让孩子跳级容易,从这个年级弄到那个年级就是了,但要使跳级成功,就必须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最终考上一类名牌大学,这才算跳级成功!”
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梦想,孩子进入初中后,他就多年如一日,每天到孩子的学校去一至二次。他家离学校有3华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步行去学校。1999年秋,大儿子考上了市一中,学校离他家更是远达12华里,下了公交车,还要爬一个500米远的山坡才能到达学校。尽管如此,每天中午,他仍坚持利用午休时间给儿子送一餐饭。可小儿子初中的学校与大儿子高中的学校方向正好相反,中间相隔15华里,17个公交站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怕苦累,雷打不动地来回奔跑于两个儿子所在的学校,常常一身泥一身汗,让学校的不少老师和同学都为之感动。2001年,小儿子也以较好成绩考入了大儿子所在的同一所高中,这才减轻了他两头跑的艰辛,每天可以将两份午餐一块送到学校给孩子们吃。
很多人不理解库金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一是很累,多年如一日,不能午休,家长太辛苦;二是算经济账,也根本就划不来,因为两个儿子买一餐饭只要6元就足够了,住校每人一年才50元,平均每天才几角钱的住宿费,他却让儿子都走读。当时全市住这么远的路走读,仅此一家(如今,根据库金会的教子经验,已有不少人也让孩子远距离走读了)。库金会说,他们单位男职工,人人都打麻将、斗地主,就他一人不参与,因为他没有时间娱乐。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这样累呢?
库金会的回答让我们茅塞顿开。
第三章
他说,这样做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恒心。一个人干事业最起码的功底就是吃苦、耐心、毅力和意志。
二是给儿子作表率。他说自己平时坚持到学校送饭,这看似教条、形式,实际上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锻炼其坚强毅力的得力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形中也感染了儿子们。
三是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便针对问题有目的地施教,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库金会说,现在许多家长都苦于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就给一些受不良影响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说谎、蒙骗创造了条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孩子一次次说谎得逞,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有些甚至走上邪路,这类例子很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家长不是检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够不够,了解够不够,尽没尽到一个家长的职责,反而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学坏了,抱怨学校风气不好,管理不严。其实孩子学坏,一大半责任在家长,要是家长经常到学校去,观察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问题及时施教,孩子就不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就说不上学坏了。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库金会自孩子上小学起,就坚持每天去一次学校。在小学阶段,他主要是到学校观察孩子活动的情况,研究孩子的心理活动。他不但观察自己的孩子,还观察别人的孩子,同时找老师了解情况,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差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哪些区别。他还用很大精力研究放学后各种类型孩子的活动情况。他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能径直回家,不在路上疯玩;反之,家庭教养不严,学习成绩差,孩子就会利用放学回家的点滴时间,或去游戏机室玩一会儿游戏,或在小玩具摊点上瞎看,有些甚至到处疯跑着追打。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他敏锐地观察到早恋和青春期叛逆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杀手”。他就每天对孩子施以正面的感化教育,以情感人,一日至少进行三次教育,他还形象地把这比喻成“孩子天天掉进染缸,家长就要每天从染缸里将孩子捞起来洗一洗”。
因为孩子们在一起,都处在青春期,平时在一块儿吹侃的内容都极“前卫”,孩子稍不注意就会“中毒”,影响一天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如果偶尔管一次,打骂一两次,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幼稚,还一肚子委屈,认为和家长无法沟通,有些再也提不起学习劲头。
他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秘诀
现在,家长们普遍反映与孩子沟通难,家长的话孩子一点也听不进,你还未开口,他就捂起了耳朵,还叫你闭嘴!有的甚至与父母动起了拳头,令家长们伤心不已。库金会说,他天天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许多家长谈到这些都失声痛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库金会的孩子是典型不听话的孩子,他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他坦言,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有过失败,也经常被儿子“训斥”,至少每周要被孩子“训”一至两次。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听话呢?为什么对家长那样反感排斥呢?库金会经过反复的长时间观察研究,再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这种排斥是普遍现象,即使对那些非常听话型的孩子来说,青春期也常常会出现逆反心理。他回忆自己在14岁那年,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对父母的打骂斥责产生了抵触情绪。
第四章
而小时候,库金会是典型的听话型孩子,父母说一不二,村里人都说库金会像个姑娘伢,很乖,弟弟们小时的屎片尿布都是库金会拿到小塘里去洗,全村人都夸他懂事听话,是父母的福气。可到了14岁那年,他就变了,有时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常常认为父母说得不对,做得不对,不如自己聪明,一个一向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就变得不听话了,对父母再也不是言听计从了。
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库金会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认为如今的孩子懂事更早,不听话的年龄大大提前。到了初中阶段,父母再想要孩子听话,做个乖乖娃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就要想办法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法。
库金会的孩子虽然也经常“瞧不起”父亲,但却能够与父母沟通,能听进父母的话。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库金会说有。
一是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诚信为本。打小时起,他就教孩子说话做事不骗人、不食言。现在的孩子都有一个通病————撒谎。要改掉这个毛病,只有一条路,就是家长以身作则,诚信为本。库金会在孩子面前说话,从来一是一、二是二,许下的诺言一定兑现,要么就不轻许诺言。现在许多影视剧中表现的英雄人物,特别是一些领导人物,在孩子面前常常承诺星期六星期日带孩子去公园玩,但总兑不了现,直到在与坏人拼搏负伤临死之前才想起此事。库金会认为,英雄人物这样的情节不值得宣扬。首先他们不讲诚信,在孩子面前说谎,要知道,孩子也是人啊!只要是人,人格是平等的,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事不当事呢?要么你不承诺表态,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
二是与孩子交朋友。与孩子交朋友,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许多家长始终放不下架子,特别是一些当领导的家长,在外面是领导,人家见了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回到家里他也处处盛气凌人,以领导自居。其实,孩子们却不这么看,你是他(她)父亲或母亲,你的水平、品德,孩子们一清二楚,你在家中摆什么架子显什么谱?
库金会与孩子交朋友很特别,有时就不像父子关系,他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两个儿子搂肩搭臂说话,还不时与孩子们开开玩笑。
周末,与孩子们在家中客厅里打打乒乓球,做做健身活动。家中的家务事也与孩子们经常交流,甚至家中的财产积蓄都如实地告诉孩子们,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也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孩子们对父母就有一种信任感,认为父母把他们当大人一样看待,孩子们也就很容易和大人交心,把他们在学校里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学习上、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如实告诉父母,与父母沟通,使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朋友关系,沟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三是沟通要有技巧。库金会虽然与孩子是朋友关系,沟通并不困难,但小秘密人人都会有,有时在有的问题上是并不好沟通的,比如早恋问题,性教育问题等。还有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好启齿的问题,都需要有沟通的技巧。
大家知道,谈判需要艺术,谈判高手胜过百万雄兵。有时通过谈判能赢得百万千万的财富。同理,在与孩子沟通时,技巧非常重要。
比如,读书能升官、能发财,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即使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也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明白了上述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们都知道读书重要,一些孩子又为什么不愿用心去读书的原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厚着脸皮”使孩子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这就要有说服教育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
因为孩子们明白的道理,你再去原话照说,苦口婆心地告诫孩子:孩子呀,读书很重要,考上了名牌大学,今后就有个好前途,能享福一辈子。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孩子比咱们更清楚,他已明白的道理,家长再去重复,孩子只能是逆反,家长还未开口,他就捂起耳朵叫你走人。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不去努力,都是怕苦、怕累、年幼贪玩,图一时快活和青春期叛逆造成的。家长平时的说服教育和沟通就应该围绕这些进行。
比如,面对让千千万万家长头痛的孩子早恋问题,库金会早在孩子读初二时就开始预防了。他并不是直白白地叫孩子不去谈恋爱,也不讲谈恋爱的坏处,因为如果那样去讲,孩子肯定逆反。他的方法可以说独出心裁,他把北宋真宗皇帝写的一首诗抄下来,贴在家中卫生间的门上,放在儿子的桌子玻璃板下,还一句一句把这首诗用白话文翻译给儿子们听。这首诗就是家喻户晓的: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虽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太直白、太世俗的注解,但它对正值青春骚动期、受外界各种诱惑而影响了学习的孩子,却有一种独特的规劝和警醒作用。库金会的孩子们在家中天天能看到这首诗,自然入耳入脑,扎根下去。这对于孩子平时的早恋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孩子即使想早恋,但一看这首诗就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读不好书,爸爸也说得很明白,那就什么都没有,只有出去打工的份儿,一辈子都得为生计奔波。
有时,库金会还会突然在饭桌上和儿子们开开玩笑说:“博飞、稳飞,爸爸多么想你们兄弟俩都能给我找一个清秀漂亮的儿媳妇回来啊!”这些话表面上有挑逗的意味,但骨子里却是在警告儿子,只有考上全国一类重点大学才行!你们自己都考不上重点大学,还想找有出息、有姿色的姑娘,只能是痴心妄想!自己不成才,没有做人的本钱,出色的姑娘怎么会下嫁给你呢?那永远都是白日做梦!
用爱心和汗水创造家教“神话”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库金会十分有野心,想从孩子幼教着手,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在孩子尚没出世之时,他就计划孩子将来考清华大学,为此,他专门到清华大学参观了两次。他在幼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可都收效甚微。孩子读小学、初中后,对孩子的成才,他一度丧失了信心。儿子在初中排名30多名,全市城区23所初中,儿子的名次不就在600多名吗?600多名的位置,连大专也考不上啊!他当时真是绝望了。
但是,这种绝望他没有告诉儿子,还一个劲地鼓励孩子,目标是清华,最差也要考到北京去,上北京的大学!他当时想的,就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做实验,尽最大的努力,看普通智商的孩子能否考上重点大学。
由于他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孩子们一道去努力,奇迹终于出现了。
大儿子1999年8月如愿考上了市一中,排名189名;2001年小儿子交8000元也上了市一中(与免费上市一中录取成绩差5分),排名302名。
这些个名次不要说上清华,即使上国家一类重点大学差距也不小啊,但他仍决心要创造奇迹!根据他多年来调查研究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果断决定,让孩子远距离走读(学校离家6公里),自己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为孩子们送一餐饭,并在吃饭时,适当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他决心用真情、用爱心、用汗水激励儿子们去创造神话。
第六章
他说,当年和大儿子在市一中新生开学典礼上,看到全市中考状元的发言,那种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父子羡慕极了,用的是仰视的目光看状元,并认为这就是天才!
说来也巧,全市的中考状元和城区的中考状元和大儿子库博飞竟分到了同一个班————8班。班主任名叫张水松,是国家级优秀数学教师。
库金会和大儿子当时制定的目标是考国防科技大学,力求每次考试比状元们缩小一点差距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们认为常人哪能跟天才比呢!
没想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库博飞在9个科目中,有两个科目超过了状元们,虽然总分比状元少得多,虽然只是文科科目超过了状元,但也足以说明状元、天才不可怕!天才也是可以战胜的!于是他鼓励儿子,向状元看齐,向天才看齐,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父子俩的同心协力下,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高二期末考试时,一举超过了两名状元天才,全班考第一,全年级第四!到了高三,还一举夺得全年级应届生第一名!在此期间,大儿子还自修了部分大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并创下一人拿三个奥赛奖的全校历史纪录,只可惜当时保送上清华时,省里没有将库博飞上报进入教育部保送生网,从而失去了破格上清华的机会。为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还通过市一中教务处,给库博飞回了一封信,鼓励库博飞报考清华。令人惋惜的是2002年库博飞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考了635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后被北航录取。
库博飞上大学后,库金会就全力投入到培养小儿子的实验中去。
目前,小儿子库稳飞已由年级300多名上升至60名,已有把握考上一类重点大学了。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迷信天才,再认为你的孩子笨吗?当你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听话的,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法教育成材了吗?
“出格”的家教“定理”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这是库金会家教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核心“定理”。有人可能会对这一“定理”产生怀疑,认为太绝对,库金会则作了如下解释:在所有孩子的总数中,有大约百分之四的孩子是不需要家长用心去培养,就能成才考上名牌大学的,这其中包括一部分身处逆境发愤学习的孩子。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孩子属于弱智,是难以培养上名牌大学的。但这部分孩子却可以通过其他关爱方式,培养他们在其他方面成功,如弱智者周舟在人们的关爱呵护下成为出色的音乐指挥家。剩下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则必须要在良好的家教条件下才能成才。而这百分之九十一的孩子,其智商和潜质只要得到充分挖掘,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精心呵护,几乎人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北航、复旦等一类名校。
佐证这一观点的,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1976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在美国选择了一所小学作心理学实验。他们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预测”,然后煞有介事地挑选出一批“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提供给老师,并且特别叮嘱老师一定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只是罗森塔尔他们随意拟定的,并没作特别调查和分类。说白了,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一群孩子划分出了两个类型。但奇迹发生了,几个月后,凡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有了相当迅速地提高,而且变得开朗、活泼、自信,求知欲旺盛。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教育原则。
第七章
尽管罗森塔尔那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它却使不明真相的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偏爱,从而更尽心地对他们施教。在这种深情厚爱下,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平平的,都充满了自信、自强的心理,奋发学习,努力进取,潜质得到极大挖掘,学习成绩也就随之跟了上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学生人为地划出等级,偏一个向一个地进行施教(这在后面的“零理论”中还要具体讨论),但家长却可以做“罗森塔尔”,把自己的孩子划入“具有优质发展可能”的行列,进行严格的管理,给以充分的关心、呵护、鼓励、润泽,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拼搏,从而走向成功的行列,跨进名牌大学的校门。库金会的家教实验,就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他两个智商平平又调皮的孩子的成功,可以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孩子的成功。
让孩子跳级去
为巩固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采用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留级,为此不惜托熟人,找教委,磨嘴皮,编各种理由,想千方百计,真是煞费苦心。家长望子成才心切,生怕孩子在学习中有一点闪失,巴不得孩子留一级,学习成绩稳定一点,将来考个名牌大学。
库金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不去找人帮自己成绩平平的孩子留级,反而大胆鼓励孩子跳级。为孩子能跳级成功,他倒是去找了一些熟人帮忙。关于他孩子跳级的事,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少人说他是神经病。神经病就神经病,任人说去,他就是让两个儿子都跳了级!
他大胆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并十分难得地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家长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别怕,让孩子跳级去!
他说:“每个智商平平的孩子,只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都可以成功跳级,有些还可以跳二到三级。”“有些知识是可以跳跃的,尤其小学时的一些知识。”(他的两个孩子跳级都是在小学时期。)他说:“跳级,能使孩子增加紧迫感,要想把成绩赶上去,跟上新班级的其他同学,就必须更加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迎接高考,进入名校将打下牢固的基础。”
让孩子成功跳级,库金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孩子上学年龄必须是6周岁或6周岁以上。孩子上学年龄太小,本身智力发育没跟上,接受正常教育都有一定困难,再让他(她)跳级,就勉为其难了。二是跳级后家教一定要跟上,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引导和生活服务。特别到了高中,更要每日实施教育,使孩子尽快适应跳级后的新环境、新学业,把成绩赶上去,巩固下来。
不然,跳级虽然跳成了,但成绩上不去,等于白跳,有的不仅考不上全国名牌大学,甚至考个三类大学都危险。
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
库金会的家教理论不仅大胆否定了传统的幼教理论,否定了“小学阶段重要”论观点,否定了“高中阶段自由发展”论,而且还明确提出了“高中才是学习真正的冲刺阶段”,并且把它作为他多年家教实验的核心主题来进行。
库金会认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最终的高考。在12年中小学读书生涯中,前面9年的义务教育,小学只能算为高考服务的第一阶梯,初中是第二阶梯,冲刺则在高中三年。即使前面9年的基础牢固,成绩再好,但若高中三年不努力,一切也白搭。
第八章
库金会根据近年来的统计对我说,近年全国每年近三千万初中生,能升入高中学习的,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三年高中下来,却有六成多的学子在高考中总成绩不及格。这是一个多么严酷和可怕的数字!一点人情味也没有,竞争的法则就是如此残酷!高中三年不努力,不去奋力拼搏,最终即使天赋再高,也难逃被淘汰的残酷竞争法则。所以,全国广大的家长们,无论你们觉得多么辛苦,高中三年的家教也一定要跟上,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舍得付出。因为你已经付出了九年(一些家长加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对子女进行家教,付出的就更多)辛勤的汗水,孩子就要摘取丰硕成果的三年,你不强化管理,放弃,那会有多可惜!你不仅放弃的是前些年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更放弃了孩子一生的前途,这个损失可是用什么数字都无法来衡量的了。
可怕的“玩学习”:
12年=3个月=0
前段时间,一些经典时髦书籍兜售的“玩学习”,曾经使不少学生和家长痴迷于其中,总盼望找个什么捷径,“玩”到名牌大学去,“玩”出个硕士、博士来。可天上能掉馅儿饼吗?自古没有!期望出门就捡个金元宝,在家就攀上珠穆朗玛峰,那都是痴人说梦。
对于“玩学习”,库金会感慨万千地说:“这是在麻痹正在苦读的孩子,是标准的误人子弟!十二年寒窗啊,大家都在进行一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