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父母好孩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父母虽然明白了“责骂孩子不好,肯定和夸奖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好”的道理,可是自己却做不到。眼看孩子不用功学习,甚至捣乱,不骂他反而夸他,这的确很难做到。此刻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地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是一位事业上十分成功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一次我去宁波参观她办的学校,她对我谈起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事情,令我大受启发。

徐亚芬的儿子上小学时,语文成绩很好,但不爱学数学,所以成绩较差。一次,儿子从学校回来,对妈妈说:“学校给我们测智商了。老师说我右脑比左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数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看来,我的数学成绩是上不去了。”

徐亚芬惊讶地说:“是这样吗?有空我去问问老师。”

她真的去了学校,找了班主任,并暗地里与班主任达成了一项协议。几天后,徐亚芬十分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告诉你一件大事,我去学校问过老师了,老师说他搞错了,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学数学会比语文强多了!”

“是真的?老师真是这么说的?”儿子睁大眼睛,兴奋极了。

“是呀,老师说,他看错结果了,他说的是另一个同学而不是你,你是左脑比右脑发达。”

儿子信以为真,真的认为“我的数学一定能够学好,我很行”。这使他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从此,在学数学的时候,恢复了自信,提起了精神。

所以,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夸孩子也要会夸,不能简单地戴高帽,那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记得有个男孩曾对我说,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一听这个,他就烦了,马上扫兴地说了一句:“真没劲!”而另一位妈妈不是这样,她六岁的女儿常常爱在家里没人时收拾房间。妈妈回来了,总是惊讶地说:“哎呀!这么干净啊!这是谁干的?”于是,女儿从门后跑了出来。妈妈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是你干的,你真了不起!”女儿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很行,下次妈妈出门,她还继续这样做。

当然,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儿童期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你真了不起!”但如果他们长成青年了,你再这么说,他们八成会认为你要叫他们做事而不理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做的事情带着夸奖的口气说给别人听,但又要让他们听到,让他们感觉到“骄傲”。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师肯定,被社会肯定。只要能针对孩子的优点去夸奖他、肯定他,他就会变得更好。

我经常听到父母们为了孩子大伤脑筋而发出的叹息声。这是因为你想着他很差劲,所以他才真的很差劲。如果你能换一种想法,确信“孩子哪有差劲的道理”,并用这样的心情去指导孩子,我想他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孩子不可能由父母或老师来“改造”他,必须让他自己来“改善”自己。不管你心里对孩子有多少的企盼,想如何去改造他,并且用各种办法改造他,仍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你想改造他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即使你多方为他设想,他也好不了。因此必须相信这一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改善自己,他不想变化也是不容易的。面对我们身边那些脑子慢或爱捣蛋的孩子,绝对不可以打骂,他们更需要肯定。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的孩子来说,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

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要让今天的孩子成功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迫切需要调整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改善孩子成长的环境。

写在前面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窒息。

环境是人创造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有心理障碍、心胸狭窄的孩子。

有一位心理学家精辟地概括了孩子与环境的14种关系,其中有7种不良环境,有7种健康环境。请你对照一下,你的孩子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

1.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2.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3.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4.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5.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6.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7.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存内疚。

8.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9.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充满自信。

10.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会爱人爱己。

11.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

12.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慷慨大方。

13.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对世界多一分关怀。

14.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有平和的心境。

家庭的建立,不仅预示着一种人际关系的确立,而且预示着一种家庭伦理关系的形成。在家庭关系中,成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因而,要改善父母与子女紧张的、不和谐的关系,先要改变我们自己,要提高孩子的素质,先要提高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超重的爱”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一方面获得过多的爱,另一方面又感到压力过大,过早、过多地品尝到了人生的不幸、生活的重负和竞争的惨烈。面对一幕幕悲剧的发生,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想一想,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不是适当?我们的教育方法是不是科学?我们今天应该丢掉什么?又应该找回什么呢?

我想,我们最应该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丢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

1.丢掉补偿心 找回平常心

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

做父母的本应该有颗平常心。因为,生儿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纪伟人,可他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常人。他有一句让老幼动容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一个伟人把自己看成是平常人、人中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却又非逼着孩子去当什么“人上人”不可,这不是害孩子吗?有了这种心理,对待和教育孩子自然不可能既科学又冷静。为了让孩子当“人上人”,许多家长逼着孩子拼死拼活考大学。考试成绩稍差,家长便冷眼相待;如果排名靠后,更会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承受着强大的思想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此下去,孩子不仅没有成为“人上人”,反而成了最没有志气的平庸之辈,变成了“人下人”。

培养平常人,要有平常心。

所谓做平常人,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所谓有平常心,就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自己。许多父母喜欢支配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孩子的未来,逼着孩子委屈地去做他没有兴趣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使孩子成为只能顺从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办事、缺少创造力的人;另一个是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孩子与父母较劲儿,你让他朝东,他偏要向西,事与愿违,有的走向了期望的反面。

仔细想一想,古今中外成大事、立大业者,有几个人是由父母安排的?马寅初的父亲给马寅初安排的前途是当账房先生,而马寅初选择的道路则是离开家乡,到上海、天津,再到美国求学,拿回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土学位,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有些事情的结果和你所想的相反,说怪也不怪。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伟大”的人,但最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很平庸,连普通人也做不好;而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养孩子,也许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最后孩子真能成为一个“人物”。

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之中的不平常。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教育孩子的信念是……让孩子快乐地一辈子“当自己”。他认为,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凭什么替孩子决定前途?尤其是依从父母的意愿而不是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根本是“本末倒置”。他认为孩子的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童年也不会重来,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项目,那份痛苦会成为孩子心灵里抹不去的阴影。对女儿的教养,蔡志忠先生采取的是顺其自然、因材施教的办法。他曾送给女儿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棵小番茄秧,人们告诉它,只要努力,就可以长得很高,结的果实像西瓜一样大,味道像香瓜一样甜,并且还会像苹果一样有营养。小番茄秧很努力地吸取养分,很卖力地做体操运动。结果,它的果实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最糟糕的是,现在小番茄秧不再认为自己是番茄秧,它甚至连一点儿自信心都没有了。

蔡志忠说,他只要自己的女儿快乐地成为她自己,只要能够健康地长大,别的什么都不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强迫他实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不仅会让孩子感觉到迷失,更会戕害他们的心灵,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着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能给他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

2.丢掉反常心 找回正常心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是有害的。

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是当今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有病,这本身就不正常。我们不该让孩子的头上从小就笼罩着“有病”的阴云。

我想起一个外国男孩的事儿。他出生时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后来爸爸妈妈告诉他,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他们所以跑起来那么自如,是下功夫练出来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始终把孩子看成正常人,一样让他参加体育活动,一样让他去跑步……这个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疾,可心理一直很正常。经过刻苦锻炼,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这叫什么?正信息!对孩子来说,“有病”就是负信息,“没病”是正信息。在正信息中长大的残疾孩子,肢体虽然不健全,但心理是健康的;可是在负信息中长大的孩子,肢体虽然健全,可心理有病,总怀疑自己有病,时间一长,身体真会出毛病。

有位妈妈很不负责任,她的女儿一年级时成绩较差,她十分焦急。一天老师对她说,你的孩子是弱智,送到弱智学校去吧!这位妈妈信以为真,没有经过医生鉴定,就把女儿送进了弱智学校。上六年级时,女儿参加全区弱智学生运动会,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结果一体检,医生说她是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成绩不算数。记者闻讯前来采访这个“假弱智生”,问她这六年的感受。女孩说,刚刚来弱智学校的时候,觉得周围的人说话走路都不正常,可没过多久,周围的人却认为她“不正常”、“有病”。她也开始学着弱智生走路、说话的样子,慢慢地,别人看她“正常”了,她就真的变成“弱智”了。

可以说,是环境改变了人,把正常人变成了不正常的人。

如果父母有了反常心理,总怀疑原本正常的孩子不正常,自己总是处在紧张、焦虑之中,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使一些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大人的常见疾病。因为父母精神一紧张,小孩立刻就能感觉出来。成人体内具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有时没有什么症状,而孩子的抵抗力差,只好替父母生病了。

怎样让自己变得轻松呢?那就恢复正常吧!当你学会用正常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你就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原谅孩子的过失,看到孩子的长处,你就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多有烦恼,少有惊喜,原因在于不是用心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而总是盯着别人的孩子不放。

3.丢掉虚荣心 找回责任心

父母的虚荣心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今天的父母面对孩子那么心急气躁,是因为什么?

虚荣!

孩子考试没考好,你觉得是让你没了面子,便拳脚相加;孩子没考上大学,是让你丢了面子,于是冷眼相待;孩子有了点儿成绩或考上了大学,是给你增添了光彩,于是到处炫耀,把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荣誉连在了一起。把考高分的孩子当成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招牌,把有缺点的孩子看成是自己的耻辱,把有特长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摇钱树,这是为什么?

是虚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有的父母甚至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别回家来!”这是多么地不负责任!作为你的孩子,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做父母亲的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只有上了大学才是有前途吗?有些父母看到儿女上了大学,尤其是上了重点大学,高兴啊,以为真是完成了什么重要的使命!但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说不定是一场悲剧!

在我儿子报考大学时,我曾经咨询过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儿子究竟选择哪所大学好?

这位教授说:“你把各学校的情况提供给他,让孩子自己决定。你不要替孩子选择,让他自己选择。”

接着,老教授流着泪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偏远地区有一个女生,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列为全国的保送生。她的父母非让她报考全国顶尖大学不可,她不想去,可父母逼着她去,让她为祖宗增光。她违心地去了那所大学。在入学后的考试中,她的成绩列为第18名。这样的结果她这位当地的“状元”哪能承受得了!妈妈在学校陪了她一个月,妈妈刚走,她就跳楼自杀了。妈妈闻讯赶回学校,哭干了眼泪,一声一声地喊着:“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我当初不逼她,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每年,大学中自杀的学生不止一个两个。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怎样对待?且不说孩子承受力如何低,单说家长一生的心血,不都付诸东流了吗?为了让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家长真是操碎了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办好,甚至把孩子将来的前途都设计好了。但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孩子成长的规律吗?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走到底吗?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那么,父母的使命是什么呢?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走一程。

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反而喧宾夺主,把“陪”变成了“替”,把“配角”当成了“主角”。孩子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孩子去春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孩子参加兴趣班,替孩子选兴趣……无怪乎有人说,孩子有点儿什么事情,最忙乎的是家长。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没有事情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乐此不疲,孩子却早没有了兴趣,在一边“旁观”。

“减负”以后,我去北京几所重点小学和孩子们聊天,想听听他们说一说“解放”后的“快乐”感受。谁知,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愁眉苦脸地对我说:“减负前,我妈给我报了三个兴趣班;减负后,我妈说这回有时间了,不能闲着,又给我报了两个兴趣班。我苦死了,哪有快乐呀!我每天真是度日如年啊……”

命运像她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

一个男孩子告诉我:“我爸逼着我学钢琴,我不爱学,他就打我,还说什么有了特长考大学可以加50分!”

我对他们说:“能加分的只是极少数。每年全国报名参加艺术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相当多,其中报考钢琴的竟占一半,而被各个重点大学降分录取的只有几个人,被选中的几率真是太小了。如果你不喜欢弹钢琴,单纯为那50分去拼命,我看不值。”

男孩说:“您要是我爸就好了。我可说不服我爸,我不知道我得熬到哪一天……”

家长们对设计孩子的未来兴致勃勃,孩子却觉得苦不堪言。家长替孩子着急,替孩子花钱,替孩子受累,到头来孩子非但不领情,反而感觉被爱得“死去活来”。

我们真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我们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不愿意学,不想学,不好好学,我们岂不是白花钱?

有位爸爸让孩子学习特长,将来好在上大学时加分,前后花了两万多元钱,结果孩子不但没有学出来,没有考上大学,反而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每天只想着自杀。这位爸爸真是追悔莫及,写信给我,求我救救他的儿子。

“替”和“逼”的背后是什么呢?

虚荣。

过去人们在一起比吃,比穿,比钱多,比家用电器高级,现在呢,发展到了比孩子。比谁家的孩子上了重点学校,比谁家的孩子考了高分,比谁家的孩子上了父母期望的大学……把孩子学业上的成就当成装饰品,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前不久,我在一份家教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

在我国一个偏远的小镇,有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一心希望儿子能出国留学光宗耀祖。但儿子分数差了一点儿,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父亲着急得不得了,到处托人找关系,想让儿子早一点儿出国。最后,通过一个中间人,交了2万美金,终于把儿子“弄”到了美国。父亲逢人便说:“我的儿子出国留学去了!”

儿子出国以后,先后把自己挣的1000美元寄回了家。父亲立刻“牛”了起来,穿戴也讲究了。后来,儿子被打伤了。他给父亲打电话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并提出要回国。父亲勉强同意了。儿子回来以后,父亲很不高兴,说:“你真不给我争气。我现在正在竞选校长呢,你偏偏这个时候回来丢我的脸!你最好找个没人看到你的地方呆着去!”

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虚荣心是很可怕的东西,父母的虚荣心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很多大人把孩子当成工具,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于是,一味地要求、强迫孩子,不尊重孩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我们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的前提是……承认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孩子的生命是为了本身的目的而存在,父母只是陪着孩子走一段路程而已。

4.丢掉惧怕心 找回保护心

给女孩勇气,给男孩责任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关键是要会教育孩子。

独生子女的父母更爱孩子,但有些父母却把爱变成了过度的保护,产生了惧怕心,即生了男孩怕变坏,生了女孩怕受害,每天为孩子提心吊胆。但是,你不可能整天围绕在他身旁,你有你的事业,孩子也有腿有脚,有自己生活的空间。

大家还记得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吧?女中学生马由于没有自护能力,竟被一个假冒警察的坏人骗到小树林里杀害了;山西一名女大学生,大白天走在校园里,竟被一个声称“是教务处的”坏蛋骗到一个废旧房屋里强奸后焚尸灭迹。

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的发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做父母的要保护孩子,不只是用自己的臂膀,还要教给孩子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特别关心自己的女儿。

女孩容易上当受骗。父母要从小告诉女儿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允许男性随便摸她。要告诉那些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女孩子,一定要把钥匙藏好,不要让别人看到。

女孩子要从小培养勇敢精神,遇事要不慌不乱。

记得我在上初中时,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流氓。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放学后我乘公共汽车回家。车上很挤,我感觉到后面有人老拱我,便警觉起来。我想起妈妈的话,遇到坏人别怕,要沉着。我慢慢往车门口挪动,没想到脖子上的大围巾却被那坏人悄悄拽住了。我没动声色,也没有回头看那人,怕自己害怕。

车一停,我“噌”地跳下车,同时使劲儿把围巾拽了出来,快步往家走。走着走着,我忽然发觉后面有人在跟踪我,可能是那个坏人也下了车。这时,我又想起妈妈的话:“有人跟踪你的时候,你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往家跑,因为坏人要是知道你住在哪里,以后你就会天天处在危险之中。”我灵机一动,径直往胡同口的首都剧场走去,正好赶上刚刚散场,我混在人群里转了两圈,把围巾放在书包里,换了个模样。看看“尾巴”甩掉了,我才跑回家。

到家才发现,我的衬衣全湿透了……那可是个大冬天呀!我把“历险记”跟妈妈一讲,妈妈当时就夸了我:“太好了!你真勇敢,还挺聪明,干得好!”

其实,妈妈就是这样大胆的一个女人。她常说,女人就是要胆大,将来才能做大事。我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妈妈做主。她果敢坚毅,有了她我们的心里都感觉好踏实。而妈妈呢,也给予了我和姐妹……她的女儿们坚强勇敢的性格。

没有想到的是,妈妈培养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竟成为我离开她独立生活时最重要的财富。

19岁,我离开家去东北农村插队。在农村插队的那些年,我经历了许多次惊险,每一次成功地摆脱险境,都使我向“勇敢”靠近了一步。我终于悟出这样的道理:勇敢是精神气魄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勇气是在每一次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越是惊险越向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恐惧,你就会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儿子。

我有位朋友,她儿子四岁时,幼儿园老师曾告诉她:“你儿子的包皮有点儿长。”当时,这位妈妈没有在意,心想:孩子长大就好了。

转眼间,儿子到了十六七岁。有一次,妈妈在家里的卫生间发现了几根牙签和细细的小棍。她很吃惊:这孩子在干什么呀?她不禁担心起来,可又觉得不好过问。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精神状态很差。终于有一天,儿子皱着眉头对她说:“妈妈,你带我去医院吧,我已经撒不出尿了。”

妈妈急忙把儿子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把她骂了一顿:“你这妈妈是怎么当的?孩子的尿道都快堵住了,早应该看急诊!”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特别注意儿童成长发育时期的身体健康,有些男孩青春期不健康的行为,就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幼年时的疏忽造成的。假如我们在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及早解决他们的身心疾病,就能帮助孩子度过“危险的青春期”。

我们一直有个传统观念:如果生了女儿,就会特别注意保护她;如果是个男孩,似乎就没有什么保护问题,就像俗话说的:“生了女孩别受害,生了男孩别学坏。”现在的教育往往对男孩的研究不够,假如对男孩的生理变化不留心,男孩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从身体发育来看,女孩好像比男孩早熟。但从性发育的角度看,比如性唤起、性幻想等心理,男孩要比女孩出现得早。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孩比女孩的心理压力大,担心、疑虑也更多一些。并且,男孩询问这类问题很难启齿,怕父母说他是个坏孩子,因此只把困惑埋在心里。

我曾经接到好几名大男孩打来的咨询电话。他们一开始总是谨慎地以问同学的事情开头,感觉我的态度平和,没有什么“危险”后,才慢慢地吐露实情。

有一个中学生看了我写的文章《关心你的男孩儿》,打电话问我,为什么包皮会长?和手淫有没有关系?包皮多长就需要去做手术?手术疼不疼?……我一一作了解释。

他一共给我打过三次电话,一次比一次问得具体,也可以说是对我这个“知心姐姐”的信任一次次地加深。交谈中我发觉,男孩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看了黄色书刊后产生的性幻想。其实,这个男孩提出的问题任何一位父亲都应该能够回答。家里有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最好买几本卫生常识的小册子放着,让孩子随便翻看。你可以不必有意让他看,因为那样他反而不好意思。但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这些,孩子就可能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反而会把孩子对生理及性的概念带入歧途,最终会害了孩子。

我还接到过一个初中男孩的电话,开始他问我手淫怎么办,我轻松地回答:“手淫没关系,每天晚上到户外活动活动,睡觉前用温水洗洗脸和脚,不要看污七八糟的书,睡觉时不要盖太松软的被子,把手放在外面,睡醒了就起床,别赖在床上……”

我讲完这些,他没有放下电话:“不光是这些……”

“还发生了什么情况?”我关心地问。

他讲述了他去公共浴室洗澡时被几个成年男人玩弄的情况,我听得心惊肉跳,嘱咐他要立即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并去公安局报案,他们这是犯罪行为。可孩子说:“我是自愿的……”

“那你为什么打电话告诉我?”我有点儿纳闷了。

“我现在天天拉肚子,很难受,但我摆脱不了……我是不是很坏……”男孩的声音哽咽了。

“不,不是你坏,是你太无知了!你遇到了坏人,要有勇气从困境中走出来。不要害怕……”

接着,我告诉他“自救”的办法。他很感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