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李天师亲自出马,浩浩荡荡,开往北方。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各种动静自然是小不了的,本来先期北上的诸路单位,都已经够繁杂了,再加上李天师的亲军仪仗,这折腾可是相当的规模庞大。

麒麟卫没有全出,李天师很贴心的给徐庶留下了一个曲五百人的机动兵力,大军亲征之后,所有的定居点必然是全盘收缩,民兵信徒都聚集到了各城之内,再加上一曲麒麟卫的在外机动,就是李哲给徐庶留下的防御手段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城防是不用担心的,面对曹军的精兵,民兵们虽然野战不一定行,但是在城墙的掩护之下,用各种工匠营的优势兵械蹂躏城外却是毫无压力,只是城外的各路设施就免不了被毁坏了。

总之李哲对徐庶的要求就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在曹军的两位名将六千精兵的压力之下,维持住了上蔡、定颖、安城等几个重要支点就是大功。至于真正的决胜,就是只能在李哲和曹操二人之间展开。以表面上绝对劣势的兵力对抗曹操,这世间只有他一个人可能成功。

数万人的后勤队伍,数千辆的各式大车,各种各样的器械和物资。汇成一道河流沿着汝水蜿蜒而上。

徐庶等一干留守官员精神振奋的拱手对着李哲齐声高呼:

“祝主公马到功成,踏平许都!”

而身后,无数的数也数不清的人头攒动,都是精神高涨,跟着一起高声喊道:“祝主公马到功成。踏平许都!”这众志成城的声音汇成一道滔天的巨浪,一路朝着北面奔腾而去。

……

而此刻的北面,也有数支人流朝着南面的偃县而来,无数的如山海一般的物资被车推人扛船运,用尽了各种手段汇集到了小小的偃县境内,曹操境内最强力的几只军马,从周围的不同地域冲出,朝着这个小小的地点汇聚而来。

曹操曹孟德这个旷世枭雄。在接二连三的受挫之后。终于认识到了李哲的可怕潜力,下定决心力排万难,用尽全力,要将李哲扼杀在摇篮之内!

许都之外,骑在一匹马上,曹操和荀彧并辔而行:

“文若!这次我又要大军出击。后方就要交给你了!”

“丞相放心!前些日丞相一番举措,许都之内已经是安宁许多。此去,文若必定安定许都。不负丞相所托!”

曹操看着荀彧逐渐消瘦的脸庞,心中感触良深。

作为曹操的左膀右臂,荀彧在曹军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直是帮助曹操维持政事,平衡朝局和各方势力的平衡,乃是曹操之下曹军真正的中流砥柱。但另一方面,作为颍川名门大族出身的荀彧荀文若,其背后所代表的士族势力对大汉朝廷正统的拥护却又是和曹操本身的绝对权威冲突。这样的矛盾冲突,在荀彧的身上表现的极为明显。

官渡之战前后,国舅董承的大案,荀彧就难逃失察之错。而后来曹操强入宫中在建安天子的苦苦乞求之下鸠杀董妃,就更是犯了朝中重臣的大忌。这岂是为人臣者所为?

虽然没有兵权,但是朝中这些党人遗族的烈性可不是虚的,暗中勾连散发对曹操不满的事情可没少做,一时间曹操的政权竟然有岌岌可危之势。在这场风波中,荀彧作为曹军政权政治风向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始终没有站出来为曹操说话,此举无疑为本来如鱼得水的君臣二人之间留下了难解的心结。

如今,再次出征,荀彧又再次站了出来支持曹操,关键时刻,还是文若堪为己用啊!曹操细细观察之下,荀彧丰神俊朗的面容边上竟然已经出现了斑斑白发,心知荀彧心中的痛苦,不由心生愧疚,这时的荀文若可是只有三十八岁啊。

但是伤春悲秋岂是英雄所为,曹孟德即使是心中愧疚,却也不会在表面上显露出来,而是扭过头来,看着南方,眼中喷出炙热的烈火:李哲小儿,一介装神弄鬼之徒也敢来学人争霸天下,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且让我曹操来教教你,什么叫做天下英雄!

……

建安六年春,刚刚平息下去的中原再起波澜。大汉丞相曹操,兵分四路,分别以夏侯惇、吕虔、曹仁和其自己为主将,起大军共计约六万兵卒,围攻此时占据汝南南阳两郡各一部的地方诸侯李哲。

这一战,立刻引起了天下群雄的关注,大河南北、秦岭内外,各路诸侯纷纷的把眼光投射到了这个小小的方寸之地,龙虎相争,鹿死谁手,一时间成为众人急切知道的谜底。

李哲从一个小小的地方诸侯,借着这一战和曹操的影响力,竟然迅速的成为了天下群雄的焦点,正式登上了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大舞台!

但此时,没有人会相信他有胜利的可能!

……

北方,邺城。

一个卧榻病床的老者在声嘶力竭的大笑:

“好!好!太好了!曹阿瞒!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李哲也敢向你伸出爪牙了,这可分明是你自己德政不修的明证啊!哈哈哈哈哈哈!你能勾结许攸又如何,你能痛下屠刀又如何,失去了世人之心,便是你有天大的本领。也是不可能压服天下群雄的。这大汉朝的天下,只有我袁氏才能得天下士子之心,是高门大阀的正统!哈哈哈哈!”

歇斯底里的大笑一番。又急急伸出手来:

“来人来人!快与我唤各位先生来,我要和各位先生共谋大事!”

不一会儿,袁绍手下各路谋臣,齐聚病榻之前。听从袁绍命令。

“诸位!我听闻中原大战又起,曹阿瞒奸贼穷兵黩武,又将起大兵征讨我同乡人李哲,我欲派人联络,封官许愿。以为奥援,共抗曹贼,如何?”

众人一听,立时纷纷出言,有人赞许,有人怒斥,竟如菜市场一般。

“主公!那李哲不过是张角一般流贼,曹贼挥手间即可除去。如何能够与之勾连。,若被世人所知,恐会伤了主公的明德啊!”一个身材中等的文士站了出来,急急出声劝阻,正是袁绍帐下治中审配。

“放肆!审正南!你是何居心,这等大好时机。如何能不抓住?李哲这等小贼,虽然只是侥幸之徒。目光短浅,不过是疥癣小疾。但是其能几次击败了曹贼手下大将,如何能够小窥。这等人,只要主公得了正统,一纸诏之下即可收复,如何能与曹操这等大贼相提并论。如今之势,曹强我弱,正是行纵横策之时也。李哲这小小流贼,只要能帮我等灭了曹贼,便是赏了他些名爵又如何!主公所行,何其英明之策!”郭图戟手指着审配骂道。到了末尾,又顺手拍上袁绍的小小一个马屁。

袁绍坐在床榻,在袁尚的扶持之下,听到此言,心中大为宽慰,得意的一手轻抚长髯,胸中畅快之极。

“咄!都是你这奸贼,蛊惑主公,终日里藐视天下英雄,否则何致于先前大败!”一听郭图所言,审配那里信服,指着郭图便回骂。

一场口角立刻变成纷争,旁边逢纪也凑过来加入战场,支持审配,辛评辛毗过来,加入郭图,几人间言语往来,场面乱成一团。

袁绍在床上,气的浑身发抖,但却无可奈何。这些人都是他手下的重臣,都是世家大族出身,颍川郭氏、辛氏,魏郡审氏,都是了不起的大族,是帮助袁绍安定地方,须臾不可或离的人物,他又能怎么样。

真乃成也士族,败也士族也!

……

关西,雍凉之地,正是英雄辈出的地方,两人并马而行,说出口的却也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原局势!

“文约!凉州实在是太小了,容不下你我两个英雄!前次杨阜来说和了我等,让我等助曹击袁,结果击败了高干和郭援,如今这一次,李哲和曹军大战,曹操若是稍有微恙,我便要响应天子诏,讨伐曹操杀进长安,再不听那些胆小士族的聒噪,你以为——如何!”

而前面的韩遂韩文约却像没有听到一样,目光看着远方的草原,喃喃自言自语:

“凉州,确实太小了,数百年来,你我这样的人在这里殊死相斗,又能得到了什么呢?边章死了,伯玉、文侯死了,李相如死了,王国死了,董卓、盖勋死了,多少英雄横死在自相残杀之中,你我手中沾满了无数自己人的鲜血,拼死厮杀,却也没有走出这一片荒凉之地去,关中!关中——那关中的数千里肥沃的土地!才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啊!”

马腾却也没有生气,同样行到韩遂身后,向远方深情眺望:

“是啊!关中的沃野,我们的祖先们生存的地方!我们的故乡!这次,我们一定要——打——回——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孙权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零九章 孙权

官渡之战,意义深远。

这一战,并不是说曹操在一战中能够酣畅淋漓的尽灭了袁绍的所有大军,而是说曹操在这一战中彻底打灭了袁绍的战略潜力。

像这种两家庞大力量之间的决战,从来都不可能是一战决胜负的,两家之间的竞争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程,所有人所有机构都是兢兢业业为了一个目标努力,一方只要稍有懈怠,就会给另一方机会。所以象官渡之战这样的战役就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只要能令其一战之下经济军事领域倒退数年,就会彻底的拉开局势,失去争胜负的机会。

历史上也是如此,官渡之战后,眼看着定鼎中原的大势失去,本来上下一致信心满满的袁绍军政权,终于信心崩溃,内斗、争乱,接踵而来,很快地到了整体崩溃的边缘,而袁绍自己,也彻底失去了信心,卧床病榻两年之后,终于呜呼哀哉!其一旦撒手而去,诸子争嫡的戏码就开始迅速的扩大规模,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一切,其起始点,其实就在于这一次官渡之战对于袁绍军的整体打击。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失败固然是损失巨大,其给予的希望和信心上的打击才是真正的要点。

而这一战,也终于奠定了曹操雄霸中原的基础,其他的诸侯们自这一战始,开始以仰望的姿态来注目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当大多数的决定性因素聚集到一处的时候,产生的压倒性的优势,足以扭转天下的人心以及整体的战略态势。

而如今,李哲作为一个搅局者,却向正是如日中天的曹操张开爪牙,这又如何不会引起群雄的瞩目,让不甘心就此蛰伏的群雄们欣喜若狂呢?

江东,一个正在蛰伏的潜龙仿佛看到了机会。/此人碧目紫髯,气魄雄健。虽然年纪尚轻,却已经是露出了日后雄霸江东的峥嵘。

“子敬!近日北面传来消息,曹孟德几路大军齐发围攻李哲。以谯郡夏侯惇的丹阳精兵进攻汝南,如今寿春物资空乏,兵力薄弱,我欲趁此时攻拔寿春重地合肥。你以为如何?”

孙权对面,正是临淮东城人,曾经富甲一方的江淮大豪鲁肃鲁子敬,如今是孙权手下的左膀右臂,极其信重。以之和以往孙策留下的老臣们对抗。

如今江东,正是孙权刚刚接下孙策留下的吴侯之位不到一年,其初登大位,便频施手段,冷落孙策留下的桀骜不驯的一批老臣,程普黄盖韩当之类,提拔起来一批新人,徐盛、陈武、周泰、朱桓等人。尤其是朱恒。乃是江东大族朱氏,孙权扶持本地大族起来和孙策留下来的老臣相抗,正好将政局搅乱,自己好从中一步步篡取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力。

另一方面,封自己的侄儿为侯,安定站在他背后的一些人物。又以此威逼周瑜逐步退出军界,淡化周瑜在军界的影响力。

就这样。孙权一步步的,将孙策猝死之后的权力真空逐步稳定。终于有了一点一方诸侯的样子。

现在看见北面出现机会,他也想从中获利一把,便是趁着浑水摸鱼能够稍微有些战绩,也好以此震慑那些军中的老臣,稳定自己的地位,毕竟,这江东基业,可是他父亲兄长凭盖世武功一点点打下来的,在这样的父亲兄长的传承之下,没有军功,如何能够服人?

但是对此,鲁肃却自有他的看法。

“主公!曹李之战,群雄瞩目!以曹孟德的实力,竟然会如此重视李哲,竟发几路大军,齐攻汝南,这其中必有蹊跷啊!其胜负尚且未料,我等贸然出兵,若是为此激怒了曹孟德,未来可就难办了。如今刘馥刘元颖治下,豪雄束手,民生尽复,却不是急切间可以武力逼取的。”

孙权听罢,心中不满:“子敬未免太过厚重,曹李之战能够发生,其实已经说明曹孟德虽然占地广大,其内部已然不稳。一个小小的神棍都能让曹操大动干戈,岂不正是曹操部下领地不稳之兆?这般情况之下,刘元颖固然乃一良吏,但是以我江东雄军,如何不能拔之。庐江太守李述自西出,我江东大军自南发。夏侯元让一离开,刘元颖手下,不过都是些昔日的豪族,反复无常之辈,如何能与我相抗。”

“主公还需三思!”鲁肃长身而起,神态焦急:“曹孟德固然是内部不稳,主公座下也是危机四伏啊!兵则无兵,将则无将,便是军资器械,没有张朱陆顾诸族尽力,恐急切间也难以筹措!主公的当务之急,不是威抚远地,而是镇之以静,徐徐掌控民生为好!”

孙权一听,终于耐不住性子,“子敬,你太过谨慎了,镇之以静,镇之以静,我已经镇定了一年了。这一年来,众将桀骜不驯,诸族阴奉阳违,我已经见了太多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

如今境内众人初抚,而中原曹贼不稳,正是我一鼓作气立下军功的时候,若是能够一战打下合肥,江淮之间尽入我手,如何不能威震诸将,震慑诸族。看看我的父亲兄长,无一不是靠纵横天下的武功来慑服人心的,这样的武功夺取天下,才是大丈夫所为。现如今,凡事以阴鹜伎俩入手,终有一天,会折了自己的名望,失了锐气,如何再与北方的群雄争胜!我意已决,这便颁下命令筹措军资,我欲亲自出征,北伐江淮!”

于是,李哲这个穿越时空的巨型蝴蝶煽动的翅膀,终于引起了本时空的第一个历史大局上的剧变。

从李哲身上,群雄仿佛看到了机会,各自不甘于蛰伏,纷纷行动起来。西凉双雄马腾韩遂,携起手来欲借着曹操在中原连番大战的时刻,出兵长安;而原历史上一直老老实实蛰伏在江东,默默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军事上则是以征服山越为主开发内部力量的孙权,其战略方向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原本主要是以暗中渗透的手段获取全局性力量的孙权看到了中原的乱局,毅然决定出手,以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焦点,企图借着曹操正虚弱的机会获取决定性的军功来稳固自己的主君地位。这却是和历史上的三国是完全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 相遇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一十章 相遇

沿着汝水,大军北上,霹雳营、工兵营、防疫营、救护营、麒麟卫、天机卫、南阳军两部,足有一万三四千大军,再加上负责后勤的辎重营和辅助民兵,共计三四万人员,堆如山积的各式辎重车辆,浩浩荡荡,开往颍川。

行伍之中,李哲仍然在沉思。

这一仗,其实本质是曹操逼迫的李哲不得不打,否则以李哲的本心,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夜校的紧急培训班和天师道的牧师培训班开个一年,有了四期以上的学员之后才会选择开战,到那时候,工业力量大涨,潮水一般喷涌而出的天师道信徒和民兵们足以淹没整个大汉中原,将基层的控制力量渗透到地盘上的所有乡村之地,那才是真正有把握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一战。

只是他自己虽然不想打,可是架不住别人的围攻。曹操一旦发力,协数州之力万钧之势袭来,哪里是他这种小身板能够扛得住的,不出大招是不行的了。以他现在的地位,再象之前狙杀刘备之前那样暗中潜伏百般算计,那是不可能的。便是如今这麾下的五六万人员里,也不知道潜伏了多少各路豪雄的探子细作,如何隐藏的住。

因此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世间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按照计划好的顺序发展的,总有些事情是突如其来,打破你的完美幻象,让你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这一战虽然是李哲被逼上梁山,却也是大势之下不得不进行的一战。此战便是打赢,也很难象刘备一战中那样,一次性篡取所有的利益,形势如此,如之奈何!

正思索间,前方传来紧急军报,赵云部碰到了几部曹军大将的踪迹,张颌、高览、路昭所部都已经显现踪迹,为免陷入包围。大军欲后撤到颍川郡交界处的平原之地,等候李哲大军。

李哲忙打开地图,细细查看。还有四五十里的距离,以中军的速度,明天下午应该能够赶到。但沉吟片刻,还是命令麒麟卫左曲右曲。分两路前往支援,这两军之间十余万大军的会战,战场覆盖范围极广,足有数十公里方圆。若是一不小心让赵云吃了亏陷入包围之中,那就有些麻烦了。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也要防患于未然,以麒麟卫的机动力,左右散开,就足以护卫两翼,使大军免受sāo扰了。

而整个中军,依然缓缓而行。

……

前军赵云大营。

斥候传来军报,有敌军袭来。军营很快的就被各种紧张气氛萦绕。

赵云所部迅速反应。两个最精锐的方阵鱼贯出营列阵,向营外方向张开,一左一右,不断地扩大范围,将左右翼护住。大营里的两千民兵则开始护着辎重兵和民夫整理辎重,随时准备迎战迁移。

赵云几个大将带着亲兵。位于营外两个大阵的最前,举着望远镜望远方眺望。脚下的马匹兴奋的撅着马蹄,期待着暴风雨的来临。

“将军!这回曹军总算是敢于和我军正面接战了。不过这曹洪曹子廉,都做了这么长时间缩头乌龟,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拿起刀枪作战啊!”龚都张着血盆大口,大喇喇的摆动着手中的长矛,满不在乎的调笑道。

“不是偃县中的曹军,是北面新来的援军!”赵云回答。

“哦?都是哪个大将,说来听听?看看俺晓得不晓得。”

“斥候传来的消息,远远的看着,一个将领姓张,一个将领姓高,麾下各有一千精锐,绕城而过,前来sāo扰我军,还有一个路昭,这个却是已经打听到了。”

龚都摇头叹气,似是不甚满意:“嘿!可惜啊!都是些无名小卒,曹军中的大将,不是曹家的,就是夏侯家的,这别人,如今打起来便没有劲道儿。”

赵云微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回话。这样的气概固然是值得夸奖,但是这骄傲可就是有些过分了。曹军大将,岂止是只有曹氏夏侯两家,不过是真正优秀的外姓将领因某种原因此时还不得出头罢了。

这厢儿严阵以待,不多时便从望远镜中看见,前方烟尘大起,与其中,隐隐约约看见两只军兵分左右两翼穿插过来。

敌军阵容整齐,甲胄齐备,一看就是精兵,随着军伍越行越近,赵云的眉头跟着皱紧了起来。

“这不是曹军,这分明是袁绍袁本初的大戟士和先登营!张颌!这一定是张颌张隽义来了!”

“哦!”他这样说着,旁边众将却还在迷惑:“张颌张隽义!此乃何方名将?很有名吗?”

赵云阴沉着脸说道:

“汝等不知,这张隽义,是冀州袁绍袁本初坐下第一难缠的大将,河间名将!我在北方之时曾多闻其大名。其麾下的大戟士是袁本初坐下第一等的精锐,还有那先登营,是有名的强弩兵。界桥之战,便是名将鞠义指挥着八百先登营大败我等白马义从。这两军,训练有素,悍不畏死,都是袁绍麾下最强的军队!怎么会来到这里?哦!是了,听闻官渡之战张颌和高览投降了曹孟德。今日来的两人,定是这两人了。众将官!速速回阵,听我号令!”

赵云的语气严肃了起来,纵声高喊:

“立刻!大阵集中变换阵型,成犄角之势,强弩兵退后,龙枪兵和刀盾兵上前,卡住敌军迂回道路,与我一起,迎头痛击敌军!”

随着赵云命令下去,云集一起的众将官迅速散开,回各营各部,组织大战!沉寂多时的两个千人大阵,就像瞬间激活的两只庞然巨兽,在身后慢慢集中,几分钟后,左右同时行动迎上前去。

大戟士,先登营,这两只三国时空赫赫有名的强兵即将和李哲军的变种大方阵对战!

……

曹军阵中,两员马上大将边行边讲:

“贤弟!这次你我二人,自行脱出大队前来邀战,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便是为此激怒了前军主将曹洪也在所不惜。你我都是降将,根基都在河北,若不能抓住今日一战的机会为我等正名,那今后在丞相的麾下,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兄长放心!”高览在马上向张颌行了一礼道:“这其中的厉害,某早已思之周详,如今正是我军还没有象前军主将曹子廉报道,所部还没有归建的最好时机。此战若是赢了,便是得罪了曹洪,也能得丞相刮目相看,若是败了,那就再也无脸见人了。”

“贤弟能如此想最好,我等自投降当日起,便已经没有了退路,大丈夫行事,便在此一举!你我兄弟二人,便在此生死相别!”

“诺!”两人在马上行礼,决然分开各回阵中,指挥麾下精锐。

“前面就是天师道贼!众军士,随我奋力杀敌!”张颌回到阵中,长枪一指,当先跑起马来,身后以前大戟士轰然应诺,沉重的甲胄声巨响,像一座巨山向前开动。

大戟士,是袁绍在冀州其间,精心练出的一只百战精兵,其中兵士各个都是精挑细选而来,武艺都是百人将级别,身穿两档铠,头戴精铁盔,善使一只长戟,锁拿刺削各种变化无一不精,是这世间数得着的一支精兵。

当其时,排山倒海而来,作为前阵,果然是威风十足。

待到两军两百五十米之时,前军大戟士停下列阵,后方先登营则迅速排成弩阵,停歇了一下排起战阵之后,再次起兵,大步前进。一边行,一边齐声随着战鼓做歌:“嘿!呵呵!嘿!呵呵!”

有节奏的战歌声中,脚步齐整,队形整齐,缓缓压过阵来。

……

赵云等人看见此景,心中惊愕,这是李哲军到此时所见过的第一等强军,行军队列整齐程度毫不亚于己军,往日里那种如泰山压顶来的压力,这一次李哲军也清晰的感觉到了。

两阵军兵不由自主的心头紧张,手心出汗,大阵行军队形便有些呆滞。

“稳住!稳住!”赵云在阵中感觉到此点,连忙举枪高喊:“我等乃天师座下天兵天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等凡间军兵不过土鸡瓦狗耳!我军今日,必破此贼!”

“必破此贼!”军士们跟着高喊!

而另一边龚都的阵中,却已经是止不住的高喊:“苍天当死,黄天当立!”

“苍天当死,黄天当立!”众军阵中发出一番如山崩海啸一样的高呼,兵士们,环顾左右,都是扯破了喉咙高喊,在这样情境下,所有的人,立刻都是胸中热血沸腾,青筋崩露。整个两军阵前,炽热的空气淤积,马上就要爆发开来。

……

两方继续逼近,两百米,一百八十米,一百六十米,一百五十米……

就在此时,赵云突然看见,敌军前军大戟士阵型猛然一低,从敌方后阵发出一阵闷雷声响,然后立时天空中突然升起一块硕大的乌云,黑压压一片朝着这边袭来。

“起盾!起盾!”这回不待赵云下令,所有的基层将官,已经看清了局势,立刻下了命令,张开了大盾!

这前方的乌云,分明是强弩抛射扬起的弩箭!(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碰撞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碰撞

从古至今,强弩就是华夏民族最犀利的武器。东汉时期的蹶张弩,射程普遍在一百五十步上下,换算成现在李哲推广的米制,大约是两百四五十米左右!先登死士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的抛射,威力已经是达到了最大。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空中的那片乌云升起,然后在空中似乎停留了一下,又终于向这边雨点一般落了下来,蹦蹦蹦的密集的声音中,碰到了刀盾兵大盾的防弹玻璃钢板,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的噗噗噗噗**被穿透的声音。立时前阵之中变成一片惨状。

赵云前军即使是大部分已经张起了大盾,但是缺乏对敌经验的士兵们仍然是有几十个倒霉蛋没有护住自己,被从天而降的弩箭穿透,有几个一声不吭,瞬时间失去了生命,还有的就比较凄惨,一时间还没有死透,只能佝偻着身子苦苦哀叫!

这哀叫声凄惨之极,立时引起了新兵们的同病相怜,许多人看到这般惨状,心惊胆战,连脚都站不稳了。

“惑乱军心者!斩!”赵云铁青着面孔,高声喊道。然后随后一枪,刺死了一个哀叫的士兵,毫不顾这人是他曾经手把手教起来的亲兵兄弟。

斩!斩!斩!斩……

老兵们一声声的将将军的军令传了下去,遇见自己下辖的士兵,便也是铁青着脸,毫不留情的将受伤哀叫的军兵们脱出阵来一刀刺死,浑然不顾和这人平时是多么好的生死兄弟。在战阵之上,所有人的身份就只有两个——死人和将死的人。这一番屠杀之下,阵中霎时间一片肃杀。

这一次先登营的强弩攻击,虽然伤亡不多,但是对新兵们的士气打击太大,这些丢下锄头拿起刀枪的新兵们,即使是经历了再多的训练,从心态上来讲,也还是一个农夫!面对从天而降无法阻挡的弩箭。一惊一乍之下,士气沮丧至极!

而借着这一阵弩箭的打击,对面的大戟士沉稳如山的阵型又缓缓压来。铁甲厚重,长戟如林,带来了排山倒海一般的压力。

形势危急!

正在此时,突然从龚都部那里传来一阵歌声。悲怆而又苍凉,起始时声音不大,但很快的就阵中传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听着这歌声!昔日的黄巾贼军们,昔日的每日里生死间苦苦挣扎的小民们,生活在地域一般的人间的百姓们,心底里泛起了无边的悲哀!那一幕幕的生死不如的场景,那一幕幕自相残杀的图画,那自己的亲人们在饥饿的驱使之下在身边辗转反侧,无声的撕嚎着乞求一死的画面!

这就是人间!这就是犹如地狱一般的人世间!

大汉朝廷!在百姓们的心底里,已经如同一道无边的黑幕。早已经人们的所有生存的希望剥夺。连挣扎的权力都已经失去,到了这时候,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弃!

这条贱命!早已经就没有了!从那个身边所有的亲人们都死去的那一刹那,这个人都已经不存在了!留在世间的,就只有行尸走肉一般的魔鬼!

活在这人世上,还有什么渴求。打烂这人世间,就如同打烂一道枷锁。失去的只是过去,得到的却是未来!

痛苦的回忆在一转眼间。侵蚀了所有人的心灵!所有的黄巾贼军们,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彻底从胸中泛起,眼中放出红光,像野兽一样,张开了利爪獠牙!

“冲啊!”龚都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