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纪事(完结)-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二人听了她的话,便把矛头齐齐对向她,直瞪得碧云受不住,讪笑一声,灰溜溜的出去了。

    杏儿见了悄悄给她打了个眼色,捂嘴一笑,“碧云姐姐,且叫县主与我们小姐争着呗。若是这酒楼开不起来,咱们正好躲清闲。”

    碧云了然,笑着道:“是了,我一时糊涂了。走,咱们去收拾那蔬菜架罢,自来这里,我们天天有干不完的苦力。”

    杏儿与碧云相视一笑,两人一前一后的去了。

    屋内二人将这两个丫头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不由讪讪一笑。青篱朝着青阳道:“县主,我们还是和解罢。可不能叫丫头们把咱们看扁了。”

    青阳别扭的把脸儿一扭,“那就听本县主的。”

    青篱想了想,赔笑道:“县主的点子自然是好的。只是这长丰县比不得京城,富贵人家统共就那么十几二十家,迎来送往的事儿也少,专做正宴,怕是客源少呢。”

    这倒是实情。青阳神色微动,她看在眼里,只好又加了一把火,道:“今日正好没事,不若我们去这县城最好的茶楼酒楼吃喝一番,一是看看别家的菜价,二来,也看看那地方的客源如何,三来嘛,我们正好也散散心,回来再想这酒楼的经营,县主以为呢?”

    青阳略想了想便点点头。“正好,本县主来你还未与本县主正式接风洗尘呢,就选今日罢。”

    青篱暗笑,一连的点头。连忙叫红姨去安排一番。

    因这会子时间还早,她们出了府,便直奔长丰县最大的茶楼“品茗轩”而去。这茶楼也是平西侯府的产业,前面临街的三层小楼,做的是平价散客的生意,后面有一栋雅致的两层小楼,是给有身份地位的贵客备下的雅间儿。

    马车到了品茗轩,青篱抬头张望了一番,扶着青阳进了茶楼,一面上楼一面笑着问道:“县主,我们是坐前面儿,还是坐后面儿?”

    店小二听她如此问,连忙朝着青阳县主道:“这位小姐,后院有专门为您这样身份尊贵的人备的雅间儿。”

    青阳本是想选后面的雅间,眼前这般闹哄哄的场景,她着实有些不习惯,正欲开口猛然听见楼上有人高声说道,“景兄。听说你昨日刚从京城回来,可有什么新鲜儿,说来听听呀。”

    青篱心中猛然一振,转头看向青阳,与她的目光撞在一起,青阳抿嘴一笑,朝着那店小二道:“我们就坐前面儿。”

    一面上楼,一面听见楼上有人朗声笑道:“要说新鲜事儿,京里头哪天不发生许多,三言两语的可说不完。”

    他的话刚一落音,便有人叫道:“景兄你惯会拿乔,就挑几宗最热闹的说说呗。”

    青阳二人踏上二楼台阶,只见众茶客都齐齐望向靠南边窗子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那男子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衫,一个人占了一桌,独自饮茶。见众人注目,甚是得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好,那我就挑几宗事说说。”

    说着干咳一声,道:“要说这一件大事儿,便是关乎社稷民生的新法。”

    青篱与青阳二人选了个离那书生不远不近的位子坐了。青篱听到新法二字,目光微动,这两个字她可不陌生,历史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过,知名的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每一次变法便昭示着一次大的社会动荡。这人口中的新法,莫非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变法运动么?

    还欲再细想,便听见有人扬声道:“这些朝廷大事儿跟咱们小老百姓没啥关系,我说景秀才,你还是挑点有趣的讲讲罢。”

    景秀才不屑的吐出两个字,离得远的茶客没听见,但周边的几桌却是听见了。

    青篱听到景秀才吐出的两个字:“无知”。不由暗笑,这位秀才倒是个看得透的。

    于是又有人道:“那景秀才给我们讲讲这新法到底是什么内容。”

    景秀才这才道:“新法的内容用九个字概括,便是‘清税,促耕,方田,奖军功’。”

    他的话刚一落音,便有人急了,“我说景秀才,你明知道咱们是粗人,听不懂这个,你说得明白一些。”

    整个二楼的茶客都被这景秀才的话吸引过来,就连三楼的茶客也纷纷往二楼跑,景秀才的演讲欲被大大满足,清清了嗓子,朗声道:

    “这清税,便是说新法实施的第一步,要是清理各州县乡长期拖着不缴的税银。用来充盈国库;促耕,简单来说,就是促进耕种,具体包括鼓励开荒,减免税赋,减免徭役,在全国各州县设置试验官田,研究如何提高粮产。粮是民之本,民是国之本,皇上圣明,新法这一实施。定然能再现我大周‘御景’年间民富国强的太平盛世啊。”

    “这方田简单来说,便是清丈土地,重点是清丈世豪大户隐瞒的土地,核定税赋。这奖军功就再好理解不过了,我大周朝威仪四海,边关平静,多年无战事,这是好事,但是近些年来,边陲小国蠢蠢欲动,而我大周的兵懈马怠,一旦战事展开,势必不敌啊。武官们出生入死,待遇却不及文官的十分之一,提高武官们的待遇,一来可激励武官们,二来也可吸纳更多的兵源。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啊。”

    景秀才一打开话匣便收不住口,喝了一口茶,又接着道:“还有一件大事,是与这新法息息相关的。皇上推行新法的决心已下,决定建立司农署,专管劝课农桑﹑救荒等事,各州府县也将派驻司农官,由司农署直接管辖。听闻近期便有圣旨下达,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精于耕种之人入朝为官”

    他的话刚一落地,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声,有人惊叹“会种地也能当官了?”有人嘲笑“斗大的字都不认一个,光会种地肯定不行,以我看沈府三公子那样的,即有文采,又会种地的人才能当官儿。”也有人摇头:“那个什么方田,我看是不成,那世豪大户能乖乖的叫朝廷丈量?”

    有人反驳:“怎么不成?世豪大户也得归朝廷管,皇上要量,谁敢拦着?”

    有人感叹:“听来听去都是跟地有关,咱们从商的靠边站罢”

    有人朗声问道:“我说景秀才,你说的那个鼓励开荒是不是年前下到咱们县衙的文书。荒地免缴税赋五年的?”

    景秀才点点头,“那个就是新法的一部分。”

    有人大声叹道:“这一遭儿又赶不上了。听说有消息灵通的,早就把无主的大块儿荒地占了。”

    另一人将茶杯一顿,高声道:“要说这消息灵通,就数新到长丰县没多久的,丁香巷子的李府,早早的占了一万多亩的荒地。”

    他身旁的一人接过话道:“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听李牙侩说,文书没下来之前,李府的李小姐就定了要那块荒地了。”

    青篱正听得有趣儿,突见这些人将话头扯到自己身上,不由朝向青阳一笑。

    还未说话,便又听见一人道:“听说那李小姐家中世代为农,对种地一事颇有心得,她画的好几样新奇农具,连沈府的三公子都大为赞叹。可惜是个女子,否则,以我看她也可到那个什么司农署捞个什么官儿当当。”

    身边的几个丫头听了这话,均是捂嘴一笑。

    茶楼中闹哄哄的讨论了一阵子,便有人高声叫道:“景秀才可还有什么新鲜的事儿?”

    这一声问,登时茶楼里闹哄哄的声音都停了下来,齐齐望向他。景秀才笑道:“要说有新鲜的事,还有一宗。”说着又是一声干咳,“正月十五渤海国大皇子带使团来访,欲与我大周重修旧好。皇上很是高兴,封户部右侍郎张书山大人之女为晋阳郡主,三月初三送往渤海国联姻,以示我大周的诚意。”

    张凤娇?!青篱猛然转头,看向青阳。青阳悄悄一笑:“你看我作甚?”

    青篱问道:“那秀才说的可是真的?”

    青阳娇笑一声:“真的不能再真了。我出京时,圣旨已经下了。我们康王府的小王爷为此还好一通闹呢。”

    青篱眉头皱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这张凤娇之事也太过突然了罢。直直盯向青阳:“县主可有什么事儿瞒我?”

    青阳点点了她的额头,“有事儿瞒你作甚?怎么?舍不得那张凤娇?!”


第五十二章 朱县令上门儿

    第五十二章 朱县令上门儿

    青篱笑着摇摇头。悄悄向她道:“让她去那什么渤海国联姻最好不过。那样偏执的人,若是有朝一日她得了势,又知道我的下落,指不定给我下什么绊子呢。”

    顿了顿又笑道:“最好永生都不要回来,好好的在渤海国做她的皇子妃罢。”

    青阳暗自松了一口气。

    旁边有人感叹道:“郡主,这是多大的荣耀?除了当今圣上的三位公主有封号之外,便数康王府的青阳县主身份尊贵。这个晋阳郡主,听名号倒是把青阳县主比了下去。”

    有人不以为然:“再尊贵的名号也不是正经的皇家子孙,哪里能跟那青阳县主的身份比?”

    这时,店小二匆匆跑上楼来,急赤白脸的道:“众位客官,位众爷,莫议皇家事,小心惹祸上身啊。”

    说着压低声音道:“不瞒各位,那青阳县主此时就在咱们长丰县中,前几日还去侯府拜会过侯府的老太太。小心你们的话传到县主耳朵中”

    说完一溜烟儿的下去了。

    众茶客因这店小二的俱是一惊,齐齐噤了声,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又将话着扯到新法之上,气氛复又热闹起来。

    这时一个站起身子叫道:“景秀才你光说些旁人的事儿,我听说咱们庐州知府苏大人被新法闹得大过年的被皇上拿下入了大狱。可有这回事?”

    青篱咦了一声,转向青阳,问道:“庐州知府不是姓江么?”

    青阳乍听这话,脸色微变,正欲拿话扯开,旁边一桌的人听到她的问话,笑着道:“江文远大人是代知府。咱们正经的知府大人是苏佑贤苏大人。”

    青篱脑子嗡了的一下乍开,头晕目眩好一阵子,才稳住神儿,悄悄问青阳:“那人说的是真的?”

    青阳小心的看了看她的脸色,见并无大碍,便点点头,悄悄道:“你不必担心,你那叔父已然出狱了。”

    青篱悄悄笑道:“县主说的什么话?我为何要担心?只不过有些吃惊罢了。”

    青阳见她的话不似作假,才放下心来,感叹道:“若知道你这般想得开,我也不至于你瞒着你。你那岳先生千叮万嘱的,叫我先莫跟你说这些。”

    青篱微微一叹,问道:“县主现在可以说说,可还有瞒着我的事儿?”

    青阳俏脸一沉,佯怒道:“你这丫头,敢把本县主当犯人审问?”

    青篱挽了她的胳膊,悄悄道:“县主就给我说说罢,我又不是那等经不住事儿的人。”

    青阳只好将京中发生的事儿粗略的与她说了一遍,末了道:“反正这事我不说,你也能打听到。因此算不得我与你说的,顶多算是与你补充了一些罢了。”

    青篱见她此撇清关系。不由好笑,悄悄道:“是什么大事么?值得这样?”顿了顿又叹道:“虽然苏府与我再无关系,但是先生所做的一切,我还是心存感激的。虽然与大小姐从来未亲近过,但比起不相干的旁人来,我心里还是偏着她的。”

    青阳捂嘴一笑,“你那岳先生倒是把你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青篱微微一笑,问道:“胡公子和先生二人怎么想起到户部去任职了?”

    青阳撇撇嘴,道:“你那先生是这被他的恩师朱谦老丞相拿住了,胡流风是闲着无事凑热闹呗。”

    青篱问道:“朱丞相可是他们方才议论的推行新法的那个?”

    青阳点了点头。青篱登时怔住,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历史上的许多次变法,过程轰轰烈烈,结局凄凄惨惨,那人又在户部,是推行新法的主力机构,这……

    她终是没敢往下想。但愿他与胡流风二人一直做个默默无闻的九品的观政罢。

    猛然想到除夕那日做的那个奇怪而又无比真实的梦,遍体生寒。心思转了几转,自己的担忧还是说不出口。

    青阳见她这般模样,连忙拿话儿逗她,逗了几次,她都提不起精神。微微叹了口气,坐在一旁不语。

    因着茶楼里听到的消息,众人愣是把酒楼的事儿扔到一边儿,见青篱兴致不高,一路沉默的回到府中,刚进了前厅,合儿又举着一封信跑到她跟前儿,“小姐,今儿你刚出门儿,山海镖局的人便来了,因等不到你,留下这封便走了。”

    青篱急切的将信接过来,书房也顾不得回,直接坐在前厅之中,将信拆了。

    粗略的将信扫完,微松一口气。抬头见那几人怪异的瞧着她,合了书信,笑道:“都瞧我做什么?”

    那几个丫头见她脸色好了许多,各自捂嘴一笑,便去传饭。青阳恼得直点她的额头:“那岳死人脸就那般好?接了他的信,魂都没了。”

    青篱嘿嘿一笑,心中叹道,即然那二人入了户部为官已成事实,她再担心也无用。总不能现在写一封信告诉他,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而推行新法的那几人下场都无比的悲惨,你们二人速速辞了户部那九品的小官,回家享清闲罢?

    用过午饭,各自回房歇了午觉。约末小睡了半个时辰。青篱便起了身子,出了房门,见碧云碧月与杏儿合儿几人还在侍弄那蔬菜架,微微一笑,碧云见了她,笑着打了招呼,又道:“县主方才已起身了,这会由柳儿姐姐带着,在温室里呢。”

    她的话刚落音,青阳的身影便从墙后面转了出来,一手里还抓着几个新鲜的辣椒。青篱暗自撇嘴,刚要打趣儿她两句,小可从外面匆匆跑进来,道:“小姐,朱大人来了。”

    青篱一愣,前两天才来过,叫青阳给了一顿没趣儿,怎么又来了。青阳将手中的辣椒朝碧云手里一塞,怒道:“这朱起云还让不让本县主清静了?”

    一面说一面向前厅走去。i小可在一旁嘴张张合合的,一脸的难色。青篱问道:“朱大人可说是什么事儿?”

    小可连忙回道:“朱大人是来找小姐的。”

    青阳的脚步一顿,回过头来,奇道:“他来找你做甚?”

    青篱摇摇头,笑道:“我也不知呢。莫非是荒地的事儿?”

    青阳手一拍。笑道:“那荒地现在也有本县主的一半儿,来,本县主与你一道儿去。”

    青篱暗自撇嘴,不是说好了二百亩么?怎么又变一半儿了?

    两人一边说,一边相携进了前厅。

    朱县令与钱主簿二人立在前厅内,许是因为青阳在的缘故,不敢随意落座。

    见这二人进来,朱县令与钱主簿连忙过来行礼,被青阳拦下来了,“行这些虚礼做什么?你们来找这丫头有什么事儿?”

    青篱连忙张罗这几人坐下,才笑着道:“什么事儿还要劳朱大人与钱大人亲自跑一趟。使人传个话给我,我应该到衙门去才是。”

    朱县令一连的摇头,笑道:“县主在此,本官可不敢托大。再者,今日之事,也算是有求与李小姐,自该我等亲自上门儿。”

    青阳奇道:“你有什么事儿求这丫头?”

    朱县令恭敬的回道:“回县主,下官是因京中要求各地设试验官田而来。”

    试验官田?!那不是上午刚在茶楼里听到的,那个什么劳子新法中的一项么?竟然这么快就开始推行了?

    青阳奇道:“什么试验官田?”

    朱县令回道:“京中前几日发文,要求各州府县分别设试验官田,研究如何提高粮产,惠利与民。”

    青阳娇笑一声,指了青篱道:“你算是找对人了,本县主看这丫头对种田是有一套。”

    朱县令一连的称是,青篱在一旁笑道:“县主惯会乱夸人,这试验官田可不是一般的人能胜任的。我虽说略懂些耕种之事,但独自耕种还是头一遭儿,这等大事儿,朱大人怎能放心将这官田交于我?”

    朱县令笑道:“李小姐不必过谦,以本官看,你倒似是比那积年的老农还强些。这事儿也不是由你一人承担。本官打算招集长丰县的耕种好手数十人,组成一个小团体,由钱主薄、沈府的沈墨非与李青儿小姐三人做带头管理之人。不知县主意下如何?”

    青篱立在一旁不停的给青阳打眼色,青阳收到的眼色,略微思量了一番,道:“要说设试验官田,是惠利与民,有功与社稷的大事儿,这丫头断不能推辞,但是,她一个女孩儿家家的,着实不便与那些人整日混在一起。以我看,这事就作罢了吧。”

    青篱登时放下心来,方才那一刹那,她真真是怕青阳把她卖了。

    朱县令将方才这二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心知不是县主觉得不妥,而这李青儿不愿意。再一思量县主说的理由,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与钱主簿交换了神色,略一思量,便道:“是下官考虑不周。不过,下官还有一个提议……”

    青阳摆摆手,示意他直接说下去。朱县令道:“试验官田的设立,就连当令圣上也极为重视,长丰县又正好有李青儿小姐这样精于耕种的人在,因此下官斗胆再出一个主意:李青儿小姐仍然参与统领试验官田的一干事宜,只不过不须亲自去,只需每隔几日到县衙与钱大人和沈三公子一聚,听听进度,出出主意,不知县主意下如何?”

    青阳拿眼儿看向青篱,青篱略微思量一下,便微微点点头。从她内心深处讲,对这个试验官田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第五十三章 试验官田

    第五十三章 试验官田

    朱县令见她点头。猛然松了一口气儿。心中直埋怨这京里下的什么文书,耕种一事,千百年来,不是一直如此么,还真能试验出个什么名堂不成?

    心中虽然如此想,但是上头安排下的事儿,他可不敢不办,不但不敢不办,反而要积极的办,办得漂亮才行呢。他隐隐有个预感,这试验官田因有这李府的李青儿在,兴许能在全国拨了尖儿。

    这么一想,又将方才的埋怨丢在一旁儿,朝着青篱道:“因上头给的时间紧,官田的选址还未定下,明日一早就劳李小姐到衙门一聚,与钱主簿和沈三公子商议一下选址之事。”

    青阳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皱,却最终没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

    朱县令与钱主簿一走,青阳朝着青篱笑道:“丫头,本县主猜你极想搞那个什么试验官田罢?”

    青篱调笑道:“县主圣明。一下子便把小女子的心事猜得真真的。”

    青阳娇笑几声,奇道:“先前儿这京中也没见你提过这些,你是什么时候喜欢这个的?”

    青篱在她身边的椅子上坐了,笑道:“什么时候呀,我也不记得了。许是那年在府里侍弄那架葡萄的时候便有了这样的心思罢。我来到长丰县,总不能坐山吃空。便想到种地,再加上多看了些农书,便觉得有趣儿,就这么喜欢上了。”

    青阳笑道:“你倒是会给自己找乐子。待会儿叫碧云去拿本农书我瞧瞧,我那一半儿的荒地,本县主也要亲自管。”

    青篱猛然从椅子上站起身子,叫道:“县主,不是说好的二百亩么?何时变作一半儿了?”

    青阳撇嘴:“只二百亩有什么意思?大块儿的管起来才过瘾呢。”

    青篱不依叫道:“那荒地我从开荒到现在吃了多少苦,现在荒也开好了,佃户也招了,路也修好了,浇地的沟渠也挖好了,县主一来就捡现成的不说,还一下子要去五千五百亩的地……”

    碧云碧月见苏二小姐此时一脸孩子般的赌气与委屈,不由捂嘴一笑,青阳微愣一下,也捂嘴笑道:“看把你这丫头委屈的。平素再大的事儿你也是一副淡淡事不关已的模样,原来也有不舍得不甘心的时候呀。”

    青篱也愣了,呆立一会儿,才不好意的笑将起来,又道:“只给县主二百亩,县主先种着。过了夏收,若是收成好,再多给你一些。要么就再买一块儿上好的田给县主种。”

    青阳点了点她的头,“什么时候学的这般小家子气?本县主还真能覇你的荒地不成?青阳县境内的千顷良田,随我摆治呢……”说到这里猛然顿住,揪了青篱道:“丫头,你跟我回青阳县怎么样?”

    呃?!这位县主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她在这边宅子也买了,地也买了,早就扎了正经过日子的架式了,现在叫她跟着她跑路,她可不干。

    赶紧一连的摇头。青阳不依,抓住她道:“你跟我回青阳县,有多少良田随你挑选,不比你在这里强?”

    碧云碧月连忙上前劝道:“县主,以奴婢看二小姐是舍不得她费的这些苦心,您没瞧方才您只要她一半儿的地,她便急了,您现在要她扔下这一摊子走人,二小姐怎么能应呢?”

    青阳松了紧抓着青篱的手,神色不明的思量了一会儿问道:“真的就那么舍不得?”

    青篱一连的点头。心思电转,笑道:“县主还记得那次在宏远寺采蘑菇的事儿么?我这地呀,就如县主亲手采的那蘑菇一般呢。”

    青阳略想了想,笑道:“也是。若是谁要拿去本县主亲手开的荒地,本县主不跟他拼了才怪呢。”

    青篱登时松了一大口气。

    第二日一大早,青篱把府里的事儿略做安排,由小可赶着马车,带着杏儿直奔县衙。

    沈墨非与钱主簿早已在县衙后院的会客室里候着,青篱进门便笑着道:“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有劳钱大人与沈三公子侯着。”

    钱主簿摆摆手,笑道:“不迟,不迟。沈三公子也才刚刚到。”说着指了指一旁的位子,道:“今日事多,咱们闲话少叙,李小姐,来,你看看,这是咱们长丰县的耕地图,这几日衙门就这试验官田的选址也略微议了一议,选了三四个地方,朱大人要咱们今儿就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青篱凑到桌前,往那耕地图上瞄了一眼,笑道:“钱大人,这事儿我只有听的份儿。我才来长丰多久?还是要钱大人与沈三公子拿主意。”

    沈墨非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点点头,道:“官田的选址倒也不是最紧要的事儿,只须地肥便可。”

    青篱也点点头,选在哪里不紧要,紧要的是怎么耕种。

    钱主簿笑道:“话是这么说。但总得选一处不是?”

    沈墨非伸手指向耕地图,道:“这一处便可。”

    钱主簿瞄了一眼,又在旁边放着的一摞纸中翻了翻,扯出其中的一张,扫了两眼,笑道:“是薛府的田。”

    青篱眉头一跳,莫非是要征用私有田不成?

    果然,钱主簿笑道:“这一块田约有二百亩,大小倒也合适,离城西门也不远,出入也方便,最紧要的是临着淇河,灌溉也便利。”

    这话的意思就是十有九成定了要征用薛府的田了。青篱不由暗笑,这沈墨非看似是个温和之人,却原来也有奸诈的一面。那薛府势微,大少爷只顾吃玩乐,薛府的老夫人又常年有病,家中没有能顶梁的柱子,便就是被官府征田了,他们也只能叹自己倒霉。

    便神色不明的一笑,从善如流的点点头。

    三言两语敲定官田的位置,钱主簿便提议实地去看一看。青篱沉吟片刻,问道:“钱大人。设这官田倒底是要做什么?”

    钱主簿无奈一笑:“真要说做什么,我也不甚清楚。只是上面下的文书,也不能不办呀。”

    青篱了然,所谓的试验官田,兴许就是一块儿精心侍弄的良田,将收成提高些,交差完事。

    沈墨非带着淡淡的笑意道:“李小姐如此问,可是有旁的想法?”

    青篱略微思量一番,道:“成熟的想法倒是没有。不过我遇事儿向来习惯问个为什么。方才顺着这个思路,略想了一想,说出来钱大人与沈三公子听听。若是说得不对,就全当我是疯言疯语罢。”

    钱主簿与沈墨非二人点点头。

    青篱起了身子,在屋中走了几步,道:“京中即下文书让全国范围内各州府县均设试验官田,其用意自然是为了提高田产。但是影响田产的因素有三,一为种子,二为田间管理,三为提搞土地的使用率。”

    沈墨非饶有兴致的问道:“李小姐说的这三个因素作何解?”

    青篱道:“种子这一因素可以一分为三,一为在现有的粮种中选取饱满优质的种子,二为培育新品种,三为引进新品种——而要想大幅提高亩产,这第二三项最为关键。”

    “田间管理,便是浇水施肥除草等,这一项是个农户都知晓,不说也罢。”

    “第三嘛,套用民间的俗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若是什么也不种,自然是什么都得不到。我自来长丰县至今也有四个月,观这长丰县种植水稻的农户,生生将地闲了四个月有余,这个四个月什么也不种,自然什么都得不到。若是采间播套种的法子,将一年一收变为一年两收甚至一年三收,这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钱主簿听完,笑道:“听李小姐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明白设这官田的目的了。”

    青篱笑道:“耕种之法,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技巧。若想提高亩产,第一和第三项最为关键。”

    沈墨非从沉思中抬起头来,笑道:“李小姐这么说,可是有什么法子?”

    青篱摇摇头,笑道:“我也只是听父亲说过,某一个地方,因有优良的稻种和麦种,平均亩产八九石。”

    钱主簿倒吸了一口气,瞪大眼睛问道:“亩产八九石?”

    青篱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所有的田基本都是这个产出。”

    沈墨非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不分等级?”

    青篱再次点点头。又满带遗憾道:“可惜那时年幼,并未放在心上,未及细问。”

    沈墨非思量了片刻,笑道:“李小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想要将试验官田做为试点,试一试方才你所说的第一和第三项么?”

    青篱点点头,笑道:“确有此意。只是不得其法。”

    钱主簿神色不明的思量了一会儿,道:“李小姐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可若是不成……”

    青篱知道这位钱主簿的顾虑,按照原先的思路,便可求稳,若是按她刚才说的,朱大人与他便担着风险呢。一旦试验不成,到夏收时拿不出象样的业绩来,于他们二人来说便是大大的不利。

    便立在一旁但笑不语。

    钱主簿又思量了好一会儿,终究是拿不定主意,便说要回明朱大人,再做打算。


第五十四章 青篱落水

    第五十四章 青篱落水

    自在县衙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