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纪事(完结)-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槎兀导矢苫畹拿患父觯〉男。系睦希鹤永锒嗍桥耍凑饪槎厝羰强至耍挥姓殴笠桓鋈丝墒遣恍械摹�
青篱在荒地那里呆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便回了,她在那里帮不什么忙,反倒招得张贵与李大郎不能专心干活儿,倒不如回家里头想法办法,替他们多找几个可靠的人手来。
回到家里,青篱招了红姨等几人来,她心里头原先便有个想法,现在一切安定了。现在说出来,也是时候。
便对着这几人道:“原来出京的时候我就想过,将来咱们安定了,要接你们的家人一同与你们团聚。现在也算是差不多安定下来了,今儿找你们几个来问问,家里都有哪些人,再听听你们的想法。”
红姨听了她的话眼圈儿一红,青篱知道她丈夫早逝,孩子又夭折,连忙站起来安慰道:“奶娘,你莫伤心,我不是说了,日后你便是我的亲娘。以前的事儿都让它过去罢。你再想想家里还有什么亲近的人没有,若是有,便接来了。”
红姨摇摇头:“老家里倒是有些人,可他们不值得小姐操心。”言语之中透着几分的怨恨之意,青篱见她这般,便也不多问,只是点点头:“即奶娘说不值得,便也不用因为那些人惹得心里头不愉快。”
又转头问柳儿:“我记得柳儿家里还有几个至亲的人罢,可想接了他们一起来?”
柳儿红着眼圈儿摇摇头:“我家里是有爹娘,可是有两个哥哥嫂子在,指望着他们帮衬着干活儿。一时下也接不得。我那两个嫂子都是不省心的,我可不能把她们接来给小姐添麻烦。”说着顿了顿,道:“家中有个小弟,现在也有十五岁了,小时候倒也不是个淘气的,只是不知道现在怎么样。若是小姐允许,我想把他接来……”
青篱笑着点点头:“那就接来罢,府里头住不下,就在外面单租了院子与他住。”
杏儿拍手笑道:“我的老家就在乡下,爹娘哥哥和嫂子都会种地,我把他们都接来罢?他们来了。就可以帮着小姐干活,省得小姐天天操心外头没人照应着。”
青篱笑着看向杏儿:“你这个丫头倒是把我的心思猜透了,我就是想叫他们来给我做苦力来了,你还愿不愿意?”
杏儿小鼻子一哼,得意道:“我在小姐身边这么久了,还能猜不透小姐的心思么?”说着故意叹了一口气,高声道:“可谁叫咱们心甘情愿给小姐当苦力使呢?”
她的话惹得红姨举着巴掌便冲了过来,杏儿娇笑一声跑开了。合儿立在一旁,略有些局促,青篱知道她心中所想,大约是因为跟着自己不久,没有杏儿柳儿三人那般自在。
便故意问道:“合儿莫非不甘愿给本小姐当苦力使?”
杏儿在一旁推了她一下:“平日里你倒泼辣的,谁的牢骚都没你多,这会子怎么了?”
合儿红着眼圈儿,眼泪在里头滴溜溜的打转儿。青篱叹了一口气,点出她心中的想法:“你虽跟我不久,但是跟在姨娘身边那么久。又全心向着她,单是这一份的情宜,与我来说,就只比杏儿她们几个的多,不比她们几个的少,这会子你别扭什么?”
合儿“扑通”一声跪下,眼泪流了出来:“奴婢知道小姐对奴婢与杏儿柳儿是一样的。只是奴婢的爹娘年迈,家里的几个哥哥早已成家,顾不得他们,奴婢想将爹娘接来,又怕他们帮不上小姐的忙……。”
杏儿与柳儿连忙上前拉了合儿起身。
青篱微愣,随即笑道:“你快起来,是我一时急了,没说清楚。刚出京的那会儿,我已然在心里做了决定,将来定要让你们与亲人团聚,一家人好好的生活在一起。若是你们的家人不愿远离故土,便挑个合适的时候放你们回去,若是你们的家人愿意投奔你们而来,我定然为他们安排得周周全全的。只是没想到碰到荒地这一宗事儿,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今儿的话。”
顿了顿又朝着合儿赔笑道:“小姐我一时急功近利了,合儿莫怪了。”
合儿“扑哧”一声眼中带泪的笑出声来,嘟哝道:“小姐总是会使这一招。”
红姨笑着道:“小姐是真心为我们打算,你们谁都别闹别扭,心里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来,若是一时没想好的,就先回去想想,想好了再告诉小姐。”
这三人齐齐点头,出了房门。
红姨转过头朝着青篱道:“小姐,你真心待我们,我们心里明白。可只是一样,我得与她们说清楚了——小姐最不喜那等淘气生事的人,若是家里有那样的人,趁早叫他们莫来。”
青篱想了想,轻轻的摇摇头,虽然这一层她也想到了,但是话不能与那几人明说,若是明说了,倒叫她们心中忐忑了。人的一辈子哪里能运气那么好,只与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再者,他们又不是自己的至亲,将来到了这里自然有单独的小院子住着,若是在府里头有差事儿,自然有规矩管着,想来也不会碍着自己什么。
前世活了三十岁,她算是有些明白,人的一辈子不就是今儿高兴明儿烦,问题叠着问题的过么?
第十六章 种菜
第十六章 种菜
开荒的头几日,青篱日日带着几个人去看一回。张贵与李大郎指挥得的极有度,不过三四日的功夫,那一大片荒地便火耕了一大半儿。火耕快,接下来的犁地耙地却极费工夫。
原先安排去订制的排耙等工具也按时做好了,小李庄小赵庄的村民第一次见东西,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李大郎之前因与李小姐交谈过,略知道这东西的用处,便亲自演试了一番,几趟耙下来,不但比常用的耢平整地块的效果要好得多,那些埋在土里的草根还真的被耙到表面不少,耙一遍便叫妇人与小孩在面捡一遍,然后再耙,再捡,周而复始,直到耙出的草根少了,才算是好了。
青篱见李大郎立在耙上,时而掂脚,时而下压,动作娴熟。又一人挥着鞭子赶牛,觉得有趣儿,便想起前世耙地时,除了直耙之外,还经常走八字耙,她虽然不知道这样的做比起直耙来,有什么好处,但是那走八字耙过的地,满眼望去,耙过的新鲜泥土,如行云流水一般充满了美感。
便将这走八耙地与张贵和李大郎二说了,这二人一听,连忙去现场试验一番。张贵是农活新手,动作僵硬而且脚下用力不匀,耙出来的地本就坑洼不平,走出来的八字更是歪七扭八的。而李大郎几趟下来,倒是走出几个极完美的八字,在冬日蓝天下,空旷的田野上似是一副整齐优美的画卷。
青篱惊喜的望着眼前的情景,那记忆深处的童年单纯美好的记忆齐齐涌了上来。
李大郎一连走了好几个八字,才停下,嘿嘿笑道:“这么耙出来的不但好看,刚才没耙出的草根,这么斜着一耙,又出来了不少。”
小可与小乐二人是专门负责招呼妇人与孩子捡草根的,听他这么一说,手一挥。原先立在一旁等着的人,呼啦啦都涌到地里面去,一只只或大或小的脚印,印在刚刚耙好的新鲜泥土上,为这副画卷又添了几分的生气。
青篱拿起铁耙子,在松软的泥土上翻了几下,表面的草根虽然少了不少,但下面仍然有不少的草根,这究竟是再重新犁一回,还是人手发一根铁耙子,开始纯手工作业?
前者虽然省些时间功夫,但是没有后者清理得干净,后者倒是最大限度的清除埋在下面的草根,可是速度却极慢,这么一大片荒地,天知道要多少时日才能清理完。
心思转了几转,最后仍然决定选用后者,今年能清理出来多少便是多少,清理不出来的地块儿,到了下次翻地时再接着清理罢。
将这想法与张贵和李大郎二人说了,张贵问道:“小姐可想好了哪块儿地要种什么?这样我们也好安排哪块地先清。哪块地儿后清。”
李大郎也道:“张管家说的对,要我说,靠近土山的那一块儿就不适合种庄稼,那块地太沙,地势也高,水浇不上去。”
青篱想了想,笑道:“这个我一时倒还没有细想过。你们还是先这么干着,等这第一遍干完了,咱们再商议。”
又问了问他们的进度,得知大约还需二十五天左右这片荒地才能初步开完,便笑道:“接连来了几天,看你们指挥有度,我x后便就不来给你添乱了,这里你们若是忙不开,从这些村民中挑几个有威望能干的,替你们管一下也使得,到时候知会柳儿一声便是。”
这二人应了,青篱又笑着嘱咐小可和小乐两人几句,便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想起与岳行文离别那日说过的话,稻子,麦子,果树,鸡鸭牛羊等等。微微一笑,按照自己那时的想法,这荒地上种什么,倒是有了大致的方向。
刚回到府里,合儿便回说,原来去订制的铜管已经做好了。铁匠铺的王掌柜亲自送来,在这里等了半晌,等不到人,便又先回去了。
青篱笑着向柳儿道:“看来日后你这个女帐房先生是不能跟着我天天往外跑了,现在家里的事儿离了你可是不行的。”
柳儿抿嘴一笑,拉了合儿去验看那些铜管。青篱刚去了厨房,见李婶子正在忙活着,桌案上是备着的午饭,青篱扫了一眼,这几些天天如此,白菜萝卜蘑菇干豆角干木耳之类的。好吧,虽然她不怎么挑食,但是天天吃这些确实也够腻味的。
正好荒地的事儿也初步理顺了,后院那温室的墙体也干得差不多了,就趁今天有空儿,就先把这菜种上。
用过午饭,叫了杏儿与合儿跟着,三人便晃悠着出了家门。正午时分天气还不算太冷,一路上碰上几个相熟的街坊,笑呵呵的打过招呼,直奔西市而去。
长丰县主要的平民集市就在那条油坊街上,那条街道的东段被当地人称为东市,主要卖些观赏的花鸟虫鱼。小玩艺,小摆件;西段被称为西市,则是以菜肉粮为主,许多干菜店酱菜店都在西市。
先前儿已经跟李婶子打听过了,哪里有卖菜种子,到了西市便直奔那家杂货店而去。
店掌柜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见这个时节还有人来买菜种子,微微诧异,但是上门的买卖哪里有不做的道理,将店里常卖的种子都拿了出来。青篱也不期望这里有什么稀罕品种,挑了几样常见的。如大葱,蕹菜——也就是前世所熟知的空心菜,韭菜,芹菜、辣椒和豆角等常见的蔬菜种子。从杂货店出来,青篱只觉得这些菜品种太少,脑子又开动起来。
想了半晌,决定回去再建一间不透光的温室,种上蘑菇香菇和木耳——至于菌丝,她想的办法是去野生蘑菇多生长之地,弄些原土回来,但愿里面有她要菌丝。
想到这儿,又想到前世的野菜来,旁的倒还罢了,有两样菜却是她极爱的,一个是荠菜,一个是马齿菜,这些等回去问问街坊邻居家的菜园中有没有就可以了。
回到家中,她便差了杏儿与合儿、红姨三人先去邻居家问问,不多时,保胜家的大嗓门便在自家的院子里面响起。
青篱连忙转出后院,保胜家的手里提着一个竹篮子,站在那里大声笑道:“李家妹子,听说你想吃马齿菜和荠菜,马齿菜这会子哪里有啊。荠菜我家菜园子里头长了些,我叫大丫头全给你挖来了。就是现在天冷了,长得小。”
青篱将篮子接过来,朝篮子里看去,里面的荠菜叶片微微发红,凡是经过霜打的荠菜都是这个颜色。便笑着谢过,又问道:“保胜婶子,你家菜园子里原先可长过马齿菜?”
保胜家的笑道:“那草命贱着呢,谁家菜园子里头没长过?难除根哦!”
青篱便笑着说:“那呆会叫杨大娘和吴大娘到你家菜园子里挖些土可使得?”指了指后院道:“我在后面弄了一个小棚子,里面生着火,冬天里没事,又想吃点新鲜的。到你家弄些土来,兴许里面带着马齿菜种子呢。”
保胜家的摇摇头笑道:“你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小姐呀,家里的活计不用自己干。整日想些新鲜的点子。”说着朝杨吴二位大娘笑道:“老杨家的老吴家的,你们这会就去吧,我家大丫头在家里呢。”
见那二人去了,保胜家的凑近青篱道:“李家妹子,听说,你在东城门外小李庄那里买了一大片荒地?”
这事儿原本也无须保密,再者就想保密也保不住不是?便笑着问道:“保胜婶子从哪里听说的?”
保胜家的道:“我一个远房的堂姐就嫁在小李庄,昨天她进城,到我家坐了坐,说是一位姓李的十三四岁的小姐买了那块荒地,我一猜就是你。”
保胜家的又问那诸如开荒地需要不少钱罢,将来那地要不要佃出去之类的话,青篱含糊的回了一通。
因着这两样野菜,青篱便又想起一个新鲜的菜来,那就是枸杞头,也称作甜菜芽,是枸杞的嫩牙。原先她是不识得这个菜的,因在她的家乡,这枸杞多长在荒沟和坟头,小时候她以为是不吉利的东西,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好东西。这枸杞的嫩芽用来做蒸菜,或者清炒都极好吃。在城里她倒吃不得多,不过每年春天回老家,总要在墙角寻几颗鲜嫩水灵的,将嫩芽采了,叫妈妈做了,吃个过瘾。
因家里仅有的几个男子都去了荒地,这种菜的事儿便只有剩下的一些人亲自上阵,好在杨大娘、吴大娘还有厨房里的孙大娘都是做惯粗活的,翻地的事儿就交给她们做。青篱带着丫头们跟在后面用铁耙子做些平整的活计。
一连忙话了两天,才把那温室里的地翻完平整好。这个温室建得并不大,两面各宽约三米,长约四十米,两边儿合起来大约是三分半的地。
南侧那一面儿种了辣椒、芹菜、空心菜、韭菜,北侧这一面儿铺些从各家菜园里寻来的土,又种下蒜、大葱和枸杞子。
杏儿等人与她一样,没做过多少重活,直到菜种下这日,体力都已到了极限,青篱看着她们东倒西歪的模样,连连放她们回去休息。
菜种下后,浇水成了难事,这宅子里倒是有一口深井,用的依然是老式的木轱辘打水的方式,平时做饭用水不多倒也罢了,可若是用这个打水浇菜,那可真的能累死人呢。
由菜地的浇水,又想到那片荒地的浇水,虽然临着淇河不缺水,可是尚还不知淇河的水位如何,若是能自然引流就再好不过了。想到这里又有些怪自己的疏忽大意,怎么没想到去看一看淇河的水位呢?
坐着思量了一会儿,又淡然一笑,罢了,反正荒地已开到这份儿上了,只能是走一步说了一步了。
便又把精力专注眼前的菜地取水上来。若是打一口农村家用的小压水井,想来定是比那木轱辘取水的方式便宜许多。可是那农村的压水井,她只用过,知道它的样子,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它的结构,只知道利用活塞运动的原理,使井中产生吸力将地下水吸上来的,其它的一概不知。
但是她却知道这水井打起来并不复杂,记得小时候,婶婶搬新家,请人打水井,不过一上午就打好了。
想了半晌,又从脑海中挖出一些细节来,比如,这压水井最重要的部位,当属与压杆相连着的铁棍上的那层厚皮塞子,那皮塞子若是密封性能好,水井便不容易漏水,放在那里几天不用,再次去压,照样立马出水,若是塞子密封性不好,出水少不说,放只一会儿那水就全漏进去了,需要重新引水。
零零碎碎的将所需的部件想得差不多了,却仍然想不出究竟该怎么样安装。试着在纸上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终究不得其法,便扔了笔。感叹道,若是找到一位精通此道的人该多好?
省时省力的压水井造不出,只好用最笨最原始的办法浇水了。三分菜地用了足足两天才浇完。
这下主仆几人更是累到极点。杏儿有气无力的瘫在椅子上道:“小姐,浇这一回水就要我的命了,我宁可冬天只吃那几样菜,也不想再干这样的活儿了。”
青篱揉着酸痛的胳膊,苦恼道:“若是能找一位能工巧匠,打了口压水井来,咱们也不用这么累了。若真是找不到人,我看这菜也就种这一茬儿了。”
柳儿在一旁道:“小姐说的压水井,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这长丰县的人了,不若写信问问岳先生,看看他认不认得这样的人?”
青篱暗暗撇撇嘴,柳儿这丫头真当那人什么都懂,什么人都认得么?真真是哪里来的信心?
不过略想了一下,这事倒还真得上些心,提早打探做做准备总没错。这菜地还是小事儿,单说种地须得防着大旱,这压水井和前世的用电抽水灌溉相比起来,效率差得太远,但是总归也是一个解决办法的,总比没有强。
这么想着便点点头。上次托杨镖头稍给他的信儿这会应该到了,想来再过不几天,回信也该送到了,到时就写信问问他罢,成与不成,总得试试再说。
第十七章 京城来信
第十七章 京城来信
杏儿柳儿合儿三人自菜地整完之后,便顺从她的安排,每日上午,去附近的私塾里学认字。因为这三人上私塾的事儿,还颇费了一番周折,那私塾先生是个老顽固,因她们是丫头的身份,不肯让她们入学,青篱便将她三人的卖身契当着老顽固的面儿扯个了粉碎,结果那老头儿还是不同意,说这三人年纪大了,怕到了学里,引得略大的小子动心思,虽然这话没明说,但是话里话外就是个意思,把青篱气得火冒三丈。
直叫着要请一个教书先生到家里给她们三人上课,过了没几天儿,听说那个老顽固旧疾复发,上不成课了,新来的先生是个看起来一团和气的中年人,青篱便又去了一趟,那教书先生听说是为了家里的下人来求学,对她甚是恭敬,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便应了叫这三人去上课。
青篱感叹,真真是有人用黑夜给的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而有人却用白日给的光明眼睛去寻找黑暗,人与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柳儿等人知道小姐为了她们入学费了不少了力气,又因那私塾老夫子的话,心中憋着一股气儿,学的也越发认真,上午认完字,下午在府里头做些杂事,晚上又点着灯认字,遇到夫子没教到的,便去请教小姐。
青篱见这三人的劲头,不由微微一笑,那迂腐的老夫子一番话虽然气人,倒也不是没有作用。“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这话真真是没错儿。
柳儿知道小姐现在急缺人手,更是格外用功,学认字十来天的功夫,便学着自己记些简单的帐目,虽然那字歪歪扭扭,还有许多不会写的,但在青篱看来已是极大的安慰。便抽出时间来,又教几人一些简单的算术。
这一日她正在温室查看她种的那些菜,便听见合儿的高声叫喊着跑到后院,手里举着一封信,喜笑颜开的叫道:“小姐,京里来信了。”
青篱瞪了她一眼,这丫头生怕别人不知道她们是京城里来的。合儿自知失言,连忙悟了嘴,走近她跟前,笑道:“小姐,岳先生来信了。”
青篱又瞪了她一眼,来信就来信呗,做这副贼头贼脑的样子做什么?将那信从合儿手中取了,也不搭理她,转身向外面走去。合儿在后面叫道:“小姐,来送信的人还在前面等着呢。”
杏儿一把揪住她,责怪道:“来送信的人是天皇老子么?叫他等一会儿便是了,你喊什么?”
合儿望着小姐远去的背影,奇怪道:“岳先生来信了,小姐怎么看起来不怎么高兴呢?”
杏儿瞪了她一眼:“你怎么知道小姐不高兴?你天天当差,眼力架都当到哪里去了?咱们小姐碰上岳先生事儿,在咱们面前什么时候不是面上淡淡的?其实是心里高兴着呢。”
合儿奇怪问道:“那是为什么?”
杏儿道:“你问我,我问谁去?要么你去问问小姐?”说着挑了温室的棉门帘出去了。
合儿在她身后皱皱鼻子,又在温室里来回查看了一番,见这种下不久的菜都纷纷露了头,心里十分的欢喜,想着再过十来天,便可以添些新鲜的菜给大家吃,省得杏儿那丫头天天朝她嘀咕萝卜白菜吃腻了,让她换新鲜的菜。哼,她虽然管着厨房,可是市面上但凡稀罕点的菜都贵得要死,别说她不舍得,就是舍得,柳儿那丫头也不给钱不是?
青篱强压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书房,将手中厚厚的信举在眼前看了又看,信封是那人飘逸灵秀,十分熟悉的字迹,只是很难想象他那样清冷的人,也会写许多话给自己。
呆坐了一会儿,将信拆开,看了起来。看了第一句话,便忍不住微笑起来,果如她料想的一般,开头便是训斥她的字难看。接来写了青阳沐轩宇等人对她的担心,还写到胡流风已然回京等等,更多的是对她的殷殷嘱托,要她注意身体,不可过于劳累,又说杨岿海突然回京,他已然重新委托了人前来长丰,想必信到之日,这人也该到了云云。信末又说,念她初至长丰,一切未安定,便不怪她,日后必须十日写一封与他报平安,若是晚一日,他就过来揪她回去等等。
青篱微微一笑将信合上,心中道,我就不信我晚写一日的信,你真能过来揪我回去,你丫的多少次食言而肥,也不怕吃成大胖子。又一想到那人吃胖的模样,不由一阵恶寒,混身冒出一层的鸡皮疙瘩。
招了红姨来,让她好好招待前来送信的人,思索了一番写了回信。信中将她买了万亩荒地的经过详细的说了,又画了一个压水井的图,将原理与用处写明,请他找一找有没有能做得了此物的能工巧匠。
他在信中只字未提苏府众人,也未提苏府对她离去的反映,想来应该是无事,她心中顿时也轻松了不少。这下子总算是离府离得彻底干净,但愿一辈子不要再与苏府有任何的瓜葛。
写好信,将信封好来到前厅,一个年约二十岁上下,短衫劲装打扮的男子正坐里面喝茶,见她过来,连忙抱拳行礼:“在下杨沫凡见过李小姐。”
青篱微微有些诧异,杨沫凡从怀中掏出一面黑色小木牌,递过去,道:“杨岿海杨镖头是在下的叔叔,叔叔临行时有交待,让在下将这面牌子交给李小姐,若是有急事,可前去庐州山海镖局求助。”
青篱笑着接过那木牌,道:“杨镖头这般,倒叫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即是杨镖头一番心意,我倒收下,代我谢过去你叔叔。他日见到他我再当面致谢。”
杨沫凡又道:“从今日起,山海镖局每隔十日会派人来小姐府一趟,小姐若是有难办的事儿,请尽管直言。”
青篱微愣,又是十日!定是那岳行文的安排!这家伙现在学会不问她的意思,自行做主了,哼~
第十八章 保镖?
第十八章 保镖?
岳行文书信到的第二日,青篱还未起身,便听见杏儿大呼小叫的从外面跑进来。进了屋子,喘着粗气,一手指向外面道:“小姐,快,快,咱家来了一个怪人。”
青篱披着衣服,坐起身子,问道:“怎么个怪法?”
杏儿比划了几下,也比划不出个所以然,一把拉起椅子上衣服,一边替她穿衣,一边急道:“小姐去看看就知道了。”
青篱见她是真急了,也不多问,乖乖的叫杏儿给她套上衣服,快速梳了简单的发式,急匆匆的随着杏儿身后去了前院。
前院正中间坐着一个,一个……青篱一时想不到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这位仁兄:披头散发,身上披着一个破麻袋一样的物件儿,脚上一双破靴子露着两个大脚趾,脸上也是黑漆漆的一团,只有两只手是干净的,一只手里拿着一柄长剑,但是外表黑漆麻乎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麻饼,正往嘴里塞着。
张贵、福伯、小可小乐以及后院一众干活儿的人均全身戒备的望着他。
青篱的身形一出现在厅堂,坐着的那位,猛然从地上跳了起来,将手中未吃完的麻饼顺手扔到一旁,三两步蹿到她跟前儿,他这一举动,把院中众人惊得不轻,她身边的四人齐齐的围到她身边,杏儿展开双手将她护在后前,朝着那人大声喊道:“你,你,你要干什么?”
那人转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将杏儿等人彻底无视,将青篱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问道:“你就是我师兄要我来保护的人?”
他这话问得没头没脑,但是青篱却听懂了,暗叹一声,这岳行文找来的又是哪路神仙?将杏儿拨到一边儿,也学着他的样子,将来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淡淡一笑道:“造型不错,将把黑不溜秋的剑换成一把破蒲扇,就更有范儿了。”
那人微微一愣,青篱笑道:“少侠,报个名儿罢。”
这人突然哈哈大笑,露出一口洁白牙齿:“在下陆聪。”
青篱点点头,笑道:“陆大侠可需沐浴更衣?”说着叫了小可小乐,道:“快去准备热水。”
一面将陆聪请到前厅,红姨一脸急色的拉着青篱问道:“小姐,你认得这人?”
青篱摇头道:“不认得。”说着瞄了四人一眼,又道:“可能是你们交口称赞的岳先生从哪里请来的神仙罢。”
这几人一听“岳先生”几个字,登时放下心来,又听小姐话里头的淡淡责怪之意,不由齐齐撇撇嘴,小姐这口是心非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改?
青篱进了前厅,看见陆聪正在厅里左瞄瞄右瞄瞄,还不时的把厅里的摆件拿起来看,一边看还一边摇头。青篱这宅子本就没有添什么贵重的物件儿,就连寻常的摆件儿也很少。一来是她本就不是很看中这些,二来是刚安定下来还有一堆儿的事儿,也顾不上。
陆聪见她进来,问道:“你这宅子里连个象样的东西都没有,师兄叫我来做哪门子的保镖?”
青篱坐下笑道:“我这里确实不需要保镖,不若请陆大侠稍歇息一下,便回去,如何?”
陆聪面色一喜,随即又摇摇头坐下:“不成,打赌输给那只狐狸,我要是走了,他将来不知道会怎么笑话我呢。”
青篱奇怪那人还会做这种事儿,便问道:“你与岳先生打得什么赌?”
陆聪闻言,左顾右盼,就是不理会她的问题。青篱暗笑,这陆聪定然输得很惨,要么也不会这么不好意思说出口。便又问道:“你说岳先生是你的师兄,这么说来,岳先生也会武?”
陆聪跳了起来,口中叫道:“他不过会些三脚猫的功夫,那也叫会武?”
青篱看这陆聪的别扭样子,想来岳行文的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