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纪事(完结)-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室造好后,青篱便叫张贵去铁匠铺,定制一些铜管儿来,柳儿眉头轻皱,问道:“小姐,若是按你的说法,这里面种菜还得烧火加热,从菜长出来到长成,那得用多少木柴啊,以我看,您这菜种得不划算。”

    青篱心中也没底儿,一是不知道这长丰县的气候,冬天最冷时会冷成什么样,若是要生火,这一季菜下来,究竟需要多少柴;二是不知道自己用油纸蜡布代替塑料薄膜到底能不能产生透光挡风的效果。

    便笑着道:“划不划算,得试试才知道,若真是不划算,回头拆了它便是。”顿了顿又笑道:“若真是划算,那咱们将来大面积种植,可就发财喽。”

    杏儿道:“小姐,这里面真的能种出春夏里才有的菜?”

    青篱点点头:“理论上是可以的。至于成不成,过了今年冬天便知道了。”

    杏儿拍手笑道:“若真能种成,冬天里再也不用天天吃萝卜白菜了。每到冬天就腻味得要死,天天就那几样可吃的菜。”

    青篱笑道:“我这温室里的菜就是给你这样嘴馋的人种的。那些有点闲钱的人家,哪个能忍得了一个冬天只吃那么一两样菜?”

    ………………………………………………………………

    求粉红票票~~~~


第十二章 买下荒地 (一)

    第十二章 买下荒地 (一)

    张贵一连几天的泡在那块河滩荒地上。找了小李庄的村民仔仔细细的打听这荒地的年头,淇河有无发过水,以及开垦的难易等等。小李庄的村民听说这位县城里来的,要开这荒地,都一连的摇头。

    一个年约五十的老汉,拈着山羊胡子,语重心长道:“我说后生,那块地要不得。都荒了好几十年了,要变成良田,难呐。再说了这精心侍弄的好地一亩地才出三四石的粮食,一般的地也就是出二石左右的粮食,你这荒地么,我看一石都难。这一石粮食才多少钱?开荒又要花多少钱?不合算啊不合算啊。”说着一连的摇着头走了。

    虽说张贵心里原先也嘀咕过合算不合算的事儿,可是小姐主意已定,他倒不好多说了。思量一会儿先把这合算不合算的事儿抛到一边儿,又连着找了一些人问问别的情况。

    最后仍然不放心,又使了些钱,请几个村民沿着荒地周边将荒草割了,开出一条路来,打算再请小姐来看看。

    青篱听了张贵转述那老汉的话,心中细细回想了前世家里几亩地的收成。她是八零年出生的人。那会子农村才刚刚实行包产到户不久,五六岁的时候就常听父母说今年麦子收了多少斤,玉米收了多少斤,印象中的数字大多都五百斤左右,只有一年,麦子大规模生病,许多麦子都枯死了,父母担忧得不行,以为那麦子要绝收了,但最终那一年麦收后,父母称了粮食,欢喜得不行,她记得清清楚楚,亩产是三百五十斤的样子。

    而且那个时候,麦子的新品种极少,用的还是传统的自己留的麦种,与现下的这状况倒差不多。

    后来,高产的品种多了起来,麦子的亩产大都在九百斤到一千斤之间。

    而前世她所在的农村,要说比现在的条件好的两点,一是有农药,二是机井灌溉。

    那块地临着淇河,浇水应该也不是难事,这么一比,唯一缺的便是农药。只差这一样,难道她就种不出亩产三百斤?况且,良田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良田。总是要养的。本来,产量这个因素,在她的决策中就没有什么影响力,略微思索了这一番,便把这个因素放在一边儿。

    前一次她只顾着看这荒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的大环境,又因准备不足,不少时间都浪费了。这一次张贵提前做好了准备,倒是可以从从容容的将这块地仔细看一看。

    绕着张贵开出来的小路转了一圈儿,心中对这块荒地又了新的了解。这块荒地以那条小路为界,东边一大块儿,里面的杂草多数为茅草、灰灰菜和一些灌木丛。茅草,也就是农村俗称的茅茅根,小时候,她们村子北面的一个大沙坑中,这种草最多,根部是白色或者淡黄色的,吃起来甜甜的,小时候她们放学回家,经过这里,总要挖一会儿茅茅根,再回家吃饭。这种草特别耐旱。生命力极强,根扎得极深,特别不好根除。若是留下断根,来年仍然会长出新草来;灰灰菜是她们老家的俗称。也是一种野菜,嫩苗可食。这种草虽然好除,但是一棵结籽极多,估计深埋在地下的草籽,来年春风一吹,这里又是荒草一片。

    而西面的一块儿里面的荒草品种更是繁多,象狗尾巴草,青麻,曼陀罗,牵牛花等等,还有农村地头路边常见的一种叫不名的杂草,这种草紧紧贴着地皮生长,秧子拖得特别长,小时候,干活累了,她和姐姐经常扯许多这种草编草绳玩,这种草虽然清除费力,但是在她的印象中,好象根系并不深,不会反复的生长。

    那曼陀罗,她最是不喜,小时候只知道这种草很臭,连牲口都不吃,还有它的果实样子也不讨喜,满身的刺,长老了就会裂开。更是扎人,后来知道了它的学名,很是惊奇,这么臭的草,居然是有名的“麻沸散”的主要配方。

    这块地里面最最让人头疼的要属那牵牛花。牵牛花,名字可爱,花也可爱,但是长在农田中却一点也可爱不起来,这草和那茅草都属同一类,是顽固型杂草,根系扎得极深,断根再生的草。

    原先对这块荒地的乐观,被这些顽固型杂草打击得一下子失去了踪影。旁的先不说,单说这东西两块地里面,一样茅草,一样牵牛花,便极难缠,这一比起来,那些看起来很唬人的灌木丛倒是显得好办多了。

    青篱在地头立了一会儿,心中叹了一口气,若真是要买下这块地,必须得先火耕,再深犁。再反复的用排耙,来回的耙上十几遍,好把土里草根都翻出来。当然若是人力,时间充足,最好是用的铁耙子一寸一寸的翻。即使如此,第一年恐怕除草仍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神色不明的立了一会儿,又向东面而去。走到那土山包下面,才发现,这个山包不但不低,而且也不小,只是它呈纵深状的。从路的那边看过来,似是不大。

    山上的树多数是低矮的灌木丛,此时叶子完全掉光,从外形看,多数似乎是野枣树,一簇簇的抱成团儿。青篱对这种多刺,结的果子核大无肉的野枣树十分的无爱,耸耸肩,顺着山下开出来的小路又向前走去。一走到最东面,才发现原来淇河是在这里拐了弯儿,怪不得这么一大块荒地与周边的田地隔绝了开来。

    张贵与红姨等人跟在小姐后面,见小姐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撇嘴,倒似是行家看出了里面的门道儿一般,不由心中暗暗称奇。

    从荒地回来,青篱又陷入了买与不买的纠结之中。若是要买,须得赶快定下,再晚可真要误了春耕了,若不是买……唉,她终究还是心有不甘。

    晚饭过后,独自坐在书房中,拿着纸笔将买与不买的理由分别列了下来。

    买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有盼头。虽说第一年收成可能不会太好,但若是精心打理,应该也不会太差,再者土地经过调养,慢慢的会变成良田的——这是前世她亲自经历过的,原来她们家在村子学校后面有几亩地,先前儿因为浇水跟不上,每天春天,春风一吹,麦苗都露出白根来,后来,农村里加大了田间机井的投入力度,水浇足了,只过了两年,那一大片地。便由偏沙质地变成了良田。

    不买的理由倒是有很多个。没有可靠的人力,顽固杂草不好除,投入产出比不佳……。可这些理由终始不足以打消她对“有盼头”三个字的重视。

    罢了,那就买罢。她扔了笔,做下这个决定,起身回房。


第十三章 买下荒地 (二)

    第十三章  买下荒地 (二)

    做了买了的决定。她便不再犹豫,第二日一大早便叫张贵去通知李牙侩,请他帮着办理这片荒地的一应手续。

    张贵早饭也没顾上吃,急急的出了门儿,刚到李牙记行,便与正往走的李牙侩碰了正着。

    李牙侩一见来人,眉眼带笑:“唉哟,张爷,我正说要去找你呢,你可就来了。来,来,里面请。”

    张贵进了屋子坐下,问道:“你找我什么事儿?”

    李牙侩沏了一杯茶递给他,笑道:“还不是为了那荒地的事儿。昨儿我听说京里头下了一个什么文书到县衙,里面就有一条关于开垦荒地的。我昨天特意找到县衙的金主薄,将那文书的内容打听请楚了。”

    说着凑近张贵道:“京里头新来的文书说,凡是开垦无主荒地者,一律免缴税赋五年,这可比原先的按末等田核税的条件优厚多了。我正要告诉您,您可来了。”

    张贵微微一愣,心道她家小姐的运气还真好。早不定晚不定,偏偏在文书刚到就定下来了。若是早买了下这荒地,这会儿怕是税赋已经核定完了。

    放下茶杯笑道:“今儿我来就是通知你的,那块儿荒地,我家小姐已定下了,确定要,而且是全部都要。”

    李牙侩惊的一下子站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张爷,那块地可有上万亩不止呢!”

    张贵笑道:“我知道,你与我说过。”

    李牙侩面色微急:“张爷,您听我说,原先的荒地没人理,是因为要缴税,如今这新文书一下,税赋一免就是五年,这情形就不一样了。肯定有人会打这荒地的主意,你家小姐买回去,放在那里不开垦,一来县老爷不会同意,只怕有心的人还要趁机生事呢。”

    张贵观他的面色,似乎另有隐情,便把眼睛一眯,问道:“你可是将那荒地又介绍与别人了?”

    李牙侩微微一愣,随即叹了一口气,苦恼道:“您看这事儿闹的。原先我以为李小姐不会买那地,就是买,许是买下一半儿也就不错了。昨儿知道了新来的文书内容,我便去给沈府管家沈涵送了信儿。您也知道,小的与沈府多多少少还沾着一点亲……。”

    张贵面色微黑,又一想,这也不能完全怪李牙侩,自家小姐原也没定下来。便起身拉了一把李牙侩:“你与我一道回府,看看我家小姐怎么说。”

    青篱神色不明的听完李牙侩的叙述,思量了一番,正色道:“你原本就是这做一行的,知会消息也不能算你的错。但是这生意究竟谁抢的在前头,便是凭各家的本事。”

    说着起了身子,叫了张贵:“现在将户贴等一应办理田契的手续都带齐了,我们这就去衙门。”

    又朝着柳儿道:“将银子都带足了。”张贵与柳儿连忙应下,各自去准备。

    李牙侩见李小姐这模样,知道是下定决心要将那荒地全部买了。不由苦着脸儿道:“李小姐,这,这,这日后叫小的怎么跟沈府交待?”

    青篱笑着道:“李牙侩,你与沈府交待什么?我们看这荒地也有七八天了吧,况且,今早张贵去找你时。仍不知道京城里下的新规定,便告诉你我要这全部的荒地。也就是说,不管免不免税赋,这荒地我都要定了。至于沈府,我方才说了,生意谁做得成,谁做不成,凭各自本事。他们若是反应慢了,被我们抢了先机,只能怪他们自己,与你何干?”

    李牙侩仍旧苦着脸儿:“李小姐,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他还欲再说,只见张贵与柳儿二人各抱着一个匣子走了过来。青篱站起身子,笑着打断他:“走罢,李牙侩,去衙门办手续,你这个中人还得在场才行。”

    李牙侩这会子真是如小老鼠上灯台,上得去下不来,心里祈祷着沈府沈三少爷看不上那块荒地。可他知道这可能性极小,谁不知道沈府三少爷什么都不喜欢,唯独对田地情有独衷。

    可他若不是去,李府难道不会再找中人?到时,不但到手的中人钱没了,沈府也不见得不怪他。

    苦着脸儿坐上马车,直奔县衙而去。路上不断的寻思着要找个什么样的法子又能给沈府递信儿,又不至于坏了这笔眼看就要成交的生意。

    直到快到了衙门,他才突然想来起,现在是下旬。沈家当家的三少爷每月的二十日至月底,都要去各处的庄子上看一看,虽说现在是农闲,但自他掌家之后,这个习惯一直没改过,就连平西侯府的小侯爷约他,也只能赶在每月的二十日之前,想到这里,心中便有了主意。

    到了衙门,衙役听说他们是为了买荒地而来,便领着她们到了偏房候着。李牙侩趁着这个空档,钻到旁边相熟的金主薄的房间,借了纸笔写了匆匆写了几行字,到街上找个孩子去沈府送信儿。

    这边趁着等候的空档,张贵将他所知道的情况说与青篱听。长丰县的县令姓朱,年约四十岁,为人正直,只是有些迂腐,青篱点点头,难怪这把年纪才混一个县令,官场从来就是精于钻营者的天下呢。

    又想起这长丰县街道整洁,民风淳朴,来到这里月余。一直风平浪静,不由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县令朱大人产生了一份好感,希望那恶俗的官欺民事件不会发生到自己头上。

    等了不一会儿,从外面进来两人,一人身着绿色官服,一人身着红色官服,青篱对这些官服品级一窍不通,只是以那身着红色官服的年龄判断,这位便是朱县令。

    几人连忙行礼,那位穿着绿色官服的年轻男子朝着张贵道:“张贵,今日要买荒地的是你们?”

    张贵连忙应是。又朝着青篱介绍道:“这位是主薄钱大人。户贴之事多亏钱大人。”

    青篱连忙又行了一礼:“多谢钱大人!”

    朱县令笑呵呵的看着这位李府的小姐,问道:“你们要买哪里的荒地?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京里下来的文书内容?”

    青篱连忙一一回了,并道:“文书的内容已由中人转告。只是在文书未下达之前,小女子已定下了要买那块荒地。”

    李牙侩也在一旁连声的附合。

    朱县令吸了一口气,转向钱主薄,道:“我记得那块荒地,可有上万亩呢。”

    钱主薄点点头:“大人记得没错,若是细细丈量了,万亩也不止。”

    朱县令面带疑惑问道:“你小小年纪,那么一大块儿荒地,能不能耕种得了?若是你买了又荒在那里,本官可是不应你的。”

    青篱连忙道:“大人请放心,小女子家中世代务农,原先也常跟着爹娘叔叔学着如何种地,如何管理。那块儿荒地到了我手中,不但不会荒着不耕,我还能保证,不出两年让那荒地变成良田。”

    柳儿在自家小姐身后暗暗撇嘴,小姐的谎话还真是张口就来,连草稿都不用打,苏大人虽然在户部为官,恐怕连一把锄头都没摸过,还世代为农呢。

    朱县令见她言之凿凿,胸有成竹,倒不似是胡乱夸口,又好奇这才十几岁的女子,倒底有什么办法让这荒地两年内变良田。

    青篱心中微急,这朱县令真是的,那荒地有人肯开垦,你就卖了呗,问这么多做什么?若是那沈府得了信儿,赶来搅局便就不妙了。

    可是心中再急,面色还得保持平静。

    朱县笑着问道:“你可知道良田一亩是多少产出?”

    青篱暗中一笑,她刚刚做过功课,便张口就答:“一亩产四石及以上者为良田,也就是上品田;亩产二石至三石者为中品田,亩产一石至二石者为下品田。亩产不足一石者,是末等田。”

    朱县令站起身子抚须而笑:“好,好,好。以此看来,你刚才所言倒也不虚。这荒地就交给你来开垦……”说着他顿了顿又道:“明年本官要你做到亩产二石,若是做不到,这地便收回来由他人耕种。当然,你开垦时投入的钱财,到时谁来接手这块儿地,便由谁付给你。”

    说着就叫钱主薄与她们办理一应登记手续,便转身出去了。

    青篱一愣,还有这样的说法?她买的荒地自然是她的,哪里还有收回的道理?

    那钱主薄见这位小姐发愣,笑一下,道:“我们大人爱开玩笑,作不得真。”说着朝张贵道:“许是见你家小姐年幼,故意施加压力。”

    一面说,一面取出一个本子来,做了登记,然后说等那荒地开垦完便派人丈量,再发正式的地契。

    这就完了?不要银子?青篱迷迷糊糊的出了县衙,看向张贵,见他也是一头的雾水。李牙侩先是连声的恭喜,见这三人迷惑,便笑道:“待地丈量完之后,发放地契前再来衙门缴买地的银两。李小姐放心,这荒地的价格极便宜,官府不过是象征性的收点银子罢了。”

    ……………………………………………………………………

    求粉红票票~~~


第十四章 开荒准备

    第十四章 开荒准备

    青篱略有些晕呼的回到家中,这叫什么事儿,忙活了半天,只做了一个登记,一两银子也没收,那田契还要等到开荒完了再办理,这,这等于说现在荒地在法律上还是不属于她的嘛?万一朱县令一个反悔,自己不就白忙活儿?

    神色不明的坐了许久,最后还是长叹一声,罢了,谁让咱在人家的地头上呢,得按人家的规矩办事儿。早开了荒,这地就早一日握在自己手中。

    想了想便叫来福伯:“福伯,现在荒地的事儿,已经定下了,你去叫那李大郎抽空来一趟,我见见他,若是个稳妥的,日后就叫他在咱们府里头干活儿。”

    福伯眉开眼笑,一连声道谢,一溜小跑儿的去了。不一会儿,便带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粗眉大眼,面膛微黑,身材高大的男子过来。

    他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衫,黑色半旧的布鞋上沾满了泥巴,粗糙的大手上沾着未干的泥土,李大郎局促的搓了搓满是泥巴的大手,解释道:“正在家里修房子,福伯叫得急,没来得及换衣服。”

    青篱笑着叫杏儿给他看座,将请他来的原由说了,“我叫你来就是问问你愿不愿意到我们府里做事儿?”

    李大郎搓了搓双手,低着头不答话,福伯在一旁连连给他使眼色,见他不理睬,便笑着道:“小姐,这大郎还垫记着他佃的二十亩地呢。”

    青篱了然,想了想道:“即这样,那你愿不愿先在我们府里头做些短工?现在正是农闲,地里也无须管理,你若愿意就先干两个月,总是误不了你春耕。”

    李大郎这才抬起头,点头应了。青篱有心考他一下,便拿着开荒的事儿问了他几个问题,比如那茅草如何根除,新开的荒地适合先种哪些作物,又问他所佃田地的产量。

    李大郎一面回一面诧异,这李家小姐问的几个问题,倒象是有经验的老农才会关注到的。

    青篱听他言语之中提到了犁,耙,耢等农具,后者没听说过,前两者不知道与自己前世所知的有无差别,便叫杏儿拿来纸笔,画了一把单滑犁和一把双滑犁,又画了排耙的模样,将纸递给李大郎问道:“你说的犁与耙,可是这样的?”

    李大郎接过纸一看,“腾”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略带急切问道:“李小姐在哪里见过样的犁?”

    青篱想了想道:“许是哪本书中吧,忘记了,这犁比你平时用的怎么样?”

    李大郎指着双滑犁道:“那个倒与平时用的差不多,只是这个双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个双的,要是用来犁地,可比单的要快一倍吧?”

    青篱暗中点头,能想到这一点,看来他对种地也算是挺上心的。又指着那耙,问道:“这个你可见过?”

    李大郎摇摇头,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

    青篱画的是前世农村里常见的耙,听他这么一问,便知道现在这个物件儿许是还没出现,便道:“这个叫做耙,也称排耙。是耙地用的。作用就是将犁过的田耙平,把土块耙匀,当然,它下面的尖齿也能将泥土中的草根等物耙到表面一些。”

    李大郎睁大眼睛问道:“这个也叫耙?”

    青篱见他用了一个“也”字,便笑道:“你们这里的耙长得什么样子?”

    李大郎挠挠头,连比划带解说一通,好容易青篱才听明白,原来他说的耙与自己口中的铁耙子是一回事儿——是与猪八戒扛的那个耙子一模一样的物件儿。

    青篱笑道:“你说的那耙虽然出来的活儿精细,但是得人手一把,干活太慢,我说的这个耙,可以用牲口拉着,人立上面,或者放块大石头上去,可将地快速的耙好。”

    李大郎疑惑道:“那不是跟耢差不多的用途?”说着将耢的作用解释了一番,原来这耢是用荆条或藤条编成的长方形,耢身上压以一定重量,用来平整地面和掩土保墒,弄碎土块的。

    青篱了然一笑,前世家中常用的排耙原来是结合了耙与耢的优点,就这么演变而来的。

    李大郎见这位李小姐不但是个懂种地的,还知道很多新奇有用的农具,原先的局促感不知不觉的消散不少,而青篱自来到这里,碰到第一个懂种地,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一直说到晚饭时分,红姨前来提醒,李大郎才回了神,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连忙告辞而去。

    忙了一天,将荒地的事儿定了下来,又遇到一个懂种地的,畅谈一番,青篱心中好不痛快,用过晚饭,将她所记得的农具一一画了下来,将开荒能用到的挑了出来,打算明日就叫张贵派人到铁匠铺去订制。

    农具好制,这人却有些难办,后来还是张贵提议除了李大郎外,其它人全部雇佣荒地附近小李庄和小赵庄的人,包括牲口也全部租用这两个村子的,青篱想想这样最为合适,这样虽说多出些钱,却省了她们不少的事儿,张贵和李大郎只需去做监工即可。

    然后两人又商议一番先开哪一块儿,后开哪一块儿,工钱如何算,若是用火耕,如何保证在场人的人身安全等等。青篱发现这张贵虽然不懂农事,在别的事情上考虑的倒是极为周全,与她商议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同寻常的气势,叫她不由的暗中猜测起他的身份来。

    一连准备了二三日,事情都理顺得差不多了,这一日张贵与李大郎正要动身前去小李庄和小赵庄招集人手,李牙侩匆匆忙忙的又来了。

    见张贵正要出门儿,连忙上前,顾不得说那些客套话,试探着问道:“张爷,沈府差小的来问问,那荒地能不能让出来一半儿?”

    张贵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悦,心说,小姐那日都把话儿说到那份儿上了,你是不知道还是怎么样?但因自打他一来到长丰便与这位李牙侩打交道,前前后后的,他也算是帮了不少的忙,便叹了一口气道:“我家小姐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你来问我,这不是让我也为难么?”

    李牙侩心知这一遭定然是白跑,可是不跑他又不甘心,听了张贵的话便苦恼的叹了一口气:“那几十年没人看一眼的荒地,一眨眼儿怎么就变成香饽饽了呢?”


第十五章 开荒

    第十五章 开荒

    张贵与李大郎分头到小李庄与小赵庄去雇人。因正值农闲,许多找不到活计的村民都闲在家里,听说有人要雇人租牲口开荒,而且工钱还不少,一个个都争着前去报名,有牲口的人家也连忙去打听租价。

    只半天的工夫,小李庄和小赵庄分别报了九十人和一百一十人,愿意出租的耕牛也分别有二十头和二十五头。耕牛的数量倒还合适,可是这人数却有是点多了。这还是张贵与李大郎卡着妇女与孩子不让报,专挑的青年壮劳力。这么多人只他们二人管理起来是个麻烦事儿。

    回去之后,青篱三人聚在一起商议了一番,决定两个村子先各留下五十人,让张贵与李大郎分别管着,张贵开东面的地块儿,李大郎开西面的地块儿,至于妇女孩子后期倒可以做些捡草根的活儿,这活儿精细,大男人反倒是干不来。

    张贵与李大郎点头称是。议完人的事儿,青篱问他们火耕都做了哪些准备,张贵回道:“火耕最重要的防止火势失控,酿成大祸。我们打算将地分割成小块儿,块与块相连的地方,将草除净,挖开半尺深两米宽的浅沟,防止火势向外蔓延。”

    青篱点点头,又慎重嘱咐道:“每次火耕前,一定要反复查一下荒草中有无误入的人或者牲口——这荒一开,孩子们又是喜欢看热闹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们可千万要细心一些,宁可慢一些,莫闹出什么祸事来。”

    李大郎与张贵均未想到这一层,听小姐这么一说,身上不由的起了一层的冷汗,人多杂乱的,这种情况确实极有可能发生。两人神色疑重的点了点头。

    青篱又让新来的那两个小厮一个叫小可,一个小乐的跟着他们,又安排了福伯这些日子专门为这两人赶车。

    到了开荒这一日,青篱原本不打算去的,可不去看一眼,她心中难安。用完早饭,便带着红姨等人,院子几位帮工的大娘,去了荒地。

    青篱到时,只见平时荒无人烟的小路上,此时人头攒动,正如她料想的那般。除了正经来干活的人,旁边还有不少前来看热闹的妇人和孩子。

    张贵与李大郎在与那些人说着注意事项,小可过来说,小姐来了。两人连忙住了口,朝向青篱走了过去。

    待这二人走近,青篱笑着道:“我也是个无事忙,不来看一眼,总是放心不下,你们去忙你们的罢。”

    张贵道:“小姐放心,今天的活儿是先挖隔火地沟,明日再一边火耕,一边挖隔火地沟,待火耕出一些地块,就使人开犁,到时候,便可以再雇一些小姐说的妇女与孩子,专门干捡草根的活儿。”

    青篱点点头,地毯式作业的开工方式,安排得倒极为紧凑,又科学。

    便叫他们二人自去忙活,转身看见路旁看热闹的人群中有几个人。虽然也穿着粗布衣衫,但是衣服干净整洁,且为首那人的气质哪怕是穿着再破的衣衫,也能让人一眼辨出他不是普通的村民。那人身后立着两人,不停的向这块荒地指指点点。

    青篱眼睛微微眯起,这几人莫非是沈府的?越想越有可能,他们的庄子离此地不过十里地。他们来这里做什么?还是对这块荒地不死心么?

    虽然隔得远,看不清那几人的面貌,但是青篱却从他们的身形站姿上可以感受出来,为首之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情绪,这让她微微放下心来。

    那边张贵与李大郎已经说完注意事项,各自领着两边人的开始干活,她见小可和小乐二人也上蹿下跳的跟着忙活,不由微微一笑,她们这帮人,弄了这么一大块儿地,实际干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