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纪事(完结)-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过多久,其余几人也起了身子,红姨见小姐披风也不穿的立在走廊里,这外面冷风嗖嗖的,一连声的埋怨,柳儿连忙拿了一个拿出一件纯白的厚兔毛披风来,这些衣衫都是岳先生使人备下的,私下一再交待,千万照顾好小姐的身体。

    青篱看着那件毛绒绒的披风,撇撇嘴:

    “柳儿,可是想要你家小姐被人笑话死?这长丰县本就比京城暖和,况且现在才不过十月,哪里就用得上这东西了?快给我收起来,我记得那包裹里还有一件天青色夹棉的披风,就穿那件儿罢。”

    柳儿张了张嘴,见小姐一脸的坚决,又把想要反驳的话咽了下去。

    青篱知道她想说什么,无非是那岳行文说过,若是在外面不爱惜自已个儿的身体,他便要揪了自己回去。至于他是如何知道这边的事儿,扫了这几人一眼,个个都有当间碟的可能呢。

    在府里头被管着也就罢了,出来了,还得被管着,这让她有点小小郁闷。

    用过早饭,杨岿海便要启程去庐州,说是原先托运的箱子想来是早已到了,这就去提了回来。青篱也听那岳行文提过,说是通过山海镖局托运了一些东西给她,便笑着谢过。

    杨岿海一走,青篱便招来张贵,问了些他来此地之后都做了哪些事儿。张贵回道:“按小姐交待的,小的来到此处,先以“李青”的名字办理了户籍事宜,现在已在里长处办理妥当,只是户贴还没发下来——因户贴上要需填财产等诸项事宜。小的这几日也看了几座宅子,正要等小姐来了定夺。”

    偷偷离家也好,诈死逃脱也罢,总之真名是不能再用了。她便想了一个新名字叫作李青儿,一是随了张姨娘的姓氏,二则,青篱的名字倒过念,刚好就是李青。听张贵说户籍事宜已基本办事妥当,只差户帖上的财产诸事宜,便点点头:“是该如此,我们早早安顿下来,也好叫杨镖头早早回京。”

    然后问了这宅子的位置大小等。听说看了两大两小一共四座宅子,她下意识想要选那小的,一来是对大宅院确实没什么好感,二来,宅子大了不好管理不说,她一个年幼的小姐,人生地不熟的,一来这里就买座大宅子,过于惹人注目,招人猜测。小门小户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又没那么多规矩,可不正是她想要的么?

    可转念又一想,自己曾给青阳留话儿,过些时日要送信儿与她,请她来住些日子,这宅子也不能太过小了,莫到时候连个客房都没有。

    思量了半天,抬起头来,“我们今儿就先去看看几座宅子罢,顺道了解一下这长丰县的风土人情。”

    李贵应了声,连忙跑出去打点。杏儿奇怪的问道:“小姐,为何咱们一定要来这长丰县?”

    青篱耸耸肩,为何来此,她也不知道,第一遭听那人的话儿,倒是现在都还一头雾水的,只得笑道:“长丰县不好么?”

    杏儿撇撇嘴:“好不好,现在还不知道。可为何要来这里,总得有个原由吧?要不然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第四章 安家落户(一)

    第四章  安家落户(一)

    张贵所说的几座宅子。两座大宅子中的一座就在离“仙客来”不远处的淇河南岸,出了客栈门向右拐,约行两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是座新宅,修得也极为雅致,面积约有苏府的三分之一大小。周边居住的多为县城里的富户或权贵,平西候府的宅子就在此处。另一座在县衙南侧的小巷子中,离县衙步行不过一柱香的功夫,是座老宅,面积极大,但因有些年头了,若是入住,则要略略修缮一番,这座宅子中难得的是里面有一些难得的名贵树种,且长得极为高大……这两座宅子的价钱倒也相差不大,牙行要价八百两。

    而另外两座则在城东门处的丁香巷子中,周边居住的多是长丰县的平民百姓。稍大的点那座,约有房屋十四五间,还有一个约半亩地大小的花园,后院还有一块两亩大小的空地。稍小的点那座,约有房屋十间。虽是小点,但是比大点的那座位置好,临着主街,进出倒是极方便。大的要价一百二十两,小的要价一百一十两。

    青篱听完张贵的话,便决定舍近求远,先去看看那两座小宅子。

    张贵一面使了钱请客栈的小伙计去李记牙行给李牙侩传话,一面找了马车来打扫干净,赶着车向丁香巷子而去。

    马车行了约莫三四盏茶的功夫,便自主街上拐进一个约能容下两辆马车并行的小巷子,这小巷倒也清幽,路两旁栽种着不知名的树种,整整齐齐的,虽然此时树叶已然掉尽,但从现下的情形中不难想象出那绿树如荫繁花似锦时的美景来,青篱因着这幽长整洁的小巷,对座落在这巷子里的新宅产了几分期待来。

    马车在巷子口停了下来,张贵指着路北边的一座宅子道:“小姐,这便是那座稍小点的。这宅子的主人姓秦,家里有一间木器行,因手头攒了些钱,合家搬到庐州去了。”

    青篱从马车中探出来头来,微微抬高身子,隔着院墙向里面张望,是一座极为紧凑的四合院结构的院子,面积据她目测估计,也有四五亩大小。

    红姨与三个丫头也伸出头来。叽叽喳喳的议论着。红姨皱着眉头道:“小姐,奴婢觉得这宅子有些拘狭,屋子四面一围,中间只那一点地方,如同个笼子一般。”

    青篱暗笑,红姨这番感慨倒是与她前世对城市房屋的感觉差不多——过惯了农村里天高地阔的生活,乍一住进盒子一般的楼房,总是觉得气闷。

    正在这时,那牙行的李牙侩匆匆赶来,这李侩年约四旬,面相墩厚老实,一双眼里却闪动着长期历练出来的精明,听了红姨的话,连忙笑道:“小姐不中意这座,再去瞧瞧另外一座,如何?”

    张贵指着这男子对青篱道:“小姐,这位便是李记牙行的李牙侩,这丁香巷子的两座宅子都是他们牙行里经纪的。”

    青篱点点头,对着李牙侩道:“那就劳烦你带我们先去看看另一座,再做定夺。”

    那李牙侩抬腿就要前面带路,青篱朝着张贵使了个眼色。张贵叫了那李牙侩上马车,李牙侩推辞一番,做与张贵并排坐在最前面儿。

    杏儿暗自撇撇嘴,这牙侩好生不懂事儿,小姐的马车也是他能坐的?

    青篱将她的神色看在眼里,其他三人虽然未表露得那么明显,怕心里也多少有这样的想法,心知她们一时还未能适应过来,也不多做解释。

    马车顺着丁香巷子行了一会儿,便停了下来。青篱下了马车,李牙侩一面上前叫门,一面道:“这宅子的主人姓殷,现在已回乡居住,便托了小的将这宅子转了手。这宅子到明年春上,整整八个年头。这殷老爷也是秀才出身,祖上也留了些家底下来,修这宅子的时候,殷家正是富足的时候,倒也大方,这梁椽门窗用的全是上等的松木,砖也是官窑里出来的上好青砖……。”

    他刚说到这里,大门开了,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身着粗布衣衫的老者出现在门口,见了李牙侩,眯起眼睛:“又有人来看宅子啦?”

    说着就将众人往里面让,李牙侩笑着与那看门的老者寒喧了几句,便领着她们往里面走,“这宅子虽然不大。但也分了前后院,最适合小姐这样人的住了。”

    青篱观前院虽然不大,顶多半亩地的大小,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过渡空间的作用。两侧各有三间耳房,将来若是需要再招了男性的下人来,倒也可以安排住在此处。不由微微一笑,点点头。

    李牙侩见这位小姐点头,估计这桩买卖能成,更加热情的将这宅子里里外外介绍了一番,有几间上房,几间偏房,几间下人房等等,甚至花园里有几棵成年的枣树,一棵能产枣多少斤都一一讲了。

    青篱一行人路着李牙侩将这里宅子里的房屋粗略的看过,虽然年头不少,许是因原主人家爱惜喜洁,房屋倒不显得旧,里里外外都打扫得极干净,似是有人天天打扫一般。

    青篱问出心中的疑问,那一直跟在后面的看门老者笑道:“回这位小姐,这院子小老儿天天打扫呢,当然干净了。”

    青篱见位老者,身量不高。虽然头发与胡子皆花白,但面色红润,嗓门大,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一看便是个性格开朗之人,顿时心生好感,便与这位老者闲聊了几句,与他闲聊中得知,这老人名叫殷福,是原来是跟着殷老太爷的,这宅了盖成没多久。殷老太爷便去逝了,这殷家的少爷,现在的殷老爷是个读死书的秀才,不善经营理家,把祖上留下的家底吃光了后,不得已才搬到乡下,买了几十亩的田地,靠着收租子过日子。

    这殷福有一子二女,皆已成家,儿子在长丰县里最大的地主沈府的庄子里当差,是个副庄头,殷福夸他是个种地的好手。二个女儿皆嫁主县城的平民户,平时里做些小卖买。殷福一是不愿离了这殷府,二是不愿与儿女们添麻烦添负担,便一直留在殷府里当差。

    将这殷府里里外外看了一遍,青篱很是满意,尤其是后面的两三亩大小的空地,若是将来房屋不够住,便可以加盖了一些新的。暂时用不着,倒可以开垦了,当作菜田,自给自足也是一番乐事。

    心里这么一番小算盘下来,原先对这宅子的八分满意,变作了十分。

    便朝着张贵点点头。李牙侩见一笔生意做成,喜笑颜开,连连又说了许多吉利讨喜的话,殷福一连声的说他这就回隐云镇去请他家主人过来签转卖的文书。一面又试探着道:“这位小姐,你们有现成的看门人没有?”

    他这一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青篱便笑道:“福伯,我正想请你继续看这大门儿呢,不过,这府从明儿起便要改作李府了,怕你不愿意留下来呢。”

    殷福微愣一下,一连声的道“愿意”,“愿意”。

    送这几人出门了府,他连忙锁了门儿,到街上找了辆马车。径直去十五里外的隐云镇报信儿去了。

    青篱主仆几人回到客栈,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新宅子,一个说这里要修一修,那个说那里需重新粉刷。张贵使了小二拿来纸墨,在一旁默默的记录着。

    青篱将他记录的纸张拿在手里,微微有些诧异,这张贵是个认字的,已经叫她有些惊奇了,现在看他的字迹,工整有力,遣词用语流畅准确,再结合他身上略微带着的一丝不同与一般下人的气质,便好奇问道:“张贵可是读过书?”

    张贵连忙放了笔,恭敬回道:“读过几年。”接着似是不予多说一般,指着那叠纸道:“小姐看看,可有记漏的?”

    青篱见他不想说,便也不再追问,笑着道:“方才说的都是些一些想法,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需得细细的考量一番,列个计划出来。这些先放在我这里,待我挑了可行的列出来,再交与你。”

    张贵连忙恭敬应是。青篱笑道:“在府里头我便不喜这些虚礼,你跟我的时间虽然不长,也该略知一二,日后那些虚礼便免了,大家都自在一些……宅子可与李牙侩谈定了价钱?”

    张贵答道:“原先牙行要价一百二十两,今天趁着看宅子的空档,小的又与李牙侩议了议,谈定了最终价,一百零五两。”

    青篱点点头,又问了一些诸如李牙侩的牙行都经纪一些什么行当,为人如何等等。张贵一一回了:“李牙侩的牙行只经纪田土和宅子两个行当,平时也接些零碎的小活儿。他在长丰县的口碑不错,又与沈府沾着一丁点儿的亲,所以,在这长丰县,人面儿也广。”

    青篱今日听到两次沈府的名头,第一次只顾看宅子忘了问一问,此时便道:“在看宅子时,福伯便说沈府是这长丰县的最大地主,他家的地到底有多少?”


第五章 安家落户( 二)

    第五章 安家落户( 二)

    张贵略想了一下。便道:“这沈府到底有多少地,谁也说不清楚,小的来了这十来日,不同的说法听过好几个。有人说沈府有百顷良田,有人说不止百顷,千顷也是有的,还有人说,那些人都是瞎传,沈府实际只有三十几顷的良田,其它都是些河滩沙地,根本长不成庄稼……。”

    青篱觉得有意思,在屋里踱着方步,思量了一会子,笑道:“你觉得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象?”

    张贵回道:“回小姐,小的觉得倒是还有一种说,许是更接近真象。”说着将声音压低:“小的有一回在茶楼里喝茶,听见两个人在争吵,议论的就是沈府的事儿,其中有一人说,他家一个什么亲戚在平西侯府当差,他那亲戚说。沈府三少爷与小侯爷交好,将沈府的大部分田都寄在平西侯府的名下……。”

    青篱微微一怔,了然笑道:“怪不得没人能说得清沈府到底有多少田呢。”

    这长丰县原是第一代平西侯的故乡。第一代平西候随先祖皇帝一起打下这大周江山,战功显赫,被封为候,先祖皇帝允其世代世袭,现在的平西候乃是第八代世袭来的爵位。平西候府原在庐州,后因思念故土,故将候府迁到长丰。象这样的贵族世家是无须缴纳税赋的,沈府将田寄在平西侯府名下,想来打的就是偷漏税赋的主意。

    在心中感叹了一会子哪里都不缺特权阶级,便将沈府的事儿抛开,集中精力整理新宅的修缮计划来。

    房屋只需检查下有无漏水作些修补,并里里外外的打扫一番便可。后院正中间的小花园,因面积过小,种花也不成气候,况且她本就是不喜那些既不能遮荫蔽日,也无其它用处的花花草草,便计划着除了那几棵枣树,将那小花园铲平,自己亲自动手,照着前世去农家乐里游玩时看到的番茄架南瓜架,画了一张草图出来:将小花园一分为二,一边种上南瓜丝瓜冬瓜等藤蔓蔬菜,另一边种上葡萄,想到在宏远寺骗青阳的话来,心道。这一回要真真正正的亲手种几架葡萄。青篱画的这架子,高足足有二米七八,宽约有十二米有余,长则有十五六米的样子,基本将整个小花园的上空完完全全覆盖住了。

    这蔬菜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遮阳避日,也能当作观赏之用。除了种菜的地方留有二尺宽的泥土,其它的地方全用青砖铺了,在上面放置几张桌子,平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一番,一举多得,多好的点子呢——前世带来的臭毛病,她总是见不得浪费丁点儿的土地。

    青篱将那纸张拿在手中,心中微乐,突然她心思一动,这样的法子,若是用到菜田里,做立体的种植,岂不能大大的增收?前世倒是听说过不少架棚种蔬菜的事儿,可是她没亲自操作过呢,怎么样才能保证立体种植的蔬菜互相不受干扰呢。

    想着想着。便出了神儿。直到杏儿来请,说是福伯已将他原来的主家请来了,请小姐前去签了转卖文书。

    青篱醒过神来,现在想不到便先不想了,明年开春先拿后院那二亩空地试验一番再说,丢下笔,出了房门。

    在来县城的路上,福伯已将这中间的事儿原原本本的都说于殷老爷听,因此双方一见面寒暄几句,便将这转卖文书签了,青篱差了柳儿取了一百零五两银子当下将宅子钱付清,除了该给李牙侩的中人钱,又叫张贵多付了他二两银子,李牙侩笑着谢过,临去时,还说若是修缮宅子,他可以介绍一些相熟手艺又好的泥瓦工来。

    将宅子的手续办妥,青篱的心又安定了一大半儿,回到房间将宅子的修缮计划写完,将那纸交于张贵,特特交待了小花园的事儿,张贵的脸上虽然闪过一丝诧异,却一句话也没问。

    接近晚饭的时间,杨岿海回来了,她去时,箱子已经被卸下了车,那整整十口崭新的红漆大木箱,一字排开摆放在客栈的后院之中,还颇有些壮观。青篱有些无语,又有些好奇,那岳行文究竟给她装了什么用钱买不到的稀罕宝贝,巴巴的从京城托运千里到长丰县?

    客栈后院中人来人往,她就是再好奇,也不能这个时候开箱验看,便叫张贵又租了一间空房,先这些箱子存放在此处。

    第二日一早,青篱刚用过早饭,李牙侩便来了,因张贵与杨镖头去了新宅子,青篱便下了楼。

    李牙侩道:“李小姐,修整宅子的人手小的已找齐了,总共十二人,每人一天工钱三十五文。”顿了顿又道:“若是府上能管饭,一人一天只须二十五文即可。小的翻了皇历,今儿恰巧儿便是个好日子,正宜修膳动土……。”

    青篱笑道:“我只当你找人还需两三天的功夫呢,这么快就找好了?张管家去了新宅子,你这就带着人去新宅子罢。至于工钱么,就按一天四十文罢,我们初来乍道的,饭是管不得了。一天多付五文钱,与他们添个菜。”

    李牙侩说了一番感谢的话,便去了。李牙侩一走,青篱回到客房中,招了柳儿来,叫她开了随身携带的小箱子。

    这小匣子里装着她的全部资产——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二两又五贯。那一万两银票是岳行文给的,这个暂时不能动,她答应过他,要用这个银子建一座大大的庄园,等着他来瞧呢。余下的三千八百五十二两又五贯,在路上共花费去了八十多两。再加上这几日客栈的费用,恐怕二十两只多不少,再减上买宅子的一百零五两,现在她可动的钱,共有三千六百零六十几两银子。

    想到这里招来柳儿和红姨,从中拿了一百两银票出来:

    “从今儿起,你们二人先替我管帐,你们原先在府里头是管熟了的,这个倒也难不倒你们。这一百两银票,你们马上去钱庄兑了现银来,这几日宅子里头修缮需要买什么物件儿,都从你们这里支出。”顿了顿又道:“兑了银子便去宅子里找张贵,看看需要什么物件儿。”

    又拿了二两碎银子,打发杏儿与合儿去县城里逛逛,熟悉一下环境,顺带打听一下吃穿用都在哪里有卖,卖什么价儿。

    打发了这四人去各干各的事儿,青篱将匣子细细的收好,锁上。立在窗前向外眺望,自出京城,这还是她第一次独处呢,那深埋在心底的情绪不由都纷纷露出了头。那人现在会干什么呢?会不会如往日那般一脸淡然的看着医书呢?突然她轻轻一笑,似乎除了知道他爱训斥人,哦,不,是爱训斥她之外,她对他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呢。

    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不知道他真正厌恶什么,不知道他在她没有见到时候,都做些什么。还有,那一万两银票,当时只顾推辞,她完完全全没有想到问一句,这银子哪里来的——似乎他做出什么事情,她都不吃惊呢。

    在窗前立了良久,心思转了几转,终究还是淡然一笑。正欲离开窗前,猛然看见淇河桥上自南向北行来一位月白色的身影,立时顿住脚,再细看去,不由又一阵失望:桥上那人一身白色锦缎,衣衫下摆绣着绿色的藤蔓,腰间束着蓝色绶带,黑发一半绾起,一半散在肩上。目光斜视的行在路上,路上的行人似乎对此人极为畏惧,见他行来,纷纷躲闪在一旁,虽然远远的看不甚清楚,却也能感受到那人身上的一股子戾气。

    青篱不由撇撇嘴,心中气闷,恨恨的瞪向那人——现如今连阿猫阿狗都能穿这月白衣衫了?

    随即她又笑了,笑自己的小心性。

    丁香巷子里的住户,见这殷府这几天里人来人往,热火朝天的干着活儿,都纷纷前来打探,听说是一位年幼且一团和气的小姐带着奶娘和几丫头们买了这宅子,便有人心思活动着前来讨个差事儿做做。

    也有人开始猜测这位小姐的来历来,这话传到青篱耳朵里,她便编了一通父母早亡,原是依着叔父一家生活,怎耐婶娘一心图谋父母留下的微薄家产,无奈之下只好带着丫头们开府单过等等之类的话,叫丫头们装作有意无意的与人闲聊,将话散播出去。

    过了两日,待青篱再见到那些街坊时,便觉得她们的目光少了几分猜测,多了几分的同情,心中暗笑不已。

    随着宅子的修缮,青篱也跟着忙碌起来。每日带着几个丫头,今日去东市看家具布匹,明日去西市看摆件儿、花草。如此过了四五天,待她把整个长丰县城摸得差不多了,宅子也修缮好了。

    这天下午,青篱来做最后的视察,远远的瞧见宅子门前远远的围着一群人,交头接耳的在议论着什么。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儿,待车子走近,那些人便齐齐住了嘴。

    青篱下了车,见宅子门前一如往常,估摸着这些人是闲着无事看热闹的,想了想,便招了红姨来,叫她与那些人说,明日搬家,府里头设几桌宴,请街坊邻居们赏脸到家里头坐坐头,她们也好认认人之类的话,红姨的话一说完,这些人便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中间便有几个胆大的妇人凑上来,有话没话的找青篱攀谈着,其中一个子瘦高,眉眼间带着几许精明约三十五岁的女子,略带讨好的笑道:“李小姐,你们家里缺不缺人手?我家那大丫头手脚勤快,人又机灵,最会伺侯人。”

    这妇人的话刚出一落地,人群中便有人发出嗤笑声,青篱扫视过去,这些人的脸上大多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情,心中了然,一来是她现在还没想好要不要再添人手,二来光看这些人的表情便知这妇人的女儿断然不能用。

    便笑着以还没有安定下来为由暂时推了,那妇人一脸遗憾的走了。

    进了院子,只觉眼前一下子亮堂了不少,虽然只是清除了杂草,修剪了树枝,将小花园做了整理,房屋里里外外的用水清洗了一番,看起来,宅子倒显新了不少,又较之以前添了几分的生气。

    张贵与柳儿正在与干活儿的人结算工钱,见她过来,加快了手中的速度,将那些人打发走。

    张贵手中拿着帐单,一项一项的报于她听,工人钱加上临时采买的物件儿,一共花了三十九两银子,青篱接过那张纸,细细的看了,一项一项记得极为详细,朝着柳儿道:“今日多亏了张贵这记帐的,若不然,柳儿怕是已然昏了头罢。”

    柳儿苦着脸儿道:“小姐,奴婢小帐还管得来,这人事一多,便有些顾不来了。”

    青篱起身一面四处看着,一面道:“这几人里面,你是个最细心的,这帐还得你管,也就这几日忙乱一些,等过了这几日,我便找一个正经的帐房先生教你一教。”

    说着转过身子,看向这几人:“这些事儿先不说了。刚才在门口我应了明日搬家要请这街坊邻居过来吃顿饭,一来咱们也认认人,日后若遇到什么事儿,也能借些他们的力,二来咱们搬新家,总要热闹些,才象那么回事儿。”

    红姨听了这话,上前道:“方才我都想说呢,咱们现下厨房里没一个人儿,小姐临时起意要请人,这一时半会儿的去哪里找厨子?”

    青篱笑道:“我们几个不是人么?又不是多正经意的宴。”想了想又道:“你去找福伯,让他给推荐几个的人缘好口啤好又喜助人的街坊,你亲自上门儿去请,就说明日宴客,要请了她们来帮忙——这街里街坊的相互帮忙,本就是常有的事儿,想来她们定是愿意的。”

    红姨想了想笑道:“奴婢在京里久了,便有些呆了。听了小姐这话,再一想奴婢小时候的情境,可就是这样么,小姐小小年纪又长在深宅大院之中,居然能想到这层,倒象是个在乡里住过的。”


第六章 搬家(一)

    第六章 搬家(一)

    次日一大早,青篱便被红姨和柳儿从被窝里揪了起来。青篱睁开惺忪的睡眼。看了看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搬家也不用这么早吧?

    红姨与柳儿一边替小姐梳洗更衣,一边解释道:“小姐,咱们请风水先生算的是今日辰初刻搬家大吉大利呢。”

    青篱嘟哝道:“奶娘,你昨儿都念叨一百遍了,我晓得呢。这会子怕是卯时正刻还未到罢,咱们统共就先生托运来的十个大箱子,半个时辰就搬完了。”

    红姨手中忙个不停,一面解释道:“小姐,搬家可不是只把东西搬进去就行了呢。昨儿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长丰县搬家的风俗比别处繁杂不少呢,咱们总要入乡随俗才是。”

    柳儿又拿了那件兔毛披风来,青篱撇撇嘴,没再吭声,乖乖的穿上,如今她也算得上一家之主了,她若是病了,这四人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儿呢。

    随着这二人出了房间,只见一楼大堂灯火通明,不由一愣。柳儿在一旁解释道:“昨儿张贵与这店掌柜说好了,借二个小伙计帮我们搬家呢。”

    青篱点点头,下了二楼,一楼厅中摆着米桶,水桶,畚箕和新扫帚和碗筷等物件,一旁还放着一叠子红纸。

    杏儿与合儿一脸兴奋,二个小伙计打着哈欠东倒西歪的站着。

    青篱好奇的看着这些物件儿,红姨在一旁解释道:“小姐,这长丰县城中,乔迁之喜时,必须得先放三挂鞭炮,再将这些物件儿搬入厨房,才能搬其它东西呢。”说着顿了顿指了面前的东西又道:

    “这米,须用崭新的米桶装八分满,并米上放上包有铜钱的红包;这畚箕和新扫帚要系上红布条;这水要将水桶装三分满,里面放入六副碗筷;还有这火炉须得烧得旺旺的……这些物件儿虽不用小姐搬,但是需得一家之主亲手准备呢……”

    青篱觉得有趣儿,连忙褪了披风,上前来,按照红姨说的一一照办了。

    弄完这些物件儿,天色已微微发亮,外面除了自家的马车,还停着两辆从客栈借出来的马车。张贵和杨岿海指挥着那两个伙计将这些物件儿放在马车上,又将暂存在客栈的十几个大箱子装上车子。

    东西装完,天色已经大亮。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红姨满脸焦色。不停的催着快走快走,唯恐误了时辰。

    到了新宅,青篱刚一探出头,便被大门口围着的人吓了一跳,扫眼望过去,大多数面孔是这几日见过的,想来都是这丁香巷子的住户。殷福从人群中挤出来,朝她作揖行礼,声音洪亮且带着十分的喜悦:“小姐,恭贺乔迁之喜。”

    一旁围着的众人也跟着纷纷道:“恭贺乔迁之喜!”

    一张张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意,青篱被这突出其来的意外所打动,眼睛又微微有些发热,一连声的谢过他们。福伯上前说道:“这些街坊都想着乔迁是大喜事儿,怕小姐初来此地,今天咱们府里过于冷清,昨儿便约好了,今天大家伙儿一齐来过来给咱们府里道贺。”

    青篱又是一连声的谢过。

    回头看身后几人,眼圈都略略有些微红,她们主仆五人,在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