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小日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爷站在厅上发脾气,“一个孩子,身上还有伤,又受了风寒,怎么可能会突然不见了?我让你们退下去不准打扰我和二老爷一家的谈话,又没说让你们全退出院子,为什么没有人守着三姑娘?”

底下一众下人都敢怒不敢言,当时四少爷和三姑娘被抬了回来,您老人家发那么火,二老爷、二太太都吓的跪了下来,您吼着让下人都下去,守着院子,谁也不准进来,谁敢违逆啊?得,现在三姑娘不见了,又怪我们太听话。

看底下没有人说话,老太爷又吼道:“各处都找了没有?”

“都找了,只有书房没去。”老太爷院子里的大丫鬟心影上前颤颤巍巍的答道。

老太爷正要吼为什么不去书房找,理智突然在这时回来了,想起是他吩咐下人不许进书房的,当下急转身,先去书房看看,不行就再出去找。大老爷、李氏、二老爷和张氏等众人连忙跟着去了。

推开门,书房里一片静谧,老太爷皱了皱眉,这里不像有人的样子,转过头去正要走,却瞥见最里面有一截粉色的一角,于是又转了过去看个究竟,一看之下,顿时呆住了。

只见清夕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一本书,小脸红扑扑的(发热烧得),倚在书架上睡的正香。让老太爷吃惊的并不是清夕竟然在书房里睡着了,而是她怀里的那本书,那不是。。。。。。

老太爷使劲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有看错,真的是先祖留下来的书,夕丫头看的懂?老太爷身后的两位老爷同样是一脸的惊讶。

不同于前次醒来的情形,清夕这次醒来发现沈家基本全家都在她的屋子里,除了四少爷。她吃惊的坐起来,感觉浑身酸软无力,心巧扶起她,让她倚在自己身上,“祖父,您怎么也在这儿啊?夕儿让大家担心了,对不起。”

老太爷摆摆手,说:“好孩子,事情的经过我都知道了,你做的很好,原是我这几年很少出天然居,也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情,竟然不知道。。。。。。”,后面的话打住没有说,“我已经训斥了你二叔二婶,以后你们兄妹也要和平相处才是。”

所有人都点头称是,沈清?尤其郑重其事:“我以前总爱嘲笑四哥,祖父,孙女儿以后一定会对四哥好的。”

二老爷和二太太脸上都有些不自在,二老爷自那年打了沈青林后,每次见到他,沈青林都用一种愤恨的眼光看他,让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之相处,时间常了也就习惯性的忽视了,而且他心里确实也有些心结,每次见到沈青林,他就觉得对不起那个人。

二太太心里则有些不是滋味,她也知道自己那个时候落胎和沈青林并没有关系,可自己心里总有根此刺,尤其嫉妒而老爷那些年对韩姨娘的好,所以他有意识的漠视沈青林的存在,虽然没有虐待他,可她知道家里的有些个下人惯爱捧高踩低的,沈青林的日子并不算好过。想想自己也是有些过了,二老爷对王姨娘一直淡淡的,所以自己可以接受清芳的存在,而因为二老爷那些年对韩姨娘的宠幸自己就没有办法接受青林的存在?

唉,不过是孩子而已,想起那孩子被找回来时看着自己和老爷的眼光,有些愤恨,又有些渴望,二太太就有些心软,罢了,以后真心对他吧,这些年来老爷对韩姨娘也淡了,自己为何一直放不开呢?

“四哥在哪里?他没事吧?”清夕问道,二太太赶紧过来,握着清夕的小手,”好孩子,不用担心你四哥,他没有大碍,已经喝了药躺下了,韩姨娘在照看他。”

清夕点点头,却看到床头上放着自己看的沈家先祖的自传,于是看向老太爷,“祖父,这书夕儿读着挺有趣的,夕儿可否借来读读?”

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皆惊奇,老太爷声音都有些抖了,“夕儿,你看的懂?”

清夕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是英文书啊,自己竟然看的懂,这要怎样和他们解释?清夕想起了无对自己说的话,稍一沉吟才答道:“夕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识得这些字?好像是自从上次病好后就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也认得了这些字。”

众人一愣,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答案。老太爷一脸的复杂,感觉有激动,有迷茫,还有些不知名的情绪在里头,喃喃自语道:“莫非这是天意,夕丫头真的是沈家的贵人啊,不然祖上这么多年传下来的书籍为何只有他认识?”

说来这老侯爷其实是个性格温和的人,除了爱面子大抵没有什么不好习气,也没有什么攀龙附凤的心思,对家里的孙子、孙女也都很好,教养的沈家两位老爷也都不是苛刻之人,当年了无大师虽说三姑娘是沈家的贵人,沈家众人也只是认为她命中富贵,会嫁个非富即贵的相公而已,给家族带来荣耀。

可是现在,沈家祖祖辈辈传了几代人的东西,每一代的当家人都会让沈家的孩子们辨识这些先祖留下来的书籍,几代下来竟无一人识得,老太爷这代基本已放弃希望,只当先祖遗物进行珍藏,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孙女竟然说自己认得,这如何让老太爷心情不复杂。

“丫头,你能告诉祖父这书里写的是什么吗?这又是什么字啊?怎么这么奇怪?”,老太爷忍不住发问,这不能怪他,估计沈家众人都想知道,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又这么神秘,这么多年无人能识,不好奇才怪。

“这种字叫英文,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国家的文字,咱们家的老祖宗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这种字体,觉得有趣就用这种字体记录了一些事情,这本书上说的是咱们沈家老祖宗的自传。”

“只是咱们老祖宗的自传啊?”沈青扬略有些失望的问?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表情,不同的是小辈们从小就知道这些书的存在,只是没有人看懂,他们私底下议论都把这些书看的非常神秘,现在突然知道其实只是自传,心里失望是难免的。

而老太爷、两位老爷和太太则不免想起了了无曾说过的话,现在清夕能认得先祖传下的秘籍,心里都免不了一番猜测,不会是书中记载着可以让沈家恢复昔日辉煌的法子罢?抱着这个念头,他们在等待清夕醒来的过程中越想越兴奋,现在突然间美好的幻想被打破,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有这样狂热,卫国侯府本来到了这一代已有些破落,当今圣上登基后对待勋贵世家的态度更明确,只敬但绝不重用,因此大多数世家子弟都是挂着头衔,了不起的就挂个闲差,像保国公那样的被皇上还算是重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在这样的政策下,勋贵世家中也渐渐分出了等级来,善于经营的世家生活依然优越,就自然和一些逐渐没落的世家没了联系,像卫国侯府这样的本来在众人眼中已经被划为三流世家的队伍,这两年多又因为守着老太太的孝,深居简出,他们基本上已经被京都城的世家名流忘记了。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都想着怎样能够恢复昔日辉煌,不说完全再现吧,至少不能让卫国侯府逐渐没落下去啊,不然百年之后都没脸见列祖列宗。

他们在清夕昏睡的短短时间内思绪起伏,心中忍不住的兴奋,现在突然被拉回现实,一时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空气一下安静下来。

第十七章 改善家中经济的决策

书中自然不只是自传,但此刻沈清夕虽不知道众人的想法,但也看出了家人脸上失望的表情,她自然是不知众人为何失望的,心里忍不住琢磨开了。这些书中好多东西都是与这个时代脱离太远的,不一定都可以为世人所接受,不然当年为何沈家先祖都没有推行呢?再说,自己也很难一下子和众人解释清楚这些事情,还是慢慢来,一点一点的试探吧。

最先打破沉闷气氛的是沈清歌,她一向是个细心体贴的人,上前开口笑道:“咱们祖先的自传呢,真好,这么些年了大家都好奇极了,都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呢!今儿个听三妹妹一说,可算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了。”

“可不是嘛,就是好可惜咱们不认识这些个字,好像知道咱们先祖的故事呢!”沈清妙也一脸好奇和渴望的接口。

“就是,就是!”小可爱沈清?也点头附和,其他几人也都是一脸的赞同。

老太爷略清清嗓子,“咱们家的子弟本就应该懂得祖先的历史和功绩,三丫头,等你身子将养好了,不妨来天然居给家里人讲讲。”

沈清夕想了想说:“祖父,不如孙女儿用咱们的文字把祖先的功绩都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咱们家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可以学习先祖的事迹了,口耳相传难免会有遗漏,再说,孙女儿粗略翻看了一下,除了自传好似还有一些个故事书,写得新奇有趣,孙女慢慢都把他们写出来,可好?”

老太爷自然是高兴清夕的提议的,却还是嘱咐清夕先把身体将养好了,又说:“你既然识得这些书,回头我让人把这些书都给你送过来,你有时间慢慢读。”又转头吩咐大太太和清夕丫环好生照料不提。

清夕点点头,接过梦灵递上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想着自己将要做的事情,觉得趁此机会说明最好了。

“祖父,父亲,母亲,孙女儿有话想说,希望说出来您不要生气。”

老太爷点点头,示意清夕说就是了,清夕整理了一下思路,“夕儿知道咱们家的情况不比从前了,尤其是最近,都有些捉襟见肘,孙女虽不才,但也从先祖留下的书中得了些启发,清夕想也许有办法让咱们家的情况好一些。”

这话清夕说的含蓄,但老太爷、两位老爷、两位太太却都听懂了,刚才还以为没戏的事情现在竟峰回路转,就好像是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抱着绝望的心情准备回转时抬头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希望突然变成现实,惊喜来的太突然,几人一时都有几分狂喜,几分难以置信。

沈青扬众人吃惊是因为他们竟然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整天仍旧知道玩闹,沈清?喃喃道:“三姐姐,你是说咱们家里是要穷了么?怎么可能啊?咱们家是侯府啊?”

沈清夕并没有回答沈清?的问题,反而是转向了老太爷:“孙女儿说句不敬的话,这样的事情老太爷不应该让父母瞒着我们兄妹的,这侯府的天下将来是要靠哥哥们撑起来的,早些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好早一点做准备,孙女儿在老祖宗这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这时间没有永恒的富贵,也没有永恒的贫穷,我们姊妹和哥哥们虽还小,但也可以帮家里分担了,早些历练我们,也早些能撑起侯府,我知道老太爷和父母原是疼爱我们,可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怎能堪风雨啊?”

清夕常出一口气,她觉得身上还是很不舒服,“再说句不怕羞的话,我们姊妹如果能从现在开始帮着管家理事,将来就是嫁出去了,做了当家奶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丢了咱们侯府的脸面不是?”

“好一个温室里长大的花怎能堪风雨,难得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将来必成大器啊。”老太爷欣慰的点点头,“这些原是我们做长辈的考虑的不周到了。”

沈青扬坐不住了,带头第一个表态:“老太爷,孙儿是大哥,愿分担家里的重担。”

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表态,一时间几位长辈眼圈都红了,又是感动,又是欣慰。还是二老爷先反应过来,“夕儿,你说你有法子改变家里的状况,是什么法子?”

众人都静了下来,想知道清夕有什么锦囊妙计,清夕斟酌着说道:“我想要改善咱们家中的状况,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这开源就是要从家里的铺子先着手,把不赚钱的要么关了,要么想办法扭转乾坤,再寻些赚钱的营生多开些铺子;节流嘛,就要先从家里各处的开支开始节省起来,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

沈家几个小辈都还没有从家中变穷的漩涡中恢复过来,都各自在自己的思绪中沉沦着。

老太爷、两位老爷和太太听了清夕的话又有些失望,他们以为清夕会提出什么能够很快赚钱的营生呢,其实这些道理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但老太爷一直以侯府世家为荣,自然是不屑做商贾之事,两位老爷之前都挂着闲差,从不理家事,倒是两位太太听出些意思来。

“夕儿说的倒是句句在理,但要实施起来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大太太这么多年掌着府中中馈,并和二太太一起打理着家中的铺子,虽然两人都不善经营,但也知道清夕说的是对的,只是实施起来那有那么容易,不然侯府怎么到现在的境地?

“夕儿可是有什么好法子?”二太太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双眼一亮问道。

沈清夕苦笑,“婶娘,那能这样快就有了法子,再说侄女现在也不太了解家中的情况,更不了解咱们家铺子里的情况,且容侄女了解清楚后再拟个章程出来可好?”

众人这才醒悟清夕还病着呢,都怪她们将清夕头上的贵人光环无限放大了,都忽略了她如今病着。

众人都站起来准备告辞,沈青扬安抚清夕,“三妹妹且好生养着,我们改日再来看你!”

老太爷也发话,“咱们家好歹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你且慢慢将养着,好生服药,家中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和你母亲、婶娘商量吧,只一点,咱们家不做那等商贾之家才做的生意,而且,家中现在都还有孝,暂且不要打算买铺面开铺子的事情。”

众人都称是,起身送老太爷出去,心巧这才端上一旁一直用暖炉煨着的药,“姑娘也是,说了这么久的话怎么就不能先把药喝了,什么事情能大过姑娘的身体?”

清夕笑笑,“知道你是为我好,今儿姑娘我实在是太高兴了,现在心里身上都松快多了,这劳什子的药不喝都能好了。”

心巧“扑哧”笑出声来,将手中温度刚刚好的药递上,“可见姑娘今儿是真高兴,都能这样打趣自己的身子了,快喝药吧。”

清夕将药接了过来,其实这尊身体还真是有些弱,不过她今儿是真高兴,借此机会提出了改善府中经济的主意,虽然老太爷对做生意还是很反感,但是清夕却认定了这是目前改善卫国侯府境况的最佳办法,毕竟现在皇上对于世家的态度来看,短时间内虽不会动摇他们,却也不会重用他们,要改善家中窘迫的状况,有两条路,一靠下一代能够有出色的子弟能够得到皇帝赏识,从而荫封家族,二是家中财政基础雄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沈氏家族中子弟都还年幼,第一种方法肯定不可行,即便是有成年男子,能否获得皇帝的赏识还未可知。那就只有第二条路赚钱,有了钱之后才能够说话底气足,毕竟那些自命清高的世家大族除了家族大,钱财多之外,也没有什么比卫国侯府优越太多的地方,唯一的差异就是空头衔不一样呗!

至于老太爷的不情愿,沈清夕心中已有应对之法,保管到时让老太爷高高兴兴的愿意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她原来一直没想好做什么赚钱,现在有了先祖的“秘籍”在手,最大隐患就解决了,这真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递上了枕头,清夕忍不住就想起了无大师的说的“契机就在不远处。”真是佩服啊。

喝了药,困乏劲也就上来了,清夕沉沉睡去。她并不知道她的这番话再家中兄妹间掀起了多大的波浪,他们回去后经过一番思考后都纷纷找上了大太太和二太太,表示愿意为家中出一份力,两位太太欣慰之余,心中也确实觉得清夕的话有道理,先不说姑娘们将来嫁人后要管家,现在跟着管家理事总比婚后手忙脚乱的好,就是少爷们将来如果仕途上没有太远的路要走,也还是要靠家中,既然这样不如早早就学会管理家事,免得大了不想管,也不愿意管,就像两位老爷如今这样,而娶的妻子万一又是不会经营的,岂不是要重蹈覆辙?

两位太太商议之下,终于拍板决定全家老小齐上阵!

第十八章 盘赢好还是盘亏好

“听说那日老太爷发了好大的脾气,还砸了东西,二老爷、二太太和韩姨娘全部罚跪,老太爷和二老爷、二太太和韩姨娘在屋里谈了半天,出来后二老爷亲去天然居将沈青林接了过去,二太太和韩姨娘亲自照顾着。”心巧坐在外间靠窗的小榻上,一边忙着手中的绣活,一边对懒懒的躺在对面软榻上的清夕说着话。

“所以,现在四哥可是和他们和好了。”清夕摁着榻,往上坐了坐,准备拿起手边的书翻看,这是老太爷在上次淋雨事件之后第二天让沈全亲自说过来的,清夕不得不感慨,自己这些家人都是些实心眼的人,就凭自己几句话就把祖先留下的书籍都给了自己,心里不禁有些感动,同时也打定主意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改善家中的状况。

“听四少爷身边的大丫鬟心菲说这几天二老爷、二太太和韩姨娘都对四少爷好的不得了,许多吃的用的都源源不断往四少爷院子里送呢,心菲说四少爷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心情很好,谢天谢地,可算圆了姑娘的心愿了。”心巧开心的说。

“哦,你知道我又什么心愿?”清夕眉头一挑,兴趣盎然地问。

“姑娘从小就是这样,心善着呢,姑娘不就是希望主子们都对四少爷好一些,能和和睦睦的!就是姑娘总部会爱惜自己,只怕这额头上怕是要留疤了?”心巧略带抱怨地说。自家姑娘就是实心,为了二房一家和好弄的额头上都是伤,想想姑娘那天被抱回来的情景,额头上的血迹都把包扎的布条都侵红了,心巧的眼眶一阵发酸。现在额头上虽没有疤痕了,但左边额角还是有一块指甲大小的疤痕,大夫说姑娘肯定是当时额头用力过度,所以只能涂药让其慢慢变淡,但要消除的话恐怕有点困难。

清夕摸了摸额角上的疤痕,已经结疤了,所以有点痒痒的。想来经过此事后,不管二老爷、二太太和韩姨娘之间有何过节,对待沈青林的方式应该会有所改变。这么想着,清夕又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看来自己这身体还是不行啊,必须要好好锻炼加调养啊,可不能这么虚弱下去,自己也得开些药膳好好调养一下才好。对了药膳,这个主意不错,清夕的思绪又开始迷糊。

迷糊间听见有人进来,好像是梦琴,小声的说:“姑娘睡着了,四少爷身边的梦棋来了,说是四少爷让给娘送姑些东西,看看姑娘是否好些了”,心巧也压低声音说“请她在西次间先等着吧,姑娘醒来再见她吧,你先陪着梦棋说会子话”。清夕头歪了歪,睡了过去。

睡了大半个时辰,醒来看见心巧仍旧在绣着手中的帕子,看到清夕坐起来,笑着起身道“姑娘醒了,精神可好些。”

清夕伸了伸懒腰,拢了陇睡的有些乱的头发,“好多了,我迷迷糊糊听得四哥派了人过来,是谁来了?”

“是梦棋,在西次间等了好一会了,说四少爷让给姑娘送了些旧时玩的玩具和一些解闷的书过来,怕是姑娘病中闷的慌。”

说着上前重新替清夕陇头发,又喊外边当值的梦灵打水给清夕梳洗,收拾妥当,梦琴领了位十四岁左右的姑娘进来,瓜子脸,面容清秀,眼睛炯炯有神,上身着秋香色的短衫,外着浅黄色的斜襟褙子,下着白色的长裙,梦棋进来端正的行了礼,“给三姑娘请安,四少爷派奴婢过来给姑娘送些玩具和书东西,四少爷说这些东西是他旧时玩惯了的,最是能解闷,说姑娘在屋里养病,怕是闷的慌,特送来给姑娘解闷。”

“四哥有心了,不知道四哥身体可好了?”清夕看了看梦琴和梦灵抱上来的东西,乖乖,看来自己还真是把四少爷给收服了,送过来的玩具有些上面已经光滑了,一看就是经常把玩的,还有几本杂记,讲各地风土人情的,清夕大喜过望,这个不错,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这个时代的情况。

“四少爷已经大好了,今儿开始已经去上学了,其实前几天他就闹着要去,二老爷和韩姨娘不放心,让再养几天,今天才让去了学堂,四少爷不放心姑娘,让奴婢再过来看看,并让奴婢带话给姑娘,说是姑娘对他的好他记住了。”梦棋是个会说话的,寥寥几句就能听出二房现在对沈青林应该是很好的。

清夕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病了一场还是有价值的。

这场病让清夕在院子里休养了十天,其实在四五天时清夕就养好了,只不过大太太不放心,硬是在让再将养几天,这十天里清夕也没有闲着,和每日来看她的兄弟姐妹聊天逗乐,因着清夕的聪明伶俐,又总爱讲些小笑话和好听的故事给他们,几日下来,沈家众兄妹和她得关系就亲厚起来,而且他也敏感的发现沈青林不再像个小刺猬一样,开始尝试和别人交流打趣,虽然有些不自然,但大家也都心有默契的忽略了。

众人又好奇她怎么知道那么多吸引人的故事,清夕一脸无辜的说:“先祖留下的书上看的,”管他先祖的书上有没有,反正他们也看不懂,每当这时,清夕就无比感激这位同样穿越而来的祖先,幸亏是用英文写得,这要是用汉字或其它语言,哪还有她玩的地方啊。众人羡慕之余,更加催她快些翻译写出来让大家读。

清夕已将这些书先进行大概的整理和分类,小说和杂记类可留着自己慢慢看,当务之急就是先整理出一个能够帮助侯爷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方法,节流的方法上次已和给老太爷提了,这是当务之急。

清夕现在已知道了两位太太有意识的让家里几位兄弟姊妹都参与管理家事来,老太爷也已经默许了,因此也就放开了和他们一起讨论家中事务。

“二姐姐说咱们家中现在丫鬟小厮婆子们等共有四百九十一人?”清夕暗自咂舌,这样家里开销怎么可能会不大?不过想也知道这些人都是侯府的家生子,世世代代都是为侯府服务的,侯府这些年就算逐渐日下也不会像现代企业裁人一样,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没有脸面的事情,而且也会寒了家中这些世代奴仆们的心。

沈清芳和沈清?也都很吃惊,因为他们年纪小,从未过问过家事,最近才开始了解才发现以前在心目中无所不能的侯府形象已经开始坍塌。

沈青扬看清夕沉默不语,问道:“三妹妹可是已经有了什么章程?”

清夕摇摇头,苦笑:“我一直在屋子里养病,连学也不得上,都还没有了解清楚家中的状况呢?”话音顿了顿,又说:“不过既然太太都说了让咱们全家齐管事,我们却可以先商议个分工出来,大家一起先把情况摸清比较好。”

“分工?不知道三妹妹打算怎么分工?”沈青翔放下手中的茶,颇感兴趣的问,其他人也都一脸的好奇。

“我已经大致了解过咱们家现在的店铺有香烛铺、米铺、木匠铺、茶叶铺子、首饰铺子,还有一家手工作坊,我们姊妹都不方便外出,因此铺子的经营状况只能依赖哥哥们去了解了,哥哥们可分工去了解各个铺子的经营状况,等摸清后我们再商议对策,至于我们姊妹嘛,就先分头从家中各处开始整顿。”

众人都点头表示同意,沈青珏挠挠头,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可是我们都没有搭理做家中的产业,又不懂怎么经商,万一被那些掌柜的糊弄了可怎么办?”

“就是,我也在烦恼这个问题,要说琴棋书画什么的咱们还懂一些,可这经商咱们兄弟可都没有经验啊。”沈青林附和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就算他们姊妹开始整顿家中的时候也同样会遇到这样没有经验的问题,清夕斟酌了半晌,说:“我想咱们可能都会遇到同样类似的问题,但不管怎样,咱们都要记着,要沉着稳重,遇到问题先不可冒然下定论,咱们商议过后才可以下定论,要记住:咱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接下来要共同作战,谁也不可落下或拖了后腿。”

众人都坚定的点点头,突然都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都为即将要做的事情充满了兴奋。沈清歌点点清夕的脑袋:“你呀,俨然就是个小军师的模样,咱们还没开始呢,你就开始训上了,可见对哥哥们刚才的担忧是有办法的,快说快说。”

清夕笑嘻嘻地躲过去,“我已经说了啊,哥哥们只是去了解铺子的经营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掌柜们盘点,看看已经卖出去的货物和帐是不是一致,没有卖出去的是不是在进货的账上,有没有不在账上的或者账上有,库里却没有的,这盘点啊比直接查账本还能反映问题,我们只最后看盘点的册子是盘赢还是盘亏就能了解经营状况了。”

众人都在理解和消化清夕的话,沈清?兴致勃勃的问:“三姐,那是盘赢好还是盘亏好?”

第十九章 家中大整顿

沈清夕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五妹妹,你说是盘赢好还是盘亏好?”

沈清?皱皱秀气的小眉头,哭着脸说:“人家不知道才问你哎,三姐。”

一直没有说话的沈清芳眨眨双眼,不是很确定的说:““应该是盘赢好吧,盘亏不就代表咱亏了吗?”

清夕不说话只咯咯笑,沈清芳的脸微微红了,莫非自己说错了,其他人也都好奇极了,到底是盘赢好,好是亏好啊?

沈清妙上前拧了清夕一把,没好气的说:“还笑,还笑,没看大家都好奇的不行,快说,看你这样肯定不是盘赢好了,难不成还是盘亏好?”语气转为怀疑。

清夕一本正经的回答:“盘赢和盘亏都不好,盘赢了的意思是说咱们咱们卖出去的加上库里存的价格高于账上的总价格,这说明咱们铺子里的管理有问题,盘亏了说明账上的价格高于卖出去的加上库里存的,也就是说有些东西莫名没有了,这代表咱们的人有可能手脚不干净,所以说两者都不好,盘平了才好呢。”

沈青扬敏感的发问:“也就是说三妹妹已经确定咱们家的铺子肯定不会盘平?”

沈青翔惊讶出声:“不可能吧?三妹妹,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么会知道不会盘平,难不成你还能未卜先知。”

沈清夕略带些小得意的笑了笑,“咱们家的铺子生意一直不好,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怎么会生意不好,先不说这个,生意不好的情况下,掌柜和伙计们难免会心生懈怠,这样铺子是肯定有问题的,既然咱们要整顿铺子,当然也要先敲打敲打这些人了。”

沈青林听了这话,笑道:“我就说来三妹妹这儿准没错,她聪明着呢!”

沈清歌笑道:“同样的姑娘,偏就你生了个七窍玲珑心。”

沈家几位少爷在沈青扬的带领下又分配了自己要查看的铺子,都兴高采烈的开始了自己的经商初体验。这边几位姑娘也开始商议家中开支缩减的办法,毕竟铺子里要有收益也要等几个月呢,眼下的工作还是要做,经过一番讨论,几人提出几个大致的方向:

第一,将他们几位少爷姑娘们的月钱先减一半;

第二,将负责各处洒扫和院子里修剪花木的人合并会园艺房,找个管事管着,每日开始分配各处打扫的任务和修剪花木的任务,这样可以精简掉一部分人,当然这些人是不会被裁掉的。

第三,原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