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小日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模佟⑵濉⑴欤郧按永疵唤哟ス脞柯铮溃共恍枰P模约涸谙执某站屯Σ淮淼模Ω貌换嵬瞬剑庋蠢矗约盒枰嗷ǖ闶奔湓谇佟⑵濉⑴焐厦媪耍窘枳约撼说难澳芰ΓΩ貌怀晌侍獍桑空庋胱牛逑谷簧鹨还稍驹居缘钠诖�

第七章 上香

外间传来小丫头们请安的声音,却是沈佑堂到了,沈清扬带头站了起来,给进屋的沈佑堂行礼,沈佑堂示意不用多礼,对李氏说道:“我刚从二弟那边过来,我和二弟看了看日子,祭祖后的第二天是好日子,你们就那天去上清寺上香还愿吧。”

清夕心中一动,自己来到这儿这么久还没有出去过,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都是从书上和心巧这儿了解的,真想出去实地考察一下这个世界,不过,清夕看了看自己现在这副小身板,别说身处深宅大院,难以出去,就是出去,一个八岁的小屁孩,危险系数还是挺高的。只能借这次去上清寺上香的机会看看这个世界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到那个了无和尚?

李氏点点头,说一会就让徐妈妈去安排一重事宜,大老爷又说:“多带些护卫和小厮们去,毕竟都是侯府的女眷和孩子”,又转过头去吩咐沈青扬,“你是长子,又是大哥,这次出去要事事谨慎,不可莽撞,要保护好弟弟妹妹”。沈清扬一本正经的点头称是,虽眼里仍有对于即将外出的快乐,但脸上却很是严肃起来,毕竟是卫国侯府的长子嫡孙。

李氏毕竟将刚才清妙和清歌的抱怨记在了心上,和沈佑堂提出让孩子们每上五天课便歇息一天,沈佑堂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二人又商量着即将到来的杨先生的住处,李氏提出将杨先生安排在天然居后面的文竹堂,派一个贴身小厮,一个丫鬟照顾其日常起居,两个粗使仆妇,两个小厮照顾院子里杂事。

商议完毕丫鬟们进来在西次间摆了饭,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饭,李氏让他们各自回去午睡。

忙完祭祖后的第二天一早,全家就出动准备去上香,大老爷、二老爷还有祭祖善后事宜要处理,只有大太太、二太太等女眷和几位少爷去,徐妈妈一早就让车夫套了四辆车在二门口等着,两位太太一辆车,五位姑娘一辆车,三位姨娘一辆车,其余跟着的贴身丫鬟婆子们一辆车,几位少爷和护卫均骑马前去。

一群人在二门处上了车,车子平稳的前进着,清夕掀开车帘的一角,往外看二门以外的风景,不同于内宅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外院是爷们会客和宴请的地方,收拾的古朴大气,车是从卫国候府的大门旁的侧门出去的,这大门只有在有重大事情、贵客盈门的时候才开启,一般情况下侯府的人进出都是走侧门。

京都城的大概布局是西富东贵,大意是东城区住的都是达官显贵,西城住的是一般有钱人家,北城区是皇城,南城区大抵就是贫民居住的地方了,卫国侯府就在东城区的的文正大街上,出了大门,外面是文正大街,清夕知道在这条街上住着的都是王侯公卿之家,果然看到外面宽广的街道上打扫的很干净,路上行人也很少,这条街上的府邸并不多,因为每个王侯公卿之家的府邸占地面积都非常广,因此一路过去只看到了座特别气派的宅子,两旁有两座很是威武的石狮子,古朴厚重的正红色的大门上方挂着“保国公府”几个大字,只是不知道这保国公是何人,这条街上住的一卫国候,一保国公,这皇帝敕封的封号还真有意思。

清歌看到清夕盯着保国公府大门沉思,上前看了看紧闭的大门,说:“保国公说要带着照棠哥哥去边关历练,这一去就是一年多,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清夕一愣,正要问照棠是谁,二姑娘清妙也从对面的帘子处扭过头来,她原是和五姑娘清?一起在看外头,也叹了口气,说:“是啊,我都有点想照棠哥哥了。”

倒是清芳看清夕一脸迷茫,问道:“三姐可是不记得照棠哥哥是谁?”,见清夕点头笑笑,又说:“顾照棠是现任保国公的独生子,保国公和咱们家是通家之好,原来照棠哥哥经常来找哥哥们出去玩的,大伯母总是说把儿子待呢,呵呵。”许是想起了什么,沈清芳的脸有些微红,娇俏的咬了咬嘴唇,又说道:

“不过三姐身体不好,很少出门,所以没有见过他。”

原来如此,不知这顾照棠是何许人物,看来沈家几位姑娘都很喜欢他。车厢里的气氛因顾照棠一下子变得异常融洽,几个小姑娘唧唧喳喳的聊起天来,清夕发现这里面大姑娘清歌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坐着,聆听其他人说话。

清夕转过头去,继续观察外面的世界,见马车转过弯进入另一个街道,这街道收拾也很是整洁,路上行人也渐多起来,再走不远,看到两旁店铺林立,清夕留神看过去,见酒楼、布庄、杂货铺、首饰铺子、药铺等林林总总的店铺,清夕发现这些店铺大都是实用性质的店铺,卖娱乐性货物的却没有,不过这古人原本娱乐项目就少,或许自己可以从这个上面着手改善沈府的经济状况。

马车很快从东城门出了城,上清寺建在京都城东边玉山脚下,香火很是旺盛,来此上香的人上完香后还可以上玉山欣赏优美的景致。听清歌说从东城门出发大概要坐一个时辰左右的车才能到达,清夕继续掀开帘子往外看,发现出了东城门以后往东走并没有自己想想中的一片荒凉,官道上行人虽少,但两旁村庄三三两两,远处的田地中还能看到绿油油的麦子,清夕往前看了看,突然发现沈家几兄弟坐骑都很奇怪,大少爷在前,护卫在两位太太的马车后,二少爷、三少爷随后,两人倒是说说笑笑,唯独不见四少爷沈清林,往后看了看,却发现沈清林一个人落在后面,脸色淡漠的骑着马,也不与任何人交谈。清夕不由纳闷,沈家这几个兄弟好像不太和睦啊。

“三姐,你看什么呢?看的这么出神?”清?唧唧喳喳的坐过来,也要往外看。

清夕答道:“我在看四哥,他怎么一个人落在后面了?”

清?止住要往外伸的脑袋,撇撇小嘴,“他有什么好看的,这个人性格最是古怪,好像我们这些兄妹都和他有仇似的,难怪父亲不喜欢他。”

清夕不知如何接话,大姑娘清歌却转移了话题,“好像快到了呢,在车里都觉得憋闷了。”

清夕立刻接过话来,说:“我都有些瞌睡了呢。”

清?看没人接她的话批评沈清林,闷闷的将头扭了过去,到底年纪小,一会儿又扭过头来和大家说说笑笑。

这时清夕看到了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远远望去,青灰色的殿脊从绿树丛中露出一角,杏黄色的院墙,苍绿色的参天古木不由得让人精神一振。马车是在上清寺门口停着的,清夕下车后发现上清寺门口停放了不少的马车,看来上香的人很多啊,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一群人向里走去,沈家几位少爷和护卫紧随其后,进去寺内发现这上清寺极大,进正门后先是一座小型殿堂,绕过殿堂后才是壮观的大雄宝殿,两侧各有配殿供奉神佛,在李氏的带领下,众人进去后依次跪拜上香,清夕看着上方供奉的佛祖,慈眉善目,俯视众生,就像是看穿了这世间的一切,心里也忍不住浮上一丝虔诚,以前自己是不信这些的,可是现在自己的穿越真的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清夕忍不住跟着磕下头去,祈祷自己这一生能够平安顺遂。

上完香后,李氏又代表卫国候府添了香油钱,然后在小沙弥的带领下去后院休息准备用过素斋后再回府,沈清扬几个兄弟早就约好了去登玉山,三兄弟吆喝着去了,沈清林也转头走了,不知去了哪儿?

清夕其他众人绕过大雄宝殿后,穿过一片树林,发现后院都是一些零落的小院落,想是给来此上香的达官贵人的内眷休息的地方,那小沙弥带她们到了一处名为“静思”的院子,众人进了屋后发现屋里布置的极为素雅和干净,大太太说:“我们在此歇息一下,让丫鬟带孩子们出去走走吧,难得来此一回,不过你们可不许走远,半个时辰后回来准备用餐。”

清妙和清?都欢呼一声,立刻转身冲了出去,剩余三人也跟着走了出去。

清夕带着心巧出了静思院,发现其他几位姊妹和丫鬟都不见了身影,就打算和心巧四周随便转转,却发现院后有一片竹林,风起时凤吟阵阵,掀起一片嫩绿的波浪,嫩绿的竹叶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青翠欲滴,清夕不由心中一动,就带着心巧走了过去,置身其间,放佛世间万物都在远去,只听见风拂动竹叶的沙沙声,清夕不由得越走越深,突然间发现里面有低低的哭泣声传来,清夕一哆嗦,才发现走的有些远了,心中有些害怕,正要带着心巧转身出去,却听到一声低低的叱喝:“谁在哪里?”

第八章 了无

沈清夕只得停下,对着竹林深处露出的褐色衣角微微一福,答道:“实不知道有人在里面休憩,打扰到您,真是对不住了。”说罢带着心巧正要退出竹林,听声音里面的人肯定是个少年,自己在这竹林里实在不妥。

里面的人听见熟悉的声音走了出来,却是沈青林,眼里犹带泪痕,看到沈清夕,不禁一愣,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清夕也很尴尬,只能重新见礼并关切问道:“四哥,你怎么在这里,可是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沈青林头微微一扭,避开清夕关切的目光,口气僵硬的说:“不关你的事,三妹妹是沈家的贵人,家里人都捧着你,还是离我远点,免的待会有什么损失,我可担待不起。”

清夕听了心下有些暗恼,这沈清林一个才九岁的小屁孩,说话怎么这么不让人待见呢,不过穿越过来这些日子自己和这位四哥接触并不多,不同于沈青扬的温和稳重,沈青翔的开朗亲切和沈青珏的平易近人,沈青林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孤独冷傲,虽然清夕只和他见过几次面,也没有说过几句话,但她还是敏锐的发现沈青林就像一只小刺猬一样,不肯亲近任何人,即使是韩姨娘。他总是用冷漠或略带讽刺的眼光看着沈府的众人,就好像他从来不是这个家的人一样,那种感觉很像前世在孤儿院的时候的自己,孤独冷漠觉得全世界都遗弃了自己,却又假装坚强,不像让任何人看穿自己的伪装以维护自己仅剩的尊严。

沈清夕按下心中的恼怒,不管怎样也是自己的四哥,总不能这样扭头就走吧。她挑了挑秀气的眉毛,笑道:“四哥这是唬我玩呢,我和四哥在一起能有什么损失,就算有什么事也有你做哥哥的护着,是不是?呵呵”

沈青林见她没有如自己所愿扭头就走,不免惊讶,家中几个姊妹总是不爱和他亲近的,要是遇见了他这样说话多数是扭头就走或是加倍讽刺回来,清夕因为体弱和他也没有怎么接触过,虽然没有这样对待过他,可在他心里总觉得她们都是一样的。

“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呢,如何能保护你?”沈青林恨恨的说。

“四哥整日在家中读书习字,怎么就用了保护这个词?在家中还需保护自己?难道是家中有人欺负四哥不成?清夕歪歪头,装作没听出沈青林话中的愤恨,故意惊讶的反问,“如果这样可要告诉二叔,让二叔为哥哥做主才好啊。”

沈青林一下子噎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他们并没有欺负他,他们只是,哼,他才不要告诉那个人,那人心里根本就没有自己,沈青林重重的“哼”了一声,将头扭过去看旁边的竹子。

啧啧,这放在现代就是一问题少年,清夕心中忍不住感叹,心里的好奇再一次加重了,据她这些天的观察,卫国候府并不像自己前世看的小说或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恐怖,天天勾心斗角,相反,大房、二房两家人相处还算和睦,也没听说有什么妻妾争宠或宠妾灭妻的丑闻啊,两位太太都不是善于钻营之人,当然如果能有一个善于钻营的话,沈家经济也不会没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会不会是韩姨娘不受宠,二太太私底下虐待沈青林呢?沈清夕忍不住狗血的想,看来有必要好好调查调查,虽然自己没有什么圣母情怀,但现在毕竟是一家人,还是能和睦相处最好啊,和气生“财”嘛。不过清夕从来不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发言和劝谏别人,这种情况下也不适合多说,反而给沈青林一个的环境让他安静一下最好。

打定主意,清夕朝沈青林一福,“妹妹还要去别处转转,就不在此打扰四哥了,心巧,我们走吧。”

说罢带着心巧转身走了出去,却没有看到她转过身后沈清林脸上闪过一丝懊悔,这个妹妹好似不一样呢,沈青林看着清夕的背影不由有些愣神。

出了竹林,正要询问心巧沈清林在家的状况,却迎面走来一个小沙弥,“阿弥陀佛,原来施主在这里,了无大师有请姑娘,请姑娘随我过去。”

清夕一愣,她虽然想过见了无,可没有想过了无会想见她啊,心里一喜,说不定这了无真有些本事,可以帮助自己回去呢!

转过竹林,沿着竹林后一条小径向后走去,越往里走发现路两旁的花木越见青葱,又往右转过一条小路,走了一刻钟的时间,两旁的花木越发郁郁葱葱,清夕心中不由暗暗惊奇,小路尽头,一座古朴的小院映入眼前,清夕不由笑道:“这莫非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由来了。”

“阿弥陀佛,姑娘谬赞了,”一道浑厚平和的声音传来,清夕抬眼望去,一瞬间让她以为看见了前面大雄宝殿里的佛祖,平静温和的笑容,睿智清澈的双眸,好像时间的各种爱、恨、痴、嗔等各种情绪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不同的是佛祖不是白眉白须,这一瞬间沈清夕对于他原来的神棍猜测通通不翼而飞,她不由自主福下身去,“沈清夕见过大师。”

心巧和那小沙弥在外面等着,清夕一个人随了无进入主持室,进去后发现室内陈设非常古朴,一方床榻,一张小几,了无在小几旁坐下后示意清夕,“姑娘不必多礼,坐吧。”清夕收起玩笑的心态,郑重的在了无对面盘腿坐下。

“姑娘可适应了这儿的生活?”了无待清夕坐下后,问道。

清夕这次倒没有太吃惊,只是问道:“大师既知道我从何处来,可有方法送我回去?”

了无摇摇头,清夕顿时感觉自己的希望碎成了一片,“姑娘前世的命运本就是错误,又何必执着于回去,须知此就是彼,彼就是此。”

清夕精神有些萎靡,“大师的意思是这个沈清夕本来也是我,不是吧,我真的是沈家的贵人么?原来的清夕不是?”

了无笑了,“你们原就部分彼此,记住,你既然来了,就好好在这儿生活下去,完成这世的使命,姑娘后世的命运自然会发生变化。”

这意思是自己这世经营好了,后世就不是孤儿了?清夕有些吃不准了无的意思,“那我要怎样才能改变沈家的命运?”

“姑娘无需着急,契机就在不远处,姑娘用心就会发现,老衲今天让姑娘来,一是解姑娘疑惑,让姑娘安心,二是送姑娘两样东西。。。。。”

清夕回到静思院的时候,正好听到大太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们这么多人,怎么就把三姑娘看丢了,快派人再去找。”

清夕立刻喊道:“不用找了,母亲,我回来了。”

推门进屋,看到大太太和二太太及其他姐妹都在,一脸的焦急,地上跪了几位丫鬟婆子,清夕立刻上前施礼,“母亲,是夕儿不对,夕儿和心巧在后面的竹林边玩了会子,碰见了无大师身边的小师傅,说大师要见我,夕儿不敢耽搁就带了心巧过去,却忘了让那小师傅过来禀告母亲一声,请母亲责罚。”

清夕并没有提在竹林里遇见沈青林的事情,李氏听说是了无大师请了去,脸色就缓了下来,张氏在旁说道:“大嫂不用担心了,夕儿,这次确实是你莽撞了,你后可不敢这样了。”清夕点头称是,张氏又吩咐丫鬟婆子去把几位少爷找来,就说三姑娘找到了,让他们回来。

清夕有些惭愧,更多的是感动和温暖,自己在前世就没有什么亲人,想做什么事情立刻去实施了,从来没有人这样担忧过自己,也从来不知道有人这样牵挂着是样的幸福,自己以后要慢慢适应有亲人的感觉,要学会为亲人着想。

李氏拉清夕坐了,细细问道:“了无大师可说了什么?可有谢谢大师?”,清夕点点头,拿出几本书来,说是了无大师送的医书,说“大师说我有学医的天分,送我几本书,希望我潜心研究。”

李氏点点头,说“既是大师送的,你要好生收着,回去细细研读。”

清夕答应了,却没有对李氏说出了无说的其他的话,当时了无说送她两件东西,一件是几本医书,了无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姑娘是会医术的,这些书只是姑娘医术发挥的契机而已,另外还要送姑娘一句话: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姑娘无需过分掩饰自己,依你的本心行事就好。”

了无还给了清夕一个锦囊,说让清夕感觉到困扰和迷茫,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再打开来看,清夕现在对了无是充满了佩服与尊敬,自然恭恭敬敬的应了并收好,但她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一来怕节外生枝,二来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众人解释。

从上清寺回来后,清夕就开始研读那几本医书,不得不说,清夕在现代虽中西医都学过,但此时看了无给的医书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第九章 学前测试的小插曲

四月中旬的天气还有些微凉,但更多的是春天明媚的气息。冬雪院里,卯时,天刚蒙蒙亮,清夕就起身了,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收拾妥当,穿了件浅粉色的襦裙,配月白色的斜开襟绣蝶戏春花上衣,头发被巧手的梦灵梳成了双髻,看着镜子里明亮清澈的眼睛,粉嫩粉嫩的脸颊,清夕暗自感叹穿越也是有好处的,毕竟重活一次,又能重新体验童年和少女的时代,虽说在古代生活很不方便,而且也不是每个穿越人在古代都能活的风生水起,毕竟这是十分讲究礼仪规矩的古代,但不管怎样,自己既然来了这儿,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个时代生活下去。

出了门,心巧立刻给清夕加了件披风,清夕深吸了一口气,新鲜的空气带着点凉凉的味道和花香的气息,让清夕不禁精神一振。今日是他们拜师的日子,前几日大太太和大老爷商议说暂时没寻到合适的教习嬷嬷,不如先让姑娘们跟着杨先生学习一年,反正姑娘们也还小,也不要过早的拘住了性子。

大老爷说反正也只有自家的孩子一处学习,无外人,也没有什么不妥当,就前且让姑娘们和杨先生学着,待寻到合适的教习嬷嬷了再行安排姑娘们的课程。

清夕暗中猜测着应是家中的经济越发紧张了,据说这京都城中的很多勋贵世家或达官贵人稍稍有些家底的都会请教习嬷嬷教导家中姑娘,因此教习嬷嬷这份职业在京都城中是十分吃香的,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教习嬷嬷,有资格做这份职业的大都是宫中恩典放出的女官或皇室中曾经非常得用的嬷嬷。

这种情况下教习嬷嬷的薪水和待遇可是非常高嘀,以沈家目前的入不敷出的情形,请一位先生还勉强可以支撑,但同时请先生和教习嬷嬷的话估计是没有办法的,清夕再一次忍不住感叹,自己这群家人也是很有才嘀,能把堂堂的一个侯府经营到这个地步也是需要天分嘀呀!

那位杨先生据说昨晚已入住文竹堂,大老爷昨晚也为其设宴洗尘,待会沈佑堂要带着他们行拜师礼,所以要先到春榭居去。

清夕到达春榭居的时候,沈青扬、沈清歌和沈清妙已经到了,她赶紧给沈佑堂和李氏请了安,又给哥哥姐姐们互相见礼,沈佑堂就吩咐摆饭,饭毕,已近辰时,太阳已懒懒爬了上来,空气中多了一丝暖意。

沈佑堂带着他们到了文竹堂门口的时候,沈二老爷也带着二房的少爷姑娘们到了,两家人互相见了礼,才进了文竹堂的东厢房,这里李氏早就派人收拾过了,一进门就看到屋里收拾的极为整洁,屋子左边正中央摆放着一张沉香木雕花书桌,一把太师椅,旁边站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书生,头发整齐的束了起来,用一支碧色的玉簪子簪住,一身玄色绣团花锦袍,腰间淡蓝色绣云纹的腰带,下垂一块通体碧绿的方形玉,观其面容,却见极为方正的脸盘,极浓的眉毛下一双沉稳睿智的眼睛,修剪的极为整齐的八字胡,整个人有一种气度雍容的感觉。

杨先生名为杨玉亭,据说其在十八岁就高中状元,曾当过封疆大吏,在官场的政治风云中不慎被牵连下马,罢官后归隐田园,在家乡开馆收徒,现在因家中长子已快到会试的年龄,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关闭书馆进京,准备在京中定居,慢慢为儿子谋划前程。无奈进京后才发现京都城物价太高,他带的银子根本就不够在京都城生活下去的,只得重操就业,正好被正在找寻西席的沈大老爷请回了家。

杨先生和沈大老爷、二老爷互见了礼,请杨先生上坐,沈大老爷、二老爷两侧坐了,早有丫鬟上来在下首摆了垫子,这拜师礼其实只是个形式,真正的礼物李氏早就先奉上了,众人只需要按照顺序逐个向先生行礼就可以了,说白了就是让先生认识每个学生的过程。

下首摆了九张书桌,每张书桌上都摆了一套整齐的文房四宝,众人按照个子高矮各坐了一排,然后沈大老爷、二老爷和杨先生告了罪,各自回去处理事情了。

杨先生转过头来说:“各位少爷、姑娘们,我昨晚已经和大老爷、二老爷深谈过,两位老爷对你们抱有很大期望,希望你们也能抓住机会好好学习,我不管你们以前的性格怎么样,但既然拜在了我门下,以后的学习就应该按照我的规矩来。”杨先生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各位如果吃不了苦,可先行提出,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我最痛恨那种不肯用功,投机取巧的学生,希望你们要注意,犯了错可别怪为师不客气啊。”

看来这也算是前世的开训致辞了吧。

“今天并不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测试,看看你们每个人的目前水平怎么样。”杨先生的声音降了下来,转为温柔,不愧是在官场上混过的人,深谙张弛有道之术,“首先,先看看你们认字的多少,杨策,给少爷姑娘们发下我准备好的东西,看你们能认的多少,又能理解多少,将你们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进来一个小厮,给每个人手上发了一张纸,清夕拿到的是论语中的比较简单的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倒也不算太难。

抬头看了看周围的其他人,大少爷、二少爷眉头微蹙,认真思考,三少爷则一脸的为难,四少爷双眼半闭,脸上的表情淡淡的,反观姑娘这边,大姑娘、四姑娘稍显沉稳,二姑娘明显的有点坐不住,一脸的焦急,五姑娘则有点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的感觉。不知道他们接到的都是什么题目,清夕心里有一丝好奇。

清夕想了想,也开始准备研磨,她并不打算表现的太过惊人,毕竟自己现在才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识得些字也就不错了。清夕慢慢的研着墨,一边思考着怎么写,等大家都开始写的时候,清夕也开始落笔,这毛笔字倒不用担心,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有练过一阵,何况自己本来就不打算写好,往好了有困难,但要把字写的丑却是小菜一碟。

杨先生徘徊着,在每一位学生身边稍作停留,看看他们写的如何,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有的好笑,在走到清夕面前时,杨先生先是眉头微蹙,接着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但低着头写字的清夕并没有发现这些。

大约一柱香的时间,所有人就都交了卷,杨先生先是看了四位少爷的,夸奖了大少爷的字写的不错,对文章的理解也比较到位,二少爷的字和理解也比较不错,三少爷嘛,杨先生皱了皱眉,说字体需要下功夫,每天需要多临十张字帖。三少爷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对于四少爷的卷子,杨先生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资质不错,好好努力。”清夕明显的看到四少爷的眼里闪过一丝失望。

接下来是姑娘们的卷子,杨先生夸奖了大姑娘和四姑娘的字沉稳端庄,说二姑娘的字较为秀丽,三位姑娘对各自领到的文章的理解却是不如三姑娘理解的深刻。

清夕一脸黑线,不是吧,自己只是把现代较普通的理解写了出来,这也能深刻,呃,清夕郁闷中。

“不过,”杨先生的话锋一转,“三姑娘的字在五位姑娘里面却是最差的,软趴趴的,没有风骨。”杨先生犀利的批评。“同三少爷一样,每天多临十张体贴。”

话一出,三少爷脸色明显好转,清夕有些好笑,心里却忍不住腹诽,呃,人家就没有真正练过好不好,小学只是有练过一段时间,并没有临摹过什么大家的字帖,哪来的什么风骨啊,这话却不敢说出来,只得站起身来说:“多谢先生指导,清夕以后一定会刻苦练习。”

杨先生点了点头,示意清夕坐下,然后转向了五姑娘,说五姑娘对文章的理解虽不到位,但字写的已经有模有样了,五姑娘一脸得意的看了看清夕,清夕笑笑无语。

接下来又考校了一下众人对于琴和棋的水平,这两个清夕是完全两眼一抹黑,干脆直接站起来承认说自己不懂,杨先生一愣,他在之前曾经打听过,知道这位三姑娘曾经被传为是沈家的贵人,已故的老侯爷夫人曾经亲自教养在身边的,怎么可能会不懂琴和棋。

清夕坦白和无辜地看着杨先生,不会不是错吧?却没有考量到应该给人家先生解释一下为何不会?毕竟在侯府这样的世家,养在深闺的姑娘怎么可能不被从小教导。

倒是大姑娘站起来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三妹妹前段时间得了重病,蒙佛祖保佑才有慢慢好起来,但病好后好多以前的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呢。”

四少爷听后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和浓浓的嘲讽,恰巧被清夕看在了眼中。

第十章 学习

四少爷为什么会有那种奇怪的表情呢?清夕不得其解,不过眼下倒不是她思考的最佳时机,听了大姑娘的解释她才明白了先生的疑惑,于是赶紧符合了一番。

杨先生淡淡的说:“不懂不要紧,以后学就是了。”

一番考校下来,四少爷沈青林最让人诧异,虽小小年纪,琴和棋都已经有了一定造诣,让杨先生颇为诧异,其余人除大少爷沈青扬、二少爷沈青翔外,都只是有一定基础并不算太好。

杨先生考校完了以后,看了看时间已尽午时(快11点了),说:“今天就到这儿,为师会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