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武天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出发后的几天中,城主落木四更是一反原有的雷厉风行的风格,一路上从未督促部属,甚至几次不明缘由地下令绕过直道,迂回前进,大军进程之缓慢前所未见。

难道城主落木四竟不知道这样一来会使士气不断低落?

此时,落木四似乎从一片沉寂中感觉到了什么,挥了挥手,道:“大盟司扰营使大家都不得安宁,现在既已击退大盟司,就各自回营休息吧,至于明天有何举措,我会另行告之你们——你们还有何事吗?”

狐川子鼓起勇气道:“城主,照顾那位小英雄的事能不能由我担当?”

他身边的那位皮肤黝黑、双目极亮的人名为栾青,听狐川子这么说,不由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使狐川子更不好意思,铁铮铮的汉子竟然脸上微微一红,让人禁不住想笑。

落木四却明白狐川子的心思,他哈哈一笑,沉吟道:“小英雄?嘿嘿……他挫败千岛盟大盟司也的确算是英雄——好吧,我答应你,不过你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再让他损伤一根毫毛,直到他离开我们大营为止。”

“属下遵令!”狐川子响亮地应道。

就在战传说血战大盟司的时候,坐忘城南尉将伯颂登上了南城门的城墙。自卜城大军出发的那一天起,他就每天都要择一时间登城瞭望,一则是为激励士气,二来可以顺便查看防务有无疏漏。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他已得知卜城由百合平原进发的人马中行程最快的那支已抵达坐忘城外三里之距,并不再前进,而主力则屯营于离坐忘城还有四十里的地方。

至于沿映月山脉南侧驰道进发的人马,此时至少与坐忘城还有六十里,以卜城这些日子所显示的缓慢推进速度来看,就算他们今夜长驱而入,到达坐忘城附近也将在后半夜。

因为地形的缘故,由百合平原进发的卜城人马基本不会从坐忘城南门进攻,而沿驰道进发的卜城人马,才是伯颂的正面对手。按常理,对于攻城方的卜城人马来说,进攻北门、东门最为有利,至于西门与南门,前者背倚高山,西尉将幸九安又早已在山上布下人马,并将外敌可以选择的进攻线路上的所有树木全砍倒焚烧,这样一来,一旦有人欲由这些方位进攻,就会一览无余地暴露于强弓劲弩之下,加上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之利,卜城人马要想从西向进攻实在是难比登天。至于南门,则是由于有八狼江这道天堑,更是易守难攻,伯颂只要抽掉铁索桥上的木板,就可以逸待劳,占尽上风。

饶是如此,伯颂仍是不敢掉以轻心。

伯颂右臂断于地司杀的九诛刀下后,自忖再难担负南尉将重任,便向殒惊天请辞,让殒惊天另择南尉将人选,但殒惊天却不肯答应,伯颂恳请再三也不得允许,只好作罢。

但他自知废了右臂之后,定然有种种不便,所以此后但凡有事,都让二子伯贡子追随身边。虽然他也知道长子伯简子比伯贡子稳重得多,但伯简子被歌舒长空伤得太重了,直到今天,内伤仍未痊愈。

让伯颂有些意外的是二子伯贡子如今的性情似乎改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张扬而浮躁,而显得谨慎少语,默默地充当着父亲的助手,使残缺一臂的伯颂竟没有感到有多大的不便。

注意到其子的这一转变后,让伯颂既感慨又欣慰,心道:“也许以前他经历的风浪太少了,才那么不知天高地厚,看来让他受些挫折也不无好处……”

在伯贡子的相随下,伯颂登上南门城头,向前方望去,只见夜色苍凉,八狼江不知疲倦地奔腾不息,远处的山峦起伏有致。

回望坐忘城中,但见灯火闪烁,颇为宁静。

但这份宁静又能维持多久呢?

沉默了片刻,伯颂忽然向身后的二子伯贡子道:“你重叔向城主请战,要在驰道北侧的山林中设伏,而城主却不同意——这事你可知道?”

伯贡子脸上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意外。

不过,让他意外的倒不是父亲所提到的事情本身。事实上在此之前,他早已由其他途径得知此事,他意外的是父亲平时极少向他提及坐忘城的大事,近两年来尤其如此。

一怔之余,伯贡子道:“孩儿已听说。”

“那,你对此事有何看法?”伯颂又问了一句,听起来像是漫不经心,但伯贡子却隐隐觉得父亲应该对自己的回答很在意。

也许,右臂被废,让伯颂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已老了,更多的重任应该由后辈去承担,这让伯颂开始对两个儿子寄予厚望。

思索了片刻后,伯贡子才道:“依孩儿之见,城主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担心伏击难以成功,而是担心伏击真的成功。”

“哦。”伯颂以眼神示意伯贡子继续说下去。

“卜城人马自出动以来,从来没有公开宣告他们将进攻坐忘城,一切都只是口头相传而已。听说卜城城主落木四身经百战,手下又有足智多谋之士,那么任部下在驰道冒险长驱而入就不是他们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落木四很可能就在等待我们的伏击,一旦他们的人马在伏击中伤亡,那么卜城就找到了进攻我坐忘城的借口,这是城主所不希望看到的。”

伯颂不动声色地道:“难道没有遭伏,卜城人就不会攻城了吗?抑或他们真的除此之外别无借口?别忘了,卜城是奉冥皇之命而行,而二百司杀骠骑之死本就是很强硬的理由。”

与其说伯颂在否定伯贡子的话,到不如说他是希望其子伯贡子能有更严谨全面的思路。

伯贡子想了想,叹了口气道:“卜城的确能找到进攻我坐忘城的借口——甚至因为这是冥皇之意,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借口。”

伯颂有些失望地长长出了一口气,道:“你说得不错,他们的确不需要寻找借口。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卜城内部存在着矛盾,有一方并不愿进攻坐忘城,而另一方则恰恰相反。愿意攻袭坐忘城的一方为了使双城的决战不可避免,才有意让一部分人马步入险境!”

伯贡子经此点拨,方恍然大悟。

伯颂有些遗憾地道:“只可惜,我们一时半刻无法查出卜城反对进攻坐忘城的是什么人,而战事却已迫在眉睫!”

伯贡子似乎又忘了这些日来所遭受的种种挫败,道:“与卜城对垒,坐忘城未必会败!毕竟他们远离自己的城池,我们至少占有地利与人和!”

伯颂苦笑一声,不再论说此事,转过话题道:“明天就是七祭满期的日子,但愿在城主回到城中之前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父子二人正谈话间,忽闻有人呼道:“那边有一队人马正向坐忘城而来!”

“难道卜城人马竟来得这么快?”伯颂、伯贡子父子二人心中同时浮现出这一念头。伯颂抢前几步,依在垛口处,向正前方望去,果然发现远处有一队人马正向坐忘城而来,只是其速并不快。

“要不要传讯全城?”伯贡子低声道。

伯颂神色凝重,半晌不语,久久地望着仍在继续向坐忘城靠近的人马。

终于,他开口道:“再等一等,我觉得这些人不像是卜城人马!”

伯贡子将信将疑,忖道:“坐忘城周围的子民应早已远远回避,以免被殃及了,除了卜城大军之外,还有谁会接受坐忘城?”

这时,远处的人群突然停了下来,不再向前,少顷,人群当中走出三骑,向坐忘城南门疾驰而来,直至铁索桥对岸才停下。

此时南尉府的战士都已被惊动,城墙上增添了不少人,见南尉将伯颂就在城头,军心大定。

这时,对岸其中一名骑士在马上向坐忘城高呼道:“在下是道宗白中贻,奉宗主之命来见石老宗主,请坐忘城的朋友为我等捎个口信给石老宗主。”

另一人也大声道:“我是乘风宫昆统领麾下上勇士景如是,奉命前往道宗,现回城复命!”

伯贡子意外地道:“竟是道宗之人。”

八狼江的涛声丝毫掩盖不了白中贻的声音,显得清晰入耳,字字可闻,足见白中贻修为不俗。

上勇士是乘风宫正、奇二营侍卫中地位仅次于统领的人物,伯颂当然识得景如是,也知道景如是及另外几名乘风宫侍卫一同前往道宗总坛的事,于是他立即下令打开城门,让景如是等道宗弟子入内。

当十八名玄流道宗弟子在伯颂父子的陪同下到达南尉府时,石敢当尚未入寝,听着道宗弟子来拜见他,他并未自恃老宗主的身份摆足架子,而是迎出了门外。

乍见包括白中贻在内的十八名玄流弟子,石敢当感慨万千,在这十八名玄流弟子中,他竟只识得其中两人,其中就包括白中贻。

当年石敢当尚在天机峰时,白中贻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弟子,若不是他下颌处有一块明显的胎记,恐怕石敢当连他也不认识了。二十年过去了,白中贻已由一名年轻弟子变成了道宗的一名旗主。

另一个石敢当能认出的人就是在十八人当中格外显眼的拄双拐者,此人双鬓已斑白,一脸的沧桑劳苦。他的右腿自膝盖以下荡然无存,一截空荡荡的裤管在无力地摆动着。双拐是用精铁铸成,扶手处被磨得幽幽发亮,可见这对铁拐已不知伴随着他多少年了。

此人一见石敢当,立即抛开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紧接着双肘着地,跪爬着伏行至石敢当面前,只喊了一声:“宗主……”便再也说不下去了,抱着石敢当的双脚,整个身躯不由自主地战栗着,两行浊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石敢当长叹道:“书山,你我能再次相见,便应感念造化了,你不必如此……”说着,他的眼眶中却已湿润了,躬身将“书山”扶起,一名道宗弟子忙递上双拐。

这时,白中贻率先向石敢当跪下,恭恭敬敬地道:“属下白中贻见过宗主!”

其余的十六人随即也齐刷刷地跪下叩拜。

石敢当忙沉声道:“起来起来!你们切莫再称我为宗主,二十年前我独自离开天机峰,置道宗大业于不顾,已不配再做道宗宗主,今日道宗宗主是蓝倾城,而非石某!”

白中贻道:“石宗主永远是道宗的老宗主。”言罢恭恭敬敬地施了礼,方才起身,其余的人也一一施礼。

被石敢当称做“书山”的人名为黄书山,在石敢当为道宗宗主时,黄书山就已经是旗主,而他的右腿则是在道宗与术宗的冲突中所伤。五十年前玄流分裂为道宗、术宗、内丹宗三宗后,三宗之间的纷争并未因此而中断,在持续不断的冲突中,玄流的实力日渐削弱。

除了黄书山、白中贻之外,其余十六人年岁都在三旬左右,石敢当是一个也不认识。

二十年的时光,能够改变的东西太多太多……

伯颂适时将众道宗弟子引进南尉府中。

因为此刻坐忘城在为城主胞弟殒孤天行七祭之礼,所以南尉府只为客人送上了清茶素点。

相谈之中,石敢当发现白中贻显得颇为机敏,言谈得体,面对他这位“老宗主”时在恭敬之中自有其从容不迫,心头暗忖蓝倾城以此人为旗主,很有眼光。

虽然二十年来石敢当一直隐身于隐凤谷中,但对玄流道宗的情况却一直暗中关注,所以交谈中并不显得生涩。

但在言谈中,石敢当也留意到黄书山一直显得很沉闷,极少开口。石敢当猜测黄书山在道宗一定不甚如意,但这却也很正常,黄书山右腿被斩断之后,本已不适合留在旗主的位置上,是自己念他劳苦功高,才没有换用他人。

但二十年过去了,自己又早已不是宗主,了解黄书山当年的人已越来越少,即使了解,也会慢慢淡忘,只会觉得他早已不济于事,却还占着旗主之位很不识趣,如此一来,他的心境郁闷自是在所难免。

石敢当决定择一时间单独与黄书山细谈。

渐渐地,话题不知不觉中转移至卜城大军进发坐忘城一事之上。石敢当对坐忘城现在的境况颇为清楚,所以他想看看蓝倾城对此事态度如何,道宗是与坐忘城相距最近的武门,道宗的态度如何,对整个局势颇有影响。

但因为有伯颂及其他南尉府的人在场,若是直接向白中贻询问蓝倾城的态度如何,恐怕白中贻将不便措辞,石敢当正斟酌着该如何旁敲侧击委婉相问时,白中贻却已主动提及这件事,只听他轻咳一声,道:“我等今日前来坐忘城,除拜见老宗主之外,也为卜城兵发坐忘城一事而来。”

伯颂正端茶欲饮,听到此言,又将茶杯轻轻放下了,微微一笑,很聪明地暂保沉默。

果然,白中贻接着道:“道宗与坐忘城相距不过一日行程,可谓是唇亡齿寒,卜城与坐忘城若真的难免一战,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言自明。此事关系重大,宗主得知老宗主在坐忘城中,大喜过望,一喜老宗主隐于世外二十年,今日重涉武界;二喜正好可以向老宗主讨得锦囊妙计,既可为坐忘城助绵薄之力,又可使道宗不至于陷入危亡边缘。”

“危亡边缘”四字让石敢当为之一震,疑惑地望着白中贻,心道:“此言未免太夸大其词了吧?”

白中贻苦笑一声,接着道:“术宗、内丹宗对我道宗一直虎视眈眈,自道宗得到‘九戒戟’后,术宗、内丹宗更是念念不忘对付道宗,为此他们甚至摒弃了以前的仇怨,形成二宗结盟,道宗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石敢当还是第一次听说“九戒戟”已落在道宗,吃惊非小。“九戒戟”即是与“长相思”、“断天涯”齐名的四大奇兵之一,又是玄流最高权力的象征,历来为玄流宗主所有,但自从天玄老人死后,玄流三宗便分道扬镳,玄流内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乱,“九戒戟”也不知去向,没想到现在已重回道宗,无论如何,这对道宗而言也是一件喜事。

没想到白中贻接着又道:“其实‘九戒戟’一直在术宗手里,他们却诈称‘九戒戟’不知去向,并口口声声诬陷道宗私藏‘九戒戟’,引得内丹宗也一并仇视道宗。”

石敢当点点头道:“当年术宗的确一口咬定道宗私藏了‘九戒戟’,嘿嘿……我道宗乃玄流正宗,拥有‘九戟戒’乃天经地义,又何必藏藏掖掖?却没想到他们如此狡诈!”

伯颂见石敢当一脸愤色,心中暗笑,忖道:“老兄弟诸事豁达,但在玄流三宗的纷争上却无法突破樊笼,其实玄流三宗无一不是认为自己才是玄流正宗,这样的争执,永无平息之日。他能远离天机峰二十年,应当可以超脱于玄流三宗纷争之外了,没想到一旦白中贻提及此事,他仍是念念不忘旧事。”

白中贻也流露出愤愤不平之色,略略提高了声音:“老宗主言之有理,可恨术宗、内丹宗的人从不死心……”

话未说完,忽听得一声冷笑,仿佛就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清晰无比,众皆一愣之际,听得“咔嚓”一声,屋顶忽然破开一个窟窿,一道红影倏然落下。

定睛一看,落在地上的赫然是一个用竹节拼制而成的小竹人,高约半尺,有手有足,落地之后竟在地上翻起跟斗,弹跃之间显得灵活协调。

如此诡异情形让南尉府的人既惊且奇,见那小竹人仿若有灵性般灵动自若,一时都呆住了。

石敢当的心却倏然一沉!

白中贻等道宗弟子亦神色大变。

石敢当大喝一声:“小心!”同时双掌在扶手处一按,人已如一抹轻烟般掠出,却非冲出屋外,而是向小竹人所在的方向掠去。

小竹人亦于同一时间倏然弹掠而起,其速快不可言,气劲飞速穿过小竹人的诸多竹节,发出如鬼哭神泣般凄厉无比的声音,此声如具魔力,伯颂眼前突然幻现出一个狰狞魔鬼头像,挟灭世杀机向他悍然扑至。

“啊呀……”伯颂一声惊呼,脚尖一点,反向倒掠。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听到了一声极为痛苦的嘶喊。

随即只听得“锒铛”之利刃脱鞘声响起,幻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惊魂甫起,伯颂只见石敢当手执一剑而立,他的脚下散落着几截竹节,显然,小竹人被他以剑击散了。

同时,一名道宗弟子痛苦地倒于地上,双手捂胸,殷红鲜血自指间不断涌出。

再看南尉府的人,个个目瞪口呆,惊魂未定!他们的修为尚在伯颂之下,定是更为不济,连伯颂都心升幻魔之象,何况他们?

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落在散落地上的竹节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不适,隐隐间总觉得有些竹节会突然弹掠而起。

白中贻的脸色有些苍白,他向石敢当道:“老宗主,是术宗的人!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身离去的……”

石敢当摆了摆手,将剑交还给一名南尉府府卫,这才道:“不必追了,此人深谙‘守一大法’,一定是术宗数一数二的高手。术宗推崇异术,行踪犹如鬼魅,要想在偌大的坐忘城找到他,犹如大海捞针!就算侥幸寻到,也根本无法形成合围之势,反会引起混乱。”

顿了一顿,他接着又道:“救人要紧——不过,他没有性命之忧,偷袭者似乎只是为了警告我们,并没有下毒手,否则……唉……”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未言之语。

看来,白中贻说得不假,道宗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若卷入卜城、坐忘城之战中,将会十分危险。道宗与卜城素无怨仇,让道宗与卜城为敌毫无理由,何况卜城是奉冥皇之命而行。

当年为了对付九极神教,不二法门传出“真如法檄”,号令达十万之众的法门弟子,共同以九极神教为敌,在诛灭九极神教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二法门与大冥乐土的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在大冥乐土看来,九极神教乃乐土最大的祸害,将其连根拔除,实是解除了心头之患。

为此,当时的大冥冥皇——即今日冥皇之父与不二法门元尊在祭湖共立盟约,约定大冥乐土可任由不二法门吸纳弟子,包括乐土将士,同时不二法门应约束弟子,世世代代不与大冥皇室为敌。

祭湖之盟以后,不二法门在乐土发展更为迅猛,同时由于不二法门弟子广布,甚至不少乐土武界门派的掌门人也是不二法门未修持弟子。但在祭湖盟约的约束下,极少出现武界中人与大冥皇室作对的现象,乐土因此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正因为如此,乐土万民对祭湖之盟可谓是津津乐道。

如果道宗与卜城为敌,虽然石敢当知道道宗内并无不二法门的弟子,算不上破坏当年的祭湖之盟,但却无形中与不二法门有了矛盾,此后道宗的处境可想而知。

白中贻所说的话,再加上方才的经历,使石敢当、伯颂都明白若要让道宗与坐忘城共挡卜城的人马,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当下两人都打消了这一念头。

这时,一府卫匆匆而至,不顾有外人在场,便向伯颂禀报道:“禀南尉大人,北尉大人领五百人马自北门出城,去意不明,贝总管请大人速去宫中相议此事!”

“什么?!”伯颂大吃一惊,立知不妙!重山河想在驰道伏击卜城人马,遭到殒惊天的拒绝,没想到他现在竟擅自出城。

谁都能想到此事预示着什么,城主殒惊天力求避免决战的部署恐怕要完全落空了!

伯颂强自定神,向石敢当、白中贻、黄书山及众道宗弟子匆匆施礼致歉:“伯某有事不能相陪了,恕罪恕罪!”

众人赶忙还礼。

石敢当望着匆匆离去的伯颂,心头悄然浮起了一抹阴云,他预感到坐忘城即将面临不祥……

当夜白中贻、黄书山等人都留宿南尉府,石敢当特意让人将黄书山安置于自己居室隔壁。

当他叩门而入时,正如他所料想的,黄书山毫无睡意,此时正独自坐在榻前,望着桌上的烛光发怔,见了石敢当,他的眼中流露出喜色,忙扶着桌子站起身来,道:“宗主,你还没有休息?”

石敢当淡淡笑道:“二十年没有见到道宗的人了……恐怕今夜我难以入眠。对了,你不要再称我为宗主了,你的师父曾与我同为当年道宗三旗主之一,就称师伯吧。”

“在属下心里,道宗宗主永远是你老人家!”

石敢当敛起笑意,有些不悦地道:“此言差矣!若是道宗的人都如你这般愚顽,恐怕我将不敢再踏上天机峰一步!”

黄书山道:“宗主仍在,岂能又另立宗主?当年我一直主张继续寻找宗主下落,直到找到宗主为止……”

“你若再如此说,以后我便永远不与你相见!”他的话一下子被石敢当打断了,黄书山呆了一呆,见石敢当的神色不像戏言,他便泄气地坐了下来,竟忘了给石敢当让座。

“二十年前我离开天机峰,谁也不知情,也不可能查出我的行踪,在这种情况下,道宗大局必须有人操持,蓝倾城能出面担当此任,可谓很有‘舍我其谁’的勇气与胆识。据我所知,当时并无几人反对由蓝倾城接任宗主之位,由此可见大家对他还是十分信任的。他敢背负可能会加之于他头上的罪名,为大局着想,我很佩服。如今道宗又得到了‘九戒戟’,足见他成为道宗宗主之后颇有建树。事实上,谁为宗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光大道宗!若只是因为顾念昔日小恩小义而惦念我一介老朽,才是真正可笑可悲。”

黄书山沉默了。

但石敢当却看出黄书山其实并没有心服口服,不由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黄书山的表现使石敢当意识到今日的道宗恐怕有些复杂,他太了解黄书山的性格了,知道黄书山就算真的在天机峰过得不顺心,若没有其他原因,也是决不会在他面前提及对蓝倾城继宗主之位一事的不满。

石敢当宁可自己的直觉是错误的。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黄书山猛地抬起头来,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般,连声音都变得有些嘶哑:“我怀疑道宗得到‘九戒戟’一事另有蹊跷——其实不仅仅是这件事,道宗的许多事都透着古怪!”

石敢当身子微微一震。

除了殒惊天,坐忘城中没有人能阻拦重山河做任何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重山河在坐忘城一向是横行无忌的。恰恰相反,对于义父重春秋把城主之位传与殒惊天,重山河自己也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并未因此而妒恨殒惊天。甚至由于自己是昔日城主义子,重山河一直有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与殒惊天意见相悖或发生争执,他不愿让他人觉得他因为未得到城主之位而有意刁难殒惊天。总之来说,两人之间共处得颇为默契。

但这一次重山河却已是忍无可忍!他心中的怒焰越来越炽烈!

这种愤怒其实并不是针对殒惊天,重山河能理解殒惊天的苦衷,知道殒惊天是欲竭力避免与卜城决一死战,才不允许他在驰道上伏击,但理解这一点并不能缓解他的愤怒。他的愤怒是冥皇的背信弃义,使义亲重春秋的一番努力付诸东流,还有卜城兵马毫无顾忌的步步进逼!

他觉得冥皇是在利用坐忘城息事宁人的心态,事实上无论坐忘城如何容忍退让,都无法改变必须面临决战的命运,而忍让只会使坐忘城陷于不利之境。

既然最终难免一战,那又何必成全对手的如意谋算?

重山河无法忍受卜城肆无忌惮的进逼,在他看来,那显然带有挑衅与戏弄的意味。

重山河知道只要等到天亮时分,坐忘城与外界的联系就将被切断,而对手却不需付出任何代价,他们只要利用坐忘城的退让态度,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兵临城下!

不!这绝对是重山河无法接受的!

在殒惊天拒绝他于驰道设伏的要求后,重山河就感到自己的心、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当愤怒冲破了他忍受的极限时,他立即召集自己北尉府的五百人马,冲出坐忘城北门!

当队伍如旋风般冲出北门,沿着百合平原驰出一里多路时,冰凉的夜风让重山河终于冷静了一些。

他猛地拉住了战马。

紧随其后的五百名坐忘城战士赶紧也止住去势。

重山河调转马首,兜了一个小小的圈子,正面向着五百坐忘城战士,沉默着。在如此快速的推进中,五百人马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这让重山河颇为满意。

队伍中冲出一骑,靠近重山河后显得疑惑又恭敬地道:“北尉大人……”

此人是重山河视为臂助的祖年,他知道重山河一定有重要训令。

重山河环视了五百坐忘城战士一眼后,最终落在了祖年身上,他斩钉截铁般沉声道:“祖年,你领五百战士即刻返回城中!”

他的话音刚落,四下顿时陷入一片寂静,空气像是忽然凝固了一般。

祖年本能地愕然道:“为什么?”

重山河沉默了片刻,缓声道:“你们不必知道原因,只需依令而行!”

祖年再也没有多说什么,五百坐忘城战士面面相觑。

随即重山河又调转马首,正待离去,忽闻几人同时叫道:“卿子,让我们三十六清风骑士随你同行吧!”

自五百战士中如旋风般闪出三十余人,如众星捧月般将重山河拢于中央,正是追随重山河多年的“三十六清风骑”。

重山河自幼嗜武好动,又得重春秋喜爱,视为己出,所以在重山河十岁那年,其义父重春秋便精心挑选了三十六名与重山河年数相仿的少年,让他们陪伴义子,一则可陪重山河一道习武,同时也让重山河不会感到孤独。为迎合义子好强的性格,重春秋还赐予这三十六名少年以“清风三十六骑”的称谓。光阴如梭,重山河与“清风三十六骑”都渐渐长大成人。由于是随重山河一同习武,“清风三十六骑”的身手都颇为不俗,顺理成章地成了重山河身边的侍卫,他们一直称重山河为“卿子”。与重山河一起长大的“清风三十六骑”对重山河的耿耿忠心非他人可比!其实如今“清风三十六骑”仅只剩三十二人,但他们却一直自称“三十六骑”。

重山河目光一一扫过“清风三十六骑”,他在一张张与自己一样已不再年轻的脸上看到了非常熟悉的坚毅与热切,心头不由为之一热,便道:“好!你们随我同去!”

说完再不回首,双腿一夹马腹,同时大声道:“我若能活着回坐忘城,自当向城主请罪!”

话音甫落时,他已冲出很远……

事实上重山河之所以改变主意,让五百坐忘城战士返回城内,是由于他突然意识到这样做几乎就等于背叛殒惊天——而这显然不是重山河的本意。重山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死,但却不能不顾坐忘城的命运。现在倒好了,五百坐忘城战士已返回城内,剩下的是对他无比忠心的“清风三十六骑”,对“清风三十六骑”来说,为他们的“卿子”战死是天经地义的事,重山河已不必再有后顾之忧。

他全力催赶坐骑,在宽阔平坦的百合草原上风驰电掣般驰向东方,“清风三十六骑”紧紧相随,顷刻间已驰出一里之外,前面出现了一列平缓的土丘。

重山河毫不犹豫,双腿一夹身下坐骑,一鼓作气冲上了其中一座最高的土丘,立于土丘丘顶,远远地可见数百步之遥有不少人马以几座民舍为核心分散开来,除了挨着坐忘城的西向有数列卜城战士外,整个阵营显得颇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