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上伺候的宫女便搬个杌子过来,待沈默谢恩坐下后,站在陛下身后的黄锦提着嗓子道:“传膳……”
只听铛的一声,竟然有悠扬的乐曲声奏响。沈默这才注意殿角一侧的纱幔后,藏着一队宫廷乐师,不由暗叹道:‘皇帝真是会享受啊,吃饭都要乐队助兴。’
伴着这乐声,几十名穿戴整的紫衣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整齐有序、无声无息的进到大殿里,在餐桌一侧跪下,双手高高举起食盒,不带一丝晃动。
黄锦又唱道:“食!”殿中伺候的十来个,左手拿一条红罗绣开食盒,将里面的各色御膳菜肴,整齐的摆放在膳桌上。
沈默注意到每个盛装御膳的器外,都挂着个小银牌在奇怪间,便见宫女们把银牌放进汤菜里试一下,待没有变色后,又有一队小太监,拿着银质的碗筷上前,在每一样菜肴中夹一些出来过没有立毙,黄锦才终于道:“请陛下用膳!”
这时候。菜都凉了……
~~~~~~~~~~~~~~~~~~~~~~~~~~~~~~~~~~~~~~~~
数清品种地鲜果、干果、饯、饽饽之类地小食外主菜是清一色地斋菜。
因为家讲究清静自然。要想长生不老。基本上就不能茹荤。所以嘉靖帝地御膳也是素席默对此早有耳闻。为此还感叹过嘉靖帝节俭呢……听说慈禧太后一顿要吃掉二百两银子。别地皇帝御膳花费也差不多。他觉着光吃饭一项。皇帝一年就能省出好几万两银子。
其实这只能说明。他是没见过世面地土包子。却也不想想士皇帝也是皇帝。只要是皇帝欲就难以节制。那些淡出鸟来地真正素斋尔之。尚觉有趣要是天天吃……这个长生不修也罢。
所以负责御膳地大太监。便把各种山珍海味熬出最精华地汤汁。加入到各种素膳当中。吃起来完全没有青菜萝卜地味道。而是像熊掌鲍鱼一样美味。嘉靖帝这才有了胃口。便让大太监们每日这样备膳。
沈默吃了一块豆腐,觉着很好吃,心说回去也让柔娘做给我吃,他却不知道,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一盘豆腐,是需要十几只山雉来配的。而这只是其中最便宜的一道,其余菜式也全是看似寻常,实则极为考究,耗资靡费的‘假素膳’。
如果沈默知道,这一桌御斋的花费是八十两银子的话,想必不会再把‘节俭皇帝’的头衔,颁给嘉靖皇帝了。
~~~~~~~~~~~~~~~~~~~~~~~~~~~~~~~~~~~~~~~~~~~~
陪皇帝用膳的时候,沈默注意到,在边上伺候的大太监黄锦,腮帮子一阵阵抽搐,仿佛极是肉痛。沈默心说:‘这人怎么这样?又不是你掏钱,心疼什么啊?’
可事实上,这顿饭确实是黄锦买单。到底怎么回事呢?因为西苑不在皇宫里面,距离供应皇家膳食的光禄寺厨房很远,所以嘉靖皇帝的饮食,就由他身边亲近的大太监来掌管……无非也就是司礼监的一掌印、四秉笔,正好一手之数。
司礼监是十万太监的总管,进钱的地方多,下面人孝敬颇丰,嘉靖帝知道他们都很有钱。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觉着朕连肉都不吃,花不了几个钱,便让身边的几个大太监轮流做东请他吃饭,不再从公家的帐上支出
这要是一顿两顿的还行,可天长日久皆是如此,就算大太监们都是贪污犯,也已经着实吃不消了。比如说黄锦,已经将自己在什刹海附近的一处大宅第卖了,那可是他准备养老用的啊!却也只能再坚持一个月,愁得黄公公暗自心疼落泪,也不敢明讲,只能捱一天算一天了。
~~~~~~~~~~~~~~~~~~~~~~~~~~~~~~~~~~~~~~~~~~~~~~~~
黄锦的伤痛沈默不懂。反正沈默是吃的很爽,方才在帷幕之后,他看到了一场最精彩的群猴大战。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对皇帝的敬畏,已经随着严嵩耍猴成功而荡然无存了。
是的,在那场交锋中,看似是嘉靖帝力挽狂澜,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实际上严嵩丝毫无损,还化解了赵文华的危机,拿掉了东南总督,重创了李默的气势。可以说,这次是嘉靖赢了面子,面上光鲜;却被严嵩赚去了里子,回家偷着乐去了。
事后回想,沈默发现严嵩在极其不利的境地,毫发无伤且取得如此丰厚的战果,全是利用了皇帝的情感变化,所以他认为皇帝被耍了,更悲哀的是,嘉靖浑然不觉,只以为别人被自己耍了。
想通了这件事后,沈默竟暗暗为严阁老喝彩叫好……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今天跪啊跪啊,比一辈子跪的时间都多,这让他十分的郁闷,要是没有严阁老为他解气,这顿饭都吃不好。
陪着皇帝用完,嘉靖移座偏殿,喝六安瓜片消食。沈默这此没有坐了,只好老老实实站着,心中还自我安慰道:‘站着有助消化,比喝茶管用多了……’
皇帝端着茶盏,开口问沈道:“你怎么看今天的事情?”
“恕微臣之言,位大人不一心。”沈默小声答道,便不再多说,对于这种容易触雷的话题,还是惜字如金的好。
“不错,”嘉靖点点头道:“人心隔肚皮,有哪两个人是真正的一条心,大臣之间是这样,他们跟朕也是这样……”说着带些感伤道:“寡人寡人,孤家寡人,就是永远都没有朋友的人啊……”
沈默知道这纯属无病呻,所以也不接话,只是保持一副专心倾听的神态。
~~~~~~~~~~~~~~~~~~~~~~~~~~~~~~~~~
果然,嘉靖帝收起情怀,问道:“今天严嵩关于‘’字的演绎很精彩啊。朕来问问你,你觉着严阁老和李尚书两位,到底哪个是忠哪个是奸呢?”
沈默心说你饭后消遣,不能让人搜肠刮肚,会消化不良的。因为这个不能再推脱,皇帝让他隐于帷幔之后,观看大明朝的最高级会议,显然是有深意的……机会降临,就要一把抓住,不然一辈子都没戏,他稍一寻思,便赶紧恭声道:“微臣斗胆,觉着二位大人就像两条河。”
“那两条河?”嘉靖这下来了兴趣,坐直身子道:“说来听听。”
“长江与黄河……”沈默道。
“长江黄河?”嘉靖帝失声笑道:“呵呵……你未免将他俩捧得太高了吧?”
“陛下心怀九州四方,即使长江黄河也只不过是您心中的一部分。”沈默很有长进道:“但微臣和百姓眼中,代天掌管天下政务的大人们,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关系着我们的日子能不能过下去,过的好还是不好。”
“这个比喻有点意思,”嘉靖笑道:“那你觉着哪个是长江,哪个是黄河呢?”
沈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轻声道:“不管是长江还是黄河,都灌溉了两岸,也都会泛滥成灾……”
嘉靖帝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语道:“长江清些,黄河浑些,但都有用处,也都有坏处,本质上是一样的。”说完,面上终于露出赞赏之色道:“说得很好,巧妙不失坦诚;生动却很精辟。”
沈默赶紧自谦,嘉靖帝起身道:“你说的不错啊,其实都是一丘之貉,但朕偏偏离不开他们啊。”说着走到沈默面前,两眼直视他道:“你将来想做长江,还是黄河?”
第三二七章 皇帝恩赐
将来做长江还是黄河?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十分难以应对,因为选其中一个就相当于否定另一个,都会跟之前的说法相悖,无异于自扇耳光。
但皇帝的问话不能不答,沈默只好拿出无赖精神道:“微臣只知道为圣上分忧,陛下需要我做长江,臣就清澈见底,需要我做黄河,臣就立刻浑浊,毫不犹豫!”显然观摩严前辈的演出不无裨益。
嘉靖没想到沈默作此回答,不由哈哈大笑道:“小滑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把皮球踢还给朕,你算是为朕分忧么?”
沈默有些忸怩道:“微臣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觉着两位老大人都有好的地方,也都有不好的地方,微臣不想像他们一样,微臣觉着也许可以更加改进一些。”
嘉靖帝颔首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应该的的。”说着起身道:“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你若是考不中进士,一切都是白搭。”
沈默赶紧问道:“上的意思是,微臣还可以参加今年的春闱?”
“如果你愿意的话。”嘉靖淡一笑道:“去吧。这次你做的不错,朕要给你点儿奖励。”说着招招手,让那黄锦过来道:“去,把我的灵丹拿一粒来……”
沈默:“……”
“朕的灵丹,能百病,增七年阳寿。”嘉靖很自豪道:“除了今天来的三个家伙,群臣中只有陆炳有福享用过。”
沈默赶紧摆出很激动表情道:“皇上。皇上。微臣。微臣……”竟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嘉靖为他是受宠若惊不知沈默乃是单纯受惊……那玩意儿可是重金属严重超标啊。据说严阁老曾经吃爆了菊花。沈默可不想重蹈覆辙。再说就算吃不死人。重金属会在身体里沉积。万一将来生个儿子没屁眼怎么办?
所以他打主意。回去就把这颗丹药藏起来。等以后科学昌明了。让后人化验化验。看看嘉靖帝到底吃地是什么鬼东东。
~~~~~~~~~~~~~~~~~~~~~~~~~~~~~~~~~~~~~~~~~~~~~~
黄锦很快去而复返托端着个漂亮地青瓷小瓶。走到沈默面前听嘉靖帝道:“不要嫌朕小气。这丹药用几百种价逾黄金地材料。本钱极高。且一炉练不出来几个。只此一颗别无另赐了。”
沈默赶紧跪接道:“谢陛下隆恩。微臣岂敢:有此一粒。就是微臣三生有幸。祖坟上冒青烟了。”
黄锦将那小瓶递到他手里,小声道:“陛下所赐,你得当场服了。”
‘啊……’沈默差点惊叫出声来,颤巍巍的拔开瓶塞见里面红艳艳的一颗鸡蛋大小的丹药,恐怕毒不死人能把人噎死。
黄锦又给他端一碗水来,看来是非要他吃不可了。
沈默端着那碗水着那颗又大又圆又红的丹药,久久不见动弹一会儿,竟然大颗大颗的掉下泪来。
嘉靖帝奇怪道:“你怎么哭了?”
沈默搁下碗,擦擦泪道:“微臣君前失仪,真是该死……只因为想起那远在千里之外,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的父亲,他的身体本就不好,为了我的案子担惊受怕,现在也不知怎样了……”说着俯身请求道:“微臣恳请陛下,将此丹药赐予家父,让微臣带回去吧……”
嘉靖帝为了爹娘的名分,跟朝臣们争斗了十几年,甭管原先是不是真孝顺,反正他现在已经坚信自己是大孝子了,闻言十分感动道:“百善孝为先,能在灵丹妙药面前,想起自己的父亲,这说明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朕怎么会怪你呢?”说着一挥手道:“把这颗丹拿回去吧。”
“谢陛下隆恩。”沈默偷偷擦汗,还没来得及庆幸,又听皇帝十分慷慨道:“我大明以孝立国,孝行应当嘉奖。黄锦,再去拿一颗来……”
沈默差点没趴在地上。
黄锦只好又回去拿一颗过来,嘉靖帝有些肉痛道:“这颗没有要转赠的人了吧?”
沈默眨眨眼,艰难道:“有……臣的未婚妻,她本是大家闺秀,却陪着微臣千里北上,冰天雪地、风餐露宿,将微臣伺候的没遭一点罪,可是她却因为长途奔波,积劳成疾,到通州时便病倒了,到现在还没好……”
“婆婆妈妈的傻瓜,心里光装着别人,没有自己。”嘉靖帝笑骂一声道:“拿回去吧,拿回去吧,你自己无福消受,却怪不得朕了。”
这就是逐客了,沈默赶紧乖乖行礼退下,在太监的引导下出宫不提。
~~~
~~~~~~~~~~~~~~~~~~~~~~~~~~~~~~~~~~~
这厢间,嘉靖已经进了静室,在蒲团上盘腿坐定,开始他每日打坐前的准备。
黄锦一手端着个金镶玉的水杯,一手捧着与先前一模一样的丹药,走到嘉靖面前,低声说道:“主子,该进丹了。”
嘉靖从瓷瓶中将‘大红鸡蛋’倒出来,张嘴送进口中,又就着水,使劲吞了下去,噎得他也是连翻白眼,黄锦赶紧上前为陛下抚胸,嘉靖有些郁闷道:“你说陶天师也是,就不能把丹药炼小点吗?”
黄锦笑道:“要不主子,咱们下次切着吃吧。”
“笨蛋,切开了灵气就散了。”嘉靖帝白他一眼道:“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出去了别说跟着朕好些年,省得给朕丢人。”
能在皇帝身边候的,哪个不是耳聪目明之人,听了嘉靖这句看似无心的玩笑话,黄锦却吓得脸都白了,跪下砰砰磕头道:“主子爷,您可千万别赶奴婢走,呜呜……”说着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起来。
弄得嘉靖一阵哭笑不得,只好放弃了打坐,拿脚踢踢他道:“行了,别哭了,瞧你这点出息,还没说让你去干什么,就吓成这样。”
黄锦的胖脸满是泪水道:“俺们这些太监,都是主子爷的奴才,这奴才的地位高下,就是看得宠与否。要是主子爷把我赶出去,他们还不得把我往死里踩啊……”
“不会的!”嘉靖听了很爽,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摆下手道:“朕让你去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干一件人人羡慕的差事,保准你比在朕身边还风光。”
黄锦泣道:“那也不比主子爷身边好。”
“没出息的西,”嘉靖佯怒道:“朕可不喜欢不听话的奴才!”
黄锦赶紧老实道:“奴才听,奴才一定比谁都听话,主子爷您说吧,让奴才上刀山下火海,奴才眼都不眨一下!”
“朕可舍不得你这么好的奴才。”嘉靖哈哈笑道:“好了,跟你直说吧,朕准备让你南下。”
“南下?”黄锦瞪大眼道。
“去浙江,”嘉靖沉声道:“把江南制造局和市舶司重新振作起来!你是从那里出来的,这事儿还得你来办。
”
“哦,奴婢明白了……”江南制造局和市舶司,一个管督造丝绸布匹,一个管与西洋的官方通商,都是内廷的衙门,直接隶属于司礼监。当年黄锦正是因为在制造局差事办得好,才被嘉靖提拔进司礼监的。
也算他福气大,前脚离开江南,后脚倭寇就来了,叮呤当啷一打仗,市舶司的商船出不了海,大明朝那广受欢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无法变现,光这一项损失一年少说在千万两白银以上。
“朕也是痛定思痛啊。”嘉靖帝一脸追忆道:“当年海上畅通的时候,咱们大明花钱如流水,却从没窘迫到今天这个地步……朕的寝宫,还有京城的城墙至今没钱修;地震了,还得借大户的银子赈灾。”
“国家没有钱,但这些事情不能不办,朝廷就得给百姓加征赋税,朕听陆炳说,有些省份已经把赋税征到了嘉靖四十年!寅吃卯粮,卯吃辰粮,总有无粮可吃的一天。”嘉靖帝满脸期盼的望着黄锦道:“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市舶司的贸易停了,制造局的罗绸缎都压成了山,只能看着一天天陈旧长毛,却换不来钱,你说该怎么办?”
“重开市舶司。”黄锦还能说什么。
“朕很看好你哟。”嘉靖一脸欣慰笑道:“把这个差事办好了,将来李芳退了,他的位子就是你的。”
“谢主子。”黄锦快愁断肠子了,面前却还要满是感激。只是他也知道丑话还得说在前头,以免以后难做:“不过……海上都是海盗,咱们的船出不了海,奴婢干的再好也是白搭啊。”
“放心,俞大猷的水军建成了。”嘉靖道:“朕给他下一道旨,全力给你护航。”说着眨眼笑笑道:“而且朕会重新派个杭州知府,到时候你遇到困难就去找他,他一定可以药到病除。”
“哪位大人这么神?”
“现在不能说。”
第三二八章 春闱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的名字叫劝学,是一首广告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作者名唤赵恒,职业是一位皇帝。这位皇帝通过描绘出鱼跃龙门一夜暴富、光棍娶妻等裸的诱惑,大肆宣传他们家的科举。为的就是让天下人为他们家的科举而疯狂。
但广告毕竟是告,光夸大疗效,却不说这一条多么漫长而痛苦的路。事实上,科举考试是地地道道的万中选一,且不说中进士,单说要成为算是初步成功的举人,需要经过三级童生试,录取率是三千分之一,再经乡试及其预备科试,录取率是二百五十分之一。当然因为可以重复考试,实际淘汰率要降低许多,但‘十万中选一’的录取率还是有的。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场搏杀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算那些杀围的幸运儿,哪个不是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呢?他们从一个小小蒙童,寒窗苦读后,参加层层淘汰率惊人的考试,想要最终考中进士,平均需要三十年时间。
三十年啊,足以让一个奶声奶气子,变成胡子拉碴的猥琐大叔,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少年、青年时代,就这样蹉跎而过,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但就是这样残酷地现。依然无法阻挡这个社会对科举地膜拜。几乎所有地人家。只要有条件都会让子弟读书。参加这希望渺茫地科举只因为在大明朝。想要当官。别无他途!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经过年来地层层选拔。又产生新一批地举人。和往届地落第举子齐聚京城准备参加三年一度地礼部会试。向科举考试地最后一道关卡。发起新一轮地冲击……虽然考中举人。便等于跻身统治阶层。能谋个一官半职一辈子衣食无忧、受人尊敬、老有所养。已经可以算是成功人士了。但要想飞黄腾达。过上那种‘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地顶级生活考进士是不可能地。
了能充分适应京城寒冷地气候。做好考前准备。各省举子们一般都会在年根前后赶到京城。会试成绩三月出来所以他们至少需要在京城呆上至少三个月。
两京一十三省。四千五百名考生。每个举人老爷都有三五名甚至十几名不等地随员。
一下子一两万人涌到京城。住宿变成了首要解决地问题。客栈当然是栖身地主要场所。精明地商人们也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黄金商机。除了原先地客栈之外。他们提前将贡院附近地房产租赁下来建成临时地旅馆。这些旅馆在会试几个月里必定爆满商人们赚够一年地钱。
即使那些远离考场的客栈,为了招揽考生会临时改名为‘状元店’或者‘状元古寓’之类,让考生们得到一种精神安慰同样可以有不错的买卖,得到五到十倍的收成。
相应的,京城这几个月的物价也水涨船高,几倍于平时。据统计,这三个月的住宿费最少要四十两银子,加上吃穿住用、人情往来,省着花也得百八十两银子,若再算上往来路费,一次考试的成本,可能就要一百五六十两。
这么大一笔银子,显然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掏出来的,尤其是那种屡试不第,多年往返于两地的举子,更是无法承担。
所幸的是,各省甚至一些大府都在京里建有会馆,可以为举子们提供免费食宿的场所。这些会馆一般是由同籍贯的官员,捐款或募资筹建而成,平时对本乡入京人员提供住宿,并收取相对低廉的费用以自给。但遇到大比之年,凡是与考试没有关系的人员都要暂时搬出去,专门来接待考生及其随员,且基本上都是免费食宿,以解考生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会馆京城有二百多家,今年最有名的一个,是绍兴会馆。这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大,多豪华。而是因为住在里面的举子,实力太强了。
如乡试一般,举子们考前也是要开文会的,还会邀请闲得蛋疼的翰林们出席品评。这些翰林们都是前几科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学问自然过硬,评价也极具参考价值。
翰林们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除了品评文章之外,他们还会预测考生中与不中,最终的名次如何。当然因为各自向着各自的老乡,这种话题总会引来不小的争执。
的争执依旧不小,但有一点是翰林们公认的……绍第人数最多的一府,而且其中一个叫诸大绶,和一个叫陶大临的,乃是丙辰科状元的有力竞争者。
这下子两人还没考试就名声大噪了,许多人慕名而来,有参观的,有求教的,也有踢馆的,扰得人不胜其烦。不过好在两人都有良好的风度,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耐心接待每一个来访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许多人问他俩,为何可以保持如此谦逊的态度,两人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这样一句:“吾学不如沈拙言,才不如徐文长,有何可恃?”翻译成通俗的话讲,就是我们考不过沈拙言,才华也比不过徐文长,凭什么骄傲呢?
这无让大伙对这两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问道:“二君何在?”
“皆未至。”两人只得郁闷的答道,心里十分焦急道:‘你俩要是再不来,这下黄花菜都凉了。’
一直到初七日名截止,初八日领取考牌,两人还没有出现,绍兴会馆中的琼林社五人组这下是彻底心凉了,在无限遗憾中度过一夜,第二天丑时起身,洗脸穿衣吃饭,再仔细检查一遍考具,将其一件件在考箱里摆好,这已经是轻车熟路的了。
他们所用的考箱,还是当乡试前,殷小姐送的呢。轻拍着那做工精良的考箱,孙铤不无感慨道:“当初咱们七个在乡试前,全都失眠了,一个个顶着黑眼圈,还嘴硬逞英雄,真是想起来就想笑。”
吴兑点头道:“,还以为咱们七个还能一起考会试呢。”
孙面上难过之色一闪而逝,沉声道:“祈求他们俩平平安安吧,考试三年一次,只要人没事,晚考几年也无妨。”他们已经听浙江捎信来,说沈默因为胡宗宪的事情吃了官司,被押解到京城受审,徐渭也同时消失不见,至今杳无音讯。
他们也曾经托人打听,沈默现在在哪个衙门,却无一人知晓,仿佛他压根没到京城一般。这意味着什么,孙这种官宦子弟最清楚,所以才会有此一说。
“时候不早了,咱么该出发”陶大临轻声道:“师兄一定希望咱们考个好成绩出来,给咱们琼林社争光!”
“,”诸大绶检查完毕,合上考箱道:“拙言一直期望让琼林社名扬四海,现在他来不了,这个任务就得由咱们来完成!”
其余三人也点点头道:“这一炮一定要打响!”
五人便出了会馆,披星戴月赶向顺天贡院,只是少了些去岁的意气风发,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不得不承认,作为这些人的主心骨,沈默的缺席乃至不测,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不一时到了崇文门内东南隅,便见一座‘天开文运’的大牌坊,看着牌坊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五人知道,会试的考场……顺天贡院到了。这座全国最尊贵的考场,除了比杭州那座大些,其余在规制上都一模一样。只见大门上正中悬‘顺天贡院’的墨字匾额,东、西立着‘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的匾额。考生们在辕门外按省份集结,等待点名入场,一切步骤都与乡试无异。
这次浙江送考的提学大人,手气不是一般的好,竟然抽到第一个进场。
辕门一开,浙江的举子们就在旁人艳慕的目光中,提着东西往里涌动,准备接受检查。
诸大绶五个有意无意的落在后面,但也不过拖延了一刻,还是不得不进场。
走到院门口,五人最后回头望一眼,心说这下是彻底没希望了。
在兵丁们的催促声中,几人刚要回过头去,却听到远处若有若无的一声:“等一等……”
五人回头一看,只见两个人影从贡院街头飞奔而来,待稍微近些,可不就是沈默和徐渭么?
奇迹真的发生了……
第三二九章 小张大人
“来了,来了!”在几人情不自禁的欢呼声中,沈默和徐渭从远处飞奔过来。
但就在这时,外门官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竟然下令道:“时间到,关门。”
诸大绶几个急忙道:“且通融几息,两位同年转眼就到了。”
那外门官冷着脸道:“不行,时间到了。”说着一挥手,几个守门兵丁便去关门,几人却死死抱住辕门,不让他们得逞。辕门前一时间推推搡搡,引来一片围观。
一件事情闹大,那外门官黑着脸道:“贡院重地岂容喧哗?把他们给我绑起来!”
“怎么回事?”兵丁刚要动手,便听一个不怒自威的声音道。
这声音仿佛带着奇怪的力,让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兵丁们也住了手。诸大绶几个循声望去,便见一个身穿六品服色的官员,望之不过二三十岁,体态修长,面如冠玉,剑眉朗目,相貌气质皆是卓尔不群。
诸大绶五个:觉也算长得出类拔萃,但与此人相比,却不免有些气馁,心说恐怕只有沈默那家伙才能与之比肩吧。
见那官员一出来便抢自己的风头,那外门官却很不爽,黑着脸道:“张修撰,你是龙门官,少管辕门的闲事!”
那修撰摇摇头道:“我不管你地闲事。我只是让后面地考生进去该点名了。”这时候沈默两个已经跑过来了。张修撰便板着脸道:“还不赶紧进去!”
五人心知这位大人回护。哪还不知趣。赶紧扯着气喘吁吁地沈默和徐渭。小跑进贡院大门去了。
见所有浙江考生都进去。张撰朝那外门官拱拱手。意态潇洒道:“大人请关门吧。待会再见。”便转身甩袖而去。帅得一塌糊涂。
那外门官地鼻子都气歪了。站在那里直翻白眼道:“妈了个巴子地着有个次辅做老师横成这样!”说着狠狠吐出一口浓痰道:“呸。小人得志。”
却不知在众人眼中。他才真是那个小人得志地。
~~~~~~~~~~~~~~~~~~~~~~~~~~~~~~~~~~~~~~~~~~~
一进去大门,几人便七嘴八舌的问道:“怎么现在才来?这几个月你俩到底跑哪去了?”
徐渭嘿嘿笑道:“绝对惊魂……”
沈默笑笑,阻止他往下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考完了再招供。”
这时那龙门官进来了,大门随后关上。整个浙江的举子便都集中在龙门与大门间的甬道中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