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死的”青山门的七级魔法师可黑罗宗的二星斗宗看到自己的门人一个个向西瓜自爆一般的被人击杀,不由是脸sè一片惨青,也没有心情帮着黑衣人去对付那火凤凰了。
“是无形结界。”黑罗宗的二星斗宗和那七级魔法师看着门中人的mō样,心中猜测着那里似乎是有什么诡异之处,刚刚两人跟随这黑衣人去攻击火凤凰,所以并没有被陷进里面。
“我到要看看是什么邪魅之物。”那二星斗宗身影在半空中迅速一跃,狠狠的一掌就劈向了一具妖傀上,因为只有五具金仙傀儡没有贴上隐身符,所以他也只能够看到五具金仙傀儡。
“噗”这二星斗宗还没有攻击到金仙傀儡的身上,便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山谷中,两旁是一片岩石密布,天空中一道闪电兀的就劈了下来,随即又是一片巨大的火焰席卷而来。
“这是幻象,这只是幻象。”这二星斗宗很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幻象,所以他一点都不怕半空中的闪电和身后的大火,竟然是幻象,他直接的认为这些攻击只是心里作用,根本就不是真实的,。
“嘭”这可伶的二星斗宗直接被一片闪电劈中,顿时连头发都被电的直立起来,随即一片火焰上身,头发就被烧了一半,衣服上也是起了一片火焰。
“该死”这二星斗宗大骂了一声,随即慌张的拍打起身上的火焰,刚刚的这两道攻击在他并没有做任何防御的情况下,已经是让他一个二星斗宗手了伤,嘴角的流出了一丝血迹。
要是他布起一道斗气防御圈的话,mí幻阵中的攻击根本就伤不到他,可是他却以为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幻象,就连攻击也是幻象,所以他才吃了一个闷亏的。
“糟糕”这二星斗宗再次暗骂一声,身上的火焰根本就拍不灭,随即前身衣服都着火了,只好死死的用斗气把身上的火焰拔出,衣服确实被烧得七零八落破碎不堪,身上也是一片漆黑。
“我就不像破布开了。”这二星斗宗脸sè一片铁青,随即手中一片巨大的掌芒劈向了地面。
“嘭”的一声巨响,这二星斗宗竟然是生生的把mí幻阵给劈开了一道口子,随即皱为一小半的人都恢复了正常。
“该死。”岳诚早就知道自己现在的mí幻阵最多就是困着斗皇而已,是困不住斗宗的,mí幻阵已经是被毁了一小半,也是有些心疼起来,要重新炼制也有些麻烦。
“啸天,通天你们两去对付那个二星斗宗,妖姬,紫电蟒,你们去对付那个七级魔法师,这里交给我。”岳诚灵hún传音对啸天虎等人道,可不能让这两个人在来摧毁mí幻阵了,否则mí幻阵就毁了。
“哧”啸天虎和妖姬等人收到岳诚的吩咐,随即纵身出了mí幻阵扑向了那二星斗宗和七级魔法师而去。
“哼,还以为真的破不了你了呢。”那二星斗宗脸sè欣喜的喃喃道。随即手中在次一片掌芒凝聚。
“嘭”的一声,这二星斗宗真要再次攻击mí幻阵,突然感觉到身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bō动,随即反手便是把掌芒劈向了身后,随着一声巨大的力量爆破声,啸天虎的身躯顿时被震飞数十米。
“哧”而就在这时,通天鼠的手掌中一片巨大的掌芒也是攻击到了这二星斗宗的后背上,通天鼠的速度和隐匿的功夫本来就强悍,加上隐身符的协助,要偷袭简直是如虎添翼。@。
第八六四章 会盟(中)
第八六四章会盟(中)
安南南北朝对峙已经好几十年,双方都有险些致对方于死地的机会,对彼此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了解,不知就如何剿灭对方,反复做过多少推演。**但是因为实力所限,大好的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现在有了天朝大军相助,南朝迅速的起死回生,因为北朝主动收缩,很快收复了失地,并转守为攻,得以执行尘封已久的克复计划……这个计划认为山南一路,北朝布水陆重兵防守险要。难以得志。惟山西上路以及宣光、兴化、太原之境,林莽旷漠,路径僻绝,希望与镇守大同的主将镇郡公武文密会合后,再出师天关,经兴化、渡洮江、据宣光、收用藩目土酋,经略太原、谅山、进兵京北,用兵海阳、山南,最终形成‘以大军三面临之,何患不克?’的局面。
这是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进攻计划,可以绕开莫朝苦心经营的大罗防线,并且采取就食于莫的策略,无论成败都对北朝会是很大的摧残,但是否执行,决定权却不在郑松手中,而要看此次的主帅吴百朋和主将俞大猷的。好在两人都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只是认为细节上还需要完善。
出征之前,吴百朋暗地里对俞大猷道:‘南洋诸国大都生xìng驯服,唯独安南,自古就是祸乱之源,数度反叛中国,对我们永踞南洋的国策,是个大麻烦。所以安南的男人,越少越好,但我大明仁义之师,怎能杀戮无辜?’其实这话不该说这么白,但吴百朋担心俞大侠身上古风太盛,万一搞起什么一视同仁、投降不杀来,岂不错过这个让安南人自己背黑锅,来大开杀戒的大好机会?
岂料俞大猷淡淡一笑道:“末将本想先斩后奏哩,现在看来,倒是我小瞧您老了。”
吴百朋愣了一下,恍然道:“我倒是班门弄斧了。”他想起来了,当年莫朝刚刚建立时,先帝命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兵平叛,俞大猷曾经上疏,陈述了自己的用兵方案,请求从军。
后来毛部堂看到了他的上书,十分欣赏,夸奖了他,却没有用他。这件事让俞大猷郁闷了很久,后来才明白,原来朝廷根本没想真打,只是吓唬吓唬安南罢了。毛部堂的行为可以解释了,但俞大猷平定安南的抱负,却依然难酬。
如今一转眼,三十年过去,当年虎虎生威的青年将军,如今已是饱经风霜的白发宿将,然而他的宝刀未老,那颗渴望建功立业的心,也依然如昔。所以虽然与沈默有些矛盾,但他还是主动请缨,要求担当进攻安南的先锋官,而沈默也真不放心别人,所以两人临战演了一出‘将相和’,算是重归于好。
而俞大猷当年的计划中,便有这样一条——当杀伤兵壮,以削其血勇之气!
于是俞大猷和郑松带着大军出发了,吴百朋则与天佑帝一道,坐镇清化督运粮草,至于沈默沈督师,据说因为水土不服,患病不起,留在岘港修养了呢。
北伐联军由天关出山西,至宣光、兴化,沿途莫军望风披靡,莫西道将定郡公邓定、宣光守将武文密降于黎。七天后,联军攻掠京北,驻营顺安府,又移师仙游山。隆庆元年春节,又分兵攻快州、洪州等。至正月十五攻破快州、洪州、南策等府。
期间,明军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他们不仅武器厉害,而且配合默契、战法严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果这还能让郑松喜忧参半的话,那么另一桩,就让他无比恼火了——明军虽然军纪严格,但异常心狠手辣,每战从来不留俘虏,哪怕莫军已经跪地投降,他们也绝不手软。事后郑松表示抗议,那些人投降过来,就是我们的士兵啊!
“我们的兵力足够了。”俞大猷却不温不火道:“这些人今天投降我们,明天我们占据不顺,他们又会叛变,与其到时候被乱了阵脚,影响士气,不如现在就杀个干净。”
“可是,这样的话,”郑松苦着脸道:“莫军官兵知道我们不留俘虏,定会每战到底,死不投降的。”
“那又怎样?”俞大猷轻蔑道:“我的孩儿们还嫌不够杀的嘞。”
郑松无言以对,只能看着明军一次次大开杀戒,心里反复问候戚继光的八代祖宗。他也不是没想过坑一坑明军,让他们多死点人,然而俞大猷虽然是第一次到安南,却对这里的地形军情了若指掌,加上那无比丰富的军事经验,和超一流的战场敏感,从来不会让部下处于危险之中。郑松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想要忽悠他,简直是白日做梦。于是到一个月后的决战前,黎军都死了好几千,明军却只阵亡了三五百人……
最让郑松受不了的是,他以为穿越热带密林,会导致明军染上瘴病,大幅减员,然而明军却有一种药物,每日服用,竟然几乎无人生病。知道对方是做了万全准备而来的,郑松这才收起了鬼心思,一心一意的赶紧收复失地,看看用什么代价送走这些瘟神吧……
联军势如破竹,战局进展神速,到了正月底,基本上实现当初三面合围的目标,这时候,莫朝已经丢失了大半的版图,仅据有京城和海阳,但是军队的损失不大,必须要在士气彻底低落前,来一场一赌国运的决战了。
隆庆六年二月二,莫敬典调集全部兵力……当然北面防守镇南关的军队不敢抽调,否则被广西明军南下,就彻底吹灯拔蜡了……一共调四镇、四卫、五府兵马约十余万人,在红河平原上列阵迎敌,营寨舟筏连接,日则旗鼓相望夜则举火为号,以逸待劳,准备决战。
三天后,联军从北面抵达,大战一触即发。俞大猷和郑松都在第一线督战,莫朝皇帝莫茂洽也亲临前线。见国君亲至,莫军士气大振,以百头大象组成的象阵为先驱,主动发起进攻。
联军以三十门大炮密集射击,大象虽然皮糙肉厚,却禁不住炮弹打击,死伤一片之后,其余大象惊慌失措,调头乱跑,反而冲乱了莫军的阵线,莫军惊惶而退,左不顾右,后不顾前,旌旗失次,行伍已乱。联军趁势掩杀,阵斩对方大将匡定公、亲郡公以下万余人,又有两万人被淹死,以及被俘后斩杀……莫茂洽和莫敬典带着残兵逃回升龙。
大胜之后适逢元旦,联军休整三天,准备攻城。攻城之前,郑松设坛具礼,祭告皇天后土及黎朝列宗诸皇帝,然后以三条约束诸军士:‘一不得擅入民家、掳掠财物;二不得fù女,三不得sī仇杀人!’其实这些话,更多是说给明军听得,俞大猷面皮薄,果然表示,明军可以遵守这三条。
郑松大喜,表示一定请大王重赏天兵,俞大猷没接他这茬,而是询问了一下升龙的国库怎样,坐落在什么地方?有多少的库存?待郑松一一回答之后,他他转向了四周的将士们,大声地宣布:“拿下升龙,莫朝的国库就是黎朝你们的奖金!”
一直对出国作战缺乏代入感的大明瞬间热血沸腾,轰然欢呼。
郑松则瞬间石化,他还指望着莫朝的国库重建国家呢……何况如此重赏了明军,自己的军队又该如何赏赐?但当着数万明军的面,他怎么敢说出个不字?只好先咬牙答应下来,一切待拿下升龙后再说。
于是联军分兵攻打升龙城。莫茂洽见黎军逼进,撤离京城居于菩提土块村,命莫敬典、阮倦等留守保卫升龙。
联军围三阙一,郑松亲自指挥攻城黎军眼见终于要取胜,不由气力顿增。于是穿垒登城,竞先突破垒门。守城的禁军士兵大都是升龙人,为了保护家人,也要力战不已,双方死伤都很惨重。明军一开始没有参与攻城,只是用大炮反复轰击城墙,终于在三天之后,轰塌了一段几十丈的距离,这才出动早就按捺不住的攻城部队,展开猛烈的攻击。
莫军压力顿增,陡然不能支。雪上加霜的是,莫敬典正好在那段城墙上,直接被埋在了废墟中,失去统帅的莫军彻底崩溃,将领纷纷弃城逃走,阮倦被俘,联军攻占升龙。
躲在土块村莫朝皇帝莫茂洽,不过是个卵毛未生的毛孩子,眼见着兵败如沸汤泼雪,早就吓得哭泣不已。太后问应王莫敦让该当如何,莫顿让说,唯今之势,只能向北,去镇南关。
“对,我们还有几万人马,在驻守边关呢!”太后眼前一亮,说:“咱们去投奔他们,再跟南朝逆贼决一死战、收服升龙……”
“人要自知!”莫敦让厌恶的看她一眼,终于忍不住道:“你就是太不自量力了,要不是当初你们娘俩跟那姓韦的sī定盟约,结果惹来了天朝大军,我们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现在说这个有啥用……”自从天朝大军出兵后,太后都快被骂成麻花了。
“是没有!”莫敦让郁闷的叹口气道:“我们不是去整军再战,而是去投降!”
“投降?”太后不懂了:“既然要投降,回升龙不就得了,还要跑那么远干啥。”一想到要翻越那么多大山,才能抵达镇南关,养尊处优的太后就恐惧。
“你以为落到郑松手里,他能让你们活?”莫敦让咆哮道:“我们要往北,向广西的明军投降,懂吗你!”
“你不说我怎么会懂呢?”太后委屈道。
在蒙受巨大的损失后,郑松终于带兵攻陷了升龙城。明军也折损了上千人,让俞大猷的脸sè很不好看,一进城,就让人去占领国库,准备发钱犒赏官兵,抚恤死伤。
那边黎军见状自然不平,我们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也得有赏赐才行!他们不敢与明军去争,却敢跟老百姓抢,跟那些落毛凤凰不如鸡的莫朝贵族抢,于是打劫很快蔓延开来,城内四处起火。郑松带人到处救火,却无法制止因为惨烈攻城战,而jī发出兽xìng的部下……
一直到第二天,在连续斩杀了上百名不听军令的官兵后,郑松才重新恢复对军队的控制权。来不及细细的算账,他立刻率领一万直属部队,直扑菩提土块村,不杀死莫朝的皇帝,怎么能算战争胜利呢?
可为了平息升龙sāo乱,他耽误整整一天的时间,所以抵达土块村时,已经连根人毛都没了……郑松不肯放弃,率骑兵昼夜追击,但河内距镇南关仅有二百六十里,莫家人也是拼了命的跑,终究全须全尾的逃进了镇南关中。
郑松追至距离镇南关几十里处,就不敢再追……再追下去,自己就要成猎物了,只好怏怏返回升龙,准备与自己的军队汇合。
郑松第二天黄昏回到升龙城,便听说俞大猷要请自己吃饭,为导致升龙sāo乱一事赔礼道歉。郑松虽然暗骂,要是道歉有用,官府还有什么用?但俞大猷的面子他不敢不给,何况这本就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于是梳洗一番,郑松除下战袍,换一身便袍,就带着几十个卫士,到明军营中赴宴。俞大猷的shì卫长说,大帅在里面等他,郑松不疑有它,便只身进入中军大帐,他的卫士自然有人招呼,到偏帐吃酒。
进去之后,郑松却没见到酒席,甚至连俞大猷的人影也没看到,只见天佑帝的妹夫,松郡公阮松,一脸肃杀的站在那里!
“你怎么在这里?”郑松警惕道,一边说着,便想退出这鬼地方。
身后却闪出几个持刀的武士,全都是黎朝大内shì卫的装扮……
分割
第二章,小郎君终于露出来了。另外惊闻今日开始双倍,天哪,大家帮帮啊!!可怜可怜我吧,我会好好给各位大爷写字的……啊,亲们!!RO@。
第八六四章 会盟(下)
史载,郑松代郑桧自立为太尉左丞相、上国公后,权柄日重,日益不臣,时有兴废之言。安南王黎维邦深以为忧,与大臣黎及第等人密谋铲除,于是在北伐结束之后,借天朝军营yòu捕,宣告其十大罪,晓谕群臣,安抚军卒,优待郑氏族人,朝局遂家……
但抛去史官的粉饰,还原历史的真相,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天朝军队入越,黎维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事实上,郑氏一手缔造黎朝,经营到郑松已经是第三代了,早将朝廷上下,军政两方,经营的如铁桶一般,就算郑松出征在外,后方但凡有风吹草动,也会立刻被其族人发现,继而当机立断,完蛋的一定是黎维邦。
然而明军的到来,在轻易逆转南北战局的同时,也逆转了黎朝太阿倒持的局面。当日在岘港迎接大军,黎维邦被郑松当众羞辱,心中如填满柴草一般难受……当初郑检在时,尚能对自己保持表面上的尊敬,现在却连一点虚伪的表情都欠奉,那么下一步,是不是该行废立之事了呢?
但天朝大军挟吞天吐地之势出现了,而且在随后的觐见中,他发现天朝人只认自己这个安南王,却丝毫不给郑松面子,一颗心便不安分的跳动,他知道,消灭莫朝之时,就是郑氏代黎之日。横竖都是个死,何不放手一搏,先狠狠告郑松一状!何况天朝最重法统,自己毕竟是朝廷册封的安南王,那位沈督师就算不帮自己,也不应该支特权臣篡位!
而且今天天朝对两人的态度,肯定会刺jī到那郑松,不可能再让自己面见上使,如果今天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在见到沈默之后”没说三句话,黎维邦便开始哭诉自己,如何遭到权臣欺压,又如何朝不保夕,就在方才,那郑松竟当着群臣的面对俺说,如果端一杯鸩酒到俺面前,大王敢拒绝吗?
要说这黎维邦也不是好东西,人家郑松虽然说过这种话,却指的是无法拒绝天朝大军……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沈默果然勃然大怒道:“这种乱臣贼子,留之不得!”
黎维邦便请天朝帮自己夺回权柄,他噗通一声跪在沈默面前,道:,“只要天朝肯为小王出头做主,小王愿真心向天朝奉献国土,恢复郡县!”
沈默感到有些荒谬,当年正是黎维邦的老老爷爷黎利起兵造反,迫使天朝恢复其藩国地位,现在黎利的后人却又要向天朝进献国土,恢复郡县,估计那老家伙都要气得从坟里爬出来。
不过沈默早就有挑拨他君臣的打算,现在正好省事儿了,于是从容的回复道:“大王能有这份心思,相信无论是安南百姓,还是皇帝陛下都会甚感欣慰的。但献国之事,下官没权利做这个主…………”黎维邦绝望之际”却听他话锋一转道:“不如这样吧,待到他日我军班师回朝后,大王随我军一同上京,亲自向吾皇陛下献国吧。”
“是,是”全凭大人安排。”黎维邦的心又一下提了起来,方才因为献国而产生的失落情绪,竟变成了庆幸,连忙问道:“那么敢问大人,我们如何除掉那贼子?”
“你觉着他难以应付,可在天朝看来,不过一插标卖首者而已”沈默淡淡道:“只是现在动手的话,难免影响军心士气”影响北伐大局。
“是、是”黎维邦点头称是”却一脸担忧道:“可是一旦被他攻下升龙,功劳岂不更大,不是更加动不了他?”
“天下人不看细节,只看结果,在他的领导下,南朝险些被北朝灭国,没有人会在意他付出多大的代价”沈默一脸冷酷道:“同样道理,天下人只看到是天兵一到,南朝才收复失地的,他郑松只能算个狐假虎威者罢了……”沉思片刻,他缓缓道:“到时候北伐胜利,也正是他最松懈的时候,我便让俞大猷在军营里设宴,你派心腹之人向他宣旨,郑松如果奉召,万事全休:假如他敢抗旨,便把他拿下,然后将其罪状向全军公布。”
“啊……”黎维邦这些年来,不知想过多少铲除郑家的办法,什么三十六计九连环,多么复杂的都想过,却没想到这天朝上差,竟会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法子,不由堵在那里,不知该怎么接话了。
“有时候就得简单粗暴一点。”沈默微笑着解释道:“郑家经营多年,早就是铁板一块,你想要插手都插不进,如何徐徐图之?一旦稍有异动,必然鱼死网破,反而难以收拾。好在现在不是太平世界,法统严密之时,还可以趁其不备、将其拿下,便掌握主动,然后慢慢善后就是。”
“嗯…………”黎维邦沉吟半晌,重重点头道:“全凭上差安排……”顿一下道:“若是军队不听约束怎么办?”
“我听说,郑检是哲靖公的假子,而哲靖公是有两位公子的。”沈默淡淡道:“为何权力会落到这个假子身上?”哲靖公就是阮淦,建立后黎朝,扶黎庄宗上位的那位。
“这个么……”黎维邦点点头,低声道:“当时郑检跟在哲靖公身边已经多年,权力很大,而哲靖公两个儿子还太年轻,争不过他。”
“哲靖公的二位公子何在?”沈默淡淡问道。
“其次子阮璜尚在人世。”黎维邦道。
“和郑家关系如何?”沈默问道。
“当然不好。”黎维邦道:“只是郑家势大,他不得不小心应付罢了。”说着轻声道:“据说郑家暗杀他许多次,都被他惊险的躲过去了。”
“就让他去军营宣旨吧。”沈默沉声道。
黎维邦点点头,带着满腹心事道:“是……”他觉着这个计划有些不妥,但又没法说个,不,字。
于是在阮松向郑松宣布王命的同时,阮璜也出现在了军营之中,先宣读了第一道旨意,嘉奖官兵,重赏其在后方的家人。紧接着是第二道一宣读了郑氏的十大罪状,其中就有“毒杀哲情么。栽赃杨执一,以及,谋杀哲靖公长子”两条。
黎军官兵还未从喜悦中清醒过来就闻此噩耗,顿时惊疑莫定,难以相信郑家就这么完了,郑家的骨干更不能就这么束手就擒,他们扣下了阮璜,要求释放郑松。虽然旨意中说,只问郑氏,其余不纠”但大部分官兵还是习惯xìng跟着郑家走,所以没人反对。
明军这边却警告黎军,公然抗命、视同兵变如果不立刻停止叛乱,交出为首者,将奉安南王命消灭他们。
当看到整装齐编的明军,将军营团团包围时,黎军才意识到,双方兵力早已不走出发时的一比一。连场恶战下来,黎军只剩一半,明军却还有三万七千多人,更何况一方筋疲力尽一方精力未损;一方装备落后,一方枪炮精良,这一仗可怎么打?
黎军这才意识到,大王之所以敢公然向郑氏开刀,是因为取得了天朝军队的支持……
在攻击升龙城的过程中,黎军已经耗尽了血勇和精力,实在兴不起再战的念头最后还是交出了郑家人,表示服从国王的旨意。
最后,郑松走海路押解回清化,与他同行的,还有那些投降的军队几十条船从红河入海南下,谁知途中遇到暴风雨,船沉人亡,一条也没有回来……
听到消息后,黎维邦痛哭不已,对大臣道:,孤旨意已经写好本想见到他以后,先斥责一番,再赦免他以后治国,还离不开他啊…………,又哭那些军队道:“这都是我们的功臣啊怎么就这么没了?”
众臣怎么看都觉着假,但现在政潮汹涌,有了天朝撑腰的黎维邦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自顾不暇,又有谁会为那些倒霉鬼鸣冤?
这时候,北边又传来消息,莫茂洽和莫敦让逃到边境,出镇南关自缚向明军请降,明军统帅殷正茂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要求他们协助官军清剿韦银豹,韦银豹腹背受敌,更是断了接济,形势岌岌可危,最终在一个月后,被其部下所杀,献出首级投降。
持续十余年之久的韦银豹叛乱,终于被官军扑灭。但真正震慑中南半岛的,还是明军从岘港登陆,用短短两个月时间,把不可一世的莫氏王朝打成了穿堂窟窿。眼看就要统一安南的强大政权,在天朝大军的面前,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这对那几个夜郎自大的国家,不啻于当头一棒。他们赶紧遣使前往安南劳军,奉上无数的奇珍异宝,请求天朝宽恕之前的轻慢。
沈默的反应倒还客气,他遣使到各国晓谕这次天朝出兵的目的,以及帮助黎维邦的原因因为黎氏乃天朝册封的安南国王,天朝军队有义务在他的安全受到侵害时出手相助。但是天朝绝不会在国王提出请求之前,出兵干涉各国的内政,所以请各位国王相信,天朝军队是维护半岛稳定的础石,诸位藩王最有利的后盾……
为各国打消疑虑之外,shì者还代沈督师发出了邀请召集各国藩王到清化一聚,一来,由沈督师当面向诸位,阑明我朝最新的国策;二来则是希望能通过这次大会,调解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中南半岛新秩序云云……
缅甸、暹罗、真腊、占城、万象、高棉等七个中南半岛国家,全都收到了这样的请柬,尽管在情绪上十分抵触,认为这是天朝人摆的鸿门宴,但是在昔日中南第一强国……安南符尸体面前,哪怕是缅甸王也不敢再次怠慢,全都乖乖的赴会。
隆庆六年四月十七,中南半岛的所有在册藩王,齐聚安南清化的黎朝皇宫内,聆听天朝使者申明对中南的国策、各属国的每一代藩王,必须经过朝廷的册封,经过册封后,便是大明的藩王,必须定期朝贡,不得违反大明的法律、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大明朝廷的政令为准则。其国土视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明对各属国物产有独占权。大明子民持护照可〖自〗由出入其任何城市,大明的船只可〖自〗由停靠半岛所有港口等等,大明的商品拥有最惠关税权力……
更重要的是,大明会在中南设立南洋经略府,治所在安南归顺一也就是升龙,大明皇帝陛下赐名归顺。南洋经略府对该地所有持大明护照者拥有管辖权和司法权,华侨案件只能由经略府审理。为了维护中南半岛的安定,保护大明侨民,南洋经略府会配备军队,具体人数视东南半岛的局势而定。
当然义务之外,属国还拥有,对等,的权利。接受册封的同时,会得到定期朝贡的权力;不违反大明的政令的前提下,各国藩王自主任命其国内官员,只需要向朝廷报备即可:大明对各属国物产独占的同时,各属国亦能得到茶叶、丝绸、布匹、呢绒、瓷器等急需日用品的配额。而且各国子民也可〖自〗由出入大明国境,其船只亦能〖自〗由停靠大明的所有港口,其出口大明的商品,亦享有最惠关税待遇。
并且各国藩王还可以在发生叛乱、王位受到威胁时,求助南洋经略府,经略府会酌情派兵帮助他们平乱……
乍一看,似乎权利义务是相对等的,但是落后的南洋各国,能有什么产品出口大明?又有几条商船往来海上?所以事实上,这一系列条约,就是把南洋各国变成是大明的殖民地、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
但就是这样一部实质上的不平等条约,却被与会各国普遍接受。因为第一,大明不干涉他们的内政:第二,大明不要求他们的国内驻军:第三,大明的赏赐确实丰厚……那些紧缺商品的配额,会给王公们凭空带来巨额的财富。至于可怜的安南会变成什么样子,就不是各国王公操心的事儿了。@。
第八六五章 返京(上)
岘港,碧海蓝天白沙滩。
刚刚参加完了清化会议,送走各国王公的沈默,匆匆返回了岘港,这日一早便来到码头等候什么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