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台母机,一个是加螺纹的,一个是加工齿轮的,用它们造出来的零件,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完全一样,这就解决了大问题。”欧阳必进钦佩道:“这种东西据说表宋朝也有,但我实在复原不出来……正是有了他们帮忙,这台纺纱机才能运转得如行云流水,我才敢给起这个名字。沈默呵呵笑道:“甭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样的工匠多多益善”欧阳必进想起一事道:“我听他们说,现在泰西那边挺黑暗的,什么天主教裁判所到处抓人,尤其是有学问的人,最容易被抓起来烧灭,0”

    “是啊”沈默点头道:“我也听说了,他们那边信仰的是上帝,所有人都是教徒,而教皇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权力极大,甚至在各国君王之上。”听沈默讲述异国的奇闻,老欧阳很感兴…趣,支着耳朵听他道:“他们建立起来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一切都得按照』圣经》的教义,说那是上帝的言论,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这么严重啊……”很自然的,老欧阳想到了大明,想到了理学,虽然远远没有这么过分,但朱圣人建立起的那套社会伦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样是不能违反的。

    “嗯。”沈默点头道:“《。玉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整个欧洲的死气沉沉,长期处在一种落后封闭的状态下。”

    欧阳必进那种感觉更强烈了,心说:‘这不就是理学那套▲存天理、灭人欲,吗?”得亏是朱熹说的,要是孔子也这样说,恐怕大明也变成这样。,他又想到自己做研究时,往往要从宋朝寻找灵感,深知南北宋时的科技水平,文化艺术,都远远超过现在,可不就是理学害得吗?

    “但有道是物极必反”沈默轻声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泰西开始弥漫一种追捧先哲的思潮,那些诞生于天主教之前的古代哲人,崇尚自由、怀疑一切,让被压抑到极点的民众无比向往,于是许多学者开始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没有强权护驾,却能深入人心。”

    “那可跟教会顶上了。”老欧阳想到了崇尚自由无羁绊的心学「甫一诞生,就被官方理学视为洪水猛兽,力求处之而后快,谁知理学已经不那么得人心了,初生的心学,竟然飞快获得了数不清的追随者和同情者,再也没法被消灭了。

    “是啊,教廷不允许自己的土地上有异端存在,出现了一定要消灭。而宗教裁判所,就是教会用来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上帝的异端。”沈默幽幽道:“他们的权力太大了,可以对异端任意搜查、审讯和判决,世俗政权有协作、支持的责任,却无制约、干预的权力。于是大肆搜捕鼓吹者,抓到了便会施以火刑,当众烧成灰烬。”

    老欧阳听得毛骨悚然,才知世上竞有如此险恶之地,不由叹道:上辈子得造多大的孽,才会投胎到泰西去当人?”

    听了他的说法,沈默不由笑道:“是啊,那么多的才智之士,却被迫隐姓埋名,逃亡他乡,随时都笼罩在被抓住烧死的威胁下。”说着一脸悲天悯人道:“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坐视不理!皇上已络恩准了我的奏请,不日便有圣旨颁布,允许这些人进入我国避难,而且让地方上酌情,允许一些智能之士永居大明。”

    “陛下英明啊……”老欧阳赞道:“这才是泱泱■大国的气度!”

    沈默在北京当礼部侍郎,因为两位上官的懈怠,礼鞑的政令都是由他一手操办,其中便夹杂着干了两件私活,一个是允许外国人可以在关口申请入境,并可按规定逗留数月,当然日本人除外;另一个是允许国外有一技之长、或者博学鸿辞之人,经礼部考核后,永久居留大明。

    这两条毫不起眼的政令,轻松获得了皇帝的批准,让沈默不由暗爽,心说看来在礼部当官,也不是毫无益处嘛。

    』一品》的出版准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现在应出版社要求,向大家征集一句话书评。:l个字以内吧,能吸引人买书的,中选的将会被印在封面上哦!将来你可以指着这句话,对你儿子/女儿说,这是你爹、娘说的,厉害吧?

    嗯,和尚本人再赠你一套精美实体书,或者是签名玉照,估计都会选后者吧,吼吼吼……∫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俸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七三七章 礼物下

    这今年代,立法程序远远称不上完善,在很多不涉及社稷根本的事情上,往往是一个皇帝一个样,带着执政者浓重的主观色彩。这从与蒙古马市、市舶司的几番兴废,便可见一斑……这个总督说要开,皇帝就开了,那个巡按说要关,皇帝就关了,然后某个尚书说,还是开吧,皇帝便再开。总之是看谁的面子大、谁的嗓门粗到能压过谁,就听谁的,

    沈就的嗓门虽然不大,但不妨碍利用这种随意性,玩了一把浑水摸鱼,让他引进西方人才的设想得以实现,虽然这种开放政策并不靠谱,但好歹自己的日子还长着,先干了再说。

    当然,到了他这里,就不能随意了,沈就认真的为兼管此时的市舶司,拟定了《外国人暂留、暂住条例》和《人才留居规定》,两套尽可能严格的法规,来管理进入大明的外国人。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明国人呢?圣经过如下几步:

    首先,在船舶靠岸时,首次入境的外国人,需向市舶司填写入境申请,如实提供其个人信息、入境理由、入境时间、以及两名保人的姓名、户籍,有效联系方式等,并保证遵守大明的法律、接受官府的管理……待市舶司审批通过后,方可持‘临时护牒,入境,不得超过允许滞留的时间;不得离开允许停留的城市,不得在没有‘劳工证';的情况下从事获取报酬的劳动。

    至于两名保人的身份,应是具有当地户籍或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所谓当地户籍,是指市舶司所在城市户籍,比如苏州市舶司,原则上只接受苏州城居民的担保,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拥有上海县户籍者也可作保。

    而所谓‘劳工证”并不是由市舶司颁发。如果持‘临时护牒';者想要在允许的城市内劳动,需要前去当地县衙报名,然后选择自己的分类,如果是技工类,且‘职业目录,内恰好有他所掌撂的,可以直接在县衙申请‘技能考试';,每月上中下旬都会举行一次集中考试,但每张‘临时护牒,只有三次机会,通过后便证明他有在大明境内劳动的能力,且不会夺是大明百姓的工作机会,可以获得‘劳动许可”又叫劳工证。如果三次都没通过,这次入境便失去了工作机会,但下次入境,获得新的‘临时护牒,后,又可以获得三次机会,但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职业目录,是又官府会同当地各行…,共同编制上而成,罗列所需人才种类,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如果所掌握的技术不在日录内,可以向官府申请特殊技能考试,该项考试由府一级衙门举办,通常每月一次,由官府会同苏州通译局、研究院共同举行,如经过评判过关,也可获得劳工证。如果仍不过关,可下次再考,或者提出抗诉,填写技能报告书,交由苏州两院院长判定,如果一致同意,也可获得劳工证。

    获得劳工证后,有半…的时间寻找工作,在正式就业后,由雇主开具证明,并持‘临时护牒,和‘劳工证”向府一级官府申请换发永久护牒';……持有该度牒,可永远在大明居住、生活、工作、并可以离开城市,在本府各县中畅行无阻,但仍然不能去其他的府。

    另外,学者类、通译类、军工类、造船类、化学类等十几个特殊类别,虽然在目录上有列,但依然要参加府一级的特殊考试。不过通过后,会立刻被安排工作,所以无需劳工证,可直接获得‘永久护牒';。

    获得了‘永久护牒”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你可在当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可持妻儿接来同住,他们会立刻获得‘依附护牒';,并在行动上与你享有同样的权力,但要出外工作的话,必须考取劳工证,如果考不到,就只能等你升级了。

    当你安分守己的工作五年后,并带出十个以上博学徒后,可以持雇主证明、府县记录,向本省布政使司申请入籍,并通过秸匕言考试,就可以宣誓忠于大明、忠于皇帝,成为大明的人民,与土生土长的明国人,再无任何区别。

    在你正是成为大明人后,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可以申请入籍,但父母、妻子,可以直接入籍,但儿女必须直到语言考试后,才能获得入籍。

    沈就并不觉着,自己是在故意刁难外国人,他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接纳外国人的城市,都是未来的通商城市,除了苏州外、还有宁波、福州、广州三个马上就要铍立市舶司的城市,可以说都是大明顶繁华的好去处,毫不夸张的说,也是天下最繁华富丽的地方……据通译局的几个外国人描述,欧洲最富有、最繁华的马德里,也不过就是广州城的水准,跟苏州万全都没法比。

    一点都不付出,便想来享受,那是不可能的,你非得有技能,肯吃苦,才能留下来;再带出一帮徒弟,取得了明国人的身份,就不用担心政策会变,这个大明梦才算真的实现。

    之所以要把带出徒的数量,作为准入的标准,是因为自家的庙里,也不能光指着外来的和尚念经吧?培养自己的小沙弥才是正办。但大明现在的情况,确实比较尴尬,就像老欧阳所言,会技术的没文化,有文化的没技术,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缺失非常严重,不要说欧阳必进这样的大发明家,就是稍稍具备钻研精神的技工,也是凤毛麟角,无法大量涌现。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遍地开花,使发明创造成为一种潮流,才能带动科技的起步,这个光靠被动的教与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还是要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沈就撰写了《发明专利契约》,预备先在苏州试行,日后有机会再推广出去。该《契约》规定,第一,发明必须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第二,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第三,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十四年,可再申请延期六年;第四,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

    该‘契约';与后世真正的《专利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正式法律,而后者更应该看成一种合同,甲方是官府,乙方是发明人,甲方保证乙方对发明的独享,乙方支付甲方一定比例的保护费。

    这种作法,显然桌…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沈就深知现在这个时代,人治大于法制,利益才是最高导向……常言道,无利不早起,如果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哪怕是苏州城略官吏,也不会真心实意的维护专利人的权力,更遑论他处了。

    而且他在法案中明确指出,由外国引进的完整技术,可以由引进人享有专利权,如果出现发明人主张发明权,经查实确认后判定引进人和发明人共享该专利。

    这可是一件大杀器,只要一颁布,不愁那些泰西人不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等再过几年,在欧洲传开后,恐怕能把所哼哼用的技术,吸个一干二净。

    吸引外国工匠引进技术,鼓励本国工匠、商人发明创造,这是‘专利契约';的两大目标,但更深层次的追求,是好呲将‘发明创造';与创造财富,联系在一起,使人玫变对‘奇技淫巧,的消极态度;而最终极的期望,是能让人们渐渐的尊重知识、追求创新,人生的追求多元化;只有这样科技之光才能闪耀神州,真正走上振兴的道路。

    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成效的,沈就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就是豁出去了,也要保证这些法规五十年不变!虽然五十年也不可能真正成功,但他坚信正确的东西,是有顽强生命力的,而不是暖房中的花朵;如果那么长时间,还不能抵御风雨,只能说明它并不适合大明,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其实沈就还有很多构想,比如请泰州学派的人过来,共同把工学院办好;又如建一所综合类格大学,等等等等,无奈一来时间仓促、二来时机也不成熟,只能先放在心里,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那些远大的东西可以日后再说,但眼前的问题必须解决,当天晚上,他便让归有光把所捕的闹事者,集中到礼堂中。首先向他们保证,这项技术不会被滥用……这是废话,苏州府的头号专利,当然不可能随便让人用了……官府会严格把握,在不挤占百姓的棉纺、不影响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才批准上马。

    在渡和了工人们的对立情绪后,他又向他们阐释着门技术的远景,会带来就业岗位的浇增,行业报酬的翻倍,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用激昂的语言,让工人们相信,只要从这所工学院毕业,拿到职业执照,便会成为各工厂竞相争抢的香饽饽,收入会明显提高,到时候恐怕都不舍得让家里的婆娘没白没黑的纺线了。

    这话引来台下众人一片笑声,那份对新机器的担忧,也就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了。

    离开工学院时,已是满天星斗,沈就对道出来的欧阳必进道:“老先生留步吧,我后日一早来掊你,咱们一起去上方山,看看你的宝贝们。

    因为问题解决,欧阳必进的笑声也十分爽朗,道:“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槁了十几个样机,但都没法达到你描述的样子,我感觉以现在的工艺,恐怕还做不出来。”

    “慢慢来。”沈就笑道:“能有水力纺纱机,我就已经知足了。”说着低声道:“注意身体要紧,以后不要废寝忘食的干了,把活都交给下面人,您把着方向就行。”“唉,交给谁都不放心啊。”欧阳必进道。“没有人生来就会”

    沈就笑道:不放手他们永远学不会。”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老欧阳呵呵昊道:“想想我当年二十七岁的时候,还懵懵懂懂啥都不知道呢,再看你现在,任何人还真是没法比。”“咳咳……”沈就轻咳道:“其实我不止二十七岁。”两世的年龄加起来,当然不止这个说。“那是多大?”欧阳必进好奇问道。“二十八……”沈就声如蚊鸣的答道,说完在老欧阳震彻夜空的笑声中落荒而逃。

    当天晚上,沈就并没有回府衙下榻,而是住在一处不显眼的别院内。

    第二天天不亮,几相马车便驶入别院,大门紧紧闭上后,从车上下来的,却是汇联号的主要股东和几大掌柜,这些人可都是炙手可热的财神爷,平日里多少人求着供着、鼻孔都翘到天上去了。

    但此太,,一呼百应的大佬们,却如小学生般的,拘谨的坐在客厅里,大气都不敢吭一声。

    这间客厅不算不太大,虽然按照沈就的喜好,布置的尽量朴素,但从那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龙涎香,墙上挂着的王右军,以及一切细节,都能看出那种舍而不露的富贵。

    虽然园子里配备了最训练有素的下人,但在屋里伺候的,却是沈就的护卫,从这也能看出,此次会议的重要和机密。

    沈就破天荒的穿了件青灰缎面的交领深衣,头扎逍遥巾,脚踏白布袜、黑缎鞋,愈发显得丰神潇洒、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连日操劳的疲惫;虽然没穿官服,但举手投足间,带着那股子从容淡定,一看就是久居高位、尊养出来的。

    他示意三尺把自己写的东西散发下来去,便端着茶盏,一边品茶一边等着这些银行精英们看完。

    下面人手一份之后,便开始聚精会神的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便再也安静不下来……一个个表情丰富,眉头耸动,甚至有人开始窃窃私语,商讨起来。

    对这一切,沈就视若无睹,他的喜光从支开的窗户,望向一碧如洗的天空,目光幽邃而难以捷损0

    直到屋里再次安静,他才回过神来,看看下面坐着的两排人,轻声问道:“都看得差不多了?”“是……”众人赶紧点头。“议一议吧”沈就搁子茶盏道:“哪位先说。

    众人互相看看,最后目光都坐在一位老者身上,他是汇联号的二股东,彭家的当家人彭玺,也是沈就的老相识了,他清清嗓子,朝沈就拱手道:“大人的提议,咱们没有不答应的,何况这是件大好事儿。“呵呵,老爷子可别光顾着我的面子”沈就淡淡一笑道:“咱们就事论事,分析利弊,看看到底是否可行。”“不瞒大人说,其实老朽也想过,能否发行小额银票。”彭玺芙道:“迫在小范围讨论过呢。”

    见几人附和着点头,沈就不由笑道:“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引得一片笑声。笑完了,沈就问栲玺道:“老先生为何有此想法?”

    “这个还是受了大人的教诲。”彭玺恭声道:“在您为我们撰写的《票号到银行》一书中提到,咱们汇联号想要办成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不禁要往上做功夫,还要往下扎好根……”说着背一段道:“您说过,只有跟老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与他们密不可分后,才能让我们的汇联号超脱生意的范畴,还带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他说的是沈就在苏州期间,编篡的一本小册子,上面大致讲了一些最基础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然这些股东们,被那书上描绘的美好愿景给迷住了。“但我发现,别看咱们票号声震全国,买卖也做得大”栲玺捻须摇头道:“基业远称不上牢固……”“老先生用心了。”沈就赞许的笑芙道:“您看出什么隐患了吗?”

    “咱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啊”彭玺不无忧虑道:“别看咱上们在苏州、甚至在东南都已经声势不小,但是在淮河以北,咱们还却真不如日异隆,而且京城大佬们的关系,也不如日异隆密切”说着爆科道:“我可听说,徐阁老在日异隆也有干趿。”“是么?”沈就动容道:“听谁说的?”汇联号的干胶名单上,徐阶可是头一份,难道老小子脚踩两条般?

    “这个不假”栲玺道:“咱们有人在那边已经干到总账了「从账目中摸出来的。”说着沉声道:“这要是将来和日异隆开战,徐阁老到底帮谁,还真是未可知呢!”…jllljjj………jjjlljjj一分割………u………jjlllj~uj

第七三八章 运筹帷幄上

    当今大明的银行业,是两大巨头各占半壁江山,领先一步的是‘汇联号’,发明了一系列金融工具,应用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在苏州商人的财力支持下,已经将分号开遍了大江南北,公认为执行业牛耳者。

    但紧随其后的,日升隆,也同样不能小觑,他们创建的比汇联号晚半年,也没有什么发明创新,而是从各个方面,高度的模仿前者,甚至负责运营的掌柜、挡头们,都是财大气粗的淮扬盐商们拿钱zá出来的。

    是的,日升隆的幕后老板,正是富甲天下的淮扬盐商,凭着无比雄厚的财力,和在北方各省深厚的人脉,他们同样一发不可收拾,在北方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南北的经济悬殊,让日升隆无论从分店数还是存款总量上,都远逊于汇联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与晋商同气连枝。

    在山西帮的帮助下,不仅成为了秦商、鲁商等北方大商帮的首选,还顺利的拿下了北京城!

    至少在北京的达官贵人们看来,日升隆具有更大的实力,而且山西商人一贯保守诚信的形象,显然会让人更放心把钱交给他们;更具威胁xing的是,晋商那深厚的官场人脉,让他们拥有了更大的政治优势,一旦两大银号起了冲突,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呢。

    这对于汇联号来说,一直是一个深深的隐患,彭玺、潘戾等人也曾试图通关节、走门路,希夷同样得到北京大员的青睐;但这些年下来,银子没少花,效果却不容乐观”,那些被孝敬惯了的大爷们,并不会真正将孝敬放在心上,想挽回在政治上的劣势,显然不能只靠傻傻的送钱了。

    在迷茫之中,彭玺们终于找出沈默的教材,仔细研读起来,才发现那些简简单单的话语,其实都是至理灬想长盛不衰、想做真正强大的银行,首先要把根深深的扎在民间,当你跟老百丅姓密不可分时,才有了说话的底气,不管谁在朝中掌权,都要跟你客客气气。

    可汇联号发展到现在,虽然大名如雷贯耳,但距离普通百丅姓,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处于成本考虑,银号受理开户时,最低标准是一次存入一百两,老百丅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能攒下这么多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站在银号的木栅栏前,填写一张存款单。

    而且老百丅姓日常用到最多的,也就是铜钱和碎银子,一次花个一两、二两就撑了天,上好的席面才二两五呢。而银号发行的银票,最小面额也是一百两的,平时根本用不上。所以这银票发行这么多年了,只能用作商号和大户间交易结算,跟老百丅姓的日常生活,离得很远哩。

    “所以咱们,汇联号,的兴衰荣辱,跟一般老百丅姓,还真没什么关系”,说了这么多,彭玺感到有些精力不支,朝沈默歉意的笑笑,从怀里掏出个精致的鼻烟壶,拿在手中摇了摇,便拧开盖子,放在鼻端嗅了嗅,情不自禁的打个寒噤,精神为之一振,接着道:“光挣有钱人的钱,确实省事,可人家料理咱的时候,也一样省事儿。所以得让老百丅姓也都进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咱们虽然图谋的是银行业的天下,可也一样要得民心啊!”

    “嗯,好见地。”沈默颌首赞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见得到大人的鼓励,彭玺高兴道:“发行小票面,就是解决之道,老百丅姓没钱存款这没法解决,可他们总得花钱吧?开门七件事,哪桩不花钱?既然银子能花,为什么不能花咱们的小票面呢?”

    “老百丅姓能认吗?”有掌柜的不无忧虑道:“万一当成是大明宝钞那样的废纸怎么办?”

    “这话说的。”彭玺道:“一百、一千两的银票都认了,现在一两二两还有什么好担心?咱们在票面上写明”足额足值、随时兑付“凭咱们汇联号的名头,还有人不信吗?”

    众人呵呵笑起来,笑声里充满了骄傲,是啊,千万两的银子咱们都见票即付、从不含糊,谁还会以为咱们在小票子上赖账?

    屋里的众人逐渐兴奋起来,有人大声道:“这是个好主意啊,只要咱们的小票子一堆广开,到时候大江南北只认咱们,汇联,一家,日升隆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又有人说,老百丅姓手里的钱虽然少,但架不住人多啊,咱们用这些银票把他们手里的散碎银子集中起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河,绝对是个恐怖的数字,还不用付给利息,这息钱可就在家里坐下了。

    众人竞相发言,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声讨论着发行小额票带来的好处,愈发觉着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应该立方着手去干。

    沈默安静的听着大家的发言,面上的笑容有些难以捉摸,其实汇联号发展到今天,在大明各省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而且也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防伪技术……首先分号没有出票权,所有的银票都从由苏州城的汇联号总部中,以极端保密的方式制造出来的。

    而其制丅作过程苦心孤诣,仅从用材上便可见一斑:汇联号的银票用纸,不是宣纸、麻纸、绢纸、牛皮纸,与市面上任何一种纸张都截然不同,它不怕水浸、手撕不破,手感极为厚重,一摸便能感觉出来,据说是用了一百多种材料制成,谁也不知道配方:同样神秘的还有其用墨,即使是在同一张银票的不同位置上,也是不一样的……,恍如,汇联号,三个字,在日光下会从绿sè变成深蓝sè:而标明金额的字迹,则会从黑sè变成紫sè,谁也弄不清其成分何来。

    在今年新出银票中,又加入了水印,平视时看不见,竖起来在光下一照,就可看到个“银,字,十分的神奇。这些难以破解的技术汇集起来,再加上完善的密押制度,使汇联号的银票推出数年后,仍然没有被伪造的案件发生。

    反观‘日升隆’,因为无法知悉这些防伪技术,所出银票便达不到汇联号的程度,只好专走密押防伪的道路,比如用出票人字迹防伪,以及外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密语密码等,这样细细核对,很难作伪;可这方法无法推广到小额票上,因为小额票的特点就是海量,而是会在民间流通,老百丅姓不可能每次交易,还得拿着去银号验真伪;银号也没有那么大的人力,可以一张张的比对。

    而汇联号查验防伪的方法,因为可以被老百丅姓学会,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一旦发行小额票,便是真正和日升隆拉开距离的时刻了。

    而在沈默看来,发行小额票,除了给汇联号带来许多好处外,更重要的是能有力的推动东南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对东南经济的调控。

    要知道,这小额票真能在大明流通的话,就变成实际上的纸币了,虽然允诺实际兑付,但当信用建立后,贪图纸币的便利和不磨损xing,要求兑换的人数将只是少数。

    那些等待兑换的真金白银,却会沉睡在汇联号的金库中,而是被汇联号运用于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沈默手中将掌握比自身财富多得多的巨额资本。在通过投资、借贷、购买证交所债券等方式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能通过投资方向的变化,轻易刺激一个行业的兴旺,也能轻易把一个行业打入深渊因为在一个商品经济愈发兴盛的时代,工商业的规模发展,要远超过自身的积累速度,对金融借贷的需求,也将是空前的,而作为巨额资本的掌握者,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之巨大,甚至是缺乏控制力的政丅府也比不了的。

    如果说沈默建立研究院和工学院,是为了改进生产工具;建立创新机制和引进国外人才,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他在金融方面的努力,就是为了助推这个过程,让社会有足够的资本,去消化新技术、新工具,使其快速转化为财富。

    毕竟要想把个人的设想便为全社会的追求,什么都不如真金白银有说服力。

    沈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