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去学习天下的事物,便可以洞悉一切;但同时他认为自己没那么厉害,还需要学而知之,所以还要对外界事物多闻多思,以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他是最矛盾的唯心派。

    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应该‘反求诸己';,即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扩充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从而达到‘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圣贤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了,是最神秘的唯心。

    至于那位分不清自己是猢蝶还是庄周的庄周,直接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完全否定客观性,可谓是最彻底的唯心……

    与孔孟老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墨子,他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人‘所以知,的基础和依据,既重视五官的感觉经验,又重视心…';的辨察思维,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初步联系起来了。

    更进一步的是荀子,他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认识论悬想,建立了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明确分开。

    更新最快

    而且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他又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认为与其把天道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倒不如将其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与其顺从自然而颂扬自然,为何不掌握和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自己服务,强大自身,战胜自然呢?

    在彻底否定天命的基础上,他又否定了虚无的命运学说,他说‘人生的好坏,不是由先天注定的,而是由人们后天选择什么道路决定的。与其相信命运注定,不如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

    并且对‘思想方法”即是认识的方法,荀况一样有卓绝的认议。首先,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明确提出了人是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然后,他说人们认识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个片面所局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只有全面认识事物,才能使认识符合正道。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一一他强调应该由对事物全面的感性认识开始,然后理性思维才能对各种感觉进行验证和抽象;如果感性认识都是错误和片面的,又怎能认识到正确的规律呢?所以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学习积累的结果,这也驳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论,他才能从▲人时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作为对社会研…究的起点,反对孔孟空谈仁义道德,而忽视人的根本需求,这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

    为什么在两千年前,东西方的哲学如此不谋而合,就连分歧都那么相像呢?因为事物的本质规律,不会因为在东方或者西方,而有任何改变。所以在文明到了一定程度,人类的思想必然会一路虔诚的追随天意,得到心灵的满足;另一路则关注自身,以强者的心态面对一切。

    这两者本就是阴与阳、天与地,其实分不出高下。作为沈就来讲,二十年前,他坚定不移的唯物,再到十年前,他确信无疑的唯心。但现在他不再非此即彼了,他认为在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方方面面时「有时候要唯物,有时候要唯心…敬畏天道,但不能盲目恐惧,自强不息,但不能不计后果,这是他自己的认识论……

    在这种认识论的指导下,沈就对过往的历史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与抽象。追根溯源,他发现从西汉以来,华夏文明的进步便放缓下来,尤其是科学的发展,呈一种千年停滞的状态,这必然是那个时候出了大问题一一便清晰的指向了董仲舒和饱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个学术上排他,政治上的禁锢,更是哲学上的谋杀一十它以孔孟的名义,谋杀了墨荀。自此中国人的主流,便是彻底的唯心,间或有一二唯物的喊声,也激不起任何浪花。

    且不论唯物唯心谁高谁下,在历史的长河中看,选择了唯心「人类的高端智慧便封闭了对天地万物的好奇心,也不会再费力去追寻事物的真相,淡化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而去穷究天道至理。一代又一代的孔孟门徒,无不坚信天道的存在,才能摸到它的门道。

    他们相信,探索天道要遵循▲尽心、知性、知天,的过程一十唯心无物,皓首穷经,潜心研究圣贤的言行,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求,扩充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良能,如此日积月累,皓首穷经,或许某一天,会得领悟天道,然后便可了解这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便是‘道”它是天下所有规律9!j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做到的人便是圣贤,所以称圣贤之道。

    绝不能否认这种方法,因为真有人做到了。最早的是尧舜禹汤;最牛逼的是老子,生而知之,他便是道,道便是他,无需苦苦探寻;孔子和孟子、以及其他的子们也做到了,当然要费劲…许多……如果这些例子太远,那么几十年前还有个王阳明,他仿佛也做到了。

    如果推而广之,跳出儒道硌窠臼,看所有的唯心派别,就会看到佛教的六祖慧能、德山临济,都已然▲悟,道了……佛教有自己的法门,讲究的是顿悟。

    但无论是‘儒释道,中的哪一家,能得道的实在大少大少了,根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用,甚至可以说,除了极少数天才中的天才外,普罗大众都不可能用唯心的思想,来真正认识、了解、甚至掌握这个世界。可悲的是,自从汉朝以后,华夏大地上,便只有这三家的哲学,也就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裹足不前,难以存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一开始,西方被我们落得实在太远,但我们等了人家一千五百年,他们就是属乌龟的也追上来了一十因为人家没有罢黜几家独尊一家,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衣钵有后,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的学科,最后连教廷都奉为金科玉律,不容任何人质疑……虽然这本身就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精神,但只要他的学说存在,便会催生出一代代追求客观真理的勇士,最终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沈就当粜…坚信这一点。~~~~~~~~~~~~~~~~~~~~~~~~~~~~~~~~~~~~~~/j:c<;!1:;?7。

    弄清楚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便是解决形而下的问题,按照沈就的认识论:这个世界的运行,有其巨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抓住要害处用力,时间久了,是会看出效果来的。

    在沈就看来,现在就是那个时刻……随着王阳明以它途成圣,使朱元璋强行竖立起来的程朱理学,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其实在南宋时,主流便斥理学为伪学,只是后来朱元璋以皇权强行将其扶为正统,暨科举考试。指定教材,才树立起它的权威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历史绝大多数是由少数精英创造的,我等草民在幸运的时候充当背景,不幸时候充当工具,仅此而已。

    但王阳明成圣,心学大兴,对理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且理学从天理、灭人欲,的格物之法,也已经不符合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享乐社会的要求,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而心学的兴起,虽然是最纯粹的唯心主义,但它最可贵的地方,是反权威一十随心而动、随意而行,给朱元璋窒息了的华夏民族,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由的空气!

    更有甚者,王学中最为激进的泰州学派,以何心隐、李贽等为代表的一群怪物,更是狂得没边,什么孔子真子,那都是假道学;什么圣人之言、那都是放屁;什么三纲五常,那都是扒灰的人才能想出来的。总而言之,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准则。更新最快

    事实上,封建礼教也渐渐松弛了,十年前,女人离异再嫁,还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似乎也没什大不了的;沈就更切身的体会是,青楼妓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种艳情小说极其流行,涌现了许多优秀作者和忠实读者群……沈耿就是后者中的一员。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在老道学们,大明将要礼崩乐坏,无可救药,只能一边摇头嗟叹,一边偷看』肉蒲团》;在享乐者看来,这是一场将要举行的盛会,需要做的是尽情狂欢;而在沈就看来,这是历史给予的黄金机会,要抓紧一切时间,将科学的根基楔进大明王朝,相信随着越来越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会有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其中必有希望之花,盛开的土壤。

    而为什么会选择翻译西学为起点呢?除了西学更系统、更完善之外,还因为人们对外来的学说,总还抱着好奇的态度,不那么抵触……其实荀子的朴素唯物思想,墨子的朴素逻辑思想,已经足够用了「但真要把这两位檄出来,必会引起无谓的门派之见,然后演化为意气之争,最后只剩下吵架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只是因为他山的石头硬,还因为本山的石头,会把玉敲碎了。

    虽然说不难,但从这么厚厚的一本目录中,找出需要的那一本,还是费了沈就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才在第二百五十页上,找到了那个名字。指头在上面点点头:“就是这本!”

    “l6gtca?”陈鹤轻声道。

    “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沈就斩钉截铁道:“它可以补充我们东方哲学的缺陷,而且本身的噱头也好。“好在哪?”众人好奇问道。

    “稍一修饰,便可以将其包装为格物穷理的工具书。”沈就笑道:“我要是说,这本书讲述号韶…物致知的基本原则,你说会不会引起轰动呢?”

    “当然了,都格了一辈子物了,还没点头绪,当然希望有指路明灯了。”陈鹤常年参加各种文人聚会,知道大家的兴奋点在邵…里:“不过,逻辑学,这个名字不太像理学方面的书。”“那就改。”沈就想想道:“叫』名理探》如何?”“名理探?”几个靠他进的同时出声道。

    “对!”沈就点头道:“宣传词我都想好了一十世人皆欲得圣贤之道,然多侈谈虚无,诧为神奇,是致知不必格物,希顿悟为宗旨,而流于荒唐幽谬,其去真实之大道,不亦远乎?今有西哲亚里氏』名理探》若干卷,可使世人明此真实之理,而于明悟为用,推论为梯。读之其旨似奥,而味之其理皆真,铖为格物穷理之大原本哉!”';………1

    这章似乎有点枯燥,不过确实是我太想表达的东西,而且已经反复直白化了,大家就原谅我任性这一次,保准精彩的故事马上开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七三六章 润物无声 上

    为何沈就如此重视逻辑爹?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总是在已知的基础上,获得未知的知识。如何从已知正确的揭示未知,就是逻辑学的研究范畴。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诞生,一方面导源于古希腊发达的辩论术,一方面直接来自于当时最盛行的几何学,他关于科学证明的论述正是从几何学的证明中抽象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演绎体系,先天便带着数学的严密性和可靠性。

    利用逻辑体系,可以把任何一门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看作一个命题系列一一由一系列无可争议的真的陈述语句组成。而它们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不证自明的基本命题,即公理,比如▲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第二部分是一些根据公理运用逻辑规则推导出的命题,即定理,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两直角和,。需要用根据公理,运用逻辑规则推导出的命题。

    所以逻辑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从公理,科学推导出定理的学科亚里士多德显然业已认识到,这个脱胎于几何学的新学科,是一个崭新而严谨的新领域,此后便致力于完善和建立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对概念和范畴、判断和命题、证明和谬误等等,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将著述命名为《工具论》,意思是论证学问的工具。

    他将对学问的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的归纳,和‘从普遍到个别的演绎,两个过程。他肯定前者,认为归纳法是有说服力的,也便于学习和使用;但是更着重研究和总结的是演绎推理,并总结了推理的三段论法,简单说便是▲如果甲是乙,且乙是丙,那么甲也是丙。更新最快

    这个看似简单的推导过程,其卓越意义在于,将人的思维推理过程总结成这样一些抽象符号,更便于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研究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且他系统地对论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谬误,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归纳出十三种发生谬误的情况,这时于教给人们进行严谨的思维推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因为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幕的结论,是客观且经得起考验的……它既具有经验基础,同时又独立于经验一十是依赖于公里、推理规则和定理的客观真理;而且这种真理的本质也是普遍必然的,它揭示的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格。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认识论的新途径,即我们还可以通过逻辑获得对未知领域的真理性认识,这无疑是更客观、更少争议、更易懂得、更易传承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体系建立的基础。

    而对于华夏的缺失,才会使整个社会陷入模棱两可与诡辩之中,比如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又比如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自己,;再比如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高处不胜寒十一一一r一

    真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沈就也经常跟人调笑,说有三个人绝对不能相信,分别是▲俗话说,、▲圣人曰,、▲有道是”不然后果自负。但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我们整个民族缺乏逻辑的悲哀,正因为没有逻辑,才让这个国家的是非对错,是那样的模糊。更新最快

    而我们知道,不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要追求真理,就必须客观严谨,排除一切主观干扰,来不得一丝马虎!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文明在一千五百年前便注定衰落一一罢黜百家,扼杀了荀子的唯物学说,便扼杀了客观;独尊儒术…,埋葬了墨子的逻辑学说,也就埋葬了严谨!没有了严谨和唯物,哪里有科学生长的土壤呢?

    一个讽刺的事实是,比亚里士多德早几十年,墨子便已经建立了类似的逻辑体系。在《墨子》中,六篇论述组成的《墨经》,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其主要内容不是政治伦理学说,而是科学定义和理论,可以使人通过逻辑方式,树立正确的观点,反驳错误的观点。

    而且墨子的学说,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巨大,与儒家并称为儒墨显学,墨子的逻辑学说也广为人们接受;反倒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并不是当时最流行的认识学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七八百年间几乎失传。但此后二者的际遇令人喟叹,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墨家思想被彻底抛弃,再也没有能兴起,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却由于中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圣徒阿奎,将其作为他的基督教理论的基础,它才重新注入了西方文化,并终幸穆刹重视。

    从那以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为了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基础,但这并不能改变,在亚里士多德去世后,两千多年中没有人再对逻辑学,做出任何重要贡献的事实……其波折的经历,也再次证明了,少数精英对历史是具有决定性的。

    现在沈默默是要借助这位西圣的力量,来重新唤醒沉睡千年的科学精神。根据他前世的记忆,在西方思想引进后,梁启超、胡适等学者运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乡墨经》,才让世人明白,我们祖先的逻辑和科学思想,在当时的世界有多么先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复制胡适和梁启超的方法,显然比让墨子的学说重现天日,难度要小得多;但全盘西化不是他的目的,华夏文明也没有弱势到被同化的程度;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中国重现先秦之争鸣,焕发勃勃之生机,获得无限可能之未来……姑且称之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吧。

    当然沈就知道,儒家理学积习已深,人们的观念不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冲击,而遽然改变;倒是这种舶来的新学说,很可能未发生影响,便消灭无闻。要想避免这种可能,就必须使其披上理学的外衣,取名《名理探》,以理学工具书的画皮示人只是其一。

    沈就又嘱咐陈鹤,这本乡名理探》的措词用语,必须由其亲自担关,在外国学者将其译成中文后,陈鹤要再以古代诸子和魏晋玄学术语达辞,为其重新润色,务必要在不改变真髓的基础上,使其贴近文人的习惯和喜好。

    但他提醒众人,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含糊其辞、偷换概念,必须反复琢磨,字斟句酌,必须以‘只字未妥,含毫几腐;片言少棘,证解移时,的一丝不苟的翻译作风,来对待这一部本身就深奥艰涩的哲学著作。

    最后他又提出了对这本书的深切厚望,对众人道:“此学实乃百学之宗,乃订是非之磨勘,验真伪之砺石,是万艺之司衡,灵界之日光,明悟之眼目,义理之启钥,为诸学之首需者也。诸君之努力,必为广开华夏百学之门,随此书永垂万世!”更新最快

    原本陈鹤还想请沈就定一下译书计划,现在也不用了,因为根据目前的人力,按照沈就的标准,想把这套大部头译出来,最少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里,整个通译局都不用干别的÷0

    沈就并不在乎,反而对称鹤保证,将会再为他增加专业人造这套《名理探》!

    整个布置过程中,几个西方学者十分惊诧于这位年轻大人对西方哲学的稔熟,他们暗暗觉着,这似乎是位圣贤与先知般的人物,心中满是崇敬之情,所以在沈就问他们话的时候,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丝毫隐瞒。

    当把任务布置完成,沈就突然问那两个来自英国的学者道:“贵国的女王登基几年了?”

    马慕东和文光明想了想,道:“女王陛下是西元一五五九年加冕,换算成大明的历法是……”

    “嘉靖三十八年。”还没等他们算明白,沈就已经有了答案道:“五六年时间,权位已经巩固了吧?”

    “应该没是这样的。”马慕东恭声道:“在我们离开英国那年,女王陛下颁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国家和教会的最高领导人,一派圣君之象。”是啊,一位带领英国,强势加入大航海时代,击败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女王,当然算是圣君了。▲那不成武则天了?”归有光几人心中暗道,他们对女子继承皇位,实在是感到奇怪。

    沈就虽然对伊丽莎白女王很感兴趣,但他最关心的却不是英国,因为女王和她的海盗们,还没敢做击败无敌舰队的美梦,他便问西班牙人林思哲道:“你们的国王腓力二世,已经登基几年了?”

    “陛下西元一五五六登基,也就是嘉靖三十五年,至今已经八年了。”林思哲不愧是数学出身,直接报了出来。他似乎还对方才英国人所谓的‘圣君,颇不以为然,捋一下金色的胡须,骄傲道:“以在下看,这个世界是由东西方两个大国的君王统领,东方自然是天朝的皇帝陛下,而西方则是我们西班牙的皇帝陛下。”

    “呸,只有你们西班牙人才会这样想”英国人当然听出他的轻蔑,盎格鲁撒克逊人向来是暴脾气,马上反击道:“太狂妄自大了。“哈哈,孤悬海外的岛国,果然盛产不明所谓的蠢货。”林思哲提高声调道:“我们的皇帝陛下,拥有西班牙、尼德兰、西西里与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兰及全部美洲和部分的非洲,疆域加起来,不比大明小到哪去;我们的富有冠绝欧洲,我们海军无敌于海洋,我们的陆军刚刚击败了法国,我们的强大直追罗马帝国!欧洲各国必定在我国皇帝的领导下,彻兔击败奥斯曼帝国!”

    “呸,暴发户!”人家说的都是事实,英国人只能气得吹胡子瞪眼,泣国人也不太高兴,因为他们欧陆霸主的身份,确实被西班牙人抢走了。

    从林思哲身上,也能看出西班牙目前的状态,那么斯者,提起自己的国家和皇帝来,都变得如此狂热,更何况这个国家的军队和老百姓,如果大明真能走向复兴之路,这才是真正的敌人。

    虽然现在谈复兴还有点远,但沈就突然想起一事,问林思哲道:“你们的国王是不是在谋求吞并葡萄牙?”

    “果然是臭名昭著……”文光明闻言道:“几千里的大明,都知道腓力二世的狼子野心。”看来这件事,在西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腓力二世的雄心壮志,确实会将西班牙带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你懂什么?”林思哲道:“我们陛下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伊比利半岛本就该统一起来。”

    几人外国人又争执起来,不过陈鹤说,他们就是嘀上吵吵,不会影响工作的,所以沈就也就没再说什么,因为他的心思,已经飘到了南洋一一这不是个比喻,而是真的南洋,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已经注定,只是看葡国还能坚持多久了,沈就模糊记得,大概是一五八零年左右,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一旦大牙吃掉了小牙,那么葡萄牙人在全球的殖民地,自然也会被西班牙人接收,别的地方可以不管,但自家的后花园,沈就绝不想再让西班牙占有。

    脑海中浮现一副世界地图,从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航行一段时间后横穿阿拉伯海达到印度,再从印度的果阿行到马六甲,这就是葡萄牙帝国在东方世界的生命线……也是在苏伊士运河开挖前,东西方之间的唯一海上航线,所以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0

    更新最快

    从马六甲再往东北可到澳门和日本,那里被徐海和王直占据;如果往东可直径进入香料群岛,就是东印度群岛,因为盛产香辛料而得名;为垄断欧洲香料市场,葡萄牙在那里以武力大肆殖民。

    而吕宋诸国因为是大明的藩属得以幸免,但西班牙人已经从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开过来,已经在马尼拉北部建立了殖民点,随时都会亮出他们的獠牙…0

    这就是大明南部海疆的基本情况。因为目前统治东南亚的备萄牙,实力还是稍弱,所以对大明保持敬畏的态度,大明的商般队也得以在海上丝绸之路畅行无阻;可一旦换成西班牙成了地主,这个膨胀强横的主人,就不大可能让明国的商船队这么舒服了。

    指望别人的友好态度,无异于靠天吃饭,还是把航道握在自己手里是王道,沈就决定等回浙江后,要徐海回来一趟,好好谋划一番……已经很不错的海上实力,最少十年的筹划时间,这是多大的先机啊?最不济也要拿下马六甲,把东印度海变成中国的内湖。

    感觉这件事把握还是很大的,沈就心情大好,精神十足,一点都不像一宿没睡觉的样,在回去的马车上,他兴致勃勃的与两个同伴聊天,问归有光今天的感受如何。

    归有光说有三点,第一,原来西泰也有踉咱们差不多长的历史啊,从那么多书籍看,就知道他们的文明也很了不起;第二,牛肉半生不熟,且用刀叉割之,觉着很不习惯;第三,那西班牙真那么强大?会不会对大明有威胁?

    沈就闻言淡淡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谁敢染指我大明的藩篱,就剁了他的手去!”那强硬的决心让归有光一格,也让郑若曾眼前一亮。

    沈就看在眼里,笑道:“开阳先生对运事儿感兴趣,那就和我一起干吧。”

    “您还没说服我呢……”郑若曾摇头笑道:“莫非你的意思是,靠翻译那个《逻辑学》,就可以让那个问题解决吗?你就是再有逻辑,皇帝一句话,就让你没了逻辑。”

    “当然不是那个”沈就淡淡一笑,道:“其实通译局已经翻译完了一本书,只是所有人都被下令缄口罢了。”“什么说?”郑若曾和归有光道。“拿回去看吧。”沈就把桌上的一个木匣子推到郑若曾面前,这是上车前陈鹤亲自送过来的。

    那些形而上的东西,想要说得简单明白,还真是麻烦,好在已经过去了一一一一一

第七三六章 润物无声 中

    归有光很好奇,但沈就不让看,郑若曾也不给看。

    郑若曾不是个不知轻重的人,他没忘了自己昨夜里都说了什么「当然知道沈就的回答,很可能会大逆不道,所以他揣着那盒子,也不敢回家,干脆让他连襟,在府衙里给找号…个院子,锁起门来不再露面。“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归有光小声嘟囔一句,便把疑问深埋在心底,他知道两人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原因。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当天晚上,沈就马不停蹄的奔向了苏州工学院,在那里,苏州研究院兼苏州工学院的双科院长,已经迫不及待了。

    苏州工学院,位于苏州城东南一角的石皮巷,这里原是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聚居的茅棚陋舍,与外口十全街的显贵宅院相比益显破败不堪,人称‘破巷”因嫌其不雅,故以拆字法称‘石皮巷,。

    但那都是老黄历了,这些年苏州飞速发展,富商云集,早超过了两京、杭州,成为天下一等一的风流富贵之地,说是寸土寸金也毫不夸张;那么多的商号想要进驻苏州,那么多的有成人想要城内置业,但苏州就那么大点地方,还被‘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占了大半,怎么安排这些刚需,就成了考量苏州官府的难题。

    其实在沈就担任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