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气传出去。
然后很多人就来参观,看看这个没事儿喜欢嘻丧歌的狂妄小子,到底病成什么模样了。
结果见面一聊天,发现小伙子挺精神的,这才明白他是为了出名啊!于是一些抱着同样目地的家伙,诸如庞山民、庞统、马良兄弟、徐庶、崔州平之流,便与他称兄道弟,交往频繁,互相吹捧,互相遣势,终于把哥几个的名声打出去了。
若是一般人,做到这一步也就行了,完全可以去刘表或袁术那儿某个一官半职了。
但孔明有天大的志向,自然不能满足于此,在隐居、造势之外,他还积极为自己编制关系网。
比如他大姐,嫁了江东蒯家的蒯祺,二姐嫁庞山民;自己则狠狠心,那怕夭夭吐啊吐啊,也闭眼娶了名士黄承彦的丑女为妻……而黄承彦又是蔡瑁的妹夫。
于是经过三次巧妙的联姻,他这个外来的山东人,竟和襄阳六大家族,全都拄上关系了,一下子地位陡升,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价值。
但这迹没完,孔明处心积虑,他又拜江东最有名的水镜先生为师,·独拜床下、跪履益恭,把老头感动的不得了,也开始卖力吹捧自己的学生,说他是‘卧龙。
在当时那个本代,人要出名,全靠名士吹捧,名士越厉害,吹得越没边,那恭喜你,终成天王巨星了,在家等着别人上门来签约吧。
果然把个刘皇叔给勾引的垂涎三尺,三顾茅庐苦苦追求,最后在半推半就中,成就鱼水之欢……哦不,是鱼水之吏。
沈默当然不会东施效颦、模仿孔明,但其中一些不变的真理,还是要及认真总结的。
他要想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自己创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早生了一个甲子,大明的江山还稳得很呢。
假如不想自己创业的话,那就得找一个合适的老板了,当然,这个他也找到了,就是裕王裕老板。
但是人家身边已经一大帮子人了,跟他非亲非故,又不了解他,凭什么要接受他,重用他?没道理的嘛。
所以沈默得考虑,我靠什么吸引裕王?选对老板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得让老板重视自己,虽然不奢望裕王能像宣德兄那样三顾茅庐,但也至少得发出与挚而热烈的邀请吧?可问题是,大明朝铁律,王公不得私自结交大臣,这一条就让自己见不着老板本人,只能通过裕王身边的人,曲线救国了。
最后他锁定了高拱,据可靠消息,裕王爷对高肃卿的感情,那真是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可谓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如果能把高拱给收拾服帖了,也就相当于把裕王爷给收拾了。
对于高拱这种软硬不吃的臭石头,想要攻克他,就得另辟蹊径,比如说……算命!沈默曾得唐顺之传《六编》,《兵编》给了戚继光,其余五本还在手中,他时常拿来揣摩,其《稗编》之中,便有老唐集合历代相书相术,总结出的唐氏神相大法。
看了之后,沈默顿时大悟,原来算命先生与包拯福尔摩斯之流,简直就是同行!当掌握了唐氏神相后,他便开始准备,先让锦衣卫的兄弟把高拱的祖宗八代查了个清楚,然后又有宫里的顶级眼线,向他报告嘉靖帝的一举一动,从而推测出今日朝堂上的动态。
所以即使高拱不问,他也会借着给李贽报道的机会,开始给老高灌迷魂汤。
然而高拱很配合的问了,就更让他的计划不露破绽了。
在他精心准备的一番天花乱坠后,高拱果然上了套……第二章,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五二三章大家都爱孔夫子
90027378第五二三章大家都爱孔夫子
结一
如何把一个精明的老头骗得团团转,三分真实必不可少,剩下的七分,也要按照他愿意看到的方向去演绎,再加上诚恳的语气,很少有人不上当。
沈默便是个中高手,他用一套漂亮云手,将高校长忽悠的五迷三道,竟然真的相信了他的说法,有些憨憨的问道:“我将来能官居一品吗?。果然将他视为算命先生了。
“呵呵。当然当然沈默点头笑道:“不是说了么,富贵威武,位极人臣。小。
“那”的多久啊。
小。高拱有些急切的问道。
沈默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算道:“三五七年吧
“三五七年?”高放心中不禁狂喜,颇为激动道:“这么快?。
“到时便知。现在说不得。”沈默还是用老一套等着他。其实“三五七年。这说法,是典型的模棱数可,三年、五年、七年,八年,十年,十二年,十五年都是可以牵强的,甚至二十一年,二十六年,乃至更多年,都可以讲得通,只是高拱今年已经五十多了,显然没有那么多年可等。
高拱又问道:“那你观接下来几年的朝局如何?。他其实想问,你看是裕王上位还是景王上位,只是没法那么直白,所以才改了个委婉的说法。
“这不是我能力范围了。”沈默摇头道:“一个人的命运,尚有面相可循,所以我等凡人可以窥得一二;但一个国家的国运,是由山河天象映衬的,只有圣人才能了解了也不能没边没沿的海吹,不然再傻的人也有醒悟的时候。
“哦”是这样啊。”高拱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沈默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他的下文,只好说自己还有事儿,便告辞出了祭酒的房间,心中暗暗嘀咕道:“,不会是白费口舌子没有等御史弹劾。而是先一步递交了辞呈,嘉靖帝念他多年勤勉有劳,没有再追究他的“推谭”恩赐他以尚书衔致仕,一应待遇照旧发放,也算是格外开恩了。
听到这个消息,沈默便让三尺去他家打听,看看他什么时候启程,好他送一送。
结果三尺回来道,赵部堂请他过去一趟,说是有些书想送给他。
人家都这么说了,沈默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儿。请了假过去 ,在大明朝整体散漫的气氛中,严厉苛玄的高拱简直是个异类,在他手下做事,不得迟到不能早退,中途也不准溜号。还有什么上班时间不准聊天、不准打马吊、不准干私活之类,让手下人叫苦连天。
沈默也很不适应,尤其是每次有点什么事要请假的时候,都要面对高拱那张黑脸,就算最后被批准了,心情也会变得很糟。
不过今儿跟高拱一说,他竟然没有摆臭脸,而是一脸感慨道:“当年我初入翰林院,因为是北方人,又是一口河南话,时常被其他人取笑,多亏赵前辈处处维护我,这才让我在翰林院里立足,后来还教了我很多东西 直到如今,他也是我一直效仿的对象。”
沈默默然。没想到他俩之间还有些渊源呢。
便又听高拱道:“这次他被严党的人设计下台,我却爱莫能助,现在他要走了,我连送送都不能,心里实在是愧疚”
沈默知道。他是代表裕王的,自然不能出面相送,以免给裕王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便轻声道:“赵部堂会理解的
“去吧,去送送赵大人,再帮我转送一份礼物。”高拱说着起身转到内室,一会儿出来后,手里捧着个酒坛子道:“把这个给他,他便明白我什么意思了。”
沈默看看那酒坛,上面没有任何标记,也不知是什么酒,只好接过来,点点头道:“您放心吧,我会送到的。”
便拎着那坛子酒出去,和三尺去置办了些礼品。就往铁扣胡同里的赵贞吉家去了。
那条胡同远离城中心,几乎都靠近城墙根了”明代的京城,虽然不如汉唐那般壁垒森严,不同阶层分城居住,却也有其分布规律。大体是以紫禁城为核心,住的越靠里的就越是权贵,住的越靠外的就越贫贱,像赵尚书这样,都住在外城墙根下了,绝对是个例中的个例。
轿子到了胡同外,便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那胡同太窄了,根本进不去。沈默只好下了轿,三尺拎着礼物在头前开路,领着他进了胡同。前日一场大雨,让地上的土道泥泞不堪,胡同里的居民便隔些砖头落脚。好有个进出的路。
三尺一边走一边道:“大人,您踩好了砖头,有些地方是要跳的,可千万小心点,”绷便小小跳着前然没有失足,袍子却也被溅起的泥凶要不是三尺来过一次,沈默绝对会以为他领错道了小这哪是堂堂部堂住的地方?虽然说国家财政紧张,京官发不下薪来,部堂们都带头只领半俸。但身为礼部尚书,大明的预备阁员,地方上的冰敬炭敬还是不会少的,怎么也不该混到这一步啊。
“也许是为了少惹麻烦、不愿露富?,怀着这份猜测,沈默走到了赵尚书门前。
三尺上前敲门。里面便传来赵贞吉的声音道:“进来吧,门没关。” 三尺一堆门,闪身让沈默进去,便见院子里铺满了席子,席子上摆满了书,赵贞吉正在与一个老家人,一边清点一边装箱,看到沈默进来,他才搁下手中一套《卫藏通志》,笑着招呼他道:“沈大人,你来了。”
“部堂叫我拙言吧。”沈默躬身施礼道:“在您面前。我当不起大人两个字。”
“呵呵,你也别叫我部堂了,老夫如今致仕,早把官位还给皇上了。”赵贞吉笑呵呵道:“叫我大洲吧。”
“还是大洲公吧。”沈默笑道。
“随你便啦。
赵贞吉笑道:“外面没个插脚的地方,还是里面请吧。”
“大州公请。 ”沈默笑道。
两人便进击屋里。跟外面到处是书的拥挤相比,里面的摆设却再寒酸不过了,除了必要的桌椅家具,什么装饰都没有。
看沈默打量屋里。赵贞吉自嘲的笑笑道:“我这也算是“家徒四壁书侵坐,了”为官三十年。唯一的积蓄便是外面那些书,拙言。当官可不要学我哦。”
沈默摇头笑道:“大人这话我不敢芶同,不学您的清廉自守,难道去学那些人贪污受贿吗?”
“呵呵,水至清则无鱼啊,太过清了就讨人嫌了。”脱下官袍的束缚,赵贞吉说话特别坦诚,道:“老夫用这一生,印证了个道理,个。人名节和建功立业,就像鱼与熊掌。是很难兼得的
听到顽固不化的赵老夫子,都承认现实的无奈了,沈默缓缓点头,心中却百味杂陈。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赵贞吉只好自己打破僵局,笑道:“怎么。还带酒来了,莫非要给老夫践行?。
沈默回过神来。将那坛子酒奉到赵贞吉面前道:“这是高祭酒托我送给大洲公的,他说一切都在酒里了。”
“呵呵”这家伙,还神神秘秘的。小,赵贞吉拿过酒坛子小顺手便拍开泥封,一股馥郁的酒香传来,他一闻,笑道:“原来是他们老家的杜康酒。”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沈默笑道:
“原来如此。”
“原先经常跟他一块喝酒,他便总说哪的酒也不如他们河南的杜康,我跟他争,说我们四”才多名酒哩,这家伙便嚷嚷着要给我从家乡带一坛,好镇住我们四川人。”回忆起当日的种种,仿佛就在眼前,赵贞吉摇头笑笑道:“可后来他成了裕王的师傅,便前怕狼后怕虎,把自个封闭起来,谁也不见,谁也不联系,我道他忘了这茬了,想不到还记着呢。”
说着便把两人面前的粗茶到在地上,用开水冲冲茶碗,就往里面倒酒,他动作很猛。自然洒出来不少。
沈默面上浮现一丝苦笑道:“这可是高大人珍藏的
赵贞吉豪爽笑道:“酒嘛,不就是用来喝的。”又去取了一碟花生米,几根脸黄瓜。便跟沈默对酌起来。 赵贞吉呲牙一笑道:“我那婆娘和儿子,一直都在四川老家呆着,无论我在北京还是南京,都没跟在身边。”有人曾问他。你现在都是尚书了,完全有能力把家人接来团聚,为什么要长期两地分居呢?赵贞吉笑笑道:“我这个性子当官,随时都耳能卷铺盖回家,老婆孩子跟着我干什么?还不如在四川老家待着,图个安生呢。”
当时人还笑他杞人忧天,结果那话说了不到半年,赵贞吉就真的罢官了,也不知是料事如神,还是生了张乌鸦嘴。
圣旨一下来,他便与老家人赵安一起收拾行囊,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除了那些书,就啥也没有了,今天打打包,明天就可以开路了。
“老夫一生爱书成痴”赵老夫子有些消沉道:“所发的薪俸除了基本吃穿外。全都用来买书。”
“那些书。是夫州公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吧?”沈默轻声问道。
赵贞吉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不怕你笑话,原先没钱没权,想要书再不得,几十年辛苦下来,也抵不上这几年攒下的多、精、。 说着有此不好意思的笑道!”其中泳有你们司经局的中兰,待会儿你拿回去吧。”
漆默摇头苦笑道:“我是虱子多了不咬,不差您这几本了。”
“怎么,司经局的库房缺书很严重?”赵贞吉吃惊道。
“您不是去借过书吗?”沈默道。
“没去过。”赵贞吉摇头道:“都是从别人手中买到的,只是看着有司经局的印戳,才知道是你们的。
“那就更不用给我了沈默叹口气道:“现在大伙儿就那么个,心理”公家的便宜,谁不占谁是王八蛋。我也真没法较真。”
“是啊”赵贞吉感同身受道:“整个风气不转过来,何谈大明中兴?”
两人对着叹了会儿气,赵贞吉道:“你也看到了,我家里就我跟赵安两个,就算雇两辆大车,也装不下这么多书。小,说着一脸肉痛道:“这可都是些珍本、古本、甚至还有孤本,我可得给它们找个好人家,不然可真是暴珍天物了
沈默笑笑道:“大可不必,您没听说过“大运河快递行,吗?”
“是干什么的?”赵贞吉问道。
“他们是漕帮成立的,专营商旅运输业务。分部已经遍布全国了沈默有些自豪的笑道。由不得他不自豪,当初跟马五爷合伙成立的车马行,随着市舶司的兴盛。也跟着兴旺发达起来。七年下来,分号已经开到全国两京十一个省。从业人员十几万人,并顺势整合了全国的漕帮、沙帮、船帮,形成一股强大的隐形势力。
当然,没人知道他家在其中占了一半的股份。
听了沈默的提议,赵贞吉颇为意动,但寻思了一会儿,却又摇头道:“还是算了吧,我就带一车回去,其余的拜托你送给国子监吧。”
“为何?。沈默轻声问道。
赵贞吉叹息道:“那些书,都是用下面人奉上的冰敬、炭敬买的,是受贿所得,我千里迢迢拿回去,又该如何处置?是摆着,还是藏着”里都不能安生了,哪里还是宝贝,不过一块心病而已。小
沈默又劝了几句,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说什么了。
赵贞吉看看他道:“那些书来路不正,我就不送你了,送你一本我用自己的钱买的吧。”说着起身。拿个用红绸包着的匣子,送到沈默面前,笑道:“其实这本来路也不正,是禁书。”
沈默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金瓶梅,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心枰忤跳着,打开红绸布,一看是个木匣子,再打开匣子,便见里面静静躺着一般泛黄的书籍,上面只有两个字道《孟子》。
沈默不禁大失所望,心说您老不会是中了谁的掉包计了吧?
“翻开看看”。赵贞吉看懂了他的表情,笑笑道:“看看扉
。
沈默轻轻掀开扉页,便见上面印着一行字道:“钱塘书局绍兴三年印”这才低呼一声道:“宋本的?。
“不错赵贞吉压低声音道:“你拿回去看看,跟现行的《孟子》比一比,就会发现,现本的书中,足足少了八十五段!,小
沈默已经是个地道的大明人了。自然知道在本朝,孟子先生是不受待见的,,其实比起总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说话的孔子来,孟柯同志就是个以民为本的大愤青,当然不能讨得统治者的欢心。
孔子的许多话,都是直接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的,比如最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名言,历代统治者都是见之如见爹娘,那叫一个心领袖会啊,绝对的身体力行、照此执行、坚定不移。
又比如,“其为人也孝悦。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简单说。就是人要是孝顺就不会犯上作乱,一句话便奠定了历代皇朝以孝治天下的基调。
再比如“事君,敬其事,而后食其禄。之类,那就是教导臣子们要多奉献、少索取,更是让统治者们爽得不能自己,一直传到几百年后,甚至连外国人都奉为主桌。一个叫山姆的大叔,便用他们那的方言,翻译这句道:“别问国家给了你什么,先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论他们文化程度高低,兴趣志向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大家都爱孔夫子!
本来写了好多,结果回家后打开邮箱,却没找到稿子,不知怎么弄得,只好从头重写,唉”
第五二三章以民为本
900677378第五二三章以民为本
一8。白由一
上一章应该是五二二,改不了了,1
与端庄稳重。符合统治者品味的孔夫子相比,孟柯兄就是个人见人恶的大愤青,据说朱元樟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小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其实哪里是敬仰,不过是孔子说了他爱听的话,其实哪里是厌恶,不过是孟子说了他害怕的话罢了。
打开原版的《孟子》看看他老人家的言论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不用解释,对唯我独尊的皇帝来说,什么时候都是他自己最重要,如何接受这种说法?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小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好么,只要我对你不好,你就视我如仇寇?真是反了天了。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人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靠,弑君?联没看错吧,老孟,你还有行么不敢说?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呜呀呀!来人呐,把这个姓孟的抓起来,联要诛他九族,不,十族,一百八十族!!!
万幸的是,老孟已经作古两千年了,连骨头都找不到了,所以历代皇帝才没法怎么着他。而且诸位大佬虽然心里不爽,却碍着孟子亚圣的地位,勉强忍耐这些无比刺耳的言论。胸襟开阔,深谋远虑如唐太宗者,还以《孟子》为诫,写了《贞观政要》,警示自身与后代。
他对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唉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魏征对他说:“臣闻古语云:“君小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也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所以说“孟子之道,以民为本;恪守躬行,四海咸服;国泰民安,贞观之治”
但轮到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孟子老兄终于遭报应了。朱皇帝在当皇帝前,曾经放过牛、当过和尚,然后造反起家。没有文化、没有敬畏,对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他不像之前的皇帝,能买亚圣的帐。
公里公道说。朱元璋是历代帝君中,最为老百姓着想的一位皇帝,没有之一。但他受自己的知识层面所限,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哲学思想 他不知道。真正的哲学是对真理的阐述,哲学可以被消灭,真理却永恒存在。所以他天真的以为,只要借助世俗皇权,将孟子的印记磨灭,便可以消灭1水可覆舟,的可怕现象。于是,他便做出了好比掩耳盗铃的可笑行为,
洪武二年,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句时,认为此话大逆不道,愤愤说:“这话是教唆学习的人不要将君命放在眼里!,便仔细阅读孟子一书,发现了那些极其反动的言论,朱元璋怒不可遏,恨得牙根痒痒道:“如果这老小小子活到今天,落到我的手里,不扒了他的皮才怪!”于是下诏去掉孟柯配享的待遇,把他从孔幕中赶出去!同时在诏书中严令,如有劝谏者,以大不敬论处,并且让金吾卫当场射杀。
圣旨一下,满朝文武登时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便一面缓住朱元璋,一面各尽所能,改变皇帝的想法。
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在午门前跪谏,时刑部尚书钱唐袒露着前胸,用车拉着棺材入大内死谏,当场中了一箭,但钱唐依然大声道:“臣我能够为维护孟子的名誉而死。就是死了也光荣!”朱元璋终于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也被士子们无惧生死的气势,不敢同时与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于是命太医为钱唐医治箭伤。
见皇帝态度出现动摇,大臣们纷纷上本,请求改变旨意,钦天监也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这给了朱皇帝台阶下,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后几年相安无事,大伙也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只当皇帝发了次神经。可谁也没料到的是,朱皇帝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朱元璋压根没忘记对孟子的帐恨,只不过他在杀大臣,杀王公、杀武将、杀勋旧、杀官员,杀得不亦乐乎,没工夫理会已经作了古的孟柯老先生。
但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朱皇帝环顾左右,发现已经杀无可杀了,群臣匍匐在脚下,他的喘息。一才沮,山河都瑟瑟发抖。不禁志得意满,觉着纹下没有自民叶洞一讨的敌人了。于是干脆颁下圣旨。直接取饰《孟子》这本书 任何阅读、讲授、传播、印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不仅会被依法取饰,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大臣们说,不行啊。您最推崇的朱圣人,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您也早颁下圣旨,将四书定为天下读书人的唯一般材。这事儿可不能出尔反尔啊,不然就是陛下的英明,否定朱圣人的正确,对天下臣子和读书人来说,都是很严重的。
朱元璋一听,觉着也有些道理,便一拍脑袋发话了。出个删节版吧,便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句子,统统删掉了,整出一本阉割版的《孟子》,在全国范围发行,作为士子们的指定教科
。
更是严禁各级考试,不准超出教科书范围。谁要敢用禁句冉题。哼哼,后果你知道的,,
在大臣们不懈的斗争下,到正德年间,禁锢已经渐渐松动,连皇帝都不把这个当回事儿了,只是碍于祖制,还一直用《孟子节本》作教科书罢了。
不过轮到嘉靖当皇帝的时候,他得位不正,处处高举太祖爷的大旗1对孟子的态度也无比严厉起来,将网有抬头的卫道士打压下去,所以近二十年的读书人,鲜有知道《孟子》还有完整无删节版的,是以当赵贞吉才会献宝似的将那本宋版《孟子》拿出来。
沈默虽然早就在唐顺之那里捻熟了孟子全文,但此刻的惊讶却全不是装出来的 他不知道向来道学的赵老夫子,为什么会把这本禁书拿给自己?
赵贞吉却以为沈默是少见多怪,便低声道:“这个书在正德年间,其实是可以买到的,只走到了近几十年。锦衣卫查禁的严,寻常人见不到了。”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大洲公,您给我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让我收藏吧?”
“当然不是。”赵贞吉摇头道:“书是用来看的,藏着喂蠢虫吗
“这个沈默不知该怎么说了,想了好一会才,才吞吞吐吐道:“您不是最注重道统的吗?怎么让我着 “禁书,呢?”您最注重道统,就是“卫道士,的委婉说法。
“什么是道统?孔孟之道也!”赵贞吉正色道:“身为儒家子弟,精研《孟子全篇》,就是恪守道统!”
“那祖制况”沈默轻声问道。
“祖制?”赵贞吉的表情一下黯然起来,沉默良久才缓缓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吾取道统而舍祖制。”说着抬起头来。面色深沉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国家是怎么了?为何我殃殃天朝,内忧外患连绵不绝;天灾人祸层出不穷,看似强大,实则中干,连小小的偻寇也对件不了,连自己的百姓也无法养活。我相信,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岔子。”
沈默缓缓点头,听赵贞吉继续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们这些当官儿的出了问题,,地方上的官员,只知道横征暴敛、鱼肉百姓1京城里的官儿们。只知道党同伐异,争权夺利,整个官场乌烟彝气,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国家焉能不出乱子?”
“难道我们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错了吗?”赵贞吉缓缓摇头,坚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经传承两千年了,历史早已证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来治世,乃至盛世”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会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学生没学好。”
沈默点点头,他不禁要对赵老夫子刮目相看了。这才是真正的卫
。小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小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小一一,一
“后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儒学又叫孔孟之道,因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统,孔不能离开孟,孟也不能离开孔,一旦分开,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学了!”赵贞吉的声音逐渐洪亮起来,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传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为本,两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会驾驻臣民,国家没有秩序,君主没有权威。是会出乱子的;不懂为何要,以民为本”就会视黎民为随意践踏的草芥,国家更会出乱子的!”
“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国子监早晚是你的。”赵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托你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觉着真有道理的话,希望你能对太学生们讲一讲,哪怕不直接说,只是潜移默化,也是功德无量的。
说着又一抱拳道:“如果将来你掌权,还是该好好听听孟夫子的教诲,有点敬畏之心,这官儿当得”工到哪安;懂的爱惜人民小不管做什么。都能问心天愧只
沈默闻言深深鞠躬道:“学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赵贞吉扶他起身,有些动情道:“许许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么了。我虽致仕,但并不打算回老家,而会在各地讲学,宣讲孟子的精言大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