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从前的木,价值不菲,如今一般人家,也用上了煤球炉子,大户人家,更是有烧煤的壁炉,煤炉用起来方便,煤炭的价格便宜,数量也多,城北的水码头,每天都有不少的船只停靠,船上装着的,都是从州那边运过来的黑煤。
腊月里下雪,天气寒冷,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那些运煤船就开不过来了,不过城北、通州的几个煤场,都早就储存了大量的煤炭,这会儿一车车地往城里运送,倒也不耽搁事儿。
特别是通州边,虽然距离城里还有点距离,不过这儿靠近运河,平常就是货物中转之地,突然天降大雪,京城里对御寒的商品需求肯定旺盛,通州的货舱里,不仅有州的煤,还有华夏精作坊开发出来的新式取暖炉子,辽东来的珍贵皮毛,这些个东西,就能依托刚刚建成的京通路运往京城。
京通路本来就有良好的底子,修:起来就比较快,加上人手充足,分段同时施工,赶在年前就建了,按照李彦的说法是双向四车道,加人行道的“小马路”,放在后世,也就比两车道的村级公路好一点,相当于乡镇级的。
不过在这时代京通路经算是一条大路,关键是平整、结实,特别是乘坐马车的时候,不会给颠着,马路刚刚建成启用的时候李彦特地搞了个启用剪彩仪式,并坐四轮马车上,同士绅的代表起跑了两圈,感觉非常平稳。
天降大雪。河流封冻。别地路也给冰雪覆盖算清理出来。也坑坑洼洼地。无法。行车。等到天气转好。冰雪融化面变得潮湿、泥泞。行车、行走都会变得极其困难。
而对商人来说多数人都极其讨厌下雪地天气。下一次雪有很长地时间。难于通行。
京通路也不免给冰雪覆盖过看到雪花地时候。李彦就下了命令。让保持路面地可通行状态。组织人手清扫路面积雪。
京通路刚刚通车。沿线地工程营尚未全部转进。这会儿下达紧急动员令。立刻组织人手上路。清扫积雪。更重要地还是不让冰雪积累下来。影响通行。
雪下得很大。几个工程营就按照旗和哨。分路段包干。轮流上阵。不停清扫。不让雪花沉积。
或许是动员到位、组织有力。京通路奇迹般地没有给大雪覆盖。有那么几个胆大地商人。本来只是抱着侥幸地想法。使者装了两车东西运往京城。没想到京通路虽然也受到风雪地影响。路面比较滑。马车也不可能像平常那样疾驰。总算还能通行。可以将通州地东西运到京里。
“上面那些王八蛋,不知道收了多少银子,就知道逼着咱拼死干活,让那些个奸商去发横财,”一队扫雪的工程营兵丁刚刚结束轮换,蜷缩在路旁不远处的营房里,屋子中央也有一只煤球炉,十几个人都围在那里,炉子上的铁锅咕噜咕噜作响,有人忍不住就噎了口唾沫。
“那些车上,也不知道装了什么,这么大的风雪,还要赶着往京里送。”有人看了一眼门口,门都关着,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他们说的还是刚才轮班的时候,看到一溜十几辆运货的大马车,就从他们清理出来的大马路上,走向了京城。
“没看到车上有泰昌号的旗子吗?那都是给有钱人用的玩意!”有人酸溜溜地说道。
“这一趟车,估计能赚几十两银子!”
“几十两?”有人不屑地发出笑声:“泰昌号的东西,几十两也就能一两样,这十几大车啊,俺看起码能值几千两!”
“几千两?”刚才说话的人似乎给镇住了,他在心里算了算,他们拼死拼活做一个月,也就能拿到二三两银子一个月,几千两的话,可能他这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
屋里陷入一片沉默,过了会,有人叹了口气:“这世道啊,都是有钱人的天下,咱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那还能怎么样?”有人接着说道:“只
得起饭就行啦!”
“你就不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先前那个声音说道。
“想,可能么?”
“谁说不可能?看到刚才领人送东西的那个头领没,脖子上都围着貂皮呢,那玩意可贵了,那家伙本来也跟咱们一样,就是个旗兵,为啥那么阔气?还管着咱们的吃食?还不是因为当了兵,跟着清君侧,立下了功劳?”那人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低,他们中间好几个都是京营的兵,或者是北直隶卫所的,天子脚下,皇城跟前,对这种事情,向来比较敏感。
“那又什么办法,谁让咱们没碰上呢?”
“那可说不定!”有低低笑了笑:“反正,做这个什么工程兵,是没有啥意思的,就一辈子吃糠噎菜,只有做了战兵才有希望,听说咱家将军就快从讲武堂出来了,到时候咱们还得跟着将军,才能有富贵,才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几句话说得大家的心思活泛起来,倒是先前给几千两银子的数字给震住的有些不以为然:“咱也不是没当过旗兵,可是谁能吃饱过?咱们又不是将军家里的家丁,哪里能够吃得饱?”
“要俺说,这些倒是能够吃饱肚子!”
“话也不能这么说!”那人有些恼怒:皱了皱眉头,强笑着说道:“做将军的手下,总有机会成为家丁的,做工程兵那可是一点前途没有了。”
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然有个粗豪的嗓子大声道:“管那么多干什么,赶紧吃肉吧!”
说着就揭开锅,屋里顿时火起来,锅里咕噜咕噜冒着热汽,闻着也挺香。
让工程营紧急动员的同时,李彦也让人准备了御寒的衣物,而且临时加餐,算是安定人心。
锅里煮的是土豆炖肉,经过几年的推广,土豆在北方的种植已经比较普遍,虽然说经过初期炒得价格比较高的阶段以后,土豆就已经慢慢走下神坛。不过还是有不小的市场,也有很多人发现种植土豆的好处,不挑地,而且产量也不多。
土豆这会儿已经属于价格比较低廉的蔬菜,相对来说,又比较容易保存,烹制简单,是复辽军中供应比较多的蔬菜种类之一。
肉是一片带皮、带骨头的肋条,刚一开锅,十几双筷子伸进去,里面的肉很快就给吃光了。
最好的就是带皮的那一块肉,油水足,刚从锅里夹出来,还很烫嘴,烫得直抽气,也呼哧呼哧把肉给吃了。
抢到带骨头的,也不会吃亏,骨头嚼一嚼,也觉得香。
土豆炖肉,是这些工程兵时常能够吃上的,油汪汪的猪肉,面面的土豆,吃起来很过瘾,一大锅的土豆炖肉,一会儿就给捞得干干净净,再加点粉条白菜烧一烧,每人还能分到半碗,就着玉米窝窝头吃下去,能饱个半天不觉得肚子饿。
今天还额外送了点酒过来,吃饱了肚子,再喝点酒,身子暖洋洋的,也觉得还要扫路,是多么辛苦的事情。
先前说话的那个人本想趁着热闹的时机,再鼓动鼓动,这回却有更多人不以为然,都觉得现在这情况还算不错,至少不像从前那样,每天都能吃饱肚子,每个月还能领二两银子,这可是从前很难想象的事情。
这么想想,做个工程兵似乎也挺好的。
“妈的,这些个废物,吃了两块肉,就变得死心塌地了!”营帐背后的暗处,藏着两三个人,他们此前都曾是京营将领的家丁,虽然并不是一个将领手下的,随着京营的整编,裁汰下来的他们给打乱后编进工程营,从而能够碰到一起。
这些人身为亲兵、家丁,原来在军中的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属于享受特权的那一种,在编进工程营以后,就要跟其他人一样干活,享受一样的待遇。
对于很多卫所兵来说,工程营的待遇确实要比原来的好一些,不过对这些亲兵来说,却可能有所下降,而又要干很多体力活,都会有些不满。
“将军那边已经传话过来,等他从讲武堂学成以后出来,还要让咱们回去,复辽军这边,实在是呆不下去啦!”有人在黑暗中沉声说道,旁边的人也都点了点头。
“将军说,这事儿得悄悄地做,不能让那些人知道了,就会针对咱们;等将军出来,就名正言顺,谁也不能阻拦!”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多联络些人,到时候一同投奔将军!”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五三回 变局
面风雪交加,京东一处庄园里头,屋子里烧着壁炉,,几个衣着华贵,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凑在一起侃侃而谈。
京畿多豪强、富户,虽然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多风流、奢靡,看上去更加繁华、兴盛,不过要说到富豪,北地未必差过南方。
南方人喜欢享受,而北地的富豪,虽然同样追求享受,却不会像南方的富户那样,将奢靡风流,都摆在市井外面。北地的富豪,财富藏在宅子深处,换成金银珠宝,还有田地,财力却不比任何人弱。
南方人喜欢做生意,而北方的很多有钱人则喜欢买地,虽然不管南方北方的有钱人都喜欢买地,不过南方人通常会拿一部分钱出来做买卖,北方的豪强,却总是巧取豪夺,让名下的田地变得越来越多。
“侯爷,这外面都传说朝中那个主事的李三娃,准备让天下的田地一样交税,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情?”这些日子,京畿一带的地主豪强,私下里的走动多了,大家都在谨慎而热心地议论来年的几件大事,各种各样的消息到处都是,也不知道哪一条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
东平侯王升现可谓炙手可热,一方面,他是天启皇帝母后的兄弟,也是俗称的国舅爷,谁都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最重亲情,借着政变之后,客氏和魏忠贤死掉以后的空白,给李彦安排着见过几次皇帝以后,王升成功和朱由校搭上了关系,现在过几天就要进宫一次,京城上下可谓人人侧目。
此外,王升的儿子王国兴,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表兄弟王国兴,如今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这身份本来也没什么,不过他还是内阁九巨头之一,这就显得极不寻常了。
说起来明一代对亲贵、勋戚的防极为严格,除了王朝的早期,以后的勋戚都是不能参政的能做官,只能安心做个富家翁。
虽然朝廷待勋戚也是极为厚的,封赏都比较实在,金银田地总不会少,每年内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封赏花掉了。
不过勋戚因为地位特殊,些其他想法也很正常算不想别的,也会关心现在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害。
像王国兴这以勋戚地身份跻身内阁。成为朝中举足轻重地重臣之一。这显然会引起朝野上下地严重关注。
王升抬眼看了客座几位勋贵一眼常大家倒是很少来往。毕竟朝廷地规矩在那里过自从复辽军发动政变。灭了阉党以后始推行什么新政。对他们这些勋贵地限制就少了很多。
前不久。华夏报上还说什么“自由”、“平等”地权利。虽然说听上去挺不可思议地。不过要能确实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
王升笑眯眯说了一句:“朝中地事情。不是咱们该关心地。本侯也什么都不知道。”
“侯爷。这可关系到庄子上地进项。再说了。让咱们跟泥腿子一块儿交税。岂不是没了高下贵贱?”有人见王升不肯松口。便鼓足勇气将话头给揭开了。
王升不悦地看了那人一眼:“本侯倒是听人说过一句话。所谓高下贵贱。无非就是钱多钱少地问题。真要是有钱了。住地是大房子。吃地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出门能做精致地四轮马车。这便是高贵。”
“啧啧,这话说得实在……”有人笑着说道,所谓富贵,说来说去,也是这些东西。
“要是没钱,住的是土屋,吃糠噎菜、衣不蔽体,那就是贱了……”
“所以啊,这税交得越多的人,就是钱挣得多,也就越尊贵,你要不想跟佃农交同样的税,那就多交一点,”王升笑着说道。
刚才还纷纷出声符合的众勋贵这会儿都傻眼了:“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
“历来士绅不纳粮,这是成例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的土地都是皇上赐封的,朝廷凭什么征税?”
……
王升微微闭着眼睛,虽然作为国舅,现在看起来很风光,不过从光宗开始,就不受万历皇帝待见,朱由校在登基之前,王升这个国舅都没啥得到什么,朱由校登基以后,又宠幸客氏、魏忠贤,他还是没能得到什么。
也是在那个时候,王国兴开始跟着李彦出关征辽,半年前发动兵变,杀了魏忠贤和客氏,他这个国舅才变得像模像样。
王升有些不耐地扫了一眼这些聒噪的勋贵,要
人的眼力可真的是很差,明明王国兴跟李彦是同一阵有李彦,哪里可能有王国兴进入内阁?偏偏这些人只看到王国兴进了内阁,权势很大,还到这里来,在他面前说李彦那一派政策的不是,真是活腻味了。
“还有传闻说,李三娃将内库并入节慎库,要取消对皇族、勋贵的封赏呢!”有人语气很不爽地说道:“这个李三娃,真不知道要做什么。”
王升皱了皱眉头,这些日子,他是听到很多流言,虽然说是流言,不过以他对李彦那一派的了解,有些事情真的很有可能,所谓空穴不来风,从新政以来的一些做法中,就能看到一些趋势来。
“诸位,这些都不过是谣言罢了!”王升见自己不能继续保持沉默,连忙开口说道:“再说朝廷要修路、开河,等运河与京津马路贯通,咱们做什么不能发财?就算真的收点税,换来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这事儿,本侯还真的愿意。”
话虽这么说,不过一直嫌弃道路情况不好的勋贵们,这时候却有些不以为然。
看着镇抚司整出来的一条条情报,大家的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刘文炳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嘿嘿嘿,这年头,有想法的人看上去很多啊!”
“大人曾经说过,变革的年,最容易成就一番事业,自然也容易造成某些人内心的野望,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咱们也不是没有准备,”申湛然现在是李彦身边主要的谋士,相比较石柱国、包有才等人专心运筹某一方面,申湛然更擅长分析和出谋划策。
李彦微微点了点头:“下面这些异动,前也曾有所预料,遣往辽东的都是新编的营哨,京城附近,我们能够控制的精锐军队,已经有两万余人,加上正在整编中的新军,以及津一带的厂卫营,可以集中五万兵力,除非我们内部发生分裂,不然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击败我们。”
复辽军自上而下,战术、装备训练都是同样的标准,这次整编新军,就是将老兵派出去,很快复制出一支同样建置的新军出来。
率先整编的京营、亲军卫,十万兵额,整编出来三四个营,已经陆续给调遣开往辽西,通过这种调动,一边继续操练,虽然不见得能够派上战场,不过辽西毕竟距离前线更近,总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战争的气息,并逐步适应,要比单在京畿操练更有价值。
而现在还留京畿附近操练的新军,只有很少部分是原来京营的士兵,可以说基本没有,通州的新军,就是河间府那边卫所挑选出来的兵员,同京厂卫营里兵员,还有招募的兵员混编而成的。
军中各营哨异地驻,如何操作,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有章程,王国兴、刘文炳、包有才等人配合得也相当出色。将一部分军队调出关外,换回来嫡系的复辽军,又用相对更容易掌握的新军,充实京畿附近的防务,至少在军队方面,李彦并没有什么担心,只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军队能够解决的。李彦虽然认为复辽军不怕任何敌人,任何军队都无法击败复辽军,但也并不能反过来就说复辽军可以击败任何敌人,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以复辽军这点兵力,到处扑火,那就会疲于奔命了。
“几个工程营、河工营、运输营、屯垦营那边,都有人在暗中活动,不过效果并不好,按照之前的整编安排,那些将领的家丁亲兵素质较好,多给挑进了新军操练,现在都已经给调往辽西,在那边,想必不会有什么事情。给安排进各类后勤营哨的,多数原本就不受待见,现在能够吃饱、睡好,还能按时领到工钱,比从前的境况好了不知多少,自然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包有才作为情报官,对军中的情况掌握得很清楚,何况这些事情进行得就不怎么隐秘。
“那些胡乱蹦的,多数是一些中下级军官的狐朋狗党,有的原来就是街上的混混,混在军中挂个名,没想到都给咱们给整编了,这会儿就想着胡乱折腾……”
现实的情况错综复杂,虽然李彦希望革新能够让大家都享到好处,不过这显然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依然会有很多人对新政不满。而现在看来,一旦出现机会,这些不满者就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反扑。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五四回 粮荒
冰封,万里雪飘,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京城内茫茫的一片,即便工程营竭力维护,京通路尚能维持通行,却也因为天寒地冻,而变得极为难走。
或许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京城的物价开始变得极为敏感,有些米铺在下雪的次日,即已经挂出歇业的牌子,关门打烊;京城的米行、煤行,这个时候是人最多的时候,几个大铺子一关门,小铺子里的存货很快就给抢购一空。
一开始,还能有通州那边的货物通过京通路往京里输送,不过随着风雪天气的持续,京通路的通行也越来越困难,到了后来,完全是杯水车薪,京城的物价,也就一涨再涨,米价已经叫到之前的七八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突如其来的大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而且让京城的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多米铺门口,已经排起很长的队伍,而米铺却已经挂出无粮可卖的牌子。
“粮荒”发生的同时,底下却有一股暗流涌动,各种各样的流言风起云涌,有说北边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现在就轮到京城和北直隶地方上了;还有说辽东也下了大雪,结果不怕严寒和大雪的建奴突然发动进攻,结果偷袭成功,将几十万冻僵了的复辽军全部给灭了……
总而言之,各种样的谣言突然之间就冒了出来,若是不了解情况的,乍听之下,很容易给唬住。
“滋味馆旗下的铺子,已经部打烊,不再对外经营,将粮食都搜集起来,限量卖给家中无粮的居民!”夏熙脸色严峻地向李彦说起京城现在的局面:“工部、兵部的粮仓,并没有什么余粮别是前段时间整兵、屯田、修河治水直都在消耗库存粮,本来指着京津之间的粮道畅通,如今却有些跟不上了。”
李彦微微皱皱眉头:“这雪才下了三四天,居民家中就已经无粮可吃了?”
雪落之初李彦并没有想到情况变得如此糟糕,而且恶化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其实在辽南,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风雪过辽南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原本并不及京城和京畿一带,就算是现在,在规模上还是要差很多。
辽南一直对外买粮出工业品的同时,从山东、南方、朝鲜和日本购进大量的粮食,加上属于战区,粮食属于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平常就注意囤积和调配,这件事经由郑书之手操办辽南、东江以及后来的辽西广建粮仓,一直能够保证正常供应怕是大雪封山。
要起来。辽南粮食供应地紧张程度远超过京畿。让李彦没有想到地是过才刚刚下了三四天雪。京城市场上地粮食价格。就已经飞涨到一个极为惊人地地步。
从夏熙分析。还有镇抚司搜集地信息中可以看到。很多京城比较大地米行。在下雪之初。就已经关门打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李彦拿手指点了点卷宗:“囤积居奇?”
话说在这个时代。就是普通人家。都会有一个粮仓。种田地要为自个儿留下够吃一年地粮食。那些城里地市民。就算存不了那么多。也会弄只米缸。一缸米也能吃上月余。至于大户人家。粮仓里地粮食那是吃都吃不完地。
所以才有“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地诗句。
夏熙微微点了点头:“下官已经去过京城地米粮社。京城地粮食大多从南方运来。不过南方地粮食通常只能运到通州。然后就是京城这边地米商接受。京里地铺子。多数是本地豪强在经营。除了不多地几家。多数跟华夏系、辽南没什么生意往来。都说拿不出粮食来。
”
夏熙脸色也很难看,华夏系及相熟的粮商,此前经营的重点还是在辽东,以确保那边的粮食需求,京城这边的粮商本来就是土霸王,也就没跟他们展开直接的竞争,没想到这个时候,却出了问题。
“这场雪,不知道会下多久?”李彦走到窗边,窗上装着玻璃工场出产的透明玻璃,与纸窗相比,不仅挡风的效果更好,屋里的光线也更充分,站在屋里,也能看到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
虽然说工场还不能生产出品质最佳的大块平板玻璃,不过这种传统的雕花窗棂,工匠们倒是能够用小块的玻璃,镶嵌出完美的效果,比之后世通透的玻璃窗,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即便玻璃工场已经通过
会将玻璃的生产技术向几个商家授权,已经有几个工产品质不同的玻璃,毕竟生产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不足,产量不高,玻璃还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李彦也就在自己常常议事的这个房间装了几扇窗子,倒是京城有几家富户,买了很多玻璃,说是要打造地上的“水晶宫”,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年前怕是建不好了。
“谁也不知道这雪能够下多久,”夏熙顺着李彦的目光,首先看到的是那扇透光特别好的玻璃窗,然后才是外面的飞雪天。看到镶嵌了玻璃的窗户,刚才还觉得头痛的夏熙顿时精神一振,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房中的摆设,发现很多都是这些年出现的“新玩意”,而这些新玩意的出现,差不多都和李彦有关,并且都有着让人惊叹的优越之处。
夏熙很早就开始认识李彦,几乎看着李彦从一无所有,开创出如今的局面,如果要说个人财产,富可敌国,恐怕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华夏工场掌握的产业和技术,曾经支撑起复辽军,辽战,而在夏熙看来,这些产业和技术也足够支撑起整个大明。
“其实这雪会下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心里认为雪会下多久,”夏熙头脑突然清晰起来:“要是大家觉得雪会下很久,哪怕现在开始就不再下雪,一连三天都不下雪,人们还是会觉得,可能明天又会下雪,还会下很长很长的时间。”
“夏熙你倒是说起哲理来了,”李彦回头笑了笑:“不过你说得很对,关键是预期,这才下了两三天的雪,家里没有隔夜粮食的穷人虽然不少,不过这些人本来就买不起粮食,现在大家都急着买粮食,既然有钱买粮,家里两三天的粮食总归还是有的,看来他们都觉得这雪会下很久,所以才会急着买粮。”
“为什么他们会要下很久呢?”李彦转过头去,继续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飞雪,脸色渐渐变冷。
夏熙看了一眼站在旁边包有才,如果说市面上的情况,是他需要掌握的,那么李彦现在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就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商业问题了。
“镇抚司查出,大米行在第一时间关门以后,还派出家丁仆役去别家营业的米粮铺子抢购粮食,市面上粮食紧张,一方面是很多粮食都给这些人收走了;另外,他们不仅卖粮,还故意营造出紧张的场面,使得大家都觉得粮食供应紧张,大雪可能会下很久,”包有才缓缓说道,作为情报头子,需要的不仅是打探情报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汇总、挑选和分析,包有才在这方面的才华,无也很突出。
“最值得警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些人还在私下散布流言,更有推波助澜的嫌!”
“是不是让刑部或者顺府那边配合一下,将这些散布流言的小人抓起来?”夏熙道。
李拿眼角的余光看了夏熙一眼,夏熙之前毕竟还只是个商人,这个想法无就太软弱了一些。
李彦嘴渐渐露出一丝残酷的笑意,抬起手抚着冰冷的窗棂,冷冷笑道:“有个伟人曾经说过,变革都是要流血的,本官曾经想要避免,如今看来,那是不现实的,若是一味纵容,倒可能使得情况不断恶化,以致要流更多的血。”
“或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那些潜在暗处的破坏者,不要轻易露出头来!”
“大人是说……”夏熙愕然看着李彦,在他的印象中,李彦一直都是在倡导和平解决争端,为此创造出很多新的做法,此刻却能从李彦的话里,听到一丝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说不得,本官也要跋扈一次了,”李彦微微一笑,道:“锦衣卫的职权,依然还有缉拿图谋造反、颠覆大明者,这些底下传播谣言者,居心叵测,似乎已经足够量刑了吧?”
夏熙苦笑着摇了摇头,京城米粮价格飞涨,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奸商囤积居奇,不过正想包有才所说的那样,这其中也有某些人推波助澜的缘故。
几日前,有人故意传播流言,说李彦想要对天下士绅征税,那也是有心人在幕后操纵。
那次共和社核心成员会议,李彦还打算用温和的方法来解决,此时终于决定不再忍耐,做出全面反击。
“包有才,抓人吧……”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五五回 屠刀
启六年腊月,北方连降大雪,京城物价飞涨,李彦提期,要在京城实行戒严,对米粮限量供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内阁通过了这个提议。
然而,让孙承宗、叶向高等人没有料到的是,李彦将“紧急状况”下的权限用到最大,连夜调兵京城,不但查封多家米铺,而且锦衣卫的缇骑也再次出动,抓了许多人,说是“散步谣言,危害国家安全”。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想到李彦控制着五军都督府、兵部、锦衣卫等强力机构,要不是当初孙承宗等人小心,甚至还会包括刑部。虽然现在李彦不能通过刑部抓人,不过军队和锦衣卫镇抚司却像两把利剑,让任何心怀叵测者胆颤心惊。
实际上,锦衣卫和新整编的京师三大营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将暴力破坏的范围无限延展,只不过他们的动作雷霆万钧,一夜之间,京城七大米行全部被封,旗下各家米店的掌柜,还有米行的幕后老板,都给抓了起来。
镇抚司抓人,沿袭锦衣卫一贯的风格,不管证据,也不讲道理,首先抓起来再说。
虽然李彦并不;做这种有违他所倡导的“法治”,不过大家都不遵守法制,却用法制将自己捆绑起来,要来个“君子之战”,这显然是找虐。而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暗流涌动,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总会按照他所设计的那样发展。
这次暴风雪中发生的事,就给李彦提了个醒,让他意识到做事情并不能够理想化,暴力和法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对于那些遵法制,没有超出底线的,李彦自然会推崇法制,而对于那些蠢蠢欲动他的友善当做好欺负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客气,就以暴力来对待。
新年之前的这次行动,~封掉几大米行,并且宣布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