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三。就是这次京。咱们的防着魏忠贤那条疯狗发癫。要让他投鼠忌器所以本官会以献捷的名进京。届时。从盖州山海关这边。大致要抽调一个营的兵出来。随同前往。本官可不像孙大人那么好说话。一道假的圣旨就从辽东前线赶回京城。然后就给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李彦冷声道。
石柱国听了李彦的话。虽然预料。却还是感到又担心。又放心。担心的是李彦这一踏出去。不道会走到何种程度。他虽然不像夏熙那样。对于李彦掌握的资源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也知道历史上那些实力军镇尾大不掉的教训。读书人对于军人的防范。从来都是最着意的。李彦虽然也算个读书人。现在也是个实实在在的藩镇。
心的同时。他也到放心。要是李彦真的赤手空拳进京去。虽然勇气可嘉。可前景以预计恐怕也会同杨涟左光斗差不多。深陷牢狱。最好也就是像孙承宗那样。投闲不用。
李彦如强势想来魏忠贤要动他。会比较困难。扳倒魏1希望就大了很多。
只不过。两虎会京师。势必有一龙争虎斗。血雨腥风。也让石柱国担'不已。
倒是宋钟国大声好:“骆已打败了老奴。的兵力随时都能够抽调回来。倒要看看魏阉那个内操是怎么个德。”
钟国一嚷。夏石国纷纷侧目。他们一来就报告警告京城的动向。还没问及辽东的情况。也没敢问。
都知道三路攻辽。说辽西的进挺顺利的。而建奴的主力全都在东线。虽然这些年复辽军传递回来的好消息挺多。但也没见到收复失地。就连李彦也没觉的复辽军能够同建奴主力正面决战。何况是夏熙石柱国等人。
李彦就笑着让包有才介绍了一下辽东目前的战况。听说复辽军已经进入盖州。即将打通辽辽西在路上的通道。夏熙和石柱国都是精神一振。刚才的阴郁气氛不翼而飞。
李彦笑了笑:“军队。是用来对付外敌的。我一说。军队的任务就是保家卫国而不该杀自己人希望这一次。辽军的兵刃上面。也不会沾到华夏子;的鲜血。”
众人都是心中一凛。李彦虽然说轻松。但也表他确实有这个实力。复辽军能够在辽东击败建奴。十万铁军。又岂是魏忠贤那个内操可比的?
“辽东战局。已经到了敌我攻守易势的关键时候。若不是京城形势恶劣。本官也不会急着赶回来。”李彦微微叹了口气痛心疾首地说道:“魏阉掌权。贸然插手前方战事。竟然在要紧时刻撤换辽东战事的最高官员孙大人。所谓临战换将。为兵家大忌。高第一书生尔。从未上过战场。参与兵事。焉能如孙大人般知兵懂兵?我复辽军十余万将士浴血沙场。千辛万苦换来的大好局面。万万不能毁于此时。”
“故而。本官不能不回。也不能站出来。为十万复辽将士请命。吾皇圣明。定然能够明鉴万里。体察我等忠心。”李彦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此进京之局。已经了然于胸。
魏忠贤。一跳梁小丑尔!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零九回 抵京
巡抚毕自严已经是李彦的老相识,毕自严在天津而天津作为辽战饷粮中转之地,对于辽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统筹后勤的一方大员,毕自严对辽战的局势可谓知之甚深,辽东战局这些年来的变化,更是了然于胸。
毕自严最初担任天津巡抚,是从辽沈之战失利以后,临危受命,其时,他的任务不仅是筹饷运粮,还要面对整个辽南沦陷的恶劣情况,后金很可能从海上突袭天津等沿海地区。当是时也,大明上下可谓一片慌乱,束手无策。
到熊廷弼再次出山经略辽东,提出三方布置之策,毕自严也是竭力配合。
也是在那个时候,李彦自请出关,领军一个营,赶赴辽南,一战取金州,再战杀敌数千,立下赫赫战功。
随后,广宁战败,熊廷弼、王化贞在辽西失地千里,辽战似乎到了山穷水尽、从未有过的恶劣境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彦和辽南似乎横空出世,一步一步地,让辽战的格局渐渐发生改变,时至今日,以往处处烽火的辽东,捷报频传,建奴似乎已经驴技穷。
作为后勤方面的主官,毕自严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战场上敌我形势的变化,而是在后勤方面的压力也渐渐变得轻松。
以往,不管是熊廷弼、袁应泰还是王化贞,其辽东战策的实行,都需要庞大的后勤供应,但是在如今的辽东,虽然辽南、东江成功地守住了各自的防线,使得建奴如笼中猛虎,无法出来撒野,但是辽南、东江已经不用天津这边转运粮饷了。
毕自严对其中的缘故洞悉明了,那是因为辽南推行工业生产,以及海上贸易的缘故,毕自严擅于理财,而且思想开明,对于李彦在辽南所作所为,多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他甚至在职权范围内,提供方便;有些,毕自严并不认同,说得过去的,也就容忍了,实在不行地,毕自严也严禁其在天津出现。
毕自严与李彦之间。曾经做过一些书信沟通。一方面。李彦解释了如此做地原因。他将其归结为战区地需要。可以减轻朝廷地负担。以支持辽战进行。另外一方面。李彦又不断来信。叙述辽南发生地一些新现象。动摇毕自严原本地信念。
不管怎么说。辽南和东江自己解决了粮饷地问题。包括辽西在精简兵员。操练两协新军以后。对粮饷地消耗也大幅度下降。而且通过津滦工商业军管地方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地粮饷。这使得毕自严这个天津巡抚地工作突然变得清闲起来。
从天启四年开始。大明就取消了万历末年开始征收地辽饷。在毕自严想来。此举可以减轻百姓身上地负担。有助于改善民生。并恢复生产。
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以及青史留名地有为官员。毕自严曾经细细思考过这几年变化地由来。他发现。首先是复辽军有一个精兵地策略。虽然现辽战涉及到地山海关、辽西、辽南、东江四个镇。总兵力也达到十余万。但是要比之前熊廷弼时代提出地人数精干多了。
其次就是以辽南为核心。整个辽东军镇形成了工矿业、商业兴盛地局面。正是工矿业地兴盛。让小小地辽南可以支撑起一支庞大地常备军。而在此前。辽东地明军只能够依靠种田。而一旦种田。处处可遭到建奴攻击。这才是他们始终被动地重要原因。
想通了这一点。毕自严地目光就集中在李彦这个人身上。
虽然,论官级,李彦不过是辽东巡抚,远不及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孙承宗来得显赫;论年龄,李彦也不过二十出头,可谓年轻得让人嫉妒。
但是,辽东战局能够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面,渐渐扭转,其关键无一不和此人有关,由不得毕自严不注意。
李彦入辽初期,毕自严就对他的三营兵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而全力提供了很多支持,他与辽南地关系,应该说哈市很不错的。
这一次,毕自严接到李彦地拜帖,知道李彦已经秘密抵达天津,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猜到了李彦此次回来的目地,无非是和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关。
在东林与阉党地斗争中,毕自严以不结党自诩,但是在政治理想上,他又更倾向于东林,而站在阉党的对立面。
毕自严拿着手上的拜帖,有关李彦此来的目的,以及他的出现,将会给当前局势带来的变化,迅速在眼前掠过。
毕自严现在很想知道,李彦在这个时候回京,到底想做什么,他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是带着军队回来的?
对于阉党,毕自严非常讨厌,但是,对于武夫篡国,毕自严
醒。
李彦和毕自严见了面,寒暄已毕,很快就从这位与他平级的大员中了解到这种警醒和戒备。
李彦只能苦笑,都什么时候了,魏忠贤都已经刺刀见红了,这些书生都还抱着过去的教条不放,怪不得有句话说得好:教条主义害死人。
“毕大人,本官考过童生,还有个监生的身份,也算是文官,武夫弄国那是肯定不会的,本官在这里,并不排除用兵的可能。要知道,本官不是汪文言,也不是杨涟,本官代表的,是十几万复辽军将士的意念,他们不希望辽东的大好局势,让朝廷中的混乱给破坏了,就好像这一次朝廷在战时突然就换掉了孙大人,要不是我们的将士万众一心,仅仅此事,就可能导致战局的崩溃,那我数万复辽军战士,岂非都是白白牺牲了?”
“当然,本官也可以向毕大人保证,本官虽然带了兵,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魏忠贤不适用暴力,那么本官也不会动用军队,朝堂上的事情,咱们就在朝堂上解决。”李彦笑了笑,有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魏忠贤不守规矩,企图使用暴力,或者破坏规则的话,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手上的军队。
取得毕自严的谅解,对于李彦来说非常重要,毕竟作为天津巡抚,毕自严的手上还有天津三卫,卫所兵虽然废得很,真要打起来,自然不是复辽军的对手,但是也会增添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是协调好比较合适。
以毕自严的立场,李彦做出这样的保证,他是倾向于支持的。
而且,他得知李彦带来的兵马,不过就是一两个哨,一两千人,甚至还觉得少了,以为这样并不足以保护他的人身安全,至少要一两个营才行,这也是朝廷能够许可的。
李彦当然不是只有两个哨,事实上,更多的兵力正在从山海关向京城开进,还有的在州登陆,即便是天津登陆的人数,也不止一两千人,具体的数字,毕自严可能永远都不会清楚。
在和毕自严沟通以后,毕自严就以天津巡抚的身份,转送了李彦以辽东巡抚上奏的捷报,以及进京献捷的奏疏。
奏报进京以后,立刻让魏忠贤给扣了下来,天启皇帝朱由校根本就看不到。
魏忠贤与李彦矛盾已久,当然移宫案的时候,李彦差点就杀了魏忠贤,要不是王安这个老好人,魏忠贤又请出客氏这个护身符,李彦杀了魏忠贤需要付出更加的代价,魏忠贤当时可能就已经死了。
现在想一想,李彦当时要是真的杀了魏忠贤,可能也就没有今日的阉党乱政,但李彦肯定会给朱由校留下不好的印象,并树立王安这个敌人,王安虽然让魏忠贤给做了,那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王安能够让魏忠贤给废掉,并且毫无还手之力,李彦未必就能讨得了好。
如果是那样的话,没有了今日阉党,也不会有今日的李彦,以及辽南的变化,所以李彦仔细想想,也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对魏忠贤来说,当初的记忆刻骨铭心,正是因为那个时候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后来才会拼命地揽权,而这份刻骨铭心当中,李彦无是处在极其重要位置的。
魏忠贤其实一直想干掉李彦,只不过此前还未能掌握朝中的大权,东林党掣肘在旁,当务之急,自然是搞垮东林党,将权力揽在手心。
但是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削弱李彦,不给辽南发饷,淡化李彦在朱由校面前的影响,随着权力越来越重,李彦又一只留在辽南,魏忠贤的计划可谓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于他也并没有将李彦视作什么大的威胁,对付他,就是为了报当年“一箭之仇”罢了。
看到李彦这份捷报,魏忠贤本来也是不太在乎的,但是他并不打算让李彦见到朱由校,以防止某些难以预见的事情发生。
魏忠贤让司礼监将捷报打了回去,批示辽战紧急,让李彦不要回京,继续留在辽南。
阉党中的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人,也认为这个时候不能让李彦进京,因为他们刚刚撤换了辽东经略孙承宗,身为辽东巡抚的李彦,是事实上辽东的最高军政大员,他这个时候要回来,显然并不单纯。
当初,之所以要将孙承宗调回内阁,就是担心他手中的兵,这个李彦要进京报捷,显然是会带兵回来的,那肯定不能容许。
魏忠贤等人以为将奏疏驳回即可,没曾想这边刚刚送出来,那边就有消息传过来,说是辽东巡抚李彦,已然抵达京城之外的通州。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一零回 针对
李三娃他这是目无圣上。他跋扈!”魏忠贤听到这个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想明白此事的关键。立刻怒。
魏忠贤的失态。源于心中一直深藏的恐惧。他明白自己能有今日的权势。完全是来自于天;皇帝朱由校的宠信。而越是和朱由校走的近。他越是发现校对于李彦的眷恋。并不因为李彦长时间不在京城。而逐渐淡去。
相反。因为相隔远。反而让朱校对于的想念。变的更加迫切。一旦有了烦恼的事情。朱由校经常会念叨起李彦。希望他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虽然魏忠贤不停的寻找机会。试图离间这种感情。如李彦从辽南发过来的信函。大就给他扣下了。朱由校问到这面的事情。魏忠贤就说没有收到。而朱由校发往的辽南的信函。也大多被扣下。然而。朱由校发信却越来越多。只是到了后来。时间长了。才逐渐不再写信。但是那份期待。却未尝减弱。
魏忠贤也无法完全阻隔李彦的消息。特别是在李彦身处辽东巡抚这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及到辽战。必然要提到李彦。而朱由校又会特别关注李彦。久而久之。倒是让朱由校对辽战特别关。而辽战形势的逐好转。又让朱由校坚定了对李彦的信任。
魏忠贤相信朱校李彦的关系经过这么多年。经过他的一再挑拨。肯定受到了不少消极影响。然而。一旦两人见面。将会发生什么。他也是不敢保证。
“下旨。申斥李三。让他立刻回辽南去不。就以无故擅离职守为由。罢免他辽东巡一职。另外派人去。罢免了他。让他回天津种的去。”魏忠贤尖声叫道。
“魏公公”阉中坚分子崔呈秀低着头。声音有些低沉:“李三娃这次以献捷为由。随同他前来的还有一个营三千多精兵。”
“带了兵?”贤皱了皱眉头。突然狂笑起来:“嘿嘿嘿。难道他李三娃想要造反?就凭他带了三千兵?”
崔呈秀身为兵部侍郎。对于辽东的战更清楚一些。当然。他也不会以为李彦凭着三千就能够造反。但是对辽系的官员将领。他一直是主张要慎重的毕竟那可涉及到十几万大军。兵危急的。
崔呈秀想了一下。道:“高第高大人尚前往山海关李三娃此刻身为辽东巡抚。手握辽十余万大军。若是动他恐怕会不太好办。
”
“有什么不好办的。一圣旨。李三娃就什么都不是了。”魏忠贤桀桀怪笑。
崔呈秀皱了皱眉头:“若是李三娃够像孙承宗人一样深明大义。那么就好办了。只此人不会那么忠顺。不然。就不会不等圣旨突然回返京城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通州。”
魏忠贤这个时候才算醒过神来。情李彦这次回来就是有目的的。而他这么强势的出现在通州。能够让他如此做的。无非就是针对他魏忠贤罢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魏忠贤冷笑两声。他的原则就是先下手为强:“那就让他进城。但是不准带兵进来。我倒要看看。他进了北京城。还能够翻上天去?”
崔呈秀点了点头:“虽然李三娃领辽东。他想要进城。也不可能随身带着大军。只是这三千多兵。要是就驻扎在城外。始终是个麻烦。若是到时候罢免东巡抚一职。李三不领命。届时又当如何?”
“不过是三千兵而。”魏忠贤阴阴笑道:“等那李三娃被免了巡抚一职。这三千兵就不归他管了。对了。那领兵的武将是谁?我看可以赏他一个指挥使。桀桀”
崔呈秀为难的说道:“体是谁。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李三娃既然心怀测。又带这支兵过来。想来统兵的武将。应该是他的亲信。”
“人为财死。鸟为亡。我倒不信那统兵的会是他李三娃儿子。就算真是他儿子。也有大义灭亲的是不?”魏忠贤不以为然的说道:“指挥使不行。那就左都督。给他封侯。忠义能值多大的官?哈哈哈!”
崔呈秀勉强挤出一笑容:“公公说的是。”
“只不过。万一那个将领脑袋不开窍。我们也需要做好两手准备。是不是让京营做好准备。另外就是想法将这支军队调开。不能调开的话。就下令他们驻在州。不能再前进了。”崔呈秀说道。心中对魏忠贤的乐观并不以为然如果李彦带的人那么容易就被收买。那他也太蠢了。还不值的他们如此谨慎。
魏忠贤掌权以后。不但在大内举行内操
一支太监大军出来。而且恢复了太监监军制度。京的统领也由太监担任。譬如骆思恭虽然总锦衣卫给调到了神机营。实际上并不能掌握实权。但是能不能掌握军队。那又是另外事。
魏忠贤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是三千人马。不足患。咱家让京营配合你。牢牢的看着们。不要有什么幻想。李三娃他要是识趣。就给咱家乖乖回他的辽南。'|井不犯河水。他要是脑袋让驴给踢了。也就别怪咱家不留面了。”
能够拿下天启皇帝的。辽东经略孙承宗。魏忠贤对于手上的权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之前。魏忠贤迟迟不敢对东林动手。也因为孙承宗掌握着兵权。天启四年的时候。孙承宗巡视蓟镇昌平一带防线。与京师近在咫尺。曾经请求觐见。魏忠贤深感恐惧。因为孙承宗和其他的东林党不同。他是带兵的。名义上他统着蓟辽两镇的全部军事力量。距离京城很近。随时都可能带兵进京“清君侧”。魏贤在天启面前哭诉。终于是下旨让孙承宗返回驻的。不的进京。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始。魏忠贤一直处心积虑要拿掉孙承宗。有孙承宗坐镇蓟辽。就好像头顶上悬挂了一把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拿掉孙承宗以;。魏忠贤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能够落下来。也对自己的权势更有信心。更加为所欲为。
至于李彦。虽然样是辽镇的封疆。但是魏忠贤却并不担心。
一则辽东抚上面有辽东经略蓟辽总督。而且从以往来看。辽东巡抚的职权给大大削弱了。殊不李彦和当初的王化贞一样。属于强势巡抚。虽然他由辽巡抚加辽东抚一职。其实还只是管着辽南东江但是他对于军队的影响力。却要比王化贞强出更多。
次。辽东巡抚虽然封疆。最多也只是山海关之外的。山海关距离京师说远不远。近也不近。中间还有个蓟镇不像孙承宗的防区包括了蓟镇。有了镇作为缓冲。李彦即便是想领军进京。也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李彦带来的三千兵。只要不让他'进城。在忠贤看来。就不会构成什么威胁。京三大营。二十四京卫。加上他的内操军。一二十万大军云集。自然不担心这数千兵马。
虽说如此。李彦的到来还是让魏忠和阉党比较紧张。这毕竟是一位掌握着军权的封疆。而且来意不善。同当今圣上有。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
魏忠贤也打定主意。管李彦是不是进京。都要千方百计阻挠李彦见到朱由校。并且在朱由校面前。不诋毁李彦拥兵重跋扈的方克扣军饷敛财自肥强抢民女等等一切能够想到的罪行。
虽然。他知道朱由校很反感这些。也不愿意相信。但是只要他。还有身的人不停说不断说。焉知朱由校心中不会产生怀疑?
到了这个时候。魏忠贤也顾不的忌讳什么。索性豁出去了。
通州城北军营。李彦当年曾经随同徐光启在这里练兵。转眼几年过去了。李彦已经成为一方封疆。领军数万。在辽东打一片新的天的。
而此时。李彦大张鼓的进入通州。进驻当年练兵的故的。也只有徐;一个人前来拜他。
李彦当年在京城的时间并不长。结识的官员也不多。随着汪文言的死去。杨涟左光斗被关进镇抚司大狱。李彦发现自己在京城居然找不到可以信赖的盟友。
当然。盟友并不是没有。多数是华夏社这一系。此时已经特意保持低调。除此以外。就只有徐光启了。
徐光启和天津巡抚毕自严差不多。在党争中都是比较超脱。然而又倾向于东林这一系。他这次来。也只代表他自己。在这个时候。东林一系并没有人与李彦联络。也可以看出世人虽称东林党。东林其实并无党。这只是一个政倾向比较接近的一个官僚群体罢了。他们并没有统一的纲领。以及有效的组织。
在东林当中。也有分歧。意见从来都不曾统一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在与阉党的交锋中。一败涂的。
“老夫还记的当年兵。三娃你提出的种种新颖做法。几年过去。老夫练兵无成。三你却打造出一支铁军。此番又取的如此大胜。实乃可喜可贺!”白发…苍的徐光启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由衷的感慨道。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一一回 进城
彦面带微笑,略带景仰地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徐光启又曾主持铸炮,不能说没有成果,但是成效确实不大。
虽然如此,李彦对徐光启还是充满了尊敬,他始终觉得徐光启不算一个合格的官僚,但是,他在科学、技术上的努力和探索,是绝对值得尊敬的。
这几年以来,李彦借着工业技术的超前发展,在辽南打造出一个特区,打造出复辽军这支跨越时代的军事力量,生生改变了明军在辽东的不利局面,但是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成效也不显著。
倒是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在与西方传教士的合作中,翻译了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著作,譬如说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倒是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工作。
李彦当初也曾经编写过一套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教材,并被使用在华夏系的基础教育当中,这套教材,也得到了徐光启的大力推崇。
当然,徐光启对于书中那套理论是比较推崇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书,被提高到与儒家经典同等显要的位置,进士出身,作为儒士的徐光启又是很不满意的。
虽然也存在许多类似的分歧,徐光启与李彦的关系大致还算是比较密切的,而这一次相见,相互之间那种欣赏和惺惺相惜,也变得更加明显。
徐光启问道李彦练兵的方法,在辽南发展集体农庄地做法,以及铸炮、工场等等技术细节,李彦则刻意将话题引申到机械、物理、化学乃至社会学等学科上面,因为他知道,与眼下和魏忠贤的权力斗争相比,这些东西,其实更加重要,这些东西,将会影响华夏民族今年几百年的发展趋势。
李彦希望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得它们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在这个方面,徐光启也无是曾经走在时代最前面地那几个人,李彦希望能首先得到他的支持。
李彦和徐光启聊技术聊到半夜,直到年纪大了的徐光启撑不住,这才结束了谈话,让徐光启先去休息。
李彦则谈得兴高采烈。越谈越精神。
徐光启不愧是这个时代地精英。而他对这个时代地认识。又远非李彦所能够相比地。虽然他很多时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保守地老头子。实际上。这个曾经数次浮沉地老头。也拥有别人难以想象地精力和见识。
在交谈地过程当中。徐光启经常会说到一些李彦之前没有想到过地问题。从而让他深受启发。尤其是在儒学这一块。有地时候能说得李彦哑口无言。虽然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也确实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些儒家地经典。但是在徐光启地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儒家地了解。可能真是七窍通了六窍。还是“一窍不通”地状态。
虽然两人在一些具体地细节上面。依然存在分歧。不过在最终地目地上。又很接近。这让他们之间地交谈。变得相当友好。
送徐光启去休息以后。李彦还要处理其他一些事情。进驻通州以后。想必魏忠贤他们很快就能得到消息。他地这一个举动。其实已经是摆明车马告诉魏忠贤以及依附他地那些党羽。李彦此次进京。目地绝不单纯。
“明天早上。京里就会有旨意。要求少爷立刻回转辽东。不得延误战机。怠慢军国大事。”包有才领着情报部地官员。将刚刚从京里得到地消息告诉李彦。
情报部经营这么多年,加上华夏社在京里的关系,李彦能得到地情报来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虽然这道旨意还没下,但是已经通过有关的渠道传了过来。
李彦抿了口茶,微微点头:“早在意料之中,他们也应该知道,本官既然来了,那就肯定不会走的,估计还会有后续的动作吧?”
包有才点了点头:“宫里传出来地消息,魏忠贤召见了几个京营的统领太监,估计会有所动作,不过最新地消息,京营那边还没有什么动作。”
李彦轻轻笑了笑:“会有动作的,不过他们地动作一向是比较慢。”
京营是个什么素质,可以说李彦和包有才他们都清楚得很,真要是打起来,李彦手上一个营,未必就怕了整个京营三大营。
只不过,他到京城来,并不是来打仗的,能够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开战争。
“骆大人那边怎么样?”李彦抬头看了包有才一
包有才连忙道:“骆大人是支持我们地,但是对我们的计划,还是有些怀,骆大人答应收拢部署,但是能不能出手帮忙,就很难说了。”
李彦点了点头,这也在意料之中,骆养性虽然给撵下锦衣卫指挥使这个显赫的位置,起码现在还能够保有富贵,这个时候自然不想做什么激烈的事情。
“骆帅、王帅那边有什么消息?”李彦神情淡淡地看着杯中的茶水,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必须倾力出击了,不管是他,还是魏忠贤,身后都没有退路。
李彦固然要将魏忠贤这颗毒瘤给剔除,魏忠贤自然也想去掉李彦这个潜在的威胁。
“骆帅从镇江那边赶过来,怕是还要一段时间,王帅那边也不近,”包有才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时代传递信息的方式还相当原始,虽然李彦在天津发现形势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的时候,已经让人通知王国兴和骆养性也立刻回京,但是他们什么时候能赶到,现在又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包有才也没有消息。
李彦微微一笑:“你不用紧张,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邵荣在城里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我猜魏忠贤撵我不走,下面就该是请我进城了。”
“大人明鉴,只是魏阉为何不直接让少爷进城,而是要让少爷先有了防备呢?”包有才笑着问道。
李彦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你会想不到?要是你连这个都想不到,这个情报工作你还是不要做了。”
“小的终于想明白了,”包有才腆着脸笑道:“魏阉这是要个借口,要给少爷戴上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这样才能师出有名,说不定还会在皇上那儿,说少爷想要犯上作乱,不过,我看皇上是不会信他的。”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信不信这件事无关紧要,关键是皇上还信着魏阉,那么魏阉手上的权力就不会变少,我们所要面临的,可能就不是一个魏阉,而是魏阉身后的皇权。
”
对于魏忠贤,乃至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