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天工-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锁具坊也被李彦划分为两个部分,弹簧、弹子、钥匙、精磨等技术含量更高的工序,都被拆分出来,并入精作坊,原来的锁具坊只保留最后的组装,以及一些简单工序,并被命名为兴华坊,名义上归属锦衣卫。

弹子锁日产稳定在一百把左右,远远超出徐贵仓促组建的天津锁钥局,而这点数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只要出来便是抢购一空。

凭借弹子锁每日二十两左右的进账,李彦手头的银钱终于变得充裕起来,他将新的精作坊、木作坊组成李记工场,正式的名称为华夏工场。

锁具坊生产弹子锁的关键部件都是以购买的形式从精作坊得到,售卖弹子锁的大部分利润就此进入工场的账上。

工场这边的人手、银钱充足,除了支持弹子锁的生产、宅院的建设,手艺最好的工匠都被抽出来研究锯床、圆棒机、轴承,还有朱由校想出来的脚踏车。

此外,依托工场的“华夏技术学堂”也正式开办,首批学员多是与李家有关的家丁、长工、雇工的亲属,年龄都在十四五岁左右,没有什么文化基础。

年纪再小的,家里的人都想着送去社学、卫学,走科举的仕途;也就是年纪大些,又没什么科举希望的,才会选择进入这个教授手艺的“技术学堂”。

至于超过二十岁,不识字也不懂算术的,李彦觉得培养的潜力太小,不如直接送到工场里当学徒。

这些年纪比较大的工匠和学徒,李彦也是计划着要给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

只是如何给他们授课,让人非常头疼。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二回 不如创业

经过紧张的施工,宅院的正院终于是落成,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看起来充满着古典韵味。

李彦没有大摆宴席,只是发帖子请夏熙来喝酒,穿越这么长时间,也只有这个夏熙勉强算上时朋友,至于茅元仪,这家伙却是不知道去了哪里,自从那次在闻香楼见过以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贤弟,你这里可真是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夏熙欣然而来,入院后拱手说道。

这样简单的四合院对夏熙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夏熙所说,应当是宅院对面的工场。

李彦拱了拱手,正要回答,不妨夏熙身旁还有一位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俊俏得像是小姑娘一般的少年,眨了眨圆圆的大眼睛,脆声说道:“你就是那个会酿酒的李三娃?好像还是个娃啊!”

李彦看了这少年两眼,有些怀疑“他”的性别,不过十四五岁左右的少年,仅仅是外表也看不出什么。

看着这少年,李彦便想起前些日子来到过朱由校,对“他”的唐突丝毫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那你不也是个娃?”

“谁说俺是娃了?”少年把眼一瞪,大声反诘。

“书吉!”夏熙清喝一声,又略带歉意地对李彦笑了笑,有些尴尬地说道:“三娃,这是内侄……夏书吉,有些顽劣,还请贤弟多多担待。”

“原来是兄长的侄子,”李彦看到夏书吉瞪着眼睛的可爱模样,不由故意对他眨了眨眼睛,拉长了声音说道。

夏书吉撅起小嘴,翻了翻白眼:“得意什么,俺才不会认你这娃崽子为叔叔呢!”

“无妨!无妨!哈哈……”李彦伸手请夏熙进屋,早有家丁奉上茶水,刚刚端起茶盏,便见夏书吉撇了撇嘴,大咧咧说道:“两个大男人坐着喝茶,真是没劲。”

“书吉!”夏熙尴尬地皱了皱眉头,他这个“侄子”,平时虽然顽劣,却也知道礼数,今日也太过分了些。

被夏书吉这么一闹,李彦也觉得喝茶没有意思,便让家丁准备上菜,拿出两壶骆养性当初从四海居买来的高粱酒。

看到酒壶,夏书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抢过来先给自己倒了一杯:“来来来,小侄给二位叔叔倒酒。”

给每人的杯子倒好酒,夏书吉抓起自己的杯子,便是一饮而尽:“小侄先干为敬!”

“哇,好酒,夏伯的手艺又见涨了!”夏书吉一边感叹,一边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李彦伸手阻住想要喝止的夏熙:“你这侄子,怕是平时憋坏了,便由他去,咱们也来。”

李彦端起酒杯敬了敬夏熙:“元望兄,小弟能有今日这点所得,多亏兄长帮忙,来,这杯我敬你,也祝兄长的事业越来越好。”

“贤弟能有今日,全是自己努力,愚兄何功之有?”夏熙口中客气地说道,端起酒杯与李彦碰了一下,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李彦看出夏熙的情绪有些压抑,拿起另外一只酒壶给两人的杯中倒满酒,一边请他吃菜,一边打听起四海居的情况:“那个徐贵是不是还在打压四海居?”

“呵呵,四海居已经同愚兄无关了,”夏熙端起酒杯,有些郁闷地将酒液全都倒进了口中。

“怎么会这样?”李彦有些意外,手上拿着还没放下的酒壶,又给夏熙的杯中斟满。

“他们说夏某没有能力,要败了祖宗的基业!”夏熙又是一饮而尽,脸颊飞起一抹酡红,有些激动地大声说道。

李彦只好继续倒酒,对夏熙的遭遇也明白了几分,像这种大家族,发生争夺家产的事情,似乎十分正常。

夏氏是大家族,按说对家产的继承与分割都有自己的传统,只是家上一辈的家长去得早,夏熙不仅是庶出,似乎还是私生子,直到几年前才认祖归宗,进了夏家门墙,因而夏家的几个兄弟才会憋着劲儿想抢走他名下的产业。

李彦又给夏熙倒了一杯酒:“兄长,有没有想过自己干?另立门墙,不管做得好或差,都是自己的,也用不着受别人的闲气。”

“自己干?”夏熙端着酒杯的手腕颤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将洒得只剩下半杯的白酒倒进口中。

夏熙曾在市井中生活多年,进了夏家以后才知道人与人原来天生就是不同的,这些年在夏家做事,看到、听到很多事。也才更知道夏家的实力,知道白手起家、无所凭籍时想要做事的困难。

“兄长若是自己干,小弟倒是能提供一些意见,”李彦笑了笑,伸手要给夏熙倒酒,却被夏书吉将酒壶抢了过去。

这家伙,竟然已经将一壶酒给干掉了,那壶酒少说也有六两吧!

“你有什么主意,倒是说说看啊,三叔不做,俺便来做,如何?”夏书吉喝了那壶酒,似乎也有些醉意,端着酒杯,歪着脑袋,俊俏的小脸上布满红晕,雾蒙蒙的眼眸散出略带迷离的目光,在李彦身上打了个转。

“别的不说,如果是开饭馆酒楼的话,李某这里倒是能提供些别人没有的菜式,”李彦看了一眼沉思中的夏熙,端起酒杯对夏书吉扬了扬:“来,咱俩走一个。”

李彦很少喝酒,一杯酒下肚,只觉刀子一样割喉而入,又痛苦又痛快,面孔却扭曲起来。

夏书吉看得“咯咯”直笑,还要落井下石,拉着李彦拼酒。

“也不欺负你,咱们来划拳,谁输了谁喝!直到有人醉了,俺醉了的话就认你这个叔叔,你要是醉了,就得再帮俺酿造一种新酒,”夏书吉撩起衣袖,露出两段白腻粉致、藕段似的小臂,左臂还套着一只翠绿的玉镯,更衬得肌肤胜雪,莹致光滑。

原来是个女娃儿!李彦心中突地一下,突然有了这个念头。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三回 创业想法

突然有个想法,写书便好似一场恋爱,强推便是热恋的温度最高之时,各位兄弟姐妹,请释放你们的热情,让草根感受到这份热度!

————————

鹅蛋形脸庞上,小巧的鼻头轻轻皱着,娇嫩柔润的红唇微微张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如黛秀眉下一双清亮灵动的眼眸戏谑地盯着李彦。

李彦顿时有些发晕,这要是个男的,那也太恐怖了些,但他也不敢确定,也有可能是个貌比潘安的美公子。

李彦心中一动,让家丁取来两壶直沽高粱酒:“一壶酒,一种新酒,说好了,我只能说出大概方向,具体的细节,还要你自个去做。”

“不就是一壶酒么,拼了!”夏书吉看了夏熙一眼:“三叔你来做中人!”

夏书吉接过酒壶,拔去软木塞,往上一抬,一道晶莹的水线从壶口飞流而下,夏书吉写意地扬起小脸,张开柔润的小嘴,将酒液一滴不漏地接在口中。

看到夏书吉这恐怖的喝酒方式,李彦忍不住干咽了一口吐沫,不敢继续怀疑夏书吉的性别,就这喝酒的架势,可比纯爷们还要够爷们。

夏书吉喝酒的姿态很美,袍袖下滑,露出一段欺霜赛雪、藕段似的丰润小臂;白腻如玉的小手抓着瓷壶,相映生辉;精致的脸蛋上,水嫩细腻的肌肤晕开一层淡淡的酡红,便连半截白腻纤秀的美颈,都透着粉红色泽。

李彦转过脸去,不敢再看,这要是个女的,他能马上将人给办了,要是个男的,还是少看为妙。

夏熙捏着酒杯,指关节有些发白,目光复杂地看着疯狂饮酒的夏书吉,略微有些失神地说道:“书吉说得对,不过是个‘拼’字。”

“三娃,你有什么主意?不如为愚兄指点迷津,若是能够成功,愚兄愿与你分享所得,”夏熙转头看向李彦,目光中透出一股坚定。

李彦没想到夏熙这么快就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还是因为夏书吉的一句话,不禁意外地看了夏书吉一眼,不知道他那句话是有意还是无意。

要说创业的点子,李彦头脑里有很多很多,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必须有选择地重点发展,至于其它的点子,也不会随意送给别人,最好是让盟友来做,即便是要成为对手,也不能成为敌人。

夏熙有能力有阅历,而且经过这么多事情,给李彦的感觉也值得信任。

夏氏是个大家族,夏熙如果还留在夏家,未必看得上李彦的点子,但要是夏熙从夏家独立出来,那用李彦的这些点子起家,便再好不过。

李彦首先想到的便是让夏熙继续办饭馆,与四海居、闻香楼不同,档次稍微低一点,不重奢华,以特色取胜。

李彦的厨艺未必很好,但要设计一些新奇的菜式,得益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熏陶,倒是不难,何况还有李家田庄作为支撑。

除了开饭馆,李彦一直在想着明年的番薯扩大种植面积以后,要如何处理。

黄金菜的神秘光环必然消散,也用不了那么多,除去直接食用,就必须在后续加工上想办法,譬如酿酒、加工淀粉、做粉丝,或者是其他吃食。

李彦最终给出的意见,就是让夏熙从餐饮、酿酒做起,然后涉足食品加工,并以此作为日后事业发展的核心。

夏熙从前在夏家负责四海居、烧酒坊,对酒楼与酿酒都是很熟悉,食品加工的提法有些新奇,夏熙理解为粮食的加工和贸易。不管怎么说,第一步先做餐饮与酿酒,倒是与他想法一致。

以夏熙的身份,如果他愿意放弃在夏家主要产业中拥有的权利,倒是能要到一家次要的酿酒坊,以及一些财产补偿,作为启动的资本。

夏书吉让人惊叹地一口气喝光了一壶高粱酒,四海居的高粱酒包装精致,一壶也有六两,大直沽烧酒的度数在四十左右,像他这样的喝法,普通人确实无法做到。

李彦当即兑现承诺,告诉夏书吉可以用番薯酿造番薯酒,用黄金菜的原料来酿酒,确实是个大胆新颖的想法,夏书吉听了雀跃不已,迫不及待地要李彦提供材料,供他酿酒。

夏书吉的父亲也就是夏氏如今的家长,夏熙的大哥夏昊,是个相当霸道的男人,他严禁夏书吉参与酿酒这种事情,据说是要他专心科举。

夏书吉想要加入夏熙的酒坊,以发挥他在酿酒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夏熙虽然认可,却有些犹豫,耐不住夏书吉的纠缠,最后还是点头答应。

看着夏书吉在夏熙身边撒娇,李彦便觉得有些恍惚,再一次搞不清楚这貌比潘安、喝酒赛过李逵的少年,到底是男是女。

夏书吉本来的意思只要给他一个发挥才华的地方,夏熙却死活不同意,一定要给他两成的股份,还要给李彦三成,自己保留五成。

李彦知道夏熙真心如此,便也没有推辞,三人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商谈,便将事情定了下来,夏熙将脱离夏氏,自立门户,放弃在夏氏产业中的权利,只要求一些财物补偿,以及一家酒坊。

然后独自经营这家酒坊,并在天津城中开办一家中档的酒楼,而李彦需要做的,便是设计出一些新的菜色。

“来,祝三叔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夏书吉举起酒杯,大声叫道。

在后面喝酒的过程中,夏书吉依然是喝得最多的,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喝了三壶,也就是二斤左右。

真是个酒鬼!李彦看着夏书吉妖艳如花的脸庞,终于认定他是个“纯爷们”。

送别了夏氏叔侄,李彦正想去工场看一看,包有才与石柱子急匆匆赶了过来:“少爷,李大为被抓起来了。”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四回 雕版刻工

“到底怎么回事?”李彦皱了皱眉头,沉声问道。

包有才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有些气喘地说道:“是徐贵,徐贵让天津卫的兵丁到处抓人,都被抓去锁钥局了。”

除了李大为,华夏工场还有两个木匠被抓走了,倒是锁匠、铜铁匠因为工场的活计多,吃住都在工场,并没有被抓。

“抓去锁钥局,做锁吗?”李彦略一沉吟,冷静地问道。

包有才见李彦并不着急,不由感到有些放心,点头说道:“是的,听说锁钥局找不到工匠,于是让天津卫抓的人。”

“那便不会有什么危险,”李彦抬头看了看天色:“今日赶不及了,有才你和大牛说一下,明日一早带几个人,咱们一起去城里,不能看着大为他们吃苦。”

“柱子,你再去告诉其他工匠,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这几日就留在工场里,不要乱走,让郑书给大家准备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饭菜也弄丰盛些。”李彦又道。

与李家的宅院相比,华夏工场的工房相对比较简陋,以土坯筑墙,茅草为顶,已经建好四排,每排五间,其中三排用于生产,还有一排用来住人,李彦打算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一个“生活区”。

李家的工钱看上去要比别处还少,但除了基本工钱,这里还有计件工钱与奖励工钱,将这些都算起来,只要认真干活,所得报酬便会远远超出别处。

何况这里的工作环境、吃食以及东家对待下人的态度,都要比别处更好,所以工匠们也都愿意留在这里。

工匠们听说李大为他们的遭遇,似乎也见得多了,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对于李彦的安排也是欣然接受。

这些“游匠”多数是从外地过来的,多少经历或听闻过这样的事情,官府抓壮丁属于劳役的一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与工匠们的平静相比,反而是李彦显得有些紧张,他将包有才、郑书、石柱子、宋大牛、崔石头、李睿召集到一起,商量对策。

崔石头为人刚毅冷静,在几次冲突中的表现都很不错,李彦提拔他做宋大牛的副手,以弥补后者头脑比较简单的缺陷。

李睿在作为田庄孙老头助手的过程中,对韭黄、蒜黄的生长情况记录很详细,特别是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数字统计,体现出相当的能力,被李彦提拔为田庄的副管事,协助郑书处理田庄的日常事务。

“大家都说说看,怎么才能救出大为他们,”李彦手上握着茶盏,微笑着扫了大家一眼:“要花钱、要找人,或者要怎么做都行。”

众人相互间看了看,神色都有些感动,要说李大为他们不过是雇工而已,换成别的雇主多数要不予理会,更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石柱子苦笑着开口说道:“东家,这等事也不少见,官府征用劳役,实属正常;唯今之计,也只有送钱,或者找人这两种办法了。”

李彦见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别的意见,只好点了点头:“徐贵与我有些过节,有才你拿些银子,让大为他们的家人出面,看能不能将人赎出来。”

“明日我再去兵备道衙门,找一下贾大人,”李彦将茶盏放到桌上,徐光启与骆思恭,包括刘侨都去了北京,如今也只有去找兵备道贾之凤,看看他是不是顾及旧情,或者愿不愿为民做主了,希望似乎并不大。

徐贵这种太监由宫里直接派出,地方官根本无法约束,反而是太监能以各种由头,直接向宫里进言弹劾地方上的官员,这就使得太监在地方上的行为愈加恣意妄为。

或许万历皇帝想以这种方式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只是脱离体系之外,而又缺乏监管,一味信任太监的忠诚与能力,显然是误入歧途了。

李彦对徐贵的观感可谓恶劣到极点,对于这种肆无忌惮的权力也很是不满,便寻思着有什么办法能将这个徐贵赶走。

最好是将税监也一并取消,或者是更换一种合理、有序的方式。

等其他人都走了,李彦单独留下了石柱子、包有才与郑书:“柱子,记得上次招募工匠时,有些刻字工?”

石柱子不解地看了李彦一眼,点头说道:“是的,当时东家说将他们留下,可以在木作坊雕刻作做事,事实上这两种活计相差极大,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这个我知道,”李彦摆了摆手:“还在便好,让人将他们叫过来,我问些事情。”

李彦翻看着当初招募工匠时留下的记录,刻字工有三人,木匠中还有几人也有从事刻字工的经历,还有些木匠曾经打造过与此有关的器具。

李彦将这些木匠都叫了过来,问起刻字印刷的具体情况,这些细节就不是包有才能知道的了。

从这些人口中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参与的刻字印刷还是以雕版为主,只有一位山东来的木匠,曾在德王府上见过木活字。

在他看来,相比雕版,木活字的印刷工艺要更加复杂、精细些,但雕刻字模也是不难。

“那咱们就先刻些字模试试,”李彦对工匠们说道:“从明日开始,便成立印刷坊,你们要是愿意,都调入印刷坊好了,到时会安排你们活计。”

“有才,他们说的这些工具与材料,你给安排一下,要买的便买,能做的便做,要尽快到位,”李彦又道。

石柱子他们都有些不解,不知道李彦突然要搞这个印刷坊做什么,又与李大为被抓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李彦没有解释太多,而是吩咐石柱子回去写几篇声讨徐贵的揭帖:“尽量写得直白些。”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五回 满城飞纸

与李彦所想的一样,贾之凤虽然客气地见了他,却对徐贵的恶行毫无办法。

“三娃,你也该知道这些内官,本官是管不了的,”贾之凤面上挂着一丝无奈的微笑,内官横行,地方官上书弹劾往往被视而不见,若是闹得大了,被斥责、处罚的往往还是这些文官。

譬如来头更大的另外一个太监,曾经闹出临清民变的天津税监马堂,地方官、科道言官交相参劾,终于还是岿然不动,反倒是参劾的文官被罢职不少。

“本官会让天津卫的官兵收敛些,不再随意抓人,至于已经被抓了的,怕是也无能为力,”贾之凤苦笑道。

“不过是个把雇工,三娃也不必与那阉人斤斤计较,”贾之凤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

贾之凤对李彦的态度客气而冷淡,他知道李彦与锦衣卫的关系,说起来兴华锁钥坊还是属于锦衣卫的产业,锦衣卫与太监之间的冲突,便似两条狗打架一般,他可不想掺合。

贾之凤的为官之道便是中庸,只要控制住天津卫,不要将事情闹大便行。

锁钥局那边也遇上了麻烦,李大为和其他工匠的家人送出不少银子,却连人都没能见到。

“据那边的人说,锁钥局工场的管事带着面具,怕是陈小旗,”包有才担心陈小旗察觉到李大为他们与李彦的关系反而不好,只能先回来将这个情况告诉李彦。

李彦点了点头,涉及到他与徐贵、陈小旗之间的恩怨,那便不是钱的问题了。

“他们抓人是要做锁,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那就再等等吧,”李彦皱了皱眉头,决心给徐贵一次沉重的打击,彻底解决掉这个麻烦。

“你们也放心,只要是我李家的雇工,李某一定会尽力而为,不让他们遭人伤害,”李彦对工匠的家人说道,这颇为无力的安慰之语,却也让他们很是感动,纷纷表示感谢。

石柱子连夜写了几篇声讨徐贵的文章,行文中规中矩,却将徐贵过往的斑斑劣迹写得清楚,李彦不看不知道,看了之后才知道这个徐贵做过的坏事还真的不少。

既然如此,他也就不用手下留情了,将这些稿纸在书桌上,用钢笔在纸上抄写了一遍。

石柱子书写时用的是毛笔、竖排,写得很工整,每一列、每一行都对得很整齐。李彦抄写的时候,却是横着取字,又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横排抄写。

由于纸张大小的差异,字与字间距的不同,抄写完成以后,无论是横看、竖看,都只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字,看不出原来的意思。

抄写好以后,李彦便拿着两份稿纸去了工场,抽调至印刷坊的刻工与木匠一早便按照李彦的布置,做好刻字印刷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寻找适合作字模用来印刷的木料,李家正在大兴土木,木料倒是充足,工匠们选择了一块硬度适中,而又纹理细腻的梨木板。

按照正常的程序,木板要经过浸沤或与石灰水蒸煮干燥,以减少木板的变形,如今这块木板已经干燥充分,加上李彦只是做一次简单的尝试,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将就着也能直接使用。

便由手艺最好的木匠,用刨子将木板的两面都细细刨平、刨光,再锯割成比书页略大的矩形,细细打磨光滑,用卡尺测得各点厚度的数值基本一致。

此外还要事先在几张薄而坚韧的皮纸上描出大小相等的方格,每一行每一列的中心描出一道道虚线,以保证誊写出的字形整齐一致。

取了这些皮纸,李彦让石柱子将他抄写过后的文章誊写在上面,再拿给刻工们依样刻出。

刻成以后,再用细齿的小锯将每个字截成一个个方形的字模,修理平整,这便是木活字了。

然后再由李彦亲自将这些木活字按照文章排出,交给两个不识字的刻工将其印刷,每张印了五百份。

入秋后的天气便如往年一样,迅速变冷起来,天津城夜里落了一场寒霜,门前的台阶、路旁光秃秃的树干上,都像是覆了一层白蒙蒙的糖霜。

只是一夜之间,晨风也似乎凌厉了很多,刮在人脸上刀割似的发疼,一阵冷风卷过街道,几片白纸打着旋儿飞到空中。

城里最早起来的都是那些辛劳的人们,很快有人看到空中飘着的纸片,还有自家店铺门边墙上贴着的揭帖。

“怎么贴了这许多,难道飞贼又来了?”馒头店的王二麻子不认得纸上的字,却趁机从街道上捡了几张,压在一旁的方桌上,想着等会问下食客,听听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满大街飞舞的纸片好似落了一场飞雪,很快有人注意到上面写着的内容,面对旁人好奇的询问,卖弄似地大声念了出来。

“兽宦徐贵,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鱼肉百姓……”

“凡我族类,勿作旁观。当念悲狐,毋嫌投鼠。奉行天讨,以快人心……”

纸片上的内容很快在人群中传开,原来是揭露太监徐贵劣行的。

徐贵担任银鱼厂采办太监多年,恶名不如马堂昭著,却也做了不少坏事,加上最近到处抓人,颇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街市里巷本就是消息流传最快的地方,有些事不用看纸片,天津的百姓也早就知道徐贵的种种劣行。

这些写了字的纸片,便像是点燃了火药的导火索,一夜之间遍布天津街头,凡有人处,都开始热议“兽宦徐贵”,是如何的“丧尽天良”。

第二卷 创锁记

第七十六回 舆论力量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丁未,天津街头飞舞的纸片让“兽宦徐贵”变得家喻户晓,借着便捷的南北漕运,这个消息还像长了翅膀一般,在运河沿岸的南北直隶及山东地区迅速传开。

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是越传越离谱,越传越热闹,引起的反响甚至要比李彦设想中的更加热烈。

民间对徐贵的怨愤就势高涨,特别是那些最近被抓了的工匠家人,在流言催动下,渐渐走到一起,前往锁钥局要人。

“公公,这是有人要陷害你啊!”大冷天的,徐贵手下的书办却是一头汗水,气喘吁吁地说道。

徐贵不以为然地翻了翻手上的纸片,认得上面的内容,不屑地撇了撇嘴,怪声笑道:“下流勾当,咱家为宫里办事,只要皇上满意了,这些贱民算什么?”

徐贵确实不在乎,采办官在地方上有钱有势,权力直接来自宫中,也只有宫中才能决定他的未来,根本不用在乎地方上的百姓与官员的看法。

徐贵的书办是天津当地一个落魄的秀才,焦急地张了张嘴,力图劝说:“可外面传得这么厉害,有损公公清名,不如……将那些无用的工匠先放了?”

“不可!”陈小旗用绸布蒙面,大步从门外进来:“那些工匠多少能做些事,若就这么放了,怕别的工匠也不安心,他们的家人就更会来闹了。”

“再说,不过是些贱民,何必担心,”陈小旗目光冰寒:“当初,李三娃不过一区区军户,便杀了聚众的百姓五人,徐公公是何等身份,又岂会畏惧?”

徐贵脸色一变,这个李三娃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不由怪声笑道:“不错,对那些想要聚众闹事的暴民,可不能手软,都给咱家打走。”

徐贵手底下有一小队锦衣卫,还有在当地纠合起来的下属,原本多是流氓喇唬。

徐贵一声令下,这些下属便开始殴打、驱赶聚集在锁钥局门外的百姓,虽然没有酿成更大冲突,却让“兽宦徐贵”的名头更加响亮,人人切齿痛骂。

被驱赶走的百姓有的忍气吞声,有的则前往兵备道衙门告状。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早与徐贵有所冲突的天津兵备道贾之凤趁机上奏,陈述天津锁钥局掌司、银鱼厂太监徐贵扰民、激起民变一事,言道时事多艰、津海疲累,乞撤徐贵,御史卢谦也上书声援。

这样的弹章若是放在平日,肯定会被驳回,这次却出了点意外,徐贵急急忙忙送到宫中的一把弹子锁突然失灵,锁上后无法打开,导致万历皇帝没有按时吃上他最喜欢的点心,有些不太高兴。

当日执勤的锦衣卫千户骆养性趁机比较了天津锁钥局与锦衣卫兴华坊做出的弹子锁,声言徐贵采办有力,制锁却未必,并表示愿意为皇上来办这件关系到门户的大事。

万历皇帝闻之欣然,下旨免去徐贵锁钥局掌司一职,仍留任银鱼厂专心采办,诏锦衣卫千户骆养性移驻天津,兼理天津锁钥局与兴华锁钥坊制锁事宜。

月牙河畔的李家庄园,李彦让包有才带着的李大为等几个工匠先去安顿,又对夏熙拱了拱手:“元望兄,多谢了!”

李彦此时还不知道徐贵已经被贾之凤弹劾下台,之前的传单虽然引起的反响很大,却动不了徐贵的根本,他只得请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