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岛里的超级帝国-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之所以急匆匆的同意了德国人的请求,派兵远征欧洲,其实也就是帮助德国人尽快的完成对英国的征服,从而可以调转更多的兵力来投入到对俄进攻当中。一个战术的改变,是需要诸多的原因在内的,只是嘴上说说,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北伐军团一直迟迟不肯动身,其实也就是再等德国人。英国方面的战事什么时候结束,也就是北伐军团开始作战的时候。王林不在乎那么一天两天,如果不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自己士兵的伤亡,一心想着收回失地的王林,早就下令部队进攻沙俄了,哪还会等到现在?

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先行一个德军营虽然损失惨重,甚至有些站不住脚,立即扭转了战局。中国国防军依靠自己的火力优势以及先进的作战理论,可以说是力挽狂澜,不仅仅帮助德军营在英国本土上暂时站住了脚跟,甚至还隐隐有些反攻的迹象。

而且德军营似乎也有些反攻的意图,但最终被一名中**官的呵斥之下,德军营还是选择了顺从,各自挑选着各自的阵地,固守待援,为第三批登陆部队提供登陆掩护。只要登陆的部队数量多了,那么反攻,自然不在话下。德国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刚才那一刻,他们很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小**给打乱了步伐。

一向以沉稳著称的德国人,也不禁有些脸红,似乎他们在中国人面前,便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秀一样。说他们固执,但是在战场上,他们的表现却远远没有中国人表现的优秀。说他们战无不胜,骁勇善战,但却在中国人到来之后立即站稳的脚跟,反而打出了一些战胜者的气势。

这些无形之中的东西,是德国人无法比拟的,也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输了一筹。此次登陆作战当中,不仅仅有中国人的存在,就连威廉皇帝亲自派来的国防部某位大臣,也在其中,站在旗舰之上,与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吴振杰一同认真的观看着中国部队与德国部队的登录情况。

即使身居高位的德国国防部某位大臣,在看到这一幕之后也不禁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这支部队虽然算不上强大,但也不算是很弱,即使遇上英法两国的精锐部队,不敢说能够战胜对方,但是也有拼一把的实力。现在德国人被压制在这里,随着中国人的加入,反而取得了胜利。

这能说明什么?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中国人的强大吗?以前只是从别人的嘴中听说过中国人有多强大,如今亲眼见识了之后,这位国防部大臣也不得不对着吴振杰伸出了大拇指。同时又连忙向吴振杰表示感谢,虽然话语很委婉,但吴振杰还是听出了这位大臣话中的意思。无非也就是再感谢吴振杰并没有真正的拿德军部队当做炮灰来使用。

是的,在德国人看来,他们在这场登陆战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炮灰,如果是炮灰的话,那么第二批登陆的一个营部队以及第三批登陆的一个营,也应该是德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中国人虽然要了一个德军师的部队,但这次登陆却只带了一个团的德军部队。

但是在吴振杰看来,德国人这一次充当的,的的确确的是炮灰的角色。因为在中国人眼中,战机稍纵即逝,只要德国人能够稍微吸引一点英国人的火力,中国人便能以最少的代价取得胜利。

而根据吴振杰的计划,在登陆之后,只要德国人还活着的人有一半,那么下一批登陆的部队就是中国人,如果没有一半,那么吴振杰将会将第二个德军营送到对岸。。。。

        第三百三十四章:谁犒劳谁?

正文 第三百三十四章:谁犒劳谁?

中国远征军不远万里的来到欧洲,可不是来充当炮灰来了,更何况在欧洲,暂时还没有值得中国远征军为他们充当炮灰的军队,即使是德军部队也不行。足以横行欧洲的德军,到了中国远征军面前,也只能是沦落到炮灰的地步。

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德军迅速的在英国本土站稳了脚跟。一个团的德军,加上一个师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死死的伫立在这座登陆场上。大约十个小时之后,将会迎来第二批的登陆部队。也就是另外一个师的远征军部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远征军目前的做法就是在充当德国人的炮灰。

要知道这是在帮德国人打仗,现如今德国人只不过是拍了一个团的部队,而中国人却派来了一个师,而且这个师的战斗力以及武器装备,都要远超德军。甚至可以说,战场上的主角早已不是德军部队,而是刚刚到来的中国远征军。

但实际不以为然,吴振杰倒是觉得,如果第二批部队将德军部队送过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德军部队将会难以抵挡得住英军部队的冲击,从而在下一批部队到来之前,被英国人给赶下海。虽然吴振杰没有丝毫瞧不起英国人的意思,但是日本战争的例子,就在眼前。如果当时不是中国国防军死撑着,在援军到来的那一刻,就很有可能被逼下大海。

也幸好就在那一刻,援军部队这才急时赶到,保住了中国国防军战无不胜的名声。现在英国的情况,与当时的日本极为相似,在第一批部队登陆之后,极有可能会引来英军的疯狂反扑。如果真的要德军部队上的话,吴振杰很担心德军部队到底能否抵抗得住英军的冲击?至于中国远征军,吴振杰倒是没有那么担心,至少从单兵武器上来说,中国远征军就远不是英军部队可比的。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大量的迫击炮这种步兵天敌。况且在第三批援军部队当中,吴振杰还安排有五十辆兔式坦克。小豆丁虽然是目前德军部队装备最多的坦克。但吴振杰却很清楚这种坦克的弊处,相比较之下,吴振杰还是选择了德军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兔式坦克。虽然与中国国防军现在所装备的苏式坦克大有区别,但面对没有任何装甲兵力的英军部队,这些兔式坦克就已经足够了。

即使英国人开来了那点小豆丁,也根本用不着兔式坦克发威,中国远征军只是用自己的迫击炮就能够搞定他们。解铃还须系铃人,小豆丁坦克是中国人制造的,外人自然没有中国人在清除它们的弱点了。别看这些小豆丁坦克平日里只是在欧洲大陆上横行霸道,但是当他们真的到了天敌面前,他们也只能是到处躲着走,丝毫不敢与他们硬碰硬。

小豆丁坦克,说难听一点,这就是一坨那个什么,只要中国远征军愿意,并且不怕浪费弹药的话,甚至他们可以用一挺火龙一式来对抗一辆小豆丁坦克。专找薄弱之处攻击,任谁也无法抵抗这弹雨的袭击。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击,就深深的扎在了英国本土上,最高兴的人,无疑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德国人努力了那么久都没有成功,中国人只去一次就可以搞定。而且根据那位国防部大臣的话,中国人似乎厉害的一塌糊涂。同样的派去一个营部队,德国人损失惨重,并且有点要被英军打下大海的危险,反观中国人,却能够站稳脚根,并且掩护后续部队的到来。

这需要什么样的实力才能做到啊?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不禁暗暗感叹自己的英明,还好自从一开始,自己就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并没有因为中国人的咄咄逼人,而感到愤怒,甚至做出一些什么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

而这些年来,世界各国都是比较排斥华人的,原本在德国也是这样的情况,不过德皇威廉二世似乎早有预感一般,所以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威廉二世就下令禁止国民排斥华人。威廉二世虽然不能给他们过敏一般的待遇,但是至少可以从法律上来保证他们能够在这里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尊敬。

起码餐厅门口不会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什么地方,都不会有歧视华人的存在。虽然当年德国国民们很不理解威廉二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有些反感威廉二世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但时至今日,威廉二世之前所作的一切,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此时的德国人,已经根本不再需要什么法令的监督,凡是遇到黄种人的时候,都会恭恭敬敬的微笑着,但如果知道了他如果不是中国人的话,那么待遇立马就会下降许多,哪怕是日本人,朝鲜人,这些隶属于中国的国家也不行。只有真正的中国人,在这里才会得到充足的尊重。

德国是个比较死板的国家,一向以来,他们都以固执著称。但德国也是最尊重事实的国家,这点主要还是源自于后世德国的总理,亲自下跪,以跪求二战时期被德军屠杀的犹太人原谅。正是后世德国总理的这一举动,才引起了王林的好感。可以说,后世的许多人,崇拜德国的人,基本上都是源自于这个原因的。

德国虽强,但他们却懂得尊重事实,战后许多年,他们的后人仍然敢在公众场合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且当中下跪,以求受害人的原谅。这比起某个国家来说,的确是强的太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王林才对于德国人的好感有增无减。

当得知中国人已经在英国本土站稳脚跟,为德军构建了一个安全的登陆场之后,德皇威廉二世立即兴奋的连连点头,同时不住的向中国远征军表示感谢,并且亲自向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皇帝,王林,发去了自己的感谢信,并且在电报中多次提到英勇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甚至声称,德皇要为这些远征军将士们颁发勋章。

与此同时,德皇威廉二世也下令德军后勤部,立即向远征军拨调一些肉类食品,用以改善远征军的伙食。虽然之前远征军的伙食也并不算很差,但是与他们在国内时期相比较起来,的确是差了不少。要知道,整个世界,目前唯有中国国防军的军费最高,甚至已经超出了后面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军费总和。

除了大批量的更新自己的装备之外,另外一个军费大户,便是伙食以及待遇问题。国防军内的伙食,向来以最好为根据。将士们到了打仗的时候是要上战场拼命的,如果平时让他们吃不好喝不好的,一个个看着跟皮包骨头样的,这样的人,上了战场能有什么作用?况且王林也一直认为,军人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来到了军营,就代表着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能将自己的生命都交给国家的人,那么国家又怎能亏待他们呢?别的先不说,就从伙食以及军饷问题开始。

从开始的一周两炖肉,到现在的一周四顿肉,这些年来,已经吃惯了肉类食品的中国国防军,餐桌上的肉也已经逐渐的减少了不少。不是食堂不做肉,而是做了没人吃,全都浪费了。试想一个常年没两天吃一顿肉的人,谁还能一直吃下去?即使之前他们一年,或者两年都没吃过肉,这样的频率,也足够他们吃腻的。

来到德国之后,这里的食物倒还有些可口,蔬菜什么的倒是供应不断,这点还是令远征军将士们比较满意的。当德军的后勤部,将一车车的猪肉给送到远征军军营内的时候,吴振杰却头疼了。按理说,他应该是高兴才对,毕竟自从来到欧洲之后,他们的餐桌上出现肉食的次数已经大大的减少平均每一周也未必能够出现一次。

但这些问题远征军将士们并不在意,猪肉,他们已经吃腻了,即使现在做出来了,将士们也未必就喜欢吃。不过这些好歹也是德皇威廉二世亲自下令送来的,中国人要是不接着,岂不是拨了人家皇帝的面子?于公于私这都说不过去。吴振杰最终只好硬着头皮,浑身有些发麻的在后面的单子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肉类在战争时期一直都是紧缺食物,许多部队平日里能够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还敢奢求什么肉食?即使现在的德军也是如此,自从开战之后,他们更是有一顿没一顿的,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是补给线被敌人给拦了,就是运输队被抢了。前线的德军将士们,也就只能苦声连连了。

不过吴振杰并非什么不懂人情世故之人,之前曾经向德皇要了一个师的德军部队,虽说这是德皇犒劳远征军的,但在那场战斗当中,那个德军师也是出了一定的力气的。如果不是他们第一波的冲上了英国本土,为后续的中国远征军挡下了无数颗子弹,那么现在已经阵亡的中国远征军数量,一定会增加一些。

所以在接收了这批物资之后,吴振杰也是大手一挥,将其中的一部分肉食送给了那个德军师,中国人已经吃腻了的东西,德国人未必就不喜欢。在解决这些肉类的同时,吴振杰也顺带着松了德军师一个人情。不过更重要的是,吴振杰也为其他德军师做出了一个表率,只要听从我指挥的,以后好处少不了你。

不过接收来自中国远征军调拨物资的那个德军师师长,最终还是红着老脸,头皮发麻的接下了那批物资,中国人说他在登陆战中出了力气,到底出没出力气,没人比他这个师长更清楚了。说没出,那是假的,前期的确是派出了一个德军营打先锋,并且兵力最终损失过半。但是请看清楚,这只是一个的军营,损失过半也不过是两百多人。两百多人在这次大战当中,根本不算什么惨重的损失,充其量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而后续的部队,一直都是中国人再登陆,先行跟着中国人走的那个德军团,其实也就是承担着一个掐头去尾的工作罢了。先上去一个营给我顶着火力,最后过去的那几个营,无非也就是像旅游一样,当他们登陆的时候,战斗基本上已经停止。除了有两名士兵不小心在下船的时候绊了一脚,喝了两口海水之外,便再无其他损失。

而在之后,德国人就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中国人负责站岗,其中的一部分人负责指挥德国人挖战壕,修建工事。此时的德国人,完全就成为了苦力的代言人,不过这有什么啊?反正他们已经算是抢下了这个滩头阵地,传回国内,功劳好歹也有他们的一份,并且上级已经明确的指示过,要听从远征军的一切吩咐,听说这还是来自于皇帝的亲口命令,他们自然是不敢反对了。

无奈之下,就只能挖吧,在中国人的指导之下,挖着那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战壕。稍懂一些战壕的军官,则立即看出了这些战壕的妙处,最终连连称赞,暗暗为自己能够与中国人并肩作战而感到高兴,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意外的惊喜,这个德军师内的一些人,也未必能够达到日后的高度。

当然,这一批人当中,就有其中一名后世我们顶礼膜拜的人物,大名鼎鼎的埃尔温隆美尔,这是唯一一个被敌我双方都认可的军人。超强的军事能力,让希特勒对他情有独钟。但很令人奇怪的是,现在的隆美尔,只不过是这支部队当中的一名普通士兵罢了。而且还是第一批登陆的那个营内的士兵,在登陆的时候,一颗流弹从隆美尔的脖子处划过,在他的脖子旁边带出一道血印。如果开枪的那名英军士兵稍微倾泻那么一丁点的话,说不定后世那个能够让人恐惧的‘纳粹战神’就死在他手中了。

德军的后续部队很努力,也很认真,当得知中国人已经在英国本土搭建好了一个安全的登陆场之后,德皇亲自下令一些精锐部队,立即到码头待命,等待指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到码头等着,看中国人什么时候让你们过去。在这一方面,即使是德皇也不好意思再问什么,应为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吴振杰就很清楚的告诉了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会先帮你们打造一个安全的登陆场,但是在我们没有承认登陆场彻底安全之前,又或者说我们没有让你们过去之前,你们什么也不要问,什么也不用管,只需要等着我们的消息就行了。

虽然当时德皇多少有些不屑,但最终还是调集了几个军的德军部队在那里等着。没想到中国人还真的成功了,一时间,德皇只能立即命令早就准备好的那几个军,立即前往码头待命,同时也将其他的更多部队,向码头处运动集结。

原本吴振杰的计划是等中国远征军全部到达对岸之后,才会让德军过去的。但是没想到德军的热情竟然这么高,不但陆军部队急匆匆的赶到码头,就连海军部队也兴冲冲的来到了港口,等待着中国人的指示。

无奈之下,吴振杰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人多总比人少好,原本计划将这两个军的远征军全部都投送到英国战场的,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这个决定似乎不是很明智。一时间,吴振杰减少了远征军部队的投送,运输舰上逐渐的开始出现了德军的身影,中国的运输舰,加上德军的军舰,一次性可将一个军的部队运送到对面。

不过请注意,整个舰队的安全问题,由中国海军来负责,德国海军的所有军舰上,都挤满了德军陆军,除了一些主炮和几个别的副炮可以正常使用之外,其他的地方全都站满了人。饶是如此,一次性才可以运送过去一个军的部队。

当抵达对岸之后,英军的反扑工作还没有准备完毕,直至此时,吴振杰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王林才终于明白了,后世德国为什么会败在登陆英国的战役上。不是英军的反应速度太快,而是德军的后勤能力太混乱。

再往后,远征军只是负责帮助德军部队守好各个登陆场,为后续到来的德军继续提供一个个安全的登陆场地,同时保证德军的后勤补给的安全问题。而德军部队,则在集结之后,正式开始了对英国的进攻。

一批批的德军部队抵达英国之后,便立即的投入到了进攻当中,德国人的后勤能力虽说很是混乱,但是作战能力却一点也不混乱,被一些将领整的头头是道的,往往刚一抵达的部队,便立即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快速的向目标区域赶去,大家分工明确,从不拖泥带水。。。。

        第三百三十五章:年度总结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年度总结

英德战争进行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德军部队一路过关斩将,在海军部队已被中国海军打的溃不成军之后,德军更是顺风顺水了起来。一路上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在最终无法抵抗德国的军事进攻,以及国内民众的央求声,英国当局,毅然的选择了投降。

不过此时,德国人似乎已经得不到什么东西了,除了英国的投降书。海军方面,已经被中国人打的不像样,完好无损的舰只更是没有几只。即使德国人拿去了,也没有什么大作用。这一战,虽然是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战斗,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

这场战争让人们看清楚了战列舰的末日,战机的未来。那些正在大力发展战列舰的国家,一时无奈也陷入了停顿之中,巨额的军费投入已经无法收回,那些空旷的支出,已经打了水漂。中国人的强势,告诉了他们事实的不可能性。英国已经战败,投降书已经递交,只不过却是递交了两份,一份是对德国的投降书,另一份是对中国的投降书。

这是王林特意要求的,如今中德已经联盟,如果敌对方想要投降的话,其实只需要对联盟投降就可以了,对其他的什么国家递交投降书,这都是后事。接受了英国人的投降书,中国海军,此时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海军。可以说,中国人现在已经是新一代的海洋霸主。

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中国人抗衡了,英国本土数百艘舰只,竟然无力对抗来自中国的一支舰队,最终还被人家打的溃不成军。要知道,中国现在拥有的舰队可不少,单单是本土防御的,就有四支舰队。另外还有四支对外舰队,只是不知道,那种最新型的航空母舰,他们装备了多少?

正在世界目光都瞩目在英国投降一事上,在远东的东北地区,早已整装待发的中国北伐军团,悄然无声的拉开了战幕。一道道命令下达,万炮齐鸣,漆黑的夜晚被炮弹滑落出一道道亮丽的光线,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腾空而起。

六月初,中国国防军北伐军团正式开始了对沙俄的军事进攻。一时间,沙俄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军队混乱不已,上级找不到下级,下级找不到上级的事情频频发生。一时混乱无比的俄军部队,只能在混乱中抵抗中国人的进攻。

刚刚取得了英国战争胜利的德国人,似乎是尝到了跟着中国人脚步走的甜头,对于英国战场上的利益,中国人除了要求英国人永久性割让一块区域给中国人,作为军事港口之外,其他的一切利益都归德国。这个要求,德国人倒还是承受得起的。

虽然心中有些不太愿意,但这是中国老大的要求,并且老大也说得比较清楚,除了那个港口之外,我们中国什么都不要。如果这个时候德国人在不识好歹的跟中国人继续杠下去的话,中国人会不会对德国进行军事制裁也是说不定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敢于违抗中国人命令的人,最终不是成为了像朝鲜和日本那样的国家,就是成为了英国这样的国家。

德国人明知道中国人的强大,以及中国对于德国人的友好,最终还是同意了中国人的这个要求,虽然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到德国人在欧洲的威望问题。但这已经没关系了,德国人怕的只是中国人而已,至于其他的国家,根本不带鸟你们的。除了中国之外,德国人依然是整个欧洲的霸主,只要能够号令欧洲,偶尔听从一下中国老大又有何妨?

也好在德皇能够看的清楚这其中的利与弊,甚至已经看到了中国人要求英国割让这个港口的真实意图。中国人无非也就是想要在欧洲布置一个自己的港口,让自己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这都无所谓,反正中国人也不可能大举进攻欧洲,只要中国人还在,紧跟中国步伐的德国人,就有可能一直这么吃香。

在与英国人的谈判结束之后,德国人除了留下一部分必要的维稳士兵之外,其余的士兵便全部的撤离了英国。转而改变德国的整个计划。之后的不久,德国忽然对沙俄宣战,然后以迅雷不及而的速度,对沙俄发动了闪电战。

当然,在这之中,中国远征军依然担负着主要任务,除了必要的军事指导之外,中国人更多的是打击沙俄军事力量。这一次,德国人算是完完全全的看清楚了中国陆军的实力。比之前登陆英国的时候,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不过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这两个军的部队,怎么说都是陆军部队,要他们执行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多少还是有些难度的,能够打成那个样子,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眼下再一次的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厉害之后,德国人更加崇拜中国人了。

时间眨眼间便来到了年底,在这一年之中,中国的进步确实是巨大的。这些进步,即使在王林的预料之中,但最终还是让王林震惊不已。做到了,王林真的做到了。

一年一次的年度总结,如今仍然在武汉皇宫内进行,这并不是什么正式的会议。只不过是一些国内的高官聚在一起,跟王林详细的讲解一下今年国内国外的事情总结,也让皇上对今年的事情做个评判,顺便指导一下明年的计划任务。

武汉皇宫内,与去年一样,同样的人,同样的地方,只不过同样的人之外,却多了就几个人。目前在外主事的三大军团总司令,龙宇晖上将,陈明杰上将,吴振杰中将。战争年代,军人的声音一向都是很重要的,国家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也根本离不开军人的支持。更何况王林目前也比较在意军事方面的进度,似乎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呢。

“龙宇晖,你先讲讲北伐军团的情况吧”与以往不同,王林首先询问了北伐军团的事物。

去年的年度总结,王林最先问的,是整个事情的大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今年王林之所以这么问,已经足以表示王林对于这件事情的关注了。

“好的,皇上”龙宇晖稍微平静了下,转而继续说道:“我们自从六月份开始进攻沙俄以来,进展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沙俄军队跟以前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武器装备也与以往的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更新,反观我们这边,装备却更新了一代又一代,而且还有飞机的帮助,所以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边的确是顺风顺水的,根本就是一边倒的情况。”

“所以,我们很快的便在俄国战场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几个月以来,我们一直高歌凯进,部队现在已经处于西伯利亚地区。但是随着天气的变冷,我们的士兵很明显的不适应那里的天气,往往每过一段时间,枪栓便会被冻上。甚至连撒泡尿,还没落到地上便成了冰柱。尽管我们已经安排了大量的棉衣棉被,皮帽手套等等防寒物品,但我们的士兵仍然有些难以承受那边的天气。现在已经有不少将士们都已经生病,目前只能整日里呆在帐篷中,靠着拱火来取暖”

王林暗暗的点了点头,沙俄那边的天气寒冷他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想到竟然回到这种情况?起初刚听到龙宇晖说那边天气太冷了,根本无法作战,请求暂停进攻的时候,王林多少还有些不太在意,但为了士兵们着想,王林还是同意了龙宇晖的请求,由进攻转为阶段性的防守。

只不过之前王林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什么保暖材料全部用了上去,如今却依然无法抵御俄罗斯那寒冷的天气。刚听完这段话的时候,王林的内心深处不由得猛然刺痛。

“另外还有,我们的坦克到了那边之后,也很难正常作战,平均每两个小时就要热车半个小时,否则的话,坦克就会被冻住,根本无法启动。但是我们平均每两个小时热车一次,就会浪费很多的燃料,原本就很紧缺的燃料,根本就不够我们使用的”

“还有空军方面,天上的温度原本就要比地上低些,空军的飞行员们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冻的不能行了,如果不是我强制下令要求他们停飞的话,恐怕这一个月以来,我们会接到很多因为天气寒冷,飞行员无法承受而导致战机损毁的消息。”

龙宇晖继续说着,燃料在中国这边的确是不算什么,可以随意的让他们浪费,可是到了俄罗斯那边就不行了,天高皇帝远的,每一点物资都是从国内运去的。就好比燃油,每运过去一升燃油,就需要费三升,乃至五升的燃油才可以做到,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嗯,既然天气这么寒冷,那么就让将士们休息一个冬天吧,不过要注意防护,别让俄军趁机偷袭了我们的军营,在取暖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站岗放哨。这个时候只要俄军不主动来找我们,我们就一直呆在帐篷内取暖。尽可能地别让士兵们冻伤冻坏。”王林轻轻的说着。

三军用命,才有了王林今时今日的成就,因此王林也不能一味的去要求将士们做什么,王林甚至知道,即使在那天寒地冻的俄罗斯,即使将士们整日里都呆在帐篷内取暖,什么也不干,那种日子也是极其难受的,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外面零下几十度的时候,还在那里作战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王林只不过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