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武侠-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释。”

“秦仙傲认为天文学理论不应该仅仅是说明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的一套数学方法,它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物理学原理之上。这一点上,秦仙傲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我也一直是极度笃信自然一致性的……”

“基于那样的考虑,秦仙傲思索行星绕日运动背后的物理原因,他给的解释是磁力的推动……”

“秦仙傲把太阳看成一块大磁铁,行星是小磁铁。太阳发出磁力并本身旋转,由此推动行星,这种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我可以肯定的说,秦仙傲三大行星定律没错。可是关于这一点物理现象是错误的!”

程颐眉头挑起。

错误的?

不是磁力引动?程颐微微吸一口气,为什么没有深究,不就是因为当时看《和谐天体》时,秦仙傲对天体物理现象的解释似乎很正确,而且秦仙傲写别的东西,程颐等武道界人会怀疑。可是物理。

“物理学上,如果非要找一个巨人,找一个权威,那个人……”司马光眯着眼,“非秦仙傲莫属,段海峰居然怀疑秦仙傲物理上错了?”

“这颠覆魔王是不出刀则已,一出刀必见血,怀疑秦仙傲在磁力上说错了,他凭的是什么?”吕公著喝着冷茶。

“我并不是没发现太阳为磁铁,吸引众行星这观点的正确性,只是……”王安石笑眯眯的,“只是怀疑是一回事,找不到别的解释是另一回事,本来我还想攻研这个课题,没想到这段海峰居然也看出来了,哈哈,看来想占便宜不容易呀!”

武道界普通人看热闹,学问人,尤其是大佬们

“若真的是错的,就表示这里大有文章可研!”

“我们做研究的,问题越多越好,而这涉及天文上的,每一个课题一旦研究出来,所获报酬都是极丰厚的!”

“找到秦仙傲的错误,哈哈,不愧整个武道界寄予厚望的段海峰,没让天下人失望!”一个个大佬兴奋得眼睛发红发亮,读着下面段海峰对于‘磁力’说推导出行星运行第二定律的荒谬。

伊川府邸书房中程颐每读一条段海峰对‘磁力’说的论叙,便闭上眼在脑海中一次次推演,分析,时间流逝,日上中天时,程颐眼睛里迸出精光。

“正叔,如何?”程养连询问。

“没错,完全没错,段海峰的论证确实极为合理。”程颐声如洪钟,“磁力说不符合物理规则,无法让人信服,而且即便是磁力说,这磁力的公式依然没有出来,我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机会,这个机会若是抓住,做出了成果,绝对是惊天动地的。”

“惊天动地的成果?”王旁瞪着王安石。

“你不懂,虽然我也无法简短的说明白,可是这其中道理若是弄出来,绝对是极强大的一枚长生果。”王安石声如金铁。

“段海峰说得没错,秦仙傲做行星三大定律,取了巧,在逻辑上来说,他只是用了归纳法,将所有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得到了定律,可是真正完美的逻辑,除了归纳,还要推理!”吕公著哈哈笑着,“好一个段海峰,他是给大家画了一个大饼,只是这个饼,谁能吃到?”

清风庄园后院,一道高大的人影风风火火奔走在屋廊下。

“这苏东坡……”郭媛媛看着奔跑的人影苦笑,秦雨、秦雪也是无奈。只见苏轼篷的推开秦朝书房的屋子。

“哈哈,好你个秦盛朝。”苏轼摇着报纸哈哈大笑,“《和谐天体》我都以为完美了,没想到,你居然抖出了……”

秦朝白了一眼苏轼,对这苏轼也是感觉很无语,他秦朝的庄园后院,住着秦家三姐妹、郭媛媛、阿碧、阿朱等女眷,这时代别的男子是不能来的,可偏偏这苏轼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苏大哥,你什么时候来的?”秦朝沉着脸。

“这不是听说你这里有火车这新玩意,反正我在杭州呆着也没事,这不就先来了。”苏轼声如洪钟,“对了,你这里讲什么对行星定律,既要物理上的证明,更要几何学上的证明,这可不容易呀,不过,你这人向来不打没准备的仗,你跟老哥说实话,是不是答案已经出来了,只找个时间抛出去?”

“没有!”秦朝板着脸,“你当我做科学研究是吃饭喝水?唾手可得?”

“真没有?”苏轼完全一幅不相信的模样,眼珠骨碌碌的直往秦朝桌上纸上写着的公式瞟。

“百分百没有,信不信由你,对了,你既然来了,也好,等过些日子程颐、司马光、王安石他们的接待就交给你苏大胡子了。”秦朝毫不客气道。

“嗯,放心,这事包在苏某身上。”苏轼拍着胸脯,可脚步却半步也没有离开,只是死死盯着秦朝桌面纸上的数字。

“万有引力的出世,可不是这么容易的。”秦朝不理苏轼,提笔在纸上写划起来,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前前后后也是花了二十年时间,虽然秦朝知道万有引力这个词,知道大概意思,知道微积分,可是真正的公式,以及几何学上,天文学上的一些东西,还得脚踏实地去推导。

“牛顿二十年,我要花多长?”秦朝根本不担心苏轼会偷学了去。

“这秦盛朝,写的东西乱七八糟的……”苏轼分析着秦朝纸上的公式,这一次倒不是想抢秦朝的成果,毕竟苏轼也是修养过人的,一个微粒二象性已经让他耿耿于怀,总想着今后该怎么还人情。

“看他模样,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可这答案是在哪?”苏轼随手在书房抽了本书,边读边不时瞟着秦朝写下的数字。

一天过去,苏轼毫无所获!

二天过去,苏轼依然茫然!

三天,四天……一个月,二个月……这一天苏轼走出书房。

“这小子,原来真是在解决那个问题,只是看他的计算,至今还没找到正确的路,也对……要想从几何学上论证行星运行第二定律,岂是容易。”苏轼摇了摇头,来到湘江边飞上江面一条船。“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苏轼大唱着好汉歌,船飞速驶向远方。

对苏轼来说,弄明白了秦朝在做什么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最重要的是程正叔、司马君实、王介甫……一个个武道界的大佬应秦朝之请来岭南一行,都已经到了。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第五卷天龙寺第十八章牛家村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大江上一船满帆而行,司马光、程颐、王安石、刘琴、吕公著……一个个谈笑着观看两岸风光。

“这江两旁的村庄,看起来颇为繁荣,这倒底是……”司马光目光瞟向两旁时,眼中不时闪过疑惑,四周一个个大佬同样眼中闪过疑惑,如今武道界跨入万斤时代,他们的眼力自然能够看到江两旁远处村庄的一些情况。

这时前方又出现一个村庄。

“停!”

“快停船!”赵挺之喝叫道。

“正夫,好端端的你叫什么停船,这大江上尿急了也得忍。”苏东坡哈哈笑着,向领头船夫打了个放慢速度的手势。

“子瞻,我想大家这一次来岭南,可不仅仅是看那什么火车的,大家说是不是呀?”赵挺之喝叫道。

“子瞻。”司马光也笑着看向苏轼,“大伙一向听说岭南富裕,秦仙傲治理有方,这一次大家难得来岭南一趟,岂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家除了看火车,也最想考察一下岭南的风土人情,更向秦公子学一下治国大道。”吕公著笑眯眯看着苏轼,“想必子瞻不会阻止吧?”

苏轼眼中闪过一丝怪异,随即哈哈一声笑:“我苏东坡自然是没意见,只是岭南重地毕竟是秦仙傲的地盘,人家主人会不会同意,那就难说了,我这做客人,替他接待诸位的,总不能越俎代庖吧?”

“哼!”王安石哼了一声,“苏子瞻,你也别卖关子,老夫和秦公子又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他这人向来大节无亏,岂会阻止大家考察岭南?想必秦公子早交待了,我们要考察,就考察吧。”

程颐也哈哈一声朗笑:“还是王介甫厉害。上一次老夫来岭南,秦公子可是什么都没阻止,这一次更不会故弄玄虚,不然也不会邀大家来看火车了,苏子瞻。你别扯虎皮,拉大旗。”

“好,好,算我苏东坡这次看走眼了。”苏轼朗声一笑,向那船夫叫道,“赵师傅,向那边靠岸。”

“好咧!”

很快大船靠岸,一行人说笑着上了岸,而后没走多久。

“这是水稻吧,这水稻长得还真是……”一个个冲到水稻田头。翻看着长得茁壮的水稻,甚至一些还捋了一两粒尚未成熟的谷花往嘴里放。

“好喜人的水稻,看这些结穗的势头,这一块田得收两百来斤吧?”

“正常情况这一块田也就收一百九十斤左右,看这势头,似乎能收到两百三十斤,很不错了,这田种得好,应该是高手种的,咦。这一块好像都种得不错……”程颐、司马光、吕公著等虽然很多出身世家,大家族,官宦人家,平时很少接触农活。甚至儒家讲究稼穑为贱事,让他们很少去接触。

可这些年秦朝大力提倡贱学不贱,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科学在长生诀上确实取得远超伦理学上的成绩,一个个就算表面如何做样子,可内里还是狠狠恶补了一翻百科常识的。再加上四十不惑,人老成精,众人中除了像刘琴、董汐严等少数外,都是四五十,甚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什么没看过?

一个个兴奋的‘考察’着渐渐来到了一处山路旁。

“喂!你们几个,哪来的!”一阵怪异腔调的吼声传来,不远处山道上,三五成群的汉子,妇女抓着锄把挖锄着坡土,其中十来条汉子扛着锄把簇拥着几个老者一脸警惕的走向众人。

众人连也走了过去。

“恩男干好!”苏轼连捏着鳖脚的潭州话向其中须发皆白,看来年纪极大的老者打招呼。这老者打量了一眼苏轼,又扫了眼程颐、司马光等人,脸上浮起笑容。

“你们几个看模样不似坏人,不知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何以到了我们这牛家庄?”

“他们是秦主席的客人,由我来招待,秦主席说了可以任意去哪里。”苏轼连从身上掏出一令牌,递向那老者。老者接过翻来覆去打量了片刻,才微微一笑:“这位客官,您这东西看起来像是真的,不过还得让村长过目才是,你们在这里稍等,不要乱走,这山中有豺狼虎豹。”

“这是应该的。”苏轼连说道,老人向众人微微点头,便带着一众汉子回到‘工地’上。苏轼、程颐等也走到修和山路上。

“老人家,此时应该是农忙时,大伙儿不忙农事,却在这修路?”司马光询问一个无所事事的老人。老人眉头一下皱起,而后嘴里吐出一连串话。

“老人家,大家为何在此修路?”司马光用树枝在地面划写了一行字,旁边一个中年汉子眼睛立时一亮,连上前笑道:“自己走的路,为何不能修?”

“这是政府逼你们修么?”司马光又写道,“难道你们就不怨恨?”

中年汉子怪异的看着司马光:“你这人,看起来很不错,怎么问出这种问题?这是我们自己村里的路,何须政府逼?为什么要恨?”

“可修路不是劳民伤财么?自古劳役都弄得怨声载道。”司马光写道。

“伤什么财?大家借着农闲找点事做,把路修好,自己走着也舒服,运送稻谷,土豆、红薯,出进买东西也方便,这是为自己好,修路是劳累,可运农物时就舒服,有什么不对,为何要埋怨?”中年汉子目光看着司马光有一种怪异,“想不到你这老头,看起来像个大人物,问出的话却是……”中年汉子摇着头。

不远处,一个老者也在鄙视吕公著:“我们是可以不修路,可是邻村都修了,我们牛家村的脸往里搁,人家别的村里大姑娘进了村,一看这村里都是一帮懒汉,谁愿嫁过来?”

另一旁王安石却是看上了山路旁一块旱坡地上的绿油油的菜地。

“老人家,这是什么,草药么?”

“哈哈。这可不是草药,大官人,你莫非不是我们岭南人?这东西是个好宝贝。”旁边老者一见王安石对红薯感兴趣,连滔滔不绝介绍起来。“这东西,比谷子还高产,而且不挑地,随便在什么地方挖一块地种下就能有大收获。”

“随便什么地都可以?那这种地呢?”王安石指着一块地。

老者眼睛一亮:“看来大官人也是懂的,这样的地什么也种不了。连草都不爱,可这东西还真能种,而且长势还挺不错,你看看这一块地……”老者走向一处地方。

司马光、程颐、吕公著等也感兴趣了,连都跟着走过去。

很快老者停在一块绿油油的地面前蹲下身子掀开那铺满地的绿色藤蔓,众人眼睛立时一亮。

“这……还真是那样的地面都能种!”王安石蹲下身子,又用手抓起泥块仔细观看,司马光、程颐也蹲下捏着泥块分析着这土壤,而后都很兴奋。

“这种程度的斥卤地也能长庄稼。”

“秦仙傲报上说的莫非真的没虚报?”

嵩阳书院归来后,秦朝很快就在报上对红薯、玉米、土豆等作物做了详细的讲叙。众人当时读了很兴奋,可很快一个个都产生了怀疑。

毕竟那些东西的产物太高了,适应范围也太广了点,这世间真有这样好的东西?

牛皮吹大了,往往易让人怀疑。

因此一个个心头都存了疑惑,虽然不是完全不信报上所说,可是将亩产三千斤缩到八百斤,将耐斥卤变成稍耐斥卤,总之报上说好的都被打了折扣,而这一次南下岭南。一个个也事先做了一些周全的准备,再加上都是先天高手,感觉极为敏锐,有常人不可思议的能力。所以这一次一到地头,稍微观察,甚至不需要用舌头去尝就能感觉出斥卤地的斥卤含量。

“哈哈,这个东西可是秦仙傲的一个宝贝,想当年苏某想要向他多讨一点他死都不愿。”苏轼哈哈大笑着,走到老者身旁。“老人家,他们这些人都没见过这些东西,您老人家能不能送一些给大家见见世面。”

“无妨!”老者笑道,“不过这一块地不是老汉家的,你们跟我来。”老者带着众人在一块块红薯地间左拐右拐,来到一块地前,而后直接弯下腰,拔起一根藤条,泥土翻开,只见那藤下结着三个比拳头还大的块茎。

“这……这么一株藤结的果实这么大?”程颐、司马光、王安石眼睛再次瞪大,而后连心中计算起来,“这一株就结了三个这么大的,这一块地是……”

“客官,这一块红薯,地质差,长势也差了点,还没完全成熟,不然还能更好。”老者笑眯眯的,又翻开红薯藤,拔出另一株,他连拔了数株,有的一株结了数个果,有的结了一两个,有大有小,最大的有两三个拳头合起来大。

“这是斥卤地,这样的地势按这结果来看……”一个个心中计算,很快眼睛亮起,而后

“老人家,这一块地什么时候种的?立冬可以种么?”

“照料容易么?这一块地上,花了多少工夫?”

“肥水如何?不浇肥长势又会如何?”

……

日上中天,河沟旁王安石、司马光、程颐……一个个啃着手中新鲜的红薯,眼中赞色连连。

“老人家,这东西生吃好吃,你们居然用来喂猪?”

“大官人放心,我们人也吃这个,并不是都喂猪,只是有时吃不完这才拿来喂猪。”

“哈哈,熟的更好吃,可以炒,蒸,煮,甚至也可以直接扔在火堆中烤,烤出来的那个一剥开皮,那个美味,我老苏口水都要掉下来了,总之随便怎么做都好吃,若不是这样我苏东坡也不会当时为这东西和秦仙傲闹翻。”

“你苏子瞻就是亏欠不了这张嘴,什么东西,就是糠团子到了你嘴里也成了美味……”笑谈之间,一些人也交换着意见。

“依这老人家所讲来算,报上讲的没多少误差。嗯,我算得也差不多是那个数,就是不知另外的玉米,土豆如何?既然红薯秦公子没撒谎,其他总不会虚报吧。这也是,总之这东西若普及,有大利于民,嗯……”

两个威猛的中年汉子大步往这边奔来。“朱村长来了!”老者连道。

“王叔,他们可是?”其中一下巴有着短须的中年汉子来到老者面前笑问道。苏轼连上前递过令牌:“朱村长,这是我的凭据。”

“你这凭证,什么?”朱村长看着令牌,神情一下慎重,而后连将牌子还给苏轼,“这位苏大人,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我朱海尽一切满足您。”

“我们想先去这位老人家坐坐,随便聊聊天。”

“这好!”一行人顺着山路往村中走去。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第五卷天龙寺第十九章何处觅寒者

炊烟袅袅,正值饭时,大江边的村庄内司马光一行走在靠山的路上,转过一山坳,一栋农家屋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厉三家。”老者见众人饶有兴致打量这农舍,连笑着介绍,“厉三他堂客生了三个娃,被政府警告,罚了不少款。”

“被罚了款?”司马光、程颐、吕公著眉一挑,历朝历代治国最烦的就是官扰民,上面的官吏以各种名义理由对百姓收缴苛捐杂税,这事最让统治者劳心,也最无法治理得干净。

“这岭南治下,看起来一片歌舞升平,好像繁华得不得了,没想到也逃不了大势,也有龌龊之处。”司马光等人对视一眼。韩忠彦连笑着询问:“老人家,这罚款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罚?”

“还能怎么回事,厉三家想生个男娃。”老者低低一叹,“偏生他厉家不知是不是祖坟没葬得好还是怎么回事,连生了三个都是姑娘,这不厉三堂客嚷着还要生第四个,不生出一个为厉家传宗接代的就不罢手。”

韩忠彦眉一挑:“老人家你的意思是厉家生小孩也要被罚款?”

“是啊,厉三家现在罚得还算少的,若是‘刘大嫂’再怀第四个,那罚得才叫多。”老者满脸感慨,“这厉家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厉三为人不错,好帮忙,厉老爷子也是个忠善人家,怎么就……”

韩忠彦、文彦博、司马光、程颐等对视一眼,岭南生小孩要罚款的消息,他们也曾听闻,只是不怎么信,可如今。

“连生小孩,当官的都要管,看来这岭南治下……”韩忠彦双眼一眯,又微笑着询问老者:“老人家,连生娃这上面都要罚款,看来还是当年大宋治下好呀!”

“哼!大宋好什么好?”老者怪异的瞪了韩忠彦一眼。“你这人,看起来像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怎的这么不晓事?”

韩忠彦一愣,司马光、程颐等也懵了。

“老夫一生。在大宋治下数十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再到了这秦主席治下,前面四个皇帝治下,那百姓们只有地主、土豪、绅士、大官们睡觉是笑着睡的。其他人都是哭着睡的,如今,秦主席下,哪一家哪一户不是笑着醒的?”老者说道。

韩忠彦眉头皱起:“可老人家你不是说他们连你们生娃都要罚款,这难道你们就不怨恨?”

“说到生娃要管这事,就算朱村长在,老夫也敢直言。”老者声音朗朗,“大伙儿对这事,有些还是理解政府的,可有些也确实有意见。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是为了大伙儿好,可像厉三家这样的情况,这么罚就有些不近人情……”老者滔滔不绝。

一旁朱村长额头冒汗,不时瞥一眼苏轼,苏轼面无表情,好像一切不在意一样。

这时众人来到那厉三家农舍前,这是一栋用土泥砖垒起的占地约七分地的屋子,屋前一条黄狗懒洋洋的晒着太阳,众人来了也不吠叫。

就在这时屋内一农妇端着一陶碗走了出来。

“王叔,朱村长……”农妇笑着打了声招呼。“刘嫂。喂狗呀!”老者笑呵呵的。农妇点了点头,将陶碗放在门前左边屋檐下,转身进了屋,立时那条黄狗便摇着尾巴吃起陶碗中的食物来。

“嗯?”

司马光、程颐、王安石等一个个连看向那狗食。就如同《神仙国游记》一样,从普通人家的狗食就能看出这户人家的生活状态。

“满碗的白米饭,不是糠头?而且这饭内……”

和众人以往在大宋境内见到的普通百姓家的狗吃的黑黄忽忽的狗食不同,这是一碗真正白花花的大米饭,饭内绿油油的有些菜叶子,还有一块块黄色的看模样应该是煮熟的红薯。

司马光、程颐、吕公著、甚至王安石。一个个眼睛微微胀大,毕竟一个个都是高手,虽然隔得远,可一个个都看得很清楚,这一碗饭浇了菜汤,因此油光泛发。

“油水很足,这在大宋境内,是家境很不错的人家才有的,可这一户……”

司马光眼睛一眯,笑问老者:“老人家,你不是说他家生娃被上面罚了款,可我看他家生活还不错,这菜油量很足,给狗吃的都是杂粮。”

“大官人,这你就不懂了。”老者笑呵呵的说道,“厉三和他婆娘都很能干,又勤快,今年他们罚款也就是警告性质的惩罚,罚得不多,虽然对他们有影响,可这影响不算很大,他们家穷主要是嘴多了些,生了个三个姑娘,这都要吃饭穿衣呀!这几年还好,若是将来三个姑娘再大几岁,那才是……作孽呀!”

司马光眨了眨眼,与王安石对视一眼,脸色都很凝重。

刚才出来喂狗的刘嫂子,虽然有些瘦,可是这种瘦是一种健康的瘦,虽然黑,可是气色绝对很好,身上穿着算不上好,可在农户家来说,还算是可以的,这样的家境放在大宋,应该算是不错的,可在老者嘴里便成了‘作孽’的穷人,好像多么可怜似的。

“老人家,你们这村里谁家最穷?”王安石微笑着询问。

老者瞟了王安石一眼,微笑道:“这个可不好说。”

“不好说?是上面不允许么?”韩忠彦瞟了一眼一旁的朱村长。

“那倒不是,就是老汉我也很难说出谁家最穷。”老者说道。

“很难说出?”众人一愣,王安石笑问道:“老人家,那谁家吃不上饭,吃了上顿愁下顿?”

“大官人,看来你们是真的不懂。”老者眼神怪异,甚至有些鄙视,“你们莫非不是我们这岭南人?怎么连这些都不懂?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是老皇历了。”

“老皇历?”

“那是好些年前大宋皇帝老儿治下才有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老者感慨说道,“别说,老汉我那时就是成天东奔西走,山上掏鸟窝,水里摸鱼,田里抓蛤蟆,一切能吃的都弄来吃,我记得仁宗时期……”唠唠叨叨说了半天,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文彦博等个个脸色尴尬,这老者所说的困难时间大宋治下时的情景。

“老人家……”王安石趁着老者说话停息时,连插嘴道,“能不能带我们去你们这里大体较穷的人家走一走,随便哪一家都行。”

“大体较穷?那就是李四家,他家三个男娃都长大了,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时期,他家的生活比厉三家要寒碜多了。”

“哦,那比李四家还寒碜的又有几家?”司马光连询问。

“这……”老者微一迟疑,“这事不好说。”

“怎么不好说?”韩忠彦连询问,“莫非这朱村长在,你不敢对我们说实话?”

“你这人,好没道理,朱村长在又怎样?老汉我想说什么,他朱治还管不着,朱治你说是不是?”老者瞪向一旁朱村长,朱村长苦笑:“王叔,您老人家随便说,我们秦主席治下,事无不可对人言。”又看向韩忠彦,“这位大人,王叔说不好说是因为大伙儿都差不多。”

“都差不多?”一个个连看向朱村长。

“我们早期是完全的集体所有,计划经济,现在是过渡时期,实行半集体,半私有,半计划,半承包的制度。”朱村长连说道,“村里有些困难户,像没有子女的失寡老人,失独老人,都是由村里集体供养。”

“集体供养?”

程颐、司马光、王安石眉头一跳。

“他们吃的穿的,也和大家差不多,所以你们非要找最穷的,是有一些,可这些人主要是因为懒,可要说有多穷,也未必,总之大家差距不是很大,顶多有些吃得好一点,有些吃穿得差一些,要说多么饿肚子,暂时是没有的,以后会如何,难说,因为秦主席说,以后允许适当贫富差距,所以这事不好说,你们现在要找最穷的,王叔自然头疼。”

“至于你们所说的生娃罚款,王叔没讲清楚,我们这里对于生育是实行‘一个太少,二个正好,三个多了’的政策,厉三家连生了三个,所以才警告罚款,若是只生两个,政府是不会罚的,至于生四个,五个,越往后生,罚得就越重……”

朱村长介绍着,一个个脸色凝重。

众人谁不是见多识广,阅历过人的智者,这一次南下岭南,随便选了一个地点停船上岸考察,就是怕秦仙傲在他们面前做形象工程,毕竟他们大都是当官的,以往去大宋各地考察,一些地方官员用各种手段制造虚假繁荣蒙骗上级。

可这一次。

众人岂能看不出,这个村庄表面在他们面前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岭南普通农村生活。

可就这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已经看到的冰山一角,其中的富足安康比起以往他们‘考察’时,那些造假制作的虚假繁荣还要更甚一筹。

程颐、司马光、王安石在苏轼的带领下,在牛家村住了一晚,而后为了了解更多更真实的情况,防止这牛家村只是个别,或者秦仙傲专为他们制造出来的假象,众人一路穿村过寨,甚至有时不往南边走,反而打一个回马枪,回到已经考察过的村庄,重新观察。

半个月过去,这一天,大江边上程颐、司马光、王安石等重新登上大船。

第五卷天龙寺第二十章依然是魔头

湘江边松树林中一行人谈笑而行。

“前面到了!”苏轼叫道,只见前方湘江边停着数艘大船,岸边站着一白衣公子微笑着看着众人。

“秦公子!”

“秦公子只身一人?”众人来到岸边。秦朝向程颐等人拱了拱手:“想必大家也等不及了,还是上船再说吧!甚好!请!”秦朝再一拱手,飞身而起,落于中间一船上。程颐、司马光、王安石等也连飞起,落于秦朝所在的船上,一个个也飞身而起,按着地位落于各船上,船只开动。

“咦,这东西好!”甲板上摆着四周订着条子的长桌,桌上摆着各色零食,点心,酒水,程颐捏起一块炸得金黄,散发着诱人气味的薄片放在嘴里一咬,眼睛顿时一亮,而后微一眯眼,“这味道我感觉有一点点土豆的香味,不知?”这些日子程颐、司马光等人考察岭南,自然也尝到过土豆的美味,而后到达潭州,秦朝接待,他们特意要尝试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

后世关于土豆的吃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